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是大醫生觀後感作文
我收看了《尋找最美醫生》頒獎典禮,在獲獎的每位醫生背後都隱藏著感人的故事,這深深觸動著我,讓我情緒波瀾起伏,細細品味著平凡的崗位上不平凡的故事。
一個95歲的老人,張金哲,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有著顯著的社會地位和榮譽面前,顯得很平淡。依舊每天堅持在工作的第一線,授人以漁,帶著疲憊和多病的身體,以患者為朋友,讓千萬家庭重獲開心的笑容。
詹紅教授,一個沒有日夜概念的女人。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急診科,豁達的胸襟,堅定不移的敬業精神讓我肅然起敬。
社區醫生嚴正,和鄉村醫生次仁班覺、駁克乃·開肯都是在極其艱苦的工作環境下,奮斗在惡劣的老、少、邊、貧地區。用他們一顆真誠的心,仁慈、美麗的舉止譜寫了生命之歌。生動詮譯和實踐了治病救人的奉獻精神。次仁班覺六代免費行醫,138年的堅持,始終免費看病,讓西藏的同胞親切的稱為「聶榮草原最溫暖的太陽」。這是人性和生命的壯曲,讓人內心深處除了感動,還有深深地震動。
鄉村醫生承擔著為農民兄弟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重要職責,是最貼近基層以大眾的生命守護者。多少年來,他們紮根田野,服務基層,以樸素的情懷、高尚的品格,為發展農村及偏遠山區的衛生事業和保護農民、牧民的健康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向他們致敬,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由於我也是從事基層公共衛生工作,要以他們那顆火熱的心為榜樣,用我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幫助身邊可以幫助的人。我決心在以後的工作中始終以為病人服務為准則,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淡泊明志,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孤單,時時刻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耳旁響起了賈文青醫生那句「別哭,我最愛的人」的歌聲,她臨終捐出了眼角膜,把張衛達醫生的「大愛無疆」實現的淋漓盡致。中國援非醫療隊、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有著瞬間的輝煌,那就是永恆。有綿恆堅持的60年,那就是執著。感謝同行譜寫的一首首生命之歌,樹立了一支支標桿。在今後,我要學習他們,堅持忘我的敬業精神,讓我的工作里也珍藏著那51把鑰匙。
尋找最美醫生觀後感篇二 (1300字)
不管行醫道路多麼艱巨,行醫條件多麼困難,在不同環境、不同不同地區及不同職稱的醫生,都懷著一顆金子般的心,一種對生命不離不棄的執著情懷,宏揚醫生「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勾畫出「白衣天使」的大愛形象,詮釋了「醫者仁心」的生動內涵。「最美醫生」譜寫了一曲最美的生命贊歌。我們要感謝以張金哲、賈永青、次仁班覺等「最美醫生」及宋成元、吳朝暉、周晨燕等「特別關注醫生」為代表的廣大醫生,是他們讓我們得以重新發現人性的真善美,重新審閱生命的意義。
本次「尋找最美醫生」活動中,組委會除評選出十名「最美醫生」及「特別關注醫生」個人外,還評選出了中國援非抗擊埃博拉隊伍、北京協和醫院巡迴醫療隊兩個貢獻突出的集體,授予他們「最美醫生」團隊的稱號;授予雲南防盲醫療隊、「和平方舟」號海上醫院兩個醫療團隊「特別關注醫生」的稱號,宣傳他們為實現「人人病有所醫」的目標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發揮的重要作用,引導更多的醫務工作者奔赴偏遠山區、基層社區、國際救援區,為基層群眾提供優質醫療衛生服務,彰顯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風雨不變的堅持是難得的,那些點點滴滴的歲月,能將一切絢麗的虛華都對比的毫無色彩。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在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價值。強大的責任感和偉大的奉獻精神讓這些平凡的醫生變得不平凡。把自己生命最後的寶貴時光獻給自己最摯愛的醫學事業的賈永青,她對醫學事業的熱愛和她的奉獻精神詮釋了「最美醫生」的一切。
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感悟,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對美好的嚮往,嚮往著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生命。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大富大貴,雖然那也是一種成功,但「最美醫生」帶給我們的卻是另一種精神上的震撼。聶榮草原上「最最溫暖的太陽」次仁班覺、「1800張欠條」的仁愛村醫劉慶民為我們譜寫了他們在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這種平凡卻偉大的生命帶給我們的震撼是讓人久久不能平靜的,好似看見了水滴滴在石頭上,久而久之便穿石而過,那種激動是讓人無法安靜坐著的。
『貳』 《中國醫生》讀後感內容是什麼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如下: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這場戰役中,無數醫護人員沖在第一線上,是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火牆。而連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成為最美逆行者,以他們的負重前行,守護我們的歲月靜好。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這一背景下,視頻網站及時上線了紀錄片《中國醫生》,自然受到廣泛關注,穩居全網紀錄片熱度榜首;該紀錄片也贏得極好口碑,豆瓣評分高達9.3分。
《中國醫生》深入全國各地六家大型三甲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南京鼓樓醫院、西交大一附院、浙江省人民醫院、中科大附一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的婦產科、急診科、腫瘤科、麻醉科、手術室、ICU等不同科室,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紀實拍攝。
記載了幾十位高尚但不高冷、有血有肉的醫護形象,也以小見大地呈現了關於中國醫生的一切。
在肺炎疫情的當下,觀看這部紀錄片自然有別樣的感觸。不過我們更希望,在了解中國醫生的一切後,能夠喚起更多人對於醫生這一職業的尊重和愛護,而不是只在需要他們的時候,才想起珍惜他們。
『叄』 中國醫生電影觀後感
《中國醫生》這部電影詮釋了中國醫生面對疫情,無畏逆行的勇氣與擔當,看完電影後讓人淚目。
電影《中國醫生》用那種急促的鼓點以及醫院裡面非常忙碌的腳步聲開場的。鏡頭開始之後,我們就能夠看到急診室搶救了很多人,最後便播放起了新冠肺炎的病例以及通道關閉的真實畫面。那種全民抗疫的畫面好像又回來了,頃刻之間就被喚醒。在急診室接收病人的診療當中,觀眾們又回到了那一年的緊張時刻。
大街上空無一人,只有接送醫護人員的公交車穿梭,在兩地之間醫院的壓力越來越大,物資也跟不上,這些就是真實的抗疫故事,而這部作品把真正的故事翻成了大熒幕。
一個又一個的醫生護士去援助武漢,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病例出現異常。這群人是什麼?他們不僅僅是醫院裡面的人民衛士,他們也是別人的爸爸媽媽以及別人的子女。
可是在疫情面前,這些人將治病救人的操守放在了第1位,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將這些新冠肺炎患者全部都從死神線上面拉了回來。這些電影細節的真實還原,請了中國醫生在重大疫情面前防疫科學性的堅守。
這樣也讓我們能夠看到,在一些大病或者是一些困難之前,中國人是團結在一塊的。那麼2022的春天如約而至,櫻花也開了,生活還會繼續,有的人永遠的留在了武漢,有的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可大家不要忘記,曾經有這么一群醫生為自己拼過命。
『肆』 白求恩大夫電影觀後感
受教益最深的是《白求恩大夫》這部影片。 白求恩,國際共產主義戰士,加拿大共產黨員,著名胸外科醫生。1936年他率領戰地救護隊,赴西班牙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務。1938年他又率領醫療隊到中國抗日第一線,以高超的醫術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本片就是記敘白求恩大夫在中國抗日前線為軍民服務的動人情景。 白求恩來到中國抗日前線,雖然條件很艱苦,但是他卻毫不在意,忘我地工作著。
他對同志們「特殊照顧」都很客氣。有一次,白求恩正在打字,警衛員端來一碗雞肉讓白求恩吃。白求恩馬上追問「你們都吃這個嗎?」警衛員說「不!」這下,白求恩大夫很生氣。他拒絕自己吃雞。可是,同志們非讓白求恩吃不可,白求恩被逼無奈,只好吃雞,並給了警衛員一隻雞腿。而且提醒警衛員,以後再也不許送雞來了。 白求恩對待工作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有一次,他正在,金查醫務人員使用的醫療器件。他很驚訝,發現用來截肢的居竟是做木工活的木工鋸。用來固定關節的夾板居然是普通的木板。更萬萬沒想到,葯布缺少,用了一次,洗洗再用。白求恩大夫看到條件這樣差,嚴厲地批評了醫務人員,並糾正了手術時的要領,搶救了一名已經危在旦夕的戰士。白求恩對待老百姓也親如一家。有一次,一位老大娘患了重病,白求恩很關心。
他急忙給老大娘抓葯,並熬制,給老大娘喝了,很快,老大娘的病情就有了明顯的好轉。 更令人感動的是,白求恩大夫為病人治病時。失手劃破了手指,感染中毒。中毒以後,他仍然不忘記自己的工作。又連續作了幾次大手術。最後,白求恩大夫於1939年逝世於河北省完縣。 「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夠多作貢獻」,多麼樸素的話語,出自白求恩大夫之口。這位平凡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雖然他已經離開中國人民與加拿大人民,但是,他始終是中國人民最崇敬的加拿大人一白求恩。 我想,一個人的一生是平凡的,但所做出的貢獻應該是偉大的。我要學習白求恩大夫的這種國際共產主義精神。從今以後,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為我們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伍』 醫者仁心觀後感
醫者仁心觀後感
久沒有看一部完整的電視劇了,當同學告知中央8頻熱播《醫者仁心》是反映目前醫行事業很現實的電視劇,很想了解無影燈下白衣天使的生活,於是利用假日在網上一氣呵成看完。看後感慨萬分,為鍾立行崇高的職業道德和精湛的醫療技術而驕傲,為武明訓時刻為患者著想的敬業精神而感動,為丁海這群充滿理想獻身醫療事業的年輕人而開心,為王冬的貪婪自私和護士長的靈魂扭曲而可惜,為那些無理取鬧的醫鬧和投機鑽營的葯商而氣憤,更為醫院面臨難纏的醫療糾紛而沮喪。
在我心中神聖 的白衣天使 ,現在變成商業化,利益化,收紅包,亂收費,開大方,吃回扣,讓金錢控制了靈魂。以前「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從醫者天職,而今看到的是一個接一個的醫療糾紛。醫生面對的是病人家屬的質問和追打,醫鬧的煽動,社會輿論的壓力。緊張的醫患關系,不良的醫療環境,真不知醫改的發展前景在何方?
也深知醫生是人不是神,在探索醫學領域中,面對疾病的轉歸特異性,也有無力回天的醫療局限性,避免不了技術上的失誤。正如劇中所說「好醫生的技術,是在不斷積累而來,是用無數生命換來的」。當看到醫生們搶救病人像奔向戰場一樣的驚心動魄的緊張情景,為了一台手術站立多小時那種忘我的精神,感動的熱淚盈眶!這種高壓力,高負荷,高風險職業多麼需要患者理解,社會理解,真不應該把身心疲憊的醫生推到風口浪尖上去。
對劉護士長所說「千萬不要讓女兒學醫」深有感觸,因為我周圍許多醫務 工作者的子女幾乎都堅決的不學醫,不走父母的辛苦之路! 如果都這樣想醫療事業的發展前途, 希波克拉底誓言有誰來吟頌!
《醫者仁心》是一部真實的全景的醫生生活寫照,其中的無奈和痛楚是醫務工作者的心聲。揭秘了醫療行業的不正之風的黑暗面。深刻反映了老百姓「看病難,醫病貴」一幕幕鏡頭。道出醫患之間主要矛盾是一部分沒有責任心的庸醫給病人增加更大的痛苦。劇中武院長,鍾主任,面對復雜的困境,承受著社會,患者,難以接受的壓力,依然堅持原則,堅持自己的道德准則,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值得我敬佩。
鍾立行是一個優秀完美的醫生化身。 武明訓是一個堅守職業道德的好院長。 嚴處長是一個追求事業的女強人, 姜一丹是一典型知識分子清高自傲的典範。在 丁海,羅雪櫻一夥年輕人身上看到了青春,陽光,率真的良好心態!
『陸』 《醫生》這部電影你看過了嗎!談談你的觀後感好嗎
變態了那醫生
『柒』 白求恩電影觀後感350字,快快快!急。
最近,我觀看了電影《白求恩大夫》,一個外國人,一位高尚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毫無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
白求恩全名諾爾曼.白求恩,1890年3月4日出生於加拿大略省的格雷文赫斯特鎮。1938年來到中國革命根據地延安,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他將一生都貢獻給了革命事業,並為醫學界作出了巨大貢獻。
他從加拿大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在當時的醫學落後的中國,在艱苦的戰爭年代,毅然決定上戰場,當一名戰地醫生,並把自己的餘生都獻給了中國。他對傷員極其負責,當護士碰疼傷員時,白求恩很生氣地說:「這不是木頭。」推開了護士,自己小心地給傷員解綳帶,一面問「孩子,疼嗎?」。當病人急需輸血時,他毫不猶豫挽起袖子,「抽我的吧,我是O型血。」他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學習是我的本職工作,我一定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努力學好本領,為祖國、為社會做出貢獻。
白求恩最後死於為戰士手術中,手指受傷感染,卻堅持工作,因敗血症而逝世。他認真工作到了忘我的境界,他無私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少的,我們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沒有吃過苦,一直都是被呵護著長大,起碼的關心身邊的家人的行動都沒有,怎麼會關心家人以外的人呢?
「他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做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毛澤東主席的這番評論,深刻精闢的總結了白求恩的精神是永不隕落,永遠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