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百壯士影片觀後感悟
相信《八佰》大部分的觀眾都已經看完了吧,不得不承認電影拍得十分精彩,可是,大家知道嗎?我們看到的《八佰》是經過二次刪減的,而且電影從始至終都沒有拍完,毫不誇張地說,這部電影只是講了整個《八佰》的一部分,實際上後續還有劇情,甚至劇情比現在看到的還要精彩。
他們將匕首帶回營地裡面,在早操的時候,手持匕首等利器,將謝晉元殘忍殺害了,謝晉元犧牲之後,接替他指揮孤軍營的是他的副手,後來,日軍佔領了租界,為了報復孤軍營,將他們全部送去了各地做苦力,以此來削弱他們的意志,可沒想到的是他們仍然堅持了下來,直到日軍投降,這支孤軍營只剩下不到100多人了。
所以,這才是孤軍營真正的結局,其實,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出來一件事情的,就是電影《八佰》只拍了那麼一半而已,如果能夠把電影的後續也給拍上去的話,相信《八佰》一定會是一部神作,但導演並沒有這么做,或許導演只是想給我們呈現英雄們的事跡,而不想讓大家看到他們悲壯的結局吧!
Ⅱ 求電影《八國聯軍》的觀後感,一定要簡要點兒。謝謝!!
寫作思路:從介紹電影的作者作為開頭,描述劇情的來龍去脈,之後描述主人公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在故事中發生了什麼,最後總結觀看以後產生的感受,正文:
八國聯軍侵華,使我國徹徹底底地論為伴殖民半封建的社會。
無法忘記的國恨,讓人就就不能平息心中的憤怒。使中國人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是軟弱無能的清朝政府?還是貪得無厭的列強呢?還是因這是中國人的命運呢?
義和團的同志們也是愛國的,雖然做法比較偏激,但是他們也有努力過。他們喊出「扶清滅洋」的口號,最終卻被清政府屠殺。可見那時的政府善惡不分,慈禧為了保住自己而不理後果。真讓人感到悲哀!
據不完全估計,庚子教難中天主教被殺害的有主教5人,教士48人,教徒18000人;新教被殺害的有教士188 人(其中1 /3 是內地會的教士),教徒5000 人,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中國人。
這是多麼令人震驚的事實。
Ⅲ 八佰電影觀後感200字
八百點映,我去看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戰爭場面宏偉,無論是視覺還是聽覺,一流享受。
二,演技一流,王千源,張譯,歐豪,魏晨,杜淳,姜武,每一個的演技都如教科書一樣,很容易讓你入戲。
三,這部影片是我從去年一直期待的一部,但是看完之後,總體感覺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如果拿一個類似的片子對比的話,我感覺,不如金陵十三釵。
四,影片的歷史背景沒有交代清楚,讓不明白歷史的觀眾很迷茫,為什麼守?為什麼沒有增援?
五,看到有些評論說過於煽情,我就不明白,我是個淚點很低的人,但是,這種煽情沒有觸碰到我,譬如說,鄭愷身綁炸葯包跳下樓那一段,略顯倉促。可能跟影院的環境也有關系。
總之,這部影片是絕對值得去看的一部,建議大家去好一點的影院,可能更會體會到管虎導演的神來之筆!
Ⅳ 八佰電影觀後感300字左右
看了這部電影,內心會奔湧出一股豪情壯志。就好像是通過顯示屏,我親眼見到這種堅強的戰士,中華民族的英雄人物,用血液,用生命喚起了我。
面對日軍沒法用手雷彈爆開的不銹鋼板,一名戰士決然挑選 將火葯綁在自個的身上,面對炮彈,崩開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放棄決不是無畏的掙脫,沒用的演出。每一位大聲報下自己的名義,伴著空襲聲消退在血煙中的戰士,全是無所畏懼的英雄人物。
一開始,老百姓坐山觀虎鬥,戰火紛飛到面前,卻依然沒什麼警示的心;但這在其中有一直擔憂耿耿的群眾,她們一直在做自個能做的事。這讓所有人看到,這一場作戰並不是這僅僅四百人的作戰,是全中華文化的作戰。
Ⅳ 速度與基情八電影觀後感100
《速度與激情》系列可以說是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下的綜合產物,從劇情、投資、剪輯、拍攝技術等方面都不愧為好萊塢動作電影的高水平代表。之前上映的《速度與激情6》除了繼承了快速的剪輯,流暢的動作場面以及不俗的音效這幾個動作片的技術核心要素,同時更加深化了日益龐大的Dom;s family概念,雖然《速度與激情》的幾部除第五部之外都有劇情方面不完善和節奏方面略微不均勻的毛病,但是作為一個以賽車和動作為主題,部分牽涉警匪題材的電影來說已經殊為不易了。
我決定從幾方面來梳理一下到目前為止的我們所看到的六部《速度與激情》電影。
因為《速度與激情》系列引入中國時間較遲,很多人可能是從第四部或者第五部《速度與激情》開始認識這部電影的,所以我就我自己的理解稍微梳理一下自己關於劇情的想法。
《速度與激情》系列在劇情方面的造詣之處在於人物關系的構造與人物性格的建立,通過層層疊近的方式,不斷豐富了Dom;s family的成員。用《速度與激情6》製作特輯中的解釋,該系列的基本構造就是通過人物聯系產生的,所有人物之間都有之前劇情的聯系。
《速度與激情1》引出了該部電影的核心人物Dominic和O;conner,同時構建了最初版的Dom;s family,其中沿用下的人物有三個,分別是Letty、Mia以及Vince .第一部的題材屬於中規中矩的賽車電影,其包含了賽車電影必備的一些條件,快車、改裝等部分,同時用親屬關系、愛情關系以及敵我關系將片中的核心人物串聯了起來。
這部片子最為精彩的橋段在解救Vince的一段以及Dom和O;conner賽車的部分。而Dom和O;conner同時飛過火車閘道的一瞬也成為動作電影的經典片段。
同時,警察逮捕反派的那段慢動作剪輯也頗為經典。
《速度與激情2》則引出了另外兩位重要的人物--Tej 和 Roman,同時暫緩了Dom那條線的進度。我引用《速度與激情5》里的台詞來介紹他們:「O;conner:Tej,東海岸最牛逼的電工;Roman,我們少管所的時候就認識了,邁阿密那票就是和他一起做的。」
這一部的故事就是關於邁阿密的,仍然以賽車為主題,基本上所有的重頭戲依然以賽車的方式呈現。故事很簡單,O;conner和Roman作為警方的卧底通過一系列的Race紮根在反派的團伙里,最後抓住罪犯。
開始階段的JOB OFFER以及最後的賽車飛躍算是全片的亮點部分。同時,迷惑警察的那部分使用了超過五十種世界中級和頂級的跑車,也是很經典的鏡頭。
本片出現的女警官角色在第五部以彩蛋形式再次出現。
《速度與激情:東京漂移》劇情完全跳出了之前兩部,類似於外傳性質,這也是林詣彬接手《速度與激情》系列的第一部。這一部可以簡單概括為一個車手的自我養成之路。
Sean是一個以危險駕駛頻頻被拉黑的未成年,為了避免進少管所,他不得不在日本與自己的父親生活,但在日本他接觸了漂移,逐漸成為漂移高手的同時,也給自己惹上了巨大的麻煩,最後他通過一場車賽解決了一切。看這個主線,有一點和《頭文字D》相似,最後的決戰也是在一個下坡發卡彎賽道完成的,反派最終也是因為賽車墜落而失敗,男主使用的車也是自己改裝混搭完成的--福特野馬+evolution的發動機等等。
Ⅵ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影片的觀後感
八國聯軍侵華——使我國徹徹底底地論為伴殖民半封建的社會。
無法忘記的國恨,讓人就就不能平息心中的憤怒。使中國人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是軟弱無能的清朝政府?還是貪得無厭的列強呢?還是因這是中國人的命運呢?
義和團的同志們也是愛國的,雖然做法比較偏激,但是他們也有努力過。他們喊出「扶清滅洋」的口號,最終卻被清政府屠殺。可見那時的政府善惡不分,慈禧為了保住自己而不理後果。真讓人感到悲哀!雖然他們失敗了,但還是給我們一個榜樣——要勇敢,堅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到最後一刻!
國難當前,每一個人都要盡自己應盡的義務。 八國聯軍侵華,是我國損失了很多。很多人都了犧牲了。而八國聯軍侵華背後的真相竟然是——「 殺一外國男人賞銀100兩,殺一外國女人賞銀70兩,殺一外國兒童賞銀50兩。」最後總計殺外國人231名,其中兒童53人,殺中國基督徒數字更大,據不完全估計,庚子教難中天主教被殺害的有主教5人,教士48人,教徒18000人;新教被殺害的有教士188 人(其中1 /3 是內地會的教士),教徒5000 人,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中國人.
這是多麼令人震驚的事實。人類為了錢而殺人,為了這買不回時間 ,買不回生命的錢。作出那麼多傷天害理的事,太不應該了!
在我看來, 八國聯軍侵華雖然是令人痛心的歷史,但是也告訴了我們,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統治者,人們將會很痛苦。遠觀歷史,我們不應該再怨恨曾經侵略過我們的國家,不應該再怨恨他們的國民。誰也沒有錯,在戰爭中無論是勝利還是失敗的一方都是受害者。我只能希望不要再有戰爭,世界永遠和平。
但是這恐怕是不可能的······
Ⅶ 八佰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篇一:
八月份,電影大作《八佰》即將上映的消息紛紛刷爆朋友圈,可以看出各位觀眾們還是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的。有人預測,《八佰》上映後,其票房很有可能會超過2017年的票房冠軍《戰狼2》。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本應該於2019年7月5日全國上映,最後卻擱置了。
想必大家和我一樣都很清楚,《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而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便加快了侵華的步伐,並提出了三個月的計劃。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中國軍隊奮起反擊。而電影《八佰》,便講述了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18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為掩護我軍的行動,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軍駐守四行倉庫。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部隊進駐後,謝晉元與一營長楊瑞符集合部隊作簡短動員,說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並據守四行倉庫--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屬於中國軍隊守衛的一塊國土,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隻孤軍。他要求全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後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後來,謝晉元與全體官兵一起齊心協力,多次打退了日軍的進攻。第一天戰斗,我軍共消滅敵兵80餘名,傷敵更多,日本侵略者受到中國人民的嚴厲懲罰, "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又一次被打破了。其實,堅守四行倉庫的只有一個營的兵力。該營士兵陳德松在《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一文詳細記述道:"以該團第一營為基幹,組成加強營,仍用團番號。全團410人左右,一個機槍連三個步兵連,一個迫擊炮排。"為迷惑敵人,在記者采訪時,謝晉元假告800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之說。
八佰的歷史背景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以後,中國軍隊第88師是最先進入戰場抗擊日軍的中國部隊。最初謝晉元是作
為第262旅參謀主任,在寶山路商務印書館對面的樓上在最前線指揮戰斗。戰斗到9月中旬,第524團團附
黃永淮在戰斗中身負重傷,第262旅旅長便 任命謝晉元為新任團附,指揮該團負責正面陣地的防守任務。
因戰況激烈,該團先後補充了4次兵員,原來的老兵在戰火中不斷犧牲,補充人員主要來自地方保安團。戰斗至10月下旬,面對日軍的不斷增兵,中國軍隊發現如果死守閘北,將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於是下令中國軍隊撤退到蘇州河南岸防守。但為了配合外交,給世人留下中國軍隊仍堅守蘇州河北岸抗戰
的印象,於是決定讓第88師留下一部分部隊,作為中國最後的軍隊堅守。
對於留下來最後堅守的軍隊,師長孫元良很清楚他們將面臨的結果,曾表示留置閘北守備最後陣地
的部隊,最多是犧牲,最少也是犧牲。」最終 孫元良決定以中校團附謝晉元率第262旅524團固守原第
88師師部所在的四行倉庫為據點,作為中國在閘北的最後一支 部隊堅守蘇州河北岸。這便是堅守四行倉
庫的謝晉元及所率領的部隊被稱為「四行孤軍的原因。
孫元良親自向謝晉元在四行倉庫下達了率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陣地的命令。之所以將最後兩支中國軍隊死守的陣地設在四行倉庫基於以下幾點考慮:首先四行倉庫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堅固易於防守,並容易掌握部隊。四行倉庫作為原第88師師部,糧食和彈葯都儲存了很多,而且為了防止自來水管被日軍截斷,還有大量的飲用水儲存。
Ⅷ 電影八百200字觀後感
《八百壯士》觀後感
看了《八百壯士》後,我心中有說不完的激動,這部愛國主義影片,主要敘述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我八十八軍五二四團第一營官兵五百人,由團長謝晉元中校率領掩護國軍之撤退,並陷入三面之包圍中,即戰四晝一夜,有四行倉庫通過穌州河進入英租界。這裡面有一個很英勇的女孩,叫楊惠敏,自願當童子軍,父親勸她回去,她不肯,說要讓中國立起來。上海鬧飢荒時,他去維護秩序,還將國旗送到四行倉庫,路上危機重重,可為了立志氣,強民心她死也要去。
當時,全國的童子軍堅守著「不要餉、不吃糧、不怕苦、不怕死」的號令。我為之感動,因為他們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貢獻,而是為了國家未來的前途而貢獻著,不貪生怕死,這才是真正的中國人。800個烈士,多麼珍貴的 「一筆財富」啊,就這樣犧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彈中,我真惋惜啊。這時,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為什麼要將八百壯士趕盡殺絕呢?為什麼一定要佔領上海呢?為什麼要攻擊中國,不和我們做朋友呢?為什麼?為什麼?難道,為了統治全世界,日本人要傷害所有人嗎,要讓所有人看不起嗎。
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璀璨五千年華夏文明,幾萬萬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苦難時刻的開始。日本人,你們為什麼要這么做。
如果不是當時的中國不強大,那麼,日軍也不會來攻擊我們了,從現在起,我要發奮讀書,讓祖國更加強大!讓世界各國都和平共處,再也不發生這種事情了。「……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此時此刻,宋祖英的《愛我中華》回響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樣裝滿了對祖國深沉的愛
Ⅸ 電影觀後感800字
昨日是電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與家人朋友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周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後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麼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後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於大製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來上這么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准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Ⅹ 電影八佰觀後感怎麼寫
電影《八佰》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1937年,是中國風雨飄搖的一年;1937年,是中國山河破碎的一年。
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對華全面侵略戰爭。正面戰場上,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國民黨正規軍,面對日軍節節敗退,北平天津相繼淪陷;在布魯塞爾會議上的外交失敗更是讓中華民國成了一葉飄盪在洶涌大海上的小船,隨著海浪起起伏伏,毫無反抗之力。沒人知道中華民國的未來怎樣,也沒人知道中華民國的未來在哪。
9月1日,新豐熱電公司組織我們這些學員觀看了剛剛上映的電影《八佰》。故事就發生在1937年的中國上海。滬松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在與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面對日軍多次狂風暴雨般的進攻,524團在團長謝晉元的指揮下,像是一顆堅韌的小草。無論怎樣的風雨,也無法讓它真正低頭。524團的堅守就像是燈塔穿過海霧里的一點點燈光,為大海上飄搖的小船指出方向,為山河日下的舊中國送來了一絲希望。
顧炎武在三百多年前發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有力的吶喊。今天的《八佰》便是對這句話的再次演繹。家是最小的國,國是最大的家。愛我祖國,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身體力行:戰爭年代,那些愛國的仁人志士為心中的大義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的生命;現在是和平年代,我們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便是對「國人當如此」最好的踐行。
我從懵懵懂懂的入職,到現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各種培訓學習,在領隊和集控師傅們的帶領下,我們正在慢慢的尋找自己的定位,也正在一點點習慣自己電廠人的身份。生活在當下的我們需要一種堅守——在現在的學習中,堅持每個分分秒秒,用心學習運行相關知識;在未來的工作中,守護好每個日日夜夜,堅守在汽輪機旁;堅守在鍋爐邊;堅守在電廠的每一個設備、每一個閥門、每一根管道旁,保證值好每一班崗,就是我們電廠人對「國人當如此」的最好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