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打過長江去》的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打過長江去》作為一部獻禮片,在創意上的確不錯,之前,表現類似題材的,只有一部「渡江偵察記」。
影片導演邀請的是香港導演彭順,之前彭順曾經導演過抗美援朝題材的《我的戰爭》。這部影片在表現戰爭場面上展現的彈火橫飛、炮火連天的情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近年來少見的一部表現此題材的影片,有可圈可點之處,但彭順作為香港導演,也有著他在執導這類題材時必然遭遇到的水土不服的問題,所以影片引起爭論也多。《我的戰爭》當年取得的票房為3648萬元。
而弟弟斥責敵人的時候,也不是什麼個人仇怨,而是直指林長官:「你分裂國家。」可見整個電影都是統一地圍繞渡江戰役的歷史意義而展開了情節的編織。應該說這是電影立意的新穎處所在。
但是,我們也必須指出,在電影里設置出的兄弟關系的轉化上,缺乏必要的合理性,這關鍵的問題,正是我們在標題中所指出的文戲太弱的緣故。影片里的兄弟見面,本來有很多的內心沖突的戲,但整個電影里,兩個人的性格沖突嚴重不到位。特別是電影里的重點人物、解放軍教導員李綬光在電影里台詞量非常有限,估計不會超過一千多字,在兄弟見面時,弟弟李緩明的轉變,根本不是李綬光動之以情、曉以大義的勸說,而是因為頭號敵人林長官把弟弟綁架到郊外,准備槍殺,而無巧不成書的是,這里正是哥哥李綬光的埋伏地點,於是哥哥把弟弟順竿爬蛇地給解救了,弟弟也就一言不發地站到哥哥的陣營里來了。可以說,電影粗暴地把弟弟推到了歷史正道的陣營中來,而不是哥哥用自己的思想影響了他,從中正可以看出,電影對人物刻畫的粗疏,不得不通過強制性、偶發性的情節來推動人物立場的轉變,這不能不說是電影的一個敗筆。
⑵ 求助!!!如何寫清《渡江戰役》觀後感
所有的觀後感都逃不過四個步驟:引——議——聯——結。「引」是引用電影中的片段,或者是最讓你深思的一段話,這一定得與你要寫的主題相關;「議」是由你所引用的語句出發,革命主題加以議論,一定要深刻;「聯」是聯系實際,就是你看了這部影片之後,給你帶來最深刻的變化是什麼,這是觀後感的精華;「結」是總結,用最短的一段話升華你的主題。
⑶ 電影《渡江!渡江!》觀後感 初中500字
描寫思路:以《渡江!渡江!》這部電影內容作為主題,真實得描述讀後感受,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上下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我們現在的學習、工作、生活一片祥和,一片安逸,可這些卻是我們的先人用他們的汗水、血水、淚水換取來的……
相信大家對「百萬雄師過大江」一定十分熟悉,而《渡江!渡江!》這部以真實的故事拍攝的電影便是關於它的。它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百萬大軍發起渡江戰役的宏大歷史事件作為背景,以「濟南第一大團」大功連渡江前後的故事為主體,謳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聽黨指揮、英勇善戰、服務人民的光輝歷史。
在渡江過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建立一個新中國,前赴後繼,死傷了不少英雄好漢,看到那些已故的,英雄們,好漢們,不怕犧牲,能征慣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為那些在戰場硝煙中死去的英雄們感到痛心,我們一定不要忘記他們,看完後,一股敬佩的感情油然而生,我對他們這種「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而產生了敬佩、敬仰之情,那是一種氣概,男子漢大丈夫的英雄氣概!
仔細回味一番後,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我想:雖然我們現在沒有一身抗敵的好本領,但是我們可以用大腦為時代、為祖國做出奉獻,在這個安逸和平的時代,我們要警鍾常鳴,我們國家還不夠強大,東部的小日本仗著美國撐腰,妄想霸佔我國的釣魚島,南部美國挑動周邊國家對我國南海諸島垂涎欲滴。
我們應該從小就要有一顆愛國的心,滿懷著一腔報國熱忱,更要珍惜現在前人給予我們的美好的生活,安定的環境,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後盡自己的一份力去為祖國做出貢獻,讓美國等反動勢力不敢輕舉妄動,讓祖國跟著時代的腳步並發、讓祖國跟著時代的腳步進步!
要時刻記住我們是華夏的炎黃子孫,要為祖國強大奉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的祖國成為世界強國,所謂「少年強則中國強」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應當刻苦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的青春綻放光輝,為祖國增添光彩!
《渡江!渡江!》感謝你讓我明白了這么多刻骨銘心的道理,讓我有了奮發的鬥志!
⑷ 打過長江去觀後感
[《渡江偵察記》觀後感] 這是一部驚險樣式的軍事片,影片情節曲折多變,細節生動,懸念迭起,表現了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和民兵的英雄氣概和崇高精神,成功地塑造了李連長、吳老貴、劉四姐等人物形象,《渡江偵察記》觀後感。「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渡江戰役可謂解放戰爭的關鍵一戰,當年面對長江天險和反動派的重兵布防,僅憑著木帆船,中國人民解放軍卻實現了「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壯舉。在看影片前,我采訪了渡江戰役的親歷者----原28軍南京干休所的老爺爺紀鳴鐸,當時是28軍某團的宣傳幹事。紀爺爺在書房中講道:「當時解放軍一方面渡江偵察、勘察地形,了解敵人的情況;另一方面後勤保障上組織船、找船工;軍事上、戰士們學習水上作戰要領,觀後感《《渡江偵察記》觀後感》。解放軍沒有什麼軍艦、也沒有什麼機動船,找的全是靠人力劃的木帆船。軍民一心,一舉突破了長江防線……」爸爸告訴我,《渡江偵察記》堪稱激盪幾代觀眾心靈的經典之作,也是很多革命長輩懷舊的老片子,他小時候就最愛看這部電影。英雄們所處的歲月,離我們遠去了。然而,我們只有像先烈們一樣具有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為了人民幸福英勇奮斗的精神,才能使祖國的明天變得更加美好。四(1)方思遠 〔《渡江偵察記》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⑸ 觀渡江戰役紀念館的觀後感怎麼寫
五一期間,爸爸媽媽帶我去渡江戰役紀念館新館參觀。
走進館內,我們首先看到了一幅大型浮雕,雕刻著各種神態的解放軍叔叔在渡江。浮雕上方一行「天翻地覆慨而慷」七個大字映入我們的眼簾。順著長廊走,就看到了一張有關三大戰役的簡介表。從這張表的介紹讓我了解了三大戰役的名稱、時間以及重要意義。講解員告訴我:這三大戰役的勝利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直接威脅了長江以南蔣介石的部隊。這時,蔣介石拋出了求和聲明,也就是「北平和談」。談判到4月20日,國民黨政府代表拒絕簽字後,20日晚8點毛主席下達了打響渡江戰役的命令。此次戰役從4月20日開始到6月2日勝利結束。為解放華南、西南創造了有力條件。館內還有許多圖片介紹了中共地下黨的工作以及解放軍叔叔當年打仗時用的槍、子彈、刺刀等;以及穿的衣服、背包、毛毯等等,還看到了兩幅寫有「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旗幟。
走出展館來到廣場,看到了「京電」號輪船,它可是渡江戰役的一大功臣,輸送了解放南京渡江戰斗的第一批戰士在下關碼頭登陸。
順著樓梯拾級而上,看到了「千帆競渡」的大型群雕。它是由49根高度不同的紅色金屬柱體組成的,它的截面是五角星形狀,最高的柱體高為49.423米,象徵著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共分為6組,象徵著渡江戰役勝利60周年,看上去非常壯觀。
想想我們現在安定和平的年代,是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後,讓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4月29日下午,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要求,武主任帶領全體黨員,前往瑤崗參觀渡江戰役總前委紀念館。
到瑤崗後,大家首先聆聽了渡江戰役總前委紀念館館長介紹渡江戰役的敵我態勢、講述小木船和馬毛姐的故事,隨後,又先後參觀了總前委參謀處、總前委舊址以及總前委在瑤崗期間簡朴的舊居,受到一次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所有的黨員對革命前輩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創造的豐功偉績贊嘆不已,紛紛表示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光榮傳統,牢記共產黨員的歷史責任,切實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不斷提高黨員幹部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進一步解放思想、腳踏實地、開拓創新,在工作中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本職工作。
參觀結束後,宋繼武主任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要求,就什麼是科學發展觀,為什麼要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安排和指導各項工作,如何結合建設信息中心實際,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促進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要求中心全體人員緊密結合思想、工作和發展實際,加強工作指導,提高服務質量,推動城建檔案電子化、沉積檔案數據化、解決庫房漲庫等問題。今年恰逢渡江戰役勝利60周年,大家重溫光榮歷史,緬懷光輝業績,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⑹ 《渡江,渡江》觀後感,球球啊
國民黨軍營長黃懷恩(張笑君 飾)在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前夕,率部撤離駐守的楚家渡口,退守江南。臨行前,他向房東楚老大表示要娶楚家閨女荷花(章齡之 飾)為妻,並留下一隻祖傳玉鐲作為信物。就在這天傍晚,荷花遇到了前來偵查的解放軍連長劉震山(陳龍 飾),並一見傾心。很快,劉震山就率部來到楚家 渡口,開始了全力以赴的渡江准備。而已在對岸磯頭山防守的黃懷恩備戰之餘,仍沉浸在消滅渡江的解放軍之後迎娶荷花的幻想之中。所有人的命運,都指向渡江這一刻的到來。這一刻,終於到來了——百萬雄師過大江!
劉震山與荷花從楚家渡口搶險出發,在黃懷恩的槍林彈雨中,渡過長江,第一個登上南岸的磯頭山,來到戰敗的黃懷恩面前……
就這一些了。。。。。。。寫寫添加字數。。你是分教的吧
⑺ 一篇觀看建國大業革命電影觀後感,大概500字
不好好學習,來這抄答案
⑻ 《渡江丶渡江》的讀後感
電影《渡江!渡江!》以我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發起渡江戰役的宏大歷史事件為背景,以「濟南第一團」大功連渡江前後的故事為主體,謳歌了我人民解放軍「聽黨指揮、英勇善戰、服務人民」的光輝歷史。 劇照渡江戰役前夕,一向「沂蒙小調」不離口的「濟南第一團」大功連連長劉震山不但嘴上沒有了歌聲,還燒起了一串串水泡。原來,劉連長是個事事搶先的人,打日本、斗老蔣,大功連屢建奇功。部隊開到長江邊,即將進行渡江戰役,劉連長就想爭個渡江第一船,好讓連史上再添光彩。但好運氣不總是伴著他,先是指導員負傷住了院,連隊開到江邊找了好幾天,連一條船的影子也沒見著;全連官兵大部分都是旱鴨子,沒幾個人會游泳;在這個節骨眼上,連里又分來不少「問題兵」:「兵油子」魏長貴油水不進,翻身兵曲小順見水就暈,兄弟連隊又在虎視眈眈,而漁家女荷花又天天纏著他……一連串的麻煩搞得英勇善戰的劉連長頭大。但劉震天畢竟是劉震天,他設計搶回指導員幫他解難題,智激楚長福獻出藏船,藉助荷花訓練官兵,喬裝過江查清敵情,矇混開船搶佔先機,勇猛沖擊奪得雞頭山,疊人梯升旗奪得「渡江第一船」……
這是一個戰爭的故事,也是一個人物的傳奇;這是一曲愛情的悲歌,更是一首人性的頌歌。青春在硝煙里激盪,理想在血火中閃光。大氣、陽剛、昂揚、悲壯,是我們追求的藝術風格。用那個特殊年代積極向上、燦爛文明的健康之風,一掃當下熒屏的脂粉之氣、陰柔之風,給觀眾帶來新鮮、健康的審美享受。在愉悅的審美中感知革命先輩打江山的不易,體味人性在非正常狀態下散發出的動人魅力,認知戰爭對美好生活的破壞和摧毀,激發人們產生追求和平的不竭動力和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發憤圖強、創造奇跡的無限勇氣!
因為珍愛和平,我們回首戰爭。戰爭帶給普通人的只有毀滅和傷痛,是本劇對戰爭的深入反思和辯證批判。
⑼ 《打過長江去》的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摘要 楓葉荻花瑟瑟,長天秋水澄澄,眼前彷彿一幅濃墨重彩的水墨畫,然而江南之秀麗與硝煙交織,最令我震撼的是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⑽ 給我一份《渡江偵察記》觀後感。
哦!這團火焰
——《渡江偵察記》觀後感
今天,明媚的陽光下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然而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頭頂的天空卻籠罩著戰爭的愁雲慘霧,為了走進歷史,也更為了警醒我們更好地珍惜今天所擁有的一切,老師帶領我們觀看了愛國主義影片——《渡江偵察記》。
在這部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戰士周長喜。在偵察到敵人榴彈炮據點情報,返回時被國民黨軍隊前後夾擊之際,他不幸身中數彈,但為了保護連長和其他戰友安全撤離。他咬牙挺住劇烈的疼痛,緊握已被鮮血染紅的方向盤,踩下油門毅然決然地駕駛著從敵人手中截獲來的軍車,與對面趕來增援的一輛滿載敵人的軍車同歸於盡,那悲壯的一幕久久迴旋在我的腦際,給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畫面似乎被永恆地定格在那一刻。兩車相撞只聽「轟」的一聲巨響,兩車同時著火,濃煙如柱沖天。已經安全隱蔽在路旁小樹林的新四軍和埋伏接應的十幾名游擊隊員們齊刷刷地佇立在原地,一張張臉龐異常凝重,右手緩緩抬起摘下軍帽,向這位慷慨赴死的戰士致敬!往日里那一雙雙閃射著機敏智慧之光的眼睛,此刻竟透著無限的悲痛。望向那團熊熊燃燒的烈火,那火焰映紅了天空,也彷彿映亮了我幼小的心靈!「連長,你帶同志們下車,這里由我來!」樸素又豪壯的話語震天動地,也久久回盪在我的耳際。
我的心在嘆息,是啊!生長在和平年代蔚藍天空下的我,與無數同齡人一樣,看慣的是動畫片中的打打殺殺,模糊的是戰爭年代的刀光劍影,甚至今年發生在汶川「5·12」大劫難中天傾地坍的生離死別,給予我12歲稚嫩靈魂的,也只是像電視熒屏一樣的溫度,也只是如報刊雜志一般的份量。關於生死的認識何等膚淺!雖然我有時會對死亡產生一絲莫名的恐懼,但是今天只有在今天看了這一部影片之後,我才發現我並不真正了解死亡。的確,死亡對我們來說是那樣虛幻、那樣遙遠、那樣無法想像!記得以前說戰斗英雄故事時,我還難以理解他們面對死亡,何以神色自若?何以果敢堅決?難道他們擁有鋼鐵之軀?不!他們對於死亡,心頭也會掠過一絲恐懼,但是,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不移的信念使他們將瞬間閃現的猶豫掃盪得無影無蹤。他們的壯舉賦予了死亡更深一層的內涵——「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唯有真正熱愛生命的人才會死得其所,將平凡的一生奉獻得不平凡,哪怕沒有人會注意到我們小小的身影——這就是他們的共同點,赤誠的胸膛中點燃著對更多生命的愛之火,使他們將有限的生命,寶貴的青春燃燒得轟轟烈烈。
正是這團生命之火,正是這團愛之火,讓戰士周長喜鎮定選擇與敵軍同歸於盡,用血肉之軀鋪設一條通往勝利的希望之路,這火!這位戰士年輕的身影!它們銘刻在連長和戰友們的心中,最終迎來長江南岸青龍山下那三團傳遞勝利喜悅的火苗。它們也將銘刻在我們的心中,必將迎來新時代更多年輕生命的激情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