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的最後,1900沒有選擇走出來,因為他離不開船。當船要爆破得時他也還在船上,他死在了船上。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里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
(1)海上鋼琴師電影結局改編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1900
被遺棄在Virginian號上的孤兒,由水手養大。某天深夜,船上的眾人被優美的琴聲所驚醒,它們循著琴聲而往,居然發現是無師自通的1900在鋼琴前忘我的演奏著,動人的旋律打動了眾人,從此,1900展開了在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
2、丹尼·博德曼
負責郵輪上添加煤炭的工人。1900年的第一天,他意外的在鋼琴上發現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裝在TD牌檸檬的空紙箱內。由於堅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縮寫,丹尼便不顧其他工人的嘲笑,獨立撫育這個嬰兒,並為了紀念這特別的一天,將他取名為「1900」。
3、傑利·羅爾·莫頓
自稱「爵士樂發明者」,聽聞1900琴技高超便登船與之斗琴,後經過三輪角逐敗下陣來。在維吉尼亞號抵達南安普頓時下船回到美國。
Ⅱ 請問<鋼琴師>的結局是什麼
馬克斯(普路特·泰勒·文斯飾)在因緣際會下來到Virginian號加入樂隊伴奏,也因此見識到這位傳說中的海上鋼琴師1900,兩人因此結為好友。而1900在與發明爵士樂的傳奇鋼琴手傑利同船競技鋼琴琴藝之後,聲勢更是如日中天。
但盡管馬克斯再三鼓勵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賦,1900卻始終未曾踏足陸地一步。直到他在為唱片公司錄制個人專輯時,意外見到船艙之外清秀動人的女孩,並在感動之餘創作了《1900's Theme》。隨著女孩的下船離去,1900的心開始波動 。
(2)海上鋼琴師電影結局改編擴展閱讀
《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傑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
《海上鋼琴師》的精神內核無疑是純真與自由:天賦秉異的1900就是這樣的象徵,他放盪不羈、不為世俗所動,只因演奏是他畢生所愛,他不必下船隻要一直沉浸在音樂中就得到了最純粹的快樂。該片就是獻給那些始終嚮往單純、遠離喧囂的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上鋼琴師
Ⅲ 海上鋼琴師結局
《海上鋼琴師》結局是1900的朋友,就是那位小號手,到要被炸掉的船上去找他。他戴上了那張被1900親手毀掉後又重新拼合起來的唱片和一架唱機。最後終於找到了1900。小號手沒能說服1900下船。最後1900和那艘船一起沉沒了。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里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
主人公他一生從未上岸,在最後遇到自己喜歡的女孩子,坐在琴旁,用琴聲表達著這份愛慕之情。夜晚更是跑到女孩休息的船艙偷偷親吻她。那份寂寥的心在船上終於有了悸動的感覺。而他在分別時,也未曾沖下階梯,二人只是遠遠觀望,那份情還是遺留在了心底。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選擇只有一次,遲疑會是下一秒的後悔,沖動也是下一秒的後悔。我不知道1900再往後的日子裡,是否有悔過。但我想也許是因為從未下過船的原因,當他終於有勇氣踏上通往陸地的階梯時,面對眼前陌生的一切,他鎮住了,最終還是走向了他熟悉的地方。
如果他的選擇改變,奔向女孩,那是否與我們看到的結局有所不同呢?未來充滿一切可能,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要相信自己。
Ⅳ 海上鋼琴師的結局是什麼
郵輪要被廢棄,1900不願下船,郵輪被裝滿了炸葯放逐到海上,1900靜靜坐著,彈奏著虛無的鋼琴,手指在空氣中躍動,最後和油輪一起化為碎片,葬身大海。1900生於大海也死於大海。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里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
《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傑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
Ⅳ 海上鋼琴師 如果你是導演,你會怎麼改編結局 英語
是要寫觀後感吧。
自己看電影,體會體會,然後寫出內心的感覺,自己搞定。。
其實海上鋼琴師是蠻好的一部片的。。
Ⅵ 電影《海上鋼琴師》究竟是要傳達什麼
《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的傳奇一生。電影是由亞歷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劇場文本《1900:獨白》所改編而成。
《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傑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
這是一部盪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傑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缺憾在於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海上鋼琴師》的精神內核無疑是純真與自由:天賦秉異的1900就是這樣的象徵,他放盪不羈、不為世俗所動,只因演奏是他畢生所愛,他不必下船隻要一直沉浸在音樂中就得到了最純碎的快樂。就像節目所說:這部影片就是獻給那些始終嚮往單純、遠離喧囂的人。純真是他們固有的屬性,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
Ⅶ 如何評價《海上鋼琴師》結局又什麼深意嗎
《海上鋼琴師》的精神內核無疑是純真與自由:天賦秉異的1900就是這樣的象徵,結局寧願放棄生命也不願意違背自己的初心。
他放盪不羈、不為世俗所動,只因演奏是他畢生所愛,他不必下船隻要一直沉浸在音樂中就得到了最純粹的快樂。該片就是獻給那些始終嚮往單純、遠離喧囂的人。純真是他們固有的屬性,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
由於中途曾一度中止,劇組花了110天的時間用於拍攝。在羅馬搭建了19處外景,奧德薩11處。45名演員。75名工作人員。10000名群眾演員。2500套服裝。弗吉尼亞號使用的是一艘165米長的俄國退役艦艇。
Ⅷ 《海上鋼琴師》一部經典的值得看的好電影,結局是什麼樣的
《海上鋼琴師》是一部經典的音樂電影,和其他講述故事的電影不同,音樂電影在眾多電影種類中都有其獨樹一幟,又別具一格的特殊氣質。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寓意深刻卻又面向大眾的藝術電影,隨著劇情的深入,帶領觀眾對生命該如何存在,提出了直擊靈魂的拷問,生與死,有限與無限,如何生活,如何選擇,兩種不同的人生結局,卻也有些截然不同的生命體驗。
Ⅸ 海上鋼琴師的結局好嗎
樓主這個版本的結局是很溫情和浪漫,但我還是發表一下我的個人意見,
如果故事是按照那種形式發展的話,我想這不電影就不會那麼成功了,
正像魯迅說的那樣,只有悲劇才是最能打動人的。安排一個這樣略帶
悲傷的結局正是為了挖掘觀影者「如果....就好了」這種心態。有了反思
才有口碑,才耐人尋味。就像人們都會記得莎士比亞那著名的四大悲劇,
可同樣是莎翁寫的那麼多的喜劇故事又有多少人還記得呢?建議你把
托納托雷這組三部曲的那兩部《天堂電影院》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也看一下,我想你就會明白導演為什麼會這么處理他的故事,然後我想
你就會覺得1900必須與他的「世界」一起毀滅。
Ⅹ 《海上鋼琴師》的結局是什麼
《海上鋼琴師》的結局很美好,也很勵志。整部電影是一部充滿了正能量的電影,盡管故事的中間有很多的曲折,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在結局的時候。真的是充滿了足足的正能量,讓大家看到了在困境當中所遇到的那些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