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起跑線電影觀後感150字

起跑線電影觀後感150字

發布時間:2022-08-08 10:09:39

Ⅰ 電影《起跑線》觀後感

一部印度高分喜劇《起跑線》近日被引進中國大陸。影片講述了一對中產夫婦,為了能讓女兒進入名牌幼兒園費盡心力的故事,展現了當下幾近白熱化的「起跑線」爭奪戰下,不堪負重的父母,以及教育商品化、教育市場化,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公,階級固化等等一系列社會現象總體來說,這是一部探討社會現實的喜劇電影,而其探討的內容,也讓不少有相同經歷的中國父母,大呼「扎心了」。

片中的主角拉吉和米圖夫婦對女兒都有著很高的期望,屬於典型的「望女成鳳」,他們經營著一家紗麗店,經濟比較寬裕,也有具備為女兒提供良好教育的經濟實力。 但不同的是,相較於妻子米圖在教育上急功近利且盲目的態度,拉吉的態度顯得比較溫和,他時常會對所謂的名校,抱有遲疑的態度,例如校舍是否需要建設的如此富麗堂皇、各種知識技能是否需要一股腦的填塞給年紀尚幼的孩子,更關鍵的是,他比較顧及女兒的感受,不像米圖那種命令式的教育方式。

這對夫妻很容易讓我們想到前兩年那部紅火一時的《貓爸虎媽》,拉吉顯然就是翻版的貓爸,也正是他的理性行為,推動《起跑線》的後半程劇情走入了更為深入的主題。

但是他並沒有被列為著名的印度三大汗之一。長相平平的伊爾凡,沒有能夠站在一個好的起跑線上。

Ⅱ 你是如何評價印度電影《起跑線》談談你的看法

《起跑線》是一部很有內涵的電視,是印度拍的一部不錯電影。

Ⅲ 如何評價印度電影《起跑線》

不在好的環境里,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生活究竟可以有多好。為什麼那個老朋友說是拉吉搶了他兒子的名額?這是靠的運氣好不?而且,為什麼拉吉覺得自己搶了別人的名額?他雖然做假,但是被丑到還是要看運氣的呀?而且,一個商業大亨會有這樣的想法很奇怪。

Ⅳ 起跑線電影觀後感

看印度電影《起跑線》,明白一個道理,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這次熱映的《起跑線》不同於當年的《三傻大鬧寶萊塢》,雖然同樣是聚焦於印度的教育問題,可這次的更接近於現實,放到國內播出,更覺得像是反應我們的生活。

服裝店老闆巴特拉一家為了能讓女兒皮婭進入到精英教育的私立學校讀書,可以擺脫命運,贏在起跑線上,不斷地努力可以讓女兒得到進入私立學校的名額,不惜舉家搬遷到富人區,換車、換服裝、學會說英語、參加上流社會的聚會等等。

當這些裝富的方法行不通的時候,巴特拉一家想到了裝窮,她們假扮窮人,棲身在貧民窟,最後終於拿到了「貧困生」入學名額。

所以,看到最後,你還覺得孩子的起跑線是去精英學校,學的比別人多嗎?其實,真的起跑線從家長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然而,相比較於讓孩子進入到私立精英學校學習作為起跑線,我倒覺得巴特拉所做的表率作用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在貧民窟生活的一個月時間,皮婭跟鄰居小孩們玩的時候那種天真的笑容,跟在公園里因為皮婭不說英語而不跟皮婭玩的小孩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只有將孩子放在她喜歡的環境,擁有一個快樂健康的環境,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我不否認私立學校的確擁有好的師資力量和環境,但是在公立學校改善的情況下,勞工的孩子也能說英語的公立學校,真的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兩樣,區別的是這個社會的階層思想。

Ⅳ 你是怎麼看待電影《起跑線》的呢

電影內容不錯,很引人深思。但我想說的是這是一部電影,不是現實的世界。電影的結局可以美好,也可以不美好。如果不美好,也只是電影中的那個人物結局不美好,與現實無關。但現實中的我們只有一次機會,一但選擇了一條路,只能一直走下去,直到死亡,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選擇了當時看起來最好的路,因為我們不敢拿自己的孩子的未來作為賭注。

Ⅵ 中國教育能改變嗎起跑線上觀後感

觀看《中國教育能改變嗎?》觀後感
教育是關乎國運的大事,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我們到底應該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呢?我們需要讓孩子有個光明的前程,需要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在觀看的過程中記錄了這么一個讓我覺得非常有意義的一段記錄.
美國教育考察團來到中國考察,總結出幾點:1、中國的孩子是起的最早,睡得最晚學習最勤奮的學生;2、中國的學生有一種作業叫做家庭作業,3、中國把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稱之為最優秀的學生,並給他們發證書,而其他人沒有.美國人以此預測中國人在今後的20年科學技術上將遠超過美國.然而有趣的是,中國也派了團隊出使美國考察,訪問團發現,美國的學生無論品德優劣,成績高低,個個都是趾高氣揚,躊躇滿志,他們還在很小的時候就整天奢談發明創造;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學校,音體美活動無不如火如荼,而數理化乏人問津;課堂幾乎失去控制,課堂如逛街一樣,混亂不堪.當時的中國代表團認為美國的教育已病入膏肓,而事實是正是這種病入膏肓使得美國誕生了80多個諾貝爾獲得者.
教育體制的好與壞需要一個標準的,美國和中國教育情形的比較讓我們深思.
「這次考完後我一輩子都不會再用,但正是這一輩子都不用的東西決定了我一輩子.」
「教育的本質在於完善人格.」
「成功沒有標准答案,發現孩子比設計孩子重要.」
這是幾句很有深意的話.
中國的教育道題怎麼了,能改變嗎?許多人在思考、探討這個問題.
想起自己,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受中國教育的毒害了.
先說說高考,高考就如同一個指揮棒一樣牽引著許多許多的人,許多的家長為有一個價值理念,那就是都希望孩子上一所好大學,211高校,985學校,那麼要上這些名校就必須成績好,需要通過高考這個關卡;於是為了上好大學必須上個好高中,為了上個好高中也就不惜花費精力上個好的初中好小學甚至好的幼兒園.這種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深入父母的心.在我看來,好的學校確實無可厚非,也認為起跑線很重要,農村的孩子為什麼比不上城市的孩子,不是農村的孩子不聰明,不努力,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城市的孩子教育資源,教育環境,教育質量都比農村的好.
曾經,高考占據我全部的身心精力,曾經,高考深入我心,曾經,成績的提升讓我不斷努力,曾經,一切只是為了高考,為了上大學.當時,沒有什麼宏大的願望,沒有什麼名牌大學、重點大學的夢想.其實真的很簡單,考個本科的大學就夠了,而就是這樣願望,我卻用了三年的時間,三年的高考,最後也還只是考的一個普通的本科學校.當然我並沒有埋怨什麼,能在江西農大上大學已經知足了.那時,成績非常好的同學經常受老師的喜愛,同學的歡迎,因此我也曾經羨慕他們.每年高考的「高考狀元」也備受大家關注.
到了大學之後,感覺教育也出現了問題,許多的同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僅散失了學生的鬥志,退去了激情,而且對學習上課產生了厭學、不願學的情況.而大學學費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說是非常昂貴的.了解了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教育情況後,也許能發現其中的端倪.高中時候,對大學的專業不了解,許多同學也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到底是什麼,到底應該選擇什麼專業.
中國的教育一直提倡要進行素質教育,卻始終是應試教育.觀看了《中國的教育能改變嗎?》的專題片,有許多的感想.教育的現狀是什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問題在哪裡?到底應該怎麼改變中國教育的現狀?許多許多問題擺在了中國人面前.
國家的發展靠人才,人才的發展靠教育.「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讓各類人才都擁有廣闊的創業平台、發展空間,使每個人都成為對祖國、對人民、對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別是要抓緊培養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這是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發表講話的關於人才的一段話.
紀錄片第一集《起跑線上》記敘了中國基礎教育的問題,對小學、初中的教育做了比較全面的分析與把握,提出教育必須從小時候開始還小孩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在教育的最初階段讓孩子減負,放棄在起跑線上的爭議,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第二集《學習革命》記敘了中國教育的方式的問題,列舉了一些教育改革的方案.學習的革命從何開始,有誰能夠給出一個答案?行進在民族復興之路上中國,什麼時候才能樹立起新的教育觀嗎?
第三集《公平之惑》三十年來,中國的經濟改革獲得了成功,然而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卻使中國陷入了公平之惑.在這一集上,紀錄片給我們展示了中國城鄉、中國地區之間教育的差距.偉大的思想家盧梭說:「教育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偉大工具」中國的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此教育需要公平.但是感覺要做到公平公正確實真的很難.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類生活,提高了生活品質.然而經濟的發展本身就是不平衡的,鄧小平提出的先富帶後富,共奔富裕路的制度在執行起來確是備受艱難.經濟尚且如此,何況教育的公平公正呢,不過仍需努力.
第四集《高考變局》有人提出了廢除高考這個制度.要不要廢除高考這個制度成為眾人爭議的話題.這一集中記敘了高考的方方面面,指出了其弊端……在高考制度的壓迫下,許多學生產生了厭倦的情緒.高考制度到底好不好?有利有弊,只是希望那些想要取消高考制度的人能夠再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選拔人才的制度或者措施來.
第五集《大學危機》,讓我感慨萬千,大學生的價值真的能體現嗎?《中國青年報》曾經做過一個調查,上萬人參與的調查顯示,34%人後悔上大學,51%的人表示在大學里沒有學到有用的東西.這也讓我反思,我們讀大學到底能有多少含金量,有時甚至覺得,沒有讀大學的人不僅早賺錢,即使我們將來畢業了工作了工資也不一定比不上大學的高.這一集中指出了大學為什麼讓我們失望,我們國家建立的高等教育制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其實大學有其大學精神內涵的,不知道大學危機如何才能解決.大學需要有的是大學的精神,有其培養人才的標准、任務和職責.
第六集《再度出發》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教育改革的問題,但卻難免陷入迷茫與困惑.在這一集中,中國的教育改革再度出發,不說改革到底會怎麼樣,會取得什麼樣的成果.讓我們拭目以待……
觀看了《中國的教育能改變嗎?》讓我了解了中國的教育問題,希望中國的教育改革能夠真正有所成效.應試教育,填鴨式的教育方式能夠徹底地解決.

Ⅶ 《起跑線》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知乎上曾經有過一場大討論,「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底是不是一個謊言。

起跑線的不公看似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過整整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將下一代的起跑線稍向前移動。但如果連基礎教育也變成了上下三代的競爭,對個人來說可能是或悲或喜,對社會而言卻是絕對的深坑。

Ⅷ 《起跑線》觀後感,在起跑線落後的我們怎麼逆襲

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文/夢里詩書
《起跑線》以一對印度中產階級夫妻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力想將自已的孩子送進重點學校讀書為引,妙趣橫生的戲謔間,對印度社會現存的詬病做出了極盡能事的譏諷,而電影最終雖然無法去改變現實,卻用人性真善的回歸,一展於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相信對於不少中國家長而言,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成為了一種信仰。而《起跑線》則正是戳中了這一痛點,且電影並沒有將格局僅只是局限於單一的教育上,導演喜劇化的手法,所講的故事卻尤為艱辛,為了送孩子能進重點學校讀書,白手起家的父母拉吉與米塔,用盡了所有能想到的辦法,從買學區房到托關系走後門,再帶無計可施下不惜搬入貧民窟裝窮,看似荒誕不禁的故事,所著墨的是印度社會自身所存在的種種問題。
在教育不公的大環境下,電影所切入的視角其實非常巧妙,既不是大富大貴的頂層階級,也不是窮苦潦倒的貧苦人家,而是有著一定財富和社會關系的中產階級。他們一面渴望孩子能邁入更高層次的階級,一面也懼怕孩子走入歧途,他們面對下一代人成長的焦慮成為了電影營造戲劇沖突的絕佳賣點,導演也正是透過他們,將印度社會所普遍存在的階級固化,貧富懸殊,腐敗等一系列問題得以了生動的體現。
一部電影的力量是有限的,《起跑線》所做的只能是呈現問題,卻不可能去解決這一系列的社會矛盾。但這部電影的深度卻並非僅僅是對印度現實社會問題的侃侃而談,隨著最後拉吉與米塔放棄了憑借欺騙所獲得的學位,電影也發出了最為鏗鏘有力的聲音!用不正當手段所獲得的一切,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一流學府並不見得能教育出一流的人。對人性真善之美的回歸,使電影營造了屬於自己的內在縱深。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有一條自己人生的起跑線,但這條起跑線卻並絕不該是成人用功利之筆所劃下的,這條線的原點是每個孩子心中那彌足珍貴的真善,而作為大人所真正應該去做的,便是用自己的力量守護住這條真正的「起跑線」。

Ⅸ 如何評價電影《起跑線》

對於我來說,《起跑線》這部電影還是很有教育意義的,從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人們對於教育的用心,對孩子學習的關注。很不錯的一部電影。

Ⅹ 《起跑線》的哪個情節最能引發你的共鳴

《起跑線》:父母的努力程度,決定了孩子的起點

雖然沒有辦法像億萬富翁那樣,給孩子提供富足優越的生活,讓孩子可以更加全面的發展,但是為人父母的我們,也想盡自己最大努力,讓孩子在起跑線上不要跟其他孩子差得太遠

在我們中國,有很多父母為了學區房,會賣掉自己的大房子,全家老小一起擠到一套小小的學區房。甚至有父母會為了學區房去辦理假離婚。

閱讀全文

與起跑線電影觀後感15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八仙飯店之叉燒包的電影視頻粵語 瀏覽:751
它在電影院附近離公園不遠的英文 瀏覽:626
甘肅省景泰縣電影院播放電影 瀏覽:218
出租房電影完整版 瀏覽:514
小馬寶莉之海妖大電影全集完整看 瀏覽:428
電影白日末路中文字幕 瀏覽:150
韓國電影吻戲床大全 瀏覽:415
經典音樂電影中國 瀏覽:135
介紹電影英文 瀏覽:853
滬北電影院如何 瀏覽:735
破風電影大結局是什麼 瀏覽:500
西班牙電影黑暗面音樂 瀏覽:578
小七犬電影什麼名字 瀏覽:615
仿造鑰匙出獄的電影名叫什麼名字 瀏覽:972
一部很老的電影 瀏覽:101
家樂福的電影院 瀏覽:113
倩女幽魂電影人間情完整版 瀏覽:123
電影演員木棉袈裟稱芝的照片 瀏覽:802
好久沒看電影了有網站嗎 瀏覽:607
好萊塢變異的電影大全 瀏覽: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