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焦裕祿觀後感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
組織安排我們觀看電影《焦裕祿》,以前針對電影《焦裕祿》的介紹也聽了不少,但實實在的看還是第一次,看後感覺十分的沉重。
片中,嚴重患病的焦裕祿憑著一個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工作,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他帶頭廢除了幹部生活補貼費,為補助一些一輩子任勞任願的基層幹部;頂著極大的風險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遭到了無所事事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病痛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在一次下鄉視察中,一陣一陣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從額頭冒出,承受著巨大病痛的卻不哼一聲。這是多麼剛強的性格,多麼頑強的意志,多麼韌拔的氣節。
焦裕祿,一個縣委書記,當時沒有漂亮的汽車,沒有寬敞的房子,有的卻是一顆憂國憂民的心。他的心中永遠裝的是蘭考的百姓而惟獨沒有自己的位置。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他所熱愛的土地和人民。他是地地道道的服務人民大眾的牛。
在那樣的艱苦環境下造就了象焦裕祿這樣的人物,焦裕祿用行動、用實踐獲得了老百姓的愛戴和尊敬,在片中好幾處都有體現了。我從影片中確實感受到了焦裕祿平凡而有偉大的一生,他的光輝形象就象太陽一樣照耀著大地,經久不滅。
新時期的我們,應當做些什麼?學些什麼?作為一個普通黨員幹部,所要做的就是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切實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好黨史工作,切實做到群眾滿意,為三都跨越趕超多付出多奉獻。
B. 求一篇焦裕祿電影的觀後感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_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link?url=EwvQZG-Fwpt__
懷著深切的緬懷和欽敬之情,我飽含熱淚觀看了電影《焦裕祿》,看的我淚流滿面,熱血沸騰,感到世界是那麼精彩,人性是那麼美好!焦書記那高大的形象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40年風雨變遷,40年滄海桑田,中華大地卻依然記著焦裕祿這樣一位共產黨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經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心中,他的事跡感動了整整兩代人! 片中患有嚴重肝病的焦裕祿憑著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山區蘭考,為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的工作。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祿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吳縣長派人分給他二斤大米,這在當時來說相當的珍貴,可以讓家裡人吃上幾頓香噴噴的飯。可他卻一點也沒動,讓家人原物奉還。他帶頭廢除了幹部生活調節費,為補助一些一輩子任勞任願而犯所謂的「錯誤」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遭到了無所事事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肝病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採取了獨特的治療方法「壓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舊病復發,一陣一陣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從額頭冒出,承受著巨大病痛的卻不哼一聲。
這是多麼剛強的性格,多麼頑強的意志,多麼韌拔的氣節。
他是艱苦樸素的典範。身為縣委書記,身上沒有官氣、闊氣,一件舊大衣是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他的兒女和老百姓一樣挨餓受窮。
他是群眾利益的代表,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是優秀共產黨員的典範,他從沒有考慮過個人的成敗,從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更沒有為求什麼政績而去弄虛作假。在他身上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風采和不怕艱難困苦,不畏流血犧牲的,銳意進取,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
焦裕祿同志的事跡給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啟迪和新的振奮,使我再一次認真思索著人生的真諦,人當怎樣活著?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作為一個生於80年代的獨生子女,我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從來沒有體驗過貧窮和飢餓,但今天 我感謝革命先輩為我們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樹立了前進的路標,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為此,我將以焦裕祿同志為學習的榜我們當不畏困難,艱苦奮斗、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們要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發揚焦裕祿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向困難低頭,不斷開拓進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於人民的人。
C. 五年級作文《永遠的焦裕祿》250字
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
又一次觀看由河南影視製作集團等聯合策劃拍攝的電影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對我的心靈又是一次巨大的震動。黨員的信念與責任得到進一步升華。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凡事探求就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觀看影片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電影中主人公焦裕祿下基層、訪民情、賑災救濟百姓、雨夜抗洪、治沙種梧桐、帶病堅持工作等一幕幕感人事跡使人感動,每幕都讓人落淚。焦裕祿同道的事跡感人至深,在於他時刻不忘自己是一位我黨員,時刻不忘黨的宗旨;焦裕祿同道的事跡感人至深,在於他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繫百姓,一切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焦裕祿同道的事跡感人至深,還在於他一切從實際動身,實事求是,清正廉潔,勇於擔當,勇於負責。焦裕祿同道是黨和人民的好乾部、好兒子,是我們全體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和榜樣。通過觀看影片,讓我對焦裕祿的熟悉得到進一步升華,更讓我體會到了為人民服務的真正內涵。通過觀看影片,主要學習他對黨和人民的虔誠、對崗位的酷愛,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
我們要學習宏揚他「心裡時刻裝著群眾」的公僕情懷。焦裕祿同道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誠心誠意當人民公僕,以實際行動體現了對黨宗旨的一種執著;他堅持依託群眾,向群眾學習,通過找農民群眾了解情況、實地考察試驗總結出治理「三害」的辦法。群眾線路是黨的生命線,是我們黨在長時間斗爭中構成的,是我們的傳家寶。【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人民群眾始終是黨的氣力源泉和成功之本,丟掉群眾觀點,我們就得不到群眾的擁戴和支持,丟掉群眾線路,我們就沒法從群眾中汲取聰明和氣力。焦裕祿同道把人民放在心中至高的位置,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的公僕情懷值得我們共同學習。
我們要學習宏揚他「凡事探求就裡、吃他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焦裕祿同道帶領群眾抗風沙、戰鹽鹼、堵風口,栽泡桐--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不為名、不為權、不為利,完全完全地為人民服務。他做的每件事都是群眾關心關心、實實在在解決題目的大好事。我們應當把焦裕祿同道作為一面鏡子,見賢思齊,反復鏡鑒,常修為政之德,不移公僕之心,不斷提升思想境地、增強素質能力、改善作風形象,真正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謹記「三嚴」,煉就思想上的「金鍾罩」,增強抵抗各種「病毒」的免疫力,用制度規范權利使用,確保權利運行始終不偏離為民利民的軌道,以廉潔奉公的作風、夙夜在公的勤懇達致兩袖清風、一心為民的境地。遵守「三實」,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尋求不摻水份的政績,以忠實於黨和人民的行動贏得群眾擁戴,就可以對得起手中權利,無愧於肩上責任,
D. 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觀後感
《我的父親焦裕祿》是以焦裕祿二女兒口述的方式展開的,旁白並不多,但它提供了一個視角,就是生活和家庭的視角。
這個視角讓人們看到焦裕祿是從人民生活的角度來觀察現實、確定工作目標的,影片中的事件都是從關心百姓疾苦角度展開的,風沙、洪水、飢餓,解決這樣的問題,就是共產黨人初心的體現,在這樣的工作中舍小家顧大家,甚至忘我,就已經把奉獻升華到了犧牲的境界。影視作品中的事件是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但人物的境界是不平凡的,是超越了世俗尺度的,因而傑出、因而為人敬仰,他的風范和精神已經進入了紅色的精神譜系。
E. 觀影片《焦裕祿》心得體會6篇
觀看了《焦裕祿》,深入了解了焦裕祿同志的生平和先進事跡,感到很有意義。
以前對焦裕祿同志事跡的詳細情況不是很清楚。通過這次電影的再現,可以說,近距離地觀察了解了焦裕祿同志感人的事跡和崇高的精神,讓我對焦裕祿同志的認識得到進一步升華,內心很受感動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www.126z.net/z/2018/04/27/40421.html
F. 觀看焦裕祿電影觀後感心得體會
觀看焦裕祿電影感觸良多,焦裕祿同志的形象和故事此前被多次搬上銀幕或者熒屏。焦守雲說:「反映父親一生的文藝影視作品很多,我們也積極地參與了一部分。」
尤其是1990版電影《焦裕祿》深深影響了幾代人。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電影藝術的發展,2016年,我們萌生了再拍攝一部關於父親電影的想法。經過5年的醞釀和准備,在各級領導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今天終於交出了這份作業。
在大家的努力下,在新時代,我們用新的電影語言和視角,去解讀一位父親、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幹部42年光輝的一生。關於這部電影我想說的太多太多,借用我們范元導演的一句話,那就是:「想說的太多,都在電影里了」。
《我的父親焦裕祿》影片自2020年10月15日開機以來,攝制組輾轉山東淄博,河南洛陽、蘭考,寧夏銀川、石嘴山,內蒙古阿拉善等地拍攝,作品全面回顧了焦裕祿同志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
在拍攝期間,焦守雲說自己全程參與,以便隨時可以給出自己的細節建議。這也是抱著對父親形象的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實事求是地表現父親,也給後人留下一個真實的焦裕祿形象。
G. 以電影《焦裕祿》為題寫一篇觀後感
近日,我又一次看了電影《焦裕祿》,這部多年前由著名演員李雪健主演的老片子再一次讓我熱淚盈眶,我深深地被電影中主人翁那種「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精神所感動。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在語文課本里就有《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那時雖然在老師的引導下,熟讀課文,甚至背誦部分章節,卻只知道焦裕祿是一個可敬的人。但當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特別是深入到基層貼近農村、貼近農民,更感覺當年焦裕祿在縣委書記崗位上的難能可貴,因為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黨員領導幹部勤政為民、鞠躬盡瘁的諍諍誓言。 1962年冬天,正是豫東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鹼三害最嚴重的時刻。這一年,春天風沙打毀了20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30多萬畝莊稼,鹽鹼地上有10萬畝禾苗顆粒未收,就在這時節,黨組織派焦裕祿來到了蘭考,面臨困難,重重困難,他沒有退縮,挺胸挑起了這副重擔。他首先從幹部作風入手,從徹底改變蘭考一窮二白的面貌上下功夫。深入鄉村、深入農戶調查研究,哪裡有風沙哪裡有他的身影,哪裡群眾需要他,他就出現在哪裡,真正把老百姓的疾苦當作是自己的疾苦,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自己的心坎上,從嚴律己,寬於待人,清正廉潔,用自己務實求實的工作作風,帶領全縣人民與天斗、與地斗,戰勝了一切不可戰勝的困難,改變了蘭考的面貌。 屈指,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縣委書記的工作崗位上僅僅工作了一年零四個月,但他那種不朽的精神卻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他那「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幹部不領,水牛掉井」等一連串樸素而閃光的語言,至今仍影響著許多人。望著他當年的遺物,那一床早已說不清顏色.摞滿補丁的被褥(被子上46個補丁,褥子上35個補丁),更是肅然起敬,他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帶頭做好。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嚴格要求自己身邊的人,心繫百姓,情系事業,功在千秋,像這樣的領導幹部老百姓除了愛戴和擁護,還能說點什麼呢?
採納哦
H. 焦裕祿觀影後感
在焦裕祿這部電影中,嚴重患病的焦裕祿憑著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始終堅持著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一心為偏僻窮苦的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的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焦裕祿同志忘記了老婆孩子更忘記了自己,已經重病的焦裕祿依然堅持在工作崗位第一線。為了減輕蘭考縣財政負擔,主動廢除了幹部生活補貼費。為了幫助一些任勞任願的基層幹部,焦裕祿同志頂著極大的風險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還遭到了居心叵測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倒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焦裕祿雖然走了,但是他的功績永遠留在蘭考縣人民心中。
I. 焦裕祿觀後感怎樣做好自己的工作2000字
懷著深切的緬懷和欽敬之情,我飽含熱淚觀看了電影《焦裕祿》,看的我淚流滿面,熱血沸騰,感到世界是那麼精彩,人性是那麼美好!焦書記那高大的形象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是那麼親切!
看《焦裕祿》使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我無意於拿我的父親與偉大的名人攀比,確實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父親。電影裡面的鏡頭,彷彿把我帶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的家在西鄉縣城河坎一土坯房子,房是縣房管局的公房,只有一間,用木板隔了前後間,滿牆糊滿了舊報紙,我家和電影裡面一模一樣。每周末,父親的加重自行車車鈴一響,我就知道老爸回來了,因為整個左鄰右舍都沒有自行車。自行車是單位的,老爸那時是西鄉縣楊河區委書記。楊河壩區離西鄉縣15里,楊河壩區曾在中央內參上被毛主席批字表揚過,好像是科學養豬的事,(當時的區委書記是李善勝,為此,李書記調漢中,後在漢中地委宣傳部部長退休)。父親是接李的手,去楊河壩的。楊河壩區委的廣場上扎的彩旗門,高音喇叭上不知疲倦地播放著《大海航行靠舵手》。老爸回家的情況和焦裕祿回家一樣的,我就像電影里的那位小孩一樣,我彷彿看到了我小時候的境況。我家裡,進門的土泥地上有一塊大約七十公分見方的鋼板,就是在這塊鋼板上,是母親用毛筆沾清水教我認字,教我習字,在我上小學前,我能大段大段讀牆上糊的舊報紙上的新華社消息了,那時天花板、牆上到處都是「學習」材料,知道了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等,知道了「批林批孔」,知道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知道了粉碎王張江姚「四人幫」等等。我現在比一般人能寫一手毛筆字,還是得益於小時候的基礎,那時有大字課,要套影格寫字,影格上的內容是:攻城不怕堅等。再後來就是反擊右傾翻案風,被班主任抽去寫大字報,再後來就是打掉了四人幫,這些都是上小學的事。1978年西鄉縣成立平反「冤假錯案」與落實幹部政策辦公室,父親調「縣落實三案辦公室」任副主任,主任是縣委書記兼任,辦公地址設在西鄉察院街李家大家(漢上三傑之一,著名篆刻家李白瑜家的老宅子,縣郵政局曾在此辦過公,現還保留著),因此我在此大院多次寫過作業。我現在能篆刻印章,也許與這個地方有淵源吧!
40年風雨變遷,40年滄海桑田,中華大地卻依然記著焦裕祿這樣一位共產黨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經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心中,他的事跡感動了整整兩代人!片中患有嚴重肝病的焦裕祿,憑著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山區蘭考,為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的工作。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祿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吳縣長派人分給他二斤大米,這在當時來說相當的珍貴,可以讓家裡人吃上幾頓香噴噴的飯。可他卻一點也沒動,讓家人原物奉還。他帶頭廢除了幹部生活調節費,為補助一些一輩子任勞任願而犯所謂的「錯誤」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遭到了無所事事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肝病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採取了獨特的治療方法「壓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舊病復發,一陣一陣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從額頭冒出,承受著巨大病痛的卻不哼一聲。
這是多麼剛強的性格,多麼頑強的意志,多麼韌拔的氣節。
他是艱苦樸素的典範。身為縣委書記,身上沒有官氣、闊氣,一件舊大衣是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他的兒女和老百姓一樣挨餓受窮。
他是群眾利益的代表,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是優秀共產黨員的典範,他從沒有考慮過個人的成敗,從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更沒有為求什麼政績而去弄虛作假。在他身上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風采和不怕艱難困苦,不畏流血犧牲的,銳意進取,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
焦裕祿
焦裕祿同志的事跡給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啟迪和新的振奮,使我再一次認真思索著人生的真諦,人當怎樣活著?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作為一個生於六十年代的我,生活在不算富裕的環境中,從來沒有體驗過過於貧窮和飢餓和沒錢的日子,我們也體驗過。在我的記憶中,1983年,我隨父親調動到漢中來,搬家時唯一的傢具,只有一個在西鄉請木匠做的實木五斗屜,幾乎沒有一件家用電器,直到1986年,我參加工作後,用兩個月的工資,買了家裡第一台電器----雪花牌落地電風扇。但今天,我感謝革命先輩為我們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樹立了前進的路標,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為此,我將以焦裕祿同志為學習的榜我們當不畏困難,艱苦奮斗、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們要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發揚焦裕祿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向困難低頭,不斷開拓進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於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