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讀後感主標題副標題是什麼格式
主標題居中書寫,一般情況下,副標題在主標題第三個字下開始寫破折號。
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後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後感。讀後感就是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來說就是看完書後的感觸。
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❷ 讀後感標題和副標題格式是什麼
1、文章正標題的格式
文章大標題書寫的基本規則是居中排列,字型大小應大於正文,字體也應與正文相區別,並且上下各空一行。如果大標題字數較多,則應考慮分行排列,但分行時要注意前後意義的完整,在連貫排列時仍然要求居中。
2、文章副標題的格式
副標題應緊靠大標題下,中間不空行,題前要加破折號,所用字體也應區別於主標題。正常情況下,副標題要在大標題第三個字下開始寫破折號。
如果格數不夠,副標題寫不下,一般有兩種處理方法:文章的副標題如能進一步概括,進行文字上的處理,這樣做最好;不能進一步概括縮減的,基本處理原則是大方美觀,首先在字體上要小於正標題,從正標題的中間部分畫破折號。
注意事項:標題表明觀點,副標題表明感從何來。
例如:xxxx
——讀《》有感
永遠的牽掛是故鄉
——讀《端午的鴨蛋》有感
故鄉是一個港口,出海千里的船口,終會回到他的懷抱;故鄉是一棵大樹,為小草.小花們遮風避雨;故鄉是大海,千萬條小溪奔向它……當你孤獨時,故鄉是你尋找關懷的對象;當你傷心時,故鄉是你傾訴苦楚的地方;當你開心時,故鄉是你共享歡樂的地方;當你成功時,故鄉是你堅實而牢靠的後盾……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只有在這個養育你的地方,才可以找到心靈上的寄託,它永遠是你的牽掛,你的根。
在《端午的鴨蛋》中,汪曾祺先生僅僅對家鄉的鴨蛋就有說不完的樂事。那小小的鴨蛋有什麼好寫的呢?人家都說「愛屋及烏」,所以當你對自己的家鄉有一片赤誠之心時,你便會愛上它的一草一木。它的一切都將是你心中的珍寶,所以汪先生才會鍾愛家鄉的鴨蛋以甚於對它有寫不完的趣事。
「當有人問他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裡出現鴨蛋!」可見作者故鄉的鴨蛋很有名,它在作者心中足以代表故鄉。與別處的鴨蛋相比,作者家鄉的鴨蛋更加美味。
高郵的鴨蛋而且平淡有味。在吃鴨蛋時,作者運用了一些細節描寫,幽默的寫出了鴨蛋的特點,充滿生活氣息,親切而自然。
❸ 讀後感的主標題和副標題的位置怎麼確定,求舉例
副標題前的破折號,是對應上一行正標題退後兩格
例:我的讀後感
——副標題
不過,現在很多報刊為了美觀,常常採用居中對齊的式樣
例:我的空前絕後的無敵讀後感
——副標題
❹ 寫影評的格式
寫作格式
題目
題目是任何寫作中的第一閃光點,影評也不例外。一個好的影評題目,關鍵在於它能否用於傳遞作者想要在影評中表達的信息。要找一個恰如其分的切入點,這個切入點要從題目入手。影評的題目注重巧妙,新穎,構思獨特,起到讓別人一看見題目就想讀下去的作用。最好使用概括性的詞語。
開頭
題目-開頭-(中間)-結尾是既定的格式,影評最重要的是開頭,要足夠吸引觀眾的眼球,使他們有看下去的慾望,因此,開頭無疑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在影評的開頭,可以開門見山地一上來就介紹你所要寫的影片最吸引觀眾的地方,或直接寫影片的高潮,從而引起讀者的興趣,也可以引用一電影名家的名言,順理成章的將讀者引入閱讀的氛圍中。
中間
這一部分是影評的核心內容。影評就是寫一篇比較日常的議論文,因此我們在寫影評時應注意多分析、少敘述,以你想要表達的內容為中心,擺出論據,層層推演,千萬不能跑題,要自圓其說。
結尾
正所謂虎頭蛇尾,在結尾我們應該先對影評的主要內容進行具體點的概括,然後根據自己所圍繞的中心思想能夠進行感情上的表達,其次要闡述一下自己對整個影片的理解;最後運用名言進行收尾,讓主題得到升華。
(4)電影觀後感的主標題副標題擴展閱讀
寫作要求
注重思辯、講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力求新穎、深刻,寧可是「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不要趨同,說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確觀點」。構思立意如同兵家謀略,「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耳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奇制勝。
注意評論語言的生動活潑、形象鮮明,注意句式長短得當、音韻和諧,既要有理論色彩,又要明白曉暢,讓理論文章給人語言美感與動情力量。
❺ 讀後感正副標題的格式是什麼
主標題居中書寫,副標題在主標題第三個字下,開始寫破折號。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主標題,下一行是讀《……》有感,為副標題。也可直接寫讀《……》有感或《……》讀後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5)電影觀後感的主標題副標題擴展閱讀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
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❻ 電影觀後感正副題目怎麼寫
讀《 》有感-------xxxxx 也可以把XX有感擬成副標題.
❼ 小兵張嘎讀後感正標題怎麼寫
讀後感一般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主標題,下一行是讀《xxx》有感,為副標題。也可直接寫讀《xxx》有感
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否則作文會顯得空虛。
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注意不要寫成流水賬
❽ 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比如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後,要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
1、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
2、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他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將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比較。
前者准確些,後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並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如愛迪生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8)電影觀後感的主標題副標題擴展閱讀:
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❾ 影評一定要有副標題嗎
不一定。如果你的標題已經能簡潔地概括你想表達的意思,也可以不要。反正一切都要為「標題能說明主題」這個宗旨服務。
但是影評的主標題可以直接寫全文的核心論點;而副標題則要寫明自己所評論的影片名+論述角度。這樣的標題設置方式可以更好的突出影評核心思想與重點,同時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所評述的影片名稱一目瞭然。
副標題的一點小技巧:首先當然是先遵從老師的教法,但有些電影名字很長,《陽光燦爛的日子》《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那副標題肯定要把電影名字寫完啊,我們該怎麼做呢?
副標題如果你寫完還多著幾個字(四個字以內,包括四個字)你可以接著寫在下面,把第二行的空格里的最後格格填起來。如果超了四個字就要在你寫的副標題的那個「評」字底下開始寫,當然最好不要出現這種狀況,一般也不會出現。
影評的格式
題目:主標題。
副標題(主題思想、人物形象或者藝術手法)。
第一段:電影風格(30字)+電影梗概(150字)+中心論點(20字)。
第二段:分論點一。
第三段:分論點二。
第四段:總結(升華主題,並聯系現實,提出個人思考)。
模式二:多角度評析。
❿ 讀後感格式 觀後感格式(電影) 我用稿紙寫的
格式一、格式和寫法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六、要審清題目。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七、要選擇材料。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4)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一、先要重視感感要多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二、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
觀)後感的題目有一定的要求,可以直接寫「《XXX》觀後感」「觀《XXX》有感」,也可以寫上一個題目再以「《XXX》觀後感」「觀《XXX》有感」為副標題,例如:
純潔清澈的友誼
——讀《我飛了》有感
我舉的例子是讀後感,當然,讀後感和觀後感都一樣,都是這個格式。
正文就沒什麼特殊要求了,內容上要求介紹書(電影)的內容篇幅少,寫自己的感想篇幅多(可寫一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最好不要泛泛而談)。要語句通順,中心突出,盡量用詞恰當、優美(切記不可堆砌過多華麗辭藻),表達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