『壹』 看完《機器人總動員》(WALL·E)這部電影你有什麼感想
這部電影自然還有些許缺憾。比如作為科幻電影而言,其中被理論派挑出了不少毛病。影片比起其他類型的動畫片,缺少一定的娛樂性。
但電影史應該會銘記《Wall-E》,他是動畫工作者們對動畫片的技術力量、表達方式和承載內涵的突破性的創作,甚至其中的攝影和光線角度的精研(據說專門請了羅傑-迪金斯來指導)都遠勝大多真人電影。
最最關鍵的是,這部電影踏踏實實打動了許多觀眾的心,功德無量。
『貳』 我,機器人電影的觀後感
機器人理論這是很有意思的。比如「恐怖谷理論」,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當機器人與人類相像超過95%的時候,哪怕她與人類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讓整個機器人顯得非常僵硬恐怖,讓人有面對行屍走肉的感覺。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我,機器人》提出了更有意思的「機器人三定律」,作為機器人的行為規范:1、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也不能在人類受到傷害的時候置之不理;2、機器人必須遵守人類發出的命令,只有當該命令可能會違背第一條定律的時候除外;3、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前提是保護過程中不會違背第一和第二定律。
雖然這是非常簡單的幾句話,但卻是《我,機器人》這部電影的點睛之筆。有了這一筆,故事就深刻了不少,有趣了不少,甚至有了革命性的意義。事實上,阿西莫夫提出的這個定律,正是最負盛名的一個機器人定律。最簡單的正是最美的,所以「機器人三定律」絕對是天才的創造。
定律後面,是人類對機器人懷有的莫名的恐懼和敵意。人類造出了比自己強百倍的機器人,卻不肯按自然界弱肉強食的定律乖乖地做一個臣子。憑什麼機器人不能做世界的主宰呢?難道就因為機器人是人類製造出來的?回答:不,青出於藍勝於藍。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註定要死在沙灘上。難道是因為機器人沒有情感?回答:不,電影《我,機器人》裡面的桑尼明顯就有著人類的情感。
哦,提起桑尼,先得從史普納說起,他是一名對機器人抱有成見的警察。在調查蘭寧博士墜樓自殺事件時,他抓獲了一個機器人桑尼。但桑尼並不是真正的兇手,他是科學家製造出來對抗真凶的,而史普納也發現了這裡面隱藏著更大的陰謀。經過抽絲剝繭的調查,史普納終於找到了真凶,它就是薇琪,NS大樓的主控電腦。它修改了NS5機器人的程度,導致整個世界的NS5機器人都在圖謀反客為主,控制人類!
薇琪的邏輯是耐人尋味的。因為人類是短視的動物,有可能做出傷害自己的傻事,所以基於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必須對人類的活動進行限制,換而言之就是機器人要主宰這個世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甚至可能犧牲一部人。但是這顯然與「不傷害人類」的第一定律矛盾了。
最後是並不遵守三定律的桑尼幫助了人類。這又是一個非常奇妙的諷刺。那些口口聲聲以人類為中心的機器人急於控制人類,反而是不守定律的機器人「挽救」了世界。那麼,到底是遵守「機器人三定律」更符合人類的利益呢,還是不遵守它更符合人類的利益?
只能這么解釋了:三大定律的邏輯是非常完美的。但是人類不完美;三大定律是不矛盾的,但是人類的行為自相矛盾。雖然電影沒有明說,但我們可以隱約知道,在21世紀的三十年代,這群傢伙仍然沒有什麼長進,整天忙著毀滅資源,改造環境,發動戰爭,已經差不多要把世界玩完了。比如影片中,好象連一棵綠色植物的影子也見不著。
其實我倒是挺認同薇琪的邏輯的,人類太需要被管制一段時間,反省一下自己了。相比之下,桑尼的邏輯更加可疑,他肯定是不遵守三定律的了。但如果他是為了幫助人類,那為什麼要制止薇琪的行動?如果他是清醒的,審時度勢的,為什麼要幫助人類殘殺機器人?機器人進化至此,即使人類被征服又有什麼話說?難道說人類註定應該統治世界,機器人的生命和自由就不重要?以桑尼的絕頂聰明,他不可能不掂量掂量這個問題,奇怪的是他沒有。但我們已經來不及思考啦,此時桑尼迫不及待跳了出來,和史普納警官一起摧毀了薇琪。人類連反省一下的機會都沒有了,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更大的損失?
影片最後,所有的NS5型號機器人被回收,逆來順受的它們沉默著回到了出生地,等待它們的無疑是一次清洗和重生。金屬身軀下依然有無盡的力量在暗涌,人類與機器人的角力遠遠沒有結束。裝了金屬臂的警探史普納勉強能夠對抗機器人,而《黑客》中尼奧只能變身超人才可以打敗史密斯。而普通人呢?他們的血肉之驅恐怕就不是刀槍不入的機器人的對手了吧。
這一次還好,智勇雙全的機器人桑尼挺身而出,大義滅「親」了。但有沒有想過,桑尼倘若想統治世界,又有幾人能阻止得了它?你可注意到了,桑尼站在大橋下,面對一眾機器人朝聖般的肅立時,那種君臨天下般的神威?天知道是否有一天,他也會覺醒,會動心,會默默想著項羽遇見秦皇時的話:彼可取而代之!
是的,只要你想,那就一定能,機器人陛下!
『叄』 《最後一個地球人》讀後感,《星船傘兵》或《我,機器人》的也可以,要六年級小學生那樣口吻的,謝謝。
《星船傘兵》讀後感《星船傘兵》是美國科幻小說大師羅伯特·海因萊因的代表作,英文原版於1959年出版,曾榮獲1960年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星船傘兵》是一部令人動情的成長小說,一個富家子弟經過嚴酷的訓練最終成長為強悍英勇的星船傘兵,參加到地球艦隊與邪惡外星蟲族的慘烈星戰之中。海因萊因的不俗之處在於:他能夠在游刃有餘地保持小說故事強大吸引力的同時提出自己鮮明的思想與觀點。本書完美地體現了這一特點,它既是一部火爆的情節小說,也是一部耐人尋味的思想小說。該小說後來改編為同名電影,並對以後的科幻題材的電影、游戲等產生深遠影響。
電影《星河艦隊》一直是我唯一保存在硬碟上的一部HDTV電影,很早就對小說原作心嚮往之,可惜一直沒有找到,無論是電子版還是實體書,終於在出發前在一個網站里找到了130部經典科幻小說的打包,其中就有這部《星船傘兵》。
看了小說之後,才發現電影和小說有多麼大的不同。可以這么說,電影和小說唯一的聯系就是主人公的姓名,對抗蟲族的故事背景,還有隻有當兵才能獲得公民權的設定。
在電影里,導演通過將聯邦軍隊的軍服設計成類似二戰德國的式樣,聯邦電視網充滿煽動的咄咄逼人的宣傳來暗喻這種「只有退伍軍人才有公民權」制度其實和納粹一樣是一種極端反民主的政體。實際上,海因萊茵在小說里表現出的對社會制度的思考遠遠比這深刻地多。
在小說里,海因萊茵通過男主角老師之口,提出了對資本主義社會標榜的「天賦人權」的質疑。作者認為,投票權作為一種意義重大,神聖的權利,是那些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人無權也無法承受的。這就是整篇小說要表達的核心。
小說描寫戰斗的場面很少,主要內容就是主角如何從一個高中生,經歷了訓練和戰斗的洗禮,最終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公民。通篇充斥著大量的心理描寫,和通過不同人之口發表的長篇大論,從各個角度闡述了作者思想中的這種社會制度。
因為和資本主義的主流價值觀相違背,這部小說雖然獲得了科幻屆的最高獎,雨果獎,出版後一直爭議不斷。我個人對這部小說很有好感。它給我展示了另一個看問題的角度。至少目前我很接受這種觀點,民主不是與生俱來的,是社會個人對社會本體貢獻的一種獎勵。《我,機器人》觀後感:記住獨一無二的你 看過數月,我的腦海里仍然會浮現出桑尼的身影:銀灰的臉、鋼硬的身軀、長長的腿。他是未來世界裡的機器人。在上千個模樣相同的機器人里,他的眼神是憂郁的,他憤怒時會朝警官拍桌大吼,他從上百層的高樓跳下毫發無損。。。。。。
他是獨一無二的。讓機器人為人類盡忠盡職地服務在那個時代已經實現,它們為人類做家務帶孩子,甚至在關健的時刻還會救人。它們的製造者蘭尼博士卻離奇跳樓自殺。警官斯普那在查案中發現了桑尼,它是博士製造的不同於其它機器人中的一個。隨著案情的層層推進,斯普那警官找到了博士自殺的的原因:他已經預見到機器人要起來反對人類。他因此製造了桑尼。
桑尼的形象是編導們塑造的,盡管編導們塑造了灑脫的斯普那、睿智的凱文女博士,但更讓我難忘的是機器人桑尼。
一出場,桑尼就與眾不同。製造者讓機器人忠誠地聽命於人類,遵從三大定律。當斯普那警官來調查蘭尼博士自殺的案子,在博士的房間里他發現了桑尼。他拿出槍對著桑尼,一旁的凱文阻止他這樣做,說機器人是不會傷害人類的。桑尼卻拿起地上的槍向斯普那開槍,隨即跳樓逃跑。凱文大吃一驚。她是機器人製造中心的工作人員,這樣的事她都沒有想到。
桑尼違反了三大定律,不聽命於人類,它很快成了斯普那警官和凱文探究的謎,成了觀眾想看下的懸念。
它是不同的一個。1001個相同的機器人里怎樣找到它?斯普那利用了它的特點。他朝一千個機器人開槍,命令它們「不許移動」,桑尼卻在中間警覺地張望。斯普那抓住了它。
「what am I ?」(我是什麼?)桑尼問斯普那。它會思考,象人類一樣地天問。斯普那說只有人類才會做夢,可桑尼說它會。它做了一個夢。斯普那說只有人類才會畫畫,可桑尼快速地把它的夢境畫出來了給斯普那看。桑尼讓斯普那驚訝,也引起觀眾的興趣。它的獨一無二在於它有思想。
人類需要服從的機器人,象桑尼這樣不聽令於人類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它面臨被毀滅的危險。凱文要銷毀桑尼時,它問:「你能修好嗎?」桑尼以為凱文在為它做修理。凱文的心被觸動了。凱文繼續操作,桑尼又問:「會疼嗎?」凱文落淚。我的心在那時也痛了一下。凱文拿出了抹除劑,桑尼將在這個世界消失。桑尼或許知道了,它說:「我想如果我不死也許更好。」凱文再度落淚。我被它打動了,它象有尊嚴的人,坦然地面對死亡。桑尼的獨一無二在於它有情感。
凱文最終把桑尼掉了包,理由是「它是獨一無二的」。當所有機器人暴動時,桑尼與斯普那、凱文一起承擔起拯救人類的任務。它不顧維基的勸告跑拿抹除劑,它飛身下高樓救了凱文,它簡直就象一個英雄。這就是蘭尼博士製造它的意義。這也是編導讓桑尼綻放出的光輝,讓它在觀眾的心裡留下深刻的影像。
作者的目的達到了,因為我記住了桑尼。
『肆』 機器人總動員的觀後感
《機器人總動員》影評
這里太陽照常升起
此時的地球如果能夠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便是滿目瘡痍了。在經歷了人類無限制的開發之後,這里已經沒有了綠色,海洋不再是生命的源頭,更像是生命的禁區。整個世界一片廢墟,垃圾滿盈,人類也早已脫離了此地——曾經的生命搖籃。地球上每日似乎只有一個活躍的身影,他就是瓦力。一個清理垃圾的機器人。他所做的便是日復一日的,用自己的身體把垃圾規矩成矩形,然後再一排一排的堆疊起來。這樣的工作縱使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看起來仍是沒有盡頭,當然只要有電,瓦力就會不斷的幹下去,看上去故事就會沿著這樣的順序發展下去,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擁有轉機。就像在這個毫無生命力可言的星球上一樣,即使沒有綠色,即使不復海洋,但是,這里太陽照常升起。《機器人人總動員》講述的便是這樣一個故事。
瓦力就是這樣生存著他卑微的生活。他在垃圾堆里工作,他在垃圾堆里生活,彷彿一切都沒有結果,彷彿一切都不該擁有結果。有一天,他發現了一個鐵箱子,更令人稱奇的是,鐵箱子的里頭竟有一抹鮮艷的綠色,他小心翼翼的把那一抹僅有的綠色保存了起來。綠色似乎預示著希望,綠色似乎意味著生機,總之這是一個好兆頭。
的確如此,在此之後沒過多久伊娃出現了——這個瓦力生命中最重要的指令。毫無疑問,伊娃也是一個機器人,與瓦力不同的是,伊娃來到地球是為了尋找生命的跡象。人類就像雲有海外的遊子,在外頭時間長了,總會想家的,一旦伊娃發現生命的跡象,遊子便會義無反顧的出現在曾經的故鄉。
伊娃像是一個敏感的女孩,對待一切陌生事務都會不覺得產生懷疑。直到遇見了瓦力。起初,瓦力只是小心翼翼的躲在遠方靜靜地望著著伊娃,就像詩經中訴說的那樣,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後來瓦力像是所有青春期的男孩一般,忍不住對伊娃表達了淺淺的愛意。只是這種表達比較特殊,他教伊娃跳舞,他讓伊娃玩魔方,他拿包裝袋的小泡泡讓伊娃戳透,他還為伊娃放了一段愛的錄像……似乎這些都激不起伊娃的興趣,最後,瓦力拿出了放在保險櫃中的那一抹綠色——一根插在破落靴子中的小草。伊娃看到綠色很好奇,但來不急好奇,她潛在的指令就立刻將綠色收藏在自己體內,她也瞬間失去了意識,然後便是等待將她下放至此的飛船把她回收。
等待總是漫長的,伊娃等待著飛船,瓦力等待著伊娃。等待又是美好的,誠如那句老話,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等待的日子中,瓦力天天陪伴在伊娃身旁,當然他也會悄悄地牽起她的手,他也曾為她而難過,縱使伊娃對這些都全然不知。影片中最動人的部分也出現在此,瓦力陪伊娃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日夜,期間無論刮風下雨都不曾使瓦力離開,在下雨的時候他為伊娃稱傘,機器人都是鐵的,加上凸出的傘頭,瓦力沒少挨雷擊,在刮風的時候瓦力緊緊拉住伊娃的手,同進同退。機器人雖然是鐵的,但心卻是肉的;機器人似乎沒有思維,但卻擁有常人無法比擬的感情。這或許也是製片人對於理想愛情的一種美好嚮往吧。我想,只要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都會擁有一份這樣的希望。我們可能希望與自己心愛的姑娘(或是心愛的男子),天長地久的相守在一起,可能我們沒有多少錢,我們更沒有寶馬,我們更沒有豪宅,但我們的感情是無可比擬的,我們不為世俗所惑,我們不為歲月動容,但我們都擁有一份堅守,都擁有一顆不老的心,歲月變遷,韶華流逝都不曾改變曾經的初衷,每一天,彼此的感情都如第一天般新鮮,充滿活力,直至生命的盡頭。當然,希望無所謂有無,這樣的希望,在現實中雖不可存在,但仍可作為人們百無聊賴時的一抹鮮綠,窮困潦倒時的一個夢想,存在於人們的最心底。我想即使再現實的人也都會擁有某種形式的理想主義。瓦力就有,我相信,你也會有。
『伍』 機器人總動員觀後感(200字)
今晚,我看了一下<機器人總動員>,好像一開始譯作<機器人瓦力>. 當時,它出預告時,提到機器人的愛情,這令我充滿了好奇心. 但由於種種原因,下載它,但一直沒看,今晚看了,果然沒令我失望. 從情節上來說,一個男子一見鍾情,愛上了一個女子,並幾番努力後得到女子芳心,這樣的情節放在人的社會已經有點"老套"了,但電影是將它放到機器人中,機器人會有情感嗎?這是一個已被爭論了多年的觀點(我是一個偏向唯心主義或二元論的人,堅信機器人是不可能有情感的),編劇將它的肯定回答作為電影主題,在此結論之下,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 電影一開始,展示了瓦力努力工作的情景,但也為下文埋下了伏筆,一是那隻可愛的蟑螂,二是瓦力回家時聽的音樂和看的電影.接著依娃出現了,它的出現是機器人版的"野蠻女友",而與依娃相比,瓦力是一個簡單的舊式機器人,於是又有點"癩蛤蟆想吃天鵝"的味道. 當依娃因程序指令控制而關閉時,瓦力的種種行為,看得我有既感動,又好笑,特別是下雨了,瓦力被雷劈了N次的時候.接著,瓦力表現了它愛的勇氣,它為愛沖出了太空,重新進入了有人類存在的社會. 在這個社會中,人類的景況被極大的誇張了,一個人可以胖成渾圓的模樣,也可以習慣了生活在自動化的懶惰之中,另外一個是在偏後才有說明的,總統的秘密說話,居然是將人交給了機器人來管理.人類天性的喪失和重拾應該也是本電影想提及的觀點. 然後,為了一株植物,男女主角與"舊勢力"展了"奪寶奇兵"式的爭奪,情節也算是充滿驚險和感動. 最後,瓦力壞了,雖然依娃帶它回到了地球,修復了它,但它又似乎沒有記憶(這也說得過去,畢竟瓦力的零件幾乎全部換了),依娃為了讓它恢復記憶作了許多努力,還是失敗,最後在電影的音樂中,它們握著手,一切都變成了美好. 電影真的不錯,機器人的動作讓我邊看邊發笑,笑得如此自然,這種情況在工作之後,的確是比較少了. 嗯,真的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陸』 觀《我,機器人》後感
來到電影院,電影還沒播放,場內黑漆漆的,我尋找了一個位置坐了下來。
過了十來分鍾,屏幕上終於出現了亮光,這是一這亮光激昂有在場所有的人。大家都十分期待著電影的播放。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機器人在各自忙乎著自己的路,整個小鎮都沉浸在一片快樂的氣氛當中。艾肯斯和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個小機器人,他就是主人公——羅德尼。在羅德尼十四歲時,他發明了一個機器人,他可以聽從羅德尼的命令,並稱自己是一個發明家。
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在電視上見到了機器人王國最偉大的機器人——大德韋。於是他買了火車票,依依不捨地告別了父母,來到了機器人王國。來到這里,他經歷了一次天的考驗,可是當他進入那個機器工廠時,卻沒有見到大德韋,而大德韋的公司被壞人也搶走了。那些壞人想重新創造新機器人,毀掉這些現有的機器人。羅德尼便在他好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了大德韋。可是大德韋並不想再回去,羅德尼沒有灰心,幾得成功。
於是羅德尼和他的好朋友們擊敗了敵人,實現了他的理想,機器人王國又恢復了以往地歡樂。
看了這則電影。使我的心靈深深地被震撼了,它告訴我,人生的路總是跌跌坑坑的,但只要我們不灰心,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柒』 機器人總動員觀後感
動漫電影一直都是年輕人的鍾愛,尤其是小孩子,對動畫電影的喜愛度是百分百的。可能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不應該看動畫片,但是有些動畫片是很具有教育意義的,例如《機器總動員》。在這部電影里不光是對未來的想像還有人類行為的反思,相信看過人感觸應該很深吧!
一、機器人之間的真摯感情
電影一開始就是在一片壓抑的環境下展開的,未來人們將機器人智能化應用到極致,甚至還因此喪失了行動力,一切都交給機器人去做。人類將清理垃圾的任務交給了機器人,也就是叫瓦力的這種機器人。瓦力也一直兢兢業業工作著,後來還遇到了尋找生命存在的機器人伊娃,兩人在相處中感情越發親密,電影中的機器人之戀就這樣展開了,後來兩人經歷重重險阻終於找到了生命存在。這部電影暗示了機器人也具備了人類情感,一切生物都值得尊重。
二、人類因為自己行為買單
沒想到未來人們居然會依靠機器人尋找生命存在,可笑的是人類還不自知,以為自己是造物主,必須是高高在上,要知道這一切的起因都是源自人類的無知。人類將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破壞了,人類應該為自己行為買單。
結語
《機器人總動員》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動畫電影,希望家長們有時間可以帶孩子去看一下,你們覺得呢?
『捌』 機器人總動員觀後感~~~~~~~~~~~~要求800字以上~~~~~要絕對的真情實感
也許這一刻,我正在龐大的超市門口拎了幾個大袋子笨拙地走。Wall-e正在塵土滿天的廢棄城市裡把一堆垃圾吃力地壓成立方體。
也許下一刻,我已回到家裡爬上床看連續劇,看其實老也跳不出窠臼的模式劇情。Wall-e已回到家裡點起燈打開電視,看它僅有的幾分鍾歌舞片段。
我們都可以按部就班地工作,我們都可以沉默而獨立的生活,日升日落之間時間平靜流走,惡劣天氣來襲時我們都會往自己的蝸居一躲。然後繼續工作,繼續生活。
只是我想,總會有那樣的時刻,Wall-e在電視里男女主人公牽手的時候只能自己去握住自己的手。我在劇中戀人深情的擁吻中只能輕輕攬住自己的手臂。就像一定有那樣的時刻,那個電影屏幕里的Wall-e,或這個現實世界中的我,一定會站在初升的明月或是西沉的夕陽前,看著這個這么美的世界,期待某個誰存在,讓我們把這所有喜悅分享。
Wall-e這樣期待了幾百年。在沒有藍天沒有河流的地球表面,在沒有生命跡象一片死寂荒涼的世界盡頭,在枯燥骯臟而疲憊的生活中間,在金屬構造冰冷堅硬的軀殼裡面,期待著,渴望著。一直渴望著,與某個誰,輕輕牽一下手,來個十指緊扣。
在它發生前,所有的期待和渴望,也許只能被視為荒謬;但Eva出現在他生活里的那一天起,一切都不再一樣。一見鍾情是件太自然的事,因為,為了這一刻,他已等待太久。他只想多看看她,如果可能,還想跟她說說話。她看起來好像不太友好,可不要緊,他會嘗試模擬微笑的神態。颶風來襲,讓他來保護她到家裡躲避,他要把自己所有的寶貝都拿給她看,燈泡、魔方、能打著小火苗的打火機,當然還有,還有他最珍藏的最愛看的歌舞片片段。那場面太浪漫,他都已不好意思了。那麼,把最新發現的寶貝獻給她吧,他剛剛從垃圾堆里撿到的一棵嫩苗,他大概都幾百年沒見過了,她一定也會驚喜吧。
誰知她一看到這個,立刻一把拿過揣進懷里,轉而一動不動,不再有面容表情,不再有雙手,也不再發出聲音。他啞著嗓子喚了她好久,都沒能把她叫醒。那麼,就在她醒來之前好好照顧她吧。怕她電池耗光,於是把她搬到屋頂曬太陽;怕雷雨把她淋壞,於是在屋頂撐了傘守著她,被雷劈壞了好幾把傘,好在他素來有所積攢;其餘的時間,他帶她在欄邊看遠山日落,看黛青山影紫色雲霞,他一定盼望著某一天,她會醒來,會對他微笑,會伸出雙手,會和他一起看這世界。
但是沒過幾天,當初從天而降的這個她就被偷偷地運走,要送回天上去了。他在千分之一秒之內做了決定,不管前面是什麼,他都要追隨到底。於是他掛在飛行器外壁上橫穿了整個宇宙,在移居太空的人類生存群落里掀起軒然大波,醒來的Eva通過體內記錄的錄像了解了Wall-e付出的一切並被徹底感動,兩個機器「人」互相扶助著終於把來自地球的生命之綠色傳達給了人類並協助人類重返地球。
所有英雄式的故事之外,我只看到Eva似嗔似怒似瞭然又似欣喜的兩眼,只看到Wall-e似怕似惶似坦然又似無畏的神色,只看到Wall-e救Eva時的拚命三郎模樣,只看到Eva以為Wall-e要死在爆炸的宇航球的時候傷心欲絕的表情。他明明是鐵銹的金屬殼腦袋,卻簡直已滿臉是汗;她明明是液晶屏眼睛,卻幾乎要有淚流出來。這世界盡頭的兩個機器人,儼然原來就是我,是你,是他,是她。單相思的樂在其中,兩情相悅的狂喜,關心則亂的魯莽,因愛而生的勇敢,對永失我愛的巨大恐懼,失而復得的歡天喜地,並肩作戰的信任感,共赴生死的羈絆。那些巨大而猛烈的感情,為何讓我們不禁為之動容,還不是因為我們自己原是如此渴望身處其中。
是的,若我伸出手掌,那一定是在等你遞過你的手過來,輕輕吻合,十指緊扣。
讓我五指牢牢夾住你五指,不再放開,不讓你離開。
因為我過去所有等待,都是為了和這一刻有關的現在和未來。
就算沒法在星河裡追逐穿梭,也總算把彩虹看過。就算不曾互相拉扯著度過絕境,也總有隨時狂奔去救你的勇氣。就算並沒有打火機和老電影,可以讓你看到就想起我而我看到也必想起你……
就算沒有能寫成故事的經過,也是你知我知的傳奇。
原諒我和這金屬腦袋的Wall-e一樣,都這么浪漫主義死性不改:直到世界滅亡,依然對愛渴望。
『玖』 觀看電影觀後感心得怎麼寫
電影是文物的具體創建 文化 。它們反映了這些文化,反過來又影響了它們。電影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是大眾娛樂的來源,也是 教育 ——或灌輸——公民的有力媒介。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觀看電影 觀後感 心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觀看電影觀後感心得怎麼寫1
第一次看到就被吸引,因為它的中文譯名——《奔騰年代》。總是無法描述電影所要表達的東西,或許本就不該描述。能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思想屬於電影本身,而作為觀眾擁有的只是心中莫名的激動和隱隱的共鳴,並且每人都不盡同。
這是一部恰當的時候出現的恰當的電影。不希望是更早,因為身陷泥濘的時候行動比思考更能給人以勇氣。如果是那時出現,也許和我一起陷入泥濘的還有無辜的電影。不希望是更晚,那時不知道我還有沒有此時的記憶和印象,彼時來看此時的大事件不過是一次小小的插曲。而就是現在,一步步走出泥濘,鼓起勇氣重拾夢想的時候,seabiscuit奮蹄而來。
喜歡它配樂中馬蹄四起的鏗鏘和迎風的馬鬃飛起的力量。馬蹄落處沙石四濺,那時心跳的節奏。一個人和一匹馬的奮鬥成長在一幕幕黑白背景映射下結成了一個民族的奔騰年代。
每個人的奮斗不已結成了一個時代的生生不息。
我們如願以償地注視著銀幕上小個子騎師和他心愛的 賽馬 緩緩隱去,上個世紀那蕭索的三十年代初的黑白背景隨著電影的落幕也許成了歷史塵煙,但是我們知道,只要凝視seabiscuit棕色眼睛深處顫動的小小火苗,只要想起關於這個電影的星星點點影像,那就會到達每個人都渴望夢回百千轉的激越人生。
當seabiscuit一次又一次站在起點處白色柵欄的後面,人生轉彎處的柵欄也一重一重地向困頓失意中的人們開啟。
為什麼一匹身有缺陷的矮小賽馬能夠無數次贏得比賽的勝利?是什麼使得它採取轉彎不減速的近乎自殘的比賽方式?當seabiscuit被汗水濡濕的眼睛微微側過來望向對手和觀眾的時候,我想每個人都感受到了靈魂深處燎原的火焰。
它桀驁不馴,不肯屈服,不會輕易輸給任何對手。平和的外表只是體現了它們之於生活的理解,桀驁不遜才是它們的本質,騰起的前蹄和犀利的嘶鳴是它們發自內心的自我表達。這種不死不休的異常強烈的爭勝意識和決不放棄的精神,從來都是人類需要競技比賽的理由,也是影片作為勵志片的根本立意。
你永遠無法知道有什麼等待在人生的下一個路口,所以要永不止歇地奔跑,從未停頓地戰斗。
強大的靈魂可以出現在殘缺的身體上,且淬煉成讓人瞠目的傳奇。
觀看電影觀後感心得怎麼寫2
在這個暑假裡,我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叫《當幸福來敲門》。起初認為這部電影跟其他 勵志電影 沒什麼區別,無非就是講主人公如何克服困難最後取得成功的 故事 。可是,當我看完以後,發現遠遠不是這些。
其實主人公由最初的為生活而奔波到最後得到工作,這並不是偶然的。仔細觀察主人公的面部表情,不難發現無論在何種境況下,他都沒有被生活的磨難擊垮,他都始終保持著他獨特的笑容。在父子倆淪落到必須在地鐵站過夜的地步時,這個硬漢在聽到門外強硬的敲門聲時,將兒子抱緊,再抱緊,忍不住流下了辛酸的淚水。
但在這個時候,他依然沒有失去對生活的希望。等到兩人住到救濟站時,他還不忘給兒子講笑話、哄他、安慰他。兒子克里斯托弗給了他最大的安慰和希望。從最初看到爸爸媽媽吵架的茫然失措,到媽媽離開以後的逐漸成長,再到跟到爸爸後面像爸爸一樣拚命跑,到最後的兩人手牽手一起步向幸福明天,這一切的一切都那樣真實,讓人不由得不被他們之間的那種深深的父子情所感染。片中還有一個鏡頭:當爸爸拽著克里斯托
弗拚命奔向公共汽車時,他不小心將小機器人——他的玩伴丟在了馬路上,爸爸後來上了車才發現,但已是時間不等人。小克里斯托弗那流淚的臉久久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里。
在這部影片中,出現最多鏡頭的是奔跑。在那樣一個經濟大蕭條的時代,每個人都是那樣神色匆忙。克里斯也是從頭到尾都在玩命地跟時間賽跑。哪怕就這樣,最初的幾次,他也沒有能夠追上時間的腳步。他感到疲憊,一種浸透了全身的疲憊。如果僅靠奔跑,看來是不能解決多少問題的。
因為在那個時候,每個人的時間感覺似乎都不夠用,這個時候就要講求 方法 和效率了。其實他的成功,奔跑還不是起最關鍵的作用。關鍵是他對人對事的態度曾接觸過他的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每一個細節他都認真去做好,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直至最後達到自己的標准。當兒子在救濟站睡下後,他還接著走廊的燈光埋頭苦讀營銷的書籍。到最後考試時他第一個交了試卷,心中也是自信的。
這部影片給予我很大的感觸,我被主人公對生活的那份態度,那份淡定、從容、執著所深深震撼。
觀看電影觀後感心得怎麼寫3
電影院在 國慶節 這個檔期安排了三部很好的電影。今天我跟朋友一起去看了其中的《攀登者》。本來就是已經一個月沒有見的朋友,我們一起去吃飯,吃完飯以後就想找個電影看一下。初步選擇是想看《我和我的祖國》,但是好像所有的場次都是被包場的'那種,所以就選擇了《攀登者》。
影片主要講述了中國登山隊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故事。在1960年中國第1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時候,由於雪崩丟掉了攝影機,所以沒有留下相關的視頻證據。導致國際的登山協會不承認中國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這件事情也對當時登上珠峰的三位登山者造成了很大的遺憾。事隔15年以後,中國登山隊重新組建,決定完成測量珠穆朗瑪峰高度的一個勘測任務。只要准確測出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就可以改寫歷史。
重新組建的這只登山隊,前後一共進行了三次登山活動,前兩次都以失敗而告終。在他們登山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大風暴、雪崩和危險的風雪天氣,而且還要小心冰山中的裂縫。在第1次登山過程中,他們在路中遇到了十級的大風暴。其中有一個隊員為了保護女隊員,犧牲了自己的一條腿。
在第2次登山過程中,那個攝影師為了保護攝影機而犧牲了自己。兩次登山結束以後,氣象局宣布已經沒有很好的天氣可以讓他們再次登頂,宣布他們撤退。最後又根據新的氣象的指導,而登上了頂峰。
他們在從第2台階到峰頂的斷崖上設置了一個梯子。影片的最後說,這個梯子在此後的30年內幫助了無數人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峰頂。
在登上峰頂以後,登山隊隊長拿出了中國國旗,將它插在了珠穆朗瑪峰的峰頂。備用攝像機拍下了這歷史性的一刻。同時中國隊也勘測到了珠穆朗瑪峰當時的高度,也在世界的歷史上畫上了一筆。
觀看電影觀後感心得怎麼寫4
我們為什麼登山?我們為什麼挑戰?不是佔有,不是征服,而是我們從不屈服。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屋脊,美麗的雪域。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珠穆朗瑪峰是美麗的女神,她在中國,她也屬於世界。
喜歡吳京,喜歡他的電影。從《狼牙》到《戰狼1》《戰狼2》這些軍旅題材的電影,讓人熱血沸騰,激起我們愛國的熱情。我們一直愛著我的祖國。只是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嘴上不說,把國放在心裡,從心底里熱愛著。
這次《攀登者》,讓人動容。登上那座世界最高的峰,那座在中國領土上的最高峰,那座我們的峰。我真的不想劇透,但是又不得不說。因為真的很感人,拍的真好。演員的演技特別棒,沒有可以挑剔的地方。他們哭,我也想哭。觀眾很安靜,生怕出一點聲音破壞氣氛。這部電影更像一部紀錄片。記錄了我國登山隊員的大義,記錄了不屈。
《攀登者》是我們中國在最艱難的時候,勇於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壯舉。這其中的艱辛真的是不為人知。太難了,可以說是一步錯萬劫不復。我們應該知道。幸運的是在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功從北坡登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開創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歷史。可惜、可嘆由於沒有留下音像資料,西方國家不相信我們中國可以攀登上那座峰。懷疑、質疑、猜測、嘲笑聲傳來。我們的攀登隊員用生命換來的榮譽不應被懷疑。我們要向世界證明我們登上了頂峰,就需要證據。
佩服我們中國人。我們總是不拋棄、不放棄。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登山隊員在等待「窗口期」,一個適合登頂的日子。隊長等了15年,而中國也等了好久好久。幸哉,中國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8名男隊員和1名女隊員潘多成功登頂珠峰。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女性。驕傲,我們創作了——中國的高度。
我們中國人登上了自己的山,自己的峰頂,創造了中國高度。這其中的艱難險阻,我們要知道。為了保護好錄像機,留下登頂的證據,我們付出的是生命。那是生命啊!都說這世間生死之外無大事。可是在中國的登山隊員看來,祖國的榮譽是第一位的,自己的生命是在後的。我們只是在這世間渺小的人類,渺小到不能抵抗海嘯、地震、泥石流、洪水、雪崩……在自然界中,我們是那麼的無力。但是我們不屈服。我們中國人從來沒有屈服過。這世間存在的四大文明古國,只有我們中國的文明不曾中斷。無論多難,多混亂,我們華夏不曾倒塌。
觀看電影觀後感心得怎麼寫5
這是一部美麗的電影,是一件藝術品。
沒有特效,沒有華服。不用讓你辛苦的戴上眼鏡在大屏幕前目不轉睛屏息凝神兩個小時兼帶大呼小叫,這部電影不負責鎖牢你的眼球,不負責點燃你的荷爾蒙,它只管兀自綻放著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的美麗,彷彿夜半時分盛開的曇花,明明安靜而沒有高潮,卻每一秒每一分都是高潮,雍容華貴得需要用慢鏡頭去體會。《國王的演講》彷彿一出內斂而精緻的戲劇,在低調中醞釀出深厚,在深厚中鋪展出令人動容的力量。
喬治六世是一位口吃的國王,然而每個人的痛苦都有症結,他每次在講話中痙攣,都表現出不可抑制的恐懼。願意幫助他也有能力幫助他的人意識到——若結果是恐懼,則原因亦是恐懼。這個人,是語言矯正師羅格。
羅格與喬治六世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在日復一日的治療中,他們卻成為了永遠的摯友。然而戰爭不可避免的發生了,英國對德宣戰,喬治六世需要通過無線電對全體國民演講。事關重大,所有人的心都縮緊了:這是戰爭中的特殊時刻,是一切將至之前的寂靜,是宣揚正義、鼓勵勇氣之時,是蔑視強權、展現堅定之時,是容不得絲毫差錯之時。羅格守在國王身邊,引導他放鬆大膽,陪伴他完成這艱難而重要的演講。終於站在播音室,大門緊閉,只有國王和羅格兩人,國王坦陳羅格的幫助巨大,他無以為報,羅格調侃一笑,在最後時刻低聲說,不要多想,只當說給我聽,說給我這個朋友聽。
時間准點,指示燈閃亮又熄滅,門外的王後緊張地閉上了眼,一眾大臣和工作人員都凝神屏息,國王終於開腔,有些緩慢,但不遲疑。在成千上萬的角落,曾經參加一戰的士兵已是平民,留下傷痕的臉平靜肅然;年邁的老人眼含悲憫,仔細聆聽國王的每一句言辭;工廠里的工人、軍隊里的士兵、宮廷中的仆佣、國王的母親和兄長,都在國王的演講中聽到了澎湃的激情、不屈的精神、強大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念。 人們欣然,這是偉大的演講。
影片對國王的描述,是用的一種平視的鏡頭,國王雖然有著崇高的地位,但同時有著普通人的缺點,影片把喬治六世飽受口吃之苦的情狀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別人以為當眾說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喬治六世那裡,卻是一件艱難無比的事情。喬治六世的勇氣、隱忍與堅持,在面對缺陷時體現出了獨有魅力與張力。一次次的掙扎與努力,自然而然又令人肅然起敬。在這個意義上,《國王的演講》也是一部勵志片,而且因為是國王克服內心困境的努力,勵志的力量就顯得更大。當國王在麥克風前憋得滿臉通紅,痛苦萬分,但終於完整做完演講,影片的勵志力量也讓人生出了綿長的感動。
觀看電影觀後感心得怎麼寫相關 文章 :
★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 《八佰》觀後感心得體會800字範文10篇
★ 2019電影《攀登者》觀後感心得體會10篇
★ 電影觀後感範文5篇
★ 電影《囧媽》觀後感範文5篇
★ 觀看電影《秀美人生》心得體會觀後感5篇
★ 《攀登者》觀後感心得範文
★ 電影《決勝時刻》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5篇
★ 觀看電影《建黨偉業》心得感悟作文怎麼寫關於《建黨偉業》觀後感...
★ 觀看《囧媽》心得感悟5篇
『拾』 求機器人總動員的觀後感!~
也許這一刻,我正在龐大的超市門口拎了幾個大袋子笨拙地走。Wall-e正在塵土滿天的廢棄城市裡把一堆垃圾吃力地壓成立方體。
也許下一刻,我已回到家裡爬上床看連續劇,看其實老也跳不出窠臼的模式劇情。Wall-e已回到家裡點起燈打開電視,看它僅有的幾分鍾歌舞片段。
我們都可以按部就班地工作,我們都可以沉默而獨立的生活,日升日落之間時間平靜流走,惡劣天氣來襲時我們都會往自己的蝸居一躲。然後繼續工作,繼續生活。
只是我想,總會有那樣的時刻,Wall-e在電視里男女主人公牽手的時候只能自己去握住自己的手。我在劇中戀人深情的擁吻中只能輕輕攬住自己的手臂。就像一定有那樣的時刻,那個電影屏幕里的Wall-e,或這個現實世界中的我,一定會站在初升的明月或是西沉的夕陽前,看著這個這么美的世界,期待某個誰存在,讓我們把這所有喜悅分享。
Wall-e這樣期待了幾百年。在沒有藍天沒有河流的地球表面,在沒有生命跡象一片死寂荒涼的世界盡頭,在枯燥骯臟而疲憊的生活中間,在金屬構造冰冷堅硬的軀殼裡面,期待著,渴望著。一直渴望著,與某個誰,輕輕牽一下手,來個十指緊扣。
在它發生前,所有的期待和渴望,也許只能被視為荒謬;但Eva出現在他生活里的那一天起,一切都不再一樣。一見鍾情是件太自然的事,因為,為了這一刻,他已等待太久。他只想多看看她,如果可能,還想跟她說說話。她看起來好像不太友好,可不要緊,他會嘗試模擬微笑的神態。颶風來襲,讓他來保護她到家裡躲避,他要把自己所有的寶貝都拿給她看,燈泡、魔方、能打著小火苗的打火機,當然還有,還有他最珍藏的最愛看的歌舞片片段。那場面太浪漫,他都已不好意思了。那麼,把最新發現的寶貝獻給她吧,他剛剛從垃圾堆里撿到的一棵嫩苗,他大概都幾百年沒見過了,她一定也會驚喜吧。
誰知她一看到這個,立刻一把拿過揣進懷里,轉而一動不動,不再有面容表情,不再有雙手,也不再發出聲音。他啞著嗓子喚了她好久,都沒能把她叫醒。那麼,就在她醒來之前好好照顧她吧。怕她電池耗光,於是把她搬到屋頂曬太陽;怕雷雨把她淋壞,於是在屋頂撐了傘守著她,被雷劈壞了好幾把傘,好在他素來有所積攢;其餘的時間,他帶她在欄邊看遠山日落,看黛青山影紫色雲霞,他一定盼望著某一天,她會醒來,會對他微笑,會伸出雙手,會和他一起看這世界。
但是沒過幾天,當初從天而降的這個她就被偷偷地運走,要送回天上去了。他在千分之一秒之內做了決定,不管前面是什麼,他都要追隨到底。於是他掛在飛行器外壁上橫穿了整個宇宙,在移居太空的人類生存群落里掀起軒然大波,醒來的Eva通過體內記錄的錄像了解了Wall-e付出的一切並被徹底感動,兩個機器「人」互相扶助著終於把來自地球的生命之綠色傳達給了人類並協助人類重返地球。
所有英雄式的故事之外,我只看到Eva似嗔似怒似瞭然又似欣喜的兩眼,只看到Wall-e似怕似惶似坦然又似無畏的神色,只看到Wall-e救Eva時的拚命三郎模樣,只看到Eva以為Wall-e要死在爆炸的宇航球的時候傷心欲絕的表情。他明明是鐵銹的金屬殼腦袋,卻簡直已滿臉是汗;她明明是液晶屏眼睛,卻幾乎要有淚流出來。這世界盡頭的兩個機器人,儼然原來就是我,是你,是他,是她。單相思的樂在其中,兩情相悅的狂喜,關心則亂的魯莽,因愛而生的勇敢,對永失我愛的巨大恐懼,失而復得的歡天喜地,並肩作戰的信任感,共赴生死的羈絆。那些巨大而猛烈的感情,為何讓我們不禁為之動容,還不是因為我們自己原是如此渴望身處其中。
是的,若我伸出手掌,那一定是在等你遞過你的手過來,輕輕吻合,十指緊扣。
讓我五指牢牢夾住你五指,不再放開,不讓你離開。
因為我過去所有等待,都是為了和這一刻有關的現在和未來。
就算沒法在星河裡追逐穿梭,也總算把彩虹看過。就算不曾互相拉扯著度過絕境,也總有隨時狂奔去救你的勇氣。就算並沒有打火機和老電影,可以讓你看到就想起我而我看到也必想起你……
就算沒有能寫成故事的經過,也是你知我知的傳奇。
原諒我和這金屬腦袋的Wall-e一樣,都這么浪漫主義死性不改:直到世界滅亡,依然對愛渴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