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兩篇600字電影觀後感。
《南京》用真實的人物和當時的錄音影響資料,再現了日軍轟炸南京,攻陷南京,屠殺南京的現場。通過當時在南京的幾位外國人的親身經歷,完整的敘述了一個城市淪陷的經過,以及戰爭中,日本軍隊喪心病狂的罪行這是一部紀實電影,陸川通過在那場戰爭中存活下來的人的記憶寫實的拍攝了這部電影,是在暗示戰爭是每個人都想逃避的東西,侵略者也好,被侵略者也好。隨著坦克的炮聲,南京城牆塌了,意味著南京人民的苦難開始了......印象最深刻兩個的地方,一是戰俘們麻木的死去。眼神,同樣還是眼神,告訴我們,這些人的靈魂已經死了。所以他們才會木然的被活埋。有人說,幾萬戰俘啊,為什麼不反抗?是的,他們沒有反抗,木然的被屠殺了,這個似乎很難解釋,但其實很好解釋,當人心死了的時候,就已經死了。他們已經絕望了,認命了,死已經是計劃中的事情了。你還指望他們反抗?但是,這樣下去,這個國家就無望了,就亡國了。所以,在最壓抑的時刻,雷鳴般的一聲「中國不會亡」!告訴我們,這個國家,心沒有死!沒有麻木,沒有認命!所以,我們一直打,一直打,我們沒有投降,雖然南京被血洗了,雖然半個中國丟了,但我們沒有停止抵抗,因為我們中還有大部分人始終堅持著一個信念「中國不會亡」。這是整個影片的一抹亮色!第二個令我印象深刻,甚至幾乎潸然淚下的,是那100位姐妹主動站出來,去充當慰安婦,她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整個難民營的苟且偷生,救下了無數的人,她們的行為,可堪當「慷慨赴死」四個字,而且這四個字的後面,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屈辱。導演表現這個段落的時候,用的是一隻只纖細孱弱的手,就是這些手,勇敢的擔當起了本不該她們擔當的屈辱和責任。無疑,她們是最偉大的一群。還有拉貝:我只說他盡了全力了,為了那些他救不了的人,他給中國人民跪下了。感動......
影片一開始,展現了一個高中橄欖球隊教練失敗的人生。屢戰屢敗,優秀球員轉校,有人要將他趕出球隊,屋子年久失修,開著隨時拋錨的老爺車,妻子想要個孩子,檢查下來卻是他有問題。真是人倒霉涼水都磣牙。在一個人四面楚歌的時候,他會怎樣?
泰勒是個有信仰的人。在痛哭一場之後,他到聖經里去尋求答案。清晨他到樹林中獨自祈禱,「主啊,你是我的神,你若不給我孩子,我也認了。你要怎樣來使用我?如果你有別的心意,請你給我一個啟示。」這樣的禱告,每個基督徒都會做。當我們的人生遇到患難和挫折時,我們常會如此尋求。
學校里有個虔誠人。他常常摸著學生的儲物櫃,為每個學生禱告。這天早晨他走進泰勒教練的辦公室,用啟示錄3章的經文對他說,「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泰勒要的啟示,神就這樣傳達給他。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我知道,這是神的行事方式,在聖經里,他也常如此行。他要興起一個人,會用各種方法。
泰勒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這是一支必輸的隊伍,人心渙散。但虔誠人講了個故事,兩個農夫求雨,只有一個人去地里做好准備,你想哪個是真正相信上帝的人?這個故事,也是我領會到的一個真理,真信心,會帶出信心的行為。若我說信,而我的行為表現出來的,卻不是信心,那我的信就是假的。
泰勒開始為那場神賜的「大雨」准備。他重新思考,球隊的意義是什麼。球隊的意義不在於贏球,而在於盡一切所能,榮耀上帝。泰勒開始用這樣的信念帶領他的球員。他關心的不再是球賽的輸贏,而是怎樣帶出一支榮耀上帝的球隊。無論是贏是輸,要拼盡全力,為基督而活。這真是活生生的信仰。他變了。在家裡找出臭味的根源,在球場關心球員的思想品德,幫助球員懂得遵行上帝的誡命,尊重家長,一切,都不一樣了。
印象深刻的是,隊長布洛克說,我們不行。泰勒要他背著隊友爬50碼,他說,我做不到。泰勒要他盡全力。然後,蒙起他的眼睛,大聲喊叫,一步步激勵他向前。當布洛克精疲力竭地倒下時,他已經爬完了全場,來到底線上。我想那個教訓,對布洛克一定很深刻。我們常常被自己的恐懼限制,卻不知道,唯有神曉得我們的底線在哪裡。
泰勒教導球員麥特尊重父親,開始麥特不接受這樣的信仰,泰勒並不強求。但當聖靈動工時,麥特以及其他球員,彼此認罪,悔改歸向神,整個學校開始了一場復興。鏡頭閃回,那位虔誠的老師撫摸著一個個儲物櫃,為這些學生禱告,求主興起一代信他的人。這禱告,沒有落空。麥特去向他父親道歉,這位成功人士正在開會,他的商業夥伴說,「如果可以,我願意砍掉右臂,換我兒子對我說那幾句話。」一個人的改變,帶來他周圍關系的改變,這樣的改變,也影響到其他人。
泰勒教練意外的是,這改變也給他帶來一個禮物。他的老爺車不見了,代之以一輛新車。有人留言說,「你滿足了我們的需要,請讓我們也滿足你的需要。」泰勒掉淚的時候,我也感動落淚,主啊,我知道,你就是這樣看顧愛你的人,他們什麼好處也不缺。你顧念我們,真的顧念。(遠處是麥特的父親,也一樣地感動,微笑對兒子說,別告訴其他人。)
還有一個小子,新入學的大衛,看到他名字,我就想他身上肯定有戲。大衛面對歌利亞,正是以小勝大。這個大衛喜歡英式足球,對美式足球是外行。他父親鼓勵他參加球隊。他卻一直信心不足。沒踢就覺得自己踢不進去。泰勒的助理教練,那個黑人,居然用寬門窄門的經文來訓練他往球門中間踢,真有點搞笑。不過,看到這些人真正用經文來過日子,我覺得真是親切。
就這樣,一個改變了的教練,一支改變了的球隊,從必輸無疑,一場場打入復賽。但是,復賽第一場就輸了。泰勒很難過,他們那麼努力,他希望能讓隊員贏一場。結果,跟他們比賽的球隊,由於舞弊被取消資格,他們又重新進入比賽。最後,居然打進了決賽。對手是人數比他們多三倍的巨人隊。這真是一場歌利亞和大衛的對決。打到最後,疲憊的球員,在教練的大喊之下,拼盡全力,為榮耀上帝而戰。他們做到了。他們贏得最後兩秒鍾的得分機會。小個子大衛上場,他的任務是踢出51碼的球,還是迎風的。他毫無信心。教練在禱告,讓對方叫暫停,對方教練果然叫了。泰勒再次告訴大衛,「你相信上帝如果要讓你進球,他就能做到嗎?」大衛說,「如果他想,當然可以。」「那麼,你就盡你的全力,把結果留給上帝。」大衛殘疾的父親,為了鼓勵兒子,用力站直,旁邊人想扶他,他說,「不要碰我,我是為我兒子站起來的。」
大衛看著球門,「上帝,請幫助我踢出這個球。」高處國旗飄揚,風向轉了。教練大吼,「現在,現在。」大衛一記遠射,球高高拋起,毫無懸念地進進球門。他們以一分之差贏得了州冠軍。
回到休息室,泰勒問每個人,「上帝有沒有做不到的事?」每個球員說「沒有。」「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一生中都記住這一刻。」
當我們跟上帝在一起時,任何事都有可能。
泰勒的妻子還有一個更好的消息要告訴他。「你剛剛加入了爸爸隊的行列。」
她的檢查,也有小波折。先是嘔吐不適,但因為幾次假情報,已經不好意思再去,而且丈夫也說了,問題在他身上。這次呢?醫務人員抱歉地告訴她,不是的。然後她出來,站在車旁,陽光照在她臉上,「主啊,我仍然愛你。」我的眼淚也流了下來。是的,即使我最祈盼的不能成就,主啊,我仍然愛你。
可是,呵親愛的主,你常常這樣試驗我們的信心,又為我們預備了更好的。醫務人員發現搞錯了,再跑出來糾正。我看到她的難以置信,激動,擁抱,我跟她一樣高興。因為主耶和華顧念我們。
這是一部呈現活潑信心的電影。雖然有些部分可能稍顯稚嫩,但底蘊和內涵,質朴得感人。許多構思精巧,演技精湛的片子,給我的只是感官上的滿足。但《面對巨人》給我的感動和激勵,是在靈裡面,在信心上。感謝主的恩典,賜下這么好的電影,這么活潑的信仰生活,堅固我們。願上帝祝福這些弟兄姊妹,再拍出更多更好的片子,激勵更多的人,將榮耀歸於他的名。
B. 父親的旅程觀後感作文公益廣告
日本著名二胡演奏家坂下正夫的
C. 爸爸的假期觀後感300字就夠了
羊年一開,「爸爸」就集體上陣了。開始還是小火苗,後來忽啦一下子,滿電影院都是名為「爸爸」R 電影,躲也躲不開。
不過,你得承認,所謂「爸爸」,包括以「爸爸之名」的親子電影——《爸爸的假期》,前前後後里里外外,都透露出一股老少咸宜的快樂氣息。
王岳倫執導的《爸爸的假期》一開場就出現三個家庭和事業同樣落魄的爸爸——老郭、岳倫兒和亮子,三個同樣的倒霉蛋兒在田教授的提議下,集體前往韓國參加一個名為「帝王假期」的旅遊項目,孰料,每個中國爸爸遭遇一個很不靠亦的國際大盜JIMMY(林志穎 飾),從而陷入一場國際珠寶失竊大案。之所謂,度假有風險,出國需謹慎。
不過,如果你真的以為該片是旅遊片或觀光片的話,那就真的錯了。在這部與爸爸有關的旅遊艷遇中,同樣,幾個倒霉蛋兒爸爸的寶貝兒子亦興匆匆地踏上夏令營之旅。只不過,相比孩子式的童真來說,成人式的冒險遭遇反倒多出了幾分詼諧幽默的味道。
在生活中,老郭本是一個被降職的老職員,此番在韓國「帝王假期」之旅中,則變身一個富有的高麗貴族,甚至受到美女的激情誘惑,不過,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幕則有些搞笑的味道了——幾個倒霉的老爸被誤為國際大盜,不僅錢包被偷、遭遇通緝,甚至被追打的過程匆匆地爬到冷藏車里,此中遭遇可謂凄慘之極。
不過,也正源於幾個爸爸身處逆境,置身生死關頭,才始以重新思考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可以說,這次驚心動魄的冒險之旅給幾位中國爸爸上了很好的一課。所以,我們稱《爸爸的假期》是一部無假包換的「親子電影」絕不為過。
編劇岳倫兒在影片中調侃說:「回眸一笑百媚生,春江水曖鴨先知。」毫無疑問,「親子電影」《爸爸的假期》中處處充滿諧謔自嘲的味道,這種自嘲讓人想笑,笑完又想哭。在整部影片的情節推進中,影片慢慢地由輕松向理性靠擾,在成人旅途遭遇的背後,孩子的童稚和天真慢慢浮出水面。
D. 關於父愛的600字作文
如果說母愛是細膩的,那麼父愛便是粗獷的;如果說母愛溫柔似水,那麼父愛便是穩重如山。每次讀朱自清的《背影》,父親的背影就會浮現在我的眼前。父親不是一個偉大的人,也沒有做過什麼讓他的兒子值得驕傲的事,但他的的確確是一個讓他的兒子值得驕傲的父親。
我不是一個讓父親省心的兒子,調皮貪玩,也從來不懂得父親的良苦用心,我的學習成績是他的一塊心病。直到發生了那一件事,我才有了徹底的改變。
那一年,我逃學了。我的逃學既是由於貪玩,也是由於厭學。我躲在家裡,一聲不吭,等待著父親暴風驟雨式的懲罰。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備,准備以沉默來應對這一切。這時,門「吱」的一聲響了,父親帶著一天勞作的氣息,坐在了我的身旁,出乎我的意料,他什麼話也沒說,只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煙,好像他的話都在那飄緲不定的煙霧里。我偷偷得望了他一眼,猛然間我發現,父親老了。我從來沒有這么仔細地看過父親:歲月的痕跡過早地爬上了他的臉頰,兩鬢如霜的白發與他的年齡是那麼得不相稱,夾著煙的手指在微微地顫抖。看著父親的那雙手,我不禁疑惑了:這是父親的手嗎?這是小時候經常撫摸我的小臉的那雙手嗎?
曾記得,那雙手把我高高地舉起,胳肢的我笑個不停;曾記得,那雙手每次把我抱上後車座時,都要使勁摁一摁,好像怕我掉了似的;曾記得,每次上學的早上,當我還在熟睡的時候,那雙大手把我從被窩里拉起,然後捧上一碗熱呼呼的雞蛋面。如今這雙手卻變了,變得那麼粗糙,就像院中那棵老枯的樹干。都是為了我,為了我,父親才變老的呀!想到這,我的眼淚不爭氣地流了下來。「爸,我去上學,明天就去。」父親的嘴動了動,好像要說點什麼,但卻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把煙往地下一扔,用腳使勁踩了踩,說:「早點睡吧,明天我送你。」說著,便出去了,只留給我一個背影。
第二天,當我醒來的時候,父親已經站在了我的床前,桌上擺著一碗熱騰騰的雞蛋面。父親說:「吃吧,等會兒我送你去。」 我又一次坐上了父親的自行車後座。小時候,我經常讓父親這樣駝著。但自從我長大以後這還是第一次。我的確長大了,因為父親是那麼地用力,以至於背都有點駝了,但我覺得,這足以擋得住前面吹來的寒風。在那一刻,父親的背成了永恆。
隨著歲月的流逝,父親的背已不像以前那樣挺直,而是微微有了一點駝。我明白了:我長大了,父親卻變老了。那次以後,我不再厭學,成績也日益提高。因為我知道我是背負著父親的責任去上學的。
我愛我的父親,正如我的父親愛我一樣。
E. 有關親情的電影觀後感5oo字作文
春天的花嬌艷動人,快樂是含苞欲放的渴望;夏天的樹枝葉繁茂,快樂是生機勃勃的嚮往;秋天的果子低垂著頭,快樂是沉甸甸的等待;嚴冬的雪漫天飛舞,快樂是繽紛晶瑩的暢想……
人生,充滿著快樂的喜悅,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快樂----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嘴裡添著一塊巧克力,他很快樂;剛走進教室的學生,得了一顆五角星,他很快樂;年輕的男女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們很快樂;年邁的老人看到自己的兒女坐上了飛機,他們很快樂……但是,所有的人都有雷鋒那麼快樂嗎?不!雷鋒無私地把自己的愛心都送給了別人,於是,他就可以驕傲地對全世界說:「我是最快樂的!」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到養老院去看看孤單無親的老人吧,和他們聊聊天,幫他們梳梳頭,曬曬被子;用你積攢的錢讓那些失學的兒童重返校園吧,為他們穿上新衣,背上書包;捧一束鮮花走進「蒼白」的病房吧,讓千紙鶴在天空中飛翔……
當老人們流下激動的淚花,當孩子們綻開燦爛的笑容,當病房裡洋溢著盎然生氣……那麼,你就成為了快樂的天使,擁有了最快樂的快樂!
快樂是一種舒適的心境,一種暢快的感覺,一種歡愉的情緒,就讓我們一起去追尋快樂!讓: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F. 觀後感怎麼寫
忘啊,那一幅幅短暫的畫面成了永恆的記憶!
看完電影《鐵血》之後,我的心頭在顫動,血液在沸騰。英勇善戰的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將士用血肉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壯烈的篇章!
影片反映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一場著名的戰役——桂南戰役。我方的參戰部隊是由抗日名將杜聿明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五軍,那是一支與人們傳統印象截然不同的國民黨軍隊。紀律嚴明是他們的優秀品質,保家為國是他們的堅定信念。面對異常兇殘的強大日軍,他們用鋼鐵撞擊鋼鐵,以血肉拼搏血肉。戰役最終取得了重大勝利,但是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一萬五千名將士用生命築成一座巍巍「昆侖關」。
面臨敵軍的槍林彈雨時,中國軍人沒有退縮;直對日寇的猙獰獠牙,中國老百姓也勇敢地挺身還擊。這是什麼原因?這是每個中國人心中亘古不變的情感——愛國之情。昆侖關攻下了,英雄們的鮮血化作了漫山遍野的紅杜鵑,那綻放的花朵就是他們的愛國之心。
也許用飛機大炮可以轟開一個國家的大門,卻轟不倒人民心中的愛國之碑;也許靠武力可以佔領一個國家的土地,但決不能使人民的靈魂屈服。
今天的我們,在生活中並沒有對戰爭的硝煙的切身感受。但是作為一名中國人,也應該在心中充滿愛國之情。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千萬英雄用熱血換來的,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六十年前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恥辱,從小就要有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
范仲淹能說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難道我們青年不能引以為人生的座右銘嗎?我們要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光和熱。有的人是一根火柴,燃燒了一剎那就熄滅了;有的人是一支蠟燭,燃燒得長久一些;有的人是爐火,有的人是太陽**我們要做太陽!
沒有祖國,就沒有家;沒有家,哪有我們的幸福?讓我們為祖國譜寫歷史的新樂章!
《鐵血》在我心中築起了一座堅不可摧的豐碑,讓激盪在我們心中的愛國之情化作有力的翅膀,促使民族在新時代的騰飛!
G. 觀後感600字
《勇敢的心》 觀後感
華萊士,終其一生都是一個鬥士,一個為了愛情而斗的鬥士,一個為了自由而斗的鬥士,一個為了國家和命運而斗的鬥士。他是一個讓人尊敬的英雄。
首先是華萊士他的成長,對他而言,真正的成長是在失去了父親以後。之前他只不過是一個單純的小孩而已。當他看到那個小屋裡被人弔死的同胞,他只是一種震嚇,一般小孩一樣驚嚇而已。但他父親哥哥死後,他變得勇敢,敢於直面死亡了,面對他父親和哥哥的遺體,他變得如此平靜。再後來,他叔叔把他帶走,說是人要先學會用他的腦袋才能真正的戰斗,把他帶去接受教育,這個是他的故事的開端,也是他生命意義上的長大了。
其次是他的愛情,這部片他的愛情分成了兩部分。一個就是和小時候的梅倫,一個美麗的蘇格蘭姑娘,一個在他父親的葬禮後送了一枝花安慰他的人。華萊士求學有成後回來向他求婚。因為當時貴族享有初夜權的原因,他們在森林裡偷偷的結婚了,這里可以體現出他的一種反抗的精神,一種本能的叛逆。但他們的愛情沒有維系多久,因為梅倫的美麗太耀眼了,貴族殺了梅倫,這是蘇格蘭和英格蘭的戰斗的導火線,因為這引發了華萊士的爆發,揭竿而起,各地響應。第二段是與皇後的感情。皇後丈夫本來就是個同性戀,包辦的婚姻讓她感覺不到愛情的存在,根本沒有感情可言。缺乏了愛情的滋潤,讓為愛情而起的華萊士走進了她的心靈,她自然為華萊士的豪情傾倒了。而華萊士則是在為了自由而奮身博殺,因為失去了梅倫,他一直在為了他的信念作戰,皇後的美麗和善良感動了他,兩顆乾枯的心就這樣融在了一起。
再說說他的戰斗,華萊士開始戰斗的時候,是因為貴族殺了他的妻子梅倫,可以說是一個簡單的復仇行動,但事情一開始就不能再受到控制的,尤其是領導權掌握在一個聰明人的手裡。後來,他們起義得到了各地不斷的支持,這讓人看到了蘇格蘭的自由希望。一個方面是因為他們蘇格蘭的人受迫壓太久了,再加上華萊士所學的智慧,他們勢如破竹,這就很讓人,特別是愛德華心慌了。想盡辦法招安華萊士,最後還是利用了一個騙局把華萊士抓了。
最後,在砍頭台。這里是這部片的一個精華了,思想就是在這里的。行刑前,兩個小丑在那裡舞盡丑態,讓人發笑,但也是說明了英國人的行為恰恰就是兩個小丑所為。華萊士就刑,行人對這位英雄扔雞蛋、爛菜,恰恰說明了國民的麻木和愚昧。後來在刑台上,華萊士受盡了各樣殘酷的折磨,下面則是一片歡呼聲。華萊士就刑前,看到那個小孩在笑,可能這里也是一個希望的延續,把希望寄託給了後人。那聲振饋發聾的「freedom」讓人久久不能放下思想,激人不斷前進。可以說,在刑台這段,是鮮明的對比讓這個自由的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的。一邊是鬥士、英雄,一邊是愚昧的國民;一邊是前進中的先鋒,一邊是止步不前的落伍者。差距就在這里體現了,代溝在這里產生。
勇敢的心是震撼人心的,因為這里有可貴的思想——自由。沒有自由了你們還能幹什麼?也許是真的,我們也該好好思量思量。
H. 《父親的夢想》電影觀後感 800字 急急急
知 識 改 變 一 切
—— 電影《父親的夢想》觀後感
今天,我觀看了電影《父親的夢想》,感慨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的內容是:大西北的一個窮山村裡有一家人,爸爸叫王有福,媽媽死的早,瘸腿的爸爸除了干農活,還暗地裡打磚坯為女兒攢學費,帶著三個女兒艱難地生活著。大女兒為了供兩個妹妹讀書,到深圳打工。老二和老三成績優異,正奮戰在高考第一線,卻不能像別孩子那樣在學校里專心學習,既要做家務又要下地幹活。即使 這樣,她們也仍然刻苦學習,尋找光明,最後終於實現了父親的、也是她們自己的夢想——考上了大學,演繹了一段十分感人的故事。
知識能改變命運。貧窮落後的西北農村人,祖祖輩輩種莊稼,孩子一般很少讀書,尤其女孩子,將來能嫁個好人家就是上輩子修來的福了。但是小姐妹渴望知識,堅持考大學,決定用知識改變命運。她們大學畢業以後,姐三個在村裡辦起了一個希望小學,過上了好日子,也給山村也帶來了希望。
知識能改變一切。當今世界科技發達,科技產品日新月異。比如電腦的普及,可以讓我們在瞬間找到很多信息,還可以玩游戲;電腦在工廠里幫我們工作,又快又好;機器人和真人差不多,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情。還有衛星、飛機的控制和操作,都離不開科學知識。
我從小在爺爺奶奶家長大,將來就得靠自己,我要像影片里的小姐妹那樣,好好學習,用知識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I. 筷子兄弟微電影父子篇父女篇觀後感800字作文
父親》之父女篇
「父女篇」中最感人的地方就是片尾的婚禮部分。網路上宣傳這場婚禮是筷子兄弟「笑中帶淚」中「淚」部分的王牌。他講述的是從小燕燕童年對父親老霍的崇拜開始,描述了一個普通少女成長過程中與父親之間感情關系的變化。父女之間有崇拜與被崇拜,保護與被保護,也因有過度保護而引發的青春逆反。
「笑」:在影片中父親老霍是一個平凡如褪了色的舊照片的老父親,一身純白的警服,在抓捕罪犯時,黑貓警長的風范滑稽的展現在他的身上;女兒長大了,他考慮其自己的終身大事,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不嫌棄他的人,但他的心裡仍想著他的女兒,傻傻的冒出一句:我還有個16歲的女兒……沒有出乎意料,他仍之能單身一人。在他的約會過程中,我們能看到一個年老的父親對愛情的渴望和對女兒的關心和那份愛。
「淚」:父親遭受犯罪分子的報復,頭部重創,喪失了記憶。在女兒的婚禮中:正當所有人都歡喜的祝福這對新人的時候,一陣出乎意料的喧鬧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不約而同的將視線聚集到聲源處,一個身穿白色警服的男人,開著一輛警用摩托朝大家駛來。當大家疑惑不解時,新娘燕燕的一聲不敢置信,包含了無盡激動的「爸」,又為婚禮帶來了一個新的高潮。燕燕以為父親恢復了記憶,想通了,願意接受肖利了,來參加婚禮,獻上他的祝福,燕燕朝父親奔去……
主持人楞了片刻,說道:「感謝新娘的父親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出場,接下來,我們歡迎新娘的父親,將他的寶貝女兒交給我們帥氣的新郎,大家掌聲歡迎。」在熱烈的掌聲中,他伸出了手,女兒挽住了手臂,向前方走去。當所有人都確信他真的恢復了記憶時,他卻拉著女兒,徑直地越過伸出手的肖利,停下腳步,轉過身,朝女兒親切的說道:「燕燕,放學後,爸爸來接你。」然後,便轉身靜靜的離去……
他失憶了,忘了一切,卻仍忘不了小時候的女兒燕燕。
片尾語:即便你忘記了過去所有,也從未忘記愛我。
J. 《爸爸接我回家》或《奔襲桐柏》 觀後感 600字
由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劉桐生執導、北京電影學院影視中心主任莫雪峰編劇、晨旦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雪平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奔襲桐柏》,日前在北京舉行首映式。
該片藝術地再現了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1947年冬,12萬劉鄧大軍在千里挺進大別山後,後勤補給遭遇困難,將士們只能以草為被、光腳打仗,非戰斗減員不斷增加。為解決他們的困難,中共中央緊急籌集200萬大洋、千根金條。劉志堅、王宏坤領導剛組建的第十縱隊運送巨款,在國民黨部隊步步緊逼、圍追堵截的情況下,突破千難萬險完成運送任務,解放了桐柏。
該片拍攝細膩,情節感人,場面恢弘,大量運用寫實手法,描繪了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充分反映了革命前輩的英勇獻身精神。在以往眾多的紅色影片中,多注重戰爭場面的展現而忽視對人性、心理的描寫,而本片在這個方面有較大突破。
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面對巨款的誘惑,人性的貪婪暴露無遺,但在正義和良心的考量下,包括我軍戰士和得到大洋的村民、國民黨士兵在內的每個人最終都能將錢款一分不差地送達解放軍部隊,觀眾從中看到的是正義的勝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奔襲桐柏》無疑是一部具有強烈現實意義的影片,是對當代人價值觀、物質觀的藝術觸動。
劇情梗概折疊編輯本段
影片在河南理工大學開拍
由河南納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聯合攝制,夏衍文學獎獲得者李科執導,省劇作家楊松喜擔任編劇,並由我校協助拍攝的青春勵志影片《爸爸接我回家》在河南理工大學正式開拍。
此片是一部弘揚主旋律、增強正能量,暢想中國夢的優秀青春勵志影片,主要講述了90後大學生張留根一直嚮往著忙於開礦的父親張中原到學校接他回家,卻總是未能如願,大學畢業後,他放棄富二代的優越生活,走進軍營,卻在一次執行任務時光榮犧牲,片中男主角積極的生活態度,樂觀向上、甘於奉獻的精神,是值得當代年輕人學習的典範和楷模。
影片選取當下一些家庭生活片段,呈現了當下家庭、子女關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反映了當代青年的獨立和擔當。當90後被集體掛上標簽的時候,這部影片用另一種聲音告訴我們,其實這一代標新立異,不被理解的年輕群體背後依然有令人贊嘆的價值,相信影片讓我們重新審視身邊的父母,身邊的孩子,以及我們自身。
展本土風情 影片在河南取景拍攝
近日,攝制組將趕赴焦作拍攝,還會將鏡頭瞄準河南理工大學等地,本地風光與青春勵志的故事完美融合,將會給觀眾帶來美的藝術享受。影片雖是一部小成本製作,但製作精良,影片攝影師將由丁偉擔任,丁偉的主要作品有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