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七宗罪觀後感400字

電影七宗罪觀後感400字

發布時間:2022-08-02 21:06:04

A. 急求七宗罪影評

昨天深夜看完了《七宗罪》。

這是一部有濃厚宗教色彩的片子,看到片名,就想起與之相似的《第七封印》。如果說伯格曼在《第七封印》中對信仰的根源和上帝的存在進行了追問和探討,那麼《七宗罪》展示的就是如果丟掉信仰,世界將會怎樣。

影片中的紐約,灰暗、潮濕、骯臟、混亂,接連不斷的命案,簡直就是人間地獄。

開頭是老少兩代警官追查殺人兇手,感覺好像一部偵探片。被殺者的慘象和陰森的作案現場在影片開頭就讓人心理緊張。在案子進行到第三個時,他們突然領悟到兇手是以殺戮的方式進行傳道,在以上帝之名懲罰被天主教認為遭永劫的七種大罪:暴食、貪婪、懶惰、憤怒、驕傲、淫慾、嫉妒。片子的宗教意義也就從這里開始顯現,並在劇情行進中愈加強調,特別是將近影片最後,兇手極力控訴的一段話,他說自己是被上帝選中的,來懲罰那些有罪的人。

影片似乎只是在向世人展示:人性墮落,有罪之人會遭懲罰。這樣片子就有種道德勸誡的警世意味,讓人看後可能反省自身是否有罪。然而,什麼原因讓這些人產生罪惡,讓兇手不可忍受而以上帝之名以殺戮的方式來進行懲戒,影片好像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解釋。是因為信仰的缺失嗎?在西方,啟蒙運動發現了理性,自此,理性被逐漸推上至高無上的地位,人們的自我意識不斷膨脹,充分肯定了人類的理智,開始蔑視上帝。到了近代,以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理性摧毀了宗教信仰精神,認為科學技術萬能的人類覺得理性可以實現一切。不錯,以科學為代表的理性的確推動了西方社會的飛速進步,促其完成了現代化的過程。可是,理性也越來越成為人們束縛自身的枷鎖。依照齊美爾的看法,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諸如效率、計算、守時這些「理性化」的東西,這樣的理性化其實就是一種「物化」,金錢和商業價值成為衡量一切價值的唯一尺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由於金錢的厲害變得日益冷漠。影片中,對現代城市的冷漠現實不斷被展示。比如威廉提到遇到強奸犯的女士不要喊救命要喊救火才會有人關注;受到房東欺騙的大衛和tracy住著一棟不斷受地鐵震顫的房子;房東把被折磨成活鬼的房客當做最好的房客,因為他會定期收到放在郵箱的房租.

老威廉的態度其實就是現代城市人的代表,他對這個世界很是厭惡,在目睹一場街邊的搶劫案後鑽進計程車,司機問他去哪裡,他說:「far far away…I don't know this place any more……。」他選擇的態度是逃避。他這種心理在一次和大衛的酒吧談話中被大衛揭穿,大衛還表示自己不會如此,知道這個世界的罪惡,但仍然堅持下去與它斗爭。威廉沒有反對,他的想法的確如此,他意識到自己也應該積極面對這個世界,不能再逃避,所以他回家後砸掉了那個讓他更感孤獨的鬧表。並且最後警官問他退休後將要去哪裡時,他說:「around,I』ll be around。」可是,大衛的堅持不是盲目樂觀,是因為他有動力有信念,那就是對妻子的愛。片子中,可以看到大衛結束和威廉的內心對話回到家後,抱著妻子說:I love you,very much…但是威廉的堅持就有些不得已,而且僅僅是種個人行為。

這是部絕望的片子,它向人們展示了世界的罪惡和冷漠,但是沒有告訴人們怎樣避免這種境況的惡化。是保持人性的善和對上帝的皈依嗎?可是片子塑造的擁有美好人性的tracy最後也被兇手殘忍殺害。片中展示的是世界最為陰暗的一面,對於美好光明溫暖的一面完全遮蔽,大衛與tracy的愛情尚且算作這個黑暗底色的一束光線,最後也由於tracy的被殺而消逝。人的出路在哪裡?影片最後老警官威廉援引了海明威的一句話: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and worth fighting for。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這個結尾太沒有說服力,這個世界不是個好世界,如何值得人們去奮斗?

此外,在這個片子中還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波茲曼在《娛樂至死》和《童年的消逝》中反復論述的觀點,新媒介的出現對人們認知世界方式的改變。老少警官威廉和大衛,代表了受不同媒介影響的兩代人。老威廉是在印刷媒介的環境里成長的,他應該出生在20,30年代,那個時代電視還沒有普及。而大衛顯然是看電視長大的一代。所以他們處理案件時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兩種方式。印刷品是有字元構成的,閱讀時需要大腦不斷的解碼、記憶、呼應、總結、抽象,是一個典型的邏輯思維過程,老威廉正是秉承印刷媒介造就的邏輯的、縝密的、深刻的思維方式,善於發現細節,並以此為線索進行邏輯推理,遇到問題甚至會翻閱古典著作,表現了沉著謹慎的偵案風格。電視是光影和聲音組合物,看電視不需要動腦子,人們不費任何力氣就能理解電視上的通俗語言和畫面,從小就看慣圖像偏向視覺體驗的大衛的表現是狂噪、沖動、易怒、油腔滑調、滿嘴臟話,偵案時也是對著幾副現場圖片翻來覆去沒完沒了的看個不停。老威廉給他的幾本但丁的書,被他詛咒並扔進抽屜里。

另外,老威廉去圖書館查資料時,遭遇一撥無所事事的同事。他們整年呆在圖書館,只知道喝酒、打牌,威廉責問他們為什麼不學習知識時,他們自嘲自己有文化,隨即打開唱機,播出的曲子是巴赫的《G弦上的詠嘆調》,在靜謐平和的旋律中,老威廉在思考,他們繼續打牌取樂。先賢的知識高雅的音樂被人們漠視,在這樣的情節中,這個曲子就像文明退化的哀樂。

還有,就是morgan freeman這個老黑人演技實在太棒了,尤其最後回答警官提問退休後將去哪裡,他說「「around,I』ll be around」時的表情和聲音。第一次看見他是在《肖申克的救贖》,當時就覺得他演的那個黑人犯人真特別好。聽說他還演過《冒牌天神》,以後一定找機會看。再有就是pitt啦,狠帥,雖然扮演的年輕警官沖動魯莽。

B. 誰能幫我寫一篇關於電影七宗罪的3000字的英文影評,謝謝啦

You really can't say enough about Se7en. It may have lacked critical acclaim (how this wasn't at least nominated for Best Director and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is beyond me), but this film is easily in the top 10 films of the 1990's, and one could argue that it is the best. Andrew Walker pens a marvelous script that is brilliantly realized by David Fincher, along with the help of 3 of the greatest actors of their generations.

David Mills (Brad Pitt) is a young up and coming detective who's just been transferred. His partner is William Somerset (Morgan Freeman), who's on the verge of retirement. Different though they may be, they must track a serial killer who is choosing his victims according to the seven deadly sins (gluttony, sloth, greed, lust, pride, envy, and wrath).

What makes Se7en so excellent in my mind is how incredibly real it is. There's the gritty feel to the film, and Fincher uses great shots and locations to effectively pass on his intentions to us. The film is one of the most suspenseful I've ever seen, and that is also attributed to Fincher, not to mention a wonderful musical score. Andrew Walker's script is fantastic. Easily one of the best of all time. It's such a simple concept, but the creation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depth and development of each one is one truly remarkable quality of the script. The best quality of course, is the unpredictable, unorthodox, and scary ending that will make your stomach sink like a weight. The cinematography and editing are brilliant as the film is fluid and seamless. Technically, this film is perfect.

The acting...well, anyone who's ever said Brad Pitt is for show obviously hasn't seen this or Fight Club. He's wonderful as the motivated, yet rash and sarcastic David Mills. It's a great character arc, and Pitt plays the complex character with heart and ease. Morgan Freeman...what can you say? He's Morgan Freeman, so he's excellent. Once again, a well written character that the actor takes and makes his own. Freeman is magnificent again.

Of course, our 2 detectives are great, but the true stand out of the film is the actor who plays the killer, whose inclusion in the film was kept secret until the day of release. Don't worry, I haven't spoiled anything. He gives a magnificent, yet haunting and disturbing performance that will stick with you for day after day. It is one of the best villainous performances of all time. The final confrontation is spectacular because of him.

All in all, Se7en is a must see if you are a movie fan. It's one of the best films I've ever seen, and you'd be a fool to miss this classic. As terrifying as it is suspenseful, Se7en is a thriller that will stick with you, an experience you'll never forget. I cannot recommend this movie more.

C. 電影《七宗罪》觀後感及疑點

我的理解就是:光頭完成了他的所謂的「使命」
在我們看...一直到他自首的時候,光頭分別殺了5人:暴食、貪婪、傲慢、傲慢、及色慾,這樣我們會疑惑,還有:妒忌、暴怒呢?
這是光頭的一個圈套,其實光頭被年輕警察殺死是因為光頭認為自己就是「妒忌」老警察看出了他的圈套,所以一直跟年輕的警察說:你殺了他,他就贏了!
當然「暴怒」就是年輕警察,他殺了光頭,按法律,他也是犯死刑。
剛好七個...

D. 電影<<七宗罪>>觀後感

七宗罪的特點

這部出色的驚險懸疑影片對犯罪心理學也作了詳盡的描述,而罪犯通過聖經的道德審判來殺人,更具社會意義。一個警察最後卻成為兇手計劃的執行者,這是對社會和人生的諷刺,是對茫茫之中天主那七大信條的不可抗拒,還是象徵了這多罪該罰的人世間的混亂的生活秩序?正象影片結束時斯班瑟說的那句話「海明威說: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斗。我只同意後半句。」

在電影里,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暗示觀眾:它是宿命的罪與罰。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劇是必定要屬於人間的,「上帝」作為「授意者」和「觀望者」,參與了整個事件。冷血殺手作為傳道者蒞臨人間,最終以身殉道。從某種角度看,悲劇中沒有正邪的區分,作為渺小的人類,只能接受宿命的審判。

然而《七宗罪》恰好利用觀眾對玄學的神秘感和不理解,劍出偏鋒的講一個連環謀殺的故事。 「Seven」在宗教上是個神秘的數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啟示錄》第十二章第三節寫道:「有一條大紅龍,七頭,也戴著冠冕......

E. 急求《七宗罪》影評

http://www.mtime.com/my/mxl117/blog/173247/

http://www.mtime.com/my/1047892/blog/2346420/

這兩片都是大眾影迷寫的,合成一下吧……

F. 七宗罪影評

經驗豐富的老探員薩默塞特再過七天就要退休了,年輕的警察米爾斯是他最後一個搭檔。兇案發生了,罪犯在現場分別留下了「貪婪」、「饕餮」等字樣,這正是《聖經》中所講的「七宗罪」。一切罪行都出自一個名叫多伊的男子之手,他將米爾斯誘至荒野,但米爾斯沒想到在郵包中竟找到了自己愛妻的頭顱,狂怒的他開槍射殺了多伊,並最終完成了「七重罪」兇殺。 「饕餮」、「貪婪」「懶惰」、「淫慾」、「驕傲」、「嫉妒」和「暴怒」這七項原罪貫穿了整個影片,但擔任審判者的卻是個為了不留下指紋連自己手指指紋都磨掉的變態殺人犯。開場鏡頭就是寒意凜冽的雨天,而此後那些觸目驚心的犯罪現場更是讓人感到一種虛無的恐懼。 這部出色的驚險懸疑影片對犯罪心理學也作了詳盡的描述,而罪犯通過聖經的道德審判來殺人,更具社會意義。一個警察最後卻成為兇手計劃的執行者,這是對社會和人生的諷刺,是對茫茫之中天主那七大信條的不可抗拒,還是象徵了這多罪該罰的人世間的混亂的生活秩序?正象影片結束時斯班瑟說的那句話「海明威說: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斗。我只同意後半句。」 在電影里,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暗示觀眾:它是宿命的罪與罰。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劇是必定要屬於人間的,「上帝」作為「授意者」和「觀望者」,參與了整個事件。冷血殺手作為傳道者蒞臨人間,最終以身殉道。從某種角度看,悲劇中沒有正邪的區分,作為渺小的人類,只能接受宿命的審判。 然而《七宗罪》恰好利用觀眾對玄學的神秘感和不理解,劍出偏鋒的講一個連環謀殺的故事。 「Seven」在宗教上是個神秘的數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啟示錄》第十二章第三節寫道:「有一條大紅龍,七頭,也戴著冠冕…… 《七宗罪》向人們呈現了一個變態的宗教殺手。芬奇無意用血淋淋的感官刺激和大量的追逐場景來達到使人恐怖的效果。他並非對殺戮場面進行簡單的電影圖解,而意在揭示這種殺戮後後面的東西。這部電影塑了與以往電影中截然不同的一類殺手。《七宗罪》中的殺手殺人並非是因為嗜血,而是有著強大的理論信條加上妄念來實施他自以為的通過"審判"和佈道來拯救的目的。這才是最可怕的。這個殺手也許平時連一隻雞也不殺,但是他找到了依據來實施對人的毛骨悚然的謀殺。這種恐怖並非是親眼看到某種可怕場面時感官的自然反應,而是心理上的恐怖。這使得《七宗罪》這部看起來像是偵探片或類型化恐怖片的電影脫離了這些窠臼,而與美國社會現實生活建立起了心理上的聯系。 一個不正常的社會是產生這樣的殺手的根源。現實生活中美國持續不斷發生的連環變態殺手事件也在電影中不斷有所反映和體現。然而,現實中以完全相同的手段進行殘害的殺手雖然還沒有發現,但卻有很多在精神氣質和思想觀念上和他十分接近的人,讓我們想想世界各地近年來出現的邪教組織和連環殺手:太陽聖殿教、奧姆真理教、吉姆·瓊斯、郵包連環殺手大衛·卡欽斯基……最終都是以悲劇收場。 《七宗罪》使人們接觸的是最黑暗的人性的一面,盡管它是虛構的,可是它的氣息已經進入了現實的思緒和情感之中。正像片中老偵探說:「如果我們抓住了John Doe (殺手),而他本人就是魔鬼和撒旦的話,那也許是我們所期望的。但他不是魔鬼,他只是一個人……」有什麼能比一個人做魔鬼的行徑更為恐怖的嗎?但更為恐怖的是,殺手的動機是以宗教為名義的。在殺手的徹底瘋狂里似乎還有某種理智,這是最恐怖的事情。這部電影並非是關於殺戮,並非是關於一個人如何干出魔鬼般的行徑的,而是關於那種殺戮的動機,以及這個動機的由來和它後面的東西。 劇情陰暗、主題悲觀、手法低調的警匪片,卻因為劇本結構的新奇、演員表現的優異以及導演別具一格的敘事風格而變成了一部叫好叫座之作。故事背景是一個整天下雨的不知名城市,摩根·弗里曼飾演一名即將退休的老刑警,而布拉德·皮特則是懷抱理想熱情來這里上任的新人。他們碰到了一連串離奇的兇殺案,兇手故意在現場留下人類的七個罪誡「暴食、貪婪、懶惰、淫慾、驕傲、嫉妒和憤怒」,跟警方大玩心理戰。一冷一熱的警探組合終於逼到兇手投案自首,卻無法改變既定的悲劇命運。導演戴維·芬徹在銀幕上呈現出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社會黑暗面,由凱文·史派西飾演的兇手在終場前發表了一段自辯之詞,更具高度的反社會煽動力。 讓觀眾希望他活著的人在結局死掉,這永遠是讓你的電影被人們記住的有效手段之一。於是,年輕警察米爾斯的妻子翠西死了。事實上導演並沒有讓我們看到翠西被兇手割下來的頭,可是我們都明白,處於極度悲憤下的米爾斯開槍打死了兇手——這是一個智慧、堅忍、瘋狂的罪犯。於是,罪犯完成了他的罪惡的藝術品。最後兩種原罪——罪犯死於嫉妒,而米爾斯因為憤怒殺了罪犯,也背上了原罪,等待審判

G. 七宗罪觀後感200字就行 用心理學闡述

《七宗罪》講述了老探員薩默塞特和年輕的警察米爾斯追查連續殺人案的故事,而殺人犯John是一個變態的宗教殺手,自己認為自己是神派來的使者,代表神以七宗罪的來懲罰世人。老探員薩默塞特則看多了太多的殺人案件和了解很多犯人的性格,在偵查案件事表現出冷靜,特別是最後車子里,一句話都沒有說,對於犯人解釋表現出習慣以至於不去和犯人反駁。年輕的警察米爾斯一心想抓到犯人,但由於自己的沖動,被犯人誘導去犯罪,最終由執法者變成犯罪人。
影片的john不是沒有文化,相反是受過高等教育,智商也極高,但反而卻成為了危害社會的人。由於受到宗教的影響,加上社會上的種種原因,犯人就用七宗罪來衡量這個社會,對犯有七宗罪之一的人連續殺害,但對自己所犯的罪,卻只有七宗罪之一的嫉妒,完全沒有對自己殺人而感到罪惡,自己認為自己是替神辦事,幫助社會。影片中的john是典型的反社會人員,他們的人格扭曲,開始異化,脫離現實社會思想。他想用七宗罪來告誡世人,但自己卻製造人去犯七宗罪,而不是去感化和告誡,把罪行強加於別人,只顧及自己的計劃,只是用自己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罪行,他所說的罪行其實都是他自己想的,沒有用社會角度來衡量他的罪惡程度。所以犯人john是一個嚴重的偏執狂,思想過度誇張。
至於年輕的警察米爾斯,最終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私自殺死犯人。作為一個警察,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看出,人性的脆弱,造成了沖動性犯罪。米爾斯是由於自己的性格,然後被外界因素影響也導致他犯罪,說明犯罪人有些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性格而導致犯罪,性格也是犯罪的起源之一。
老探員薩默塞特則是辦案的老手,當他看到犯人留下的暴食和貪婪時,知道犯人是以七宗罪來連續殺人,然後就去查看有關七宗罪的書,來猜測犯人的心理和作案方法。說明了,猜測犯人的心理是破案關鍵和線索。
《七宗罪》講述了3個人的故事,表現出犯罪和心理的關聯性。

H. 求《七宗罪》1500字的電影觀後感,從心理學角度

七宗罪》觀後感

暴食、貪婪、懶惰、淫慾、傲慢、嫉妒和暴怒——被天主教認為是遭永劫的七種大罪,在你的身上,有它們的影子嗎? 冬天的早晨,天陰沉沉的。

電影《七宗罪》在電腦屏幕上不斷切換境頭。人,也不由得驚悚起來。剛剛看這部電影,看前面部分老少警察搭檔破案,覺得和一般的偵探電影並沒有多大區別時,甚至有放棄的想法,直到後來才發現它的精彩。

這是部以破案為引子,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片子。故事的背景是骯臟的城市,動盪的居住環境,對情感難以把握的人心,似乎所有的都無以為靠。影片以黑色及灰色為主題背景,色彩不血腥卻具有強烈的明暗差,時常出現的狹小黑暗的房間,手電筒強烈的光線不斷出現在偵案現場。

老警察沙摩塞還有七天就可以退休,命案卻一樁接一樁發生,當他將毫無關聯的三樁命案聯系起來,意識到將發生《聖經》里被天主教認為遭永劫的七種大罪時,本打算退出此案,後還是決定留下來與新警察米爾斯一起。案發現場沒有任何指紋,直到發生五樁命案,警察卻沒能找到任何蛛絲馬跡時,兇手約翰卻來到警察大廳自首了,帶著他的血淋淋的十指和平靜的微笑。

這讓所有人都費解,約翰主動被警察所困,那他將如何去實施他未完成的兩樁命案呢?懸念頓生。影片中約翰的出鏡不多,主要集中在後半部分,但卻給我最深的印象。他帶兩個警察一起去郊外尋找最後兩具屍體,坐在警車上隔著鐵欄談話的表情和語言,是全片的亮點。輕緩的語言講述著他經手的五宗罪,眼神里盪漾著一種輕微的波浪,以至於你會覺得從他口中出來的殘忍語言,都帶著一絲優雅的色彩。你會相信,他所說的,都是有道理的。就是這樣一個自信卻邪惡的佈道者,和米爾斯被激怒的粗暴神態形成強烈對比,你甚至會站在約翰的角度來說:「看吧,這就是渾身罪惡的人們!」

約翰因嫉妒米爾斯及其妻子翠茜的幸福,割下翠茜頭顱讓人送至案發現場,米爾斯暴怒之下擊斃約翰,這種結局出人意料之外,卻又似在情理中。此時,你似乎不得不佩服約翰的眼力,選中了米爾斯做為第七宗罪:「暴怒」的代替者是完全對的。而約翰自己,卻是以那種邪惡自信的笑容坦然地面對被殺,因為他知道自己犯了「嫉妒」罪。約翰雖死,但他卻是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死的,因為所有的都在他的掌控中,他完成了上帝交給他的任務。這個最引人眼球的結局發生在七天後的七點鍾,那帶著神秘色彩的「七」上。

約翰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只是這份完美過份極瑞,在剝奪了那些「罪惡者」生存權利的同時,也無法原諒自己的「罪惡」。他的笑,似一個詛咒,牽引著人們審視自身。

沙摩塞,這個辦案慎密、行走孤獨的老警察,對於社會上存在的醜陋早已司空見怪,他會告訴米爾斯遇到搶劫時不要叫救命而喊救火,他不要孩子,因為不想讓孩子出生在這個骯臟的世界。他就這樣不緊不慢地生活在這個骯臟的城市,冷眼旁觀著一切。

米爾斯,脾氣暴燥,卻有著善良的心地,他似一個孩子般愛著家中的

寵物和妻子,卻因這份對妻子的疼愛,在得知妻子被殺後無法抑制的悲痛終於爆發,以至於殺死了兇手。

執法者與上帝的傳道者都有罪,活在這個世界上,誰能沒罪呢? 海明威曾說:「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斗」 。看完這部影片,這兩句話我都不認同。

I. 七宗罪 影評

天主教明言七宗罪:「饕餮」、「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憤怒」、「淫慾」。沙摩塞是承辦兇殺案的資深員警,即將退休,而米爾斯是新手,一付興致高昂,自願請調至這一分局。星期一上午,一件兇殺案發生,兇手在冰箱後寫著「饕餮」,星期二,是一位律師,現場寫著「貪婪」,一天一個,依七宗罪而死。面對此案,沙摩塞心中有諸多掙札,住在這城市已久的他,早已習慣,冷眼看事情,本想不接此案,幾經考慮又留下來幫米爾斯,米爾斯血氣方剛,沖動易怒,故弄玄虛的兇手因而選上他做為七宗罪的最後一人-「憤怒」。強竟殺了米的妻子崔西來激怒他。讓自己成為「嫉妒」,米爾斯成為「憤怒」,強也贏得了這場游戲。沙可以退休了,但看著囚車中的米爾斯,究竟是社會始終如此不堪,或者天真單純也是一種罪。

這部出色的驚險懸疑影片對犯罪心理學也作了詳盡的描述,而罪犯通過聖經的道德審判來殺人,更具社會意義。一個警察最後卻成為兇手計劃的執行者,這是對社會和人生的諷刺,是對茫茫之中天主那七大信條的不可抗拒,還是象徵了這多罪該罰的人世間的混亂的生活秩序?正象影片結束時斯班瑟說的那句話「海明威說: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斗。我只同意後半句。」
在電影里,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暗示觀眾:它是宿命的罪與罰。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劇是必定要屬於人間的,「上帝」作為「授意者」和「觀望者」,參與了整個事件。冷血殺手作為傳道者蒞臨人間,最終以身殉道。從某種角度看,悲劇中沒有正邪的區分,作為渺小的人類,只能接受宿命的審判。
然而《七宗罪》恰好利用觀眾對玄學的神秘感和不理解,劍出偏鋒的講一個連環謀殺的故事。 「Seven」在宗教上是個神秘的數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啟示錄》第十二章第三節寫道:「有一條大紅龍,七頭,也戴著冠冕......
《七宗罪》向人們呈現了一個變態的宗教殺手。芬奇無意用血淋淋的感官刺激和大量的追逐場景來達到使人恐怖的效果。他並非對殺戮場面進行簡單的電影圖解,而意在揭示這種殺戮後後面的東西。這部電影塑了與以往電影中截然不同的一類殺手。《七宗罪》中的殺手殺人並非是因為嗜血,而是有著強大的理論信條加上妄念來實施他自以為的通過"審判"和佈道來拯救的目的。這才是最可怕的。這個殺手也許平時連一隻雞也不殺,但是他找到了依據來實施對人的毛骨悚然的謀殺。這種恐怖並非是親眼看到某種可怕場面時感官的自然反應,而是心理上的恐怖。這使得《七宗罪》這部看起來像是偵探片或類型化恐怖片的電影脫離了這些窠臼,而與美國社會現實生活建立起了心理上的聯系。
一個不正常的社會是產生這樣的殺手的根源。現實生活中美國持續不斷發生的連環變態殺手事件也在電影中不斷有所反映和體現。然而,現實中以完全相同的手段進行殘害的殺手雖然還沒有發現,但卻有很多在精神氣質和思想觀念上和他十分接近的人,讓我們想想世界各地近年來出現的邪教組織和連環殺手:太陽聖殿教、奧姆真理教、吉姆·瓊斯、郵包連環殺手大衛·卡欽斯基……最終都是以悲劇收場。
《七宗罪》使人們接觸的是最黑暗的人性的一面,盡管它是虛構的,可是它的氣息已經進入了現實的思緒和情感之中。正像片中老偵探說:"如果我們抓住了John Doe (殺手),而他本人就是魔鬼和撒旦的話,那也許是我們所期望的。但他不是魔鬼,他只是一個人……"有什麼能比一個人做魔鬼的行徑更為恐怖的嗎?但更為恐怖的是,殺手的動機是以宗教為名義的。在殺手的徹底瘋狂里似乎還有某種理智,這是最恐怖的事情。這部電影並非是關於殺戮,並非是關於一個人如何干出魔鬼般的行徑的,而是關於那種殺戮的動機,以及這個動機的由來和它後面的東西。
劇情陰暗、主題悲觀、手法低調的警匪片,卻因為劇本結構的新奇、演員表現的優異以及導演別具一格的敘事風格而變成了一部叫好叫座之作。故事背景是一個整天下雨的不知名城市,摩根·弗里曼飾演一名即將退休的老刑警,而布拉德·皮特則是懷抱理想熱情來這里上任的新人。他們碰到了一連串離奇的兇殺案,兇手故意在現場留下人類的七個罪誡「暴食、貪婪、懶惰、淫慾、驕傲、嫉妒和憤怒」,跟警方大玩心理戰。一冷一熱的警探組合終於逼到兇手投案自首,卻無法改變既定的悲劇命運。導演戴維·芬徹在銀幕上呈現出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社會黑暗面,由凱文·史派西飾演的兇手在終場前發表了一段自辯之詞,更具高度的反社會煽動力。
讓觀眾希望他活著的人在結局死掉,這永遠是讓你的電影被人們記住的有效手段之一.於是,年輕警察米爾斯的妻子翠西死了.事實上導演並沒有讓我們看到翠西被兇手割下來的頭,可是我們都明白,處於極度悲憤下的米爾斯開槍打死了兇手------這是一個智慧,堅忍,瘋狂的罪犯.於是,罪犯完成了他的罪惡的藝術品.最後兩種原罪------罪犯死於嫉妒,而米爾斯因為憤怒殺了罪犯,也背上了原罪,等待審判(來自人間...).
關於罪犯:
貪吃,淫盪,貪婪,懶惰,高傲,嫉妒,憤怒---------這就是七宗原罪.影片中的罪犯在前半段一直沒有露面,但是他作案的手法確實已經讓所有的人感到震驚.他可以強迫一個人吃到胃漲裂和內出血;他可以花一年的時間精心"養育"他的受害人;為了完美的犯罪過程,他把自己手指頭的皮膚剝去,以免日後留下指紋.全部的過程都在在這個罪犯的掌握之下,一步一步,我們隨著罪犯的帶領下,欣賞這他引以為豪的犯罪過程.七種原罪在時間橫行,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但是,其實這才是最大的惡魔,而我們的兇手只是這些罪惡的一個化身.每天都有人因為貪婪而死;因為嫉妒而死,因為憤怒而死......我們天才的導演大衛芬奇也許就是想告訴我們: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上,太多的人已經迷失了自己.就連那個身為警察的米爾斯,最後也因為愛妻被害而失去理智,開槍殺死了罪犯.事實上,這也是我們自身無法控制的,也是我們無法抵抗的,這個完美強大的罪犯,已經把這些寓意都展現給我們.看著他心平氣和得到警察局裡自首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一切,剛剛開始......

關於影片:
大衛芬奇無疑是一個天才,這樣的一部電影拍在我們面前,除了為他鼓掌,為他流淚,真的沒有什麼別的可作.這個題材的成功和演員的到位我就不想多說了.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把握的那樣完美.剛剛搬家過來,所以需要磨合,所以家裡會體驗到地鐵的恐怖,所以兇手可以在家裡找到他的妻子並殺害.我原以為拍電影很容易,現在才知道這和做飯一樣,泡方便麵也叫做飯,滿漢全席也叫做飯,究竟你是什麼樣的廚師,看看你作的飯就知道了。
影片描述一個連環殺手和兩個警探的故事。此君精通古典文學,他精心設計了一套向邪惡世界挑戰的方法:根據西方古典文學的說法,人有七宗罪,分別是貪吃、懶惰、荒淫、憤怒、妒嫉等。他為每一宗罪找到一個代表人物,然後用以毒攻毒的方式置該人於死地。比如,他強迫一個貪吃的胖子不停地吃,直到撐死。

J. 七宗罪結局要啟示我們什麼

主要還是警示作用吧,畢竟七宗罪在現實社會是普遍存在的,而老警官和罪犯的斗爭也是反映了人類社會對七宗罪的抗爭,提醒大家這些對行為的防範。
LZ把結尾放大到整個片子的故事背景來看就好了,片子里的罪犯其實就是那個城市的一切丑惡的代表,每個案子也就是七宗罪的其中一之一,一共七個,最後再把自己也送進去完成對七宗罪的詮釋。
用男主角妻子的頭意思是罪犯表示對那個年輕警察幸福家庭的嫉妒,而男輕警察本身也有「暴怒」的毛病,之後打死罪犯也就是表明他已經屈服了自己,沒有戰勝七宗罪之一的「暴怒」。
其實結尾老警察勸年輕警察不要開槍時有雙重原因的,表面上是勸他不要犯罪,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戰勝自己內心的惡魔,不要被情緒控制。
整個片子的邏輯是很緊密的,從頭到尾很好的詮釋了天主教的七宗罪教義,另一方面也是通過的罪犯最終成功完成獻祭的一種警醒:不要忘記七宗罪,這個惡魔時刻都在對你准備發起進攻。
最後片子里的話也是蠻有意思的,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奮斗的一生,戰勝自己,那你就是人生的贏家。

閱讀全文

與電影七宗罪觀後感4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茜當家電影完整 瀏覽:699
濟南嘉華電影院今日影訊 瀏覽:261
中國十大爆笑電影 瀏覽:857
電影勇敢的心中文歌詞 瀏覽:39
台灣電影魯冰花內容 瀏覽:751
電影院求婚卡點模板 瀏覽:719
刺客信條電影圖片高清壁紙高清壁紙 瀏覽:806
周星馳最近拍電影嗎 瀏覽:883
泰國永恆未刪減版電影下載 瀏覽:506
歸來電影完整版影評 瀏覽:820
邪惡動畫片日本大全電影 瀏覽:395
國產恐怖電影解說小濤大全 瀏覽:514
強扭瓜不甜電影結局貼吧 瀏覽:627
你遲到了電影已經開場十分鍾了的英文 瀏覽:833
國產電影里的音樂 瀏覽:479
新哥傳奇電影粵語 瀏覽:44
電影大宅男演員表 瀏覽:127
美國大片免費電影全部完整版 瀏覽:119
音樂從未離開電影 瀏覽:600
電影背景音樂英文版的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