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星際穿越的觀後感

電影星際穿越的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8-20 01:37:31

⑴ 看了《星際穿越》之後,大家有何感觸

片中對情節的嚴謹要求達到了細致入微的程度,無論是劇情的前後鋪墊這種故事層面的,還是天體引力對時間的影響這種科學層面的,諾蘭都做到了邏輯完整,滴水不漏。作為一個科幻迷,能看到這樣的佳作,再無所求了。

後面的故事推進,不復雜卻震撼人心。在那樣極端的環境下,人的犧牲,堅忍,信念,理智,執著,這些不斷閃耀著的人性光輝,在冰冷無情的外層空間帶給人溫暖和希望。

關於這部電影

宇宙的奧秘誰知道呢?咱不是科學家,不懂得去研究,但咱會看,會去嘗試了解。都希望都有個未來的自己,悄悄的給自己提示,改變著自己。或許那個自己都出現了,只是我都一直忽略了吧。

⑵ 星際穿越的感悟和評價

        最近去電影院看了美國2014年最新的科幻片《Interstellar》(中文翻譯《星際啟示錄》、《星際穿越》等)。剛開始,看到這個名字,也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就是去太空啊、科幻啊雲雲。自己就是找個電影看看,順便放鬆一下。

        但當慢慢看了後(好像比較長啊),還是有點感動了。其中感覺最深是:愛(Love)的確是支持人活著、活下去的非常重要的支撐力量。

        時間、空間以及人本身也許都是相對的,比如說,你飛到外空,待了幾十年,然後再回到地球上有幸見到了你的第NN代子孫,其他你熟悉的人、愛著的人都不見了,那將是一種什麼樣的傷感呢?

       菲莉亞和菲尼克斯去看了新出的《星際穿越》這部電影。每次兩個人看的電影都能夠給兩個人修行上很多啟示,這部電影也不例外。
      在看完之後散場的路上,很多觀眾在討論電影的劇情,菲莉亞聽到有的人說自己沒看懂,有的人則討論一些具體的場景,而菲莉亞和菲尼克斯討論的全是這部電影給自己帶來的修行的啟示。所以,同樣是看這部電影的人,不同的心境下的感悟也是不一樣的。

       《星際穿越》的導演諾蘭也是導演過《盜夢空間》的導演,菲莉亞和菲尼克斯認為,該導演能夠拍出這樣的一些影片,他的境界可能已經證悟到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以及五維時空了。世界上的各個領域的知名人士,往往都是靈性很強的人,所以諾蘭能夠證悟到這些也不足為奇。

⑶ 《星際穿越》影評怎麼寫

《星際穿越》主要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影評舉例如下:

」每當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會知不覺的去感嘆宇宙的浩瀚與奇妙,在宇宙射線的反射下,星辰粒子的呈現,在宇宙這個空間中進行運轉,讓我們感受到物質存在的視覺美感。而電影的存在,讓我們更加的了解到了我們所生活的宇宙空間。

在跨越木星的時候影片有一個從遠到近的一個鏡頭的漸變形式,一方面體現出星球運轉的壯麗,另一方面有沒有丟掉細節,將人類的探索精神放大,也表現人類在宇宙中的渺小,以及對於未知的一種崇敬。

正如墨菲定律所說: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所以說情感可能只是目前我們無法解釋的情感一種無法說明的關系,因為量子理論的研究可能依然不足,但追求的星際旅行的夢卻一直用電影的形式呈現下去,直到有一天我們抬頭發現,那不再是夢為止。「

《星際穿越》相關信息

《星際穿越》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加入人物和相關情節改編而成。

在鏡頭特效方面,《星際穿越》採用了理論加上視覺美感的設計。在布蘭德在第一次穿越蟲洞時與未來的庫伯相握手接觸,將理論上的「蟲洞」空間坍塌的內部狀態,用以波狀立體化,將量子理論波用以最直觀的方法,去呈現粒子世界的壯麗。

在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鏡頭下,將影片的交叉敘述的技巧用的爐火純清。在末日危機下將庫伯這個人物推到了鏡頭前,人物的親情與地球命運相連接起來,用以塑造人物後面所做的抉擇,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物在宇宙空間之間的聯系。

⑷ 星際穿越的英文觀後感初中水平字數75+就可以

星際穿越的英文觀後感如下:

Recently, I watched "Star Trek",It is about a future in which the Earth is unlivable, plants cannot survive, and humans cannot live。

This movie made me understand that humans want to find other planets as their own resettlement destination, the chances are very slim。

The only way out i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care for the Earth, which is the home we can rely on。

譯文:

最近,我看了一部英語原版大片《星際穿越》。它講述了在人類的未來,地球上的環境十分惡劣,植物無法存活,人類無法生活。

在這危急關頭,主人公庫珀接受美國航天局的命令,帶著機器人和其他幾名宇航員到外星系考察尋找適合人類生活的星球。他們駕駛飛船,連接上了一個空間站,通過「蟲洞」來到了一個奇特的星系,這里所有星球上的一個小時就相當於地球上的七年。

這一部電影讓我懂得,人類想要尋找其它星球作為自己移居的目的地,機會十分渺茫。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地球才是我們人類可依靠的家。

英文觀後感寫作技巧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

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⑸ 《星際穿越》讀後感是什麼

看星際穿越有感

上映前,克里斯托弗·諾蘭告訴觀眾兩件事。第一,有五部太空電影對他的創作影響巨大,分別是《2001:太空漫遊》、《異形》、《第三類接觸》、《太空先鋒》,以及《超時空接觸》。第二,《星際穿越》是一部考驗觀眾科學素養的電影,建議觀看前,先補習相關物理知識和經典太空電影。
我原樣照做了,並且在影片開始後不久,就體會到諾蘭的良苦用心。這次他實實在在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從影史諸多太空經典博採眾長,鑲嵌進這部無與倫比的傑作中。在我印象里,很少有哪個導演能從如此多名片中摘取靈感,卻仍然使作品看上去充滿原創性。這位擅長高概念電影的商業片巨匠,再次以一個從未涉足的題材領域為題,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氣候劇變,沙塵暴頻繁,莊稼瀕死……《星際穿越》描述的未來景觀,其靈感正來自上世紀60年代經典科幻劇《迷失太空》,該劇開頭也是環境惡化,人口膨脹,食物耗盡,而兩部作品中都以人類在外太空尋找新家園為主線。馬修麥康納飾演的宇航員穿越時間後,與成年女兒相會,也與90年代電影版《迷失太空》博士遭遇來自未來的兒子不無相仿。
對《2001:太空漫遊》的致敬自不必說,首先《星際穿越》最大的前提:人類在一個超然神秘力量指引下發起星際遠航,就與《2001》如出一轍。只不過庫布里克當年逼格較高,智慧生命放置大黑板的做法晦澀難解,而本片中直接開個蟲洞等人去鑽的用意不言自明。諸如飛船在蟲洞中的航行,飛船與空間站漫長的對接等視覺印象,都令人想起《2001》的經典畫面。最妙的是《2001》主角以垂暮老人之軀在陌生房間里蘇醒,也由馬修在土星醫院蘇醒得到呼應,那醫生還不忘加上一句,你已經是個124歲的老人了,哈哈,更統一也夠微妙。
馬修作為一個頂尖飛行員,擔起遠征太空的使命,是諾蘭對1983年講美蘇太空競賽的《太空先鋒》一片的借鑒。《星際穿越》開頭的一組閃回中,馬修駕機逼近極速,仍咬緊牙關一往無前,隨後畫面切到一段記錄訪談,你若看過《太空先鋒》,一定會有一份熟悉感。
馬修父女通過破譯神秘來客的密碼,一舉找到隱藏的航天局,這又是諾蘭拿斯皮爾伯格的《第三類接觸》做的延伸。該片中,幽浮事件的遭遇者通過拼湊蛛絲馬跡,推算出政府與外星人的接觸所在地,他們的到達讓軍方十分驚訝,就像本片中安妮眠彭蝴等科學家一樣。
馬特戴蒙飾演的宇航員,是《2001》的電腦哈爾和《異形》中生化機械人愛什的交雜。溫言軟語、謙和無害的外表下,有一顆比任何地外環境更為險惡叵測的人心,再度印證《2001》和《異形》的主題之一:危險永遠在最防不勝防之處。就像哈爾和愛什一樣,該角色用「偉大的目標」為謀殺行為開脫,但不像前兩個機械生命,他畢竟是有感情的血肉之軀,喋喋不休只為讓內心好受,叫人憤恨之餘,也有一絲同情。
馬修女兒的角色,幾乎是《超時空接觸》中朱迪輠斯特飾演的女科學家的翻版:童年具有科學探索精神,意志堅定,智力超群,將畢生奉獻給天文事業,而兩片的壓軸同樣是父女通過跨越時空進行「神交」,當然諾蘭的處理方法要炫上百倍。有趣的是,當年《超》中馬修麥康納演的是女科學家的情人,留在地球作後應,而本片他演了該角色的父親,而且親自出征,兩片對比,正應了「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這絕不可能是巧合,絕對是諾蘭兄弟故意開涮的,太狡猾了。
其他零星的聯想包括:未來教材中記載美國登月是政治騙局(美國教材也歪曲歷史!),與1977年的驚悚片《摩羯星一號》照應,該片講述一名宇航員揭發政府偽造登月的陰謀;用一支筆穿透紙上兩個孔來解釋蟲洞原理,這一課在《撕裂地平線》我們已經上過了;全片周而復始、首尾合一的結構,與舊版《人猿星球》五部曲有著似曾相識。

⑹ 星際穿越觀後感

《星際穿越》講述了在不遠的未來,隨著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人類面臨著無法生存的威脅。這時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中的土星附近發現了一個蟲洞,通過它可以打破人類的能力限制,到更遙遠外太空尋找延續生命希望的機會。

一個探險小組通過這個蟲洞穿越到太陽系之外,他們的目標是找到一顆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在這艘名叫做Enrance的飛船上,探險隊員著面臨著前所未有,人類思想前所未及的巨大挑戰。

然而,通過蟲洞的時候,他們發現飛船上的一個小時相當於地球上的七年時間,即使探險小組的任務能夠完成,他們的救贖對於對地球上仍然活著的人來說已經是太晚。飛行員庫珀必須在與自己的兒女重逢以及拯救人類的未來之間做出抉擇的一個故事。

看完電影之後讓我懂得,人類想要尋找其它星球作為自己移居的目的地,機會十分渺茫。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地球才是我們人類可依靠的家。所以說我們要更加的愛護地球,愛我們的家;從一些日常小事做起,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也幸福快樂的生活在地球。

電影觀後感寫法

想要寫觀後感,需要有自身的見解,不能處於模糊的狀態。需要把自己的立意給表達出來,電影主題就是為了弘揚精神,應該把它之間的含義領會更好表達出來。

對於電影內容復述需要非常注意,而且有需要復述的地方不能全面都描述出來,否則很容易就會發生結構問題。同時寫電影觀後感的時候,需要跟實際聯合起來,不能單單就是發表感慨,還應該跟實際相結合,把裡面的具體指導意義都給展現出來。

⑺ 星際穿越觀後感500字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星際穿越觀後感5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所謂科學其實不斷在驗證佛教的正確性,包括宇宙觀和世界觀。佛教其實本就是關於世界和人生的科學,就如弦理論驗證宇宙存在十三個維度,而佛教已證世界有無窮維度一般;就如量子物理驗證宇宙源自虛無,而佛教已證相由心生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如我們睥睨螞蟻而高維世界俯視我們一般;就如影片最後,宇宙之博愛,等同於佛教之慈悲一般;至於宇宙之他方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更是無窮無盡無量無邊。其實何需蟲洞,我們的心本就可以突破一切物質,不過是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太過執著。

佛教說,科學永遠無法得出世界的真相,因為執著於思考,執著於觀察到的一切。世界成住壞空不斷循環,永遠沒有真實的存在,更何況執著實驗數據的科學。《金剛經》言: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宇宙浩渺廣大,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人類不過是三維世界的一粒沙子,眾多頻道的一個波段。也許只是多維世界物種觀察我們的玩物,也許一切都是命中註定,也許人生苦短本就是事實。而關於這方面,佛教提出了解脫之道,就好比把我們從密不透風的`玻璃瓶中解放出來,那就是修行。

縱觀其它學派,心學創始人王陽明說: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老子《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類似的哲理實在太多。先哲的智慧在於他們脫離了常人思考的桎梏。而我們敬畏他們,並不多加思考,甚至內心斥他們為異類。就好比《平凡的世界》說的,常人只會把聖人的事跡和名言反復咀嚼和傳頌,卻從不照做,這就是常人永遠無法成為聖人的原因。

⑻ 《星際穿越》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有什麼觀後感

片中給出的核心危機是:地球的所有糧食因為一種枯萎病減產,恐養不活所有人,而且植物的減少會導致氧氣含量下降,憋死所有人。片中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要移民太空,移民太空就需要控制重力的方法,要解一個有關空間的方程,這個方程已經被基本邁克爾凱恩扮演的老教授解出來了,就差一組數據,這組數據叫做量子數據,只存在於黑洞的視界內部,按照現有理論這組數據無法取出。這是plan A,是為了解救全人類。還有plan B,就是通過蟲洞,把人類的火種:五千個受精卵發射到遠方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上,這相當於拋棄大部分現存在地面上的人,只留下人類的文明火種。由於糧食不夠吃,所以政府關停了任何太空探索計劃,NASA變成了地下組織,專門干這plan A和plan B,拯救地球的事情。

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槽點太多,首先是糧食不夠吃,把全人類搬上太空算哪門子解決辦法?太空中哪裡有空間種糧食,其成本比在土地上種高太多。再說了,地面上的枯萎病不會被帶到太空中去嘛?至於植物的減少會憋死人,同理。太空中也沒有氧氣,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就算是要去找什麼宜居星球,改造一個陌生星球的環境會比改造跟來就有有自愈功能的生態圈的地球更容易?那個行星還是在黑洞旁邊啊。。所以plan A想達到的,解救全人類的目的,只能靠治療植物的枯萎病解決,而不是飛向太空。如果用航天技術去解決人類存亡的問題,那麼只有plan B是說得過去的:送一小撮人,或者一小撮受精卵去別處尋求生機,拋棄地球及其人類。然後就是主角拚死撲進黑洞利用隱喻發給她女兒的,用在解空間方程中最重要的量子數據,到了我也沒發現這玩意兒是幹啥用的。按片子所說的,這個數據可以用來解一個方程,解出來然後,然後呢?為什麼好像等主角回到地球,一切生存危機就都被解決了?諾蘭試圖做出一副硬科幻的派頭,扯了很多黑洞,空間,時間的幌子,結果主要危機落腳在生物學上,最後把觀眾的注意力用父女關系吸引過去,而把一開始設置的劇情沖突——植物都要死了——的解決辦法這么不負責任地就掃到地毯下面去了。沖突是這樣層層被轉移的:植物都要死了>解方程需要數據>主角掉到了黑洞里回不去,一切都完了>數據拿到了,傳回去了,危機解除!

有人可能會說,科幻片就是這樣,不需要什麼邏輯。在虛構作品中追求合理性的人都有病。首先,真正好的硬科幻不是這樣的,2001是一個極好的例子,裡面的科學技術硬傷非常少,是因為有Arthur Clarke把關的結果。其次,邏輯硬傷出現在最主要的戲劇沖突之上,這跟科不科幻已經沒什麼關系了,這是編故事的問題。如果講一個這樣的故事,還要我們不去關注最主要的沖突點,核心的科幻點子站不住腳,整個片子的邏輯地基就根本不存在,那這個片子不就只剩下情懷了么,情懷值幾個錢?考慮到大部分人沒有看過太多科幻作品,沒有形成硬科幻的審美概念,再加上沒有理工科背景的話,電影說啥他們就認為是啥,所以他們對邏輯漏洞的感受還不是很強烈,導致現在這個電影評分很高。我在看這個片子的時候,特別是在後半段,是很痛苦的,因為我喜歡裡面的特效,喜歡演員的表演,看著他們被這樣的故事邏輯糟蹋,很不開心。

而且,有一點讓我難受的是,科研工作者的形象又一次遭到了扭曲。理論計算很容易,在白板上chua chua chua幾下就能算出來,所需的數據用莫爾斯碼就能傳輸完畢,航天技術跟開賽車差不了多少,科學家宇航員的身份抵不過一個好父親一個好情人。我敢說,憑著從電影里的來的印象,大眾才在一定程度上有這樣的想法:科研經費給的太多了,都被科研人員拿去吃喝玩樂中飽私囊了。憑什麼給你們那麼多錢,你們動動腦筋就能有吃有喝,這對你們還不夠好嗎。這個往偏執了去說就是影片對於科研工作的極端不尊重了,不過反過來想,人家這么花大價錢炫酷化科研工作者,倒也挺享受的。沒錯,我們正在造的便是那毀天滅地的高能粒子加速器,指哪兒打哪兒,無所不能。有一次我們實驗室說要停電,我們就開動加速器,撞了點裂變元素出來點燈用。是的,我們就是這么野。

我試圖用類比的手段表達一下這種難受,因為可能我受不了的一些設定硬傷,在別人看來不太影響他們的觀影體驗。想像一下,你在看的片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馬修麥康納的國家正在遭受懶癌疫情的威脅,所有人都懶在家裡不上工,市場停擺,金融垮台,眼看著所有人都要餓死了。馬修麥康納原來是一名政客,因為疫情的原因,開始當一名快遞員,給患了懶癌的人挨家挨戶送吃的用的,維持他們的生命。因為大家懶,所以政府關停了金融機構,因為反正也沒有交易了。在全人類都快要懶死的危機之下,馬修麥康納發現了隱秘在叢林之中的紐約交易所,他們在密謀兩個計劃,plan A是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盤活整個金融體系,以拯救全世界,plan B是派一小波人,去尋找一片未被懶癌污染的潔凈市場,帶著貨幣的概念,到那裡去創造新經濟體系。馬特達蒙作為先遣隊,搶先來到了巴布亞紐幾內亞叢林中的一個野人部落,向馬修們發信號,說那裡的市場特別干凈,特別適合重建一個市場經濟體系。結果馬修麥康納放棄了別的幾個先遣隊發來的市場化信號,和馬特達蒙會和,結果發現馬特達蒙所在的野人部落早就英特納雄奈爾了,市場毫無立足之地。這邊廂,邁克爾凱恩在執行plan A的過程中,一直困擾於計算大量資金注入之後會導致什麼後果,算到最後一步,發現需要一組數據,那組數據描述的是,看不見的手能產生的推力上限。而這在理論上是不可能取到的,所以邁克爾凱恩隱瞞了這個事實,讓大家意味方程仍在計算當中。最後的最後,馬修麥康納主動跳入一個市場內部,利用看不見的手,讓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正在幫助邁克爾凱恩計算的他的女兒感受到了這股異樣的市場波動,從而將看不見的手的推力上限數據傳送給她的女兒,一舉解決了那個方程,大量資金注入市場之後的結果能被成功預測。大家終於團圓了。劇終。

什麼嘛。懶癌呢?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嘛。

這個想像中的片子的一個場景:馬修麥康納的女兒皺著眉頭計算方程式,收到了他爹發給他的看不見的手的數據,眼中閃過智慧的光芒,在白板上計算了起來:「不不,我們一開始的假設都錯了,這是一個e的負指數函數,所以積分沒有上限,而應該有一個下限,也就是說,看不見的手應該有最小推力而不是最大推力!我解出來了!Eureka!!!!!」然後把白板從陽台上扔向陽光下的普羅大眾。

其實這個片子中的確有很不錯的地方,比如一開始造出的末世氛圍,沙塵暴和植物枯萎,政府的反智政策,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講故事的環境。只是諾蘭為了要給觀眾營造視覺奇觀,生拼硬湊起來一個有關蟲洞之類的劇情。我非常喜歡一開頭馬修麥康納開著破吉普捕獵無人機的橋段,原始的追獵,和高科技的獵物組合在一起,美得人肝兒顫。馬修麥康納駕駛著陸器入大氣層的螺旋式下降,是曾經太空梭重返大氣層的減速招式,只不過電影做了酷炫化處理。方方正正的極簡主義機器人也特別萌,我不知道這個機器人的外形設計是否參考了2001里黑方石碑的設定,其行為和性格設定是否參考了銀河系漫遊指南里馬文的設定。每次那幾台方機器人的出場都會讓我特別開心。以及片子最後的殖民衛星。在高達中有著經典地位的圓筒形殖民衛星終於出現在了大熒幕上,不得不讓人感慨。這個圓筒狀殖民衛星的點子最初也來自於Arthur Clarke。

最後列舉一下其餘對主要劇情影響沒那麼大的硬傷

1.開頭離開地球的是分級助推的大型火箭,後來在1.2G的星球上,一個登陸艇靠自己的引擎就上軌道了,那一開始地球上用那麼大的火箭是為啥?

2.枯萎病滅了小麥,現在開始滅玉米,據說最後能毀滅所有植物。真的有這種病可以傳染不同種屬的植物?

3.先遣隊去的幾個行星都是在一個巨大的黑洞附近,那麼這個體系應該是以這個黑洞為中心,行星繞其旋轉。那麼沒有恆星的行星系統,怎麼可能適合人類居住。在幾個行星的地表場景中,可以看見大氣的散射光(明顯是在地球上取景),說明有恆星存在,那麼恆星在哪兒?

4.如果這個太陽系確實有一顆恆星,那麼這個恆星有較大可能和黑洞組成雙星,這樣就導致了一個問題:繞這個雙星系統的行星的軌道會較大程度地偏離圓形,行星與恆星的距離波動會很大,氣候會非常不穩定。再考慮到一年中有一半時間恆星被黑洞擋住,就更加劇了行星的氣候波動,地表存在液態水的幾率非常小。這樣的行星適宜人類居住,說啥都不信。

4.5.說道那個有水的行星,為什麼海那麼淺(片中角色站在水中,海水到腰),能有幾十米高的浪?那麼高的浪,行進在淺水中,會形成拍岸浪,就是在海邊見到的,浪尖捲曲向下拍擊的浪,拍完之後大浪就消失了。而片中那個浪經過主角們就直直的繼續前進了。

(有人說是引力引起的潮汐浪。潮汐的波長是半個行星周長,你不可能看見一堵水牆沖過來,你只能看見水位上升和下降)

5.另外一個問題,據片中展示,黑洞周身環繞著發光氣團,如果這是黑洞捕獲的恆星物質,那麼這些恆星物質因為角動量守恆會形成一個圍繞黑洞旋轉的圓盤,而不是像片中那樣像條哈達一樣繞得哪兒哪兒都是。在黑洞捕獲恆星物質的時候,會放出極高強度的X射線和gamma射線。這些輻射在主角兒們能看見黑洞的時候就把他們輻射死了,飛船幾毫米的鋁板(片中原話)根本不可能擋住這么強的輻射。

(關於黑洞吸積盤的問題,就是黑洞吸引恆星物質產生的光帶,確實應該是平面。但我在看片子的時候忽略了黑洞的引力透鏡效應,處在黑洞後面的吸積盤的像會被彎折,看起來像是從黑洞的上下兩方向探出頭來。

⑼ 星際穿越豆瓣經典影評

《星際穿越》於2014年11月7日北美上映,共放映3561場,其中IMAX放映396場,獲1700萬美元票房,位列當日北美票房冠軍。[32]
2014年11月6日,《星際穿越》在香港上映,雖然受到片長影響,但在口碑及票價較高的助推下,首周票房已經將近1170萬港元。[33]
2014年第45周(11月3日~11月9日),隨著北美假日檔的開始,沉寂已久的海外市場熱度漸起。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科幻片《星際穿越》同步北美登陸除中國內地和《星際穿越》提供了絢爛的奇景、量不夠足的戲劇性、以及鮮有閃現的幽默感。它想讓我們因為驚訝而臣服,想讓我們在一部如此偉大的「藝術品」面前自覺渺小。它的目的達到了。但在製作一部史詩的路上,諾蘭忘了要讓我們感受到樂趣。(《衛報》評)
一部充滿情感充滿能量卻不冗長沉悶的電影,擁有令人吃驚的畫面同時不沉溺於情節邏輯。《星際穿越》結合了它的長處與不足,是一部吸引人的作品。(《國際銀幕》評)
《星際穿越》是一部充滿超現實主義和夢幻色彩的太空冒險。(《Time Out》雜志評)
這部構思宏大的電影在探索人類之間親密感情的同時,也講述了對宇宙的思索,非常引人入勝。(《好萊塢報道者》評)
電影的敘事和大膽的構思將你推入其宏大且可信的架構中,諾蘭距離創作出他的絕世佳作不遠了。(《每日電訊報》評)
諾蘭這封關於宇宙旅行和探索星辰的情書需要觀眾的耐心,但隨著影片超凡的視覺場景,它為觀眾提供了難以置信的情感回報。(ComingSoon評)
再次確定諾蘭是這一代電影人中最會講故事的導演,這部電影在《2001太空漫遊》《第三類接觸》和《地心引力》等科幻經典電影殿堂中應佔有一席之地。(《綜藝》雜志評)
影片強大的實力派陣容為冰冷的太空之旅打下了有血有肉的堅實基礎。2014年初剛剛捧起小金人的奧斯卡新科影帝馬修·麥康納將陷入兩難境地、親情至上的父親角色詮釋得十分到位,幾場感情戲著實催人淚下,其對人類共通的情感主線深入人心的刻畫絕對對得起影帝頭銜。安妮·海瑟薇的對白無論是講述正經科學理論還是心靈柔軟之處都極具說服力;而「勞模姐」傑西卡·查斯坦雖然戲份不多,但作為情感主線的一部分,她的表現也相當到位。(騰訊娛樂評)

⑽ 星際穿越英語觀後感200字

摘要 最近,我看了一部英語原版大片《星際穿越》。它講述了在人類的未來,地球上的環境十分惡劣,植物無法存活,人類無法生活。

閱讀全文

與電影星際穿越的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結局大反轉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38
大年初一萬達電影票多少錢 瀏覽:992
第十四屆長春電影節大連場 瀏覽:699
為什麼電影票一直掉色 瀏覽:156
2016年印度神偷電影大全 瀏覽:497
一部太空救援的電影 瀏覽:449
2021大年初一看電影 瀏覽:513
電影不要放開我的手完整版 瀏覽:953
看電影做什麼位置最好 瀏覽:525
怎麼找英文原版電影網站 瀏覽:219
人間中毒韓國電影完整 瀏覽:95
粵語經典電影大全集 瀏覽:795
一部關於母親救孩子的美國電影叫什麼 瀏覽:763
一部只有女生能看懂的電影 瀏覽:339
艷陽天電影1974演員表 瀏覽:827
一部控制孩子偷東西的電影 瀏覽:348
羅馬尼亞老電影復仇結局是 瀏覽:772
電影秘密商店結局 瀏覽:995
有部電影叫什麼狗 瀏覽:769
好英語電影里的好句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