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看完《解憂雜貨店》你有哪些感悟
浪矢爺爺在暮年以幫助別人解決憂慮為人生價值。每一個每一個問題都反復思索,一絲不苟,從不敷衍,用共情力設身處地為別人考慮。不忽略受苦之人的心聲,盡力不施加多餘的痛苦。這種尊重生命的嚴謹態度,溫暖善良的內心,是清風,是夜雨,不耀眼,卻安定寧靜,有著無窮的力量,足以吹開昏暗,洗凈沉淪,帶來光。
有時也特別想尋求他人的幫助,可人真的必須得學會獨立思考與face the music,他人的建議固然重要,但你才是自己生活中的主旋律,別人只能做錦上添花的配樂,自己的生活別人是無法負責的,想做什麼就要勇敢的去實現它。總有一個人在堅定地支持著你,那個人就是你自己啊。
『貳』 《解憂雜貨店》觀後感作文
曾經一個朋友向我推薦《解憂雜貨店》這本小說,由於自己對小說不感興趣,又沒有時間,所以這本書遲遲沒有閱讀。有一天突然發現被翻拍成電影了,而且還是成龍演的,我想這部作品應該很精彩,於是我就把電影看完了,很受啟發。
故事中雜貨店的店主名叫浪矢,附近的小朋友又把他叫做「煩惱」。由此浪矢就突發其想,不如通過紙條的方式給小朋友解決煩惱。剛開始都是一些幼稚可笑的問題,但是浪矢都會很認真的答復他們,彷彿有一種更深層次的意義所在。之後,越來越嚴肅的問題陸陸續續出現了。
這些來信的人都面對著人生的兩難選擇,期望能從回信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少年是應該跟著負債累累的父母一塊潛逃,還是自已一個人去闖天下?長子是應該繼續自己的音樂夢想,還是回家繼承父親的家業?浪矢對每一封信都是深思熟慮的回復,從各個方面替對方著想。然而,他卻十分擔心:「如果他們按照他的想法去做,卻給他們帶來極大的不幸」。之後,浪矢發現雜貨店有個穿越時空的空間,他很想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給他們帶來正面的效果,因此囑咐自己的侄子看護好雜貨店,33年後讓雜貨店復活一天。
在雜貨店復活的那一天晚上,三個小偷意外闖了進來,發現了那些創越時空的信件。並且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一一作了回復,並讓它們回到過去的時空里。那些預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做出艱難選擇時的態度和考量。未來是誰都無法事前知道的,比如少年沒有聽取浪矢的意見獨自逃走,結果卻是父母雙亡,少年重新開始,如果他跟著父母一塊逃走,又是另外一種命運。少年長大後成為了一名著名的畫家,體會到了父母的無私與關懷,甚至不惜犧牲他們的生命。電影看似講了幾個各不相關的故事,實際緊密聯系。他們都源於一個叫做彩虹之家的孤兒院,彩虹之家的主人張媽媽沒有嫁人,與雜貨店的主人談過戀愛,少年,三個小偷等都在這里長大,舞女最後回報了彩虹之家。
故事的結尾,浪矢收到的是小偷失誤投進信箱的時空轉換的一張白紙,他認為這是一張無字天書,但還是作了認真的回復:「正是一張白紙,所以能夠畫出任何地圖,一切都掌握在自我的手中。你很自由,充滿無限的可能」。三名小偷得到了人生的啟發。
『叄』 解憂雜貨店的讀後感怎麼寫好
1、根據解憂雜貨的內容總結出提綱,閱讀之後有何感想,摘錄裡面經典的詞句或者你對裡面的哪些句子感悟很深。
2、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出文章對你有什麼深刻的啟發,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肆』 《解憂雜貨店》告訴了我們什麼
我想他告訴我們的事情,應該就是一定不要有煩惱,因為煩惱會阻礙你很多事情有了煩惱,一定要去解決,要去發泄出來,不要憋在自己的心裡。
『伍』 解憂雜貨店讀後感 要自己現寫
《解憂雜貨店》讀後感
喜歡上東野圭吾源自於他寫的一本本經典的懸疑小說,喜歡在跌宕起伏的情節中,探尋著兇手與真相。然而《解憂雜貨店》卻稱不上是一本懸疑小說,說的更合適一些,這是一本帶有哲學感悟的心靈碰撞之書,是極具東野圭吾風格的心靈雞湯。
一個偶然的機會,三個躲藏在雜貨店的少年小偷,無意間發現了這個不起眼的雜貨店,隱藏著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秘密,和數封咨商解憂的信件。三個少年,懷著一絲好奇與第一次有人向他們傾訴的驚喜感受,他們用自己不算成熟想法給對方提供了建議,選擇了暫時忘記自己的危險處境,享受著與過去的人通信的奇妙經歷。浪矢雜貨店,書中這是一個老舊卻神奇的地方,它像是所有人的心靈之所,給所有人以勇氣,信心與鼓勵。整個故事的人物一部分是浪矢爺爺本人提供建議的對象,另一部分則是把信寄到未來與三個闖入雜貨店的年輕人發生信件往來的人,而不管是哪一類,在多年以後他們都對雜貨店產生了深深的感激之情。無論是浪矢老爺爺的堅持,還是三個少年的無心之舉,這穿梭在時空之中的一封封信件,安慰了所有人受傷的心,也改變了書中所有的角色。無論是煩惱的人還是解憂的人,都獲得了安慰與救贖。
浪矢爺爺曾對兒子說過:「這么多年咨詢信看下來,讓我逐漸明白一件事。很多時候,咨詢的人心裡已經有了答案,來咨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所以有些人讀過回信後,會再次寫信過來,大概就是因為回答的內容和他的想法不一樣。」每當我們遇到煩惱憂愁,向他人咨詢建議之時,我們的心中卻早早的作出了自己的選擇。我們不斷地詢問,只是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內心的選擇沒有人支持,我們不斷地辯解,只是為了表明自己的選擇是多麼可信多麼有立足之地罷了。我們想要得到別人發自內心的理解。但是即使別人的意見與自己相左,有時候我們也會義無反顧地去做,因為只有我們自己才最了解自己。書中並不是所有的人物都悉心聽取了浪矢老爺爺或者是三個少年的建議,但是無一例外的,最後所有曾經收到咨詢回復的人們都在浪矢雜貨店重生的那一天寄來了感謝信。因為他們要感謝的,是在他們身處困境的時候,能有人傾聽來自內心深處的聲音,無論指導是否具有可操作意義,但是起碼讓當事人感到了安慰,感到自己的疑問被認真地對待著,就像浪矢老爺爺說的那樣:「不管是騷擾還是惡作劇,寫這些信給浪矢雜貨店的人,和普通咨詢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內心破了個洞,重要的東西正從那個破洞逐漸流失。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
『陸』 讀《解憂雜貨店》有感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讀《解憂雜貨店》有感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裡。」
這是一個神奇的雜貨店,在晚上將寫了煩惱的信丟進鐵卷門的投遞口,隔天就能在牛奶箱里拿到回信解答。
准確來說,這不算解答,而是指引。就好比你行走在一個漆黑的夜裡,面對同樣未知的分叉路口,突然出現的一道光線。或許這光芒很微弱,卻足以堅定你的信心。而這條路,終究需要你一個人走。
女運動員靜子在陪伴身患絕症的愛人與參加奧運會的夢想中徘徊;魚店音樂人克朗愁苦於繼承父親苦心經營的魚松店還是堅持自己的音樂之夢;少女綠河為是否應該生下有婦之夫的孩子而苦惱不已;少年浩介在經歷家庭巨變後掙扎在對父母的信任與對未來的迷茫之中;女孩晴美為了賺錢報答恩人煩惱於日常工作還是專職陪酒……而三個位於另一時空心存良知的小偷也對前方的道路懷疑,舉棋不定……
無論你是誰,無論身在何方,或許快樂都雷同,而煩惱卻模樣百般。浪矢爺爺說過「很多時候,咨詢的人心裡已經有了答案,來咨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
而或許,並非是對的我們才選擇,只因為我們選擇了,這個答案就是對的。人生能經歷的美好風景或許不在於如願以償,而在於陰差陽錯。
東野圭吾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將所有的細節都聯系得完美無缺。兩個時空間的通信,丸光園與雜貨店的淵源,以及各個主人公間微妙卻緊密的關系…………正如書評所說「有時傷害,有時相助,人們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與他人的人生緊密相連。」
這篇小說帶來的感動不僅如此。每個字眼都透露著人性的溫馨。比如那三個小偷,他們笨拙而絞盡腦汁的給不相乾的人回復著信件,「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平凡甚至不堪的人的內心深處,都擁有一個最熱忱的靈魂。再比如魚店音樂人在火災中義無返顧的救助丸光園的孤兒,卻獻出了唯一的生命,在最後一刻他依舊堅信「會有人因為他的歌而得到救贖」……
不論你在人生的岔路口怎樣選擇,心之所向,便是陽關大道。
「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養成這樣一個習慣:只要是聽到,或讀到喜歡之人推薦的書籍,有書名或內容感興趣的,總要設法買來一睹為快,如李鎮西書中提到的《精神的雕像》,張學青講座上推薦的《三十六大》,管建剛文章中出現的《文章作法》等等。
《解憂雜貨店》是一位老師在講座最後出示的,她說非常有趣,一周後就擺在了我的床頭。恕我孤陋寡聞,東野圭吾——這位日本推理作家界的泰斗,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
說實話,讀第一章的時候,有點不懂,不知道作者要講什麼,尤其是雜貨店變成時間的隧道,居然能接通過去,有點摸不著頭腦。
耐著性子讀下去,線索漸漸明朗起來,就是不同的人遇到了煩惱,寫信向雜貨店的老爺爺求助。晚上遞進去,早晨就能得到回答。他們的煩惱各式各樣:擊劍運動員月兔,糾結的是繼續沖擊奧運會比賽資格,還是照顧罹患癌症的男友;魚店繼承人克郎,掙扎在對音樂追求的理想與父親日漸衰老的現實中;綠河愛上了有夫之婦;浩介面對父母欠債的出逃計劃無能為力;高中畢業的晴美在酒吧做兼職,不知道該不該辭職?
小說的構思特別巧妙,每一個章節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探討愛情與事業,理想和現實,以及親情與道德的抉擇,這些人類永恆的話題。作者躲在故事的背後,通過一封又一封的信件指引讀者去思考。
最後一封信里,作者借浪矢之口這樣說:如果把咨詢的人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
面對三位誤入歧途的小偷一張空白的紙,他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
這一封信點燃了三位小偷心中的希望之光。
是的,一切全在自己。那些咨詢過雜貨店的人,都在迷茫中找到了自己的路。
月兔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決定追逐自己的夢想,得到了愛人的支持;魚店繼承人從父親的話里明白了自己的方向,在為孤兒院孩子演出的夜晚,救出了一個孩子,他的《重生》得以流傳,也算留下了自己的足跡;晴美重新規劃了自己的人生,一邊陪酒,一邊學習,最終變成了搞房地產的女強人……這一切,全在於自己。
何以解憂?唯有自己。煩惱常有,解憂雜貨店難找。遇到煩惱,我們不妨學一學浪矢爺爺,靜下心來,仔細傾聽內心真正的想法,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
咨詢煩惱,源於一位孤獨老人和一群孩子之間的游戲。但是,真正的煩惱咨詢,讓這位老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價值。
我最喜歡的作家,這個名號非東野圭吾莫屬。最近我又讀了一本他的小說《解憂雜貨店》。
東野圭吾的書依舊像往常一樣沒有讓我失望。他用雖朴實卻觸動人心的筆調,引人入勝,環環相扣的劇情把我帶入這樣一個故事:三名小偷在躲避警察的途中發現了一家荒廢的雜貨店。進了雜貨店,他們發覺有人從信口內投進了一封信,信上寫著她自己的煩惱。於是其中一個小偷善心發作,為了幫助她解決煩惱給她寫回信。但兩三封信的來往後,他發現——寄信者居然是上個世紀的人!與此同時他們發現,原來這個雜貨店——浪矢雜貨店背後隱藏著一段故事。書中多次變換視覺,一開始看有些雲里霧里,感覺作者在講述一個個小故事,但越看到後面,他們之間的聯系便越來越清楚。沒有天賦的音樂人,面臨重***擇的少年,孤獨的小女孩,煩惱的陪酒女……一個個普通的人物,看似並無交集的人們,全因雜貨店而聯系在了一起。劇情非常緊湊,十分扣人心弦;又令人感動,讓人忍不住熱淚盈眶。劇情和角色塑造都堪稱完美,不得不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與東野其他著名的小說不同,東野不少小說都是通過偵探故事揭露人性丑惡的。但這本《解憂雜貨店》卻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善意,人性的美。讀的時候,我感到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我見識到了美麗的誤解,犧牲自己拯救別人的精神,偉大的父母之愛。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之一是松岡克郎。他是一位年輕的音樂人,因為聲音不夠有特點而當不了職業歌手。他因為這個煩惱給雜貨店寄信。某個聖誕節他到一所幼兒園演出,注意到了某個一直對歌提不起興趣的女孩子。可在唱最後一首歌時,女孩子聽得全神貫注——這是克郎的原創歌曲《重生》。後來,在一次火災中克郎為了拯救女孩,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多年後女孩成了一名歌手,唱的歌曲《重生》受到廣大好評。因為小偷三人組也聽過這首歌曲並知道他的來歷,就在回信中對克朗說「你對音樂的執著追求,絕對不是白白付出,有人會因為你的音樂得到救贖。你的音樂必將流傳下去。」這看似莫名其妙的話語,其實包含著小偷內心的善意,人性的善意。看完這段故事,我的眼眶被感動的淚水濕潤了。誰能說小偷就一定是壞人呢?誰又能斷言沒有特點的音樂人就不可能出名呢?小偷內心隱藏的善意,克郎捨己救人的精神,女孩的報恩之心,人性的美麗,被刻畫得淋漓盡致。
雖然小偷是世人所唾棄的對象,但這本書中描繪的三個小偷,雖然言行粗魯,文化水平不高,老寫錯別字,卻懷著一顆善良的心,一顆誠摯的心。他們也想用他們微弱的力量去幫助其他人——事實上,他們確實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以他們微不足道的力量。在他們身上,在克朗身上,在女孩身上,也在本書其他角色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善,人性的美。這本書並不是赤裸裸地展現人性之美的,比如本書中的一位少年和久浩介。他不是完美的人。本書通過他的思考,他錯誤的抉擇,他的意識流,最後知道真相時的震驚與愧疚,為我們展現了無私的父母之愛。
單用言語無法表達出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人性之善,人性之美,實在是要我們自己去體會。
『柒』 解憂雜貨店讀後感,急急
昨天開始讀了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鋪》,今天讀完了。
小說內容從一開始就挺吸引人的,第一章「回答在牛奶箱里」甚至還有點懸疑恐怖,看到第二章就開始知道其中的人物和事件的聯系方法。直到第五章「來自天上的祈禱」結束,才明白整本書在畫一個圓,書中出現的所有人物:翔太、幸平、敦也,浪矢雄支、浪矢貴之、浪矢駿吾,單親媽媽川邊綠的女兒、魚店音樂人松岡克朗、知名歌手水原芹,逃離父母的孩子禾久浩介,夜店小姐到成功人士的武藤晴美。他們都在這個圓上彼此有聯系。被故事章節一一的鋪陳明白。
這樣的鋪陳人物的聯系,在前三章還在吸引我,但是到了第四章第五章,沒有耐心的我就有點膩煩了。作者塑造了太多的點,要連成一個圓。難免有重復編制的感覺。到了第五章我幾乎是囫圇吞棗地看完的。
作者介紹說希望這個一個不一樣的故事。我從中獲得的感想不多,講人與人之間的奇妙聯系?還是講彼此之間各種性格背景的人物之間真誠相待的可貴?河光園創始人和浪矢雜貨店老闆的感情更是牽強的聯系,愛情更不覺深刻。……總之,我覺得各種思路都不覺深刻。
可能是我對文學的悟性太淺,還沒有體會其中深意的敏感。所以,對這本暢銷電子書的評價給了可能有失公允的三分。目前我不想再深入讀一遍重新體會,看是否能有所糾正,希望以後在哪個心靜的時刻,我能重新翻看這本書,看屆時的心態境遇能否給我開啟新的領悟。
『捌』 解憂雜貨店讀後感
在我看來,作者寫這部小說的目的是為了找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如今的日本社會也好,中國社會也罷。都面臨著人與人逐漸疏遠的問題。沒人去聆聽自己的煩惱,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這樣一個雜貨鋪就是讓人們之間隱性的關系通過對話和書信浮出水面。讓人理解自己的內心,找尋自己的方向,回望自己做出的決定。從這樣的方面來理解,即使是互不相乾的人聯系也是非常緊密的。在三十年前做出的一個很小的決定也會影響到30年後的生活。這么看來,這本書還是有一些教育意義的。畢竟書中的人雖然有著悲慘的童年,或者是不如意的生活,或者是突如其來的災難,或者是迷茫的未來,但是都歸於了平靜。這一點倒是和現實生活很相近。現實生活中肯定不會存在今天晚上把煩惱投入收信箱明天早上就可以在後門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的雜貨鋪。不過選擇其實還是在自己。以後的生活還是自己走。區別也僅僅是有無這樣一個寄託而已。
如果非要從理性來理解這本小說我在讀書的過程中也產生過「作者明顯是編了很多故事然後用各種牽強的線將他們連接起來最後覺得沒有什麼明顯的硬傷就ok啦!」的這種想法。不過看到最後一封信後我改變了。
『玖』 為什麼說讀《解憂雜貨店》可以溫暖人心
因為東野圭吾的書大多以「懸疑推理」為主,都曾赤裸裸的解剖了人性的丑惡,而這本《解憂雜貨店》卻和他的寫作風格大不相同,書很溫暖且有力量,書里沒有謀殺,沒有罪犯,沒有推理,有的只是一個個普通的人,一個個普通的煩惱,還有普通的幸福。一個可以連接不同時空的浪矢雜貨店,糾結起了丸光園所在小鎮的數代人,困惑的人將他們的煩惱投進店前卷簾門的投信口,隨之奇妙的事情不斷發生,一封封的來信與回信,不知是誰在指引著誰,誰在救贖誰。
『拾』 《解憂雜貨店》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解憂雜貨店》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喜歡上東野圭吾是因為他有許多懸疑偵探小說,恰好是我喜歡的類型,但拿到《解憂雜貨店》之後,我承認,我發出了:「That』s amazing!」的感嘆。
書的封面是一個老舊的雜貨店內部,縫紉機,照相機和地球儀一看便知道年代的久遠,背面是一個牛奶箱,有貼著各種各樣郵票,白色或淺茶色的信紙從牛奶箱里掉出,以深藍色牆壁為背景,更是為整本書增添了神秘感,但旁邊貼著寫有日文紙張的燈中卻透露出了淡淡的金色光芒,使旁邊畫有中世紀歐洲水晶燈的油畫更加清晰。書本的封面就有視覺上的強烈沖擊感,東野圭吾大部分的書本封面以冷色調或深紅與黑白色的搭配為主,給人一種「還沒看書就有一種看鬼片」的感覺,如果東野圭吾的小說改編成電影,那麼在日本電影史上將有一部與《午夜凶鈴》票房旗鼓相當的懸疑驚悚影片。但是《解憂雜貨店》並沒有給我一種懸疑小說所謂的害怕,激動或是大腦隨時隨地要高速運轉的感覺,我感覺很舒適,又有些好奇,書上的導讀「這里不僅銷售雜貨,還提供煩惱咨詢。」頓時讓我明白了為什麼叫「解憂」這個名字。
翻到目錄,標題也十分吸引人「回答在牛奶箱里,深夜的口琴聲,在思域車上等到天亮,聽著披頭士默禱,來自天上的祈禱」牛奶箱就是封面裡的那個吧,至於「回答」應該是來信;「披頭士」是很久以前解散的英國樂隊,聽他們的歌是表示懷念或祭奠主場吧,我這樣想著,翻開了書。
我怎麼也想不到,這本書的主角是三個青年:翔太,敦也,幸平,准確來說,是三個剛剛搶劫的青年。
我不太明白東野圭吾為什麼這樣安排,難道又是那種經人勸說又棄暗投明的老套劇情?這樣想著,便開始看了起來。
車子沒電?哈,那三個人運氣真不好,果然是天降正義,就這樣,他們在翔太的提議下,來到了一間廢棄已久的雜貨店。他們正慶幸沒人時,來了一封信,思索再三決定回信,寫信人自稱「月兔」,她是一名運動員,想參加奧運會可是男友患了絕症,她在夢想與愛情之間徘徊,她不放棄奧運會是因為那也是他男友最大的夢想,男友執意要他去。看著看著劇情奇異起來,這個「月兔」是來自過去的人,而牛奶箱成了「時空紐帶」,日本在那一年並沒有舉辦奧運會等等。盡管三人給出了「如果你愛你的男朋友,就應該陪伴他到生命最後一刻」的建議,但她並沒有這樣做,但是正如男友所說:讓深愛的人放棄夢想,比死還痛苦。盡管她落選了,男友也逝世,但兩人很滿足。
我很驚訝,一是東野老師寫作風格變了?二是這樣的愛情與信念確實令我感動。
第二個故事《深夜裡的口琴聲》則講述了青年克朗為了追求夢想背井離鄉,在外婆葬禮上拒絕繼承家裡魚店,與一向不和的父親許下「男人的約定」,而後創作曲子未火,又在孤兒院丸光園為了救一對姐弟中的弟弟而喪生。但姐姐心懷感激,成為歌手後將他在深夜吹給自己的口琴曲《重生》發揚下去。
第三個故事是將雜貨店的來歷一一說明,這里提到雜貨店的原名為浪矢雜貨店,是一個名為浪矢雄治的爺爺本是為了與孩子互動而「解憂」的,之後有也來越多的人詢問的事情重要起來,所以牛奶箱就成了那些「特殊問題」的投放場所。
看到這里我也終於明白這就是為什麼牛奶箱成了時空紐帶的原因,但總覺得丸光園不太簡單。
而後又是兩個故事,講了一個出生於富裕家庭的男孩浩介愛聽披頭士的歌,在披頭士解散之後,由於父親欠債,家裡破產,為了躲債決定逃跑,但浩介並未接受雜貨店的建議,自己一人出逃,來到了丸光園。最後了解到父母自殺為了自己時,心裡十分復雜,最後給雜貨店的信中寫自己和父母開心的生活在一起。
晴美當著酒吧小姐,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在咨詢雜貨店之後無法接受建議,因為在丸光園長大的她並沒有豐富感情,她認為自己的母親想與她同歸於盡,好友卻說母親是因為照顧自己過度勞累導致連人帶車掉進湖裡,最後還想著救自己。在現實世界的三個青年的幫助下,她學了經濟,並掌握了日本的經濟變化情況,事業十分成功。在與丸光園商議地方問題時被同樣收留進丸光園的三人:敦也,翔太,幸平看到,於是三人誤解了她的好意並搶劫了她。
看到尾聲後,我終於理清了這之間的聯系,丸光園作為一個頻繁出現的孤兒院,與那些「煩惱的主人」息息相關;而牛奶箱是最重要的線索,也是故事的開端。本來幾個可以出單行本的五個故事就這樣被巧妙的連接起來。懸疑小說家嗎,就算寫溫情故事也會線索重重,條理清晰的。
當看到三人自首的結局時,我終於明白了這是東野老師特地去安排的,一能體現小說的圓滿性;二與前文做出對比,三個搶劫犯為了躲避警察而藏身於雜貨店最終決定自首的整個過程引人深思。文中沒有優美的語句,也沒有精闢的言論,更沒有那些需要人去費勁解讀的句子,平淡的文筆中讀者的心情卻一起一伏,它抓住了人性來寫。我並不能身臨其境的去體會他們的痛苦與無奈,這種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還從未體會到,也許會一失足成千古恨;也許會是不一樣的人生,是幸福快樂,還是自責痛苦僅僅在人的一念之間。我也彷彿看到了生活中的每一個小事,不同的選擇也有不同的結果,故事裡的每一個人都在努力,「月兔」在努力訓練,克朗在努力創作,浪矢爺爺在努力排憂解難……而我們努力又是為了什麼?因為父母老師這么說?因為身邊的人都這樣?每個人都在努力,只不過努力的方向和方式不同罷了。可努力又能怎樣?「月兔」陪伴男友的時間少了;克朗碌碌無為,最後獻出了生命;浩介震驚羞愧,十分悔恨,但仔細聯想,「月兔」雖然沒有更好的陪伴男友,但完成了兩人的心願;克朗盡管選擇夢想之後仍然沒有改變,但他的犧牲影響並啟迪了女孩的一生,他的音樂也流傳了下去;雖然得知真相的浩介很自責,但他也靠自己的努力擁有了美好的生活……盡管選擇了就不可回頭,一切的後果由自己承擔。
努力並不是為了擁有像童話故事一樣美好的結局,就算是童話故事,公主或王子不也是經歷了磨難嗎?也可謂是挺慘的了。生活就是有遺憾也有快樂,努力是為了讓遺憾盡可能的減少,選擇自己真正嚮往的人生並能夠有權利尊重自己的選擇,生活往往出人意料,你做出的事情無法改變,有些人會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可並不是真正的「由我」,是面對困境時你所做出的行動與選擇,是逆來順受還是奮起反抗也應由你選擇。人生的無數岔路口擺在你的面前,你可以自己選擇,或者獲取幫助,但不可失去自己的原則與觀點,建議終歸是建議,別人的不一定是對的,好比考試抄答案,結果本應畫對鉤的題變成了錯號。也不要完全遵從自己的想法,多想想,不要沖動的往裡沖,雖然這些岔路並不全是死路,但你自己的人生可能會大變樣。不要抱怨命運的不公,人生的痛苦,回想自己「選擇」時的想法,即使失敗也無怨無悔,至少你拼搏了,留下了屬於你自己的足跡,再思考一下,這樣的人生何嘗沒有意義?
當然,這本書並不僅僅是「選擇」,「人生」這么簡單。人,真的無法獨自生存,需要相互的支撐與鼓勵,你的行為,話語,也許會改變人的一生,其實東野老師通過每一個角色的性格,地位等反映了社會的現狀。也許我們是浪矢爺爺,幫人排憂解難,又或者是那些迷茫的寫信者們,又或者是被感化那的三個青年,每一個互不相識的人們,都在無意識的被影響改變,也在有意識地幫助他人,耐心地提出建議,聆聽陪伴。有時傷害,有時相助人總是在不經意時,與他人緊密相連。陌生人的幫助與關懷,同樣也溫暖人心,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與其一人獨行,不如多一些關懷幫助,有必要時求助他人,也許他們的建議會令你眼前一亮呢?在困難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困難之時建立起的'溝通橋梁往往會可靠很多。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不懷好意的人,壞人是不少,但又為何能說明社會有多惡劣呢?每個人從出生起都有善良這一品質,只不過被埋藏的太深一直忽略才會成為我們口中的「壞蛋」,三個搶劫犯被感化,說明人都有自己善良的軟肋,都會有被觸碰到的那一刻;酒吧小姐,這個名字聽起來很難聽,但她也只是生活所迫,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雖說她不該這么做,但在母親的遺言與愛中明確了自己的目標……何必因為身份就鄙視人呢?多一些幫助與關心,往往就會是不同的結果,但是終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也是為什麼以三人自首為結局,更是說明了人生存的依賴性。
正如書中那張空白信紙,像浪矢爺爺所說:「心中沒有「地圖」,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裡。可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描繪地圖,一切全在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人們總是在不經意時與他人的人生緊密相連,為什麼不放下懷疑與欺騙,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自己的筆在白紙上寫下自己的人生,也為別人的白紙添上屬於自己的最美一筆。
僻靜的街道上有一家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卷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浪矢雄治開了一家浪矢雜貨店。當得知那裡能夠咨詢煩惱時,一些小孩子經常開玩笑地問不正經的問題,但浪矢堅持認真回答每一個問題。之後,漸漸的,有成年人也來咨詢,問的問題也認真、嚴肅起來。
幾十年後,三個「不良少年」無意中走進了這家雜貨店,並發現了它一個神奇的現象:在這一天的午夜到黎明之間,過去和未來會相通。由此,三個人收到了許多來自過去的煩惱:因男友身患絕症,在感情與夢想間徘徊;為了音樂夢想離家漂泊,卻在現實中寸步難行;面臨家庭巨變,掙扎在親情與未來的迷茫中……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書中每一個人之間都是有聯系的,一家叫做丸光園的孤兒院,好似一根無形的細線,把所有人都串在了一齊。人生就是這樣,看似毫無關系,但其實不經意間所有人的人生都緊密相連,人僅有在互幫互助中,才能在相互支撐中活下去。這使我想到了一個發現:科學家研究發現,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之間最多隻要轉5道關系,就能聯繫上。此刻看來,任何人之間不僅僅有聯系,還相互影響著他人在人生岔路口上的選擇。
每個人都會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但這時,我們應當怎樣做出選擇?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古時候的偉人是怎樣做的。南宋末期,最終一個皇帝逃到了海上,以躲避元軍。這時,他是像阿斗那樣投降,雖然保住了命,但屈辱地活著;還是作為一國之主,英勇殉國?他選擇了後者,守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還有明朝的楊繼康,他是選擇加入奸臣嚴嵩的隊伍,享受榮華富貴,還是拚死一搏,死劾嚴嵩?他選擇了後者,從此流芳百世。所以,人生中必然會遇到選擇,而做出重要的決定更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這本書使我感慨萬千,思如泉湧。最終,我想這本書的作者——東野圭吾的一句話表達了我的感受:「如今回顧寫作過程,我發現我自我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應當怎樣做?我期望讀者能在掩卷時喃喃自語:我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說。
日本文學我向來看得不多,但是《解憂雜貨店》這書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解憂?腦子里馬上便構想出了主角一行替人解決煩惱並在各種事件中得到成長的正能量故事,但看完後才發現,這個故事真的不一樣。
故事一開頭,是幾個小偷為了藏身躲進廢棄雜貨店,機緣巧合下發現了陌生人的求助信,繼而發現在這雜貨店裡可以與33年前的人通信。一個非常日本式,不太難猜出來的背景設定,但作者卻是寫得不落俗套。從頭至尾,不同的時間和故事,最終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卻像繞成了個圈。合上書本,意猶未盡。
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個故事,關於一個憧憬奧運的女運動員,在選拔關頭戀人患上了絕症,愛情與事業的抉擇令她困苦。但是來自未來的主角馬上就知道了那屆奧運會被日本抵制,開始努力勸說她。雖然最後的結果和主角的意圖偏差不小,但是女運動員卻覺得他們是用心良苦,感激涕零。
這讓我不禁想到,我們向別人大吐苦水、問他們我到底該怎麼辦的時候,真的會聽取對方的建議嗎?就拿我自己來說吧,很多時候,腦中其實早就有了計劃和打算,尋求幫助,大吐苦水,何不是希望從對方口中聽到自己心想的那個答案?要的其實不過是信心的鞏固,是別人站在你的身後,拍著你的肩膀告訴你,「你是對的,就這么辦。」
人生路上有許多十字街口,有時我們作出了選擇,卻沒有做好准備迎接選擇的結果,陷在困境中的人精神更是脆弱。這時候若是有人告訴你應該怎麼做,就算最終指向了糟糕的結局,總該不會是一個人承受悲傷。這也許是對自身責任的逃避,但卻是人之常情,說到底也只是個心理安慰。
想來也是,心裡早有答案的你,就算聽到的建議和勸導不合心意,也會依著自己的內心去解讀。殊途同歸,只是自信心可能會有些不足。但這仍然不會影響你內心想法的大方向,也許憂心忡忡地瞻前顧後之時,已經不知不覺地作出了選擇,向前邁出了腳步。
說到底,解鈴還須系鈴人。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在傳遞著這樣一個信息——無論別人怎麼說,作出判斷的最終還是你,其實你已經選好了路,一直在往前走,別人的建議最終只能讓你快些看到結局。
彷徨的人也許只是想得到陪伴和支持來作為自己作出選擇的底氣,最終解決自己的煩惱的,只能是自己。這些也許不是這本書的中心主旨,但卻是我領悟最深的一點。
身陷囹圄之時,更要撥開心頭的愁雲,由心去選一條路,大踏步地向前去,無論結果如何,不負本心,便不後悔。
《解憂雜貨店》書中的浪矢雜貨店是否與我們去過的廟宇相似?雜貨店中無論是老闆爺爺或是三位孤兒院的年輕人,如同我們所求的神明。不
知道這樣的假說對應關系讀者是否認同?往往我們到廟宇去求箴詩,無非就是想要神明幫我們做個決定。生活中常常出現有人被寺廟、神棍騙財騙色的新聞,屢見不鮮,是否也顯示出人們自信心的脆弱,一旦身旁出現心懷不軌而又自信心強的人即可控制你的未來。
我深信每個人的一生所擁有的好運和壞運都是均等的,只是好、壞運根據時間與嚴重性的不同才會讓你覺得煩惱或不順心。《解憂雜貨店》內所有問題的結果其實旁觀者對於好壞看法都不一樣,與雜貨店書信往來就是處理煩惱的過程。
這些咨詢煩惱的人,自己多半沒有按照建議行動,但是來來往往過程中幫助了煩惱者自己探索自己認清了自己的真正面目,最後找到了屬於自己最佳的答案。這是否才是最好的解答?
煩惱一部分來源於人的矛盾性,當需要在幾件事情之間作出選擇的時候,我們感到煩惱。有時候我們茫然無措,需要有人指出方向;有時候其實我們內心已有答案,需要有人再推一把;有時候我們的決定是錯誤的,需要有人來挽回。我們會想,如果有個地方能讓我們咨詢就好了。於是有了解憂雜貨店。不過出主意的人在分叉口給我們指路後,他做的事,也就到此為止,聽與不聽,那是我們自己的抉擇,路還是要由自己來走。
我的回答之所以發揮了作用,原因不是別的,是因為他們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麼樣的回答都沒用。
幫人解決煩惱本身就是一個故事,每一個煩惱又是一個故事,故事之間相互關聯,就構成了這本書。和白夜行一樣,倒敘與插敘交錯使用,讓人一開始不解其意,直到書的末尾才恍然大悟,東野圭吾還真喜歡這樣的路子。這次不一樣的是加上了時間穿梭,所以顯得更有意思。其中,雄治留下一封給未來的信,我覺得可能是受霍金向時間旅行者發邀請函的啟發,當然霍金的邀請函沒得到回應,而在這本書里則實現了,不過是以來自未來的信的形式。作者對於時間穿梭的處理不是很嚴謹也沒有交代得很清楚,所以有關這部分還是不要太在意的好。
讓我比較觸動的是雄治老頭子對每一個向他咨詢的人都持以認真對待的態度。我們不一定總是那個請教別人的人,也有角色轉換為傾聽者的時候,對我們來說微不足道的事情對別人來說可能是意義頗深,仔細地傾聽與反饋,不辜負別人對自己的坦誠相待。
很有意思的一本小說,不過文學性總覺得差一些,給個3吧。
一家廢棄的雜貨店,一扇破舊的鐵卷門,一個鎖得緊緊的牛奶箱……某天深夜卻因為3個小偷的闖入而變得意義非凡。
翻看本書的前兩章,你一定以為這是一個科學的、符合邏輯的推理故事,期待著作者慢慢揭開謎底。越往後看,你會慢慢意識到這不是通俗意義上的推理小說,作者敘述的重點也並未放在事件發生的原因上,重要的是離奇事件發生以後的進展。
這是一部充滿溫情的小說,是每個手握地圖卻依然不知自己身處何方的迷失者的指南針,更是對未知心存恐懼者的一劑強力的安慰劑。就像書中的浪矢爺爺所說:「很多時候,寫信咨詢的人心裡已經有了答案,他們咨詢的目的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作者想要通過書中的這些故事表達同一個主題:人生中難免有起伏,每個人都必須在低潮中成長和探索,最後總會有一個答案等著你,無論是好是壞,都有你走過的痕跡,都會影響著你自己和周圍的人走下去的步伐。
除了感情上的細膩動人,本書漫畫式的場景架構也讓人印象深刻。廢棄的雜貨店、無心闖入的小偷、不斷有信件投入的郵箱、來自不同時空的信紙、提筆回信的浪矢爺爺……作者不斷用文字鋪陳出帶有漫畫色彩的畫面。作為通往不同時空媒介的重要道具――郵箱,作為承載情感的書寫工具――信紙,在本書故事情節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們擔負著啟蒙與勵志的雙重重任,也成為作者表達的出口。
有時傷害,有時相助,人們總在不經意的時候與他人的人生緊密相連。何以解憂?彼此都真誠以待,抱著微小卻長存的善意,或許是解憂的不二之法。
我們此刻處於21世紀,隨著時代的改變,我們減少了寫信,取而代之的是手機、電腦。這些方式便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可總覺得少了些來自寫信人的真情。
那天我讀了一本來自日本作者的書——《解憂雜貨店》。這本書主要講了敦也,翔太,幸平,這三個小偷拉開了浪矢雜貨店的大門,同時也打開了那個年代故事的大幕。他們三個小偷誤撞進一家名叫浪矢的雜貨店,無意中發現外面有人往門口的信箱里投了一封信,是一封求助信。之後發現看到的竟然是一封來自過去的信,而舊雜貨店竟然有一個秘密的時間通道。他們經過寫信的方式來連接兩個不一樣的時代,雜貨店店主會解答寫信人的疑惑。
我很喜歡裡面的一段話。「如果說,來找我咨詢煩惱的人是迷路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看地圖,或是不明白自我目前的位置。正因為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所以能夠畫任何地圖,一切都掌握在你自我手中,你很自由充滿了無限可能。這是很棒的事!我衷心祈禱你能夠相信自我,無悔地燃燒自我的人生著自我的人生。」當別人說起自我的夢想便滔滔不絕而你卻沒有明確目標時,不用著急,因為在你面前的是一張白紙,你能夠自由的規劃屬於自我的人生。讓這條路只屬於你一個人,不是別人強加於你的。
同時時代在改變,我們要面臨更多的選擇。是追逐奧運夢還是照顧病榻上的愛人;是堅持音樂夢想還是理解父親的魚鋪……種種的選擇讓我們總是處於猶豫不決的局面,所以有很多不敢放手去做,怕自我的選擇是錯誤的。作者說過一句,「很多時候,來咨詢的人心裡已經有了答案,來咨詢只是想確認自我的決定是對的。」不要覺得別人總來問你很麻煩,有時你的一句鼓勵可能會加大這個人前進的動力。
這本書能夠說是一碗雞湯,可這是一碗恰到好處的雞湯。讓讀者更加懂得如何去應對人生,創造屬於自我的未來。
又一部可以能夠讓我百讀收藏的小說。文字沒有任何矯揉造作的成分,都是淺淺淡淡的、真誠的描寫,帶給人溫暖的感受。不得不佩服東野叔縝密的邏輯推理結構。從投信口到牛奶箱,進去的是煩惱,出來的是希望。
在已患絕症的戀人和奧運會參賽資格間猶豫的月兔,在追逐音樂夢想和繼承家裡魚店間徘徊的魚店音樂人,對於父母萬貫家財一夕淫滅還債台高築不得不外逃的行為不認同的披頭士超級樂迷,對母親未婚生育自己並企圖帶著自己自盡的綠河女兒,為了掙更多的錢而想要辭職專業做陪酒女的「小狗」,一邊是兩鬢斑白德高望重歷經風雨的浪矢爺爺,一邊是驚慌失措偷雞摸狗年輕氣盛的三個小偷,卻同樣認真的對待這些嚴肅的不嚴肅的煩惱,用自己的理解和換位思考的善良給出盡可能行之有效的解答。爺爺用自己寬厚的內心和豐富的人生經歷,而三個小偷用年輕人的義氣和黑白分明的果決以及事先洞察的胸有成竹。時空交錯的寫法雖然增添了閱讀的難度,但是人物之間的各種牽絆使得故事濃縮在了一張關系網中,一個小小的獨立的世界,卻反映出大大的廣闊的人生。謝謝您,東野圭吾!
《解憂雜貨店》這本書,是我接觸東野圭吾的第一本書。我覺得《解憂雜貨店》是一本表達溫情恰到好處的書。這本書寫出了人跟人之間有那麼一點能夠相信的地方,你相信我,我相信你,所以我給你回信,誰也沒拿這個事當成一個玩笑。
《解憂雜貨店》這本書主要講了敦也,翔太,幸平,這三個小偷拉開了浪矢雜貨店的大門,同時也打開了那個年代故事的大幕。三個小偷誤撞進一家名叫浪矢的雜貨店,無意中發現外面有人往門口的信箱里投了一封信,是一封求助信。之後發現看到的竟然是一封來自過去的信,而舊雜貨店竟然有一個秘密的時間通道。
《解憂雜貨店》這個作品的五個章節採用了不一樣的角度來分別講述了五個跨越時間的故事,而小說的高潮就在一章出現。《來自天上的祈禱》里,而時間又一次回到現代,他們三個小偷又一次打開了雜貨店的信箱,收到的竟然是他們搶劫了的女孩過去的求助信。然而,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下時間的人,他們三個小偷很清楚的明白過去的20年發生了什麼事,於是在信里指點著這個陪酒女的人生,最終,也竟然真的成功了。這個女孩叫做武藤晴美,在丸光園孤兒院長大的她一向有心幫忙丸光園孤兒院,可是,意外的被三個同樣在丸光園孤兒院長大的孩子搶劫了。還好,三個孩子因為跟蹤過她,才找到解憂雜貨店,才有好奇心幫忙那些需要幫忙的人,而恰好,他們也幫忙了20年前需要幫忙的武藤晴美。
《解憂雜貨店》這本書,讀起來總會令人感到溫暖與感動,這種感覺是有種令人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別人心中所包含的堅強和善良。而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無助的時候,不妨坐下來安靜的閱讀一下這本書。
浪矢雜貨店作為故事發生的基點,每一個小故事都來源於此,在浪矢雄治33周年忌日(九月十三日)這一夜鏈接著過去,神奇的一點是,這一夜對應的不僅僅是過去的一天。
「過去」的人寫信咨詢,得到的是敦也等三人的回答,並且是以「未來」角度的建議。而「現在」的人翔太等試驗性地投入了一張白紙,沒想到也寄給了浪矢先生,並且最終收到了回信,所有的收信回信都圓滿結束。
似乎這一切都沒發生過,但其實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就像故事的最後,那張白紙得到了浪矢的認真回答,也使得敦也等決定不再行竊要好好做人。
說來也奇怪,浪矢雜貨店所幫助到的人都跟丸光孤兒院有關,而他們的主人是浪矢雄治和皆月曉子,曾是相愛卻又私奔未果的兩人。
晴美因遭到綁架,感謝信沒能按時寄出,綁架她的正是從浪矢33周年忌日當晚的雜貨店走出來的敦也三人,給她提建議的也是這三人,所以拿到那封信雖然沒寄出但也是收到了回信。匆匆幾十年間,居然一夜而過,過去與現實交疊,不得不為之感到驚奇。
「人的心聲是不可忽略的」,文章給讀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我想它的含義不僅僅是提出建議而已,而且做人要有一種認真嚴謹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