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覺醒年代觀後感200字
覺醒年代觀後感200字
覺醒年代觀後感200字,覺醒年代是近期比較熱門的一部電視劇,很多人在看完覺醒年代以後都有很深的感悟,有的人就會把這些感悟寫成感受敢的形式,下面的是我整理的覺醒年代觀後感200字。
篇一:
看這些人物事跡,就像翻看一頁頁歷史書,劇中每一個人都不是無名之輩,每一個人都了不起,忠於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是我輩之楷模,有人說,《覺醒年代》是中國影視近十年來的一部精品之作,,這部片確實屬於不可多得的經典良心之作,覺醒時代——充滿黑暗的年代,同時也充滿光明與智慧的時代。
滿屏正能量,一點一滴皆是歷史,這部電視劇的題材很多都可以直接納入學校教材給學生們看,好的作品就應該流芳百世,因為這部劇可以激勵人心,洗滌靈魂,讓後輩們知道,多少先賢先烈們前仆後繼,用他們的鮮血與生命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篇二:
覺醒時代播出後,引起了大批人民的愛國情懷,在觀看幾集之後感慨頗深。每個人成長是一個不斷去選擇的過程,從高中畢業到大學,每個人都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主角之一陳獨秀,他的出場給人一股正派的愛國情懷。
劇中既有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歷史奉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許多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這些共產黨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更有探索創新,他們這新舊陣容中的知識分子的思想觀念也在《覺醒時代》中形成交鋒,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時代任務形象。
古今多豪傑,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救國、救民之水深火熱。——題記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個動盪不安,時局不穩的年代,卻也是中國人民在黑暗中覺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來,整個民眾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國許許多多的有識之士踏上了探索國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這樣一個時代,無數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國,力圖「求一可愛國家而愛之」。為了啟發民眾的思想覺悟,也為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創一個嶄新的`國家,陳獨秀先生首當其沖。他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創辦《新青年》,掀起了現代中國思想啟蒙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像一滴晶瑩的露珠,落在了中國這棵乾枯的小樹苗上,使其得以復甦,甚至開出燦爛的花。而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頭羊」,陳獨秀不忘初心,不負重託,以驚人的才華和毅力,宣傳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話文白話詩。
「如今我們回來了,請你們看分曉吧!」這是胡適之說過的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我們」——中國有著拳拳之心的青年們回來了,他們將要獻身於國家,為國家的尊嚴、人民的生存而奮斗!那些欺辱中國人、瞧不起中國的人們,請你們看看吧!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要醒過來了,它一定會成為世界強國,成為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來自平凡。」每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們對國家的熱愛。一百年前的中國,有正直的易白沙、憂國憂民的李大釗、棄醫從文的魯迅;如今,有我們!
我將無我,不負國家。我們身為青少年,應該好好學習,不負韶華。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待,不辜負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報效祖國。我堅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國一定會強大起來的!
《覺醒年代》的片頭,採用隱喻的手法,使這組電視藝術的鏡頭語言,具有蒙太奇手法的畫面,成為「有意味的形式」之審美表達,既讓全劇有歲月感,又點明該劇的主旨,有一箭雙雕、一石二鳥的藝術效果,堪稱「此時無聲勝有聲」。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百年前一大批叱吒風雲、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英雄群像,構成了明星璀璨、浩如星辰的民國大師人物藝術長廊,栩栩如生、高大偉岸的身影,每每讓人眼前一亮。
每集片尾的音樂,低沉、憂郁、傷感的哼唱,嗚咽哀號般的曲調,苦悶、壓抑、無助、困惑、迷茫,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寂寞苦悶之心境,表達得淋漓盡致!
富於視覺沖擊力的還有一幅幅黑白木刻的劇中主人公版畫群像展示,讓觀眾的思緒,瞬間穿越至百年前的.歷史片場,營造出年代感。黑白版畫在革命戰爭年代對鼓舞軍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僅具有戰斗性,更具有革命性。運用版畫這一藝術到《覺醒年代》片頭中,不僅在起承轉合的節點上,體現故事的敘事策略,更是內容方面的拓展,從視覺到內容上,多維度展現劇中人物的革命品格與斗爭精神。該劇還引用了紀錄片的元素,許多黑白相間的畫面,給人以歷史深沉感,將大時代的風雲際會全景式表現出來。
劇中呈現的老北京黃沙漫天的景象、深深的車轍、行走的駱駝、叮當的駝鈴,以及民國初期的「青色白字」、青花瓷般的色彩,大到當時年代的建築,小到人物的穿著,或西裝,或長袍,甚至制服上的金屬紐扣都頗具年代感——這些真實的畫面撲入眼簾,歲月滄桑的歷史感,便湧上心頭。
㈡ 《覺醒年代》觀後感
《覺醒年代》觀後感9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我整理的《覺醒年代》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不得不推薦一下最近看的一部劇《覺醒年代》,看完之後,除了震撼,就是感動。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誇張的神劇情節,也沒有至高點的宣講教育,貼合人物原型,將書中的歷史人物活生生的帶到了我們眼前,他們不完美,有小脾氣,會開小玩笑,但恰恰是這樣的不完美,才與他們偉大的愛國奉獻情懷形成了強大的對比。無論他們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他們為了同一個理想中國而奮斗。在那個靠吃人、吃血饅頭才能活下去的社會,在那個被列強欺壓、被軍閥迫害的社會,在那個完全沒有人權可言的社會,要靠什麼才能站起來呢?
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便是:「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我們為了愛國,必須要救國,倒袁,我們為了我們的中華民族,更必須要救國,倒袁。」吾將上下而求索,雖九死而猶未悔。為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李大釗、陳獨秀和毛澤東等人先後發起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救國先救思想,陳獨秀創辦《新青年》,聯合北大教師以發表刊物的形式向百姓傳達啟蒙思想。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明白要想徹底實現思想啟蒙,必須建立一個政黨,領導中國進行革命。
陳獨秀的兩個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他們在一開始是站在與陳獨秀的思想對立面,他們堅持「無政府主義」,但在法國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逐漸意識到了,這套理論根本不適用於中國的社會,在歷史發展的必然條件下,社會主義道路才是真真正正的大道,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也是必然發展的產物。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鮮活有血性的,是他們披荊斬棘換來了今天我們所擁有的幸福生活,與時光之鏡對話,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會實現!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個動盪不安,時局不穩的年代,卻也是中國人民在黑暗中覺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來,整個民眾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國許許多多的有識之士踏上了探索國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這樣一個時代,無數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國,力圖「求一可愛國家而愛之」。為了啟發民眾的思想覺悟,也為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創一個嶄新的國家,陳獨秀先生首當其沖。他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創辦《新青年》,掀起了現代中國思想啟蒙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像一滴晶瑩的露珠,落在了中國這棵乾枯的小樹苗上,使其得以復甦,甚至開出燦爛的花。而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頭羊」,陳獨秀不忘初心,不負重託,以驚人的才華和毅力,宣傳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話文白話詩。
「如今我們回來了,請你們看分曉吧!」這是胡適之說過的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我們」——中國有著拳拳之心的青年們回來了,他們將要獻身於國家,為國家的尊嚴、人民的生存而奮斗!那些欺辱中國人、瞧不起中國的人們,請你們看看吧!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要醒過來了,它一定會成為世界強國,成為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來自平凡。」每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們對國家的熱愛。一百年前的中國,有正直的易白沙、憂國憂民的李大釗、棄醫從文的魯迅;如今,有我們!
我將無我,不負國家。我們身為青少年,應該好好學習,不負韶華。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待,不辜負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報效祖國。我堅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國一定會強大起來的!
在那個黑暗的年代,當大多數人還在沉睡時,有一些人已經覺醒,也正是他們,才使中國翻天覆地!
——引言
這個寒假,我觀看了一部名為《覺醒年代》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講述了在民國時期,當全國人民都沉寂在封建禮教的統治中時,陳獨秀和李大釗等人領導著《新青年》和北大的諸多學子,開展了改變中國歷史的「新文化運動「。
這部電視劇還原了許多當時的情景,如魯迅寫的《狂人日記》,北大「紅樓」的修築,還有袁世凱,張勛的兩次復辟帝制……可以說常常使人浮想連翩,驚喜連連。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國革命大家,文學泰斗魯迅先生所寫《狂人日記》時的情景,這本書是以一個瘋子為第一人稱所寫,它講述了在一個瘋子眼裡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以一個瘋子的言語諷刺了封建的「吃人禮教」。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一個毫無生氣的黑暗社會表現地淋滴盡致。
還有李大釗與工人們互幫互助,純朴真切的友情更是讓我感嘆,記得在劇中有這樣一段情節;李大釗先生聽說自己的工友朋友們沒有領到工錢,便大過年的用自己的薪水買了好多年貨,帶給工人們,還親自和他們包餃子。號外,他還給工人們講了馬克思主義,讓工人們重新對新生活燃起了希望……
這部影視作品展現了一個黑暗無光的封建社會,但又塑造了陳獨秀等一群為祖國帶來希望光芒的人。他們追求新文化,嚮往新生活,他們為中國注入了新鮮血液。
劇情中陳獨秀為了發揚新文化,不惜一次次與權威大家鬥智斗勇,這堅定的決心使我敬佩。
感謝《覺醒年代》,它讓我見識了先烈們是怎樣為了今天的新生活而奮斗,也讓我明白,唯有擁有知識和膽魄,才能改變命運,改變時代!
覺醒吧!同學們!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精神改變時代
以新青年的精神——觀《覺醒年代》有感
暑假的時候,我看了電視劇《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成立的一段中國偉大覺醒歷史。那個時代,正處於青春時期的新青年們不斷以青春追求救國的理想,堅持斗爭的精神將會一直延續下去。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在1915年-1921年這段時期,陳延年與陳喬年努力尋求救國真理,經過千錘百煉後堅定地信仰馬克思主義,投身於革命事業;趙世炎跟隨李大釗先生了解並領導工人階級,在五四運動中成為先鋒;許德珩在以青春為五四運動維護國家主權奔走,對牢房毫不畏懼,***從向《新青年》投稿到領導驅張運動,後來深受李大釗先生與陳獨秀先生影響將一腔熱血終生奉獻於革命;周恩來在南開呼籲師生,在獄中堅持學習、堅持抗爭,對理想不斷追求。這是那個時代的青春精神。
他們是黑暗時期一批勇於奮斗的新青年們,他們因擁有著共同的理想而相識,並一直「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他們為國家,走出校園,走向街頭,以青春的昂揚精神,使更多的人們走上救國的'道路,他們互相鼓舞,並肩作戰,只為追求真理,救亡圖存。
因為有了那個時代的新青年,才有了他們所創造的「青春之中華」。百年過去,我們是百年後新一代的新青年,今日的「青春之國家」正需要我們以青年精神去創建,以新青年的精神踏向新的征程,如同百年前的青年們一樣不懈追求理想,接好時代的接力棒,做好新時代的新青年,繼承百年前青年的精神。
這個暑假,我追了一部劇——《覺醒年代》,對偉大的先驅李大釗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第一次了解李大釗,是學習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李大釗先生的女兒李星華回憶父親從被捕到就義的悲壯歷程。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崇高偉岸、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光輝形象。
這次看完《覺醒年代》,李大釗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不僅僅是仰望中的高大,而變得更加豐滿、真實。
李大釗先生平易近人。他一出場,身穿長袍,戴著眼鏡,坐在一群留學生中,和年輕人討論著國家大事,呼籲學子奮起「倒袁」,拯救國家。
李大釗先生敢於表達和堅持自己的觀點。當他聽到陳獨秀先生說「中國沒救了」時,立即進行反駁,表明自己的觀點,堅信國家有光明的未來。
李大釗先生胸懷寬廣。雖然在對國家未來的辯論中有不同見解,在陳獨秀先生被一群學生圍著毆打時,他還是挺身而出,掩護陳獨秀先生逃出,並且在知道對方真正意圖後,和陳獨秀先生成為朋友,還把自己的大衣送給了陳獨秀先生。
李大釗先生關心民眾疾苦,深愛自己的孩子。當一位母親在大街上乞討,希望得到一些醫葯費給孩子治病,李大釗先生站了出來,幫這個窮苦的家庭交上了醫葯費,當得知孩子需要住院時,他又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衣物、懷表等放到了當鋪;當李大釗先生的一位學生因為缺錢而上門求助,希望能得到資助時,李大釗先生不顧自家的情況,毅然為學生湊齊學費,卻差點和自己的孩子毀約,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去吃一頓涮羊肉。
李大釗先生,既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先驅,同時又是一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普通人。
《覺醒時代》是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優秀電視劇目、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史詩巨制。
該劇主要以192021《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人生百態。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之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讓我感悟最為深刻的不是思想家革命家的激情演講,而是那一個個不經意反映出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的生活的畫面。孩子們就坐在泥濘的路上,與坐在車里,手裡拿著燒餅的富家少爺、小姐截然不同。一個婦女高叫著:「賣孩子、賣孩子。」他們興許是被拋棄了,又或許是被這可惡的人販子拐走了。還有那些官兵斬首後,一個又一個的婦女拿著饅頭、花著錢、蘸著人血,可笑地以為自己可以拿它救活自己的孩子。除了愚昧和無知,貧窮也是他們迷信的根源。
但好在,有了這些革命青年,咱們的中國「活」過來了,不會再有人相信這種荒謬至極的救治方法。雖然現在中國已成為了數一數二的大國,但我們仍要牢記歷史,為咱們的新中國做出貢獻。
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題記
在新文化運動的前期,封建復古的思想充斥著整個中國,毒害著人們的靈魂,束縛著人們精神上的解放。
就在這種腐朽思想大肆蔓延的時候,《新青年》像黑暗中的一束火光,沖破了舊思想的羅網,從而開始了一場歷史意義深遠的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
《新青年》的主辦人獨秀在第一卷第一期的發刊詞《敬告青年》中說,「中國社會到處充滿了黑暗,首先覺悟、勇於奮斗的青年,必須用快刀斬亂麻的精神,同陳舊腐敗的思想決裂,推動社會的前進。」這種思想猶如漫漫黑夜裡迸發出的火花,所以《新青年》一出版,就受到進步青年的追捧。
在《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中,我還看到了友善細心的李大釗、朝氣蓬勃的毛澤東、正直的陳喬年和陳延年等等許多人物。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他們不為名不為利而活,也不甘平凡一生,他們的一生,不是為了存在,而是為了燃燒,愈是黑暗,他們燃燒的愈加猛烈,於是變成了火炬,點亮了一個時代的夜空。
曾在《新京報》中看到過一段話,我想引用這段話作為我今天習作的結尾。
「我們深信,世界必然向好,今天所有的混亂與蕪雜,努力與精進,都將在進步中變得更加清晰。時光漫長,道路寬廣,我們仍舊擁有理想,擁有未來。」
最近,我觀看了電視劇《覺醒年代》,讓我感慨萬千。
新生的中華民國在北洋軍閥的統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不甘沉淪,一心想著救國,他們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並徹底盪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才能使中國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動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徹底消滅舊中國,建設新中國。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是中國共產黨史上一段廣為傳頌的佳話。那麼「南陳」與「北李」是如何認識,並走到一起的呢?他們的第一次交手,談論的是什麼問題?劇中一開篇,就展現了陳獨秀與李大釗相識的過程。
開頭幾集,於和偉扮演的陳獨秀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卻不用力過猛,有氣場卻不虛張聲勢。既展現了先進知識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無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溫度有情感,看起來極具感染力。
看《覺醒年代》就像在看歷史,年代感、畫面感極強。劇情清晰勾勒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精神風貌。劇中的人物刻畫非常生動和形象,往往一出場,便令人肅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誰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現實,有理想,有情懷,有教育。展現了那個時代的文化人之風骨,為天下蒼生的擔當。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熱血和理想抱負,積極投身於革新運動中,著實令人敬佩不已。
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奮發有為,積極探索,刻苦學習,爭做國家棟梁,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中共廣播電視台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了一部反映建黨歷程的電視劇——《覺醒年代》。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的《青年雜志》,以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為背景,講述了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認識到走上不同人生道路,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建黨的歷史。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還將他們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整個中國為之一振;《新青年》實行同人編輯,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在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學日新月異,之後魯迅的《狂人日記》《孔乙己》也相繼問世;在這之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打響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從此之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普遍傳播開來。
在五四運動時,為支持學生運動,陳獨秀和李大釗起草《北京市民宣言》,號召學生、商人,工人等,以直接行動對社會實行根本改造,並親自上街散發《北京市民宣言》。陳獨秀在散發宣言時被捕,五四運動風靡全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台,中國代表拒絕簽巴黎和約,取得巨大成果。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完成了它的思想啟蒙任務。
不少看過劇的網友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20xx年最棒的劇集沒有之一!正如劇名那樣,整部劇想要再現100年前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激情澎湃的覺醒年代。
整部劇塑造了許多英雄人物形象,讓歷史課本上的人物又一次出現了人們眼前,表達了對事物的渴望和對真理的追尋。
「因為我愛這個國家,我要為這個國家去做點什麼」,我們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史為鑒,多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㈢ 《覺醒年代》中,有哪些話或者事件,讓你覺得心靈觸動
覺醒時代中,李大釗說犧牲我一人,喚醒千萬人,這句話特別令我觸動,還有下面漢書上面還說殺頭不要緊,只要出一針殺了他,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這也是連當代年輕人說要絕悟的地方。
㈣ 看電視劇《覺醒年代》,你有什麼感想
如果轉換時空觀看《覺醒年代》,它更像是一部青春劇,講述的是一群「80後」「90後」乃至「00後」的故事:「准80後」的陳獨秀,「80後」的李大釗,「90後」的毛主席、鄧中夏、陳延年,「00後」的趙世炎、陳喬年……一百年前的中國,屬於這群年輕人;今後之中國,源於這群年輕人。
青春之群像背後,映襯的是一個古老民族的垂暮、晦暗與混沌。《覺醒年代》一劇,沒有採用主旋律影視作品常見的命名習慣和敘事邏輯,而將視野聚焦一百年前中國的時代特徵和歷史呼喚,將節點放諸脈絡之中: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始於覺醒,那是在求新求變進程中不斷探尋、不斷試錯、不斷反思後作出的必然選擇。
一百年前,求新求變的新思想流派與冥頑不化的舊禮制觀念的種種碰撞對抗,只是《覺醒年代》呈現的表象。這群年輕人濟世救民的激情何以與源於西方的科學社會主義最終深度結合並掀起開天闢地的百年巨浪?方是我們把握這段歷史的思維主線,也是《覺醒年代》給予我們的時代啟示。
《覺醒年代》的主要劇情
《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
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主席、周總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㈤ 覺醒年代的觀後感200字 覺醒年代的觀後感
1、看這些人物事跡,就像翻看一頁頁歷史書,劇中每一個人都不是無名之輩,每一個人都了不起,忠於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是我輩之楷模,有人說,《覺醒年代》是中國影視近十年來的一部精品之作,這部片確實屬於不可多得的經典良心之作,覺醒時代——充滿黑暗的年代,同時也充滿光明與智慧的時代。滿屏正能量,一點一滴皆是歷史,這部電視劇的題材很多都可以直接納入學校教材給學生們看,好的作品就應該流芳百世,因為這部劇可以激勵人心,洗滌靈魂,讓後輩們知道,多少先賢先烈們前仆後繼,用他們的鮮血與生命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2、覺醒時代播出後,引起了大批人民的愛國情懷,在觀看幾集之後感慨頗深。每個人成長是一個不斷去選擇的過程,從高中畢業到大學,每個人都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主角之一陳獨秀,他的出場給人一股正派的愛國情懷。劇中既有李大釗,陳獨秀,毛主席等為中國的建立做出的歷史奉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許多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這些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更有探索創新,他們這新舊陣容中的知識分子的思想觀念也在《覺醒時代》中形成交鋒,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時代任務形象。
㈥ 《覺醒年代》更好地演繹了歷史,覺醒年代對年輕人有何教育意義
可以讓年輕人對歷史更加重視起來。
《覺醒年代》裡面的每個角色都很完美我想如果你真的追過電視劇《覺醒年代》,你會發現裡面的每個角色都很完美。陳獨秀有才華,但略顯固執;李大釗就像沖鋒在前的戰士,不屈不撓;陳喬年和陳延年都堅持自律,不斷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大家生動的解讀,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的先烈們是如何在如此動盪的時代探索出一條拯救中國的道路的。
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我真的被這部電視劇震驚了,我知道很多歷史情節,但僅限於書本知識。我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前輩用鮮血換來的,但是看這部劇之前我無法想像當時的畫面。如果沒有經歷過,我的想像力也不會這么豐富。讓我更加堅信,幸福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需要珍惜美好的時光。
㈦ 覺醒年代觀後感200字 覺醒年代200字觀後感
1、看這些人物事跡,就像翻看一頁頁歷史書,劇中每一個人都不是無名之輩,每一個人都了不起,忠於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是我輩之楷模,有人說,《覺醒年代》是中國影視近十年來的一部精品之作,這部片確實屬於不可多得的經典良心之作,覺醒時代——充滿黑暗的年代,同時也充滿光明與智慧的時代。
2、滿屏正能量,一點一滴皆是歷史,這部電視劇的題材很多都可以直接納入學校教材給學生們看,好的作品就應該流芳百世,因為這部劇可以激勵人心,洗滌靈魂,讓後輩們知道,多少先賢先烈們前仆後繼,用他們的鮮血與生命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㈧ 看完《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你有什麼心靈上的感悟
1、電視劇《覺醒時代》主要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的一段歷史。這是一個動盪、困難的時期,人們的步調不同,辛亥革命並沒有完全改變中國混亂的面貌。一些人無知,一些人困惑,一些人試圖恢復君主制,同時,也有一大批年輕的先進分子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新途徑。
4、在探索和發展真理時,十分艱難。在各種思想和主義的交鋒之中,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起來。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庶民的勝利》加上白話文的迅速傳播,如魯迅《狂人日記》的發表和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等巨作橫空出世,大大推動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國道路的步伐。
5、這部劇中也有很多風雲人物,他們的服飾習慣也反映出當時那個時代的繁雜和混亂。比如留著長辮子端著煙袋講國學的辜鴻銘教授。張勛的辮子軍領兵復辟及海外留學回來,西裝革履的胡適等人,這些極具色彩與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觀眾眼簾。而且他們的人物特點也十分鮮明。在北大紅樓的襯托下,一批批洋溢著愛國熱血的青年學子也讓我們過目不忘。他們讓我們看到當時那個時代有一批愛國人士正在不懼艱難險阻,努力尋找成功之路使中國登上歷史舞台。
6、《覺醒年代》為我們展演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建過程,以深刻的歷史意義揭示了這條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同時贊揚了覺醒年代時期一批共產主義者的一顆顆愛國之心。 這部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讓我們看到中國的艱辛,讓我們看到中國人民的團結。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要珍惜當下,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不負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