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南海一號》觀後感
《南海一號》觀後感
聖誕平安夜,大型新編粵劇《南海一號》在陽江體育館隆重亮相。
10月中旬,陽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馮桂雄充分肯定並推薦觀看《南海一號》。在廣州首演,我沒來得及去觀看,為此懊惱了很長時間!今日我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真是百聞不如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我心潮澎湃,激動萬分!
視覺效果堪稱一流。運用多媒體投影,營造出電閃雷鳴等惡劣天氣,營造出大海的驚濤駭浪;製作模擬木船「南海一號」,可360度旋轉的木船傲立在舞台中央,立體感強;布景與道具製作精細、色彩斑斕,讓人眼前一亮;燈光璀璨,變化詭異,動感十足;服飾鮮麗,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典雅賢淑與奔放狂野相輝映,不同凡響;形神兼備的表演和迥異的舞姿征服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
聽覺效果堪稱完美。在傳統的粵劇唱腔行板中融入了具有波斯風情的曲調,多了幾分洋腔洋調,有的大氣磅礴,有的細膩溫婉,有的熱情奔放,有的俏皮活潑,有的深沉渾厚......形式新穎但又不失粵味。
教育意義深刻。這一艘船,展現了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濃縮了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史,弘揚了嶺南本土文化,以及嶺南先民自信、大氣、包容、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新的粵劇創作理念,新的粵劇表現形式,新的粵劇舞台效果,讓人耳目一新。主創人員大膽加入高科技元素,打造了一場藝術水平超群、緊跟時代潮流、波瀾壯闊的舞台劇,既有真實歷史的沉澱,又有藝術的虛構,給人們送上了一道傳統融合現代的「文化盛宴」。開創了粵劇界的先河,在戲劇界和文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南海一號》講述的是南宋高宗時代,廣州航海通商大戶李大用立志用畢生心血完成《華夷萬里航海圖》,修造大船「南海號」,同時希望子承父業。但是,他的兒子李六哥敢為人先,銳意進取,革新和改良富有異國特色的陶瓷,並熱衷於海外貿易。兩代人的觀念沖突讓劇情跌宕起伏。
舉止高雅,賢良淑德的宋朝女子林花和熱情爽朗,奔放狂野波斯公主同時愛上年輕有為的李六哥。面對波斯美女那熱情而大膽的追求,李六哥甚是糾結、困惑、迷惘;當目睹表妹林花為自己擋住了致命一刀,發現真愛,悲痛欲絕地擁抱著已香消玉殞的林花在風雨飄搖的船頭拜堂結為夫妻。最終,「南海一號」因風暴來襲而淹沒於汪洋大海中。
該劇參照「南海一號」歷史背景進行創作,把出土文物鎏金腰帶、金手鐲作為道具,搬上了舞台,劇中主人公的名字正是取材於瓷器上的文字。還原了歷史,增加了可信度!
粵劇《南海一號》為人們展現了一段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一幅南宋繁華都市的風情畫卷,一首凄美的異國愛情悲歌。令我久久感動其中.......
B. 急需一篇觀看海洋紀錄片的觀後感!!!各位親們幫幫忙!!!
從《微觀世界》知道了法國著名紀錄片導演雅克。貝漢,後來又看過他的《喜瑪拉雅》,《遷徙的鳥》,直到這部《海洋》。《海洋》一片耗費五年的時間精心打造,雅克·貝漢與雅克·克魯索使用最新的拍攝手段,耗資7500萬美金,動用了12個攝制組,70艘船,在全世界50個拍攝點取景拍攝,超過100個物種被收入電影畫面之中。雅克。貝漢父子一起上演。由於海洋覆蓋了地球四分之三的表面積,所以看完此片,也算周遊了四分之三個地球了,某些達人千萬不要錯過。影片帶來的震撼一直都在,如果有某種東西在當時真的能讓你感到震撼的話,那麼我相信,這種感覺肯定會陪伴你終生了,你再也不會遺忘。。。我喜歡那種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並由之而產生的對大自然的敬畏。相比之下,人類的渺小簡直不值一提,但是人類破壞的力量卻不容小覷。為了享受美味的魚翅,一條條鯊魚被活生生地截去背鰭,胸鰭,腹鰭和尾巴,只剩了一個光溜溜的身段後被重新拋回大海。鯊魚是沒有鰾的,生下來就要靠不停地游動浮在水中,如果它不動,就會直沉沉的像塊石頭墜入無盡黑暗的海底。被截肢了的鯊魚當然無法再動彈,它們徒勞地扭動著軀體掙扎著,張著血盆大口拚命呼吸著,然而每一口的呼吸都伴隨著鮮血從口中和鰓中噴出,並著從截肢傷口流出的鮮血融在海水中的血霧,鯊魚就這樣在自己血霧的包圍中沉到了漆黑的海底,等死。。。如果有人在你流血的傷口上撒鹽。。。這就是人類的殘忍。。。我想我這輩子是不會點一份魚翅來食用了,還會BS吃魚翅的人。。。自以為聰明的人類污染了這片藍色的聖地。珍惜生命,珍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C. 2012 電影 觀後感
唯有我們能夠拯救自己
走出影院,冬季夜晚的涼風吹在臉上,猛然間感到了臉上的熱度。影院空調的功能良好,而我血液比往日快速的多的流動,更是身體熱量增加的原因。這熱度,就來自剛剛看完的美國大片《2012》。在近三個小時的時間里,我的呼吸幾乎一直在綳緊。但我的心也一直在激動中感動。
對美國,不是很有好感,因為自己的父輩曾經與美國人在朝鮮戰場血肉相拼,無數中國軍人在那場戰爭中流血,犧牲。也因為從自己青春時期起,就見過太多美國對中國的羞辱。
但這不代表自己對美國的一切都拒絕,如果是美國的優秀的一面。
2012》,就是這樣一部可以代表美國優秀一面的電影。
影片是災難片,這是美國人早就拍的爛熟的一種電影,我也看過別的美國災難大片。但這部片子,確實從內心深處打動了我。
這部片子,幾乎集中了災難片的所有元素,特大地震,超級火山,超級海嘯,毀滅整個人類的大洪水,陸地的下沉與崛起,地球磁場的倒轉,城市的毀滅,無助的人群,可能是我見聞有限,反正能把這么多災難元素集中中在一起的災難大片,記憶中好像沒有,大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電影《日本沉沒》,災難元素的集中度稍可與《2012》相提並論,但也遠遠不及,場面與特效更不能同日而語。看這部影片,你很少能有平靜觀看的時候,眼睛裡隨時都是驚天大災難,所有的思維都在隨著影片故事情節和主人公的命運在轉動。
但這些,只是讓我激動的理由,而不是讓我感動的理由
我的感動,來自於片中的那種人性的光輝。人性,這個詞用於評論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了泛濫,但我還是要說,這部片子,最讓我感動的,是人性。這種人性,是博大寬廣,是勇於付出,是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狹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在《2012》里,我可以看到人類生命和人類文明的脆弱,那麼健美的身軀,那麼精美的建築,那麼溫情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顯得如此無力,幾秒鍾,或者幾分鍾,在地震、火山、海嘯、超級洪災面前,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我也看見,無論是在什麼樣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類,或者說作為人類代表的影片主人公一家,還有那些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了人類的尊嚴。美國總統在災難註定來臨的時刻,選擇留在美國與自己的人民在一起直到最後時刻,「船長不願丟下正在沉沒的船,這是他高貴的選擇」,影片中那位美國官員對總統的評價,我完全贊成。在超級洪水襲來的最後時刻,那些掌握著方舟外幾萬人命運的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領導人們,在瑞得里安博士「我們都是人類的一份子,人類的文明就在與互相幫助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放棄他們,那麼即使我們生存下來,我們怎麼去面對自己的孩子,孩子們又怎麼去面對他們的孩子」的激切演說下,一致同意打開方舟大門,無數人歡呼著沖進方舟。那一刻,不管是是什麼人,不管是什麼政治立場,我想,都會在心中刻下一絲溫馨。
而那些普通人,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出的奮斗和努力,更值得我們投以尊敬的目光。男主角傑克,為了讓自己的一家人得到進入方舟的船票,駕著車瘋狂地跑,從黃石國家公園跑到了拉斯維加斯的機場,在漫天黃石公園火山爆發的巨大煙火中找到沉迷於要和地球共存亡並且快死了都不忘記自己是第一個宣布地球完蛋的那個瘋狂傢伙,又在陷入巨大的裂縫後爬出來追上正在起飛的飛機,經過了飛機原本說要在中國南海迫降最後卻在中國西藏降落的戲劇性經歷,終於在那位好心的中國方舟工作人員天慶的幫助下全家進入了方舟。當傑克在影片最後,終於解除了方舟尾部的機械故障使得方舟順利開動,一家人悲喜交集擁抱在一起的一刻,我想,作為平凡人的傑克,在這樣的巨大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同樣巨大的勇氣,應該說不上是為了什麼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即使他的做法恰好做到了這點)。他和瑞得里安博士不同,博士確實是一個全人類共同利益至上的理想主義人物,而傑克,在尋常時期在一個為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在危險來臨時,他的無比勇敢和智慧,都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但誰能說,即使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他的這一切舉動就不值得我們感動,並且值得我們向他致敬呢?又有誰能說,他的一切舉動,不是博大寬廣、勇於付出和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光輝人性呢?
我喜歡傑克,理解傑克,因為我是一個和他一樣的父親,一個和他一樣有著自己孩子的父親。當兒子要和他一起去排除方舟尾部故障時,他不準兒子和自己同去;而當兒子悄悄跟來被他發現後,他所做的是更加努力的做自己的事情,因為他知道,要讓兒子活下來,他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排除故障,否則,他活不成,兒子也活不成。可以讓自己去死,但絕對不能讓孩子去死。因為,他是孩子,而自己是父親。
這一幕,也出現在俄羅斯人尤里的身上。尤里是商人,渾身充滿著銅臭味。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也不乏令人佩服之處。尤其是那種臨危不亂的風度,頗有「帶頭大哥」的氣質。飛機迫降西藏,幾個人為了是否等待飛行員米沙而在豪華車里爭執不休,眼看著再不將車開出飛機大家全得完蛋,尤里一聲大吼「閉嘴」,壓住所有人,隨後大家將車開出迫降中的飛機,結果雖然飛行員薩沙遇難,但絕大多數人的命卻保住。從事態發展的結果看,尤里的做法雖然對薩沙不公,但卻是正確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尤里的當機立斷無可指責。在方舟大門即將關閉,幾萬人將被拋棄的一剎那,看著兩個哭泣的孩子,尤里大吼一聲「跟我來」,帶頭沖擊方舟。當方舟大門打開後,尤里不是自己先進方舟,而是拚命的先把兩個孩子送了進去,最關鍵的時刻,眼看大門即將關上,而自己還有一個孩子卻爬不上門,尤里做出了最後的選擇:他用盡全力,舉著孩子的腳奮力往前跳躍,孩子的手終於抓住了方舟的門板,而尤里的的跳躍之後,腳下就是無邊的懸崖。。。。
還有那位飛行員薩沙,一個英俊硬朗的俄羅斯男人。在飛機迫降的最後時刻,他拒絕了別人要他一起撤離的勸告:「我必須等飛機上所有的人都下了飛機再走」!「那你呢」?「我沒事」!他幾乎是吼著說出了這句話,他也果真做到了。當所有人都撤離飛機後,他駕駛著的飛機,沒能停住,滑下了懸崖。。。。飛機上,有將他的愛人奪去的尤里,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救了飛機上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情敵。薩沙,一個俄羅斯男人,真正的男人!當生命即將結束的最後時刻,他的嘴角,應該是帶著一絲微笑吧----自己的愛人吧,還活著。。。。。。
在傑克排除故障,和兒子緊緊擁抱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尤里奮力一躍,將兒子送上方舟的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兒,想到了在自己雙腳骨折的那一天,女兒把自己最喜歡吃的零食帶到醫院,還給我帶來了《讀者》,說,爸爸最喜歡看這本雜志;想到了在自己卧床不起的那幾個月,女兒每天早上起來給自己煮好面條端到床頭;想到了因為受傷後腳冷,女兒端著對她來說太重的一盆熱水給我燙腳的一幕幕。。。。。
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在巨大的自然破壞力前,我們都是無力的,唯一能拯救自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天性中光輝燦爛的人性,是為了親人和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當我們能夠做到這一切,我們也才能夠拯救自己,我們也才能夠拯救人類和文明。
D. 老電影南海潮不知道有沒有高手知道,希望給個網址或發個文件(是整個電影),感激不盡。
請留郵箱,
E. 《打過長江去》的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摘要 楓葉荻花瑟瑟,長天秋水澄澄,眼前彷彿一幅濃墨重彩的水墨畫,然而江南之秀麗與硝煙交織,最令我震撼的是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F. 作家李少白的資料
1. 李少白,著名攝影家.1942年出生於重慶市,曾就讀北京體育學院足球專業,畢業於北京郵電學院無線電技術專業。先後任《大眾攝影》、《中國攝影》、《攝影與攝像》等雜志的編委,並任中央民族大學現代圖像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長城和故宮攝影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台灣等地展出,並在法國、德國、日本、愛沙尼亞、瑞士、美國等國展出。
2. 李少白,湖南寧鄉人,中共黨員。1960年畢業於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歷任長沙市劉正街小學教師,楚怡小學教導主任、副校長,長沙市青少年宮主任,長沙市文聯副主席、主席。文學創作一級。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3. 李少白,1931年7月1日出生於安徽太和縣的一個偏僻鄉村,他的中、小學朝代在戰爭的動盪中度過,其父是皖北一帶有名的醫生,其刻苦,嚴謹的治學態度對李少白產生很大影響,使李少白在艱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堅持學習,對他後來從事電影理論研究影響頗大。
1949年,李少白棄學從軍,1950年被分配到重慶西南大區影片經理公司工作,那時公司除放映國產片和蘇聯片外,還接收了大量美、英等影片,這樣使李少白對影片有了比較廣泛的接觸,開始了對電影的學習和鑽研,1951年底在《大公報》上發表《談蘇聯影片<起死回生>》,從這時開始,他經常在報刊上發表影評文章。
1954年李少白調到北京電影發行總公司宣傳處工作,還參加公司的選片工作,這一時期他又撰寫了大量關於《羅馬11點鍾》、《沒有留下地址的信》、《馬路天使》、《南海潮》等國內外影片的評論文章。1956年,他被《文藝報》聘請為電影方面的評論員,1957年他調到影協,1958年調到該會電影史研究室,參加了《中國電影發展史》(第一、二卷)的編寫工作,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工作,1963年,我國第一部電影史終於問世了。此後,李少白著意於電影理論和電影美學的研究。1978年後,李少白發表大量理論文章及書籍。如《談影片故事性》、《論電影人物形象塑造》、《中國電影歷史及理論》,李少白一面從事中國電影史和電影藝術理論的研究,一面帶電影研究生和博士生,他是我國唯一的電影博士生導師。近年來,他還參與了大量的關於電影的專題片的監制工作。
G. 南海風雲觀後感
《南海風雲》是我國第一部以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為題材的戰爭影視作品。影片正是通過於化龍的成長歷程,表現了我國軍民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事跡及講述了我國海軍保衛祖國南海諸島的故事。
那先來說說《南海風雲》的主要內容:故事是發生在70年代的我國南海,當時的南海備受南越當局的軍艦騷擾。有一天,居住在西沙群島的於化龍一家正在海上捕魚時,恰好遇上了來勘察我國領海的南越10號艦,於華龍拿起鋼叉向敵軍反抗,也因此敵軍一怒之下將漁船撞翻,於化龍一家被分散在南海上。於化龍被當時出海巡邏的我國海軍所救,於華龍也就此加入了我國海軍,而其父親和妹妹被一艘漁輪所救。若干年後,於化龍已從海員成長為海軍291軍艦的艦長。這天南越10號軍艦侵入我國南海海域,於化龍的父親與其船員在海上作業,於是,漁輪與敵艦展開周旋。與此同時,於化龍艦長也率其艦及海員及時趕到,敵艦開始狼狽逃竄。在南海海上的戰斗前線,於化龍一家團聚了。原來那條漁輪的船長就是於化龍的父親,而他的妹妹也在長大後進入了民兵工廠去學習和建造軍艦,後又堅守在三角島。為了准備再次與敵軍戰斗,於是軍民聯合起來修復了因中彈而進水損壞的軍艦。一家老少三人齊上戰場,經過一番斗爭後,他們的家鄉甜水島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一並擊斃了敵軍10號艦艦長,五星紅旗又重新飄揚在南海甜水島的上空。
在《南海風雲》影片的開始看到的是南海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及海底世界裡的奇珍異景,影片還襯上了背景音樂——電影的主題曲《西沙,我可愛的家鄉》這首歌,使這個場景更加的唯美。這也許是暴風雨之前的平靜吧。也因為這美麗而富饒的海域,引得南越的敵軍一次又一次的勘查與騷擾。因為黨的正確的領導,戰士們和人民的堅持不懈的努力,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鑄造了這次西沙海戰的勝利和甜水島的解放。
人民是頑強的,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的人民更是不怕犧牲的。影片中就有這樣的一個場景:於老爹和其的船員正在海上打漁,南越軍艦入侵我國南海,發現漁輪並企圖撞沉漁輪。漁輪不僅沒有躲避,反而向著敵艦勇敢地迎了上去,和敵軍進行斗爭。他們手執魚叉棍棒,對敵人們高呼口號,斥責他們,漁民們就拿起貝殼、魚類等投向敵人,還用高壓的水槍想敵人噴射,把敵人打得狼狽不堪。敵軍見狀,惱羞成怒,當敵艦已經准備向漁輪開炮時,幸虧我國海軍艦船及時趕到,敵艦才慌忙撤退,才沒有造成慘重的損失。
還有影片中許多地方體現了我國海軍戰士不怕犧牲的精神。那一段場景是這樣的:我國海軍艦艇在與敵艦激烈炮戰打到的時候,因為我軍的設備不先進,沒有遠程的炮彈,最先進的也就是火箭式深水炸彈,而且敵艦的噸位也是我軍的十幾倍,這一差距迫使我軍與敵人只能打近身戰,戰士們就用上了半自動的步槍和手榴彈,和敵艦作戰。
電影中將南越軍隊描繪成了膽小愚笨,不堪一擊,一觸即潰的小丑。如:在敵軍別動部隊入侵三角島時,阿妹拿著槍和島上的漁民及民兵一起對抗他們,別動隊隊長就被嚇住了,就打算撤回去,但是別動隊隊長低聲下氣地說是上面的命令回不去,要回去不需要有一張紙條說明,因為沒有紙,阿妹就在那個隊長的手上寫了一句「中國的領土不容侵犯,滾回去!」這句話不僅體現了別動隊的怕硬心理,也體現了我國人民的不屈與尊嚴。
在這部電影中也有許多激動人心的場面。在我國海軍軍艦受損進水後准備到三角島駐灘維修軍艦,但是對航道不熟,當地的漁民和民兵就主動當起了活標,駕著漁船為我軍軍艦領航。最為激動的莫過於我軍收復甜水島,阿妹手執著五星紅旗一路沖鋒向前,最後將國旗插在島上的最高點,看到五星紅旗重新飄揚在甜水島的上空,我軍和島上的人民都熱淚盈眶。
電影的主題曲《西沙,我可愛的家鄉》,其中的歌詞是這樣的: 「哎羅!在那雲飛浪卷的南海上, 有一串冰珠閃耀著光芒, 綠樹銀灘風光如畫, 遼闊的海域無盡的寶藏, 西沙,西沙,祖國的寶島,我可愛的家鄉。 哎羅!在那美麗富饒的西沙島上, 是我祖祖輩輩生長的地方, 汗水灑滿座座島嶼, 古老的家鄉繁榮興旺。
西沙,西沙!祖國的寶島,我可愛的家鄉。 哎------!」
猶如歌詞所寫的那樣「西沙,西沙,祖國的寶島,我可愛的家鄉。」「在那美麗富饒的西沙島上,是我祖祖輩輩生長的地方,汗水灑滿座座島嶼,古老的家鄉繁榮興旺。」西沙是祖國的寶島,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和領海,只有將入侵者趕出西沙群島,才能維護祖國的領土和領海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