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國大業觀後感
旗 幟 與 警 鍾
---觀《建國大業》有感
電影《建國大業》再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 看完之後,我深刻地感受到中華民族正在進步,中國正在前進!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兩位角色的兩次落淚。第一個落淚鏡頭出現在開國大典的閱兵式上,劉燁飾演的塔山英雄團的老兵在部隊准備接受檢閱的時候,突然沖到了主席面前,啪地一個軍禮,激動地吼著:「我代表活著的和死去的戰友向毛委員敬禮。」由於激動而有些變調的聲音,黝黑的臉龐上迸出的淚水,讓我感慨萬千、唏噓不已。是啊,從紅船到井岡山,從延安到北京城,這條路,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我們的新中國走得異常艱辛。這個過程中,有那麼一群人,永遠地留在了路上。他們,也曾是那麼青春光彩的臉龐,也曾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也曾有彩旗招展的理想……但是,他們留在了路上,而沒有機會聽到天安門城樓上「人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洪亮聲音,無法看到金水橋畔揮舞的紅旗。然而也正是他們的付出,讓我們後來人踏得更穩,走得更遠。老兵的淚,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那些為新中國的建立獻出鮮血與生命的先驅,提醒我們面對注視我們的先烈,繼續為我們畢生追求的事業而努力,寫出應該屬於我們的輝煌青春。
第二個落淚鏡頭出現在蔣家王朝覆滅的前夕,陳坤飾演的蔣經國懷著一腔熱情到上海清除腐敗,整頓金融秩序,最終被迫屈服。他悲憤地對著蔣介石喊出:「父親,黨、國都已經在危難的邊緣了!」兩行淚水滑下臉龐。這喊聲象警鍾在猛敲擊。國民黨成立之初,民族、民權、民生的理念引領了一批優秀的青年。但來自政黨內部的腐敗、爭斗、渙散最終把自己蛀空,並最終失敗而蝸居海島一隅。而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八年、執政六十年、領導改革開放三十年,這其中,雖然也曾迷茫、彷徨,也曾犯過錯誤,走過歪路,但卻總能很快地清醒起來,並作出正確的決定:從井岡山時期明確的「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到黨的七大第一次闡明加強黨的領導是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再到前不久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我們的黨在與自身和外界的斗爭中不斷成長,始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我們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唯一強大的無產階級政黨昂揚挺立在世界的東方,帶領著11億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走向全面小康的幸福明天。
兩個角色的落淚,兩次同樣撞擊心扉的吶喊。前一個背景是艷陽高照的絢麗朝霞,象旗幟,鼓舞我們年輕後輩在前人的感召下大步前行;後一個背景是山雨欲來的沉沉陰霾,似警鍾,一遍遍地在我們耳邊敲響,警示我們,「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於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於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 「全黨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我們的黨,是偉大的黨;我們的事業,是光榮而神聖的事業。讓旗幟與警鍾昭示著我們永遠前行。
光輝的足跡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賓士的祖國。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的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後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隻巨龍,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
那時的中國,民生凋敝。曾經的民不聊生,曾經的滿野戰亂,曾經的東亞病夫,都已成了過去。如今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龍騰虎躍!正是這千千萬萬的赤子,才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正是他們,才使得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
彈指揮間、滄桑巨變。60年前,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改革開放,使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
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面對讓人措手不及大地震。中華兒女沒有氣餒,我們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踩在腳下。
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航天衛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的奔月夢現實了!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
2008年,北京奧運會鑄造輝煌!我們的體育健兒一舉奪得51枚金牌,100枚獎牌。取得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驕人成績。
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60年的風雨無阻,60年的滄桑巨變,我們的祖國必將繼續書寫不朽的傳奇。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不屈的民族!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騰飛的民族!
《建國大業》影片敘述了1946到1949年之間的中國歷史,開篇即是國共重慶和談,繼而爆發內戰。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共產黨的「幾十萬條破槍」,在人民的支持下,硬是在三年時間里打垮了全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國民黨的派系斗爭、一黨獨裁、腐敗透頂展現無余,而共產黨則發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爭取了民主派的支持和加盟,成功的在中國歷史上翻開了嶄新的一面。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當即斷言「長江以北從此再無大戰」,國民黨的王牌主力全部覆滅。最讓我難忘的是,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在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那一刻,這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和命運的軍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國際歌的那一番情景。而此時的毛澤東醉意朦朧,斜靠在牆上若有所思,共產黨軍隊幾十年革命生涯所經歷的苦難,通過毛澤東的回想一幕幕的回映出來:五次反「圍剿」,突破封鎖線,艱難長征,翻雪山,過草地……無數烈士的生命,換來了這歷史性的轉折,此刻歷經百戰的錚錚硬漢們再也無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唱著,哭著,笑著,跳著……慷慨激昂的「英特納兄奈爾就一定會實現」的歌聲讓我感動的熱淚盈眶。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獲得了「最可愛的人」的稱號,這,一直都是共產黨軍隊的光榮傳統。在《建國大業》中,我們看到,解放軍解放上海,為了盡量不打擾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軍沒有使用重武器,寧願血灑蘇州河,解放上海後沒有進入民居,而是露宿街頭。這種一切為了人民的精神是應當代代相傳的,成為不滅的時代精神。
《建國大業》觀後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庄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里久久回盪,揮之不去。
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李公朴、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於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麼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周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並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情,用內心把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慶齡,宋美齡兩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當不錯,國母淡定自若,榮辱不驚的造型深入我心,宋美齡為黨國四處奔波,可謂嘔心瀝血,王學圻事業的大爆發真是誰都擋不住!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沒有給自己丟臉,
再說唐國強自從開發出來演毛主席之後,我覺得就基本是那個樣子,《長征》首次見他著實感到驚嘆,但是後來的所有影視劇包括《建國大業》,我感覺沒有什麼進步,也許這就是極致?也許毛主席真的就是這個樣子?也許是審美疲勞?咱也不知道,劉勁等特性演員的演出在劇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進,民主黨派領導人的扮演者給人新奇,贊嘆的印象,民盟,民革這些主要領導人個人性格魅力的展示無疑是這部電影的特點之一,甄子丹,趙薇,馮鞏,章子怡,苗圃,郭德綱等人的客串都起到自己的作用,可以說他們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應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後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㈡ 求電影《開國大典》的觀後感
《開國大典》觀後感
毛主席宣布
今天,我看了電影《開國大典》感觸頗深。
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那個鏡頭:身穿中山服的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們政府成立了!」啊,經過了28年浴血奮戰,終於迎來了勝利的今天。那一聲庄嚴的宣布,是用那堅定的革命精神組成的;是用那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的鮮血換來的。中華大地一片沸騰,這激動人心的消息經無線電的傳播震撼了五洲四海 ,怎能不讓我們為之歡躍,為之振奮呢!回想我們中華民族經歷的滄桑歲月,不由得眼睛潮濕了。不經歷風雨,怎麼會有這超越時空的聲音。
還有一個鏡頭: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坐在爸爸的脖子上,喊著:「毛主席萬歲!」還有一個飽經風霜的老農民,開懷大笑,那灰白色的鬍子一抖一抖的。這些鏡頭,都充分體現了人民對新中國成立表現出無限的喜悅。
毛主席向群眾揮手致意
接受檢閱 「邪終不勝正 」這句至理名言,恰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那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精神。想當初,中國共產黨剛成立,用的只是土槍,而這也數量有限,而那張牙舞爪,不可一世的日軍,有著精良的武器。相比之下,差距甚大。但是就是這支裝備很差的軍隊,卻成了人民心中的英雄,成為千古流芳的人民軍隊。我們做什麼事只要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就一定能成功的。
看了這部電影,深深的感受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讓祖國這條騰飛的巨龍飛躍發展,讓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為之奮進,讓我們為這新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感到驕傲,自豪!
㈢ 建國大業的觀後感300字左右
思路:根據建國大業的內容情節展開,並結合自己的觀點加以說明。
昨天,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看《建國大業》。電影描述了建國初期以召開全國政協會議、建立多黨合作的政府為主線。
中間穿插了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重慶談判、內戰全面爆發、三大戰役、解放軍渡江、共產黨多方面爭取各界民主人士組建多黨合作的政府、政協會議召開等歷史事件。通過這部電影我知道了新中國的由來,認識了很多歷史人物:周恩來、蔣經國、宋慶齡、毛澤東、蔣介石、鄧穎超等人物。
在政協籌備會議中,確定了國旗和國歌。最先大家都同意中間有一個黃杠、代表黃河的方案,但最後經大家討論確定的是背景為紅色,左上角以一顆五角星為中心、四顆小星圍繞的方案,因為它即表現出了中國現狀,又預示中國美好的未來。
在討論國歌歌詞時,有人提議要該原歌詞中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機的時刻」這句話,可是毛主席說一個民族是要有危機感的,所以最後大家還是一致通過了以《義勇軍進行曲》原文為國歌歌詞,這樣就有了我們今天的五星紅旗和慷慨激昂的《國歌》。
㈣ 求《建國大業》電影觀後感,字數1000以上。。。
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
在前幾個星期的思修課上,我觀看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感觸頗深。此片所描述的正是中國為迎接光明而走過的黑暗曲折之路。其中有一些片段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分裂國家就是千古罪人」,這句話蔣介石說了,毛主席說了,民主黨派也說了。可以說是貫穿整個影片的主流價值觀思想,而這句話,不僅僅是對歷史的一個真實反映和總結,也恰恰是對現實中國情況的一個映射和決心。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無論國共如何戰爭打得多麼的激烈,毛蔣雙方也從未有分裂祖國的想法,更何況如今的和平年代,中國的領土更是不可分割。無論西藏,台灣還是南沙群島都是中國神聖的領土,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和血脈相連,沒有人能夠承擔的起分裂國家的罪名。
國民黨高級將領李宗仁率部圍剿延安的時候,毛澤東講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會以一個延安換回整個中國"。當毛主席說出這句話時,我對他的敬意油然而生,這正是當年共產黨高級領導人以人為本的真實寫照。死守延安,無疑會傷亡慘重,代價太大,不能做到對人的關愛勝過對地的關愛。毛澤東優先選擇了對人的關愛,他的決策無疑是高明的。這也足以令我們深思:人才是一支隊伍最寶貴的財富!
當然,國民黨的最終失敗也是有因可查的。自身嚴重腐敗,黨政軍皆然;社會貧富懸殊極大。四大家族占據了大量的社會財富,而普通百姓一貧如洗,社會矛盾激化;國民黨的經濟金融政策嚴重失敗,當時全國經濟片混亂。蔣經國到上海戡亂整治,只打老虎,不拍蒼蠅的想法也未能實現;以一黨私利為重,漠視共產黨人、各民主黨派的以及勞苦大眾的利益。
以上教訓至今讓值得我們反省和借鑒。
我看到聞一多先生的慷慨激昂,看到民主黨派人士的積極努力,看到毛周的禮賢下士,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建設一個民主的新中國。今天的我們,同樣也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建設一個繁榮和諧的新中國,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為實現這個理想而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電影的最後一幕: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全世界,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一刻,我為我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作為一名學生,我深知我們今天的幸福是來之不易的,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要努力學習,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報效祖國,牢記歷史,記住共和國的建立來之不易,共和國的明天會更美好。
㈤ 建國大業觀後感1000字以上
《建國大業》整體上將歷史人物庸俗化了,並不是人性化。
建國的大業在編劇和導演的眼中成為一件完全的權謀之術的較量,整個影片在講述的無非是國共兩黨為贏得最終勝利而展開的一系列公關活動,尤其蔣介石所治下的國民黨,下三濫的、齷齪的手段和伎倆無所不用其極(暗殺、監控、密謀、權錢交易、威脅恐嚇),這種卑劣行為完全沒有大將風度,沒有政治家胸襟,決不能稱之為梟雄,而是完完全全的小人、偽君子、地痞和流氓的做派。
在某種意義上,本片確實很「人性」,因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瀾等是很平平常常的,他們也會意氣用事、會醉酒當歌,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就像今天成功的商人一樣。但這不是我所理解的人性,我們說一部文藝作品表現了人性,應該指的是它體現出了人性中那令人珍視、妙不可言的真、善、美。
沒有領袖和政治家
建國的大業成為了地痞流氓和草寇們的權術之爭,這里沒有涉及到政治,更沒有涉及到政治家。自然也看不出來意識形態。不涉及政治何談愛國和凝聚人心呢?靠什麼?沒有意識形態的電影成為了一步重要的獻禮片,這不是很奇怪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影片沒有宣傳正面的東西,也沒有宣傳哪怕是一點點的主旋律(至少我沒有看出來),且沒有核心價值觀,這就更是十分奇怪了。
在本片中,各黨派似乎都沒有什麼道義上的很吸引人的東西,也就是說缺乏公義。幾個黨派就圍繞著叢林法則行事,誰強誰有實力就跟誰混,連領袖們都沒有自己所堅信的政治信仰(也就是說沒有自己的「主義」),這就讓人感到他們的事業是很可疑的了。你沒有可以讓人信服的主義,你的黨派靠什麼以示人呢?人們為什麼要跟你的黨走呢?於是,黨所建立起來的國家在這里政治上的合法性就被消解了,沒有根基了。民主革命、抗戰保國和民族解放的偉大事業被解構成為各黨派利益博弈和地盤爭奪的私人牟利行為。片中反而是兩個並不重要的人物:馮玉祥、蔣經國表現出了一定的民族大義和民族氣節。
該片反映出來的虛無主義價值觀很好地體現出了今天這個時代人們生活中價值觀念的政治缺位。以前毛主席說「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這樣的話,如果這句話是真理,那麼今天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沒有靈魂的。同樣的,若以此為據,《建國大業》表現的都是一些沒有靈魂的人。
這部影片沒有「人民」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而這部影片通篇沒有講人民,只講領袖、黨派頭目和將軍、政客。人民在本片中只是花瓶,只知道獻花和鼓掌。試問建國大業難道是僅靠幾個「精明人」的明爭暗鬥實現的嗎?
當然如果把這部影片當成一部純粹的商業片,那就沒有什麼奇怪了。我認為從商業片的角度看,這部影片是比較成功的。
㈥ 紅色電影《風起雲涌》觀後感
這幾天看《毛澤東傳》,偶爾發現一個陌生的名字――陳雲。了解一下之後才知道他就是主管經濟的開國元勛。1949年,由於蔣政府經濟政策的殘
留,非解放區物價動盪,惡性通貨膨脹盛行,民不聊生,社會動盪。這時候,是陳雲挑起大梁,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拯救了中國經濟,穩定金融市場,確定了人民
幣的強勢地位,為中國的解放事業鋪平了經濟道路,給前線的戰士們鼓舞了士氣。懷著對這位人民英雄的景仰,出於對陳雲如何穩定經濟的好奇,於是,我看了一部
講述陳雲同志穩定上海金融事跡的電影——《風起雲涌》。
這部電影的背景是剛解放的上海,大資本家們大舉吃進銀元,想用強勢的銀元對抗剛剛進駐的人民幣,企圖致人民幣於風雨飄搖之中,並通過這種方式牟利。黨中央
深知沒有強硬的人民幣作支持,在上海的政權就不可能牢固。而有些西方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共產黨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治理通貨膨脹。上海作為當時國共交戰的前
線,無論在經濟還是在政治上的地位都不容小覷,處理不好可能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時任東北局政委的陳雲臨危受命,前往上海組建中共經濟委員會,大戲由此揭
開了帷幕。
「共產黨的軍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經濟頂多就是個零分,人民幣是紙幣,強不過銀元,我們只要吃光陳雲的銀元,這個經濟沙皇就要被流放了」。資本家們的話
里充滿了蔑視和驕橫,可是他們一點都不了解這個對手。
共產黨人不缺少抗爭和奉獻精神,他們缺少的是經濟知識,與資本家斗不像打仗是消滅敵人的肉體,資本家可以被消滅,資本的力量卻是消滅不了的。曾經在國民政
府供職的馬寅初加入了經濟委員會,為陳雲出謀劃策。陳雲很明白,沒有銀元,人民幣的支付能力就不能得到保障。陳雲果斷地下令,用武力鏟除最大的「黑市」
——上海證券交易所。這一舉措打中了敵人的軟肋,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資本一下子縮水20%。之後,又做出決定:所有業務往來一律用人民幣結算業務,稅收
也只使用人民幣,於是金融市場初步穩定。
陳雲在這第一戰中用釜底抽薪的方法贏得了勝利,可要知道這對於資本家來說只是傷其皮毛。貨幣兌換這條路走不通,還有實物的交易,以資本家們雄厚的資本實
力,顛覆上海的商品市場不在話下,他們僱傭地痞流氓搶購糧食,一旦他們控制了上海的糧食,中共政府將被迫與之談判,到時候他們就可以以救世主的姿態與新政
府討價還價,更可怕的是商品的交易是完全合法的。如果說「黑市」交易是不服從政府的逆行的話,這種囤積居奇的行為在法律上無懈可擊。
鎮定的陳雲以低價拋售其他商品的方法分散資本家的注意力,解除糧食供應的燃眉之急,等到大批的糧食物資從外地調到上海時,物價回落,資本家將血本無歸。不
久資本家就清醒過來,他們惱了,開始竭盡全力買進糧食,不過這正中陳雲的下懷,他們所有的資本將盪然無存。經過他們的計算,在大批糧食經鐵路運抵上海之
前,他們就可以買空糧食。但出乎意料的是,糧食通過水路提前抵達上海,大資本家的美夢就此破滅……
在這次與資本家的較量中,陳雲展現了他過人的膽識和謀略,更多的,我們看到了一個對職業傾盡全力的人民公僕形象:生活非常簡朴的他一隻雞能吃一個禮拜,蘋
果要掰開分三次吃。清廉的他用自己的實際行為向廣大人民昭示共產黨的官員是執政為民的。他甚至吃飯的時候都不忘看那本名叫「國民經濟核算」的書,要知道他
是一個小學都沒有畢業的人,卻主持了全中國的經濟工作,在黨內身居如此高位,卻不忘時刻為自己「充電」。在工作最繁忙的時候他甚至幾天都沒合過眼,有時候
舊病復發的他被折磨得異常狼狽,對於工作的執著態度驅使他繼續認真工作。
電影中有一段陳雲向農民大眾宣揚共產主義的戲,他對馬列主義的篤定得到了極好的詮釋,他那顆激情似火的報國心上鐫刻著他為勞苦大眾的奉獻精神,他的赤誠指
引了他奮斗的目標。陳雲給今後的共產黨人樹立了一個極好的榜樣。
在建國六十周年之際,回顧陳雲先生的事跡既是緬懷這位開國元勛的艱辛歷程又是用前人的事跡勉勵自己。在那個昏暗和動盪交織的年代,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抗
爭,無數英雄的獻身,才有我們如今的安逸生活,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能否扛起時代的大旗唯有時間能夠證明。
㈦ 建國大業觀後感 2000字以上
旗 幟 與 警 鍾
---觀《建國大業》有感
電影《建國大業》再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 看完之後,我深刻地感受到中華民族正在進步,中國正在前進!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兩位角色的兩次落淚。第一個落淚鏡頭出現在開國大典的閱兵式上,劉燁飾演的塔山英雄團的老兵在部隊准備接受檢閱的時候,突然沖到了主席面前,啪地一個軍禮,激動地吼著:「我代表活著的和死去的戰友向毛委員敬禮。」由於激動而有些變調的聲音,黝黑的臉龐上迸出的淚水,讓我感慨萬千、唏噓不已。是啊,從紅船到井岡山,從延安到北京城,這條路,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我們的新中國走得異常艱辛。這個過程中,有那麼一群人,永遠地留在了路上。他們,也曾是那麼青春光彩的臉龐,也曾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也曾有彩旗招展的理想……但是,他們留在了路上,而沒有機會聽到天安門城樓上「人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洪亮聲音,無法看到金水橋畔揮舞的紅旗。然而也正是他們的付出,讓我們後來人踏得更穩,走得更遠。老兵的淚,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那些為新中國的建立獻出鮮血與生命的先驅,提醒我們面對注視我們的先烈,繼續為我們畢生追求的事業而努力,寫出應該屬於我們的輝煌青春。
第二個落淚鏡頭出現在蔣家王朝覆滅的前夕,陳坤飾演的蔣經國懷著一腔熱情到上海清除腐敗,整頓金融秩序,最終被迫屈服。他悲憤地對著蔣介石喊出:「父親,黨、國都已經在危難的邊緣了!」兩行淚水滑下臉龐。這喊聲象警鍾在猛敲擊。國民黨成立之初,民族、民權、民生的理念引領了一批優秀的青年。但來自政黨內部的腐敗、爭斗、渙散最終把自己蛀空,並最終失敗而蝸居海島一隅。而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八年、執政六十年、領導改革開放三十年,這其中,雖然也曾迷茫、彷徨,也曾犯過錯誤,走過歪路,但卻總能很快地清醒起來,並作出正確的決定:從井岡山時期明確的「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到黨的七大第一次闡明加強黨的領導是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再到前不久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我們的黨在與自身和外界的斗爭中不斷成長,始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我們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唯一強大的無產階級政黨昂揚挺立在世界的東方,帶領著11億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走向全面小康的幸福明天。
兩個角色的落淚,兩次同樣撞擊心扉的吶喊。前一個背景是艷陽高照的絢麗朝霞,象旗幟,鼓舞我們年輕後輩在前人的感召下大步前行;後一個背景是山雨欲來的沉沉陰霾,似警鍾,一遍遍地在我們耳邊敲響,警示我們,「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於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於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 「全黨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我們的黨,是偉大的黨;我們的事業,是光榮而神聖的事業。讓旗幟與警鍾昭示著我們永遠前行。
光輝的足跡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賓士的祖國。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的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後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隻巨龍,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
那時的中國,民生凋敝。曾經的民不聊生,曾經的滿野戰亂,曾經的東亞病夫,都已成了過去。如今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龍騰虎躍!正是這千千萬萬的赤子,才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正是他們,才使得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
彈指揮間、滄桑巨變。60年前,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改革開放,使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
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面對讓人措手不及大地震。中華兒女沒有氣餒,我們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踩在腳下。
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航天衛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的奔月夢現實了!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
2008年,北京奧運會鑄造輝煌!我們的體育健兒一舉奪得51枚金牌,100枚獎牌。取得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驕人成績。
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60年的風雨無阻,60年的滄桑巨變,我們的祖國必將繼續書寫不朽的傳奇。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不屈的民族!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騰飛的民族!
《建國大業》影片敘述了1946到1949年之間的中國歷史,開篇即是國共重慶和談,繼而爆發內戰。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共產黨的「幾十萬條破槍」,在人民的支持下,硬是在三年時間里打垮了全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國民黨的派系斗爭、一黨獨裁、腐敗透頂展現無余,而共產黨則發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爭取了民主派的支持和加盟,成功的在中國歷史上翻開了嶄新的一面。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當即斷言「長江以北從此再無大戰」,國民黨的王牌主力全部覆滅。最讓我難忘的是,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在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那一刻,這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和命運的軍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國際歌的那一番情景。而此時的毛澤東醉意朦朧,斜靠在牆上若有所思,共產黨軍隊幾十年革命生涯所經歷的苦難,通過毛澤東的回想一幕幕的回映出來:五次反「圍剿」,突破封鎖線,艱難長征,翻雪山,過草地……無數烈士的生命,換來了這歷史性的轉折,此刻歷經百戰的錚錚硬漢們再也無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唱著,哭著,笑著,跳著……慷慨激昂的「英特納兄奈爾就一定會實現」的歌聲讓我感動的熱淚盈眶。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獲得了「最可愛的人」的稱號,這,一直都是共產黨軍隊的光榮傳統。在《建國大業》中,我們看到,解放軍解放上海,為了盡量不打擾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軍沒有使用重武器,寧願血灑蘇州河,解放上海後沒有進入民居,而是露宿街頭。這種一切為了人民的精神是應當代代相傳的,成為不滅的時代精神。
《建國大業》觀後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庄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里久久回盪,揮之不去。
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李公朴、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於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麼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周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並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情,用內心把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慶齡,宋美齡兩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當不錯,國母淡定自若,榮辱不驚的造型深入我心,宋美齡為黨國四處奔波,可謂嘔心瀝血,王學圻事業的大爆發真是誰都擋不住!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沒有給自己丟臉,
再說唐國強自從開發出來演毛主席之後,我覺得就基本是那個樣子,《長征》首次見他著實感到驚嘆,但是後來的所有影視劇包括《建國大業》,我感覺沒有什麼進步,也許這就是極致?也許毛主席真的就是這個樣子?也許是審美疲勞?咱也不知道,劉勁等特性演員的演出在劇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進,民主黨派領導人的扮演者給人新奇,贊嘆的印象,民盟,民革這些主要領導人個人性格魅力的展示無疑是這部電影的特點之一,甄子丹,趙薇,馮鞏,章子怡,苗圃,郭德綱等人的客串都起到自己的作用,可以說他們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應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後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㈧ 一篇觀看建國大業革命電影觀後感,大概500字
不好好學習,來這抄答案
㈨ 關於中國戰爭的電影精彩片段觀後感作文
星期三下午,我在網上觀看了《大決戰——遼沈戰役》。這場戰役十分精彩。下面就有我來給你們講一下裡面的劇情簡介吧!要認真看哦!
劇情簡介是:國共內戰時共有三個大戰役,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但他造就了共產黨戰勝國民黨的有利條件。一九四八年3月,為了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他們率領了中央機關和解放總部離開了東北,來到了河北省與劉少奇、朱德等相討目前形勢。及時把握住戰略決戰的時機,並決定首戰殘擊已處處困境的東北國民黨軍衛立煌集團,命令東北野戰隊主力南下北寧線。並封閉蔣軍後路。
林虎提出首先攻打長春,來殘滅沈陽援敵之戰役計劃,四八年七月,林彪致電軍委。決定按照毛澤東的意見。南下北寧線作戰。在此期間,蔣介石對東北蔣軍的撤與守,曾反復研究。出於政治利害的考慮,最後決定將主力撤至錦州,等待國際局勢變化。九月十二日,遼紳戰役開始。十月十四日,東野主力向錦州發起總共,僅用三十一小時便攻克錦州,殲敵十餘萬人。接著長春宣告解放。未幾,沈陽、營口亦相繼解放。在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線同時,華東野戰軍勝利舉行了濟南戰役,中央軍委決定發起淮海戰役。
我覺得解放軍戰士們十分英勇,不怕敵人的炮火勇敢前進,就是死也還是前進。我們應該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奮發向前,不怕犧牲,不灰心的精神,為祖國媽媽爭得許多許多的榮譽!讓它永遠閃耀!
㈩ 一篇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1000字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 影片 《烈火金剛》觀後感
今日,我參加了由秦皇島文明辦等位主辦的愛國主義影片展播活動,觀看了紅色電影《烈火金剛》,深有感觸,並寫下這篇觀後感。影片 《烈火金剛》反映了抗戰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敵後武工隊,在翼中平原與日偽反動派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並取得最後勝利的故事。劇情緊張刺激,
影片中的人物性格也十分鮮明:隊長肖飛勇敢機智為救傷員,不顧個人安危,隻身前往日本人的大葯鋪,並成功「買」到葯,用智慧甩掉了前來追趕的日本追兵;隊員孫定邦為保護群眾,英勇犧牲;女衛生員大義滅親,殺死自己的漢奸父親…… 在九一八事變恐怖背景下,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土地,五千年華夏文明,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破壞,南京大屠殺、冀中平原大掃盪……他們在中國的國土上製造了一個又一個駭人聽聞的罪惡事件中國共產黨在這危急關頭發出了「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築起抗日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的號召。華夏兒女紛紛投入了抗日的陣營。國共黨再次合作,結成抗日同盟,開始了艱難的抗戰。凇滬會戰,武漢會戰日軍的陰謀被逐漸粉碎。看看今天的青少年,抽煙喝酒,斗毆的事件不斷發生,青少年犯罪的比重越來越多。我國某國際知名演員在時裝發布會上,公然將設計成日本國旗的衣服穿在身上,在南京大屠殺遇難者親屬強烈要求道歉的情況下,竟在發布會上表示自己從來不知道南京大屠殺,瞬間愛國人士憤怒了,紛紛指責:好!你不知道這回事是吧,我們告訴你,在南京大屠殺中,30萬同胞死於日本人的手下,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幾億美元!連幾歲的孩童都知道的事,難道你這個一線演員不知道?中國人是不是已經忘記了國恥?不,至少有良心、愛國的我們沒有忘記! 「牢記昨天,平視今天,追求明天」,才是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它為的是不讓現在的青少年忘掉昨天,不忘國恥,傳承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不能讓我們的優秀文化——漢字被網路腐朽文化
「火星文」「886」等詞語所代替。 回眸昨日歷史是殘酷的,但在今天我們絕不容再由他國的侵略!釣魚島、黃岩島等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但今天彈丸之地的日本、菲律賓等國卻與我國爭奪我們的領土,甚至還上演買島的丑劇!你們否認南京大屠殺我們沒追究你,你們在清理遺留在東三省毒氣彈的方面投入很少的資金,我們沒追究你,而你現在卻越來越放肆!難道你們還以為中國是個弱國,中國人民是病夫嗎?你們錯了!拿破崙曾說過:「中國是一條沉睡的獅子,千萬別讓它醒過來。」但現在的中國不僅是一隻漸漸醒來的獅子,更是是一條騰飛的巨龍,中國人民絕不會容忍你們對中國的土地抱任何幻想!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才有今天的和平社會。我們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要努力學習,繼承先烈勇感,不畏犧牲的優秀品質,堅持改革開放的偉大政策,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可以自豪的說:「我是中國人!」
秦皇島的請勿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