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蘇州河電影完整版

蘇州河電影完整版

發布時間:2022-08-19 06:12:46

⑴ 《蘇州河》為什麼被禁

該片因未送審即參加國外電影節,而被廣電總局下令禁止在中國內地公映。

《蘇州河》的故事主人公是馬達跟牡丹,馬達受人之託,接下了少女牡丹。馬達跟牡丹相處的過程中,牡丹被馬達吸引了,想要跟馬達過一輩子。但是,馬達對於牡丹的感情卻沒有那麼深,甚至比不上金錢。

鬼迷心竅的馬達連同在道上的朋友,設計綁架了牡丹,希望通過綁架牡丹,向牡丹的父親搞點錢花。

基本信息

《蘇州河》是1998年拍攝、2000年上映的一部愛情文藝電影,導演是婁燁,周迅、賈宏聲等主演。

該片主要講述了馬達先後與純真少女牡丹以及和牡丹長相酷似的美人魚表演的美美兩人之間的恩愛糾纏的故事。該片於2000年9月7日在中國香港公映,同年還獲得了第29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和第15屆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並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十佳電影。

一個上海的普通攝像師,以為別人攝影為生,他眼裡的蘇州河是穿過上海的一條骯臟的河,在河的兩岸發生著普通人不同的生活。一天,一個酒吧的老闆找到他,要他拍一些特別的東西,老闆比劃來比劃去,他才明白原來是為了招攬生意,讓他拍在店裡游泳的美人魚的形象。

⑵ 電影《蘇州河》講的是什麼意思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上海的普通攝像師,以為別人攝影為生,他眼裡的蘇州河是穿過上海的一條骯臟的河,在河的兩岸發生著普通人不同的生活。一天,一個酒吧的老闆找到他,要他拍一些特別的東西,老闆比劃來比劃去,他才明白原來是為了招攬生意,讓他拍在店裡游泳的美人魚的形象。攝影師逐漸與扮演美人魚的女孩美美熟識,從她嘴裡得知馬達和牡丹的故事。馬達是一個以送貨的黑道郵遞員,他騎著從盜賊那裡買來的摩托車將來歷不明的物品從城市的一頭送到另一頭。一次,有人讓他送一個小女孩牡丹,這樣幾次後,馬達與牡丹熟識,並產生了愛情。但不久馬達被捲入了綁架的陰謀,綁架者企圖要挾牡丹的父親,以綁架牡丹來換取錢財。而綁架者是馬達的黑道朋友,他們讓馬達在送牡丹的路上趁機綁架牡丹,馬達不願意這樣做,又迫於朋友壓力,只得答應。拿到錢後,牡丹知道自己被騙,絕望之下跳入蘇州河,最後一句話是,她將化為一條美人魚,從此不見蹤影。為獨占錢財,男綁匪殺死女綁匪挾巨款逃走,但被警方圍捕,最後跳樓身亡,馬達因參與綁架也被投入監獄。當他出來時,很多年過去了。但他依然思念著牡丹,他借送貨的時間,四處打聽牡丹的消息。一次在酒吧喝酒,發現扮演美人魚的女孩美美長的很像牡丹,就想辦法與她接近。攝影師知道此事,感到馬達在搶自己的女朋友,於是找來打手將馬達痛打一頓。馬達逐漸明白美美不是他要找的牡丹。請求攝影師利用他與警察的關系幫助他找到牡丹,攝影師答應了他。不久,攝影師接到一瓶寄來的帶有野牛草的沃特加酒,從信上得知馬達在他的幫助下終於在一個便利店裡找到了牡丹。攝影師本以為事情就此結束,沒想到接到公安局的傳喚,要求辨認在車禍中死去的人,攝影師來到事故現場,原來馬達和牡丹喝了過多的沃特加酒,在帶著牡丹經過蘇州河上的橋時,摩托車墜入河中,兩人溺水而死。美美也來到現場,終於相信了馬達所說的和牡丹的事情是真的。最後美美離開了攝影師,看攝影師會不會像馬達一樣去找她。結果攝影師並沒有再去找美美。 他倆沒有任何關系只是長得像而已,發生在蘇州河邊的愛情也許就是他的主線 您可以登錄526電影網收看的

⑶ 誰能介紹下《蘇州河》這部電影

蘇州河是婁燁執導,周迅、賈宏聲主演的電影。
因為未經廣電局批准上映而被禁,但此片依然在1998年(98或99)的巴黎國際電影節獲獎,周迅獲得此次電影節最佳女主,贏得人生中第一個影後桂冠。此片於2011年終於解禁。

影片主要以蘇州河為背景,講述馬達和牡丹的凄美愛情。馬達是送貨的,有一次送了一次特殊的貨,即牡丹。牡丹的爸爸每次有新女朋友時都讓馬達把牡丹送到姑姑家。Anyway,因此兩人結緣並相戀。馬達有一些壞朋友想讓馬達協助綁架牡丹,用以跟牡丹的爸爸勒索錢財。馬達不願意,但最後還是從了。牡丹很失望,非常失望,於是跳河。馬達內疚,出獄後精神出問題,但依然送貨,同時四處尋找牡丹,堅信牡丹未死。一日,他邂逅夜店裡扮美人魚的美美,美美長得和牡丹極其相似。以下省略300字。最後馬達還是找到了牡丹,似故意非故意地殉了情。好吧,是個事故。總之,美美看到兩具屍體後終於相信了馬達的故事。

故事不復雜,但編者手筆很不同,似文藝片,同時以第三者視覺講述。個人非常喜歡。非常喜歡。
影後這兩個字不足以形容周迅,她確是為戲而生,電影也因她生輝。緬懷賈宏聲。

⑷ 周迅和賈宏聲演的一部電影叫<蘇州河>吧,那裡能看

這是高清版《蘇州河》在線觀看地址:
http://hd.ku6.com/show/ukareCwNvghX0Ch9.html

採納吧!

⑸ 電影 蘇州河 的簡介

蘇州河
主演周迅 / 賈宏聲
簡介:
上海蘇州河上,用摩托車替人送貨的馬達(賈宏聲)接下送接純真少女牡丹(周迅)的活,兩人相處時,牡丹愛上馬達,但就在她決定把終身託付給對方時,馬達財迷心竅聯合黑道朋友綁架了她,令牡丹心灰意冷跳進蘇州河裡。臨跳前,牡丹丟下會變成美人魚再尋馬達的話。五年後,為自己行為懊悔不迭的馬達疑惑牡丹又回來了,開始四處找尋。當在某酒吧里看到扮美人魚表演的美美(周迅)時,馬達認定她就是牡丹,然而美美不過是另一個痴情女子而已。

⑹ 如何評價《蘇州河》這部電影

《蘇州河》是一部在國際上獲獎頗多的國產愛情影片,由婁燁執導、周迅主演。電影描繪了三個痴情的人兒,牡丹、馬達和美美,牡丹和馬達是幸運的,他們都遇到了痴情於自己的那個人,但美美沒遇到。觀影時的感覺是,電影想要探討的是,「什麼是愛情」,什麼是愛情呢?愛情是一種你相信便會存在你不相信便不會存在的東西,跟薛定諤的貓一樣。

⑺ 蘇州河精彩部分在多少分鍾

12分鍾。《蘇州河》是1998年拍攝、2000年上映的一部愛情文藝電影,導演是婁燁,周迅、賈宏聲等主演,在電影中最精彩的部分在12分鍾,講述了現實時空蘇州河的美麗保留20年的面貌,和劇中的愛情相呼應並見到了美人魚。

⑻ 《下南洋 》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下南洋 》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Jb8X6BZbL_wtIJBcF2gE_A

?pwd=zdxj 提取碼:zdxj
《下南洋》
導演: 周兵、祝捷、張華、張效、蔡美慧、丁英鋒、董力、吉風頌、曾欣
類型: 紀錄片、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粵語、閩南語
上映日期: 2013-12-20(中國大陸)
集數: 10
片長: 48分鍾
又名: South of the Ocean
高清電視紀錄片《下南洋》由馬來西亞常青集團與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央新影集團、香港東方之子國際事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北京新影世紀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周兵導演工作室聯合承製。
此片拍攝製作歷時三年,深入九國,紀錄千年,試圖向觀眾揭示一個與我們血脈相連的南洋。此片計劃將於2013年底在中央電視台正式播出。
南洋,始終是我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近代史的重要歷史課題。南洋的華人閱歷了整個中華千年和百年來的雙重命運。探索南洋對於中國文化的自我理解,以及對當下中國人自省與思考的價值都越來越凸顯。該片將展現華人在東南亞開拓發展的歷程與各時期生存狀態,以開放的全球視野梳理歷史、關照當下,力求打造一部能夠對華人社會未來發展的建構有所啟示的歷史人文紀錄片。
總導演:周兵 祝捷
周兵:周兵任中央新影集團周兵導演工作室藝術總監;中國紀錄片委員會學術研究院秘書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文物及博物館系中國藝術史博士;同時兼任香港城市大學媒體傳播系客座教授。九三年進入北京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先後擔任《東方之子》欄目編導,《東方時空》特別節目《記憶》總編導,《東方時空》、《紀事》欄目製片人。零三年任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特別節目組製片人、大型系列紀錄片《故宮》總導演。此後,拍攝及監制紀錄片上百餘部,包括《梅蘭芳》《敦煌》《外灘》《當盧浮宮預見紫禁城》《台北故宮》《下南洋》等。他先後三次榮獲中國紀錄片年度導演,作品多次榮獲金鷹獎、白玉蘭獎、金熊貓獎、星光獎等幾十項國家級以及國際性獎項。
祝捷:中央電影學院畢業,內地新銳青年導演。紀實類作品2005年 CCT V國際頻道春節特別節目《麗江?過年》導演、2007年《TAXI——A MOVING LIFE WITH CHINESE》(CNEX委制)導演(入選加拿大新亞洲獨立影像展)、2008年《台北故宮》導演、2009年《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導演、2010年紀錄電影《外灘軼事》、2012年《下南洋》總導演。劇情類:2007年 電影短片《天堂的顏色》(第十屆日本東京Shortshorts國際短片電影節(2008)亞洲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義大利San Giò Video Festival of Verona(2009)DINO COLTRO AWARD)、2007年 電影短片《我自己的Malena》、2010年 紀錄電影《外灘佚事》編劇、執行導演、2011年 電影《長江圖》執行導演(榮獲荷蘭鹿特丹電影節劇本基金台灣金馬電影節後期基金)
創意總監:麥天樞
作家、學者。報告文學代表性作家之一。其主要作品有《土地與土皇帝》、《西部在移民》、《愛河橫流》、《天荒》等。曾獲「人民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等全國主要文學獎項。九十年代主要從事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主要著述有《昨天——中英鴉片戰爭》、《中國農民——關於九億人的現場筆記》、《天國猜想——認識中國的一條新路徑》等。截至2011年已總策劃、創作指導參與《大國崛起》、《漢字五千年》等有重大影響的歷史文化紀錄片。
攝影指導:王昱
王昱是一名中國電影攝影師,曾與中國很多知名導演合作,合作者包括田壯壯、婁燁、李玉、賈樟柯等人。他參與攝影的第一部電影是2000年婁燁的電影《蘇州河》。憑借電影《吳清源》,王昱獲得2007年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攝影,並獲2007年亞太電影大獎(Asia Pacific Screen Awards)最佳攝影獎提名。
特約攝影:Luc Drion
著名導演、攝影師,攝影作品有《海洋》、《遷徙的鳥》。
製作人:周瀾
周瀾,2001年2月~2003年5月任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中心新聞評論部《東方時空 · 紀事》欄目組編導;2003年6月~2007年6月任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中心新聞評論部特別節目組編導,參與紀錄片《癸未之戰》、《沙塵暴》、大型直播《敦煌再發現》等特別節目的製作;2007年7月至今在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特別節目部任編導;2004年~2005年擔任10集電視紀錄片《梅蘭芳》第7集導演,擔任12集電視紀錄片《故宮》第7集導演;2005年12月任2006年度賀歲直播節目《一年又一年》短片總導演;2006年12月任2007年度賀歲直播節目《一年又一年》聯合總導演之一;2007年~2009年任12集電視紀錄片《台北故宮》製片人,任10集電視紀錄片《敦煌》第7集導演;2011年至今任10集電視紀錄片《下南洋》製片人。
投資方:馬來西亞長青集團——張曉卿 馬來西亞華人 丹尼斯拿督
年庚77歲的馬來西亞華人張曉卿是享譽東南亞的工商界翹楚,他曾被馬來西亞《資本家》雜志推舉為馬來西亞十大富豪之一,並於1985年被選為馬來西亞國會上議員,被馬來西亞政府授予世界張氏總會創會會長丹斯里拿督張曉卿。他還多次陪同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出訪中國、韓國、日本、歐美和拉丁美洲國家。作為一位深受中國文化熏陶的海外華人,張曉卿對自己的故土更有著一份深沉的摯愛。1990年,張曉卿出任世界福州十邑同鄉會的創會會長;1994年,張曉卿創辦了世界華人的文學獎——「冰心文學獎」(每兩年頒獎一次)。張曉卿對促進世界華人、尤其是十邑福州人的團結,加強海外福州人與祖籍地的聯系與交流,推動中國和馬來西亞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等,做出了卓著的貢獻。
紀錄片《下南洋》分集內容簡介:
第一集《華南之洋》 本集導演/撰稿:周兵、曾欣
對於中國的絕大部分觀眾,南洋只是一個十分模糊的地理概念,本集將向觀眾介紹何以本片將南洋的范圍界定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四國,並展示今天的南洋有著什麼樣的面孔、南洋的生活是怎樣的景象、有著怎樣獨特的文化景觀。這是一個多彩的南洋舞台,序幕剛剛拉開,接下來在這個舞台上,歷史與當下都將陸續登場。
第二集《南下之帆》 本集導演/撰稿:張華
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涉足南洋島國?以當時的航海技術,人們是駕著怎樣的船隻經過怎樣的航線,來到南洋?是什麼推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離鄉背井、遠涉重洋?帝國的思維傳統與統治基調,與歷時近千年的下南洋是否有著內在的聯系?而一旦出洋,對於船艙中那一個個脆弱的生命來說,又意味著一趟多麼凶險與艱難的旅途……
第三集《異鄉家園》 本集導演/撰稿:張效
這是華人初到南洋之後,建立的新生活:他們如何適應新的環境?他們在什麼行業工作?他們與當地原住民的關系怎樣?在這個過程中,華人又展現了哪些來自其文化背景的品格特質?在一片幾乎未被開發的處女之地,中國人是如何建立起異鄉的家園?
第四集《血淚南洋》 本集導演/撰稿:張效蔡、美慧
當殖民時代開始,西方以國家行為組織化地進入南洋,他們不可避免地與已經在當地生存下來的華人產生協作及沖突。在南洋的不同地區,在不同殖民者的統治下,華人的命運亦呈現出巨大的差異,最極端的,是有規律的周期性屠殺。血流成河的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什麼?經歷了血淚苦難之後,南洋社會是否已走向更健康理性的社會架構?
第五集《百年蘭芳》 本集導演/撰稿:丁英鋒
在南洋的歷史上,曾經出現一個存在長達百年,叫作"蘭芳"的政治體。它其實只是南洋先後出現過的眾多華人政治體之一。但是因為曾經有學者把它稱為"蘭芳共和國"、"蘭芳公司",而讓它負載了更多意義。撲朔迷離的"蘭芳"到底是怎樣的組織?它與隔海相望的母國民間社會組織形態有著怎樣的血緣關系?它是否真的負載了中國人的"現代國家"之夢?
第六集《千年家族》 本集導演/撰稿:丁英鋒
在中華的傳統中,家族的繁衍時間遠遠長壽於王朝的更迭周期。是什麼賦予"家族"這一社會構成的基本單位如此頑強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又是如何在南洋的舞台上紮根蓬勃?而這份蓬勃的背後,付出的又是什麼?血緣——這既是中華最大的宗教,也是中華走向現代社會不得不面對的最根本問題。
第七集《母國春秋》 本集導演/撰稿:董力
在早年下南洋的華人心裡,故鄉只是以留在家鄉的親人為中心,以村鎮為半徑的一個很小的地理范圍,在這之上,不是故國,而是朝廷。千年來,在天朝觀的籠罩下,朝廷是如何對待出洋的子民?南洋華人又是從何時開始有了現代意義上的國家觀念,由此自認為中國人?本集將站在母國的視角,描述南洋華人身份的變遷,由此,也映射出母國的變遷。
第八集《北望之心》 本集導演/撰稿:董力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百年來的動亂與曲折,南洋華人是最切身的旁觀者或親歷者,他們由早年間悲劇的主體變成了想要改變國家整體悲劇命運的人。隨著國民觀念的建立,他們面對母國,曾以怎樣的熱忱和決絕參與著國家的變革,但他們北望母國的赤子之心卻總要面臨冰或火的考驗……
第九集《開放之門》 本集導演/撰稿:吉鳳頌
長久以來,南洋都是中國這片大陸與外界連接的一個重要門戶。現代的思潮、物資的流通、人才的進出……或多或少都通過這扇門。變革的潮流既有澎湃一時的波瀾,亦有潤物無聲的涓涓細流,南洋之門到底曾經試圖帶給中國什麼?如今留下的又是什麼?自此,我們的視線開始由歷史轉向未來。
第十集《期待南洋》 本集導演/撰稿:周兵、曾欣
對南洋華人的紀錄與書寫,揭開的只是南洋舞台的紛繁一角。
全球自由遷徙和自由生存是全人類獲得的現代財富,隨著全球化進程在全世界的深入,有著共同歷史源流的文化同胞,生活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之下,與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習俗的鄰居分享社會資源,將是整個人類的未來景象。面對多民族社會和諧共榮的美好願望,南洋既是悠遠的發端,也是現代的啟示。

⑼ 電影<蘇州河>梗概

《蘇州河》是中國第六代導演婁燁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過對影片內容具體、細致地分析闡釋了它的愛情主題,揭示出影片中的浪漫與反浪漫,以及對所失的尋找.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上海的普通攝像師,以為別人攝影為生。一天,一個酒吧的老闆找到他,要他拍一些特別的東西,老闆比劃來比劃去,他才明白原來是為了招攬生意,讓他拍在店裡游泳的美人魚的形象。攝影師逐漸與扮演美人魚的女孩熟識,從她嘴裡得知馬達和牡丹的故事。
《蘇州河》用它樸素而獨具特色的影象給我們講述了兩段愛情故事。影片沒有告訴我們愛情是什麼,它只能告訴我們愛情有什麼,以及我們如何向愛情發問,影片的豐富性在於每個人都能在內心裡得出自己的答案。

⑽ 求電影《蘇州河》的影評

[選片背景介紹]
婁燁是中國的第六代學院派導演,他的影片追求生存還原,自覺擯棄民族和個人神話,掙脫歷史文化的挾裹,將人從重重符號中釋放出來,裸露生命的真實狀態。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滿足,自我封閉,展示的社會生活面過於狹窄且脫離普通人的現實生活。我選的電影是他的《蘇州河》,該片2000年獲得第二十九屆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大獎(金虎獎)、第十五屆法國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獎。
選擇這部電影,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這部電影反映的內容,很觸動,我看了好幾遍,但每次都內心的感情都很復雜。二是想分析一下這部電影的手法、技巧,特別是由婁燁所代表的一批獨立電影製作人的學院派電影手法。
這部電影在國外獲了很多大獎,在國內所受的關注卻極小。但是這部電影和《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等一樣,都是很不錯的大陸藝術片,這也是我選這部很冷門但是藝術性很強的電影的原因。

[故事梗概]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上海的普通攝像師,以為別人攝影為生,開頭是他眼裡的蘇州河是穿過上海的一條骯臟的河,在河的兩岸發生著普通人不同的生活。
一天,一個酒吧的老闆找到他,要他拍在店裡游泳的美人魚的形象。攝影師逐漸與扮演美人魚的女孩熟識,從她嘴裡得知馬達和牡丹的故事。
馬達是一個以送貨的黑道郵遞員。一次,主戶讓他送一個小女孩牡丹(周迅飾),這樣幾次後,馬達與牡丹熟識,並產生了愛情。但不久馬達被捲入了綁架的陰謀,綁架者企圖要挾牡丹的父親,以綁架牡丹來換取錢財。而綁架者是馬達的黑道朋友,他們讓馬達在送牡丹的路上趁機綁架牡丹,馬達不願意這樣做,又迫於朋友壓力,只得答應。拿到錢後,牡丹知道自己被騙,絕望之下跳入蘇州河,最後一句話是,她將化為一條美人魚,從此不見蹤影。馬達因參與綁架也被投入監獄。
當他出來時,很多年過去了。但他依然思念著牡丹,他借送貨的時間,四處打聽牡丹的消息。一次在酒吧喝酒,發現女服務員(即前面提到的扮演美人魚的女孩)長的很像牡丹,就想辦法與他接近。攝影師知道此事,感到馬達在搶自己的女朋友,於是找來打手將馬達痛打一頓。馬達逐漸明白扮演美人魚的女孩不是他要找的牡丹。請求攝影師利用他與警察的關系幫助他找到牡丹,攝影師答應了他。不久,攝影師接到一瓶寄來的帶有野牛草的沃特伽酒,從信上得知馬達在他的幫助下終於在一個便利店裡找到了牡丹。
攝影師本以為事情就此結束,沒想到接到公安局的傳喚,要求辨認在車禍中死去的人,馬達來到事故現場,原來馬達和牡丹喝了過多的沃特伽酒,在帶著牡丹經過蘇州河上的橋時,摩托車墜入河中,兩人溺水而死。扮美人魚的女孩也來到現場,終於相信了馬達所說的和牡丹的事情是真的。最後她也離開了攝影師,看攝影師會不會像馬達一樣去找她。

[故事結構]
《蘇州河》的故事從結構上其實夾雜著兩段愛情--馬達和牡丹的愛情、敘述者即攝影師「我」與美美的愛情,這兩個故事由敘述者的敘述加以銜接。
第一個愛情:送貨員馬達出於犯罪的目的接近了牡丹,但隨之而來的愛情令他手足無措,愛還是不愛,他也想不清楚。在牡丹跳河的那一剎那,也許他明白了什麼是愛情--至少是牡丹對他的愛情。馬達在出獄後苦苦尋找牡丹,在尋找過程中馬達遇上與長得酷似牡丹的美美,以及美美的男友敘述者。一番波折之後,馬達終於找到了人間蒸發多年的牡丹,兩人重又飲酒,最後意外地死去。這是本片的主線。
第二個愛情:相對來說簡單得多,主要通過敘述者的自白來完成。美美是世紀愛心酒吧的「美人魚」--一類在酒吧的透明水櫃中表演的女優。敘述者「我」認識美美之後不久,兩人即開始同居。不過敘述者可能一開始並不認為這是「愛情」,從他那反應神速的一句「我們是現在分手,還是做愛之後再分手?」就可以看得出來,新同居時代,同居而已,誰會去想「愛情」這兩個字?馬達、牡丹死後,美美也離開了。這是影片的輔線。

[電影人物分析]
1、美美
也許美美這樣的女子,是都市裡常常可以看到的吧,不相信愛情的女子。也許是曾經有過愛的傷痕,才會獨自一人在大都市裡謀生,生活的艱辛,使得她不得不做著有些低微的工作,她不相信天長地久的愛情,因為那些只是愛情故事裡才有的。最後她離開了攝影師,或者是為了想驗證他們之間的愛情,或者只是不想繼續這段所謂的愛情,想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2、馬達
馬達不是那種很善解人意,很溫柔體貼型的男子。他應該是在牡丹跳了蘇州河之後,才發現自己徹底地愛上了那個小姑娘。當然他尋找牡丹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想求得牡丹的原諒,如果牡丹死了,他的心結永遠解不開。因此不管牡丹是否真的死了,他的餘生都會一直地找下去。
3、牡丹
牡丹是一個沒有得到過什麼親情溫暖的女孩子,媽媽的早逝,爸爸的荒唐,她早就習以為常,直到遇見馬達,她才感到了真正的快樂。當馬達欺騙了她,背叛了她的愛情之後,這個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她活下去的理由,於是她才可以帶著那樣從容的表情跳下蘇州河。即使後來他們重逢,他們也沒有因為喝酒駕車而雙雙死去,他們還可以回到以前那樣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切都回不去了,而蘇州河成了他們生命的終站,是開始也是結束。
牡丹和美美完全是兩種人,卻因為有著同樣一張臉孔而結緣,家庭背景的不同造成了兩人的迥異,卻在愛情這一問題上有著一致性,都是想獲得一份永恆的愛情,卻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傷害,都逃不過愛情的追逐。馬達是一開始有目的的接近牡丹,但是在所愛之人的死亡面前,他卸下了假面具,原來他對愛情也是十分執著的,他始終相信牡丹不會死,尋找成為了他活著的唯一理由。
4、攝影師「我」
敘事者"我」應該不曾真正愛過,就算對美美也是,即使曾經有過愛情,也只有短暫的一刻,我們不斷看到美美出門的情景,然後他等待著她歸來。他無法完成馬達所做的種種,因為他不是馬達,他是個現實的愛情者,他知道他與美美的愛情是不會有結果的,所以他最終決定放棄。
影片中的攝影師在結尾處推翻了自己在影片開始時所說過的話,美美問他:如果我走了,你會找我找到死嗎?他語氣不確定的回答:會的。但在結尾處美美終於走了的時候,攝影師對自己說:我將等待下一次的愛情降臨。

這樣的四個人物形象讓我們很容易聯想到現實社會中的各型各態的人,四種人的四種個性與對愛情的不同態度是整個影片的客觀反映。反映現實中不安和浮躁,崇尚真誠和純真。
[電影分析]
許多影評盛譽,《蘇州河》中的搖晃鏡頭、第一人稱敘事的拍攝手法、兩段式劇情發展,還有角色形象的塑造,都十足有《重慶森林》中以愛情故事反映時代風貌的味道,也因此婁燁有了「中國王家衛」的美譽。而另有影評指出,《蘇州河》中兩個面容相仿的少女,愛情與生命因機遇而交會,更宛如奇士勞斯基《薇若妮卡德雙重生命》的變奏版。下面就從多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部電影。
一、 結構
整部影片絕大部分是以「我」——一個攝影師的眼睛所看到的日常生活片斷構成的。所以「我」的樣子至始至終沒有出現在影片中。《蘇州河》是一部很典型的作者電影。這讓我聯想到了安東尼奧尼的《雲上的日子》,同樣是夾雜著導演的敘述,有時候,攝影機在記錄別人的故事,有時候,我們會成為故事的一部分。電影在導演的攝像鏡頭之下。影片的敘述者總是不緊不慢地敘述, 「我的攝影機不撒謊」敘述者在電影開始便說明了.這樣的結構讓人感覺很乾凈、利落。
二、鏡頭
整部電影的色調是灰色的,膠片給人一種粗糙的顆粒感,鏡頭一直在晃動中展開,旁白敘述更多的代替了演員的語言交流,不知道是不是屬於《阿司匹林》那種的旁白電影。我猜整部片子是用8毫米或16毫米的機器拍的,所以,畫面的素質似乎不能太較真,有時,鏡頭的運動和節奏也有一點奇怪,但即使如此,畫面的震撼力,還是足夠。整部電影的畫面風格有一點像岩井俊二,但比岩井俊二更粗暴。片頭一開始那條長鏡頭無論如何也不能放過——那不是透過鏡頭看一條河,那是透過一條河,看一座城市,和發生在一座城市中的生死愛恨。
不合時宜地晃動,焦距得拉進和推遠,畫面的清晰和模糊,很真實的表現出這個故事。 依舊搖晃的畫面,中長的鏡頭,機位跟近,特寫,他的鏡頭感覺與賈章柯導演的長鏡頭剛好有個對比。驚恐的男人的臉龐有著懺悔的表情,帶著微笑的女人的面容有著不辨虛實嘲諷的目光。水花四濺,一切安靜了,成為過去。在主觀鏡頭的攝影機前,盡情傳達的特寫與剪影,成功烘托出兩個女孩死生的交替,像極了日本怪誕攝影師荒木經惟作品中的女人。特別是拍周迅的臉時,忽遠忽近,神情的變化和攝影角度的變化都為影片帶來了色彩,讓人不禁贊嘆攝影技術的作用有如此之大。此外影片的節奏很快,跳躍性強,對白簡短而精煉,不拖泥帶水。粗糙畫面,晃動不安分,如人好奇探究的眼睛。探究著別人的同時也探究著自我。是窺視的姿勢,因為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在影片用攝影機記錄下在河面上諸多的景象,將鏡頭對准城市的低層,又是用非常紀實的拍法,這個段落給人以不少的期盼,然而在此段落最後,鏡頭落幅在水面的倒影上,這暴露了導演的意圖:蔞葉並無意在這座城市裡尋找一段歷史,一種真實,他所關心的,只是破敗的城市景觀下一個鏡像般的愛情故事。
最後,說說兩個自己感到特別震撼的鏡頭,一是牡丹從蘇州河的橋上脫手仰面直落入江中,一是馬達掀開帷幕的一角看著美美梳妝打扮足有幾分鍾,兩個鏡頭都是一氣呵成拍攝的,婁燁的才華明白無誤地寫在了這兩個出手不凡的畫面上。

三、語言
1、對白
影片的一開始就打動了觀眾的心。一男一女的對話,女子的聲音有些喑啞,男子的聲音有些漫不經心。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會像馬達一樣找我嗎?」會啊。
「會一直找嗎?」會啊。
「會一直找到死嗎?」會。
「你撒謊……」
這是《蘇州河》最開始的鏡頭。也是影片的主線。
然後是導演開始一段意味深長的陳述:「在這條河流上我們可以看到友誼,看到父親和孩子,看到孤獨,看到一個嬰兒的降生,看到……看到順水漂流的愛情,看到美人魚…… 看在河的盡頭河流流進大海。」然後依然是旁白,把你帶入這部哀傷的電影之中。
2、語句
(1)、「我知道一切不會永遠, 我想我只有回到陽台上去, 我知道我的愛情故事會繼續下去, 寧願一個人閉上眼睛, 等待下一次的愛情!」。
也許影片的最後一句話才是精髓所在吧。這應該是現代人的選擇吧。我不喜歡他的選擇。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像馬達尋找牡丹一樣,走遍城市大街小巷各個角落,問遍所有能問到的人,來尋找自己迷失的愛情。雖然馬達只是個混混,信誓旦旦的說要走出去干一番事業,最後只做了運輸工人中的一個,雖然牡丹也只是個普通的扎兩只馬尾,穿紅白色運動服的普通女生,雖然他們沒有很多的故事,但是馬達可以用以後幾年的時間來尋找她,尋找離開的愛情,就已經足夠了。能有多少人能耗費精力會尋找自己的愛情,現代人的愛情觀是和馬達的愛情相違背的,卻與敘事者有著相似,這是不是種對愛情的一種迷失呢。曾經,我們期盼一個人的出現,哪怕這是不可能的事,也會內心熱烈的等待。我們什麼時候能像馬達一樣,當她離開時去不顧一切的找尋,整個城市的搜索。
(2)、「蘇州河,一條『沉澱了這個城市的繁華、往事、傳說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盡管婁燁在創作該片的時候看起來是十分自信的,不過那種通過攝像機進行的敘述方式和自以為是的旁白總讓人想起過去的蘇童的小說。不過,總體來說,在國產影片當中,《蘇州河》屬於比較成熟的那種,故事講得不沉悶,旁白和對白也很適合喜歡王家衛的朋友們的口味,所謂一不小心成了「經典台詞」。
(3)、「如果我走了,你會像馬達一樣去找我嗎?」
聽到這句話,突然覺得女人是愚蠢的,當她們相信愛情的時候。 就像美美一樣。 當她不相信馬達的愛情故事的時候,她享受著這個故事。當她知道了這一切都是真的,她就崩潰了。 美美渴望牡丹那樣的愛情。 於是美美離開了。 我們有理由相信,美美的離開,是她尋找真正愛情的努力。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美美的離開,只是逃避罷了。 而她留下的字條,只是她和自己開的一個玩笑。美美是女人。 愚蠢的,脆弱的,神經質的女人。她的選擇似乎讓我看到自己和身邊很多人似有似無的影子,選擇離開,選擇出走,無非是離開暫時的一個自己,結果我們還是我們,回頭來想,不知道我們戀上的是那個人,還是愛上了愛情。

[電影主題]-----關於愛情
蘇州河是婁燁展現才華的力作,不論是鏡頭還是涵義,都是上乘之作。它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愛情的真實性和持久性,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對待愛情。這些問題是很難解決的,特別是放在現在來看,更具有特殊的意義。蘇州河這部電影帶給我們一個不同的視覺沖擊。
美美離開了我,留下一張紙條,「如果愛我,來找我」。顯然,她震驚於馬達和美美的愛情,並希望在自己和男友身上能夠延續同樣的浪漫。但是,作為敘事人的「我」正如片頭中所表現的那樣,猶豫不決。一方面,他想念美美,希望自己可以和她再續前緣;另一面不想去找她。因為他覺得,一切都不會永遠,美美的離開未嘗不是解脫,他寧願一個人閉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愛情。這個結尾顯示了導演的才華,留給我們一個想像的空間,愛情究竟應該如何對待。這個結局構思的很巧妙,相當具有獨特性,和影片的開頭相呼應。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真正的愛情是必須認真面對的。然而什麼是愛情,我們很難說得清楚。可以感覺,但無法說明。婁燁注意到這個問題,提了這個問題,雖然沒有完全回答,但是給出了一個建議:FIND ME IF YOU LOVE ME(如果你愛我,你會來找我)。
也許愛情這個問題比不上生存、死亡、救贖形而上、深刻、嚴肅,可這並不能否定它
是一種思考,最多是境界不同而已。誰能迴避思考愛情這個永恆的主題?恐怕自有人類以來沒有一個人有資格聲稱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即使有,也是個自大狂,或者可以說,他的精神已不正常了。不過這個世界上的確有一些人對作為文學、藝術創作主題之一的愛情抱有空前的輕蔑態度,不知道這種輕蔑是出於本能的自負,還是出於有意識的敵對。
曾經,我們在一個街頭巷尾就可以如此期盼一個人的出現,哪怕這是極不可能的事,也會內心熱烈的等待。習慣在眾人中尋找那個人的影子,而往往會一眼就看到對方,然暗暗喜悅。愛一個人,哪怕不說話,也可以一味去愛,或者只說一句,那麼便是銘心刻骨的。但是,我們什麼時候能像馬達一樣,當她離開時去不顧一切的找尋,整個城市整個城市的搜索,還是像最後一樣,閉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愛情。
影片沒有告訴我們愛情是什麼,它只能告訴我們愛情有什麼,以及我們向愛情發問。你是願意繼續你的愛情故事,還是等待下一次的愛情。每個人都能在內心裡得出自己的答案。或許根本不許要答案。我想關於純粹的愛與期待,旁若無人的找尋,或許只是懷念而無計可施。蘇州河見證這一切。

這是我最近一年來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國產影片。在我眼裡,它完全可以與西方電影相媲美。走在冬日的陽光下,它的音樂,它的搖搖晃晃的鏡頭,它的漫不經心而又 憂傷的對白,那條很臟很美極溫暖也極親切的蘇州河一直在我心中盪著,與我糾纏著,我知道,我必要把它記在我的筆下,當然,此刻,這記載的過程也是一種快樂。
《蘇州河》這部電影的名字也許並不重要,也許河流,只是一種隱喻。或者是某個人的某些日常生活的片斷,或者是我們生存的某些空間,在那裡,我們相愛,痴迷,纏綿,激越;在那裡,我們背叛,悔恨,痛苦,絕望,;在那裡,我們變老,然後死去……

閱讀全文

與蘇州河電影完整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太空救援的電影 瀏覽:449
2021大年初一看電影 瀏覽:513
電影不要放開我的手完整版 瀏覽:953
看電影做什麼位置最好 瀏覽:525
怎麼找英文原版電影網站 瀏覽:219
人間中毒韓國電影完整 瀏覽:95
粵語經典電影大全集 瀏覽:795
一部關於母親救孩子的美國電影叫什麼 瀏覽:763
一部只有女生能看懂的電影 瀏覽:339
艷陽天電影1974演員表 瀏覽:827
一部控制孩子偷東西的電影 瀏覽:348
羅馬尼亞老電影復仇結局是 瀏覽:772
電影秘密商店結局 瀏覽:995
有部電影叫什麼狗 瀏覽:769
好英語電影里的好句 瀏覽:791
國家電影局關閉電影院 瀏覽:204
狗的電影大全國語版 瀏覽:604
美國電影紅色通緝令完整版 瀏覽:172
一部電影是什麼偵探的韓國電影 瀏覽:735
電影六扇門之蒼天客棧演員表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