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重生雄雁讀後感
在鳥類當中,老鷹是長壽之王。它之所以達成這一「長壽之最」,是因為它經歷了痛苦的銳變。鷹如「鳳凰涅磐」一樣,在經過風雨之後,綻放出了屬於自己的美麗彩虹。讀了《鷹之重生》之後,我有如下感想:
一, 要勇於剖析自己;工作時間長了,有了經驗是好事情,但是切不可麻木。就象老鷹一樣,在活了四十年以後,它及時剖析了自己的命運,沒有麻木的生活下去,從而發現了新的生存之道,很好的繼續生存了下去。我們也一樣,不能夠老是憑經驗去看問題,要通過不斷的自我充實,自我批評,不斷的向新的思想,新的事物靠近。我們在工作中應該積極思考,從而發現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二, 要勇於放棄,敢於失敗;一個新的項目剛開始投資的時候,可能不能夠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效益,甚至我們還會賠上很多。但是我們就要敢於放棄那些「雞肋」, 我們要勇敢放棄一些過往支持我們成功而今天已成為我們前進障礙的東西,使我們可以重新飛翔。我們要積極尋找一個個的新項目,從新項目中找出效益,獲得贏利。這和老鷹啄掉舊的喙,長出新的喙,啄掉舊的羽毛,長出新的羽毛,拔掉舊的指甲長出新的指甲的道理是一樣的。
三, 合理使用現有資源,合理使用人才;老鷹是用新長出來的喙來拔掉老化的指甲,新的指甲來拔掉久羽毛的。它為什麼不用舊喙來拔指甲,舊指甲來拔羽毛哩?很顯然,舊的喙不夠牢固,它可能非但不能拔掉舊指甲,還會弄的個自己脫落的結果,當然舊的指甲也是不能夠拔羽毛的。所以老鷹選擇了新喙,新指甲。同樣的,在我們的工作當中,我們要合理的使用現有資源,做到恰如其分的分工。有知識的大學生,就把他們安排到適合他們的崗位上去,而一些需要社會閱歷的,社會經驗的工作就由我們這些老同志來完成。這樣一來,我們就都能夠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終把工作做的漂漂亮亮的。
四, 要學會尋找最好的策略;老鷹是先努力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從而完成自己的蛻變的。如果它就那樣隨便的在山腳,或者是其他地方來完成自己的蛻變的話,恐怕早就變成別人的「盤中餐,食中味」了。工作也是如此,蠻用力可不行,還得找准方向,找准方法,才能夠事半功倍。蠻用力氣說不定會南轅北轍哩!
鷹蛻變的故事發人深省,它通過蛻變得以重生。相信我們長江潤發集團在郁書記的領導下,通過學習鷹的精神,勇於改革,勇於創新,明天會越來越好!
⑵ 張瑞敏自殺重生觀後感
張瑞敏最近在內部講一句狠話:「自殺重生、他殺淘汰」。
看到他的一篇內部對話,就是感覺四個字:嘔心瀝血。一個傳統大佬在互聯網時代,如何背著包袱突破,如何轉變,如何突圍。最近在海爾內部講過微創新的課,海爾內部討論的很激烈,擁抱互聯網的節奏也很緊密,很不容易。
這也是張瑞敏給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四個字:自殺重生。我感覺有三個關鍵啟示:
1、中國企業這種中央集權的組織,如何在互聯網「去中心化」下生存,張瑞敏的策略是:將大企業變小,由一條命變成千百條命。有點復制N個張瑞敏的意思。
張瑞敏的反思:你要是只有一條命,千方百計去尋一個接班人,這種中央集權非常厲害,但是換一個人,沒有創業者的那種魅力,或者那些辦法,這些人上來肯定又不行。多條命,而且每一條小命都有責任,這條命就是他的,他很認真的去做。大組織里頭有個小組織,以前你是分配給他任務,現在他完全是自己的。就是說有多個接班人,一片接班人,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微,都是一個接班人。而且他還可以自我演化。
2、品牌不是護城河,渠道不是護城河,營銷不是護城河,只有用戶體驗。
張瑞敏:互聯網時代對品牌的概念變了,原來這個品牌有信譽,認同它,這是品牌。但是互聯網帶來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最大的改變是什麼?去中心化,用戶才是中心,誰滿足我的體驗我就認同誰。你那個規模很大,能製造一千萬、一個億,問題你的每一台都不符合我的要求,我就不要你。所以去中心化一下子把這些都改變了,在互聯網時代不再是以品牌為中心了,而是「以我為中心」,沒有品牌,只有用戶體驗。
3、傳統企業轉型的最大挑戰就是不夠「狗急跳牆」。張瑞敏也說,人其實最難的就是自己給自己「動手術」。「我們內部開會的時候,常常非常激烈。因為我是創業做起來的,所以不管我說什麼,他們不會說當面頂撞你,但是他們不會馬上去執行。其實,有的時候走兩步退一步,有的時候是走來走去,扭秧歌似的。扭秧歌也是前進,但一帆風順往前走,這也不可能,因為畢竟原來那套做到那個程度了,要慢慢轉化。」
⑶ 《重生》 關仁山 讀後感
《重生》 關仁山 讀後感
《重生--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祭》是河北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關仁山
為紀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而作。關仁山先生本身是唐山大地震的
倖存者,切身經歷讓他對大地震多一份切膚之感和悲憫情懷,「5.12」汶川
特大地震發生後一個月,他奔赴四川深入采訪,曾創作出版報告文學《感天
動地——從唐山到汶川》,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010年出版原創長
篇小說《唐山大地震》獲得多方好評。當此三周年紀念,關仁山先生將諸多
稿約置後,潛心閉關,為四川人民創作出這部盪氣回腸的長篇力作,小說跳
脫了同類作品的一般模式,站得更高,從中華民族大愛傳承生生不息的角度
,講述了一個從唐山到汶川到玉樹千里馳援傳遞愛心的故事。展現了中華民
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從更高的層面來表現了人性的光輝和大愛的
力量,歌頌了感恩、奮進的時代精神。
看過這部書,我深深地為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所感染,我也為有我們這樣的民族感到驕傲和自豪,我們都是國家的一份子,我們要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好好努力!
⑷ 觀看禁毒影片《重生》心得體會
《重生》由甘肅省作協會員、甘肅省公安廳文聯會員、市作協理事張生棟編劇並執導,改編自張生棟偵探小說《神探筆記》,講述的是一位妙齡少女,因家庭原因被迫吸食毒品誤入歧途,不甘沉淪的她勇敢舉報販毒分子,結果引來犯罪分子的瘋狂報復,英勇頑強的公安民警聞警而動,展開了一場圍捕販毒分子、挽救失足少女的特別行動。該片以電影特有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形象地展示了毒品的危害、毒品犯罪分子的兇殘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並積極倡導人們自尊自愛,遠離毒品,號召人們勇敢地同毒品違法犯罪作斗爭。影片一經發布後市內各類新媒體競相轉播,同時省禁毒辦、省公安廳等省級政法機關微信平台對其進行了集中推送。
⑸ 重生愛人電影觀後感言
《重生愛人》王麗坤:走形顯麗質,走心釋危情
純真愛情與虐心情感雙向並重,青春純愛和暗黑懸疑巧妙相融。《重生愛人》看似是貌不驚人的電影,結果卻出奇的精緻,超脫了一般青春愛情片的無病呻吟,用一個滿載悲喜的畸形三角戀,展示出關於愛與嫉妒的主題。而王麗坤飾演的美麗女主蘇瑩深陷在愛情冰與火的兩重天之中。素顏女神在裝扮上走形、表演上走心,堪稱是片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她在扮相上用淡雅的妝容,盡展清新純凈之美;在表演上盡心竭力,既細膩地刻畫出校園女孩的美好初戀情懷,又精準地演繹出輕熟女的情感困惑,能讓觀眾隨著角色境遇的變化,感受到一個女人在愛情上的奇特經歷。
影片一開場,鄭元暢飾演的高富帥程峰迴的熱烈追求,喚起了蘇瑩對校園時代的單純初戀的美好記憶,回念起初戀男生江重雲給自己帶來的幸福點滴。而這記憶碎片時常出現,青春與現實的畫面來回跳躍,成為故事劇情推進的主線索。王麗坤化身校花兼學霸,身穿藍白高中校服、梳著馬尾辮,一副清純可人的樣子,與金泛飾演的江重雲享受著初戀的甜蜜時光。兩人之間的互動表演,有著溫情格調,很多情感表達的細微末節打動人心。可是這懵懂少女青梅竹馬的溫馨初戀卻因一場火災的發生戛然而止,兩個青蔥男女隨後產生交流的壁壘,導致蘇瑩承受著傷感與苦澀,摻糅在曖昧與覺醒間,最終一段感情無疾而終。雖然片里的青春戀曲是導致最後悲劇的根源,但王麗坤飾演的蘇瑩符合很多人男生心中對初戀的設定,學習成績優良、模樣清純無邪、性情溫順善良、大談早戀敢作敢為,也勾起了很多人對自己「那些年」所追女孩的回憶。
影片以火災的出現形成故事的分界線。先前細膩而美好的初戀展示,突然演變為疑竇叢生的懸疑解謎。出現的神秘黑衣人到底是誰,高富帥男友程峰迴的真實身份是什麼,這使得蘇瑩活在驚恐不安之中,她在兄長的幫助下如偵探般成了「破案專家」。這些謎團恰恰與她的學生時代經歷的那場詭異大火密切相關。環環相扣的故事相當精彩,直到最後一刻抖包袱的謎底徹底揭曉,一段令人毛骨悚然又欲罷不能的畸形三角戀最終水落石出。於是我們看到了暗戀者那帶有病態的矢志瘋狂追愛,初戀情人居然是雙胞胎兄弟的復合,蘇瑩則品嘗愛情不可承受之輕重。而初戀帶來的甜蜜與成年後的為愛苦楚,兩段截然不同的際遇,均被王麗坤演繹刻畫的絲絲入扣。
「若不是你突然離開,我還不知道,我是那麼那麼的愛你,傷心都來不及,只有看著回憶隨著時間凋零,直到你想不起,曾經還有個我……」聽著周筆暢為《重生愛人》演唱的主題歌。會發覺和片中蘇瑩在愛情的心境十分吻合。因父母離異,蘇瑩的內心敏感而脆弱。青春時代愛情給自己帶來的溫暖,抵消親情上的某種缺失。她堅信愛是聖潔的,即便初戀幻滅,也精心地維護著初戀在內心的美好瞬間,那口喚的超人哥哥,在其心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可愛有多深、傷就有多重,愛後的傷痛遲遲無法撫平。王麗坤成功地把握到了人物糾結、痛苦、失落的內心情緒,在表演上她動用豐富神態變化來彰顯角色的內心世界,那和煦的微笑、動情的哭態、開心時露出的歡顏、哀傷時閃現的愁容、驚恐時流露的緊張情緒,有層次地顯示人物情感世界起伏的波瀾。
經過多年來在電視銀屏上的摔打和磨練,演技越來越純熟的王麗坤在今年的大銀幕上華麗綻放,繼在《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里演繹布拉格戀曲之後,現在又藉助《重生愛人》再次顯示自己的才貌雙全。天生麗質難自棄的她正走在顏值偶像派通往實力演技派的路途之上。
⑹ 重生之門觀後感
《重生之門》自定義為「盜竊題材懸疑劇」,既然是懸疑劇,細節自然是重中之重了。
但《重生之門》恰恰敗在了細節上,有是有了,但卻顯得畫蛇添足。例如丁生火一夥人栽贓陷害庄文傑一事,整個過程中至少犯了兩個錯誤。
首先是給了街頭畫師馬三一大筆錢,這筆錢多到馬三可以領著女朋友去國外旅遊,起碼有幾十萬之巨。結合庄文傑的經濟狀況來看,貌似是難以負擔的,不然其也不會去打工了。單是這筆錢的來源,足以讓庄文傑擺脫嫌疑了,定罪更是無稽之談了。
其次丁生火一夥人潛入庄文傑家時,居然都不戴手套,這就意味著會留下指紋了。通過警方的調查,已經證實其中三人是有案底的,因而在庄文傑家留下指紋等於留下了罪證。
畢竟丁生火一夥人是在沒有經過庄文傑同意的情況下,私自闖入的,屬於私闖民宅。按照相關規定,可以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瞬間就團滅了。
簡而言之,《重生之門》中的細節不夠嚴謹,漏洞既多又明顯。作為一部懸疑劇,顯然是大忌,大大降低了觀賞性。只能說在劇本創作階段,編劇沒有做到精益求精,為了完成劇本而完成劇本。這也是很多國產劇的通病,已有大勢所趨的態勢,嚴重阻礙了國產影視作品的提升。
⑺ 電影(極地重生)觀後感3000字
今天看了德國電影《極地重生》,真的十分震撼,《極地重生》觀後感.電影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德國戰俘被俄國抓捕流放到極寒的西伯利亞,因受不了殘酷的虐待和對家人的思念,開始了長達5年的大逃亡.在這期間,他前有惡劣的環境威脅,後有危險的軍官追捕,而身邊有沒有足夠的干糧.但他就憑著自己的毅力和許多人的幫助最終回到了家鄉.
影片中主人公基文斯表現出來的堅韌的毅力,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對自由的渴望讓我深深地折服,然而更讓我感動的是裡面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輝.可以說沒有許多人對基文斯的幫助,他完全不可能僅憑自己的力量沖破重重磨難.聯系當時的歷史背景,基文斯是令人發指的納粹黨的一員.納粹分子人性泯滅,藐視生命,瘋狂地屠殺民眾.給予這些人怎樣的懲戒似乎都不為過,然而我們沒辦法這樣理性地將生命的價值相互抵消,觀後感《《極地重生》觀後感》.當沒有了上位者野心和利益的驅逐時,當一切瘋狂與毀滅都平息下來時,人性還是佔了上風.劇中有一個情節是:基文斯逃到德國與伊朗交界處,一位俄國人幫助他取得過境的護照.而抓捕基文斯的軍官聞訊趕來質問他基文斯的下落時,他說「任何一個人我都會這樣做.」最後他失去了生命.這一路以來,他沿途得到過蘇聯獵人、因紐特人、猶太人等無償而真誠的幫助.相信在他的內心,陽光也會照進那恐怖陰森的集中營.
我一度納悶:那時戰爭剛剛結束,而且德國作為戰敗國,基文斯的妻子單身一人是怎樣撫養了他們的一對兒女,而且似乎過得還不賴呢?我猜,這也可能得益於鄰居和政府的幫助吧!
因為世間存在著溫暖和愛,所以基文斯才能度過磨難,才能在歷經磨難之後仍然有一個美好的家作為他停靠的港灣.
⑻ 紀錄片《重生》的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紀錄片《重生》的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由國防大學和陝西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首部全面講述中國共產黨建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八年奮斗歷程的紀錄片《重生》,將於7月1日播出。昨日,該片在北京舉行了首播發布會,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梁桂,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出席發布會。
劉亞洲說,相比於此前拍攝的同類題材的影視作品,《重生》拍出了新意,既有思想的高度,又有情感的厚度;既穿越了歷史,又超越了歷史,在建黨九十五周年之際播出意義非凡,對於我們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尋找信仰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省委宣傳部是紀錄片《重生》的見證者、推動者。梁桂說,《重生》從一開始就與陝西有著不解之緣,延安時期是這部紀錄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表示,黨在延安時期的偉大實踐,淬煉出的偉大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永遠的精神財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竭的動力源泉。《重生》獨特的使命就是要通過講述黨的歷史、延安的奮斗、人民的勇氣,把延安精神的旗幟鮮明地樹起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光照人們心中的信仰之路。據了解,該片共5集,選擇了故事化講述,而非道理式論述,實現了政治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統一。在拍攝手法上大量使用情景再現,在中方創作團隊的基礎上,還選擇了好萊塢影視製作團隊,其中就包括美劇《紙牌屋》第三季的攝影指導Mar—tinHaraldAhlgren,參演的演員也多是85後,以吸引更多年輕觀眾。該片7月1日除了在央視10套播出外,還將在包括陝西衛視在內19個省份的衛視節目中同步播出,同時在遍布全球、覆蓋海外5億家庭用戶的互聯網電視端同步播出英文版本。
前天,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的紀錄片《重生》系列節目推介會在東山鎮召開。據了解,該片是迄今為止第一部全情景再現、全面反映中國共產黨建黨28年歷程的紀錄片。記者從會上獲悉,紀錄片《重生》將於七一期間在央視播出。
上個月,中國首個紀錄片小鎮落戶蘇州東山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而此次《重生》系列節目推介會在東山的舉辦,也是紀錄片小鎮朝著產業化的方向邁出了第一步。同時,國內紀錄片業內諸多權威專家齊聚東山,也將對於東山紀錄片小鎮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
今年,中國·東山紀錄片小鎮將陸續推出東山真實影像基金、紀錄片培訓、太湖東山紀錄短片大賽、國際提案大會等一系列活動,並逐步建設紀錄片大師工作坊、主題客棧、紀錄片影院等,通過紀錄片及相關產業鏈的引入作為東山「文化產業+」的新形態,打造一個紀錄片的文化產業空間為紀錄片人提供交流互動、展示才華和走向世界的平台。
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即將來臨之際,由國防大學和中共陝西省委聯合出品與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5集紀錄片《重生》,6月18日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國防大學領導及部分專家學者,全國各地新聞媒體記者一同觀看了紀錄片。
據介紹,該紀錄片分五集,每集約50分鍾,分別從「使命」「火種」「抉擇」「淬煉」「締造」五個方面,通過史詩般的拍攝手法,以情景再現的形式,該片通過勾勒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國際國內局勢的風雲變幻,還原了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重大決策、重要事件,從「南湖紅船到八一槍聲」「井岡號角到長征壯歌」「抗日烽火到建國大業」等多個維度,再現我黨在絕境中憑借信念和精神的力量,獲得重生的艱難歷程,生動展現了中國社會劇烈變革,思想精神狂飆突進,革命救亡風起雲涌的波瀾壯闊歷史進程,深度挖掘了我黨浴火重生的深層原因。該片超越了歷史,揭示了中國前途命運的出路和抉擇,同時還超越了時空,讓看似天壤之別卻面臨關鍵時刻的不同歷史時空,在時隔幾十年後對話,為觀眾呈現了蘊含其中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
與會領導和專家反映,該紀錄片是一部主題鮮明、導向正確的精神大片,是一部重溫歷史、審視當下的國史教材,同時也是一部立意高遠、面向未來的黨史大片。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觀看後稱其史料豐厚,撼人心扉,體現了國防大學對重大歷史題材的敏銳感知和責任意識,也是繼紀錄片《苦難輝煌》《抗大,抗大》之後,該校推出的又一部反映黨史、軍史和革命史方面的扛鼎之作。
「這是今天對昨天的回憶,是長河對源頭的追尋,是未來對歷史的叩問。」發布會上,國防大學政委、空軍上將劉亞洲飽含深情地表示,推出《重生》紀錄片,不僅僅出於紀念和重溫歷史的目的,更要為當下提供經驗,提供警醒,找到久違的崇高,見識信仰的力量。同時,藉助國家台公開播映此片,必將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強化使命擔當,認清發展大勢,匯聚起民族復興磅礴力量。
該片匯集了國內軍史專家和一流的紀錄片創作力量,同時邀請美劇《紙牌屋》第三季攝影指導、掌機和《女子監獄》《新聞編輯室》燈光指導參與這一歷史紀錄片的拍攝。該片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等單位聯合攝制,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獨家發行。該片將於七一檔期正式播出。
由張譯、趙子琪、張昊唯等主演的網劇《重生》「又一次」來到了大結局,相信不少觀眾也已經看完這整部劇,不知道對於這大結局大家可還滿意?個人感覺這個結局雖略顯倉促,一些懸念都還沒揭開就完結了,但是這個尾收得還是不錯的,至少能圓的劇情都圓回來了。
特別是最後一集里秦馳在串串店的那段戲十分精彩,雖然最後沒有交代清楚他是否領便當了,但是這角色的劇情定格在那個瞬間,給我的感覺很圓滿!說到這里,又想誇誇張譯的演技,以前都知道他的演技好,但是這一次他把秦馳這角色塑造得十分生動,確實為整部劇加了不少分。
回頭看看《重生》這部劇,雖然已經大結局了,但也確實留下了不少謎題,而它們可能已經沒有答案了。除此之外,有一些劇情明明已經講得挺清楚了,但是不少觀眾依舊「天馬行空」,總覺得這些劇情的背後還有反轉,比如說陳夕的身份,其實後半段已經解釋得蠻清楚了,但是大家對此還是頗為執著,這是為何?
客觀說,在一開始追《重生》的時候,因為關於陳夕的片段很少,有他的畫面都是那場槍戰,除此之外就是在其他角色的台詞里出現了,所以大家對於這個角色很感興趣,都在猜他會不會是卧底之類的?畢竟類似的劇情,在《白夜追凶》其實也有過,而且,這部劇趙今麥飾演的陳蕊戲份頗多,明明這角色作用不大,但導演依舊給到這么多的鏡頭,會讓觀眾覺得這是在為陳夕的身份反轉做鋪墊!
不過,隨著劇情的發展,有關陳夕的片段越來越多,從九年前體育館那案子,再到714案件還原,這些片段都能看出來,陳夕肯定不是卧底,充其量是個線人之類的設定。所以,看完大結局後,應該可以確定陳夕這角色本身就是壞人,只是因為陳蕊的緣故,讓大家覺得他可能是好人!
其實,在一部懸疑劇里,劇情反轉是很常見的事,所以一開始大家猜陳夕是不是卧底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劇情已經交代得蠻清楚了,還去想會不會有反轉的之類的,感覺就有些多了,畢竟強行來個反轉的話,劇情本身也會有硬傷。
當然,《重生》本身確實有一些劇情銜接做得不是很到位,可能是劇本改過,也可能是剪輯的考慮之類的,所以觀眾對於陳夕這角色的理解會有幾個不同的版本,不知道你覺得他是好是壞呢?
網劇《重生》到了最後居然還留個小小的懸念,甚至還成為了一部分觀眾爭論的焦點,那就是秦馳到底死了沒有?
劇中並沒有直接秦馳死了的證據,也就是說你認為秦馳死了還是沒有都有著自己站得住腳的理由,結局是一個開放性的結局。
首先是站在沒死這一邊的觀眾,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表明秦馳死了,老話說得好,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既然沒有明確的告訴我們秦馳死了,那秦馳就極有可能還活著,即使秦馳活著的幾率極低。但作為男主角,再低的生還幾率都不是問題。
旁白在最後說的是:有的人死了,有的人向死而生。有的人死了,我們知道邱東陽死了,那死了的這個人就是邱東陽,那向死而生的這個人就極有可能是秦馳。
在墓地那裡,鏡頭僅僅掃到了邱東陽的墓碑,並沒有給到秦馳的墓碑。而且秦父沒有表現出過度的悲傷。既然秦馳沒有墓碑,那秦馳就很可能沒有死。
劇名是重生,秦馳最後的鏡頭是雨過天晴,充滿了希望,似乎也說明秦馳的人生開始了新的篇章。
但是劇中隱喻秦馳死了的情節同樣有一些,站在死了這一邊的觀眾,秦馳在串吧打鬥後說:「我回來了」,暗示自己要回到自己死去的兄弟身邊,他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他終於可以魂歸故里了,秦馳最後的表情一臉安詳。
當小路去看陳蕊的時候,陳蕊哭了,這個哭似乎也預示著秦馳極有可能不再了。畢竟陳蕊現在在世上最親的人大概就是秦馳了。秦馳拯救了她的靈魂,讓她的生活重新有了意義。
正因為《重生》對秦馳的死交代的不清不楚,讓人看完後很不痛快,畢竟觀眾對《重生》劇情的吐槽之聲從《重生》開播時起就不斷,可以說《重生》最大的敗筆就是劇情,支線案件太過於隨意,主線劇情好不容易讓人熱血沸騰了一下又給觀眾留了一個懸案。
但其實秦馳死沒有死或許,編輯和導演說了都不算,而是資本說了算。如果有投資方想拍第二季,那秦馳自然就沒有死,《重生》沒有把秦馳的死說透,那第二部怎麼樣都可以圓回來。這樣開放性的結局其實是留了後手,讓之後的故事好編下去。
就比如《白夜追凶2》如果大火,那作為白夜宇宙的《重生》自然可以借著東方再大寫特寫,雖然《重生》被觀眾不斷詬病,但如果不是看完了整部劇,哪裡有吐槽的靈感呢?而且靠著演員演技的支撐,《重生》其實已經優於市面上大部分的刑偵劇了。
可是如果沒有投資方想做《重生》第二季,即使秦馳沒有死,我們最好也當他死了。因為《重生》的劇名除了可以理解為秦馳的向死而生,也可以理解為秦馳因為重傷後性情大變又活了一次,這一次的活著讓他完成了生命中的很多遺憾。和家人、愛人和下屬的關系都有了極大的改善。這一切完成後,他也到了落葉歸根的時候。
《重生》和《白夜追凶》都出自同一個編劇指紋之手,由於《白夜追凶》積累的良好口碑,加上實力演技派演員張譯的加盟,使這部劇一經播出就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目光。《重生》製作上延續了《白夜追凶》的.水準,但風格卻獨樹一幟。《重生》開篇沒有《白夜》那麼快的節奏,也沒有用足夠懸疑的案子來吸引觀眾的目光,反而是加入大量的人物獨白來塑造形象,這種青春文藝片式的旁邊跟慢節奏配上刑偵的案子化學反應還是很奇特的。
《白夜追凶》的敘事偏傳統,兩條線一明一暗並行推進,而《重生》開篇卻選擇非線性敘事,劇情也變得更為破碎,讓人不好一下子進入到劇情中,但這種破碎感卻呼應了主角的記憶缺失,也對應了重生的主題。
各個角色內心獨白的出現,敘事的視角也在不斷轉變,這在刑偵劇里確實不多見,很多人會被這種拖拖拉拉的劇情,不夠刺激的懸疑氛圍,襯托之下稍顯弱勢的推理給勸退,顯然不是一種討好市場的敘事方式。但這種嘗試未嘗不可,像是用茶調酒,別有一番風味,能否接受就看個人的喜好了,我個人還是很喜歡這種敘事方式來細致刻畫人物的。
《重生》是一部很優秀的懸疑作品,它的選材夠現實,演員演技也足夠好,而在懸念設置上也可謂精巧,是繼《白夜追凶》、《無證之罪》、《唐人街探案》前八集後,最讓人慾罷不能懸疑作品了。有很多人說,編劇可能是想要搭建一個「白夜宇宙」。我想說,如果可以繼續保持這樣的水準,那麼我是真的很希望,將來有一天,這樣的「白夜宇宙」能夠得以完美呈現。
全劇「714槍案」的主線貫穿始終的同時,延展出了很多支線,主線已經很是撲朔迷離,而支線也不是很輕松!「714槍案」補槍的到底是誰?秦馳好像是故意被留下背鍋的「黑警」;而滅門案和失蹤案,看似事實清楚,內里卻隱含頗多!而秦馳的生活就像這部劇的名字一樣,重生!一種活著,兩種人生!何為重生?當你完全拋棄過去的自己,撕掉帶著個人標簽的過去,撕掉虛偽世界裡程式化的東西,丟掉冗餘的人情世故,洞悉到底什麼是真正重要的東西,真相、親情、戰友情。
在諾大的世界直面內心,找到真實的自我。因為沒有內心的絆所以無所畏懼,繼而在淬煉中自我救贖。人都有著自己的內心獨白,這些獨白都能代表現實中部分人們的精神世界,雖然懸疑劇情的細節並不完美,但主要角色精神世界的刻畫是豐滿的,是極具現實意義的。
我們都渴望重生,但是缺乏勇氣,因為牽掛,因為所擁有的一切。
最後想說一下,中國的影視需要張譯,潘粵明這樣的實力派。老戲骨們終究會退出熒幕。我們希望更多的實力派演員出現在熒屏上。
⑼ 禁毒微電影:《重生》觀後感
《重生》又名《傳奇福貴人》,是左小青和楊立新聯袂主演的極具歷史色彩的情感大戲。該劇以末代皇帝溥儀與末代皇妃李玉琴的情感故事為主線,講述了偽政府從垂死掙扎到徹底垮台後溥儀與末代皇妃李玉琴二人的曲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