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反映二戰的十二部電影觀後感

反映二戰的十二部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8-20 03:01:13

Ⅰ 求一篇《二戰影片觀後感》作文400字,我很急呀!

在這個學期的歷史選修課上,我們觀看了三部有關於二戰的歷史影片,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國電影《虎口脫險》。

這部影片講述了二戰期間,一支英國轟炸機的先遣隊,在執行一次代號叫「鴛鴦茶」的偵察任務時被德軍的防空殲擊機擊中。在飛機即將墜毀的一瞬間,中隊長帶著飛行員彼特和麥肯被迫跳傘逃生,並相約落地後在一家土耳其浴池會面。落地後,中隊長掉在了動物園,彼特掉在一座德軍的軍營,而麥肯則掉在了歌劇院的屋頂上。要知道,這可都是被德軍佔領的地盤。 德軍發現了彼特和麥肯,並展開了全城搜查。迫於形勢的需要,營救彼特的油漆匠奧古斯丹和營救麥肯的樂團指揮斯丹尼只得分別代替被營救的飛行員去和中隊長大鬍子在浴池接頭。 經過一連串的誤會後,奧古斯丹和斯丹尼終於和中隊長會面了。面對德軍緊鑼密鼓的搜捕,彼特、麥肯和中隊長在熱情的法國人的幫助下與德軍展開了一場驚險而滑稽可笑的生死斗爭。最終,油漆匠奧古斯丹和樂團指揮斯丹尼先生在一位善良的修道女的幫助下,在和飛行員們一起成功的搗毀了德軍的指揮部後,乘兩架簡陋的滑翔機飛往安全的中立國——瑞士。

影片給我印象是,中隊長掉到了動物園里,動物園的管理員幫他逃脫;麥肯則掉在了歌劇院的屋頂上,指揮家幫他藏身;彼特掉在一座德軍的軍營,油漆匠幫他掩護。這些人的職業都是平凡的,可是他們都有一個不平凡的靈魂,在面對苟且偷生或是鼎立相救的艱難抉擇時,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不惜代價的幫助幾個素不相識的外國士兵脫險。可以說他們都是有民族大義的,比如說那個指揮家,他的工作很好,靠給德國軍官演出可以有很多的出場費,可以衣食無憂,當時他發現了麥肯,他完全可以把他交到德國人手裡,可是他還是選擇把英國空軍藏在衣櫃里,這種行為不由得讓我佩服。

另外,影片用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向我們展現了二戰時的另一番景象。電影里沒有刀光血影,沒有槍擊暗殺,甚至沒有一個人死,完全不同於《鋼琴家》和《拯救大兵瑞恩》,如果說他們是二戰中血與淚的體現,那麼《虎口脫險》則是戰爭中最搞笑的鏡頭,向我們展現了人物的詼諧幽默。其中有兩個人最突出,一個是路易·德·費內斯飾演的指揮家,一個是布爾維勒飾演的油漆工;前者暴躁、蠻不講理,占盡油漆工便宜,後者憨厚、老實巴交,老是被指揮家「欺負」;兩個活寶迫於形勢,成功搭救因任務失敗而降落在德軍統治區的英國空軍,這個過程,充滿了緊張,又處處滑稽幽默。

我想,這也是我喜歡這部影片的原因之一,在了解二戰的同時,還有那些開懷大笑的場景使我回味無窮。

Ⅱ 二戰電影觀後感,300或400字左右

推薦:狙擊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南斯拉夫)、《橋》(南斯拉夫)、《虎口脫險》(法國)、《六月六日登陸日》(美國)
《辛德勒名單》、《美麗人生》、《拯救大兵瑞恩》、《鋼琴師》
南京大屠殺、南京!南京!2008中
細細的紅線/紅色警戒/紅色警戒線1998
風語者2002
珍珠港2001
很多好電影 初中生可以看 選一部看完寫個感受 自己的感受就好
如果都什麼不思考 會變得很沒有思想

Ⅲ 二戰電影狂怒觀後感1500字

電影《狂怒》觀後感
今天是感恩節,難得天氣晴好,上午工作完成後與老婆在萬達廣場碰頭,隨便吃點雞肉漢堡喝點可樂便一頭扎入影城。
二戰片是我們共同的愛好,老婆最愛《兵臨城下》里裘德洛飾演的狙擊手瓦西里,經常要我推薦二戰大片給她。這次看坦克大戰也是預謀很久了。之前看過一些影評,吐槽這部所謂美帝主旋律作品裡五個坦克兵大戰德軍一個營的場面,和我們的手撕鬼子片有一拼。但是也有一些介紹說這部電影採用了現今存世的唯一一輛能開動的德國虎式坦克,作為軍迷也甚是期待在大屏幕上看到它的再世。
周四的中午影城裡人影寥寥無幾,選個中央的皇帝位,有一種包場的感覺。首先就排除了周圍人山人海議論紛紛的干擾,得以靜下心來慢慢體驗。不得不說電影一開始的氣氛就營造得很到位,巨大的炮彈轟炸聲足以讓午餐後昏昏欲睡的我毫無倦意。硝煙彌漫的戰場,血肉模糊的屍體,支離破碎的房屋和死氣沉沉的戰車具有難得的代入感,腦子里飛快的在將這些布景和道具與之前的《拯救大兵雷恩》等大片做對比。
皮特扮演的車長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德語和鬼子叫陣,也能將聖經倒背如流,恩威並重博得下屬尊重,也能隨機應變在關鍵時刻扭轉乾坤(尤其是在和虎式坦克交手那一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個文武雙全高大上的老帥哥英雄自然是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最後被德軍狙擊手的步槍打中三下也不會立刻掛掉,還有精力說一堆廢話並秒殺一個鬼子簡直是超人附身。二戰後期德軍的虎式坦克皮粗肉厚,88毫米炮確實無人能擋,但是片頭導演的字幕其實忽略了盟軍強大的後勤能力以及絕對的制空權,那個OUTGUNNED和OUTNUMBERED用得有些矯情,無非是為了後面的坦克大戰做些鋪墊罷了。而且為了凸顯狂怒的厲害,另外三輛謝爾曼坦克居然都沒有裝備口徑大點兒的坦克炮,打在老虎的身上就一個疤,純粹打醬油來凸顯主角的。
這樣看來,我們的戰爭片里帶上主角光環的英雄們也不寂寞。我突然理解了守著電視不停換頻道在神劇間切換的老爸,我們對英雄的期待其實並無差別,只是美國人的電影里道具更真實(不會出現日本人開捷達,游擊隊用AK47的笑話)罷了,所有正面人物都能中槍不死,所有敵人都是一槍N個,所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都是好人才能體會的專利。沒法,老百姓就是愛看,只要別手撕就行。
然後是羅根飾演的諾曼,從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打字員成長為殺敵不眨眼的勇士,電影的鋪墊雖略嫌生硬,但是還是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在戰爭中的變化。當然你要說被扭曲了我也同意。殺掉一個投降的俘虜似乎算不得好漢,但是考慮到那德國兵穿著美軍大衣,排除是間諜的可能性(盟軍吃了不少冒充美軍的德軍的苦頭,在《聖戰士》里有非常精確的描寫,此文不贅述),也至少說明此人殺過不少美國大兵。這點和他們美國人打完仗都要搜刮一下德國兵屍體同理。戰爭中沒有情面可講,所以不能說對錯。
其實不管是《拯救大兵》還是《狂怒》,美帝主旋律電影要想展現G.I.JOE大兵的最終勝利,背景都得設置在戰爭即將結束,敵人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時候。我想是沒人願意去拍攝敦刻爾克大撤退或者麥克阿瑟逃亡菲律賓的故事的,太丟人了是不?這樣看來,全是娃娃兵的納粹面對幾個美國老爺們兒被秒殺得丟盔棄甲也是情理之中了。最後電影謝幕時,以狂怒為中心,周圍成片的德軍屍體實在是讓導演和觀眾都大大的YY了一把,過癮!
其實走出影城看到外面的好天氣,總要為自己生活在和平的時代而松一口氣。戰爭如此毀人不倦,是萬萬不要發生在我的時代才好的。今年已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百年紀念了,從這個意義上看,《狂怒》或許在軍迷眼裡有這樣那樣疏漏,仍然不失為一部好的反戰電影。反戰電影以戰爭形式體現,如同坦克是對付坦克的最好武器一般。

Ⅳ 二戰時期觀後感,只要不是有許多好詞好句,是真實的,就給採納

很小就受到戰爭電影的薰陶,那時是國內影片看得多一些,兼夾一部分蘇聯的老電影,也算戰爭片子。所以說,那時的戰爭電影,只要人多,場面大,槍炮響,然後表現一下敵人頭領的官邸,娛樂場所,敵人如何輕敵,再來突出我方的指揮部軍官們如何認真和嚴密,官兵一致,上下同心准備打好這一戰,於是,戰爭開始,敵我雙方較量,鬥智斗勇後,我軍必勝,敵軍必敗,這就是我們導演給我們展示的戰爭畫面,即使做夢也是我們勝利了。
??雀躍一陣!歡呼一下!
??對,較為客觀記實的戰爭電影還是在成人後,看過幾部,才有了自己的是非觀念,敵我戰爭的嚴酷和天運、時世,以及看到戰爭帶給不同的人的痛苦和歡樂。
??硝煙最後要散去,天下終歸要太平。
??是的,戰爭是智慧與天運的得失爭搶,一盤棋最後的真正勝者並不一定就是取得了城地,而是他在戰爭中給予他的心理過程的那種快樂,我們卻沒有過,只能去想像一下那些指揮者的快樂了。至少,我認為是這樣的。太多的導演追求一部電影在表現戰爭場面的恢宏,卻往往忽視了戰爭帶給人的創作和錐頗痛。
??電影史海中,最宏大的電影應該是蘇聯上世紀八十代拍的二戰電影《解放》,斷斷續續的,我花了大約一個星期時間才看完這部套裝電影,電影共五部,從保衛蘇聯到攻下柏林,直至最後勝利,每部均在兩小時至三小時不等。大約十一個小時時間,這部電影費時六年時間完成,據說出動了三萬軍隊,一萬坦克,千架戰機,表現了社會主義不計成本的政治教化手法。這部電影充滿了「老修」的電影世界觀意識,即:沒有東線的作戰和抵抗,就沒有二戰的成果。是的,二戰中他們受傷較深,戰爭使他們贏了,也贏得天下人的尊敬,他們成了華沙條約國的老大,所以他們拍出這部巨型電影長篇,歷史上沒有比這更長,耗資更大的電影了。電影里把二戰在蘇聯國土上幾個重大戰役拍上去了,但是,我覺得,好幾個大場景似乎都是在同一地勢上換多角度拍出來的,所以有很大的不真實感和重復感,這樣,我還覺得《這里黎明靜悄悄》更能反映真實的心靈和對於戰爭解放希望。就像你用一把刀削開了梨皮一樣,你會看得更真實。
??打架就是打錢,黑幫火拚也是拚錢,戰爭更是打更多的錢,至少透支印鈔把戰爭拉下去,所以,二戰打的是歷史戰爭以來花錢最多的戰爭游戲,那麼,戰爭電影一樣要花錢,動用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火力及地段,也只有超級大國加計劃經濟才有可能花這么多的錢來製作戰爭電影,前蘇聯慷慨地做到了。類似的電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攻克柏林》和《圍困》等,都是這電影陪襯作品。
??當然,我還是要為《解放》這樣的戰爭電影干一杯,順便說一下,二戰迷們決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法國的搞笑二戰電影《王中王》和《虎口脫險》,以戲謔玄乎的方式和手法調侃了德國軍人訓練有素的低能和盲目效忠的弱智,正好印證了非正義戰爭必敗的理論。動畫片《戰鴿飛吧》也是同一類電影,小人物鴿子在強大巨鷹族裡意外取得成功,完成了戰地傳送任務,小人物完成了大英雄的戰績,甚至超越了美國那些誇大其詞的將軍們。
??但在羅馬尼亞《橡樹十萬火急》和南斯拉夫《瓦爾特》中表現就大不一樣了,戰爭是殘酷、流血和和死亡,人們對它的回憶只是一種教育和防範,下一代要千萬記住,德國人給我們造成的深重的傷害,我們不要忘記復仇。
??《橡樹十萬火急》里,德國最忠城的納粹分子維爾納上校(他的生殖器官在戰爭中被損壞了),他的父親因刺殺希特勒而殺,在反復不定的心理折磨下,他依然選擇對德國的效忠。這時,也表現了他的老同學對羅馬尼亞戰爭的必勝信念,與他鬥智鬥狠,最後他兩人的坦克對戰有些詩化和英雄傾向,但也反映了戰爭把人與人的一切關系削弱和拋棄了。

Ⅳ 誰能幫我找幾篇關於二戰電影的觀後感

不用寫,介紹你看幾部片子,或許你更能體會到戰爭的殘酷。
《兵臨城下》
。《拯救大兵瑞恩》
還有連續劇《戰火兄弟連》

Ⅵ 二戰時期電影的看後感

(最後的橋)這是一部讓人反思的戰爭電影.當德國父輩們從輝惶走到沒落的時候,這七八個十幾歲的孩子為了報護祖國而進行的戰斗.影片中最讓人感動的是裝滿受傷德國士兵的戰車從孩子們身邊路過,我們可以想到德國父輩們都不能打贏的戰爭,這群孩子又能幹什摸了. (從海底出擊)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德國海軍.從一戰潛艇到二戰潛艇的發展,才知道德國潛艇真是一等貨.盡管比不上美國和日本的韓空母艦,但德國人的軍事素質卻比美國日本英國要高的多.影片反應了德國人極傲慢,自負,外冷內熱,勇敢,嚴肅,勤奮的精神品質. (帝國的毀滅)真實的希特勒是更可怕的,因為,希特勒是人!他並非地獄魔王派到人間來搗亂的使者,而是由一個活生生的人演化而來,任何人都有可能變成希特勒……現實中的惡魔往往並非面目猙獰、形象猥瑣的,相反他們常常是外表漂亮,穿著得體,舉止很有教養,周圍認識他的人都認為他是個好人,但他們正是窮凶極惡的罪犯。親切的希特勒用拉家常的口吻說「平民的性命無關緊要」、溫柔的母親把毒葯塞進孩子們的口中、和藹的父親拉開手榴彈炸死自己的家人……扭曲的心理,會使一個人變成罪犯,而罪犯一旦掌握權力和武力,就會帶來滅頂之災,這種例子太多了。禽獸固然可怕,可衣冠禽獸更可怕。希特勒離我們真的很遙遠嗎?) (中途島之戰)雖然日本的地位和戰績,人員素質還遠遠比不上德國,但他門擁有強大的海軍,影片中可一看到那些日本自殺飛機,那種被激起的武士道靜神.那些從韓空母艦起飛的一排排日本戰斗機.從影片中可以看到日本人的戰術確實敵不過美軍.美國的後勤保章強,10天就能修好一`艘韓母. (鋼鐵師團)影片中可以想到德國後期發動的阿登戰役,德國後期缺乏石油,連許多戰斗車和飛機無法發動.物資跟不上,許多德國軍官雖然知道戰役的艱難.但還是滿懷信心的去接受戰斗. 就這些了,上面是我一字一字的打上去的.手都麻了

Ⅶ 有關戰爭片觀後感590字

觀《紫日》有感
《紫日》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在抗日戰爭接近尾聲時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正值二戰時期,殺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在中國大肆屠殺,無數的生命在他們的屠刀下變成了冤魂。許多仁人奮起反抗,日本在做最後垂死的掙扎。

一次巧合,一個堅強剛烈的俄國軍官,一個敦厚朴實的中國人和一個日本女孩秋葉子在戰火中走到了一起。在荒無人煙的白樺林中,只有這個日本女孩可以把他們帶出茫茫無邊的森林。行程中,一次又一次,善良的中國人拯救了女孩的生命。可是這個日本女孩卻時時刻刻盤算著,怎樣才能把她的恩人弄死:把他們帶到地雷區,帶他們繞回日本軍營……秋葉子不斷地迫害他們,但他們卻用純真和善良感化著她。後來,他們走出了森林,戰爭也結束了,日本人因為戰爭的失利而自相殘殺。秋葉子就成了日本自殺的犧牲品。

看了這部電影,我十分震驚:這個原本純潔無暇的生命在日本侵略思想的侵蝕下已變得邪惡醜陋。一個十七歲的花季少女,原本該多少爛漫,這本不該是她有的狠毒啊!當秋葉子在沼澤中絕望地陷入時,那是怎樣的表情啊!是痛苦?是悲哀?是悔恨?還是……是不是只有當生命消逝的時候,在戰爭中的人們才會想到一絲絲溫情?無數次的背叛與拯救,一次又一次撞擊著她的靈魂,當秋葉子想起中國人不計前嫌地幫助自己,當秋葉子看到俄國女兵把她當作親妹妹,她的靈魂終於找到了根,終於戰勝了駕馭她的殘忍與冷酷,盡管溫暖被日本侵略思想深深掩埋,但在真誠和友愛的感染下,她把逝去的天真一點一滴地找了回來,這讓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戰爭後的希望。然而秋葉子離去了,倒在了自己同族的槍口下,至死也睜大著雙眼,那茫然空洞的眼睛是對這個世界的控訴還是對自己人生的質問?她的離去,是不是對她所犯過錯的懲罰與彌補?出乎意料的結局,讓我難過不已。

和平就是快樂,和平就是幸福!可秋葉子看不到,日本也看不到,這也許就是日本的悲哀吧?!

Ⅷ 寫一篇關於二戰主題的電影的讀後感

《兵臨城下》---- 戰爭英雄神話的破滅和重生
這是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主創的二戰史詩般巨片,看過之後,無法止住對心靈的震憾,戰爭場面的殘酷和生死的瞬間交替令人無法平靜。
電影選擇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為背景,講述了戰爭期間一名蘇聯狙擊英雄瓦西里和一名德國狙擊高手高寧少校之間的對峙決斗,並穿插描述了瓦西里和女戰士塔尼婭、政治委員丹尼洛夫之間戀情糾葛。這部電影無論在思想性還是場面製作、藝術

Ⅸ 求二戰影片觀後感

日本二戰電影《吾為君亡》觀後感
1,首先我是名中國人,我承諾一生忠誠於我的祖國,也願意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為國家獻出生命。 
我不是軍人,也不是鼓吹歷史充滿仇恨的憤青,更不是崇尚戰爭敬拜戰爭的右翼傾向分子。 
下面我將要打出的文字只是我看了這部電影後,自己的真實感受與想法。 
2,毫不誇張的說,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曾數次流淚。我強制著試圖不讓我的淚水滑落,但是這些抑制不住的淚水卻在頑強地為那些青春年少,剛毅勇猛的戰士,為那些溫柔善良,和美堅韌的女人毫不吝嗇的涌流。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民族精神與民族靈魂。日本民族的精神與民族靈魂通過這部電影完整的展現出來,看了之後讓我肅然起敬,同時也心生惶恐。 
我深深地理解為什麼日本在戰後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能夠從戰敗國的陰影中脫影而出,並由一片廢墟資源匱乏的彈丸島國一躍發展成為世界上的經濟強國。
也懂得為什麼大多數日本人的工作態度與人格素質及其他們的產品會在世界上得到廣泛的尊重與好評。 
這些輝煌的成績體現了一個成功民族的精神魂魄所在。也正是他們這種堅韌,忘我,百折不饒,視死如歸,凝聚團結的民族精神與魂魄才托起了當今世界上一個繁榮強大的大和民族。
3,我們中國人在稱呼日本的時候總是「小日本,小日本」的叫著。日本的確小,國土面積小,個頭相對也小。但是他們的民族精神與國民信仰卻齊天之大。 
人的生命最寶貴!但影片中,近乎每個士兵卻無畏自己年輕的生命,無懼自己胸膛里的熱血,為了國家的榮譽與興亡毫不猶豫的去戰場赴死。 
這種精神信仰比天還要大,這種民族氣節比天還要高。偉大的信仰與氣節是無邊無盡的。那些神風戰隊的成員,那些赴死的人,那些生機勃勃充滿朝氣的生命,在他們每一顆鮮活跳動的心臟里誰又沒有親情,愛情,友情?
面對所有珍貴的情感,卻沒有人選擇逃避。每個人都在義無返顧的接受死亡。即使知道了必將失敗的結果,卻仍然赴死,這不是愚昧,更不是無知。這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國家精神在激勵他們要這樣做,必須去做。 
生命之大,親情之大,愛情之大,友情之大,這些看起來最大的意識形態卻在國家,民族面前顯現的如此渺小,甚至無法比擬。 
4,影片逐一為我們展現出親情,愛情,友情的珍貴,但更多的是通過這些珍貴的情感來揭示戰爭的殘酷與反思。 
人類永不停息的競爭社會里,國家和平的前提與保障是民族的強大與繁榮。我們知道一個國家想要發展興盛,靠安逸封閉與努力創造是遠遠不夠的。 
歷史告訴我們,真正和平的保證靠的是強大堅實的武力基礎,甚至靠的是強悍的侵略與擴張。
這種和平保障的侵略與擴張體現在一個國家民族的信仰上與這個國家的精神本質原動力基礎上。 
美國是當今世界霸主。我們簡單回顧下美國的歷史就會不難發現,美國幾乎所有發達成果都是建立在侵略與擴張的前提下繁榮起來的。 
美國建國2百多年,卻有1百多年在戰爭。現在的美國人都在說要和平要和平,實質上卻在骨子裡考慮著戰爭,考慮著如何在戰爭中繁榮。
5,1776年的美國,從那一年開始註定要與戰爭結盟。從墨西哥灣到菲律賓海沿線,從一戰二戰的肆虐到越戰伊戰的屠殺,從歐洲到亞洲,從美洲到非洲,從地中海到太平洋到南大西洋,美國式的侵略擴張幾乎橫跨了整個世界,就是這樣無數次的「正義自由」的戰爭,使美利堅人確立並堅信了他們的民族信仰與民族精神,繼而造就出一個在軍事領域,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有著豐厚碩果的戰略美國與霸主美國。
一位美麗善良的未婚妻跪俯在即將開著殘舊飛機去捨身赴死的飛行兵腳下,嘶聲的求著:「請帶我一起去吧,一起去吧。

Ⅹ 關於二戰經典戰役的觀後感700字

斯大林格勒戰役觀後感
作為這個世界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俄羅斯民族一直有著與其他文明截然不同的文化源流和民族性格。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音樂、美術、文學等方面,也通過電影這種復合藝術類型呈現在大銀幕上。更重要的是,所有的這一切藝術類型,都帶有濃厚的俄羅斯式的詩意,無論浪漫還是華麗,亦或是赤裸裸的殘酷。
《斯大林格勒》是由費多爾·邦達爾丘克執導的當代俄羅斯戰爭電影,作為俄羅斯早期功勛導演之子,家學淵源的邦達爾丘克在吸收了部分好萊塢電影精華之外,依然固執地堅持著,用俄羅斯美學與詩意來詮釋電影這門藝術。這部最新版《斯大林格勒》濃墨重彩,敘事沉穩,充滿了俄羅斯電影所獨有的特徵,深沉而悲憫,即便是在描述一整個民族歷史上最為慘烈的災難,依然充滿了希望與同情,令人沉浸其中,久久無法忘懷。
不同於前蘇聯時期大而全的電影模式,新版《斯大林格勒》以戰史上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樓」為原型,從小處著手,刻畫了五位身份、背景各異的蘇聯戰士與一名小女孩純潔的戰時愛情,以及他們之間那超越了男女之情的偉大情感。與之相對應,按照好萊塢人性化原則,影片同時也安排了一對德國軍官與俄羅斯女人之間的「斯德哥爾摩式」的悲劇愛情,以此作為陪襯。
雖然與時俱進地採用了IMAX3D制式來完成本片,同時在電影細節處也有不少對好萊塢電影乃至華語動作片的借鑒,但是整體而言,《斯大林格勒》還是一部標準的俄羅斯電影。氣勢恢宏的場面調度,色彩濃郁、華麗得好象油畫一般的每一幀畫面,以及緩慢卻牢牢抓住觀眾情緒的詩意化敘事節奏,甚至是在表現戰爭時,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都帶有鮮明的俄羅斯文化特徵,充滿詩意,情感充沛而莊重。
從故事結構而言,《斯大林格勒》完全不同於好萊塢戰爭大片,以慘烈的河岸攻防戰開篇之後,影片迅速轉入膠著而又漫長的單兵作戰環節,而正是這漫長的過程中,導演娓娓道來,用充滿詩意的浪漫筆觸,精緻地刻畫了每一個角色,每一幀畫面,直到最後高潮部分的降臨。一般觀眾不容易接受的是,影片在最後高潮部分處理時的反其道而行之,情感和情緒遠大於直觀的視覺沖擊,想要象好萊塢電影那樣,享受一頓視覺盛宴的觀眾,看到這里或許會稍微有些失望,但是沉下心去仔細體會其中人物的命運和情感的話,或許才會更加懂得這部電影。
最後必須多提一句影片中,有關德國軍官與俄羅斯女人這條副線。盡管只是展現殘酷戰爭對於人性戕害的副線,但是這條副線或許也提供了最大眾化的敘事邏輯。尤其特別的是,整部影片當中,兩人之間始終語言不通,操著各自民族的語言,卻依然能夠在最後達成心靈的共識。那種糾結甚至對立的感情,也更加凸顯出戰爭的殘酷,以及人性偉大的光輝。其中不少的鏡頭和橋段完全喧賓奪主,極致浪漫,甚至可以單獨成篇。

閱讀全文

與反映二戰的十二部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21大年初一看電影 瀏覽:513
電影不要放開我的手完整版 瀏覽:953
看電影做什麼位置最好 瀏覽:525
怎麼找英文原版電影網站 瀏覽:219
人間中毒韓國電影完整 瀏覽:95
粵語經典電影大全集 瀏覽:795
一部關於母親救孩子的美國電影叫什麼 瀏覽:763
一部只有女生能看懂的電影 瀏覽:339
艷陽天電影1974演員表 瀏覽:827
一部控制孩子偷東西的電影 瀏覽:348
羅馬尼亞老電影復仇結局是 瀏覽:772
電影秘密商店結局 瀏覽:995
有部電影叫什麼狗 瀏覽:769
好英語電影里的好句 瀏覽:791
國家電影局關閉電影院 瀏覽:204
狗的電影大全國語版 瀏覽:604
美國電影紅色通緝令完整版 瀏覽:172
一部電影是什麼偵探的韓國電影 瀏覽:735
電影六扇門之蒼天客棧演員表 瀏覽:235
辯論電影悲喜結局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