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逃殺的影片評價
有人說《大逃殺》是人性的諷刺畫,似乎所有的一切是由所謂人性的惡所造成的,這是完全不對的。如果《大逃殺》的主旨是揭露所謂人性的惡,那麼電影的主角將完全是另一些人,而結局也將完全是另一個。《大逃殺》是這個社會的諷刺畫,電影中的那個孤島就是社會的極端的表現。電影中是頸環的逼迫,而現實中則生存壓力的逼迫;電影中是互相殘殺,而現實中則是殘酷無情的競爭;電影中有人自殺,現實中迫於生存壓力而自殺的人有不少少,電影中有桐山那樣殘酷無情的人,現實中也有人叫嚷什麼「狼性生存」。社會是一個建立在殘酷無情的生存斗爭之上的社會,「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動物的自然狀態竟表現為人類發展的頂點,這就是《大逃殺》所表現的 。(新浪網評)
深作欣二充滿活力的表演技術以及嶄新的藝術姿態曾給世界有名的電影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吳宇森等帶來了深刻的印象。導演的構思也在本片中得到盡情地發揮。學生角色由藤原龍也、前田亞季、山本太郎、栗山千明、安藤政信領銜;北野武扮演冷酷的教師——北野,在此片中監視發了瘋的42名中學生相互殘殺等等這些,都給表面豪華、自以為神氣十足,實際上卻是走向崩潰的日本社會畫上了巨大的問號 。(網易網評)
❷ 請熟悉電影大逃殺的朋友解答
我也有過你這種感覺,但是不是這部電影,我覺得是因為這部電影觸到了你內心某個相同的地方,怎麼說呢,用一句我們家鄉的俗話是對撇子了,也就是說這種電影風格正好符合你的某個幻想、某個期望、某種感覺!你不但是喜歡上這部電影,我覺得也是一種認同吧!
❸ 電影《大逃殺>>到底要說明一個什麼問題
一個殘酷無情的生存斗爭之上的社會,現在的社會也就這樣,撇開劇情看游戲,你會發現冠軍是合理的利用朋友,他交友不是隨便交的,亂交朋友的結果就是一群女生那樣,或者一開始被那個酷似薛之謙殺死的人那樣,他交友的特點是沒什麼競爭力,但是人緣很好,那個薛之謙能活到這么後面,他代表的人物就是那種少說廢話多做實事的,相馬光子是不擇手段型,也活到很後面,但是她殺人的方法是從最親的人下手,男女主角純粹是被利用的,利用完了最後被冠軍殺死(游戲內),還有很多都有一定道理的,大家自己去悟吧,呵呵~
❹ 日本電影大逃殺1告訴我們什麼,到底想講什麼內容
每個人生活和生存的方法都不一樣 有的消極 有的積極
因此不同的人對這個故事也會有不同的感覺
個人認為 影片主要想表達的就是 平日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和生活 帶著認真和感恩的心 不要渾渾噩噩地過日子 不要被逼到懸崖盡頭才後悔自己怎麼走到這一步
BR法像是一個荒謬的極端 平時的生活里不太可能出現這樣的事 這樣的手法可以把問題放大看得更清楚 這些年輕人平時厭惡生活 大部分人的生活態度都及其消極 但被告知自己將不能活下去的時候 卻不擇手段想要活下去 如果平時能拿出這樣一半的態度去做努力 也就不會淪為BR法的羔羊
❺ 看過《大逃殺》的進來
我不太贊同大逃殺揭示的所謂「人性的丑惡」: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抗震救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還有那麼多感人的事跡:「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的張米亞、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4個學生的譚千秋......這些難道不都說明了人性的本質是美好的嗎?我認為《大逃殺》畢竟只是部電影,不能說明什麼,所以我不太喜歡這部電影
❻ 求一篇大逃殺的影評啊
從任何一種視角和心態去看《大逃殺》BattleRoyale,這都是一部令人屏氣凝吸的電影。它是一部最殘忍的娛樂片,也是最血腥的動作片。這樣一部「暴力青春片」(當然是「不適合青少年觀賞的青春片」)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由年過七旬的老導演深作欣二執導,他給中國觀眾印象最深的卻是多年前優美的《莆田進行曲》。當然蘊涵影片中的冷靜的思索與成熟的技法,又理所當然的應該是出自一位有著獨立而深刻反思精神的殿堂級大導演之手。
影片的開端即點出故事的社會與道德現狀:新世紀到來後,日本失業率驟增,社會動盪面臨崩潰;青少年情緒失控,校園暴力不可收拾。在此背景下,成年人漸漸失去自信,並通過了駭人聽聞的《新世紀教育改革法》(BR法)。某中學初三42名學生,被隨機選中強行帶到一個孤島上,並被告知根據法案,他們必須在3天之內互相殘殺,最後一名倖存者獲准生存下去,如果超過時間還有2人以上活著,他們將全部死亡。當班主任北野在教室里殺死兩名學生後,所有人都意識到這是一場成長為成年人的必要洗禮,它告訴這些原本玩世不恭的年輕人:人生就是這樣一場殘酷的游戲,你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拼盡全力去互相廝殺--深作欣二將它看作現代社會道德淪喪之後的結果。
關於一部老電影《大逃殺》
大逃殺,是不是人類的終結方式?
深作欣二是我最喜歡的日本導演,如果你看過《虎!虎!虎!》你就該記得他,如果你看過《莆田進行曲》你就該知道,他是一個內心充滿著愛的男人,他今年已經72歲了,一個72歲的老人,拍了這部讓人看過之後內心隱約做痛的電影,這種痛是沒有來源的,陰冷而不可描述的,日本的電視台拒絕播放該片介紹,《大逃殺》和飯島愛的自傳電影一起被列在限制級影片當中。
大逃殺,你讓我們看到了什麼?
信任VS懷疑。如何去信任身邊的人呢?這是個問題又不是個問題,我們往往都在欺騙與被騙中活著,但很多人認為這樣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無謂的,他們把真實看成表象,把懷疑當做必然。大逃殺的故事裡,你無法信任任何一個人,惠子是個幸運的孩子,幸運得有些不合時宜,她得到了大多數人的關懷,包括那個面部肌肉全無動感的北野,她信任了她該信任的人,而又恰巧能夠逃過每個不該信任的人。而那群救了秋也的女孩子,因為其中一個想要殺害秋也為自己暗戀的男生報仇,而誤殺了一個女同學,幾個人在小小的廚房裡瘋狂了,槍聲響徹燈塔,唯一活下來是那個下毒的,看上去最老實和怯懦的女生,她哭著從燈塔上跳了下去。這個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誤會造成的生死,而那些所謂的信任實際上只是一擊即破的表象而已。
暴力VS愛情。非常喜歡大逃殺里的女殺手氣質的相馬光子,她和我深愛的安藤政信所飾演的桐山和雄是電影里最狂野的兩個分子,他們兩個人對峙的殺戲很出色,我想這兩個人站在一起的話從愛情的角度上講也是很登對的,但暴力破壞了我溫情的想像。沒有什麼人是能和你生死與共的,在川田章吾的愛情故事裡更為鮮明,那個女孩子臨死的微笑,是難於解釋的,如果你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你不會從中找到任何的安慰。而轉到惠子和秋也身上,暴力下的愛情又是最牢固的,當兩個人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兩雙手畢竟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 生存VS希望。有人希望靠殺戮來凈化這個世界,有人希望通過殺戮來改變些什麼。然而無論是誰,在殺戮到來的時候,所有的人唯一僅存的概念,只有生存而已。拋開大逃殺不談,生存依舊是個問題,如今的世界,晦暗中行進的殺戮者無數,又如何防範如何反擊?每個人都渴求一個充滿希望的新世界,然而更多的人無奈的頹敗下去,甚至付出了生命,就象秋也失業的父親狼狽得上吊而亡,他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秋也加油」是他唯一的遺言,可他卻不曾想到他的兒子面臨的是更加赤裸裸的殺戮游戲。北野那張讓人震撼的圖畫上,金色陽光下,是他斷頭殘手的學生們,而唯一微笑著的生存的是天使般的惠子,這才是讓北野心怡的柔順的女兒的形象,可很多事情是不能隨希望改變的,北野掙扎著用平靜的態度接了女兒打來的最後一個電話,死去了。
電影里我最喜歡的一個設計,是他們脖子上前衛的定位監測儀器,那個蘊藏著死亡的圈套,事實上,從我們生之為人開始,我們的脖子上,也有這樣一個圈,區別在於,那是無形的存在。
❼ 日本大逃殺 觀後感
用暴力的形式,展現真實的人性。人性的善與惡。
展現的人性的殘忍,必然不是作者的用意,作者讓手無縛雞之力(- - ) 的,得到武器很差的男女主角活到最後,明顯是想歌頌人性的善。
每個人面對比賽採取不同的面對方式,也是面對危難的一種態度吧。
最後,這個電影告訴我們的最大道理就是,一定要當主角,否則再強也是炮灰 - -
以上都是個人拙見
❽ 日本電影《大逃殺》(東京聖戰,即第一部)的情節詳析
女一號稻田瑞穗與女二十號南佳織互斗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