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角鬥士》英文電影中文觀後感
在自由的靈魂前
《角鬥士》斷斷續續看過有兩三遍了,一直有寫點感想的慾望。前段日子又看了一遍《勇敢的心》(《Brave Heart》),終於強迫自己坐下來寫這篇東西。
Hail Caesar;those who are about to die salute you!這是古羅馬的角鬥士們進場後,在血腥搏鬥開始前要向皇帝說的話。死,可以是很悲壯的死在戰場上,也可以是很安詳地在床上合目,但是他們的死卻是一場表演,是成千上萬人的娛樂。對於從他們被殘殺這個過程中獲取樂趣的人們他們卻還要致以將死之人的敬意!
他們並不是屬於人的,沒有自由,他們與動物無異。自由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從地獄到天堂的長梯,然而他們之中的絕大部分人是連看到這梯子的機會都沒有的。
「they can take my life,but they can not take my freedom!」這一直都是威廉的信仰,當斧頭從威廉高貴的頭顱上落下時,他最後的呼喊依然是:freedom!馬克西姆斯很安詳地去見他另一個世界的妻兒時,卻也沒有忘記提出將死之前的要求:free my men!在復仇這個主題之外,《角鬥士》全篇所充斥的那種為自由而搏鬥的精神始終讓人難以忘懷!自由不是他的唯一目的,但他追求自由的艱辛過程卻是最讓我感動。
中國並不缺少自由的靈魂,但是只有在另外一個世界她們才可以得到自由。
2.《勇敢的心》英文電影中文觀後感
我最近剛看了<<勇敢的心>>深有感觸啊!華萊士對自由的追求深深的感動了我們.
年幼的華萊士身處被英國統治的蘇格蘭,從小就感受到統治階級的殘酷,其父也在一次反抗運動中喪生,年幼的華萊士跟著叔叔游歷歐洲,後來華萊士成為一個智勇雙全的男人,回到故鄉的華萊士又一次受到了殘酷的壓迫,他深愛的妻子被英軍無情的殘害.這又一次激發了華萊士心中對自由的渴望,只不過這時他不再是那個軟弱無力的小傢伙,他可以為自由去戰斗.他拿起了長劍指向了敵人,他連戰連捷.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鬥士的血性,我們還看到了一個男人的智慧.
然而事情並不總是那麼順利,蘇格蘭貴族階級的背板,使華萊士身陷囹圄,最後在刑台上受到敵人的極刑,然而他並沒有屈服,最後華萊士傾盡全力長呼:「自――由――」,這時一個男人逝去,而一個英雄誕生了
Every man dies, 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
讓我們像華萊士一樣去戰斗
這兩部都是名噪一時的大片,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貳』 好電影~~!
我給你推薦100絕對值得看的:
1.肖申克的救贖 男人必看影片 個人最喜歡的電影
2.天外飛菌 3個多小時 從頭到尾絕無冷場
3.終結者1.2.3 4可以不看 2最經典
4.黑鷹墜落 男人的電影 熱血沸騰最好看原聲 配音的垃圾
5.木乃伊1.2 此類電影中的經典 3可以不看
6.獨立日 場面浩大 視覺效果絕對震撼
7.死神來了1234 1.2一定要看3.4可以不看 編劇太牛了
8.午夜凶鈴系列 日本版 真正能嚇到我的鬼片
9.生化危機1234 好看的動作片 娛樂性很強的電影
10.鐵達尼號 永恆的愛情
11.勇敢的心 「為了自由」看到最後...哭了 最好看的冷兵器電影
12.金剛 美女與野獸的愛情 感人
13.墜入地獄 最好看的詛咒類電影
14.幽靈公主 比所謂的什麼阿凡達好看多了
15.極度深寒 喜歡驚悚.懸疑或恐怖電影的都會認為是經典 個人覺得比異型還好看
16.三傻大鬧寶萊塢 剛開始要耐心點看 很有深度的喜劇
17.猿族崛起 太經典了 狂頂啊
18.黑暗侵襲 什麼叫絕望 看看這部
19.鬼影{泰國} 結局太嚇人了 好長時間緩不過來啊
20.一樹梨花壓海棠 無法形容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 長時間都沒心情再看電影
21.異型《系列》 只看1.2就可以了
22.婚紗 母女情 太虐人了 都不敢往下看
23.暴力街區 非常精彩的動作片
24.颶風營救 劇情發展神速 看得過癮啊
25.初戀這件小事 算是比較輕松的電影 很喜歡
26.諜影重重 沒有高科技 但緊張的氣氛讓人大呼過癮
27.火星任務 人類的起源 美國人想像力就是豐富
28.兵臨城下 二戰英雄 太喜歡男主了
29.狙擊生死線 贊啊 玩CS的朋友不能錯過
30.這個殺手不太冷 開始不喜歡男主{因為有點老} 看到後面愛死他了
31.火線保鏢 好看的動作片 無冷場
32.完美風暴 大自然的力量...又大又美
33.恐怖地帶 有點驚心動魄的感覺 超喜歡
34.地球停轉日 這么好看的電影怎麼沒什麼名氣呢?
35.代號47 很不錯的動作片 喜歡
36.范海辛 吸血鬼和狼人的戰爭 最喜歡這部
37.狂蟒之災1.2 只看1.2就好 越往後越垃圾
38.波斯王子時之刃 輕松愉快的電影 很喜歡
39.變形金剛1 個人覺得1可以 2.3往後就不怎麼喜歡
40.哥倫比亞人 經典復仇電影
41.第四類接觸 劇情非常吸引人的一部電影 絕對值得看
42.逃出克隆島 不是空穴來風 不久的將來會有這種事發生
43.魔戒 精彩的部分真是讓人熱血沸騰
44.蜘蛛俠系列 這類娛樂觀眾的電影只能說好看 算不上經典
45.終極悍將2 很好看動作片 就是喜歡那動作
46.我的女友是機器人 很可愛的電影 搞笑 溫馨 帶點感動
47.絕地戰警1 剛開始就很吸引人的電影 1比2好看多了
48.龍卷風 96年版 曾經令我很著迷
49.勇闖奪命島 兩方特種兵對決那段讓人....
.
50.哥斯拉(1998美國版) 版本很多 風行或網路影音有
51.空軍一號 故事不錯 很喜歡
52.千與千尋 很好看 雖然是動畫片
53. X檔案 好看 非常好看
54.深海狂鯊 這類電影只看一部就好了
55.逍遙法外 真實故事改編 超喜歡
56.飛越未來 讓人心情很愉悅的電影 看過這類電影最精彩的一部
57.粉紅豹 看過的最搞笑的外國片
58.返老還童 超棒的電影 超喜歡啊
59. 10.5 非常不錯的災難片
60.第一滴血系列 這個毫無疑問 是經典
61.哈利波特系列 是很精彩 不過感覺比較適合小孩子看
62.七宗罪 有點揪心的電影 好看
63.納尼亞傳奇 很華麗 很震撼
64.致命ID 絕對的高智商犯罪電影 受人格分裂支配的兇手 看不懂的人可能不喜歡
65.加勒比海盜 這個不用說了
66.角鬥士 劇情挺吸引人的電影
67.風箏 很喜歡男主 結局太揪心了
68.亞瑟王 又一部為自由而戰的經典電影
69.終極面試 劇情緊張.帶著懸念 太精彩了
70.猛鬼街《系列》 剛看12 覺得非常棒 越往後就覺得沒意思了
71.名揚四海《新版》 電影很棒 裡面的音樂更是超贊
72.赤裸特工 很喜歡
73.芳心終結者 輕松愉快又帶搞笑 很享受的一部愛情電影
74.暮光之城123 學生或年輕人都比較喜歡的電影 但不是傳說中那麼好看
75.兩小無猜《敢愛就來》 一個瘋狂的游戲 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強薦
76.守法公民 絕對精彩的復仇.報復.高智商電影 別因為片名而錯過了
77.孤兒怨 劇情發展有點慢 但是看到最後真是讓人心驚膽寒
78.閃靈 剛開始那音效把我嚇到了
79.丑聞筆記 一部很特別的情感電影 真的非常棒
80.萬能鑰匙 認真仔細的看 經典的詛咒類電影 靈魂互相轉移的巫術
81.迷霧 表面看是部驚悚災難片 其實是部探討人性的電影 結局真是絕了
82.敢死隊 動作巨星雲集
83.反斗神鷹1 動作喜劇 很搞笑 千萬別看2
84.國家寶藏 恩 挺好看
85.阿甘正傳 很壓抑的電影 到最後也得不到釋放
86.怒火救援 不錯的保鏢電影
87.生存游戲 題材非常棒的電影 不拍成大片太可惜了
88.第九區 剛開始以為是爛片 沒想到越看越精彩
89.天龍特攻隊 很華麗的動作電影 不錯
90.天堂電影院 不敢說經典 但絕對是部好電影
91.諸神之戰 不錯的神話電影
92.阿凡達 還行吧 很明顯是抄襲宮崎駿的幽靈公主
93.雷神 故事感覺有點太假 但看得還算過癮
94.電鋸驚魂1 結局太出人意料 個人認為看1就可以了 看多沒意思
95.啟示錄 血腥得讓人不寒而慄
96.上帝之城 不是人人都喜歡 但絕對是好電影
97.見鬼 唯一一部嚇到我的香港鬼片
98.馴龍高手 很好看的動畫片 希望會拍成真人版
99.黑夜傳說 狼人和吸血鬼的由來 不算很精彩
100.剪刀手愛德華 註定悲劇的愛情
『叄』 科幻電影的影評
《銀翼殺手》觀後感
看完《銀翼殺手》到MTIME網上去找影評看,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認為好看的人把這部電影捧上了天,認為不好的人,把這部片子貶得一無是處,攝於二十六年前的《銀翼殺手》,雖然已經被許多權威電影機構認定為科幻電影的經典之作,但是截然相反的兩種聲音連綿二十多年依舊爭執不休。
這部電影是拍過《角鬥士》的雷德里·斯科特大導演繼1979年《異形》之後貢獻給科幻片的第二部里程碑式作品,拍完伊始剛在美國本土放映的時候,因為其陰暗壓抑的影像風格和緩慢凝重的節奏而掌聲寥寥。但是隨著時光流逝,這部電影因為他在科幻電影中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愛戴,在許多無聊的科幻電影排行榜上,它一直就沒有跌出三甲之外,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欣賞趣味,同一個審美客體在不同的審美主體中會有不同的藝術體驗這很正常,但是做為我個人來說,這部融合了偵探片刺激懸疑的充滿想像力的科幻電影簡直完美無暇。各個電影元素都有異乎尋常的成就,即使受科技進步制約的特效處理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看來也幾乎沒有任何破綻。
而這部電影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在一個看似荒唐的故事框架下,導演對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哲學探討,講述了科學、倫理、生命、本能、愛與恨、生與死的諸多問題,還涉及到了靈魂,即永恆,以及生命的最終歸宿和身份的自我認同,使那些已經習慣用眼睛和耳朵來欣賞大片的電影觀眾重新把心靈武裝起來,來靜靜體會來自機械文明製造的虛幻光影帶給我們的深切感受。
斯科特對畫面驚人敏感成就的影像風格還為以後的科幻電影提供了一種影像模式,由他創造出的烏煙瘴氣、永遠燈火闌珊的未來世界,被後現代理論稱為「奇觀社會」的「真正的沙漠」。 我們在許多科幻電影甚至魔幻電影中經常會看到這部電影的影像痕跡。
刻畫人物時,斯科特很少用遠鏡頭和中鏡頭,在銀幕的炫眼的光亮之下,大量的近鏡和特寫使演員無法掩藏起自己的內心,這對演員的演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扮演這部電影的主演是哈里森.福特。是20世紀八十年代中,美國好萊塢最偉大的演員之一,與我最喜歡的電影演員羅伯特.德尼羅和艾爾文.帕西諾齊名。在這部電影中,他扮演一個銀翼殺手奉命追殺六個違背人類意志冒險騎劫太空船回到地球的人造人,這些人造人與真人無異,雖然生性殘暴,卻對自己只擁有的四年生命充滿著渴望和留戀,他們返回地球只為了尋找長壽的方法,想擁有一個正常人的權力。哈里森.福特在追殺的過程中不斷陷入迷茫,人造人是人嗎?他們擁有與人類無異的思想感情並且比人類更加優秀,應該是人,如果他們不是?那麼我們自己是什麼?特別是當他碰上高貴美麗的女復制人,在她的幫助下僥幸脫身以後,哈里森.福特的迷茫加深了。哈里森.福特把這個進退兩難殺手的困惑和窘迫用眼神和豐富的肢體語言表現得淋漓盡致。使這個角色具有了打動人的悲劇性力量。成為電影史上令人難以忘懷的形象之一。
這部電影在各個方面都是如此的出色,觀影以後讓我感到巨大的精神滿足,我本可以和那些悠閑的生命一起投身於物質文明製造的各種狂歡中,卻唯獨鍾情於面對屏幕坐在黑暗的一隅,為那一燒就著的透明膠片傾情一生,就是因為有那些偉大的藝術家不斷地用天才思想在電影的時空轉換中把我帶入藝術的天堂。
『肆』 角鬥士《勇敢的心》哪個好看 觀後感 角鬥士觀後感
角鬥士《勇敢的心》哪個好看 觀後感角鬥士觀後感
早在2001年,《角鬥士》就榮獲了第7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5項大獎,可直到昨天,我才真正沉下心來把它看完。
盡管耗資號稱2.5億美元,可《角鬥士》呈現的戰爭和搏鬥場面帶給我的感覺卻遠沒有《勇敢的心》來的震撼。不是不夠恢弘,而是不夠真實,甚至不如某些國產的武俠片。不過,這些都是細節,絲毫不影響影片中故事結構的完美和它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古今中外,貪慕權欲常常被當作男人的天性,所以厚黑學等一類玩弄權術的著作會被加以追捧。可無敵英雄馬克西姆斯卻反其道而行之,置權柄於不顧,渴望做一個不想控制任何人同時也不願被無端控制的人,表面看,這和中國古代歷史上那些功成名就後退隱田園的智士例如范蠡、劉伯溫頗為相似,可實際上他們的境界卻有著天壤之別。馬克西姆斯希望退居幕後是為了民主共和,是一種高尚的行為。而范蠡、劉伯溫則是為了避免兔死狗烹,乃一種無奈之舉。
影片的鏡頭設計和運用可謂獨具匠心。尤其是一開始,隨著濃烈而又凝重深厚的音樂,在一片燦爛金黃色麥田裡,一隻粗曠而有力的男人的手輕輕捋過麥穗,似乎在深情地訴說著一份遙遠的溫柔與思念。這個長達28秒的特寫鏡頭勾起了觀眾強烈的觀影欲,讓大家急著想要知道這究竟是誰的手?為什麼一直捋著麥穗?細細領會,這真的就是差距啊!
主演羅素·克洛的非凡演技為影片增色不少,這也是他的巔峰之作,從此他步入了好萊塢一線男星之列,並且屢出佳作。不過,女主演康妮·尼爾森更讓我感到驚艷。()雖然影片留給康妮·尼爾森的表演空間並不大,可她卻處處出彩,除了秀麗端莊的面容,婀娜多姿的身材,還有恰到好處的神情。在馬車里的慵懶天真,得知父親被弟弟殺死後的無奈,看到弟弟威脅兒子時的恐懼,被弟弟要挾時的忍辱負重以及對馬克西姆斯的一往深情等等。相比起來,在美貌上更勝一籌的蘇菲瑪索在《勇敢的心》中表演就顯得蒼白多了。
『伍』 哈姆雷特影評五百字
字數有點多,你減減吧
《哈姆雷特》劇評
我對於莎翁偉大經典《哈姆雷特》的最早認識,起源於一部老早之前的迪斯尼的經典動畫片《獅子王》,這部迪斯尼的童心之作有著幸福安寧的開頭,蒙難受挫之後的自我逃避,自我意識的覺醒,奮起反抗邪惡勢力的斗爭,以及結局最終重回安詳寧靜。是一部典型意義上的好萊塢式的苦盡甘來的勵志劇。很顯然,這部《哈姆雷特》的童心改編,去除了原著中的嚴肅,深沉,糾結的深度思考,去除了那種內心情景,哲學禪思,宗教情懷,去除了原著中的「俄狄浦斯」,「戀母情結」,去除了宮廷斗爭的血腥,人與人之間的陰謀和猜忌。總之,這部兒童劇抽取了原著的主幹故事情節,一個童話般快樂,善良的小哈姆雷特躍然劇中,講述著《哈姆雷特》陽光燦爛的一面。
另一個對《哈姆雷特》的另一個維度的陰暗面的闡釋就是馮小剛的古裝劇《夜宴》,原著中光輝的,人文主義的,為全人類思考的哈姆雷特隱而不見了,我們看到的是原劇中提供的另一面的陰暗圖景,宮廷纏斗,畸形之戀,陰謀殘殺,不擇手段等等在這部算不上成功的電影中大規模的呈現,這種和《獅子王》相對立的對於《哈姆雷特》的闡釋似乎也成立。
我想,這也許就是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既是有解的,也是無解的;它既是單義的,單維的,又是多義的,多維的;它既是一個愛情故事,也是一個戰爭的故事;它既是一個驚悚謀殺的故事,又是一個講述母子的故事,還是一個鬼故事;它既是提供了豐富的動作場景,故事中包含了用箭作戰,自殺、毒葯,歌唱和詩歌等場景,同時又有詩性的,哲學的,宗教意味的個體內心闡發,當然就是那段最著名的:「生存還是毀滅」。
據說,從1877年開始直到現在,平均每12天就有一篇研究《哈姆雷特》的論文或者專著問世,一直延續到現在。 就像恩格斯說過的那樣,「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就像一面多棱鏡,每個人面對這部名著,都能得出不同的結論和意味,或高尚,或卑鄙,或動作,或內心,或童趣,或深沉。
《哈姆雷特》最大的迷人之處在於對於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個人層面的解讀上,哈姆雷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到今天為止,這依然是個大大的問號,這個「謎一樣的人」為後世的人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想像空間,簡直就像一個巨大的人性寶藏,裡面蘊含了巨大的能量,提供了無休止的挖掘人類潛能的可能性。
別林斯基評價說,「從天性上說,哈姆雷特是一個強有力的人,他精力充沛,靈魂偉大,他在軟弱時也是偉大而強有力的,因為一個精神強大的人,即使跌倒,也比一個軟弱的人奮起的時候高明。」
歌德評價說,「一個美麗、純潔、高貴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沒有堅強的精力使他成為英雄,卻在一個重擔下毀滅……,每個責任對它都是神聖的,這個責任卻是太沉重……他是怎樣地徘徊、輾轉、恐懼、進退維谷,總是觸景生情,總是回憶過去,最後幾乎失卻他面前的目標。」
雨果評價說,「哈姆雷特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真實,但又要比我們偉大。他是一個巨人,卻又是一個真實的人。因為哈姆萊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們大家。哈姆萊特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人。」
我個人比較喜歡雨果的評價,哈姆雷特的終極價值就是人的價值,人的價值就包括光明與黑暗,善良與殘忍,純真與淫邪,果斷與猶豫等這種人類的極端品性,同時哈姆雷特又像一個踩鋼絲者,經常在兩種極端價值之間謹小慎微的徘徊不定。
而在一般的討論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關於王子本人性格和行動中憂郁、延宕(猶豫、拖延)的特徵,因為劇中莎士比亞多出表現哈姆雷特長於思考而短於行動的場景,比如說他可以趁著克勞狄斯祈禱之時殺死後者,為父報仇。但他肩負著更為重要的「重整乾坤」的責任,為了報私仇趁其不備暗殺對方不符合王子光輝的理想主義情操和品性,如果就這樣輕易得手的話,斗爭第一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同時也缺乏面對面報仇的快感和樂趣。而王子對母後的態度弗洛伊德的泛性論理論將其解讀為一種建立在以極度嫉妒和佔有欲為基礎的「俄狄浦斯」式的「戀母情結」,這種慾望的沖動和現實的挫敗使得哈姆雷特陷入了譴責他人中同時伴有的自我責備。
第三幕當中哈姆雷特在宮廷天台上的獨白,便可知王子內心的糾結,無助,以及止步不前的兩難境地:
「活著,還是去死,這真是一個值得思慮的問題。去忍受那狂暴的命運無情的的摧殘,還是挺身反抗那無邊的煩惱,把它掃一個干凈。
去死,去睡,就結束了,如果睡眠能結束我們心靈的創傷,和肉體所承受的千百樣痛苦,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天大的好事。去死,去睡,去睡,也許會做夢。呃,這就麻煩了,即使擺脫了這塵世可在這死的睡眠里,又會做出什麼夢呢?真得 想一想。
呃,就這點顧慮,使人受著終身的折磨,誰甘心忍受那鞭撻和嘲弄、受人壓迫、受盡誣蔑和輕視、忍受那失戀的痛苦、法庭的拖延、衙門的橫征暴斂。默默無聞的勞碌卻只換來多少凌辱,但他只要自己用一把尖刀就能解脫了。
誰也不甘心呻吟流淚拖著這殘生,可是,對死後又感覺到恐懼,又從來沒有任何人從死亡的國土裡回來,因此動搖,寧願忍受這目前的苦難,而不願投奔向另一種苦難。
呃,顧慮就使我們都變成了懦夫,使得那果斷的本色,蒙上了一層思慮的慘白的容顏。本來可以做出偉大的事業,由於思慮就化為烏有了,喪失了行動的能力。」
哈姆雷特的顧慮和猶豫固然讓人覺得可鄙,但這種反映人性復雜性的表現也成就了《哈姆雷特》成為偉大的文學經典和戲劇經典,但在通俗文學和流行電影中,也許一個簡單,乾脆,快刀斬亂麻的哈姆雷特更受人待見。比如《基督山伯爵》的處心積慮的復仇者,以及電影《角鬥士》當中被仇敵謀害了親如父親的國王以及妻女的角鬥士馬克西莫斯,等等,在正義與邪惡的對峙中沒有表現出一絲的猶豫和淡定,這種快意恩仇的故事雖然褪去了不少經典的價值,但卻提供了娛樂的圖景。甚至從一般意義上來說,在《哈姆雷特》中,我倒是特別喜歡更有果敢氣質的雷歐迪斯以及忠誠的朋友霍拉旭,他們雖少了點優柔寡斷的詩性氣質,但他們的品性和行為更有騎士風范和貴族氣質,堪為學習的榜樣。
《哈姆雷特》另外一個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對於古希臘命運悲劇的延續,一種超自然的神秘主義力量在對主人公命運的掌控,一種「斯芬克斯之謎」般的哲理,人與命運對抗和沖突時的偉大精神以及伴隨而來的無力感。
人時常非常可悲的意識到,自己在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光面對著自然界對自己的掌控,而且有一種神秘的自己根本無法掌握的力量在支配著自己,使得自己在一條自認為平坦的大道上往前走的時候,卻忽然跌入了陷阱,本來想向東,結果走到了西邊,這種神秘的,自己不可知的,令人感到恐怖的力量就叫做「命運」,我們在古希臘神話里經常能夠看到這些表現人被命運控制而又不甘心被控制的悲劇性的故事。
尼柯爾在《西歐戲劇理論》中論述莎士比亞悲劇特徵時這樣寫道,「除此之外,莎士比亞的悲劇還有兩個引人注目的特徵:一是它所暗示的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在其產生作用時,雖然是看不見的,確實實際存在的;二是男主人公和他自己的環境具有一種特殊的關系。超自然的成分在《哈姆雷特》與《麥克白》中以最赤裸裸的形式顯示出來。……莎士比亞悲劇的特徵就是體現在男主人公同超越自己能力的一種力量進行這種致命的對抗。」
《哈姆雷特》中的父王的鬼魂,《麥克白》當中預言未來走向的三女巫,他們的作用不光是簡單的推進情節走向的戲劇性作用,更多的是表達人即使具有超乎尋常的神性,靈性等人類的自以為是,但仍能知道所知領域的界限以及對未知力量的恐懼和崇拜。
雖然時代的演進,迷信的破除,科學的進展使得戲劇的發展越發趨向於現實主義風格,但我想那種由鬼魅般的迷霧籠罩的神秘主義的宗教氣氛以及超自然力量主使的詭異儀式感,恐怕是任何希望能達到某種驚人藝術效能的藝術所缺的必備手段之一。
『陸』 急需《角鬥士》的影評
我在非完全主動的情況下在北京最好的電影院里看完了《角鬥士》。所謂非主動觀賞,完全在於我對這類影片題材的不感冒,確切講,是有心理障礙。無論是十幾年前看的《斯巴達克思》,還是更早的、在奧斯卡電影史上永留青名、我卻至今沒看過的《賓虛》。所有描寫古羅馬時期奴隸生活或以此為背景的影片我都不看。因為我受不了那種野蠻血腥的色調。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所有這類影片在我心裡都是一種昏黃的、壓抑的、毫無希望的色調。也許你在片中看不到血,但那種壓迫會時時追隨著你。在一片煙塵火色中,人與人毫無選擇的角斗。那裡象是永遠也見不到自由的陽光的。而在看完這部影片後我發現,我看到的都是美國人的古羅馬,我從不知道,羅馬人眼裡的古羅馬是什麼樣的。
隨著電影科技的成熟,你不能不承認《角鬥士》這部影片較以前的可看性要強,要更成熟和完美。但你也不得不感受更多更濃烈的美國味。
盡管主人公將軍是個西班牙農民,整天念叨著打完仗該回家收麥子了,而且數得出離開家的時間,但他對待士兵、對待愛他的公主、對待把他當兒子一樣看待的愷撒的態度,以及對家中妻兒的思念都是美國式的人性——其實這種處理方式本身就是美國式的。
愷撒殘忍的兒子繼位後為討好人民而舉行慶典,在大競技場里觀看角鬥士角斗。多象美國的大選呀。角鬥士的主人對主人公馬克西莫司說:贏得人民就是贏得自由。套在美國大選里不就是:贏得人民就是贏得選票嗎。
還有政治,我不了解那時的政治是什麼樣的,但影片里的種種斗爭和手段,甚至種種情節轉化都是熟悉的,因為那是在很多美國片中常常看到的。
因為勇敢、智慧和善良而被公主愛,因為勇敢、智慧和善良而即使在角鬥士的隊伍里也被擁戴為首領,有人甘願為他犧牲,甚至連一個8歲的孩子(偏巧他還是公主的兒子)也會一眼識別他的與眾不同甚至崇拜他到希望長大成為角鬥士。
但英雄是必須要死的,這樣才符合美國式是真實。但死也要在伸張了正義後,盡管是從一個西班牙農民的復仇升華為為拯救古羅馬而必須要伸張的正義。所以,即使身遭暗算,也會憑借一股「血戰到底」的精神——一定是精神——戰到最後,替人民贏得勝利,也為自己。然後,光榮而滿足的死去,並得到民族英雄般的厚葬。
而且,曾經因為時世所迫背叛過他的部下,也往往會在最後、最緊要的關頭助一臂之力。
這一切,你是不是特別熟悉呢?
又一個美國英雄夢。
夢工廠的技術和藝術製造出的很多鏡頭是相當完美的,比如片中反復出現的馬克西莫司瀕死狀態下,存在他潛意識里的美麗家鄉和可愛妻兒,象雲一樣流動的鏡頭和灰藍的色調就是一個完美的夢。可除了這些呢?
好萊塢喜歡用遠離現實的東西來賺錢,從距離上遠到太空遠到外星球;從時間上遠到人類文明的初始;從體裁上遠到動畫——美國的叫卡通,全是卡通的卡通和真人與卡通混合的卡通。尤其是拿別人的事說山,反正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的,怎麼糟改都不會跳出個元老院來反對。更因為不是自家的事,糟改過分了也不會留下千古惡名,被歷史和後人唾罵。年輕是件多輕松的事啊。
我承認自己是個喜歡逃避的人,逃避各種感官痛苦(只有感官痛苦我還能選擇逃避),所以我喜歡描寫19世紀上流社會的電影,那已經是文明和平和的時代。我喜歡看鮮艷的色彩,看溫和的對話,看浪漫傷感的情感生活。所以我喜歡所有奧斯汀的作品,喜歡《秋日傳奇》,喜歡《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我看得懂那種味道。但我不知道《角鬥士》想讓我明白什麼?我知道的是,我不喜歡美國的古羅馬。
『柒』 一篇關於角鬥士電影的英文影評
Gladiator is the kind of movie upon which Hollywood once built its reputation but rarely proces anymore. Filled with larger-than-life characters, gorgeous scenery, impressive set design, and epic storytelling, Gladiator is designed not just to entertain, but also to enthrall. It draws audiences in and immerses them in a reality that is not their own.Considered as the best film of year 2000, Gladiator won five of Oscar』s 73rd Annual Academy Awards, including best picture, leading actor, costume design, sound and visual effects.Gladiator is set in 180 AD, and uses actual historical personages and events for background. The events that transpire in the film are largely fictional, but they blend in well with the known facts. It tells us a triumphant and magnificent story about loyalty and love, good over evil, and heroism.
『捌』 作文看天降雄師觀後感
《天將雄獅》與以往成龍電影不同的是,不僅打鬥場面過癮,還難得的注入了對於歷史的追問,對於人性的思索,通過一曲盪氣回腸的故事展現出了邊疆兒女的傳奇,過程讓人熱血難當,又為英雄兒女而動容。
影片圍繞權勢與復仇而展開的情節與好萊塢當年的角鬥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影片將中國絲綢之路與古羅馬的宮廷爭鬥巧妙結合在了一起,而這兩者有著非常奇妙的化學反應,可以說對於真善美光明的渴求是每個種族所追求的結果,影片通過這場異常艱辛的戰爭最終促成了邊疆人民的團結,導演通過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種最終加入這場紛繁復雜的戰爭中,最終烘托出和平的美好夙願與主題。
作為一部史詩巨制,影片最出彩的地方自然是宏大的場景設置以及震撼連連的動作戲,片中以全景視角呈現出雁門關一帶的人文風情,蒼茫而充滿著生命力,而羅馬人的加入,則讓這片弱肉強食的世界裡更增添了幾分蕭肅,導演李仁港對於氣氛的鋪墊做得相當好,在這片土地的兒女情長顯得格外的壯烈,讓人過目難忘。
片中的動作戲也格外的剛勁十足,不僅成龍親身上陣眾多打鬥場面讓人血脈噴張,女演員的打鬥戲同樣韌勁有加,片中展現了眾多的武器,刀、劍、弓箭等武器也都各有看點,而東方功夫與西方武學的對決中,更有一種別開生面的新鮮感,兩位好萊塢也分外賣力,與成龍的對手戲都分分鍾讓人感受到好萊塢式的視覺震撼里。
影片從一開始就埋下了很深的伏筆,而在後面導演則一點點地帶觀眾走進真相,其中注入了權術與陰謀的戲份也非常牽動人心,片中的反轉戲份頗多,但每一處都非常水到渠成,李仁港向來是講故事的好手,在這部內容頗多的戲里,他不僅做到了故事的自圓其說,同時還有所延伸,尤其是大世界求同存異的概念與當下的理念是趨同一致的。
影片中的主角都有一種身不由己的悲涼感,但在這個嚴酷的背景下,他們所做出的選擇卻是讓人相當敬佩的,這是一種道義上的責任感,在戰爭之外,影片有太多催淚的部分,武戲精彩之外,文戲同樣相當動人。
成龍在這部戲里展現出他依然是這個國內最好的演員,不同於前幾部作品,他不僅要負責眾多打鬥場面,同時片中還有諸多內心戲嗯刻畫,可以說,他扮演的角色不僅有拯救天下的偉大使命,也有著個人的兒女情長,在妻子被射殺之後,他的那場戲表現得非常感人,沒有過多的告白,而是通過一個眼神的表現出那種不能言說的傷痛,而兩個好萊塢演員一個負責熱血,一個負責陰柔,可以說,兩人的表演都體現出了國際化水準,同樣,國內女演員林鵬在幾位巨星面前絲毫沒有怯場,而表現出了獨特的巾幗特色。
影片最後,正義最終得到彰顯,而邊疆終於迎來團結,考古人員最終將這份史詩留在咯心裡,將這個曾經充滿了熱血與淚水的地方刻在了心上,只是為了不去打擾那曾經的壯士豪情。
望採納!謝謝!
『玖』 急求~~懸賞~~~角鬥士專業影評
我在非完全主動的情況下在北京最好的電影院里看完了《角鬥士》。所謂非主動觀賞,完全在於我對這類影片題材的不感冒,確切講,是有心理障礙。無論是十幾年前看的《斯巴達克思》,還是更早的、在奧斯卡電影史上永留青名、我卻至今沒看過的《賓虛》。所有描寫古羅馬時期奴隸生活或以此為背景的影片我都不看。因為我受不了那種野蠻血腥的色調。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所有這類影片在我心裡都是一種昏黃的、壓抑的、毫無希望的色調。也許你在片中看不到血,但那種壓迫會時時追隨著你。在一片煙塵火色中,人與人毫無選擇的角斗。那裡象是永遠也見不到自由的陽光的。而在看完這部影片後我發現,我看到的都是美國人的古羅馬,我從不知道,羅馬人眼裡的古羅馬是什麼樣的。
隨著電影科技的成熟,你不能不承認《角鬥士》這部影片較以前的可看性要強,要更成熟和完美。但你也不得不感受更多更濃烈的美國味。
盡管主人公將軍是個西班牙農民,整天念叨著打完仗該回家收麥子了,而且數得出離開家的時間,但他對待士兵、對待愛他的公主、對待把他當兒子一樣看待的愷撒的態度,以及對家中妻兒的思念都是美國式的人性——其實這種處理方式本身就是美國式的。
愷撒殘忍的兒子繼位後為討好人民而舉行慶典,在大競技場里觀看角鬥士角斗。多象美國的大選呀。角鬥士的主人對主人公馬克西莫司說:贏得人民就是贏得自由。套在美國大選里不就是:贏得人民就是贏得選票嗎。
還有政治,我不了解那時的政治是什麼樣的,但影片里的種種斗爭和手段,甚至種種情節轉化都是熟悉的,因為那是在很多美國片中常常看到的。
因為勇敢、智慧和善良而被公主愛,因為勇敢、智慧和善良而即使在角鬥士的隊伍里也被擁戴為首領,有人甘願為他犧牲,甚至連一個8歲的孩子(偏巧他還是公主的兒子)也會一眼識別他的與眾不同甚至崇拜他到希望長大成為角鬥士。
但英雄是必須要死的,這樣才符合美國式是真實。但死也要在伸張了正義後,盡管是從一個西班牙農民的復仇升華為為拯救古羅馬而必須要伸張的正義。所以,即使身遭暗算,也會憑借一股「血戰到底」的精神——一定是精神——戰到最後,替人民贏得勝利,也為自己。然後,光榮而滿足的死去,並得到民族英雄般的厚葬。
而且,曾經因為時世所迫背叛過他的部下,也往往會在最後、最緊要的關頭助一臂之力。
這一切,你是不是特別熟悉呢?
又一個美國英雄夢。
夢工廠的技術和藝術製造出的很多鏡頭是相當完美的,比如片中反復出現的馬克西莫司瀕死狀態下,存在他潛意識里的美麗家鄉和可愛妻兒,象雲一樣流動的鏡頭和灰藍的色調就是一個完美的夢。可除了這些呢?
好萊塢喜歡用遠離現實的東西來賺錢,從距離上遠到太空遠到外星球;從時間上遠到人類文明的初始;從體裁上遠到動畫——美國的叫卡通,全是卡通的卡通和真人與卡通混合的卡通。尤其是拿別人的事說山,反正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的,怎麼糟改都不會跳出個元老院來反對。更因為不是自家的事,糟改過分了也不會留下千古惡名,被歷史和後人唾罵。年輕是件多輕松的事啊。
我承認自己是個喜歡逃避的人,逃避各種感官痛苦(只有感官痛苦我還能選擇逃避),所以我喜歡描寫19世紀上流社會的電影,那已經是文明和平和的時代。我喜歡看鮮艷的色彩,看溫和的對話,看浪漫傷感的情感生活。所以我喜歡所有奧斯汀的作品,喜歡《秋日傳奇》,喜歡《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我看得懂那種味道。但我不知道《角鬥士》想讓我明白什麼?我知道的是,我不喜歡美國的古羅馬。
參考資料:http://bbs.cnxp.com/viewthread.php?tid=71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