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合夥人看完有什麼感想啊
中國合夥人感想
—阿富說事
看完了中國合夥人,或許這一刻來得有些晚,但是我不這樣認為。在看的過程中深深地打動了我,甚至讓我我熱淚盈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對於我或者更多處於迷茫階段的人們有不可多得教育意義。
我想說的是一個「土鱉」,一個看似具有強烈貶義的詞語,在這部影片中是那樣的強大,我們所謂的「土鱉」還是「土鱉」嗎?「土鱉」不「憋」。
或許在學校沒有學到多少的英文單詞,那麼你在這部影片中是否會有幾個意義深刻的單詞難以忘記呢,是不是會發現曾經對學英語的枯燥感,早已飄散而去,原來學英語也是那麼的有趣。
或許我們還在為找不到工作發愁,還是我們剛剛失業了,還是在自己並不想乾的崗位將就著,只是為了不會失業,不會成為無業遊民而敷衍著,那麼看了這部影片你會作何感想,是否會發現原來人生不是這樣漫無目的的過的,而是給有準備的人准備著,不,應該是給有夢想的人准備著。我們不是為了別人而活著,是為了自己,我們的夢想是改變自己,甚至改變世界。
或許我們現在一無所有,我們就是名副其實的窮屌絲,我們就是當今社會的「三妹」沒錢、沒車、沒房。是的,我們缺少的是金錢,可我們不缺少理想,金錢固然重要,那是一切的基礎。可是如今我們的溫飽已不是問題,在富裕的路上缺少什麼呢,缺少毅力,缺少付出,在當今社會僅靠自己的力量成為富翁有難度,可是住好房開好車還是可以的嘛。
剛開始看中國合夥人的時候,我僅僅是抱著看電影的心態而看電影,因為身邊的人都說那部電影還值得一看,其實我只喜歡看動作片,就這樣在電腦上看了高清版的中國合夥人。一個人看電影顯得那樣安靜,專心,可謂是全身心投入。後來越看越入迷,整個影片的過程,以及細節是那麼的扣人心弦。
看了這部影片後我一個英文單詞有了更深的認識「盧子爾」,漢語是失敗者的意思。大多數的成功人士都是從失敗中爬起來的,就像坐另類的電梯如果不經過負一層那麼永遠也上不去。年輕的我們應該嘗試著做一些事情,風雨之後才有彩虹的景象就會在我們身上發生。
有幾個人曾今告訴過你下跪,甚至是可以從別人的胯下鑽過去,不一定是是下賤、恥辱,而是忍辱負重。有幾個人曾今告訴過你別總是想著去天安門,有機會到國外看看。又有誰告訴你說出「紅旗不倒」這四個字時,已經有些趕不上潮流了。
我之所以認為這部影片對我們有教育意義還有一點,就是境界,那種超出平凡人思維的境界,好多事情我們常人是不敢去想的,但是從這部片子當中我能感受到一種激發人潛能的力量,貌似有一種強大的力量督促你前進,不要停留在當前的位置。
最後說的也是影片的最後一句台詞,「關燈不是為了浪漫而是為了省電」。那麼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有朝一日我們每個人的觀念都是「關燈只是圖個浪漫不是為了省電」,那麼我們的社會將會發展到怎樣的程度。
和最好的朋友合夥做生意也不定就是件壞事,因為事實告訴我們,他們成功了!
㈡ 中國合夥人電影觀後感
《中國合夥人》在我看來就是一部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的勵志版致青春。
任何合作,不要高高昂起你的頭顱,合作更要謹慎,要傾聽合夥人的心聲,耐心地聽完,耐心地講清楚自己的想法,耐心地把游戲規則制定好,然後,合作才能長久,也才能盈利。
不懂合作的人,家庭生活也不會多順暢,合作就是一種態度,任何關系的處理,都是一種變相的合作,只關注自己需求的人,事業和工作都不是很好。
《中國合夥人》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我們製作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商業勵志片,由陳可辛執導,黃曉明、鄧超、佟大為、杜鵑主演。該片於2013年5月17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土鱉」成東青、「海龜」孟曉駿和「憤青」王陽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大時代下三個年輕人從學生年代相遇、相識,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
㈢ 誰有電影《中國合夥人》觀後感,字數多一點,謝謝!
每一個成功人士的創業史都是一部史詩。
他們,一個是自視甚高,鋒芒畢露的海歸後代;一個是醉心詩詞,風流倜儻的浪漫騎士;一個是不修邊幅,默默無聞的一大土鱉,正是這樣各走極端,格格不入的三個人,在偶然之中建立友誼,並創下一段神話。
《中國合夥人》開篇沉悶無趣,孟曉駿和王陽不願浪費青春聽那沒出過國的老師紙上談兵打算棄課而去時,一群頗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思想的同學蜂擁而至為老師討公道。兩人奪門而逃,奇怪未有同學追趕而來,才發現是成東青用血肉之軀擋在了裡面。這個橋段的出現開始令影片別開生面。
永遠不要輕視你身邊那個傻里傻氣的小土帽,或許有一天他所迸發出來的是你前所未見的正能量。
確實,唯有成東青敢在大是大非前沖上最前線,大義凌然,力挽狂瀾。
他天生就是領導者,他身上蘊藏了與生俱來的風范。
一個成功的商人必須要會氣勢磅礴的演講,演講可以闡述個人思想,氣勢可以帶動聽眾產生共鳴。
成東青就有這樣的本事,也是他最大的人格魅力。
馬雲的卸任演講感動千千萬萬人,頗具震撼力,就是同一個道理。
80年代,一大幫子人擠破腦袋簽證去美國,面對虎視眈眈的面試官被拒是常態,當然也有帶著夢想成功奔赴異鄉的。
孟曉駿是三人中成功出國的代表,他帶著一腔熱血,在朋友面前做足凌然的架勢,堅定的說我不會再回來了。背轉身去卻淚流滿面,頗有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氣勢。
然而堂堂北大高材生在異國並無用武之地,連實驗室喂小白鼠的工作也因為專業不對口敗給同為中國人的生物系同學。對方在門口遇上神色黯然的孟曉駿,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獲得了這份工作而沾沾自喜,更多的是無可奈何。可見當時的中國年輕人在美國面對的都是同等的際遇。
孟曉駿何許人也,是會在書本里夾帶寫著「總有一天你會讓我嫉妒的」話語作為自勉的清高人士。他給不了生物系同學一個笑臉,因為那一刻他看清了赤裸裸的現實,並對自己的境遇無比痛心。
真正讓孟曉駿的信心土崩瓦解的不是之後自己去做了連小費都收不到的侍應生,而是無意中發現從小苦練鋼琴,十指不沾洋蔥水的妻子在洗衣店做苦工。孟曉駿不得不狼狽歸國。
三人行,必有一人籠絡人心。王陽始終在充當這個角色。後來原本視孟曉駿為偶像的成東青會跟他說「NO」了,從此兩人之間的火花一觸即發。與世無爭的王陽遊走在兩人間,每有爭論,每作說客。
王陽其實才是最讓人羨慕的,他有過叛逆的青春,泡過熱辣的洋妞,瀟灑不羈,看破不說破。最終悟透愛情可以平平淡淡,一如生活,吃過一個其貌不揚的女人親手做的飯,之後娶了這個其貌不揚的女人。
這是一部講述男人如何創業的勵志電影,愛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然後就是這樣的一小部分,還是不得不讓人注意到這樣一種女生,你沒開口她已經拒絕了你。
成東青無疑是愛蘇梅的,然而自始至終很難看懂蘇梅的愛情。她的冷艷傲骨猶如寒日里獨自盛開的梅花,一如她的名字。她冷冰冰的氣質讓人琢磨不透,然而正是這樣的冷漠使她身上凝聚了渾然天成的氣場,像謎一樣,更為誘人。
最後想說的是,中國人合夥最能體現中國人的本性,能共同吃苦,卻不能一起享福,打下江山,卻分道揚鑣。然而當危難來臨時,趕在最前的,還是當初這些肝膽相照的朋友。
王陽在婚禮上開玩笑似的說:「不要跟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於情於理,各自體會。
希望採納
㈣ 求 [中國合夥人]電影,觀後感2500字。求手打。不雷同。
調成泛黃色調,溫火熱煮青蔥歲月,
《中國合夥人》里有舊時代熱血青春;三個青年從
一無所有到身家萬貫,這是一部勵志大片;橫跨幾個年代,裡面有時代的斷截面;
還有始亂
終棄的愛情,有始至終的友情„„陳可辛想說的東西很多,但什麼都沒講徹底。或許,
其實
是這樣,
他並不想說這么多,
他只是覺得要堆砌這么多,
因為這些對票房可能有益。
經過
《武
俠》和《血滴子》
(監制)或小或大的失敗教訓,他對失敗產生前所未有的恐懼,迫不及待
想找個機會消除挫敗感。
陳可辛擅長刻畫情感,
收集整理以及更大一點的群體情懷,
他所有的電影都在圍著情感
打轉,
即便在嘗試拍攝中國式大片時,
類型電影的框架也壓制不住他對情感的突出關注。
這
是陳可辛最大的優點,他懂得人性的復雜,情感的美好與哀愁。可惜在《中國合夥人》里,
他並沒發揮出上好狀態,
成冬青、
孟曉駿和王陽三人的性格和關系變化,
包括他們各自的愛
情,除了偶現的動人妙筆,幾乎全靠旁白幫忙。在講述方式上,我沒見過這么笨、這么匆忙
的陳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厭煩,簡直退化到早期作品《雙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
泛濫。
設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
僅藉助於畫面和情節,他們三人的性格和
情誼差不多會坍塌。
過於依賴旁白,
就像強行灌輸的評述,
生硬地為觀者構建對主角們的印
象。
作為北上拍片的港區導演,
對於影片營造的上世紀八、
九十年代的時代質感,
當給予一
些表揚,
這也是陳可辛從不失手的地方。
不像別的香港導演到了內地,
港味與陸味倉促雜交,
如蹩腳的國語配音一樣令人難受,
陳可辛的
《如果·
愛》
、
《武俠》
,
包括這部
《中國合夥人》
,
並沒出現不自然的怪異問題。當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內核精神。王陽是個文青,留著長
發,有觀眾向陳可辛提問,王陽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詩人海子是誰。這個無
關緊要的事實,
泄露了很多秘密,
可解釋三個人物沒有人格
(不一定是高尚的)
魅力的原因。
陳可辛終究對人物的外在和內在設定有距離感,
他做了功課,
但視野和經驗不夠。
王陽的文
青范,
孟曉駿的世家子弟樣貌,
成冬青艱難求學的漫畫式描述,均流於類型片的套路化,盡
管他們的形象借鑒了現實人物。
校園、創業、泡妞、決裂,自從預告片曝光,就可推斷《中國合夥人》可能和大衛·芬
奇講述
Facebook
創始人故事的《社交網路》有關聯。出來的成品,果然證實了這個猜測,
《中國合夥人》偷了《社交網路》不少東西,這真令人尷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師對峙的
戲及對整個電影的牽引作用,和《社交網路》如出一轍。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斷,
《中國合夥
人》
的誕生,
就是
《社交網路》
催生的產品。
主創照著
《社交網路》
的樣子,
找適合的故事,
左轉右拐到了新東方俞敏洪他們的頭上。
㈤ 電影《中國合夥人》觀後感
傳記電影《中國合夥人》講述了成冬青、孟曉俊、王陽、三人創辦「新夢想」英語學校的故事,從一文不名的大學畢業生到身家過億的教育企業家,影片展現了中國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的巨變,從一間簡陋到極點的英語補習班,發展成學員數十萬的英語培訓集團,這是一個中國夢實現的過程。
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別由黃曉明飾成冬青、鄧超飾孟曉俊,佟大為飾王陽。成冬青是三人創業的帶頭大哥,承擔最多,但成冬青也是孟曉俊事業藍圖發展的最大阻力,兩人就新夢想公司上市的問題爭論了將近十年之久。成冬青是保守派,不想上市分權;孟曉俊是激進派,希望上市能夠擴大公司規模。兩人的角力幾乎也把友誼給搭了進去。
單說鄧超演繹的孟曉俊,當初三人同校時,孟曉俊品學兼優,他父親和爺爺都曾遠赴美國留學,他自然也很容易申請到出國留學,顯然在20世紀80年代初,孟曉俊是作為天之驕子而存在的。他的朋友王陽顧著泡妞,成冬青忙著解決生活起居和戀愛問題,比起孟曉俊真是差的太遠了。
影片中孟曉俊的人生轉折就是出現在美國,他到美國並沒有什麼優勢,在餐廳當服務員還是BUSBOY那個級別,就是餐廳里專門收盤子的,小費都沒有資格拿。這段歷史看起來尤為心酸,鄧超表演時從眼神到動作都在流露出一種無奈的辛苦,但為了夢想,孟曉俊不得不堅持下去。這段戲之所以這么豐滿,是因為導演陳可辛把自己的人生經歷編入電影,孟曉俊這個人物有他的人生一部分。
《中國合夥人》沒有把電影拍成溫情勵志向上的風格,影片中三個好友在企業發展上的意見分歧很大,甚至還要分道揚鑣,這種處理手法比較難得,也顯得更為真實。利益其實最容易暴露人的本性,所以生意場的有一句忠告就是:「不要和好友做生意。」可能幾十年的朋友,一次生意就能鬧得決裂,人的情感很容易被巨大的利益所左右。孟曉俊、成冬青、王陽經歷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最終還能夠聯手打造新夢想公司,這樣的友情也顯得彌足珍貴。
鄧超這次飾演的角色孟曉俊很有趣,因為這個人物的性格是有明顯變化的,最初是意氣風發的天之驕子,後來又變成有苦難言的留學生,再後來是發展受阻的企業高層,鄧超通過富有層次的情緒和狀態演繹出孟曉俊這個人物的變化,可以說,他把這個人物演活了。
㈥ 中國合夥人 觀後感 急求
最近,看了不少關於「青春」的影視作品,這其中,《中國合夥人》無疑是感悟最多的一部。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可以讓很多人引起共鳴的青春勵志片,它貼近現實,深刻折射出了中國改革開放浪潮下社會青年創業旅程的坎坷與艱辛,觀眾或多或少都能從中找到曾經或者現在的自己,重溫那些逝去得青澀回憶。也清晰了詮釋了一個道理—理想是美好,現實是殘酷的,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黃曉明飾演的「土鱉」成冬青、佟大為飾演的「憤青」王陽以及鄧超飾演的「海歸」孟曉駿,三位主人翁各有特色,有的執著勤奮,有的貪圖女色,有的懷揣夢想。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中,都不可避免的經歷了落魄、掙扎、彷徨、無奈。電影中穿插著三人的執著、友情、奮斗,其中都以夢想為主線。孟曉駿經常問成東青一個問題就是你有夢想嗎?而每次成東青都是閃爍其詞地避過。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不是沒有夢想,而是不想談這個沉重的話題。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在失敗中尋找勝利,於絕望中尋求希望。作為一部青春勵志片,《中國合夥人》讓人看到了成功者的辛酸與執著,讓人在感嘆青春不再,現實依舊的同時,更加堅定自己追尋夢想的決心。須知道,「你所浪費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厭惡的現在,是未來的你回不去的曾經」,
因此,還有什麼理由不從現在開始把握自己,為夢想而努力的奮斗呢?
㈦ 寫一篇我看了中國合夥人的感想
首先要想成功必須依靠團隊合作,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即使你的能力再大也不能忘記藉助團隊的力量,更何況並不是人人都是天才。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也能頂個諸葛亮」,團隊的優勢在於思維的碰撞和能力的互補。就像片中的成東青,孟曉俊和王陽,他們三人一個性格保守、一個激進、一個中庸。作為新夢想最大的領導人成東青在一開始只是從農村來上大學的土鱉,英語說的也不好,不善於溝通,但是恰恰到最後走向了成功,這跟其他兩人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孟曉俊性格激進,夢想著站在美國的土地上改變世界,他其實是和成東青完全相反的性格,一個保守一個激進,這正是一種互補,成東青想而不敢乾的事情,孟曉俊可以干,甚至可以拉著成東青一起干,但是他們的性格在一開始相差太大往往會出現爭執,在劇情發展的後來這一點更能體現出來,而總王陽總是會在他們爭吵的時候出現,進行調停和化解,這又是一種互補,王陽為人比較灑脫,可以說是比較中庸,也正是這種性格使得他可以在成東青和孟曉俊之間將他們的性格進行中和,從而組成了一直優秀的團隊。在他們的成功路上他們發揮著各自的優點將他們的事業逐漸推向了高峰,成東青用他失敗的經歷教導學生什麼是失敗然後又怎樣站起來,王陽用它流利口語言傳身教並摸索獨特的教學方法,孟曉俊也發揮它了解美國簽證的優勢組織開展簽證講座等,團隊中的每個人都發揮著自己的能量,他們三個人就是我們大家的縮小版,在每個公司每個團隊中都有分工,各自都發揮著自己的能力,履行自己的職責,而當大家都能發揮自己能量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的事業成功的時候。
其次「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覺堅持是一種幸福的東西」,這是成東青在片中的一句話,我想這句話也給我們觀眾非常正確的解釋了什麼事夢想。從小到大我們一直在談論著我們的夢想,而我們的夢想也在不斷的變化著,其實夢想很簡單,可能是當一位科學家,可能是成為一個明星,可能是想和自己愛的人平凡的生活,可能想有一個家等等,夢想有很多,可以說每人都有夢想,但是現實的生活往往會將我們的夢想擊碎,我們的夢想在現實面前似乎不堪一擊。但是我想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原因,為什麼有人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什麼有人實現不了,那我想可能就是我們沒有堅持,也許成功就在下一秒但是我們卻選擇了放棄,也許在沒有看到成功的曙光前堅持是很痛苦的,但是沒有堅持又哪來的成功,黎明前的天總是最黑,因為它在積累天亮的力量。我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都經歷過小的成功,比如通過英語四級、通過期末考試、完成了我們制定的工作任務。可能會有這種體會:在達到目標以後回首望去我們曾經的認為痛苦的堅持和努力突然之間變得那麼美好,我們甚至會懷念我們的努力懷念我們的痛苦,因為是它讓我們感覺到成功的來之不易,是它讓我們感覺現在的成功是那麼的真實,是它給了我們自信。的確正如片中所說「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覺堅持是一種幸福的東西」,那麼讓我們為了自己的夢想堅持吧痛苦吧,將來也幸福吧。
㈧ 電影中國合夥人讀後感800字
三個懷有熱情和夢想的年輕人在高等學府燕京大學的校園內相遇,成冬青曾兩次高考落榜的農村青年,跪在母親面前祈求第三次的高考,這次他成功了,在大學遇上出生於留學世家孟曉駿以及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陽,並以曉駿為目標努力求學,發誓要把圖書館里的書全部讀完,在圖書館巧遇了他認為是全校最美的蘇梅,一番辛苦追求,卻在蘇梅拿到美國簽證以後,以分手結束。不知道為什麼蘇梅和成冬青分手,是否因為成冬青是失敗者呢?
而成冬青給我的感覺是:他就是一個永遠打不死的小強,在高考兩次失敗、課外補習沒有收入、蘇梅與他分手、美國簽證失敗、被學校除名等等挫敗面前,他堅強的站起來了,並轉化為奮斗的動力,每天都貼小廣告,在肯德基講英語,在空曠的場地辦學,把所有的英語詞典全部背過,他成功了,他成為了大家公認的「留學教父」。
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陽,在大學期間一直肆意的揮霍青春,泡洋妞、寫情詩、打群架等等,還為洋妞放棄了去美國的機會,結果卻被洋妞甩掉,從此一蹶不振,因成冬青的幫忙,重新振作起來,並與成冬青一起為教學而奮斗,在面對成冬青與孟曉駿爭執時,一碗飯喚醒了他的心,讓他明白什麼才是真實的生活,什麼才是幸福,走出了洋妞的陰影,選擇了相貌平平的女職工結婚,因為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諦。
而一直揚言去美國之後,永遠不再回來的孟曉駿,卻在美國根本找不著工作,落得在餐館當侍應助理的命運,迫於無奈的他只能回國,幸運的他遇到成冬青學校有點起色,把自己的理念全部侵入到辦學中,學校在他們三個共同努力下,成為中國第一支民辦成功學校,而孟曉駿面對自己在美國種種遭遇,在辦學理念上與成冬青產生分歧,三個人分道揚鑣,卻因學校面臨倒閉危險時,又重新聚到了一起,為曾經一起奮斗的學校盡最大的努力,最終,他們成功了,他們的學校上市了。
影片的結局很圓滿,卻讓我想到了,可能有很少人是成功的,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為曾經的夢想打拚失敗了,而選擇了放棄。成冬青的精神讓他成功了,現實生活的我們缺少他這種堅持不懈的態度,可能一個小小的打擊,就讓我們泄氣了。《中國合夥人》再次鼓舞青年創業,為心中的夢想打拚,創造屬於自己的藍天,讓青春不朽!
㈨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
電影中的三位主角,從被忽視到把企業保證取得成功發售,用整體實力獲得了敵人的肯定與重視。這也體現出了近三十年來中國公司的轉變,愈來愈的的公司在國際性上占據至關重要的部位。
《中國合夥人》敘述的不只是三個人的故事,投射的是我國在初創期,每一個華人的勤奮和拼搏,也許他們的故事便是我們的故事。
從外表能夠看見理想,但它不僅講的是理想,在其中更有布局邏輯思維,怎麼讓全球了解國家,重視國家,在不合理的條件下存活。
深具意味著實際意義,激勵了在校大學生自己創業,有著實干精神,不成功並不恐怖,只需有毅力,遲早會取得成功的。
一個公司的取得成功,不可以只靠本人,精英團隊里頭必須有明晰的職責分工,每一個人的建議得尤為重要。公司的取得成功,進而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