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駱駝祥子電影觀後感
《駱駝祥子》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它描寫了政治好強的青年車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掙扎到絕望,最終墮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慘遭遇。
祥子是惹人喜愛的。他朴實,自強,充滿對生活的希望,即使活在社會最底層,也為夢想努力拚搏。為了買洋車,謀算如何省下分角錢,拿到保單,拉起車「幾乎要哭出來」,如此淳樸可愛的祥子怎不招人喜愛?
相比之下,那些掙些錢就嫖賭的車夫更讓人失望。現實中也有很多人與祥子相似,同樣出身農村,同樣為夢想打拚。
當今社會,很多人打著人人平等的旗號訴說著城市對農村人的不友好。在我看來,實際是在身處異鄉農村人普遍勤奮能乾的情況下,城市對在此打拚的農村人的高期望。
在城打拚的農村人也不該在不平等的說辭下安於現狀、不求上進。祥子的另一個討喜的特性就是他堅定的信仰。祥子所經歷的三起三落無疑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他在起伏中體悟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是對洋車,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讓他保有抗爭精神,信仰讓他一次次在絕望中燃起希望之光。
2. 要駱駝祥子讀後感500字
《駱駝祥子》讀後感 悲劇劇情中的悲觀意識
這是一個可悲的故事,講述了北平老城裡活生生的一幕。祥子,一個像駱駝一樣善良、老實又魁梧健壯的年輕人,在不幸的命運中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後,終於絕望了、沉淪了。
《駱駝祥子》中講述的一幫窮苦百姓,就是社會中一群白白被剝削的奴隸,他們在金字塔的底端也試著攀登過、努力過,但不幸的命運和腐朽的制度讓他們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白費了,沒有辦法,沒有希望,他們的心慢慢地死了,而他們的肉體也腐爛在淪喪的道德之中。
祥子,正是這芸芸勞苦大眾里的典型。他隻身來到北平,無可依靠,但他要強,靠著自己強健的身子骨,拉車掙錢,掙錢買車。可他幾次買了車,幾次又失去了,不是因為被搶就是因為遭勒索,還有苦於生計、被迫賣掉的。祥子空有一身力氣,卻處處遭人欺負,別人不和他打架,卻用槍、用錢、用權勢、用悲慘的命運來壓迫他。他的身心倍受煎熬,可是沒有人來體貼安慰他。他的老婆虎妞,用計嫁給了他,這樁婚事雖然帶給了祥子些許財產,但虎妞好吃懶做,還妨礙樣子去掙錢,以至於讓祥子過的日子比結婚前還苦。她雖然是他的老婆,卻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以至於祥予根本沒有幸福可言。不久,虎妲因難產而死去。鄰居的女兒小福子願意嫁給祥子,可是祥子財力甚微,他們便約好等祥子掙夠了錢,再回來娶她。於是祥子出去拉車,這時的他雖然已經受盡折磨,別的希望都破滅了,但他還尚有一絲希望——小福子。他知道小福子是真正對他好的女人,他們是可以一起過上好日子的。他現在拉車便也全依賴著這一絲希望。如果這個夢想得以實現的話,那麼這部小說也就是一部喜劇了。可是,當祥子最終回到小福子的家時,那裡已人去樓空,小福子的父親苦於生計,把她賣了。當小福子上吊自殺後,祥子悲痛欲絕。從此祥子不思進取,漸漸流落成了一個街頭混混,行屍走肉般游盪的喘息著。
整部小說語言生動,文筆剛勁有力,刻畫出了一群個性鮮明的人物,堪稱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說里充斥著的悲涼,發人深省。這部小說里所講述的故事,雖然離我們現在有幾十年了,但它卻來源於最真實的生活,是千千萬萬百姓生活中的一曲。通過它,我們至少可以知道:社會曾是那麼的黑暗,希望曾是那麼的渺茫。
3. 看電影《駱駝祥子》觀後感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裡一個車夫祥子的悲慘故事。
青年農民祥子由鄉下來到城市,他對美好生活充滿了憧憬,也有自己的生活理想——買上自己的洋車。終於,在祥子誠實努力的勞動中,祥子攢錢買到了他夢寐以求的車。那輛車對於祥子來說,是那麼重要——在他眼中,車能「產生烙餅與一切吃食」。可是命運捉弄人,他的車被亂兵搶走;當他再次攢足了錢後,又被孫偵探敲詐一空;後來他又被迫與虎妞結婚,因虎妞難產而賣掉了第三輛車。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使了他心中最後一絲希望也消失了。從此,祥子便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落為自甘墜落。正如本書所寫,昔日「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的祥子,成了「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這真是一個浸透了血淚的悲劇。
我不由地為祥子的命運所感嘆。祥子一開始是那樣老實善良,正直勤勞,可是在生活一連串的打擊下,他變了 ,變得不求上進,對這個世界也充滿了敵意,開始報復身邊的所有人。從前講義氣的祥子,如今卻開始欺騙自己的朋友、利用他們,他變得奸詐,甚至可以說是無恥。為了拿到錢,他什麼都做得出。
讀到這些內容,我感到悲傷、憤怒。我對祥子的前後反差感到悲傷,也對他後來可恥的所作所為而憤怒。然而,我更多的是心酸以及失望。祥子生活的社會是黑暗的,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面目也是丑惡的。 黑暗社會中,人性變得扭曲,人與人之間充滿著仇恨。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社會環境下,祥子一類的下層市民被壓迫,祥子在接受了幾番打擊後終於明白:即使肯吃苦受累,即使心地善良,也不能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過上美好幸福的日子。祥子變得墮落,除了他本身的目光短淺、狹隘自私,更多的則是因為這種強大的社會壓力。
現在的生活條件優越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要學習駱駝祥子一開始奮發向上要強的精神,而不能學習他後來的墮落。
4. 《駱駝祥子》的讀後感限500字。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裡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悲劇故事。祥子來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誠實的勞動,創造生活。他懷著買車的信念,拚命的賺錢,就像是一個旋轉的小陀螺。終於,祥子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車,那輛車對於祥子來說,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雙鞋換來的。可是命運捉弄人,車接二連三的被人奪走,祥子的夢想之火一次次的熄滅。但祥子仍然不肯放棄,不斷的振作起來,再度奮斗。在此,我不由地感動和憐憫了,對祥子那堅持不懈,為夢想而拼搏的那股韌勁而感動;對祥子被悲慘的命運所折磨,而只能無奈地沮喪和失望感到憐憫。這教育了我:要堅強的面對困難,失敗了靠自己站起。
之後在從與虎妞的結合到虎妞最終死去的期間,使祥子的心靈深受打擊。最終車賣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為了烏有,又如同剛開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筆痕般,將一切都揮發了,只留下幾條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卻永遠烙下了。祥子從此對世界充滿了敵意,開始報復身邊的所有人。從前講義氣的祥子,如今卻開始欺騙自己的朋友、利用他們,把他們的一切都騙搶過來。他變得奸詐,甚至無恥。簡直變了一個人,偷搶拐騙,只要能拿到錢,他什麼都做得出。看了這些,我心頭不禁得發酸、失望,還帶著絲絲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沒有堅持下去,最終被黑暗吞噬;憤怒的是以前那個老實憨厚的祥子如今卻做盡了一切傷天害理的事,他自這故事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著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垃圾。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著像駱駝一般積極和堅韌。周圍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鍾,而祥子卻不安於現狀,他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奮斗,他寧願冒著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後的悲慘結局。
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奮斗,最終卻不一定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樣,他努力,就是為了尋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結局卻是那樣得悲慘。
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為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為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當時的社會治安好一點,祥子也許就能實現他的理想,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具行屍走肉。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著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己的關系,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是無法實現理想,那麼就有可能變成「祥子」,墮落、衰敗,厭惡生活。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會很復雜,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墮落。
己卻還是毫無悔意。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在黑暗的社會中,人類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憑自己來打敗命運,可是最後呢,卻使身心又一次的傷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掙扎,越陷越深,他漸漸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負且滿是骨氣的祥子,現在只有對錢的貪念而已。在社會的黑暗與金錢的誘惑下,祥子沒有了骨氣。「錢會把人引進惡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開,而甘心走入地獄中去。」的確,祥子為了「生命」來爭取錢,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選擇了「生命」,因為只有「生命」才是窮人唯一可以選擇的東西。那時窮人的命也許就像是棗核兒兩尖頭——幼小的時候能不餓死,萬幸;到老了能不餓死,很難。這時,才真正體會到:人的命運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堅韌的性格和執著的態度與生活展開搏鬥,可最終,命運仍不費吹灰之力的摧殘了祥子。
黑暗社會中,人性變得扭曲,人與人之間充滿著仇恨……
5. 《駱駝祥子》電影觀後感
看完《駱駝祥子》這部電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祥子的命運是那麼悲慘,當時的社會是那麼黑暗,人生是那麼無奈。令我更傷感的是,近一個世紀過去了,現在的社會還有那麼多不公平,不平等的現象:有人富,有人窮;有人太多錢,為不知怎麼花錢犯愁;有人從早到晚不停地幹活也拿不到多少錢。為什麼?為什麼!
祥子的理想其實很簡單:擁有一輛自己的車,成為一個上等車夫,與心愛的小福子結婚。但是,他這個美好的理想卻破滅了。為什麼呢?因為代表權利的大兵搶走了他好不容易買下的車,因為同樣擁有權利的偵探騙走了他用血汗賺來的錢,還因為有些小錢的虎妞的阻攔和欺騙。在當時的黑暗社會中,像祥子和小福子那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經常受到有錢有勢人的欺壓,生活根本沒有希望。
在現在的社會里,仍然還有許許多多生活非常貧困的人,他們迫切需要社會的關注和幫助。我覺得國家應該採取一些辦法幫助他們,比如:少收他們的稅,給他們補助。有錢的人應該多做善事,分一些錢捐助他們。當官的要少貪污,多做幫助他們的事。
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比以前的黑暗世界好上幾千倍,因為父母的努力,我的生活環境比許許多多生活在貧困地區的農村孩子好得多的多,他們連學都上不了。我應該好好珍惜我現在的美好生活,認真學習知識,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還應該影響周圍的人去幫助那些貧困的人,等我有能力後,就要設法幫助他們,設法消除社會的不平等
6. 電影駱駝祥子觀後感300字
《駱駝祥子》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老北京城的一個可悲的故事。主人公祥子,一個像駱駝一樣善良老實又魁梧健壯的年輕人,在不幸的命運中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後,最終絕望了,沉淪了。
看了這個故事之後我覺得祥子具有不服輸的精神,只是做的還不夠,如果他繼續堅持,就一定能戰勝不幸的命運,照明黑暗的社會。
像祥子一樣有著悲慘命運的人有很多,可是有一些就能憑著不服輸的精神走向成功,而有些就慢慢墮落了。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條件下不是譜成了《命運交響曲》嗎?張海迪在黑暗中不是也寫出了一篇篇歌頌光明的文章嗎?阿基米德在敵人殺入城中的時候不是還能繼續探究定律嗎?
現在的社會中「壓迫」這個詞確實已不多見,但貧窮仍然充斥著角角落落。那麼那些被貧窮包圍著的人們不是應該學學與命運抗爭過的偉人嗎?有了那些偉人的精神,任何不幸的事情都會變的渺小,不堪一擊。
讓「駱駝祥子」永遠住在我們的心田,記住他是怎樣抗爭的,又是怎樣因堅持不住而失敗的。以剛開始時不服輸的祥子為榜樣,以最後向命運低頭的祥子為教訓,塑造出成功的自己。
(6)老電影駱駝祥子觀後感500字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駱駝祥子》小說,以20世紀20年代的舊北京為背景。祥子所處的時代是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
《駱駝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國舊社會,人民過著貧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廣大勞苦大眾的代表。他們雖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貧窮又剝奪了他們手頭僅有的可憐的自由。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東大學朋友談起他僱傭車夫的經歷與見聞:一位車夫買了「洋車」不久又賣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後還是受窮。當時老舍覺得該題材可以寫成一部小說。
新文學誕生以來,胡適、魯迅等作家都先後寫過人力車夫,但都是從知識分子的角度以俯視的姿態表達對車夫的同情,並未深入其內心和靈魂深處去體味車夫的人生。
老舍因出身貧苦市民家庭,從小就與下層民眾接觸,對勞苦大眾的生活狀況和心理有著較深入的了解,這一切都為老舍創作《駱駝祥子》提供了材料來源。
7. 駱駝祥子500字讀後感
讓歷史激勵今天的步伐
――讀《駱駝祥子》有感
讀《駱駝祥子》,不得不感慨,老舍不愧是文學大師。這不是感慨他的成就,而是處於一種敬意,那種從始至終,站在基層人民的角度,敘寫人民大眾眼中的社會。讓我們看到那個我們沒有經歷的社會,告訴我們,那個時代想告訴未來的意義。
我們在很多名家的作品裡都能讀到關於車夫形象或是人生的描述、記錄。可是老舍筆下的祥子不太一樣。《駱駝祥子》就是圍繞一個車夫展開的故事,祥子是京城裡一個不起眼的車夫,可是不起眼的人也有著自己的夢想,祥子的夢想就是能擁有一輛自己的黃包車。《駱駝祥子》是個悲劇,但是祥子並不是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在實現之後又破碎。一個悲劇就在祥子的三起三落中展現在我們面前。在段首所說,祥子的不一樣在於,比起魯迅等人的車夫,老舍不再居高臨下,而是站在底層,看底層人的生活,給我們了一個真真實實的車夫的生活,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年代真真實實的人民生活。
正是這樣的一個角度,讓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彷彿真的看到了天橋、鼓樓、白塔,牌樓、街道、小巷,車廠、大雜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這就是幾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這兒沒有絲毫田園詩一般的快樂, 而是祥子的那雙大腳馬不停蹄地跑過大街,穿過小巷,烈日下,雨雪中處處有他艱難的身影。直到最後窮途潦倒,逐漸消失在一座城門洞里……
祥子無疑是一個成功的文學形象,通過他的一生來表達作品的精髓。最初的那個祥子可以說是一個有理想、敢作敢為的熱血青年。他隻身來到北平,無可依靠,但他要強,靠著自己強健的身子骨,拉車掙錢,掙錢買車。可他幾次買了車,不是因為被搶就是因為遭勒索,還有苦於生計,被迫賣掉的。祥子空有一身力氣,卻處處遭人欺負,別人不和他打架,卻用槍、用錢、用權勢、用悲慘的命運來壓迫他。他的老婆虎妞,是用計嫁給了祥子,不久,又因難產死去。鄰居的女兒小福子願意嫁給祥子,可是祥子財力甚微,便約好等祥子掙夠了錢,再回來娶她。於是祥子出去拉車,這時的他已經受盡磨難,別的希望都已經破滅了,但他還尚有一絲希望——小福子,他現在拉車便也全依賴著這一絲希望。可是,小福子因為不堪忍受父親把她買到妓院得妓女生活,上吊自殺了。祥子悲痛欲絕,他心已死,因為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祥子也在這幾年的折磨中浪費了青春年華,他變得一無所有。
其實始終祥子都有夢想,有目標。可是那又哪是一個能容得下夢想、理想和目標的社會呢?那些窮苦的百姓,就是社會中一群白白被剝削的奴隸,他們在金字塔的底端也試著攀登過、努力過,但不幸的命運和腐朽的制度讓他們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白費了,沒有辦法,沒有希望,他們的心慢慢地死了,而他們的肉體也腐爛在淪喪的道德之中。祥子,正是這芸芸勞苦大眾里的典型。他便向我們講述了這個人吃人、暗無天日的社會。小說的悲情也就此表現――一次又一次的讓讀者看到祥子的希望,然後被一次又一次的被這樣的一個社會打垮。這是祥子的悲劇,也是那個社會的悲劇。
整部小說語言生動,文筆剛勁有力,小說里充斥著的悲涼發人深省,故事離奇感人。雖然這一切離我們現在有幾十年了,並且小說也肯定有藝術加工的成分,但文學總是來源於生活的,是千千萬萬百姓生活中的一曲。在當時老舍先生想表達的是舊社會剝削階級對下層勞動者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同時提出了城市勞動人民如何爭取解放的重要問題。而他想告訴我們和歷史的是――這樣的一個社會就發生在不久前的中國,發生在這雄雞病危的年代。就是讓那個水深火熱的年代永遠的寫在歷史上,用過去激勵今天的步伐;讓今天的強大去扶平過去的傷痛!
8. 駱駝祥子的讀後感500字左右的
駱駝祥子讀後感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優秀代表作,而且標志了老舍的創作進入新的階段。《駱駝祥子》以人力車夫為主,寫的都是他所熟悉的北京貧民生活。
《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他所輕力壯,正當生命的黃金時代;又勤苦耐勞,不惜用全部力量去達到這一目的。在強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虎妞對他的那種推脫不開的「愛情」又給他的身心都帶來磨難。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象個鬼影,永遠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與委屈」;在經過多次挫折以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
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良品質。他善良純朴,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中也蘊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揚宅的發怒辭職,對車廠主人劉四的報復心情,都可以說明這一點;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也正是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他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並不是想藉此往上爬,買車當車主剝削別人;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的生活願望。作品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後,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託,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寫了他對於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著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小說還細致地描繪了祥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生活願望所作的各種努力。作為一個沒有覺悟的個體勞動者,盡管他懷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卻完全不懂得什麼才是解放自己的正確道路,他從來沒有想到應該大家團結起來進行斗爭,而僅僅是執拗地幻想憑借個人的要強和努力去達到這樣的目的。他的人生理想是狹小的,他的斗爭手段更是錯誤的。結果,使自己遠離了周圍的朋友,孤獨無援,更加無力抗拒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既然「要買上自己的車?成了他奮斗向上的全部動力,以至於是他生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那末,在他逐漸意識到自己根本無法實現這樣的要求以後,他失去的就不單是一個理想,而是生活的全部意義,從而必然陷於精神崩潰的境地。盲目的個人奮斗,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他的失敗命運,正象作品中所比喻的,好象是拉洋車為了抄近道,「誤入了羅圈胡同,繞了個圈兒,又繞回到原處」。這就更加增添了他的不幸並且給人以沉重的窒息之感。小說的末尾,明確指出祥子是「個人主義的末路鬼」;在深切的惋惜之中包含了批判。整部作品,在控訴舊社會吃人的同時,也宣布了企圖用個人奮斗來解放自己的道路的破產。這就比之一般的暴露黑暗現實的作品具有更深一層的社會意義。作品還通過一個飽經人生滄桑的老車夫的口,意味深長地指出:「干苦活的打算一個人混好比登天還難。一個人能有什麼蹦兒?看見過螞蚱嗎?獨自個兒也蹦得怪遠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線兒拴上,連飛也飛不起來。趕到成了群,打成陣,哼,一陣就把整頃的莊稼吃光,誰也沒法兒治他們!」盡管這種提法還比較模湖,也沒有在作品中進一步用具體的情節正面地表現出來,卻仍然可以看出這是老舍探索勞動人民解放道路所得出的一個嶄新的結論,顯示了他過去作品中所沒有的可貴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