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記錄片《復興之路》觀後感
《復興之路》這是一部能夠讓我們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巨片。看完後,我洶涌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中國歷經風雨滄桑,歷經時事變故;有過盛唐的自豪,也有過清末的傷感;體會到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也體會到圓明園被燒的恥辱……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飽經風雨滄桑的中華大地,終於在今天迎來了春暖花開的日子……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曾幾何時,中華大地文學之盛,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唐詩宋詞爭相誦讀;曾幾何時,中華大地被譽為禮儀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黃子孫重禮儀,講誠信;曾幾何時,中華軍力之強,元朝鐵騎進入歐洲,明朝寶船下達西洋……
然而,當國人還兀自沉浸在四大發明的光環之中是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還自以為中華地大物博,還堅信天圓地方時……在歐洲,許多西方國家卻在悄然中慢慢發展壯大起來,並且很快的超越了東方文明。當其本國資源不能滿足發展需求時,便把目光瞄向了資源豐富的東方亞洲國家。於是,英皇派出使者到當時還很強盛的大清朝,請求與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卻以『天朝物產豐盈』為由一口拒絕了。中國與世界給予的第一次機會失之交臂。當中國的大門被打開時,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堅船利炮之下,中國的災難降臨了……在列強的武力威脅、打擊之下,當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喪國辱權的不平等條約,使本就落後的華夏大地的現狀雪上加霜,淪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狀態……
「國破家何在?」當中華大地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時,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後繼的為了解放中華的事業而奮斗。中國的革命道路可謂是曲折而艱難,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同樣遭遇了失敗,就其原因是沒有從太平天國運動汲取失敗的教訓,總結經驗。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轍。但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取得了勝利。他們積極的從前人那裡總結經驗,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善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並能勇敢地從失敗中站起來,繼續奮勇前進!
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多次磨難。98洪水泛濫,2003非典入侵,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視著中國。災難中最高領導人出現在最前線,鼓舞我們要有戰勝一切磨難的勇氣和信心。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品質和精神,足以讓國人自豪,叫世界震驚。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讓人民失望,沒有讓世界當成笑柄,抗擊了洪水的肆虐,抵制了非典的橫行。生活秩序又回歸正常,從這里,我看到了不屈,學會了堅強。如今中國正在變得強大而富有。在世界驚嘆之餘,我們更不能有片刻鬆懈。作為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要安於現狀的享受,要充分發揮自己現在的創造精神。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奠定民族自立的基石,為了中國在世界上的穩固的地位,我們一起開拓!
中國作為最璀璨耀眼之星在東方冉冉升起,光輝照耀世界的每個角落,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將像登上珠穆朗瑪峰一樣踏上強國之巔!通過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現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國賦予我們的,要想她永葆青春活力,就要不斷的有新鮮血液輸入,同時還要向外疏通,讓世界認可。
我們的復興之路還沒有結束,我們還有很多的路要走,有很多的事要做,做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我們肩上的擔子是很重的。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多少的滄桑歲月,才得來今朝幸福生活。看完《復興之路》,我們在震撼之餘,最重要的是要繼往開來,沿著前輩們在復興之路上留下的足跡,更成功的走好復興之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現階段,作為大學生我們要加強和提高我們的思想政治水平,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② 求復興之路觀後感
在這個學期的形勢教育課上我欣賞了《復興之路》,它帶給了我強烈的震撼。短短六集,卻道盡中國復興的曲折和輝煌,意味深長,引人深思。自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進入近現代史,開創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一部中國近代史是舊中國屢受列強欺壓的屈辱史和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為救中國而奔走呼籲的奮斗史;一部中國現代史,是建國後建設新中國的曲折史和中國共產黨歷盡艱辛地探討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史。
一百六十餘年的中國近現代史,讓人見證了中國由貧窮落後的舊中國發展成為工業現代化的新中國,復興的艱難曲折難以想像。從鴉片戰爭開始,先後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等一系列失敗,讓中國掉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但歷經滄桑的中華民族沒有屈服,愛國之士為救中國而到處奔走,尋找救國方案,但卻遭遇一次又一次次的失敗:先是太平天國運動,但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士大夫發起的洋務運動,並沒有擺脫封建主義的束縛,也沒能逃脫同樣的命運;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的戊戌變法,受到封建頑固派的鎮壓也陷入失敗的泥潭;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趕跑了滿清皇帝,卻被袁世凱竊奪了勝利果實,中國的復興任務並沒有完成。直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的革命為之煥然一新,中國從此進入一個革命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沒有辜負中國人民的期望,經過全民族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最終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任務,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中國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
新中國的發展並不沒有一帆風順,而是歷經曲折。建國初期,在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的農業,工業和政治民主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同時取得的經濟建設成就舉世矚目。但好景不長,隨後中國陷入了反右派擴大化的錯誤之中,加上三年的自然災害,經濟遭受了重創,蘇聯的背信棄義又讓中國雪上加霜,後來錯誤雖然得到局部糾正,但不久又被文化大革命破壞了,從此陷入十年動亂的泥潭之中。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讓剛從十年動亂走出的人看到中國發展的希望,在鄧小平的帶領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從此,中國的現代化取得了更加舉世矚目的成就。
中國的近現代史只是中國歷史的一小部分,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雖歷經歲月的滄桑,但依然屹立於世界而不倒,這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浩然正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在面對艱難困苦,滿目瘡痍的神州大地,中華民族表現出其強大的生命力,無數的英雄烈士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這份愛國熱情值得敬佩。時至今日,他們依然是我們的學習榜樣。中華民族在遇到瀕臨滅亡的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時期,民族的團結一致最終戰勝了一百多年來屢次欺壓中國的日本帝國主義,取得了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首次對帝國主義的戰爭的完全勝利,大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的團結一致。六十年後的今天,汶川地震引起的大災難,又一次讓我們看到了我們的民族的團結,為此,我們值得自豪。
作為新世紀的公民,關注歷史,了解歷史和思考歷史,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必需做到的。《復興之路》是一個歷史教育片,我們要從中吸取營養,滋潤我們的愛國情操,同時要有民族憂慮之心。看到中國陷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我們要深思,反省,思考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同時吸取舊中國的教訓;看到新中國的崛起和經濟建設的輝煌,我們要為之自豪;看到仁人志士的不屈奮斗,我們更應珍惜他們的奮斗果實,珍惜我們的國家,珍惜我們的學習條件,以後為中國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今年是2008年,奧運將在中國的首都北京舉行,我作為正在復興的新中國的學子,我為祖國復興的成就而自豪
③ 復興之路 觀後感,800字。謝了!
《復興之路》觀後感
復興,是一個偉大的議題!復興,是一個執著的夢想!復興,是一道崎嶇的征途!——題記
《復興之路》以中國在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帶領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為主要內容。初看此片,就感覺它與《大國崛起》有很多相似之處,看完《復興之路》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部部影集敲打著我的心弦,使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沉重感。
《復興之路》與《復興之路》把焦點鎖定在當代中國,即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復興之路》之所以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能夠散發出震撼人心的魅力,在於它以力求真的藝術風格,勇敢地走進歷史的深處,走進真理的深處,走進當代中國人的心靈深處,說出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和中華民族的心裡話:歷經苦難、犧牲和奮戰,中國人民終於找到了一條實現幸福理想的偉大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復興這一時期,不僅是中國的近代史、血淚史和屈辱史,更是我們付出慘痛代價之後換來的深刻的教育史;它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道路,使我們認清了身上的責任之重大,賦予了我們振興中華的神聖使命。
作為學生觀看此片,有助於我們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為什麼要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對於我們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具有重要意義,也能夠更好地培育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
或許,你還沉浸在風靡全球的唐朝文明之中;或許,你還神遊在天朝物產豐盈的夢幻之中;或許,你還在為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績而熱血澎湃;或許……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已深埋在歷史的塵埃中。從1840年一直到今天,國人們或辛酸、或憤苦、或彷惶、或堅定地在這條充滿坎坷的復興之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著華夏的淚水,每一腳都能踩出炎黃的鮮血,即便如此,我們的復興之路遠還沒有結束,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還有很多的事要做……
讓我們銘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實現! 《
④ 復興之路觀後感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戰爭失敗5年後,列強再次侵入北京,這一次是8個國家的鐵蹄,整個中國彷彿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11國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此,清政府的戰爭賠款總額高達7億2450萬兩白銀,帝國主義列強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總數達幾百個之多。清王朝已經完全淪為一個對內不能保護國民尊嚴,對外不能捍衛國家主權的腐朽沒落的政府。20世紀的中國,一個聲音變得越來越響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領120餘人在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半年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較完全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使中國發生歷史性巨變,中國人民思想也由此獲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徹底的革命,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在接下來的歲月中,誰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誰能讓中國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將經歷怎樣的艱難曲折,才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呢?
⑤ 中國復興之路觀後感1000字左右
復興之路觀後感1000字
今天我看了《復興之路》這部影片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對中國歷史有了深刻的了解。
中國歷經了多少風雨滄桑,也歷經了多少磨難。有過盛唐的自豪,也有過清末的傷感;體會到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也體會到火燒圓明園的恥辱……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飽經風雨滄桑的中華大地,今天終於迎來了春暖花開的日子。
當國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當嬉笑打鬧的那一刻;當在課堂上歡快上課的那一刻;當與家人共進晚餐的那一刻……你,是否想過,這一切是多麼來之不易。
曾幾何時,中華大地文學至盛,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唐詩宋詞爭相誦讀;曾幾何時,中華大地被譽為禮儀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黃子孫重禮儀,講誠信;曾幾何時,中華軍力之強,元朝鐵騎進入歐洲,明朝上船下達西洋……
然而,正是中國的強大,正是我們擁有四大發明,才被一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當國人還自以為是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時;當國人還自以為中華地大物博時;當國人還堅信天圓地方時……歐洲等各個國家卻在悄然中慢慢發展壯大起來,並且很快的超越了東方文明。
1840年,因為中國的禁煙措施,遭到英國政府的強烈反對。中英兩國爆發了鴉片戰爭,由於中國的科技落後,導致中國大門第一次被打開。中國徹底失敗,並且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然而中國人的思想還未被打開。1860年英法艦船200隻,侵略軍16000餘人闖至天津大沽口外。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委曲乞和,無心抵抗,致使侵略軍長驅直入,進逼京城。咸豐皇帝倉皇逃奔承德,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
次日下午,當侵略者將圓明園的財寶洗劫一空後,又放火將圓明園燒成粉末。這時的中國徹底宣告失敗。
「國破家何在?」當中華大地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時,一批批有志人士挺身而出,前赴後繼,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如:譚嗣同、梁啟超、秋瑾、孫中山、毛澤東……一批批的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僅過一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和奮斗,終於迎來了今天這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為了使恥辱的歷史不再重演,我們現在就要好好學習,長大為國家出一份力,讓祖國變得更加強盛
2.
復興之路,顧名思義,就是從衰落到再次興盛的過程中所探索走過的道路。而國人,或辛酸或憤苦或彷惶或堅定地在這條充滿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著苦澀的淚水;每一腳都能踩出濃艷的鮮血。
這段時期,不僅是中國的近代史、血淚史和屈辱史,更是我們付出了太多代價之後換來的沉痛的教育史;它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道路,使我們認清了身上的擔子之重大,付予了我們振興中華的神聖使命。
片子包括千年局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6集,影像資料豐富,解說詞准確感人,生動再現了160多年來中國人民為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後繼地奮斗追求的歷程,清晰地勾畫出中華民族從倍遭屈辱、奮起抗爭到走向復興的歷史脈絡,主題鮮明,氣勢恢宏,既令人振奮,亦發人深剩以「復興之路」為題,可謂提綱挈領,抓住了關鍵。
即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鴉片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出現了千年未有的變局。這時,各種思潮交相激盪,主義之爭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導中國「走孔子之路」;自由主義者、全盤西化派既不滿專制復古,又排斥馬克思主義,寄希望於走歐美資本主義的道路。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封-殺馬克思主義,企圖用封建的法西斯主義主宰「中國之命運」。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可見,這思想的較量,主義的斗爭,其實質是不同的歷史走向之爭,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之爭。
回顧歷史不是為了給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為久壞失修到麻木的靈魂豐富情感,銘記歷史是為了明白昨天是什麼,現在該做什麼,將來要成為一個什麼樣子。我想,這是我們反復溫習歷史最起碼要得到與明白的。
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針、以共-產-黨為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積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初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之後,正為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這就是歷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在黨的十七大召開之際,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自覺地「用歷史感悟未來」,在中國未來應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重大問題上,進行了有說服力的論說,這對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念、凝聚共識,很有益處。
現在中國正走在復興的路上,正是回歸世界領先地位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GDP躍居世界第三,世界500強中,中國也佔了30個席位(大陸23家,台灣、香港7家)有人預測2020年中國GDP將超過日本,2050年經濟總量超過美國,這不是狂吹,這是對中國成績的肯定。「嫦娥」的升-天,也使中國穩居世界航天第三位,衛星發射次數佔世界總數的17%,世界各國也越來越感覺到同中國交往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少國家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國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中國文化、漢語感興趣。
現在中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復興將在我們這一代中一不一步靠近,面對歷史使命,我們應該勇敢的擔負起來,這就要求我們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用科學文化來武裝自己,為國家的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長的,前途是光明的,總有一天中國會再次登上世界領先的地位!
新世紀的國際科技和經濟的競爭,從根本上講是高科技、高素質人才的競爭,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競爭。要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得到發展,就要努力學習和發揚功臣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團結一心,勵精圖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我相信,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我相信,我們會讓祖國更富強!
⑥ 關於《復興之路》的觀後感或者論文什麼的,大學毛概的課後作業,一千字。
復興之路觀後感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戰爭失敗5年後,列強再次侵入北京,這一次是8個國家的鐵蹄,整個中國彷彿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11國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此,清政府的戰爭賠款總額高達7億2450萬兩白銀,帝國主義列強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總數達幾百個之多。清王朝已經完全淪為一個對內不能保護國民尊嚴,對外不能捍衛國家主權的腐朽沒落的政府。20世紀的中國,一個聲音變得越來越響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領120餘人在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半年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較完全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使中國發生歷史性巨變,中國人民思想也由此獲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徹底的革命,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在接下來的歲月中,誰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誰能讓中國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將經歷怎樣的艱難曲折,才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鴉片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出現了千年未有的變局。這時,各種思潮交相激盪,主義之爭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導中國「走孔子之路」;自由主義者、全盤西化派既不滿專制復古,又排斥馬克思主義,寄希望於走歐美資本主義的道路。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封殺馬克思主義,企圖用封建的法西斯主義主宰「中國之命運」。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可見,這思想的較量,主義的斗爭,其實質是不同的歷史走向之爭,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之爭。
「震撼」「激動」「落淚」……這是眾多觀眾在形容他們對《復興之路》觀後感時所用的話語。「觀眾有感觸,我們的心血就沒有白費。」製作《復興之路》,就是要讓廣大觀眾看到中國在160多年復興之路上一路行來的種種變遷,並讓無數觀眾從這種變遷中感受並觸摸幸福。
觀看復興之路的歷程,使我回顧了中華民族100多年來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歷程。翔實的史料、恢弘的氣勢、深沉的語言、珍貴的歷史圖片,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復興之畫卷。100多年來,民族復興成為中國人民的執著追求。陝北延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戰的聖地,民族復興的領導者在這里運籌帷幄。
變革的時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見的腳印:抗擊非典,踐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領袖和民眾共赴危難,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和擁護。突飛猛進的中國經濟,完善社會主義市經濟體制苦幹問題的重要決議,無一不是民族復興的基石,讓我領會到了國富民安的道理,認識到年輕一代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民族復興的重任。也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前進的艱辛歷程,同時也看到了今天中國的強大。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要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為報效祖國做出更多的努。
看完《復興之路》後兩集,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和自豪!感動的,是那些為中國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人;自豪的,是為自己能夠成為這個優秀民族的一份子!
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黨領導著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著、奮斗著、發展著、前進著……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齊哀悼,一齊歡呼,一齊奮斗,一齊感動……不論遇到什麼,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發展、進步!
⑦ 復興之路的觀後感1000字
這部紀錄片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這六個主題講述了我們中華民族是如何從以前的落後走向現在的繁榮昌盛。
我們偉大的祖國以前也有過輝煌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但是到了近代,我們的祖國由於種種原因變得衰弱了,受到了西方國家的欺負。是中國共產黨拯救了我們,領導我們走向復興之路,帶領我們建設新中國。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才有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的祖國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說:2009年的奧運會在我們中國申辦成功,「神舟六號」登天,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這些都是我們每一個復興之路上的堅持的腳印。
讓我們更加努力的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一聲雷鳴,一鏡碎。一座座火山爆發,君王美夢破!這是1840年的中華大地。從此,就是那無邊的災難和痛苦。親眼看著母親慘遭凌辱,親耳聽著母親的淚水恣意的流淌。這是每一個炎黃子孫所過的內心流血的生活。再苦也要活,再難也要生!
憶往昔,你記否大唐的繁榮昌盛,大唐的輕歌曼舞,大唐的雄姿英發,大唐的路不拾遺?你記得大唐的萬方來朝?
曾幾何時,中華大地文學之盛,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唐詩宋詞印婉認爭相誦讀;曾幾何時,中華大地被譽為禮儀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黃子孫重禮儀,講誠信;曾幾何時,中華軍力之強,元朝鐵騎進入歐洲,明朝上船下達西洋……
然而,現實卻是----衣不遮體,腹不裹食。餓殍滿地,哀鴻遍野。復興,偉大的議題;復興,執著的夢想;復興,崎嶇的征途。復興,……再難也要復興,再苦也要復興。從1840一直到今天國人,或辛酸或憤苦或彷惶或堅定地在這條充滿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著華夏的淚水;每一腳都能踩出炎黃的鮮血。
《復興之路》告訴我們,有一種力量叫精神,叫理想。百年以來,這種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樣燃燒著,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這種精神,象甘甜的乳汁支撐著一個又一個尋夢人!
一個有生命力的民族,一個強大或追求強大的國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演進中,有過無數的輝煌,也曾多次經受各種天災人禍的考驗。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內憂外患,災難深重。但是,無論經受怎樣難以想像的磨難,偉大的中華民族總是能夠從坎坷中奮起,百折不撓,闖過難關,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形成、發展並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也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支撐、引導著我們從歷史中走來。這一精神的血脈,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在林則徐、譚嗣同、孫中山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釗、方誌敏、劉胡蘭身上看到了它,在魯迅、聞一多、朱自清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鋒、焦裕祿、王進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許許多多為了民族的生存發展、國家的興旺發達而犧牲奉獻的無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
然而,當國人還兀自沉浸在四大發明的光環之中時;當國人還自以為是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時;當國人還自以為中華地大物博時;當國人還堅信天圓地方時……在歐洲,許多西方國家卻在悄然中慢慢發展壯大起來,並且很快的超越了東方文明.當其本國資源不能滿足發展需求時,他們便把目光瞄向了資源豐富的東方亞洲國家.於是,英皇派出使者到當時還很強盛的大清朝,請求與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卻以'天朝物產豐盈'為由一口拒絕了.於是,中國與世界給予的第一次機會失之交臂。於是,就是那悲慘的經歷,就是那泣血的生涯。
「盤古開天,三皇拓土。五千春秋,文明盡數。歷代先賢,禮儀昭著。」「一座座火山爆發,君王美夢破。」「撫摸傷痕昂起頭,吞咽下恥辱心如火」「日本強盜,奪我東三省。又貪我華北,非滅我全國不可。」「為了祖國,為了民族,為了同胞,為了子孫。以此為誓,血戰到底!!!」這一句句詩句敲打著我的心弦。《復興之路》就是在這樣的旋律中奏響凱歌!
整個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前夕,南下某部隊接到上級命令「1949年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首都:北京新中國名字: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代)必須把命令傳達給每一個戰士,一個字也不準少。」當時,南方還沒有解放,處在戰火之中。通訊信號也不好。一位戰士為了聽清新中國叫什麼名字英勇犧牲,最後還問連長,咱們新中國叫什麼名字?或許現在的孩子不董為什麼一個名字這么重要?這是他們用自己的命換來的新中國啊!還有,還有,整個影片,我一直充斥著興奮與激動。
這就是影片開頭和結尾的艾青的那首詩————為什麼我眼中常含著淚水,是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我真真正正理解了著幾句話的含義。
或許,你還神遊在天朝物產豐盈的夢幻之中;或許,你還沉浸在風靡全球的唐潮之中;或許,你還為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績而熱血澎湃;或許……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為歷史。我們的復興之路遠還沒有結束,我們還有很多的路要走,我們還有很多的事要做……請記住:理想決定復興!我們銘記!
⑧ 復興之路觀後感1000字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戰爭失敗5年後,列強再次侵入北京,這一次是8個國家的鐵蹄,整個中國彷彿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11國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此,清政府的戰爭賠款總額高達7億2450萬兩白銀,帝國主義列強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總數達幾百個之多。清王朝已經完全淪為一個對內不能保護國民尊嚴,對外不能捍衛國家主權的腐朽沒落的政府。20世紀的中國,一個聲音變得越來越響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領120餘人在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半年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較完全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使中國發生歷史性巨變,中國人民思想也由此獲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徹底的革命,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在接下來的歲月中,誰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誰能讓中國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將經歷怎樣的艱難曲折,才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呢?
⑨ 求一篇影片《復興之路》的觀後感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電影《復興之路》觀後感
第一次在電影院試圖控制自己的感情,第一次看見旁邊的老人不斷擦拭著淚水,第一次感覺突然得到了一次精神和藝術的洗禮,這就是電影《復興之路》才特有的魅力和氣質!
《復興之路》是繼《東方紅》、《中國革命之歌》以後我國舞台藝術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義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電影《復興之路》是其電影版。去年國慶期間,我在電視上看過《復興之路》在人民大會堂的演出,感到十分震撼;今天,看了電影《復興之路》,更感覺到她對內心的一種無與倫比的沖擊。
她以高度的歷史概括和嶄新的藝術創造,生動表現了中華民族從1840年到2009年一百六十九年的歷史。再現了中華民族在危難中崛起、在拼搏中奮進的光輝歷程,充分說明了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上了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的道路,走上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走上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道路。
她是宏偉的史詩!
她是浪漫的畫卷!
她是奮進的號角!
她是神聖的慶典!
她是一部永恆的光影史冊,記錄著中華民族一百六十九年崢嶸歲月中的滄桑與絢爛!
她是一尊不朽的記憶豐碑,鐫刻著中華兒女卓絕奮斗歷程中的英姿與豪情!
她是一塊精琢的藝術瑰寶,綻放著復興凱歌中歷史的精魂與時代的魄力!
觀後深思,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直至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我深深地感到苦苦探尋救國救民道路的仁人志士們的偉大,深深地感到中國共產黨取得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深深地感到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理上奮勇前進的偉大。
但是,我很悲哀地看到,現在很多青年人對時事的冷漠,對時政的不屑,對歷史的輕視,對核心價值的缺失,對民族前途的麻木… …悲哉!中國青年!
也許是我們感覺生活的時代太「太平」了,於是,我們沒有憂患意識,我們沒有居安思危,我們沒有太多應該有的!試問,難道非要我們的大使館被炸才能意識到帝國主義滅我之心不死嗎?難道非要奧運聖火在境外傳遞受阻才能意識到我們依然存在敵對勢力嗎?難道非要戰火從周邊燃到自己身上才能意識到我們的世界並不是完全可以和平相處的嗎?
可愛的中國青年,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棒已經傳遞到我們手上了。我們不能讓我們的仁人志士、革命先輩的鮮血白流啊!我們不能讓千千萬萬個中國共產黨人用生命換來的革命前途在我們手裡葬送啊!我們更不能讓我們的子子孫孫唾棄我們這一代啊!
醒醒吧!中國青年!我們不要再覺得什麼都是大話空話!我們不要再覺得是誰想奴役你的思想!我們不要再覺得什麼都與你無關!我們不要再覺得唯獨自己的意識形態才是對的!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來吧!中國青年!復興之路要我們腳踏實地去走,我們要充分地認識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與自身的前途息息相關,我們要用我們的努力去慰藉近代以來為中國的前途犧牲的仁人志士的在天之靈!讓我們的青春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讓我們的人生的航線找到正確的燈塔!
⑩ 紀錄片——復興之路觀後感
為了迎接黨的17的勝利召開,CCTV最近在播出紀錄片《復興之路》,片中詳細解讀了1840年以後至今中國人民的戰斗與建設歷史。
在第3、4集詳細說到了66年到76年的文+革十年這段歷史,我興奮的看到,在這一次對這一段歷史的表述中,採取了直面的態度,在片中解說詞里談到:文+革是錯誤的,是浩劫!由此可見,這與我們小時的歷史書中簡單的一段話含糊表述形成鮮明對比,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我黨在進步,以及用更為寬大與胸懷在理解過去的事情、與迎接未來的事情。
我出生在改革開放以後的年代,我們現在年齡在30以下的這一輩對於文-化大革命是陌生的,甚至好奇的。2000年有幸來北京發展,我就刻意的研究起這一段歷史,我看了國家圖書館公開的一些這方面的資料。02年住院時候結識了一個70歲的老病友,從他那也知道了一些他們理解的這10年。
我崇拜毛主席的,我家裡現在還供著中國計算機報L主編從韶山「請」來的主席銅像。對於這10年浩劫,我是這樣理解的:首先主席是個人,不是個神,其次主席是個詩人,再次主席才是個主席。在革命戰爭年代,主席是偉大的,他一手締造的新中國。但是在49年以後,和平時代來了,主席的治國不斷的被證明偏離軌道。我理解的就像拔河,這邊過了紅線拉過去了,其他同志給拉回來。
但是主席畢竟是個詩人,以及權利的擁有者,詩人最好的表達方式是詩,因此,66—76的這10年就被灌上了「文化」的頭銜,我理解的是,這10年主席以文化的名義與自己斗爭了10年,但是在後期他自己也證明與自己斗爭的失敗。這個斗爭中,主席是肯定自己也是否定自己。
在《復興之路》中,我還激動的看到,中國走過了一段漫長而且艱難的道路,人類歷史上在上世紀之初還沒有哪個國家曾經遭受過像中國這樣的屈辱,再看看現在社會的繁榮,中國人應該學會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說詞說到,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
可以看出一個大國從傷痕一路走來的不容易,這就像我們一個家庭一樣。我小時候父親去世,家裡老屋連樓板都沒,還拉了一筆看似不小的債務。後來大姐工作以後努力掙錢還債,再後來家裡老屋鋪上樓板,家裡用上煤氣灶,買來西湖牌黑白電視。到以後2姐在北京讀完大學,做了白領,以及到我大學畢業以後,家裡造了新房子,在北京買房子。
在中國,在我那個村子裡,很多鄉親都是這樣從貧窮走到小康,從物資的豐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滿足。一個家的復興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們偉大國家的強大之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