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獨角鬥牛讀後感怎麼寫
:末世禪 《鬥牛》 管虎導演,黃渤、閆妮主演電影。 《鬥牛》講述了一個農民牛二在被屠村後和一頭荷蘭母牛相依為命的故事。 《鬥牛》中鬥牛的成分不多,與人斗的還有一些,出路是跳出三界外,獨守小山洞。 以下簡單寫下個人的觀後感: 末世與穿越: 本片的故事發生事件背景算是明顯的,大約在鬼子剛來到抗日戰爭勝利。 片中一開始的滿眼屍體也為本片訂下了基調,基本上是笑不起來的。 在荒野孤村中,在崇山峻嶺間,不斷的挑戰與被迫害, 要麼遇不見人,遇見的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孤單與寂寞堪比終結者2018。 今年以來,穿越不斷, 迷失第五季一穿數年,再生號穿出六七個空間,變形金剛2一穿就博古通今了。 本片的屠村前後的穿越也很明顯,雖然以前日子也不好,但和後來一比那就好多了。 鬥牛與斗人: 一頭八路軍的牛,變成了一個艱巨的任務, 接受任務的牛二不知道算幸運還是不幸,不過搭了個媳婦應該還不錯吧。 牛很大很倔,可是卻又在一場場戰爭中僥幸或人為的活著, 並在結局時可以牛二並稱二牛,立墓紀念。 鬥牛的戲份其實不多,保護的成分更多。 更多的還是與人斗,其樂無窮啊。 人性與沖突: 滿眼壞人,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戰爭描寫, 都是些小場景的零散描寫,但又以小見大,寫出亂世中人性的蒼涼。 日軍的殘忍的屠村、流民的受恩反害牛的思想、國軍霸佔山頭、土匪強牛配種。 真奇怪,除了開頭幾個炸飛了的游擊隊,八路都哪裡去了呢?哎,打住,再說下去就危險了。 禪與農民: 牛二是一個生於憂患的出於亂世有著小農經濟的農民, 劇中也沒有被人為的拔高,有時善良,也有時候懦弱、只顧自己。 在那種環境下,他和牛找不到出路,最後只好歸隱山林。 不過,牛二依然沒有成為那些小說中筆下的隱士或者獨孤求敗式的絕世高手, 而變成了一個骯臟白發的叫花子。 一切都會過去,導演說,彷彿農民的禪意。 但是,如果每個人
② 誰看過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故事》,幫我寫一篇觀後感,謝謝了
一個名叫「石池」的學校有著一群特別的學生,他們就像校名一樣:掉落在池底的頑石。所有的老師都管不住他們,唯一行得通的便是校長的暴力管理。孩子們就這樣活著。
看完影片之後,才知道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系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復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後又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象徵。中國博大精深的五個字翻譯後,一種隱喻恰到好處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義。
馬修,一位失意的音樂家,成了孩子們的新班主任。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馬修尋找到了一座新的「橋梁」,一座真正能和孩子們溝通的橋梁——音樂。那雖然不是什麼名曲,只是為孩子們普寫的樂章,但它同樣可以震撼人心。最起碼震撼了我的心,在我眼裡那群頑劣孩子讓我厭惡,可後來從他們的歌聲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什麼。它是天籟之音,是愛的天空里最動人的樂章。
不,又不全是愛。影片總讓我記得一些凌散的,與主題絲絲連連纏繞,卻又無關緊要的片斷。還記得那個五音不全,吹口琴,唱著「禿老頭,禿老頭,你死定了……」的那個孩子,還記得那個個子很小,不會唱歌的孩子,也還記得那個已經不能用五音不全來形容,讓人無法聽的孩子……他們都受到了馬修老師的音樂肯定,雖然有點沾不上邊:女中音,指揮助理,譜架。但他們都被音樂所震撼,洗禮了心靈。
一位法國音樂教師——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跡,而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為發光的小天使,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馬修在接受校長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要求:不體罰學生,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不透露他們的名字,也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他是在用愛來感化這幫所謂「無法救葯」的問題少年。
音樂與愛是緊緊相連,不可分割的。他們都有著凈化人類心靈的作用。這讓我想到聲樂課,音樂欣賞課上,庄曄,陳新坤老師也總反復的強調愛對音樂作用的巨大。以及愛和音樂間的相互作用。是的,偉大的音樂家們在用愛譜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旋律,而人類也在被這些旋律所感化,所提升。
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的為師之道獲得了肯定,同時音樂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於這部電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音樂之聲》,瑪麗亞也同樣在用愛和音樂來教育孩子。
讀過一些關於該片的評論,許多人認為是法國電影受「新浪潮」影響以來的一次回歸。因為該片運用的是最簡單最古典的技法,通過走「人性」和「溫情」的路線獲得觀眾的青睞。的確,正如一位電影評論家所言:「不同於一般的運用悲劇拚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誇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也創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元素的好電影成為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的片子。尤其是看著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所有的成年人都需要回歸的時刻。我們需要的就是這么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這個片子應該叫放牛班的春天
③ 電影《鬥牛》觀後感1000字左右
《鬥牛》觀後感:末世禪 《鬥牛》 管虎導演,黃渤、閆妮主演電影。 《鬥牛》講述了一個農民牛二在被屠村後和一頭荷蘭母牛相依為命的故事。 《鬥牛》中鬥牛的成分不多,與人斗的還有一些,出路是跳出三界外,獨守小山洞。 以下簡單寫下個人的觀後感: 末世與穿越: 本片的故事發生事件背景算是明顯的,大約在鬼子剛來到抗日戰爭勝利。 片中一開始的滿眼屍體也為本片訂下了基調,基本上是笑不起來的。 在荒野孤村中,在崇山峻嶺間,不斷的挑戰與被迫害, 要麼遇不見人,遇見的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孤單與寂寞堪比終結者2018。 今年以來,穿越不斷, 迷失第五季一穿數年,再生號穿出六七個空間,變形金剛2一穿就博古通今了。 本片的屠村前後的穿越也很明顯,雖然以前日子也不好,但和後來一比那就好多了。 鬥牛與斗人: 一頭八路軍的牛,變成了一個艱巨的任務, 接受任務的牛二不知道算幸運還是不幸,不過搭了個媳婦應該還不錯吧。 牛很大很倔,可是卻又在一場場戰爭中僥幸或人為的活著, 並在結局時可以牛二並稱二牛,立墓紀念。 鬥牛的戲份其實不多,保護的成分更多。 更多的還是與人斗,其樂無窮啊。 人性與沖突: 滿眼壞人,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戰爭描寫, 都是些小場景的零散描寫,但又以小見大,寫出亂世中人性的蒼涼。 日軍的殘忍的屠村、流民的受恩反害牛的思想、國軍霸佔山頭、土匪強牛配種。 真奇怪,除了開頭幾個炸飛了的游擊隊,八路都哪裡去了呢?哎,打住,再說下去就危險了。 禪與農民: 牛二是一個生於憂患的出於亂世有著小農經濟的農民, 劇中也沒有被人為的拔高,有時善良,也有時候懦弱、只顧自己。 在那種環境下,他和牛找不到出路,最後只好歸隱山林。 不過,牛二依然沒有成為那些小說中筆下的隱士或者獨孤求敗式的絕世高手, 而變成了一個骯臟白發的叫花子。 一切都會過去,導演說,彷彿農民的禪意。 但是,如果每個人都不行動起來,災難真的會自己過去嗎?
④ 總統與奶牛的觀後感
[觀後感開頭怎麼寫]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觀後感開頭怎麼寫。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⑤ 極速蝸牛電影觀後感怎麼做
中秋假期的最後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去看了電影《極速蝸牛》,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菜園蝸牛turbo擁有一個夢想:成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蝸牛。他的同伴們都嘲笑他,但是他都不在意,他每天努力練習。一次,turbo把番茄當成比賽終點,用盡全力爬了過去,可還是差了一點點,番茄被除草機弄碎了,他好難過。
有一天,turbo跑到了高速公路上,不小心掉在了跑車的引擎蓋上,意外發生了,他被吸進了發動機,身體發生了變化,從此之後,獲得了了不起的高速。後來,他遇到了胖子兄弟和「蝸牛賽車隊」,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蝸牛turbo獲得了參加「印第500」賽車比賽的參賽資格。
turbo站上了賽車道,開始比賽,極速狂奔,可是在賽程的最後,turbo受傷了,而賽車手蓋的車子也壞了,在哥哥和大家的鼓勵下,turbo開始努力地往終點爬去,最終以一殼的優勢獲得了比賽的冠軍。
夢想再大也不嫌大,追夢的人再小也不嫌小!我記住了這句話,小蝸牛實現了自己的大夢想,我也有夢想,我也要乘著夢想的帆去遠行,勇往直前!
⑥ 有關牛精神的電影觀後感
在一系列虛大的所謂大片面前,管虎借《鬥牛》的哞聲,寫意地昭示了自己的誠意。而縱觀《鬥牛》全片,蒼勁有力,撼動人心,雖為喜劇,卻有著「笑中帶淚」的質地,一如徐老怪所言的「哀慟的喜感」。同以「村莊」為外部空間的架設,《鬥牛》的氣場卻是《舉起手來》之類「以民族情緒獨攬大局」的電影所無法比擬的。而黃渤也藉此片之力奉獻了一場完整的個人秀。比之於若干年前憑本色詮釋拿到「威尼斯影帝」的夏雨,黃渤的表演顯然更彰顯出一個優秀演員的素養,不乏努力而又靈氣十足。
我絕然無法理解的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視《鬥牛》為純粹的喜劇,亦同樣視黃渤為純粹的喜劇演員?甚而有人拿其與楊慶的《夜·店》做比,還引申到什麼開拓國產喜劇片領域的高度。這個說法真是汗涔涔地讓人覺得害怕,就跟當初有人拿伍仕賢的《獨自等待》與馮小剛的眾賀歲片相對照一樣,還索性津津樂道於「馮XX第二」的說法。於此,我註定做不了氣喘吁吁的速食主義者,對於這般牽強附會的所謂年度盤點,亦唯有汗顏的份。是為序。
《鬥牛》是一部由大量細節構築而成的好電影,透露於其中的蒼涼的氣質一如大西北的堅實的黃土地。而牛二身上的泥土氣更是滲透於唇齒之間。影片伊始處,管虎即以幾個速描的特寫鏡頭,出色地勾勒出了牛二的牛痞形象,一種低於塵土的悍勁力透紙背沖撞而出,不卑微,不凡俗,一如劉亮程在《一個人的村莊》中寫過的 「雞零狗碎」,甘與現實為伍,卻又一次次陷入沉甸甸的夢。而牛二牽著奶牛來來回回於懸崖邊遊走的幾個橋段,又兀自傳遞出一股微渺而宏大的氣場,我義其為 「在邊緣中尋找恆遠的寧靜」。義其「邊緣」,是契合牛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亂世求生的殘酷處境;義其「恆遠」,是契合如牛二般的牛人們不屈不撓的「硬脾氣」;義其「寧靜」,則是一種安樂的宿願。於是,一人一牛,像兩枚不服軟的「硬骨頭」,開始了它們的「田園牧歌」。念及余華《活著》的結尾,一如看見深入黑暗中的光亮。極言「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想必便是如此這般的命數。
⑦ 冰心寫的鬥牛讀後感
《鬥牛讀後感》
此時此刻,我還有著清醒的記憶。那一幅一幅畫面和場景是不能忘懷的。
從一開場,懸疑的劇情,凝重的音樂便吊起了我的胃口,我期待著,等待著,渴望著想知道,黃渤所飾演的牛二的一舉一動想要干什麼,隨著他的表情,他的舉止,周圍的環境。一點一點的線索涌現出來……
這是一個老百姓的村莊,
這是一個除了牛二沒有一個老百姓的村莊,
這是一個被戰火洗禮,被日本人血洗過,只留下牛二一個人的村莊。
那為什麼牛二還活著?這里到底發生了什麼?九兒是牛二什麼人?遠處傳來的聲音是否是九兒的聲音?
然後在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的情況下,觀眾渴望知道那個聲音是否能帶來更多的訊息讓我了解這一切。
然而,給觀眾的答案卻大大意外了,來的是一頭牛!
然而這個牛的出現確實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導演講過去和現在兩個時間段進行反復交叉,讓整個故事從兩端展開。
在沒有戰火的時候的牛二是怎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有著怎樣的故事。給我們展現開來。奶牛的經歷也慢慢浮出水面。
在對過去的描述完了之後,現在的牛二和奶牛又與日本鬼子相遇了。鬼子和牛二形成了新的敵對矛盾,在開場用懸疑吊起觀眾胃口後,慢慢給觀眾解惑。使觀眾不會產生無趣的感受,同時經接著又以產生矛盾的形式讓觀眾對牛二的下一步擔心起來。使得整個情節不空洞,不虛偽,不乏味。給人很連續的感覺。
在一陣子擔心之後,鬼子大部隊的離開,和兩個八路的出現,使觀眾心中的壓迫感釋放出來,但看到突然被地雷炸死在兩個八路以及,目睹這一切的牛二的表現。使得觀眾再一次緊張起來,情緒也發生了變化。
然而此時又穿插了牛二殺鬼子的片段。搞笑再次使得人們發送了警惕。但突然就要被砍頭,一直到八路和鬼子的戰斗,飛速的情節使觀眾的心臟產生了一個巨大的愉悅。這個劇情顯得十分生動。
鬼子的死亡,窮人的討要,與算命郎中的爭斗,發現為奶牛治病的鬼子,一直到在山上遇到國軍,整個的情節都是此起彼伏,環環緊扣。說真的,感覺很爽。
說實在。這次的觀後感真不好寫。因為這部片子比起之前所說的建國大業要好的多。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地方。當然不是說完美,有些地方的劇情不是很明白,比如牛二為什麼沒在戰爭中死去。是因為上山放牛了嗎?可是牛卻出現在村子裡。如果是逃難去了,為什麼不帶上九兒。他肯定是無意中離開了戰場,但是他去哪了呢?沒有明確的交代。而且感覺後面關於土匪的部分鏡頭有些少,很多地方需要觀眾自己在腦內補完~
但是電影講究整體感。所以我覺得整體來看~這是一部十分成功的作品。唯一的美中不足應該算是被建國大業強了場次。使得票房不夠理想。所以製作方也早早的收手,直接發行了DVD。
如果沒有建國大業和風聲的話。我覺得票房應該在3億。
關於整體的感覺就談到這里,下面則要寫寫對個別部分的感受。
首先是黃渤。一句話,服了!真的,這部戲基本上可以說是黃渤的獨角戲。不論是一個農民應該有的行為舉止,談吐,甚至表情和讓人感受到的他的內心都是一個實實在在曾經存在過的牛二。能將一個角色塑造成如此,我覺得已經到達極致了,有外國媒體稱他為中國的卓別林,我覺得一點也不為過。
再有就是閆妮,我感覺閆妮塑造的九兒,應該算九兒的人類形態,而奶牛則演繹成了九兒的後半部分。如果說九兒死了附在了牛的身體上。我也可以表示理解。
閆妮,佟掌櫃的象形實在是讓人們內心裡有了一個無法磨滅的地位,這部片子里隨著閆妮的聲音,我們又看到了那個影子。但是這並不妨礙她的演出,反而讓我覺得很合適,她佟掌櫃的那份潑辣(?姑且這么說)在這裡面去表現一個剛剛收到一點思想的農村寡婦十分合適,應該有這份強氣~而且由於她身穿紅色棉襖狀態的出現,給灰色的畫面增添了一份喜色。然而其中多是搞笑的情節也讓我們的佟掌櫃大顯身手了一番~
黃渤和閆妮的部分記憶有很多,比如搶紅豆,比如模奶牛奶子一直到批鬥,要鐲子。這些部分十分好看,又能讓人嘴角一揚。真的值得多多品味。然而這些搞笑的環節中兩人的感情也浮現了許多美麗的幻影~
整個劇情里又集中刻畫了三部分,鬼子,土匪,災民。
鬼子再中國電影里已經不少見了,每次他們的失敗都是一種可以讓國人振奮的事。就像《舉起手來》一樣。這裡面智斗鬼子的地方不多,但是卻不乏搞笑的地方,比如射殺鬼子的部分。僅僅就是斷弓,不會使槍,救牛不成被牛踩,治牛啞巴反引鬼子等等。
給鬼子的鏡頭我總結了三部分,從一開始進入到大部隊撤離這部分只是個前戲,不算。要從鬼子逗蛐蛐開始。這一部分雖然是以鬼子的身份來演,卻更能增加人們的反思,一個在戰火中的老百姓的農村,還飼養著蛐蛐……玩物喪志。小農劣根性。這些都是一個集中表現,日本人尚且知道,我們呢。
再有的部分要說鬼子殺牛二,明明只需要一槍解決的事,但是鬼子隊長卻沒有,他需要自己的手下學會殺人,明白在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道理。在這里又是一次反思,這里雖然表現的是鬼子的武士道精神,但是也說明一個問題,南京大屠殺,30萬人如果反抗,也許也會死,但是至少能帶走一半日本人的命。但是沒有,因為他們想著投降了就可能活下去。只要和日本人說,也許他們還是仁慈的……這又使我聯想到《新宿事件》里那個部分,在東北的人竟然渴望自己是日本遺孤……去日本生活……所以說國人的恥辱比起去在日本人身上找,不如在自己的身上找……
第三部分就是治牛鬼子和牛二的部分,治牛的鬼子只是個學生,只是個日本帝國下被蒙蔽的人,他希望生存,渴望和平的生活。他根也許本沒殺過人。但是因為他是日本人就該死?這是不是也是讓當代憤青們有個反思。日本人當年所作所為,或者說現在的日本政府也不怎麼樣~但是在日本也有和我們一樣是老百姓的人。只是個渴望和平,安安穩穩過日子的人。在哪裡都有好人和壞人……在片子里,國軍和鬼子殺死了對方。這就是戰爭,戰爭讓人們失去了理智……明明可以生存下去的。
土匪部分是我看的最不太懂的部分,土匪們為什麼那麼高的興趣想要小牛犢子。還有他們怎麼下手那麼輕。當然是劇情需要。這個地方要說可以想的也很多,但是等我再看一遍再詳談吧~
喝完牛奶就殺牛這部分出現的災民,算命郎中等人……算是讓人十分氣憤的。中國人講究滴水之恩……然而奶牛如此的仁至義盡,牛二的仁至義盡……卻比不過對生存的渴望……人在餓著肚子的情況下什麼都敢做,我覺得這事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然而影片中卻讓這些起了殺心的人死的十分慘烈,這是否是導演想藉此告訴我們人的理智,人的精神與道德應該在任何時刻都保持呢~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是這樣的結果是讓觀眾可以接受的。因為我們不想看著奶牛的死亡……看著讓人心碎的施恩反遭不義的畫面。
在諸多鏡頭中有著死去的遺體,這些慘烈告訴我們那些不可以忘卻的東西,然而導演並沒有在這些死屍上做太多的停留,只是讓他們當當陪襯。我想這是在說:死去的我們要銘記,但是我們更要珍惜自己還活著……
⑧ 影片觀後感1000字 生死牛玉儒觀後感,大神交我怎麼寫
生死牛玉儒觀後感(1):
客觀地講,《生死牛玉儒》是一部主旋律影片,很容易讓第一次聽說的人產生刻意如何的感覺。但我覺得這部影片中所表現出的牛玉儒有著自身的特色,他不是一個需要仰視的英雄人物,這部影片中的「牛書記」的形象是能夠平視的,他就是一個將愛民和黨的工作或者說將自己的崗位職責放在第一位的愛崗敬業者,一位真正優秀的黨的好乾部,而且他還是一位慈祥的父親和深情的丈夫。我看完這部影片後總結了兩句話「普通之中見精神,平凡之中見品格」。
「牛玉儒的高大就在於他的平凡」。扮演牛玉儒的演員宋國鋒在談到自己的創作體會時以前說過,「我們在呼市拍攝影片時,當地的老百姓談到牛玉儒都是一片贊揚,這種老百姓的認可和口碑讓我覺得牛玉儒是有根基的。另外,這部影片不是去刻意地拔高牛玉儒這個人物,而是塑造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共產黨的幹部形象,這既是人民群眾期盼的,又是我們黨需要的好乾部。」
胡錦濤總書記在接見牛玉儒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時,號召大家向牛玉儒同志學習,學習牛玉儒的這種精神。我覺得我們每一個黨員、幹部要學習牛玉儒對於老百姓的關心,學習他將黨和政府遠大的目標落實在具體小事上的作風。「小事見真情」,我們要把這種精神運用到我們的工作當中,那就是對工作高度負責,對同志滿腔熱誠,對學生進行不露痕跡的關心和幫忙,對教學工作嚴謹認真,對校園環境關注每一個角落的整潔和美麗……從小事做起,從細節著眼,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小事做好了、大事就成了。節能標語
我們學校要「建設國內一流的航海院校」,目標很明確。提出來不容易,實現起來更不簡單。我們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等是否能適應這變革時代提出的挑戰?我想每個人都能夠靜下心來問自己。我想最直接的還是問自己的精神上和每日的行動上是否准備好了,或者始終在認真的進行之中?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學習牛玉儒,時刻持續共產黨人先進性,我覺得首先從自我做起。雖然我還不是共產黨員,但我必須要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遇到學習理論和技術,我們先行;遇到難題我們不怕,遇到困難我們先上;遇到單位內部評獎和評先進,我們不爭,多鼓勵年輕的同事;遇到刻薄的人,我們以團結為重,多溝通和諒解……普通之中見精神,平凡之中見品格。我想我們還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困難嗎?還有什麼實現不了的藍圖嗎?
⑨ 看了放牛班的故事這部電影後你有怎樣的觀後感請寫出一百至150字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也創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元素的好電影成為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這是一位評論家為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寫下的一段話。《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馬修,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馬修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馬修的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就組織了一支合唱團,讓每個孩子都找到了新的有價值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