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八年級的觀後感

電影八年級的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8-17 13:59:53

⑴ 電影或電視劇觀後感600字初二

電視連續劇《懸崖》改編於全勇先的小說《霍爾瓦特大街》,跟張藝謀的電影《懸崖之上》是同一編劇,影片持續了電視連續劇的人物角色,並增加了新的事情。

《懸崖》在開播後,反應非常好,並在當時狂掃白玉蘭獎、金鷹節等眾多榮譽獎。直到今日,重觀《懸崖》之時,仍然感覺它是一部精典,自己早已看過四遍了,熱劇賞心悅目!

所說「懸崖峭壁」,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特務們的生活情況,她們在滿洲國,在日自己的關注下,必須時時刻刻掩藏自己。

每一句話,每一個姿勢,每一次傳遞情報,都是有很有可能透露,就好像處於懸崖峭壁旁邊,隨時隨地都很有可能摔下去一樣。

如所有的諜戰電影一樣,《懸崖》細膩地描述了特務們的生活情況,險象環生、舉步維艱,劇里的伏筆當然也是無所不在,張嘉譯、宋佳等實力派演員的演出,更能讓觀眾們充分投入進來。

但不一樣的是,《懸崖》並沒有隻是將故事聚集在周乙等人是怎樣進行一次次任務的,反而是更為關心對人的本性的討論。

及其對角色精神實質與心態的發掘,一名地工,在那般的條件中存活,埋伏很多年,那必須怎樣的個人心理素質,承受多少的精神壓力,令人敬佩萬分!

這部劇有趣的基礎設置是「換妻」。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必須經過特殊訓練「顧秋妍」 作為搭檔,假裝是周乙的妻子,周乙和原來的妻子孫月健只能被迫分開。

顧秋妍本人剛結婚,她和丈夫的命運也是如此。一個奇怪的家庭組合誕生了。正如周乙和顧秋妍所說,這種家庭組合只存在於那個特殊的時期。只有當事人最了解他們的生死關系。

⑵ 初二學生電影《寶葫蘆的秘密》觀後感(800~1000字左右)

《寶葫蘆的秘密》觀後感 寶葫蘆的秘密》 在夢中,王葆去釣魚,可釣著釣著就睡著了。等他醒來一拔 魚竿,釣到了一個想要什麼就能讓王葆得到什麼的神奇寶葫蘆, 從此,他成了寶葫蘆的主人。寶葫蘆告訴他不能讓別人知道它的 事情,否則它就完蛋了,王葆答應了他。 寶葫蘆雖然無所不能,但是它也經常給王葆惹麻煩,讓它進 電影里、 吃棋子、 在同學面前出醜、 把玩具店的玩具全帶回家…… 王葆不要它了,這時王葆知道應該發奮學習,游泳比賽為全 隊獲得了一等獎……當他知道寶葫蘆沒有幫助他的時候,他非常 高興,因為這些成績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後來寶葫蘆真的走了, 但是它依然是王葆的寶葫蘆,但他們之間的秘密誰也不知道,他 們的友誼依然保持著,但王葆不再需要寶葫蘆的「幫助」了。最 後他們分別的時刻,使許多人動情淚下,我也差一點哭了。 整個電影雖然僅僅 80 分鍾, 在歡笑和淚水中告訴了我們一個 深刻的道理: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什麼事情應該自己去做,才會做得更 好,才是真正自己得到的本事。 學習也是如此,在困難前面,不要指望著別人去告訴我們, 自己做出來的,印象會更加深刻,記得更牢。 不僅學習是,做任何事都是這樣,不會做的,自己努力去學, 去試著做,不要依賴於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是不可能養我們一輩 子的。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勇往直前,加油吧!

⑶ 求一篇初二作文,寫電影觀後感。。速度。。。

電影阿甘正傳觀後感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於你。」阿甘母親的這一理解,向我們闡明了: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正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屬於自己的生活的奇跡。從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到橄欖球健將,到越戰英雄,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軀,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你都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這其實是影片在暗示: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麼,這個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註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的真實。幼年的阿甘腿有殘疾,阿甘的母親不得不為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子,以輔助行走。放學後,同伴們在路上譏笑他,玩弄他,追趕著扔石頭。女同學珍妮喊道:「阿甘,快跑。」阿甘驚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掙扎著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不在束縛著他,他奔跑如飛。同伴們追不上他,眼睜睜的束手無策。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跡。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憑著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橄欖球隊,以後又進了大學並最終順利畢業。不久,他參加了越戰。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不過,就跑。」阿甘於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倖免的人。看到這里,觀眾大概都會發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後來返回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麼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戰功顯赫而受到總統接見。這是導演為我們准備的一幕喜劇,但我們卻不會為此而覺得誇張,可笑。有的人常感覺生活負擔過重,面前困難重重,因此整天垂頭喪氣,鬱郁不歡。阿甘的信念這樣的單純,目標這樣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窮山惡水,他也以平常心視之,並最終一一跨過,這並不是說愚人之福,保持這種態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減輕他許多關於生命的重負,而使他達到生命之巔。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布巴,而干起自己並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於布巴的一句話)。。。。。。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目標的完成,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的一生中出現了許多奇跡,但這些奇跡沒有、也絕不會引導你去羨慕他,你只會欣賞和阿甘一起的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味個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⑷ 求優秀電影觀後感(初中水平)!

觀《辛德勒的名單》有感
午後家中,拉上厚厚的窗簾,躲在黑暗中看了一部灰暗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單》,看這樣的影片就是這樣郁悶,有時為了躲避一些血腥鏡頭,你不得不把電腦的窗口調小以減少視覺的沖擊力,但是為了情節連貫,你又不能省掉這些片斷……為了說明它的震撼,我用「幾個」來說明一下首先,幾個關鍵詞觸目驚心:集中營、焚燒爐、毒氣室、隔離區、大屠殺……幾個數字同樣很令人震驚:二戰時期被納粹屠殺的猶太人總數達到 600萬;戰後,整個波蘭倖存的猶太人總數還不到4000名……幾個鏡頭令人發指:鏡頭一,波蘭宣布投降後,猶太人流離失所,戰前過慣富裕生活的他們,匆匆忙忙收拾起簡單的行李,被趕去猶太人集中區,很多人擠一個很小的房間;鏡頭二,集中區里的猶太人被一車一車運走,說是去遠方勞動,實際是納粹了騰地方要「清理」他們,很多人就此消失了。他們的行李被隨意地打開,鞋子衣服堆成了山,還有數不清的銀器照片……一個工人在清點搜刮來的鑽石,正在這時,又有一個軍官走過來,從袋子里倒出很多顆金牙——看得我直冒冷汗,天曉得這些牙齒的主人現在怎麼樣了!鏡頭三,發生在猶太區里的大屠殺。清晨人們剛從夢中醒來,還沒來得及做禱告,就被拖出家門槍斃;為了躲避屠殺,很多人像老鼠一樣藏在一切可以隱藏的地方,櫥里、地板下、床底下……夜晚當他們以為安全了想出來透口氣,竟然又遭到巡邏的納粹分子槍殺……類似的太多了,講不清楚了,很多人猶太人明明正在好好地幹活,剎那間被一顆子彈命中要害,莫名其妙地死去了,而這些僅僅是因為納粹頭子心情不好需要發泄。和這些倒霉蛋相比,那些被辛德勒轉移的猶太人太幸運了!就是這個叫辛德勒的德國企業家,最終從納粹魔掌里,神不知鬼不覺地轉移了1000多個猶太人;他們的名字都被打在一份名單上,構成本片重要線索,其重要程度正如影片中的一句台詞:名單就是生命,名單外的世界則是地獄。不可否認,辛德勒是個相當復雜的人物,他英俊瀟灑,頭腦機敏,巧舌如簧。最早從家鄉到這里來只是想發財而已,最後他也如願以償發了一大筆戰爭財。只是這是個心腸不夠狠的傢伙,當周圍大多數人不把猶太人當人看的時候,只有他覺得他們很可憐,只有他會想可憐的猶太人和我們並沒有什麼區別,於是迫使他最終做出了那樣的決定。所以,與其說他是個慈善家還不如說他是個充滿豪氣的大俠,真正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我猜也許並非是有什麼特別崇高的理想來支持他,也許只是因為「既然開始了那麼乾脆就多救幾個吧」,也許只是見不得女人(特別是漂亮女人)受苦,也許只是不想看到朝夕相處的同事就這么永遠地消失了。如果一定要追究其納粹黨人的身份,可能是為了做生意方便罷了,並不是說就真的信奉那套東西。
黑白片效果是一大特色,這讓影片看起來特別真實!看完3小時的影片,再看1個多小時的采訪——導演采訪倖存者的片斷,你會贊嘆導演在藝術性和真實性之間處理得相當好!每個看過影片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反省,人類實在不應該再發生那樣的戰爭了,因為戰爭而死去的人遭殃的家庭難道還少么?
覺得不行自己修改下。你的要求檔次太高完成起來有點難度。。。

⑸ 求一篇初二2013 電影觀後感。網上拉的也行 600〜700字。內容好點!!絕對好評!!感謝了

多年前, 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想休假,所以他們決定晚上去城鎮。他們叫來最信任一個人來照看孩子。當保姆來的時候,他們的連個孩子已經在床上睡著了。所以保姆只是看了看孩子是否睡的好,就坐下了。
深夜,保姆覺得無聊就想去樓下看電視。但是她看不了,因為樓下沒有電視(因為孩子的父母不希望他們的孩子看太多垃圾)。她就打電話給孩子的父母,問是否可以在他們的卧室看電視,當然孩子的父母同意了。
但保姆又想要最後一個請求。
她問是否可以用毯子或者衣服蓋住那小丑雕像,因為那使她感到很害怕。
電話沉默了一會。
(此時爸爸在和保姆通話)
他說:帶孩子離開房間……
我們將會叫警察……我們從來沒有什麼小丑雕像。
那小丑很可能是一個從監獄逃出來的殺人犯。

電話里沉默了一會兒。

(正在跟保姆通話的孩子的父親)說:帶上孩子們,離開房子……我們會通知警察……我們沒有一個小丑雕像……

孩子們和保姆被小丑謀殺了。

結果是,小丑是一個從監獄里逃出來的殺人犯。

如果你不在5分鍾內轉發這個貼子,這個小丑在凌晨3點時將會拿著刀站在你的床前。

⑹ 初二觀後感600字——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寫作手法好些 從學生角度來寫

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他最需要什麼呢?這個問題你真的認真思考過嗎?他需要什麼呢?他最需要的不是漂亮的玩具,新潮的衣服,他最需要的是人格的肯定和尊嚴的期待,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語電影,他講述了一位老師如何將一群調皮的男孩幫助他們找回信心,重新給他們希望。他心中充滿對這些孩子們的愛,對於孩子們犯的錯,他也不是一味的偏袒,而是給予他們能夠改過的機會。劇中我最喜歡馬修老師。他不顧院長反對,硬是要將學生組一個合唱團,他要讓這群小天使高聲歡唱生命之歌,他還自己編譜子。另一位是不屑參加合唱團的男高音莫翰奇,但他老是在掃地時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馬修老師聽見,覺得悅耳動聽,於是安排一場獨唱,獲得全場觀眾的贊賞。這群孩子只要一犯錯,院長就以嚴酷的體罰,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所以養成了他們的調皮搗蛋的性格,但大部分孩子還是本質是善良的。他們從一開始不服從馬修老師,花招百出的捉弄他,每到上課時間,都吵吵鬧鬧,一會兒在黑板上亂畫,一會兒罵老師禿頭、亮光頭,老師也笑笑不當一回事,但是當老師被院長解僱時,被關禁閉的孩子們不敢出來送行,在窗口揮動著小手,紙飛機從窗口落下,這些都是把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送給馬修老師的祝福,孩子們都捨不得這位有著父愛般的老師。馬修老師之所以能夠得到孩子們的認可,能夠成功,是因為他付出了真愛,是愛讓孩子們快樂起來的,相信每一位同學都能得到碰觸自己心靈最深處的東西,教育學生不能僅僅重在教書,同時也在育人,馬修老師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這些東西需要我們慢慢感悟,以便更好的融入到我們的學校活動中。

⑺ 適合初中生一部好電影的觀後感500字

當你的朋友變成了你的敵人,你會怎麼做?這是波麗士大人的廣告詞,而最後的劇情,也印證了這句話。

主角劉漢強,是位正義感很強的人,所以他從小就想當警察,而他一直在貫徹自己的信念,只是理想和現實常常是有段距離的,所以他一直也在被質疑他的信念。但,可貴的是,劉漢強不因此而退縮,反而更勇往直前,貫徹自己的信念。

當然,也因為這種擇善固執的個性,讓他和他的好友林俊唯愈行愈遠。林俊唯處事圓滑、會鑽漏洞,很懂人情事故,真是不可多得的公關人材。但,也因為這樣的個 性,讓他無法堅持理想和正義。雖然他也是正義的一方,卻是變質的正義。而背負著這樣的十字架,他最後犧性了生命。

我想,警察的辛酸甘苦是不足為外人所道。而我感動的是,對於劉漢強那份堅持和執著。雖然,我不認為林俊唯是錯的,不過我更感動劉漢強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我為之動容,因為我辦不到!

常常在反省自己是否有「盡其在我」,但往往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我還是會因為種種的因素,改變了自己的初衷。我想,看完了波麗士大人,我不只了解警察工作的多面貌,更能深刻體會對理想和目標的堅持和不放棄。我要再更進步!

⑻ 求三篇革命影片觀後感 600字 初二

電視劇《革命人永遠是年輕》觀後感

趙朝峰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它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它不怕風吹雨打,它不怕天寒地凍,它不搖,也不動,永遠挺立在山巔」……

寥寥幾句歌詞,傳神了描繪出革命者的精氣神。這首創作於建國初期的《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一經推出,就傳唱大江南北,成為當時最火的最「紅」的歌。唱著這支歌,中國人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程。有信仰的人是不可戰勝的,《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就是一首信仰之歌,傳唱它的人都深深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7月5日,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的同名電視劇《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再次將信仰的號角吹響,給我帶來深深的靈魂震撼,讓我感動良久。

我認為與類似題材的電視劇作品相比,電視劇《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在時間跨度上更長、更為全面,在故事性方面也更加傳奇。

故事以山西呂梁地區為背景,跨越了上世紀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以白色恐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成立之後四個具有代表性的時代作為時間線索,緊緊圍繞主人公陳志的一生展開。以昂揚的主旋律作為全劇的精神貫穿,一氣呵成地串起一個個跌宕起伏、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故事,意在通過幾位主人公不同的人生歷程,以及相互之間的愛恨情仇,反映上個世紀50年來新舊中國更迭交替,曲折而又必然的歷史軌跡;更通過主人公陳志及其戰友們的成長經歷,以點帶面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從弱到強、發展壯大的偉大歷程。

這部戲的創作團隊是強大的,由《亮劍》的導演陳健執導,《貞觀長歌》的編劇周志方原創,聶遠、趙亮、王往、沈曉海、陶飛霏等當代知名實力派演員真情演繹。

但真正打動我的是洋溢在全劇始終的一個主題,那就是「忠誠信仰」,劇中的幾個主人公用自身的成長歷程,探索著人生的價值,展現了信仰的力量。

「我是山西票號里出身的人,沒人比我會算賬。在戰場上、在工地上,我算了一輩子帳,可是卻有兩樣東西從來沒算過——一個,是信仰的帳沒算過,另一個,是愛情的帳沒算過……對愛情的忠誠是崇高的,對信仰的忠誠是偉大的。多少人都付出了,而我還活著,就沖這一點,這個帳,就不能算……」, 當主人公陳志在彌留之際,說出這番話地時候,我熱淚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十分認同,陳健導演給該劇的定位,「《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不是一部諜戰劇,也不是一般的主旋律作品,而是一部以融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三性統一為目標的作品典型。」「《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就像一首激情澎湃又溫情迴旋的頌歌,始終昂揚著理想主義的情懷,用極致的人物命運詮釋了『信仰與忠誠』。」

我被該劇深深打動的,不僅僅是精彩傳奇的故事情節,盪氣回腸的戰斗場面,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是該劇內在的一種東西吸引著我,觸動著我,進而征服著我,我心甘情願的坐在電視機前接受「教育」,一種關於信仰的教育。

「信仰是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某人或某物極其相信和尊敬, 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或榜樣。」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信仰是對人生意義的一種假定。信仰是心靈的產物,信仰是個人的意識行為。

「能夠激發靈魂的高貴與偉大的,只有虔誠的信仰。在最危險的情形下,最虔誠的信仰支撐著我們;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也是虔誠的信仰幫助我們獲得勝利。」英國十九世紀著名的社會改革家和作家塞繆爾•斯邁爾斯在《信仰的力量》一書中這樣寫到。該書在全球暢銷一百多年而不衰,改變了億萬人民的命運,塑造了近現代道德文明的精神風貌。

作為一部反映信仰主題的規模弘大的正劇,《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就是要用一個革命者的故事,來告訴今天的人們——只有有了信仰,我們才能夠擁有勇敢面對一切困難的精神力量,去為自己、為親人、為社會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

信仰的力量通過沖突來體現。《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所表現的沖突,不光有人物性格的沖突,更有人物靈魂的沖突,包括信仰、理想和價值觀的沖突。

劇中主人公陳志的狀態是既要接受審查又要為黨工作,在長期接受審查的人生奮斗中,他堅守信仰,堅守忠誠。在紛繁復雜多樣的表面現象中,展現的是一位純粹的共產黨人的生動可愛、質朴真誠。陳志的形象,在當今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奮身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具有十分強烈的現實意義。那就是既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又要堅守信仰,堅守共產黨人的純粹與忠誠。曲文作為一名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領導幹部,他犯過錯誤,但是他勇於糾正自己;他之所以勇於糾正自己,也是源於他對信仰的追求,對事業的忠貞;這信仰就是實事求是的思想原則,這忠貞就是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黨的宗旨。這也是一名共產黨人堅守黨性原則的突出體現。在曲文的身上,我們不但能體驗到無私與忠誠,更能體驗到追求實事求是思想原則的生動過程。體驗到這種曲折過程中洗練出來的純粹。曲文這一角色,對於樹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良好形象,增強我們黨團結和領導全國人民所應有的威信與凝聚力,具有十分特殊和強烈的現實意義。且因為他們的矛盾展現選取了審查與被審查的獨特視角,其真實性、新鮮感與懸念性得到進一步加強。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滿足,精神需求得到了凸顯,信仰的力量受到越多的人的認同,人們從被動的接受信仰教育,轉變成積極主動的去接受信仰教育。當代中國人應該是有信仰的人,正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電視劇作為受眾面最廣,觀眾數量最多的藝術形式,應積極主動的傳播信仰主題,更好的滿足當代人的精神需求。這應該成為所有電視劇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看到更多更好的彰顯信仰的力量的文藝作品。

南下南下》

父輩的足跡 信仰的堅守

驕陽似火的五月,鮮花綻放的春夏之交,電視劇《南下南下》帶我們走進塵封已久的記憶,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感受父輩創業的歷史,見證熱血青年的忠誠——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誓言。

未見真面,只聞其名時,「南下」,這個曾經遍及華夏南北廣為流傳的詞句,久違之後的感覺是那麼的親切、自豪。盪漾的心潮如脫韁的駿馬,馳向久別的原野,迫切的慾望凝聚了我渴念觀賞《南下南下》的情結。「南下」是新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重要一環,「南下幹部」是新中國建設的中流砥柱,《南下南下》更是父輩砸碎舊的體制,在廢墟上創建中國革命新紀元的壯麗詩篇。

該劇著重描述了1948年至1958年間,以魏九斤、普刑天、青格爾和吉林等人為代表的一批黨的年輕幹部,他們肩負歷史的重任,離開熟悉的環境,離開朝夕相處的戰友、離開北方的家鄉,隋軍南下,創建紅色政權的精彩人生,描繪出一部年輕的共和國的成長史。

該劇所展示的是中國革命遷徙中最光榮、最輝煌的歷史時期,這是一個舊政權的崩潰,一座新豐碑矗立的時代;是一個改變觀念,改朝換代的時代;是一個把鬼變成人,讓勞苦大眾當家作主的時代;是一群年輕的共產黨人、一群置生命於不顧的中國軍人、一群情系新中國建設的熱血青年,用他們的執著、奉獻、忠誠、堅守和信仰書寫共和國歷史的偉大時代……在那個時代,中國的一切都在發生巨變。歷史在變,社會在變,事物在變,人也在變,我們的黨由一個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一切都在變,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又都是亘古未有的。

該劇直面描寫了那個時代里的熱血青年,他們是一批黨的年輕幹部,是一批信仰的守衛者,是一批理想的追尋者。青年進步學生普刑天等人,在黨的青年幹部吉林的帶領之下,毅然決然地放棄富裕的家庭,舍棄生長的環境,加入南下幹部團,走上了隋軍南下,解放全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道路。他們與魏九斤等人執著地追求理想,堅毅的守候真理,他們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鑄就了生死相依的「三營弟兄」的真摯情感。他們用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生活坎坷、詮釋相同的革命理想和對事業的忠誠。

該劇的獨特在於,用理論視角、思想視角、歷史視角、時代視角和藝術視角,用真實的歷史,朴實的故事,渲染這些熱血青年的革命熱情,塑造他們忠誠事業的高尚情操。那些盪氣回腸的情節,艱苦創業的精神,史詩般地再現了那段鮮為人知的光榮歲月。在感染人們情感的同時,更激勵人們繼往開來,將革命進行到底。

該劇尊重歷史、還原歷史、又藝術性的演繹歷史,再現歷史,解讀歷史,歌頌歷史,讓人們再次重溫那段被歲月掩埋的印記。「手裡抱著槍,腳底下踩著發燙的彈片,冒著硝煙往前沖。」是軍人的勇敢和堅強;「槍炮聲響著,沖鋒號吹著,」晚上有「曳光彈照著」是他們熟悉的環境;陳舊的軍裝和軍人的職責,是他們難以割捨的真誠情懷;「歷史正是以破壞的終結和建設的開始作為巡迴演變。」正是那群年輕的中國軍人,正是在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為了新中國,為了革命事業、為了信仰的堅守,他們放棄了本應擁有的一切。他們用雙手和智慧、去完成建設新中國的重任,他們用執著和忠誠去書寫共和國的成長史。他們的足跡和奉獻,揭示了「南下」的神聖使命和戰略意義,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

真誠、鼓舞、回味無窮,是《南下南下》帶給人們的直面感受。魏九斤不情願的接受轉業命令脫去與他朝夕相伴的軍裝時,那種真實的表露和直白的情感,讓人為之動容潸然淚下。隨著劇情的梯次展開,人們的視覺彷彿被帶到了那段熱火朝天,高歌猛進,無私奉獻的年代。他們既有砸鍋賣鐵為「超英趕美」而大煉鋼鐵的盲動魯莽,又有心系國家困難捐款捐糧的真誠奉獻;他們既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又有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他們既有「革命愛人」的真摯情感,又有難以割捨的戰友情懷。

魏九斤等人所代表的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強烈責任感,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質,堅守信仰的執著精神,深深地感動每一位觀眾,每一名黨員和每一個國家公職人員。在信仰、堅守趨於淡化的商品經濟時代,將魏九斤等人所代表的那個時代里共產黨人的忠誠和堅毅搬上銀幕,用文藝的表演形式再現歷史,喚醒人們去追憶那段漸行漸遠的人和事,去追思父輩艱苦創業的足跡,從而刻畫出一批忠誠於事業的共產黨人在歷史變革中的群像,引發觀眾的共鳴。

歲月在無情的流逝,「魏九斤」等人或許已離我們而去,或許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們的忠誠,他們的堅韌,他們的執著,他們的奉獻……他們那種可歌可泣的精神在教育我們的同時,又讓我們重新溫故中國革命史,重新感悟共產黨人的光榮稱號和堅守「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誓言。

《南下南下》值得我們去回味,值得我們去深思,更值得考問我們對誓言的堅守——「英特納雄奈爾」不僅僅是一句停留在嘴中的響亮口號

閱讀全文

與電影八年級的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中哭泣的圖片大全 瀏覽:507
劉德華跟周星馳的電影 瀏覽:975
女兒國西遊記電影完整 瀏覽:381
求一部電影強奸 瀏覽:464
姜子牙電影裡面的玄鳥圖片 瀏覽:506
情義無悔1電影高清完整版 瀏覽:527
爆裂騎士電影結局 瀏覽:725
琪琪電影劇大全軟體 瀏覽:260
韓國電影名字有老師的 瀏覽:63
好看的殺手愛情電影 瀏覽:361
武林外傳之電影大穿越下載 瀏覽:379
日本電影女星大全 瀏覽:424
俄羅斯科幻片大全電影 瀏覽:37
電影血族大結局是什麼 瀏覽:145
田小班大電影1 瀏覽:974
草房子電影的觀後感六百字 瀏覽:995
舉起手來電影封面圖片 瀏覽:826
中國快遞員電影大全 瀏覽:382
大灰兔電影院手機版 瀏覽:244
功夫廚神電影粵語在線 瀏覽: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