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二年級的作文三八線觀後感
月光暖。
「走,進屋吃飯去!」我拽著媽媽的胳膊,心中有些迷茫。這頓飯,我吃得很少。媽媽沒有像往常一樣逼我多吃。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拿出考試卷子,望著這一片片紅叉,沮喪的要搖了搖頭。月光完全被烏雲擋住了,只是隱約透出一絲光亮。不一會兒,月亮就完全被遮住了,充斥著說不出的陰霾。
「咚咚」,「我進來了啊!」媽媽在門口大聲叫道。「吱」,門被打開了,我沒有抬頭,只覺有一股暖意湧上心頭。
「喝了這杯牛奶,早點睡覺吧!」她輕輕地放下輩子,輕輕地關上門。
我瞥了一眼杯子,咦?怎麼還有張紙條?
㈡ 《三八線》和《彭德懷元帥》的觀後感700字800字
彭德懷(1898—1974),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省湘潭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彭德懷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他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國防及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他有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堅強的黨性原則,始終保持坦盪的革命胸懷,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他極其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他始終保持勞動人民之本色,一直受到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無限尊敬、愛戴和懷念。
1935年8月21日,彭德懷先生率領紅三軍團負責殿後過草地。因為當時沒有東西吃,戰士們一個個因沒糧食而昏倒在地,彭德懷見了,便決定殺掉所有的牲口。他把飼養員喊了來,問道:「總共還有幾頭牲口?」「連你的大黑騾子還有6頭。」老飼養員回答道。「好,全集中起來,殺掉吃肉!」彭德懷的話一出口就是命令。「什麼,殺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飼養員著急了。幾個警衛員聽後也急忙圍攏過來,大聲說:「軍團長,大黑騾子可不能殺呀!」彭德懷深請地望著拴在不遠出的大黑騾子,平靜地說:「部隊現在連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殺牲口解決吃的,或許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老飼養員流者眼淚對彭德懷說:「可是你怎麼走出草地?別的可以殺,大黑騾子一定要留下,它為革命立過功。」彭德懷拍著老飼養員的肩膀說:「你們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經走過來了嗎?革命又算得了什麼!大黑騾子是為革命立了功,這次就讓它立最後一次大功吧!」「還是把大黑騾子留下來吧!」大家在請求。
彭德懷有些不耐煩了,他大聲地對身邊的警衛員說:「邱南輝,傳我的命令,讓方副官長負責殺騾子!」6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老飼養員拍者大黑騾子的脖子又在輕輕絮語:「大黑騾子呀,大黑騾子!委屈你了,你為革命立大功吧!」彭德懷背過臉去。槍聲沒有響,誰也不願意開槍。10分鍾過去了,沒有誰下得了那個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預感到了什麼,集體嘶叫了幾聲,又默默地低下了頭。20分鍾過去了,仍然沒有聽到槍聲。「方副官長,快開槍!你不向它們開槍,我就向你開槍!」彭德懷雙手叉在要間怒吼道。手提機槍的方副官長把6匹牲口向遠處牽了牽,槍口對准了它們,大家都閉上了眼睛。
槍聲響了。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機。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發火道:「我吃不下,端開!」漫漫征程,再也見不到大黑騾子的身影了,它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融進了宣傳鼓動員的竹板聲里:「聲無禦寒衣,肚內飢。暈倒了爬起來,跟上去,走到宿營地」當我讀完這篇短文,心裡很是悲傷。
彭德懷愛她的大黑騾子,但更愛他的戰士們,他不忍心看到戰士們一個一個得昏倒在地,坐地不起。從「彭德懷背過臉去」和「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我感受到了他對大黑騾子的愛,又從「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發火道:『我吃不下,端開!』」感受到沒有了大黑騾子彭德懷很過意不去,雖然肚子已經咕咕叫了,但卻吃不下去。從「槍聲響了。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機。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發火道:『我吃不下,端開!』「漫漫征程,再也見不到大黑騾子的身影了,它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融進了宣傳鼓動員的竹板聲里:『聲無禦寒衣,肚內飢。暈倒了爬起來,跟上去,走到宿營地。』」大黑騾子從江西就陪在彭德懷的身邊,是他長征中的親密夥伴。彭德懷愛大黑騾子,常把自己的口糧剩下一些給這位夥伴。
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為了戰士能夠走出草地,彭德懷殺了自己的大黑騾子。他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國防及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他有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堅強的黨性原則,始終保持坦盪的革命胸懷,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他極其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他始終保持勞動人民之本色,一直受到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無限尊敬、愛戴和懷念。他是彭德懷。同學們一定要學習彭德懷先生的無微不至的精神。
㈢ 紅色革命影片觀後感
今天看了一部紅色革命電影《上甘嶺》,電影的主要情節是:1952年秋,朝鮮戰爭進入最後的關鍵階段。美國侵略者竟在板門店談判休會期間,調動六萬多兵力,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企圖奪取上甘嶺陣地,進而攻佔五聖山,用武力獲得他們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
堅守上甘嶺陣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的率領下,與敵人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二十多次的瘋狂進攻。
此後,他們又根據上級指示,退入坑道堅守陣地,拖住敵人,使之無法前進一步。在山上坑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他們遇到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不僅與外界的聯系被敵人切斷,而且缺水缺糧,生存艱難。
但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了二十四天,從而贏得了時間『使中朝軍隊取得了大進攻的勝利,並使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美國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來談判,無可奈何地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朝鮮人民得到了和平。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細節讓我為之動容: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
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後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中國電影資料館完成了該片4K精緻修復,使其再現銀幕。已完成4K修復的電影《上甘嶺》是目前觀眾能看到的最清晰的版本。
㈣ 求一篇三八線的觀後感作文。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期盼已久的抗美援朝題材的電視劇《三八線》就這樣在雄壯威武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中拉開了序幕,這是本劇給我的第一個驚喜,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本劇的片頭主題曲就是我最熟悉的《軍歌》,的確也沒有別的歌曲更加適合作為本劇的主題曲。聽著熟悉的旋律,激盪的音符,我的心情也不禁慷慨激昂,熱血澎湃。
這部劇是典型的「小人物,大歷史」的特點,以幾個平凡的普通志願軍士兵的視角揭開了那一幕熱血悲壯的歷史,展示了新中國建國初期中國人民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保家衛國,打擊侵略者,英勇戰斗,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這是這部劇的最大特點,也是反映了一個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㈤ 觀電視劇《三八線》有感作文500字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期盼已久的抗美援朝題材的電視劇《三八線》就這樣在雄壯威武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中拉開了序幕,這是本劇給我的第一個驚喜,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本劇的片頭主題曲就是我最熟悉的《軍歌》,的確也沒有別的歌曲更加適合作為本劇的主題曲。聽著熟悉的旋律,激盪的音符,我的心情也不禁慷慨激昂,熱血澎湃。
這部劇是典型的「小人物,大歷史」的特點,以幾個平凡的普通志願軍士兵的視角揭開了那一幕熱血悲壯的歷史,展示了新中國建國初期中國人民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保家衛國,打擊侵略者,英勇戰斗,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這是這部劇的最大特點,也是反映了一個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共產黨,新中國之所以不同於以往任何政黨政權,是因為它是實實在在地「喚起工農千百萬」,堅定不移地為人民服務,努力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讓我們時時回憶一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銘:「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現在我們必須從心裡加上一句話:「六十多年以來,在歷次保衛新中國的保家衛國的戰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而在這些戰爭中,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地位和意義是最偉大最崇高的,我們必須永遠銘記這場偉大的正義之戰,保國之戰,立國之戰,我們必須永遠銘記那些犧牲在這場戰爭中的偉大的人民英雄。
本劇一開始,就用幾句簡單的歷史簡介和一個簡短的黑白紀錄片畫面,展示了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的歷史背景。看似簡短解說,卻內容深刻,只是一般人容易忽略。我們首先要拋棄一種無聊的庸俗的認識:是誰先開了第一槍。這對於這場戰爭的本質有什麼影響嗎?二戰結束後,是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建立起來的「雅爾塔體系」造成了一個血脈相連的民族國家被迫妻離子散,兄弟分離,淪為兩個分裂的國家,而且直到現在依然飽受骨肉分離的痛苦。這種超級大國的強權政治才是造成朝鮮半島生靈塗炭,戰火紛飛的罪魁禍首。換一個類比,也許更加清楚,難道在九一八或者七七事變的時候,中國軍隊首先開了第一槍,就能夠改變日本侵略中國的本質嗎?
兄弟相殘的內戰已經令人痛心疾首,然而美國的表現更是火上澆油,為了維護自己在亞太地區的霸權和統治,美國主動捲入朝鮮內戰,因為這是對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的「反擊」,美國需要維護二戰後建起來的沿著南朝鮮,到日本,中國台灣,東南亞地區的一系列殖民體系。而這種殖民體系今天依然存在,美國在南朝鮮,日本等地建立軍事基地和駐軍,說到底不過是把這些國家當成自己的殖民地,而南朝鮮、日本等國說到底並不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可以允許別的國家在自己國家的領土上駐軍,他們只是美國的附庸,或者說21世紀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
中國完全是被迫捲入這場戰爭的無辜受害者,美國一面援助即將敗亡,面臨滅頂之災的南朝鮮,一面派遣第七艦隊侵入中國的台灣海峽,保護逃亡到台灣的國民黨反動派,阻撓中國人民解放台灣,同時不斷派遣飛機轟炸中朝邊境,中國東北的安東等地遭遇美軍飛機的轟炸,騷擾。無論如何美國的行徑已經構成了對中國領土的侵略和主權的威脅,而無論中國領導人如何抗議,聲討,美國的侵略行徑非得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更加囂張。怎麼辦?這是面臨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嚴峻考驗。我們的新中國剛剛成立,它已經飽受戰火摧殘,沒有人忍心讓它再度捲入戰爭。可是美帝國主義已經將戰爭強加在我們的頭上,難道我們忍氣吞聲,就能享受和平和安寧嗎?歷史的悲劇豈能重演?1894年,同樣在朝鮮,同樣是仁川登陸,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上了中國東北。1928年,在濟南,中華民國公使蔡公時先生被日寇割鼻削耳挖眼殘忍殺害。1931年,九月十八日,日軍攻佔中國東北。1932年,一月二十八日,日軍進攻上海。1933年,日軍越過長城進攻華北。1937年,七月七日……美國人不相信中國會出兵,因為我們已經錯過了出兵的最佳時機,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國家是一個爛攤子,沒有任何可以支撐戰爭的現代化工業基礎,我們的軍隊更像是一群叫花子,沒有飛機,坦克,軍艦,重型火炮……中國人憑什麼可以跟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軍隊交手?是的,無論任何人看起來,這都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毫無勝算的一邊倒的戰爭。可是結果如何呢?
張國強扮演的李長順是這部劇的男一號,和所有剛剛實現獨立解放的中國人民一樣,李長順做夢也不會想到,他會捲入這場戰爭。他和父親,弟弟,妹妹在東北邊疆原本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一家四口打漁為生,在剛剛解放的新中國,他們的幸福生活才剛剛開始。李長順也有了一個稱心如意的心愛姑娘,也許過不了多久,這家人就可以辦喜事了。
可是美國鬼子的飛機摧毀了一家人的幸福,也可以說毀掉了許多幸福的家庭,李長順的遭遇只是近代以來所有保守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中國人的縮影。李長順連父親弟弟的完整屍體也沒有找到,只撈到了一柄父親留下的折斷的魚叉。(根據影視劇的一貫作風,我提前在此預測,日後在朝鮮戰場的白刃戰中,李長順一定會把這把魚叉捅進侵略者的心臟!)
電視劇伊始,李長順的父親和弟弟准備去鴨綠江上捕魚,李長順還大大咧咧地跟父親開玩笑,沒有一點兒子的尊敬。這個人物令人感到很熟悉,因為所有剛剛長大成人卻還沒有成家立業的青年男子都是這樣頑皮。李長順拿著父親給的錢去給父親買酒,卻還嫌老爹給的錢太少。臨走時,爸爸還念叨:你什麼時候能成家,用你自己的錢啊?可是誰能想到這一去,竟是父子三人永遠的訣別。
李長順買了酒,順便買了一把粉紅色的塑料梳子,這是那個年代,小夥子送給心上人的禮物。他臉上憨笑著,樂呵呵的,心裡美滋滋的。說到這里,不妨插點閑話,張國強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男演員,可能在追星看臉的人眼裡,他長得非常一般,但是我覺得他真的很帥,因為男人就該是這樣的爺們兒!最早記住張國強是在電視劇士兵突擊中,他扮演鋼七連連長,看他個大肩寬,鶴立雞群,的確是很有領導者的范兒。後來也喜歡他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扮演的東北大兵張迷龍,《我的兄弟叫順溜》中扮演的新四軍首長陳大雷。總之,張國強演的絕對是漢子,是男人!他的氣質非常淳樸,很有土生土長的生活氣息,剛好也是東北人。讓他扮演志願軍戰士,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魏巍同志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提到的志願軍戰士馬玉祥,張國強的形象簡直就是馬玉祥再世。
接下來女一號,李長順的心上人常芳登場了,扮演者是曹曦文,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女演員,電視劇《野鴨子》讓我永遠記住了她。她扮演的常芳重感情,有情義。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個性格剛強獨立的女性,日後為了尋找李長順,和李長順的妹妹一起報名當護士,也參加志願軍到了朝鮮。
常芳還有另一位追求者,那就是王挺扮演的男二號張金旺。金旺從小和常芳訂了娃娃親,他很喜歡常芳,不過常芳已經心有所屬,當美國飛機轟炸了谷倉,引起了大火,金旺拚命提著水桶來救火的時候,剛好看到李長順和常芳為了躲避轟炸,一起逃跑,三人就這樣尷尬的見面了。金旺一桶水全都澆在了自己身上,唉,這種心情。王挺也是電視熒幕上的熟面孔,我記住他是在《重案六組》中扮演警察丁健,不過一直不知道他的名字,現在記住了。
不得不說,雖然金旺和長順是情敵,但是金旺也是一個熱血漢子。當李長順意識到飛機轟炸,飛奔過去想要救父親的時候,金旺也追在後面,緊跟著李長順跳進了鴨綠江,可惜二人都晚了一步。從此和所有滿懷國仇家恨的中國人一樣,李長順和張金旺立志從軍,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想要報仇雪恨。李長順也放下了和常芳的感情,從此躲著常芳,避而不見,因為他不想耽誤人家姑娘,自己上了戰場,生死未卜。
本劇一開始出現的部隊是一支名為尖刀連的部隊,其原型當然是當時駐扎在東北的東北邊防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兵團,也是後來進入朝鮮的第一支部隊。尖刀連的一班班長和六班班長同時率領全班戰士寫下請戰書,按了血指印。因為美國鬼子的轟炸,戰士們早就憋了一股勁,壓著一腔火。這股殺敵敢戰的精神是我們的國家能夠屹立至今的根本力量。
李長順做的更出格,直接沖到尖刀連駐地的門口,要求從軍,他手握的老套筒獵槍還走了火。這是他和未來的班長一班線班長的首次碰面。兩個人之後還有一段時期的磕磕碰碰。
在新兵訓練營,李長順和張金旺成了對手,兩個人相互較勁,誰也不想輸給對方。一次訓練,兩個人各自率領六名戰士,進行越野競賽。規定所有人到達指定位置,每人摘下一面紅旗,返回。李長順身體好,沖在最前面,但是他的5名同志,都落後了。相比之下,張金旺是一個很好的領導者,他帶領五名戰士一起喊口號,迅速奔跑,很快超越了李長順。李長順自己一個人獨立沖到終點,把六桿紅旗都拔了下來,跑回來分給自己的同志。結果贏得了勝利,但是這種事情顯然是作弊。從這個細節看出來,李長順個人能力很高,也懂得與同志們同甘共苦,但是還缺乏一個作為領導者的素質,這是他日後需要成長的地方。張金旺因為指出李長順作弊的行為,兩個人夜裡出來打了一架。
新兵需要考核方能通過,考核內容是負重15公斤,五公里越野。李長順和張金旺你追我趕,互不相讓,但是在過獨木橋的時候,李長順沒有在意將張金旺擠了下去,導致張金旺崴了腳。張金旺很硬氣,堅持著到達終點,但是考核已經結束。張金旺很有可能失去當兵的資格,可是他還是沒有說出來是李長順的過失導致他失敗。這固然是因為張金旺的自尊心,但更重要的是金旺很善良,他知道李長順不是故意的,如果說出來,也許會影響李長順當兵。但是蒼天有眼,金旺被運輸連的班長收留,成為一名運輸連的戰士。
在新兵訓練過程中,李長順屢屢出問題,首先,在拼刺刀訓練時,他看不起拼刺刀,用摔跤的辦法把對練的同志打倒,結果惹來線班長跟他對練,被線班長打得落花流水。李長順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此刻苦訓練拼刺。後來是在整理內務時,違反紀律,把私人物品——也就是父親的遺物,那把魚叉帶進宿舍,遭到了批評。但是線班長不理解,做事粗暴,將魚叉扔了出去。兩人因此再度爆發沖突,幸虧連長和指導員出面協調。這里需要對指導員陳平做一個特寫,這才是我黨真正的好指導員,耐心細致地做戰士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卸下包袱,協調矛盾,最終李長順和線班長互相理解,冰釋前嫌。出國前夜,李長順偷偷溜出軍營,把送給常芳的梳子放在了她家門口,順便去給父親和弟弟上墳。他對老爹說,我從小給你惹麻煩,不聽你的話,長大了還是經常頂撞你,真的很不懂事。說完給爸爸磕了三個頭。然後囑咐弟弟,好好照顧咱爸,不要惹他生氣,咱爸是個實心人,容易當真。而李長順出去的時候,線班長一直盯著他,等他回來,並沒有追究他違反紀律的行為。
出發之前,所有戰士在連長的領導下,一起誦讀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誓師誓詞》:「我們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反對美帝國主義的殘暴侵略,我們志願開赴朝鮮戰場……」這聲音,如滾滾驚雷,震憾著人民共和國的大地,激勵著志願軍將士奔赴朝鮮戰場,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浴血奮戰。
臨近出發,另一個細節令人感動,由於敵機轟炸,造成大量百姓傷亡,醫院血庫告急,尖刀連連長帶領戰士們緊急前往醫院輸血,本來已經獻過血的戰士不需要再次輸血,但是所有人沒有一個人退縮。這就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子弟兵!他們是保護我們的英雄,他們也需要我們的保護,保護英雄,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想想近年來網路上加多寶企業污辱志願軍英雄邱少雲的無恥行徑,我們怎能不義憤填膺!
我們痛恨敵人,但是必須尊重對手。一開始登場的對手是南朝鮮軍隊,劇中塑造了一位南朝鮮軍官,這個人也是有歷史原型的,那就是白善燁。這個人是南朝鮮軍隊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遭遇我軍打擊之後,很快意識到這是中國軍隊參戰。可惜美軍並不重視他的意見。不得不說,比起美軍,韓匪軍後來對於我志願軍的威脅更大,因為他們打仗更加刁鑽,頑強,畢竟他們也在為南朝鮮的利益作戰。敵方的這位指揮官很有軍人的風范,他嚴令士兵整頓紀律,做好戰斗准備,教訓了搶劫財物的一名士兵。不過這當然是文學虛構,現實是南朝鮮軍隊根本是空棺材埋人——目中無人,他們大搖大擺地朝鴨綠江挺進,根本不會想到會遭到中國軍隊的伏擊。這就是我志願軍第一次戰役的開始,讓我們記住1950年10月25日這個光榮的日子,這也是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的紀念日。
1949年10月1日,一位巨人發出了震撼世界的最強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可是我們要知道,我們之所以能夠挺直腰桿子,是因為1950年我們把美韓兩軍打回了三八線,是因為黃繼光站在上甘嶺上。抗美援朝,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輝煌,我們記住了嗎?
㈥ 看完《三八線》電影後的感想作文300字
知道這有部電視劇大概是在15年下半年的事,記得是從「汴人郭威」的微博里知道的,當時看到該劇拍攝的照片,有點眼前一亮的感覺,道具、服裝看著挺到位的。作為軍事愛好者的我後來就這么自然而然持續關注這劇了,進而發現劇中的大件道具是「超大善舞精靈」他們弄的,更是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到了15年的10月25日,製作方微博「電視劇三八線」發布了一段12分鍾的預告片,看完之後,我流淚了,准確說是哭了。當時,我在微博寫了這樣一段話:「12分鍾的預告片,非常不錯,我喜歡,特別是最後一段,每一個畫面都在撞擊靈魂。專門截了圖、發出來,若不截、不發,對不起先烈、對不起自己、對不起這個創作團隊。現在,這樣深入靈魂的鏡頭,太少、太少了。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萬歲!!萬萬歲!!!」
於是在期待中等啊等啊,到了這個月,終於在電視台見到這個劇的播出了,興奮啊!很多人知道的是這劇昨天、4月26日開始在陝西台播出了,其實,雲南電視台都市頻道在4月23日就開始播出了,所以我已經看完11集了。看完這11集,特別是看到六班全體凍死在潛伏陣地那段後,在書本里、網路上看到的,關於長津湖等戰斗中志願軍成建制、保持著出擊姿勢凍死在潛伏陣地的文字,以畫面的形式、鮮活的展現在眼前時,我很想寫點什麼。寫點什麼呢,就選取前11集的幾個點滴,寫個觀後感吧。
從《士兵突擊》、《亮劍》(老版)之後,我是覺得沒看到什麼令我熱血沸騰的軍事題材電視劇了,手撕鬼子之類的神劇我是不看的。《三八線》這次是令我熱血沸騰了、感動流淚了。這部劇我覺得是勝在對細節的考證和還原,看到現在,如果要給這部劇打分,百分制,我給90分。
先來說說服裝和化妝。我對軍服的研究還處在小白水平,只能看個皮毛。劇中志願軍入朝初期的軍裝,和我看到的歷史影像資料、照片資料完全相符,薄軍被、薄棉衣、膠鞋、布子彈帶、水壺、挎包、干糧帶,地道!美軍和韓軍的制服,資料更多,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對照。說到化妝,印象最深的是急行軍之後演員的臉色和唇色,那種蒼白里透出的一絲暗紅,准確的表現出了人在持續劇烈運動之後心臟超負荷轉態下的生理表現。
再來說說道具。那兩輛M4A3E8的出現,亮啊!終於不再是直接上「五對輪」、 62輕坦了,或者拿86步戰的底盤改個坦克了,據我所知這兩輛「坦克」是劇組特意打造的,雖說只是坦克的「皮」而不是全部,但就這外形,對電視劇的拍攝來說已經是相當牛了。至於劇中出現的M1加蘭德步槍、「黃油槍」、湯姆森沖鋒槍、M1919A4機槍、威利斯、中吉普、大道奇等等,均真實的還原了歷史。敵軍的裝備如此細致,自然志願軍的也很地道。到昨天為止,我在劇中看到了連排級指揮員手裡的毛瑟手槍、戰士手裡的中正式步槍、春田式步槍、捷克式輕機槍、馬克沁重機槍。歷史上,入朝初期志願軍的裝備就是如此,步槍為主、還是雜牌的,機槍少的可憐,至於火炮,哎……。
軍事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我除了喜歡看裝備外,還喜歡看戰術、看劇中人物的戰術素養。這里舉幾個例子:一是這部劇中,志願軍方面定位在一個連的戰斗歷程,連、排、班的戰術是軍隊戰術展開的基礎,劇中對志願軍連以下部隊戰術運用有著較好的表現(受場面的限制,不可能完全的表現)。初戰收拾韓軍一個中隊(連級單位),打的伏擊。炮班的60毫米迫擊炮3分鍾內打出全部炮彈,把敵人打暈打蒙、打的不知道我方實力;機槍班用火力封鎖敵退路;其餘兵力居高臨下對敵實施打擊。典型的兵力均等、不清楚對手實力的條件下的伏擊戰術。二是志願軍一支搜尋烈士遺體的小分隊,遭敵預伏狙擊手攻擊,敵狙擊手對第一名戰士的射擊打的是腿部,造成該戰士受傷、失去行動能力但並沒有犧牲,而對後續前來救援的戰士則是直接狙殺。又一典型的狙擊戰術。三是具體兵器的使用,劇中在攻擊美軍據守的高地時(美軍約一個加強排),攻擊部隊被敵兩挺掩體內的M1919A4機槍及大量BAR輕機槍(准確說是自動步槍)、M1半自動步槍火力壓制,連長和一班長在火力掩護下運動到手榴彈投擲距離,實施手榴彈攻擊,劇中二人在手榴彈拉火後,停滯了約3秒才投彈,確保了手榴彈投入掩體後立即爆炸。找找我軍手榴彈的資料看看,你會明白為什麼要停滯3秒。四是「射界」、「防炮洞」等軍事術語和「下面,講一下」等富有人民軍隊特色的用語的出現,為該劇的軍事性增色不少。劇中,志願軍艱難的後勤補給,志願軍連進攻時各班排的展開、壓制火力的運用、包抄戰術的運用,志願軍的大縱深穿插戰術的體現,志願軍一個步兵連級單位對韓軍、美軍同等規模部隊的戰鬥力、火力、通訊聯絡方式(能力)等等方面的表現,美軍對運動中車輛的空襲戰術,美軍對城鎮失守後快速實施空中打擊、美軍的空地協同能力等等,都體現出該劇對歷史上敵我雙方武器裝備、戰術運用、史實的細致考證,該劇真實的還原了當時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戰場態勢和戰斗情況。
有了以上談到的這些硬體,還不夠。一部好的劇,還需要演員有血有肉的表演。那個霸氣的七連長高誠、敢打善戰的參謀長張大彪,大家還記得吧?高誠沒了霸氣,但有了一個新兵的楞勁、不服輸不信邪的勁、一個普通人渴望復仇的勁、一個老百姓骨子裡的善良勁(有點許木木、成才、史今合體的感覺。);張大彪依舊是時時刻刻透出那股子軍人的血性和豪氣。再加上劇中展現的戰友間的兄弟情、對受戰爭傷害的老百姓的情親、對敵人的仇恨之情,這一切通過演員的傾情投入,齊活了,這劇必須好看。
說了那麼多的優點,作為軍事愛好者,我也還是發現劇中的些許不足,比如美軍的「油挑子」飛過時的配音是螺旋槳發動機的聲音,不是噴氣式發動機的聲音。
最後,我想多說一句。這幾年,網上有人找出種種理由說這一戰中國不該打,我是不同意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該打、必須打,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吧,沒有這一戰,就沒有中國人真正抬起頭做人的日子,中國就不可能獲得和平建設的這幾十年。仔細琢磨琢磨連長在防炮洞里對長順說的那番話,對這一仗的意義大家會有深刻的體會的。
向197,653名犧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致敬!向383,218 名負傷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致敬!向25,621名失蹤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致敬!向1,350,000名參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致敬!向無數的支援這場戰爭的後方人民致敬!——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㈦ 電影《三八線上》觀後感怎麼寫
《三八線上》是什麼電影?我都沒看過………
㈧ 三八線 觀後感
彭德懷(1898—1974),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省湘潭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彭德懷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他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