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荒野求生 觀後感800字
荒野求生讀後感
誰能在一望無際的滾燙沙漠、萬年冰封的茫茫荒原、步步驚心的熱帶雨林中不靠任何外力獨生?貝克·格蘭傑能。
就在幾小時前,他還在晚會上狂歡,和朋友們一起談笑風生。可是,一場意外襲來,使貝克不得不向那危機重重的熱帶雨林進發,尋找和他失散的阿爾伯伯。而在此之間,他遇到的凶險不計其數,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就是那令人聞風喪膽的鯊魚和雨林之王美洲豹也沒有阻止他前進的腳步。最終,他解救了阿爾伯伯,並歸還了屬於印第安人的聖物。
本書的作者為世界一流的野外生存大師貝爾·格里爾斯。作為「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男人」,他擁有著超高的生存能力。「永遠不要失去希望,這是生存技能的基石,除此之外,野外生存的第一條法則就是永遠要保持微笑,只要你活著就還有希望。」這是他的座右銘,這句話使我深深感受到即使你被困在一個寸草不生的地方,當你已經徹底絕望時,那就想想,其實活著就是人生中莫大的幸福,只要活著,就可能有希望逃脫,不要往悲傷的一面想,應該積極樂觀,往好的一面想。
有道是「人無信不立」。那麼這個「信」指什麼呢?原本這個「信」指「誠信」,但對於這本書來說,「信」自然理應為「自信」。其實,荒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那顆已經絕望的心,它會把你帶到死亡的邊緣。其實,有些人不是因為食物短缺而死,更不是被猛獸所害,而是缺乏自信,最終喪失了本性,只好自生自滅,所以不要畏懼自然,要和它抗爭到底,不要輕易屈服,在天災面前不要嘆氣,要敢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心聲,敢和命運做斗爭的人才是生活的強者。
B. 求電影《荒島餘生》觀後感
滿意回答 察克堪稱熒幕上的完美男人,他在荒島生存四年後成功逃離獲救的成功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強健的體魄。
2.豐富的生活常識。
3.頑強的意志力,尤其利用虛擬的WELSON加強積極的自我暗示。
4.極高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責任感(這使他給自己留下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5.沒有放過求生的任何機會,這包括兩個因素:一是不放棄回家的希望,二是在逃生的機會來臨之前他做好了應有的准備。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6.有情有義。沒有責任感又怎有必要忍受那麼多痛苦活下去?
察克並非因為幸運才被獲救,聰明,豐富的求生知識,頑強的意志力才是他生還之關鍵 在飛機失事之前熟練地帶上氧氣面罩並死死抱住救生艇包裹,入水後還能把包裹成功打開,在充氣艇里還會被浪拋來拋去,他懂得死死扣住繩索以免被拋走——說明這些動作都練習過,而且練習的時候他沒有馬虎對待!
到了孤島上,光害怕沒用,解決了喝水的問題之後懂得檢查身邊的環境。先是往海灘兩邊走,看看能走多遠(不忘帶上水,聰明),途中發現山洞一個。兩邊都走不了之後就爬上制高點俯視周圍,這才發現是個小小孤島。
這里有個小細節,他把衣服裹在頭上,身上也披了衣服,應該是為了防止曬傷,真聰明,很可能受過相關的教育。
揀到同伴屍體後幾乎嚇得哭出來,換作意志力薄弱的人早就嚇絕望了,還帶做一串惡夢直至崩潰,而察克取下手電筒和皮鞋後就仔細挖坑把同伴埋了,埋之前不忘把死者錢包里的家人合照放到死者襯衣上口袋裡,埋完還刻了墓碑,非常周到。
手電筒的電很快用完,為了生存,察克再怎麼愛惜那些快遞包裹還是要拆開它們以便生存。這里有一個細節,察克看見最後一個包裹上有一對天使翅膀,他想了想,沒有打開——直到最後離開時他很認真地把這個包裹裹上防水的救生艇皮綁在筏子上帶走。這個細節我當時很納悶,看到最後我懂得了,那對天使翅膀喚起察克心中的希望,他希望自己能獲救,至少要活下去,活到把這個包裹送到目的地為止。這個行為和察克的敬業精神有正相關,最開始的劇情交代了察克是個超敬業超有時間觀念的快遞工作者。
(我推斷最後那個包裹並非送到目的地,而是送回寄信人家,然後感謝寄信人當時寄了這么一個包裹,成為他生存的信念,因為那個人院子里都是那個翅膀標志,而且察克四年前走的時候是要把美國的貨物往別處運。)
接著是生火那一段。生火的原始動機是求救和烤螃蟹,實際用途在於取暖和夜間在山洞裡照明(到後面他都直接吃生魚了,也許是為了節省燃料)。生火的過程是最體現察克意志力的。他嘗試了幾種方法都不成功,於是急躁不安,在雙手流血的時候終於暴怒,一度放棄。這是一個最聰明的行為發生了——察克把那隻不只用來做什麼好的排球用血跡畫成一張人臉,然後把排球放在旁邊,讓排球WELSON看著自己生火。他不時看看WELSON,跟WELSON說話,以此來激勵自己繼續嘗試。後來他終於成功了,全靠他想出這么一個方法來激勵自己,那就是在這個荒島上虛擬一個夥伴並通過與它交流來加強自我暗示。
(另外一個支持察克活下去的人是他的未婚妻凱莉,察克每天都默默地看著懷表中的凱莉照片,並在山洞牆壁上畫像。但察克並不與照片交談,那不是此時此刻與他共患難的夥伴,而是他活下去的希望,通俗一點就是精神支柱。)
察克為什麼那麼離不開WELSON,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通對WELSON說話來整理自己的思路,藉助言語表達(形象思維)來促進抽象思維活動。他在牆壁上向WELSON演示自己流落該島後被救回的可能性是多麼渺小,他向WELSON講述自己過去的美好回憶(當然少不了對凱莉的回憶),他在扎木筏的緊張時刻向WELSON說明他的進度安排……如果沒有這樣的傾聽者,察克其實很早就會因為超強的孤獨感而瘋狂至死……所以當他失去WELSON的時候才會那麼傷心,就像我們傷害了最願意聽我們說話的摯友一樣。
促使察克決定往海上逃難的關鍵原因除了那張「帆」之外,還有他豐富的生活常識和極強的時間觀念。
他沒有手錶和日歷,但能夠通過記錄陽光射進山洞的角度來確定年月;
他懂得怎樣扎木筏,還懂得怎樣把木筏放到水裡;
他會利用樹皮來編出結實的繩子,即使最後動用到錄音帶,他也不忘把錄音帶也編成繩子再用;
他懂得利用風向,關鍵是他還通過記錄以及地理常識知道哪個月份刮什麼風,而且憑借失事前的信息能夠推算出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逃;
收集淡水和捕魚的本領使他在木筏上生存下來,等等。
最後就是他身上散發的美國精神:百折不撓,不固守,敢於冒險。我們東方人有時難免優柔寡斷固步自封,真要學習一下這種膽大——不是莽撞,而是做好充分准備地試一次!
至於察克回到現實世界之後對待所得所失的那種冷靜理智,我就不多說了。其實回想前面的情節,就會發現察克最後的處理方式的確順理成章。察克最令凱莉傾慕的就是他的成熟、堅毅、果斷、聰明等男性優點,正是他所擁有的這些優點才使他活到被救的一刻,也正是因為他擁有這些特點,他才會忍著強烈的傷感把凱莉送回他丈夫身邊。
知道什麼時候犧牲,並優雅地做出犧牲,這才是成熟的標志。
還有一個我特別喜歡的細節,就是在回家鄉的飛機上察克很認真地對他的老朋友說,當你最困難的時候我不在,我感到很抱歉,我應該在你身邊支持你的。一個剛從荒島逃回現實的人有如此責任感,人生得此一友足矣。
C. 荒野生存的觀後感500字左右
解題思路:可以把自己看到的部分情景寫下來,也可以是自己有什麼感悟,範文如下:
無論人們對這位小夥子的行徑如何解釋,我只知道,他活出了自我,活出了他想要的生活……
活著,為了什麼?我們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命找尋足夠的理由。愛情、責任、名利、社會地位……事實上,自離開母體的那一刻起,我們已如箭離弦。
二十四歲的克里斯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軌跡。他固執的拋開了自己的一切奔向自由與快樂,那是一種幾近瘋狂的自由,沒有金錢,沒有人跡,沒有家庭,甚至沒有姓名。與其像多數人說的,他在逃避,不如說他是徹底選擇了剝離。
剝離後的他在扔掉最後一絲羈絆後,背負著一個大包消失在了美國猶他州的莽莽曠野之中,如流星劃過天際,他用他短暫的生命映亮了生命之河的蒼穹。
影片於2007年在美國上演,以不可阻擋之勢橫掃各類大獎。其實,無論他摘取多少桂冠,真正打動人心之處並不是導演的手法、演員的技巧、醉人的音樂、而是貫穿全片的精神,克里斯用他短暫的一生為影片注入了無法磨滅的永恆……至少,他打動了那些能被他打動的。
「無徑之林,常有樂趣,無人之岸,幾多驚喜,世外桃源,何處尋覓,聆聽濤樂,須在海里,愛你,愛我,更愛自然。」——拜倫
活著為了什麼?為了追尋自由!
為了什麼活著?因為,我們快樂……
D. 荒島求生的影評4百字
威爾森是一個普通的名字。我所說的這個名叫威爾森的人出現在太平洋中一個沒有名字的荒島上,他長著圓圓的白臉,脾氣很好。他總是一聲不響,對於命運逆來順受,並不抱怨什麼。他只有一個親人名叫恰克,他形影不離地陪伴著恰克,一刻都不曾分離。在恰克鑽木取火,點著了第一縷火苗的時候、在恰克用篝火烤熟了螃蟹幸福品嘗的時候、在恰克准備用30英尺樹皮繩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在恰克造好一個木筏即將遠航的前夜、恰克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時候、甚至包括恰克對著自己心愛的姑娘訴說衷腸的時候,威爾森都陪伴著恰克,永遠耐心地傾聽。即使恰克一時暴怒,抓起他從洞口扔進了大海,威爾森依然忠心耿耿地漂浮著、等待恰克後悔莫及地跳進海里找他回去。
威爾森陪伴著恰克開始了不可預測的航行。一個接一個巨浪迎面襲來,恰克大喊著:威爾森!堅持住!威爾森果然堅持住了。一日復一日,烈日的暴曬、暴雨的肆虐、鯊魚來了,又走了,天黑了又亮了。終於有一天,威爾森無力地墜入海中,等到恰克醒來,才發現他已經越漂越遠!他是他唯一的伴侶啊!恰克毫不猶豫地跳下海,一邊呼喚著威爾森的名字,一邊奮力朝他游去。然而距離實在太遠了,恰克害怕失去他們的木筏,於是回頭來拉著木筏一起追逐威爾森。可是威爾森還是越來越遠了,恰克再也無力追趕,他喊著威爾森的名字,喃喃哭道:威爾森,對不起,我對不起你……
恰克孤苦伶仃地躺在被海洋折磨得快要散架的木筏上哭泣,他喊著威爾森的名字——因為失去了威爾森,他從此就是一個人了!威爾森,一個普通的名字,一隻生來潔白的排球,就是這樣被賦予了生命,成為流落到荒島上的恰克唯一的伴侶。他被恰克畫上了臉——其實那張臉不過是恰克受傷了的手被血浸染後蓋在排球上的血手印;他的眼睛、鼻子和嘴巴都是血印被擦掉了兩小塊後露出的白色;他的頭發是島上的一些草葉兒;他沒有胳膊、軀乾和腿腳。但是誰也不能否認,恰克也一定如此堅定:威爾森是有思想、有靈魂的。難道不是因為他的陪伴,恰克才更堅強和更勇敢的么?失去他,也正如失去了一位朝夕相伴的親人,否則恰克也不會痛楚如斯。再沒有任何人,像威爾森那樣了解恰克在荒島上度過的五年歲月;也再沒有任何人,能像威爾森那樣給了恰克勇氣和希望,艱難然而執著地活了下來,重回人間。
湯姆.漢克斯主演《Cast Away》(《劫後餘生》,又譯作《漂流者》),主人公恰克是快遞公司職員,在公務旅行中,飛機失事墜入海中。他被沖到一座荒島上,歷經艱難終於活了下來。5年後乘自己扎的木筏漂流到海上,終於被救回人間。排球威爾森是被沖到岸上的包裹之一,其它一些包裹——有的是一雙冰刀,被用來做了砍椰子割魚肉的工具;有的是一條裙子,絲網飾物被用來做成撈魚的網;還有一堆錄象帶,被用來當做繩子……——這些包裹都被用來物盡其用,最後一個沒有被打開的包裹成為恰克履行快遞員職責的最後信念。當恰克回到人間,發現未婚妻已嫁入別家,成了母親之後,把這個包裹送到目的地就成了他唯一的目的。
不過在所有的人物中,威爾森——一隻排球演員,成為最打動我的性格明星。
E. 荒野求生觀後感
那天看探索發現的discoverry播放荒野求生,才發現外國人是多麼敬業,對待工作能認真到這個份上,真是太讓人吃驚和感動了,欽佩和欣賞的感覺也產生了,和國內那些拍攝的人所謂幹事業的人比起來太專業太敬業了。
荒野求生講的是人們在外野營、旅遊、探險的時候遇到的各種緊急情況的應對方法,那天看的是在雪山攀登和旅遊時候所面對的環境。那個冰天雪地的情形下,如何過夜?如何找東西吃,掉到冰窟里頭應該怎麼辦,不慎落到冰封而開裂的河水了該怎麼辦。拍攝的時候,講解的主人公是自己親身示範的,我當時切換到的頻道正在播放荒野求生,(當時還不知道這個片子的名字)主人公當時正在示範從懸崖上掉下去應該怎麼辦,主人公示範的時候是拿降落傘的繩索打結後綁在身上,說這樣可以避免在行走的時候不慎落入冰縫或者懸崖時利用降落傘的繩子爬回到懸崖上或者爬回到地上。說著主人公說他要示範一下。我當時就傻了,不會真的要朝懸崖下面跳下去吧,主人公一邊朝鏡頭說話,一邊就撲通一下朝懸崖下面跳下去,落了下去有好幾米後,靠著降落傘的繩結卡在岩隙中終於在懸崖下面停了下來。然後主人公從口袋裡頭掏出備用的繩子,在原先的降落傘繩結上繼續打結,留了個腳可以踩的結套。然後靠著踩著新打的繩結爬上了懸崖,中間沒有人幫忙的。接著上面的是講述如何在雪地過夜的方法,
在冰天雪地里頭行走已經就可以讓人害怕的了,而如何在冰天雪地里頭過夜,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想過的吧,在冰天雪地里頭過夜也是有講究的,(雖然本片的主人公一個晚上都沒有睡好)首先要在雪很厚的地方挖洞,先向下挖,挖的容積要相當於五倍於自身的空間,然後再原先挖洞的地方再側挖,挖出一個可以剛好容身的地方,記著容身的地方上面有雪層的,同時要把自己睡覺容身地方上面的雪層給修補一下,免得睡到半夜雪層塌下來,把自己活埋。接著那個主人公就把隨身帶的降落傘攤開鋪在那個僅可以容身的小雪洞,在那個洞里睡起覺了。第二天接著拍攝,一開始那個勇敢的主人公就說那個雪洞太冷了,一個晚上都沒有睡著,但是如果沒有睡覺的話,晚上行走更加危險。而且晚上如果露天呆在雪地也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環境的寒冷會使人慢慢失去知覺和麻木,再多的給養都不頂用的。接下去的拍攝更加出人意外,如果前面的拍攝過程當中主人公以身試險,在後面的這一段拍攝主人公更是以身試難,接下去的拍攝是講述人如果不小心掉入冰窟窿以後應該怎麼辦。片子中的主人公走在一片冰面上,小心翼翼地走著,說如果冰面不夠結實就會突然從冰面上掉到冰窟窿里頭。然而走了一小會兒,人還是在冰面上,還沒有掉下去,再看主人公,走到一片冰面沒有封住的水面旁邊,邊講說著如果掉到冰窟窿里頭應該怎麼辦,一邊准備跳到冰水裡頭,他自己也說這么冷的天氣掉下去實在是很冷,然後就跳了下去,跳到冰水裡頭還沒有結束,他在冰水裡頭趴在冰面上繼續對著鏡頭講述著,不要慌張,不要。。。。。。然後說在冰水裡頭很快就會凍僵掉,在水裡頭待了好幾分鍾後,才示範從水裡怎麼爬回到岸上,說要找到可以用力的冰岸,然後慢慢用手壓在冰面上,上半身先挪到冰面上,再發力爬上來,我不知道在冰水裡頭呆的滋味,肯定不會好受。人要是在冰水裡頭呆多一會兒,可能命就沒有了。這個可能性還是有的。然後這個主人公就在冰湖旁邊生火取暖,烤衣服。跳冰湖前就先生了火,但上岸後發現火滅了,又把火燃起。(生火的時候還教了看片的人怎麼用太陽光生火)。
註:這個荒野求生是一系列的discovery節目,還有主人公怎麼在雨林里找食物的,怎麼生吃那些食物的,吃蚯蚓和其他奇奇怪怪的食物。真是個不錯的節目
《荒野求生》觀後感
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每周日下午4:45的discovery探索頻道之——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是一個真人節目,每一節都是主持人和攝制組親自到無人區進行拍攝的。用親身經歷的方式教會電視機前的人們「當你一個在野外時該如何生存」。
每一次,探險家兼主持人的Bear Grylls都會親自到無人區,只帶著一把小刀,一個水壺和一塊打火石。進行幾天的生存,靠野生動物和昆蟲填飽肚子,靠砍來的樹枝搭建庇護所,靠乾柴烈火取暖,過著可憐的日子。。。。。。我非常喜歡這個節目,因為它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救你一命,這個節目知識面很廣,涵括了地理知識,生物知識,物理知識等等,主持人用以身作則親身體會的方法以及大量的真人真事向人們教授知識,記得報紙上有說過: 美國一9歲男孩在與家人一起露營時迷路,10天後獲救奇跡生還,男孩說他能活下來是因為他和父親每周都看荒野求生,他運用了學到的知識。 當然,我們不可能像Bear Grylls一樣無所不能,但至少當我們遇險時不至於手足無措!
我非常崇拜Bear Grylls,除了崇拜他的能耐,更多的是崇拜他那種敢闖敢拼的精神!他曾服役於21SAS,21SAS指的是第21空降特勤團,擅長於近距離目標偵察和攻擊。
1996年,他還在21 SAS服役的時候,在南非沙漠中進行的一次常規降落傘訓練中他的降落傘傘衣嚴重撕裂,在5000米高空以兩倍於正常降速螺旋墜向地面,斷了3根椎骨,雙腿失去知覺。接下來他花了一年時間用於恢復,結束了軍隊生涯之後,他努力康復,去實現童年的夢想——攀登珠峰!雖然他不在特種部隊服役,但英國皇家海軍後備隊授予他榮譽海軍少校軍銜。1997年他成為英國登頂Ama Dablam(夏爾巴語里是「母親和珍珠項鏈」的意思,阿瑪達布朗峰)的最年輕者,這座海拔6812米的山峰曾被Sir Edmund Hillary稱為是「無法攀登的」。
一個摔斷過脊椎的的人,在康復之後還能攀登珠峰,試問這種毅力難道不值得推崇嗎?!每當看完一集《荒野求生》,我都會不禁贊嘆Bear的能耐和堅強~
F. 荒野生存電影讀後感
解題思路:可以把自己看到的部分情景寫下來,也可以是自己有什麼感悟,範文如下:
無論人們對這位小夥子的行徑如何解釋,我只知道,他活出了自我,活出了他想要的生活……
活著,為了什麼?我們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命找尋足夠的理由。愛情、責任、名利、社會地位……事實上,自離開母體的那一刻起,我們已如箭離弦。
二十四歲的克里斯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軌跡。他固執的拋開了自己的一切奔向自由與快樂,那是一種幾近瘋狂的自由,沒有金錢,沒有人跡,沒有家庭,甚至沒有姓名。與其像多數人說的,他在逃避,不如說他是徹底選擇了剝離。
剝離後的他在扔掉最後一絲羈絆後,背負著一個大包消失在了美國猶他州的莽莽曠野之中,如流星劃過天際,他用他短暫的生命映亮了生命之河的蒼穹。
影片於2007年在美國上演,以不可阻擋之勢橫掃各類大獎。其實,無論他摘取多少桂冠,真正打動人心之處並不是導演的手法、演員的技巧、醉人的音樂、而是貫穿全片的精神,克里斯用他短暫的一生為影片注入了無法磨滅的永恆……至少,他打動了那些能被他打動的。
望採納!
G. 荒島求生電影的讀後感三百個字
現實中的人們一般不會遇到影片中的情況。它告訴我們,平凡的生活其實很幸福。在平凡的生活中我們需要的更多是一種好的心理素質,正確地面對得與失,成功與失敗。在遇到危險或惡劣的環境時,要懂得隨機應變,善於運用身旁一切可以幫助你的資源。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領悟與思考。在生活中多去體會,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H. 荒野求生 觀後感
看完荒野求生,非常激動,心裡不禁的佩服貝爾。在宜昌艱難的環境下,能生錯下來,能夠走出困境,回到有人生活的地方,確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一件,也許我們再看時有些不屑,但是當我們身臨其境時,當你處在那種環境時,你就知道那是多麼的痛苦。但是看了荒野求生,我知道,對於這種情況,我也沒有必要感到過多的害怕,過多的害怕只會讓自己更早的失望,使求生的慾望降低,最後可能導致死亡等。 讓我們先來看看貝爾教我們的一些東西吧。 首先,就是要有一顆足夠堅強的心,雖然身陷絕境,但是不能悲嘆,不能對自己失望,要冷靜,然後思考接下來該怎麼做。貝爾這點做得很好,你不會從他臉上看到恐懼的眼神。因此,當我們處於荒郊野嶺時,不要焦急,先給自己信心,給自己動力,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