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國產電影兵臨城下觀後感

國產電影兵臨城下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8-02 11:52:42

1. 急求《兵臨城下》觀後感 2000字左右。

兵臨城下》的故事圍繞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德雙方兩個頂尖狙擊手間的較量展開,蘇軍一方是牧羊人出身的神射手瓦西里,德方則是容克貴族、狙擊學校校長——科寧斯少校。因為是商業片,為迎合大眾的收視嗜好,影片著重渲染兩人之間的種種恩怨對決,並且加入了一段愛情故事。戰爭場景也很宏大,富有視覺沖擊力。影片的教育意義在結尾通過蘇軍政委臨死前的對白傳達給觀眾:「人與人之間的絕對平等是自欺欺人的理想主義美夢,社會主義永遠不會實現。」

完整部影片,最吸引我的是那位納粹槍手——科寧斯少校。作為影片中的反派角色,他的出場並不多,但有著莫名的迷人氣質,在舉手投足間散發著貓科動物特有的自媚、優雅與從容。貴族風度、溫文爾雅的外表下,是內斂的意志。當他的上級誤認為瓦西里已經死亡,要求他回國時,他卻冒險留下來繼續完成任務。責任感?榮譽感使然?還是為自己死去的兒子復仇?不管為了什麼,只有真正愛護自己內心世界的人才會做這種選擇。這種愛,超出生命本身。與此時蘇軍的精神狀態形成鮮明的對比。

瓦西里·澤索夫是烏拉爾山區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練就了瓦西里的好槍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後,瓦西里應征入伍。他一槍斃敵的絕招在不到十天的戰斗里就狙殺了40多名德國兵,一時間「瓦氏神槍,例無虛發」的神話傳遍整個戰場。然而在之後的幾天,蘇軍的狙擊兵也連連被人槍殺,對方同樣只使用一發子彈。真正的對手來了!

與此同時黨代表達尼洛夫也向瓦西里的愛人——女狙擊兵塔妮婭發起了「進攻」,一時間瓦西里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困境。高手過招,最忌心浮氣躁,對於狙擊手來說,錯誤永遠是致命的,哪怕是最小的。

劇情:

《兵臨城下》是根據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紀實小說改編,瓦西里也是確有其人,按照當時蘇聯的宣傳,瓦西里在二戰中一共斃敵400餘名,傳奇色彩的影片同時也是歐洲影壇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作品,達到了9千萬美元,主要演員基本上都是走紅於好萊塢的英國明星,其中有近年來憑借奧斯卡大贏家《莎翁情史》《伊麗莎白》迅速走紅的約瑟夫·費因斯,在《天才瑞普利》中展現精湛演技的裘德·洛以及硬漢形象的艾德·哈里斯(《勇闖奪命島》),在99年的熱門冒險影片《木乃伊》中飾演可愛的女探險家的瑞切爾·薇茲也在影片中再顯身手,與裘德·洛上演一場「火線戀情」。

《兵臨城下》的幕後總指揮是一位「影不驚人死不休」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他在91年執導的《情人》一片手法大膽、唯美,賦予這部三級作品相當的藝術性,可以稱得上是驚世之作,所以就連一向「守身如玉」的梁家輝也被不知不覺誘惑了一把,接拍了那部「露而不賤」的感官大作。繼《情人》之後讓還拍攝了一些頗受爭議的作品,部分作品由於歪曲事實而受到了批判。好在這次的作品已有史學家評論基本忠於史實,相信傳奇的故事背景,曲折緊張的情節,融合讓氏唯美的情愛描寫一定會讓影片極具觀賞性。據悉《兵臨城下》已被圈定為今年2月7日柏林影展的展映片。

兵臨城下 幕後製作

《兵臨城下》改編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同名紀實小說。劇中的「瓦西里」在現實中確有其人,按說,瓦西里的原型在二戰中一共斃敵400餘名。傳奇色彩的影片同時也是歐洲影壇有史製作成本數一數二的作品,耗資達9千萬美元。主要演員基本上都是走紅於好萊塢的英國明星,其中有近年來憑借奧斯卡大贏家《莎翁情史》《伊麗莎白》迅速走紅的約瑟夫·費因斯,在《天才瑞普利》中展現精湛演技的裘德·洛,以及在《勇闖奪命島》以硬漢形象示人的艾德·哈里斯,在1999年的熱門冒險影片《木乃伊》中飾演可愛的女探險家的瑞切爾·薇茲也在影片中再顯身手,與裘德·洛上演一場「火線戀情」。

2. 觀兵臨城下有感400字

觀《兵臨城下》有感

在國慶的七天長假里,我看了多部代表著中國歷史性勝利的電影。三年抗日、八年內戰,一部部的電影講述中國人民的愛國精神。在這些歷史性的電影中,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這部《兵臨城下》的電影。
《兵臨城下》這部電影進述了在八年的國共內戰的一些鎖事。在八年的內戰中,蔣介石率領的國民黨在戰爭中,多次阻撓戰斗。在人民中大肆搶占、偷襲糧食、土地。在多日的戰爭中,城下已匯集了共產黨的軍隊,而趙司令等國民黨各種參謀長仍不肯就此罷休。共產黨不想因國民黨禍及到人民,只給了國民黨一個下馬威。而胡、趙、馬三人又以位高權眾的總司令來欺良百姓。終於共產黨給一舉殲滅了。
這部電影使我體會到了百姓們受欺辱的心酸。當自己只剩一小袋米時,卻被國民軍奪走,而自己挨了餓。當國民軍對自己或家人有誤會,有企圖的話,就會用搶逼等方式得到。各種滅絕人性的事也做得出來。當你知道什麼消息或壞話,面對著的只有被拖出去槍斃而結束一生。
這部《兵臨城下》從側面來看,是充滿了對國民黨的怒斥。怒斥國民黨以權力來欺壓下,欺壓老百姓。共產黨員有句話講得非常對:「人固有一死,死有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在電影中,共產黨員就做到了這一點,捨身而取義,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不怕苦,不怕餓,事事為人民著想。
《兵臨城下》這部電影,講述了共產黨員為人民英勇獻身,國民黨搶走人民的糧食,人們的心酸、位高權重的欺凌,很值得同學們觀看。

3. 如何評價電影《兵臨城下》

這部電影是講述的二戰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整個畫面是非常殘暴血腥的,當時我看的時候幾乎是揪著心看完,畫面非常的震撼人心,而且特別的緊張,就像自己是電影中的一員。但是整部電影也是非常溫暖的,體現了團隊之間的團結。

4. 你看完電影《兵臨城下》的感慨,幾句話就行

看了,兵臨城下,這部電影,感慨很深。 讓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這是非國產戰爭電影的特點,以前總是看國產的戰爭片,感覺很讓人熱血,會認為戰爭也是很刺激的事情,但韓國的《太極旗飄揚》和這部《兵臨城下》兩部電影之中都把人性這部分也拍到電影中了,讓人更感覺戰爭的殘酷 中國是不會拍這種電影的,現在都是拍一些古裝片或者是香港的喜劇和警匪片,愛情片,現在再拍戰爭片是很困難的。即使拍也不會把戰爭拍成這樣殘酷,why?如果讓國人看了,還有誰想參軍,還有誰會去打台灣(如果會發生台海戰爭) 《兵臨城下》,讓我深思的鏡頭1,男女主角在集體宿舍里做愛,(其他人睡著的時候)在現在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事,但在當時,情況就是這樣,能活一天就應該感謝上帝了,在死之前趕緊嘗一下性愛。而且當時條件也是這樣,外面又很冷,而且有德軍,裡面又都是戰友,哪裡有更好的地方做愛呀。《天煞,地球反擊戰》,這部電影是外星人侵略地球的很經典的電影,個人認為比《世界大戰》要經典,其中有一個鏡頭我記憶猶新,當時的情況是外星人佔了壓倒性的優勢,地球人都認為是沒救了,所有在一個防空洞里,一個男的問一個陌生的女的,明天也許我們都會死,我想在死之前嘗一下性愛,女方說,我想在死的時候仍然是處女。2,一個擦皮鞋的小男孩,德軍kill了他後,還把他吊起來,蘇方人員知道他dead了但在告訴他的母親的時候卻說,小男孩投降了德軍,(在他們看來投降比dead要好,因為至少還是活著的),男孩的母親也很難過,但可以看出來,比認為他dead會好過一些而且她還說,她現在倒希望德軍會勝利,這樣她的兒子就可以在那邊很好地生活了。 情況確實了這樣,戰爭只是雙方觀點不和而引起的,不過怎樣都是死人,而且在他們成為戰士之前,他們都是平民百姓呀,所以在他們認為沒有勝利的可能的時候,就會選擇投降,美國士兵總是隨身帶著一塊牌,其上用很多種語言寫著,我投降。 在他們看來人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戰爭也是為了人,但如果戰爭讓更多的人死了,那戰爭還有什麼意義呢? 而在中國總是說,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取某戰地,而不管死傷多少人。這讓我想起了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一個鏡頭,當時為什麼這么緊急,因為我方已經吹響了沖鋒號,但明知道前方有一個碉堡,而且還是在狂噴火舌的情況下,都要沖鋒,不斷有人倒下,但後面還是有很多人向前沖,為什麼就不能先等把碉堡幹掉之後再沖鋒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美國侵略伊拉克的時候的作戰,都是飛機先轟炸很多天,等敵方死得差不多了,再派坦克上,最後才是士兵,所有你會看到美軍死很少人,就算死也是自己方面的飛機墜毀這類的事情。3,在中國方面絕對不會出現的鏡頭是,沖鋒的時候,己方在後面有督戰隊,如果你後退就會被督戰隊kill,前進有會被敵人kill,《兵臨城下》中就是這樣。從這點可以看到戰爭是多麼殘酷。4,男主角上戰場的時候,是每兩個人一把槍,前面的人倒下後面的那個再撿起他的槍。在男主角前面的那個人倒下的時候,男主角剛想撿起他的槍,卻被另一個旁邊的戰友搶先把槍撿起。這意味著很可能在上戰場的時候,你沒有開一槍,甚至都沒有摸到槍就死了。5,影片中一個很人性的地方是,一個和男主角同樣是從死人堆里爬回來的戰友,他們兩個都喜歡上同一個姑娘,在那個戰友看到男主角和那個姑娘親熱之後,他很嫉妒對方於是就向上級報告男主角有反叛思想。神話 回答採納率:22.4% 2008-12-25 00:17

5. 兵臨城下觀後感

看完《兵臨城下》,我有很多觀感,他們是如何贏得這場沒有可能的戰役的?在這場戰爭當中,最為重要的策略就是在蘇聯人們心中樹立了一個全民崇拜的英雄形象,百西里作為一個神槍手,被各種宣傳文案廣播作為一個英雄所推崇,讓這些深處泥潭的普通百姓以及士兵看到了戰爭勝利的希望。

此外,相比於科尼格的單打獨斗,百西里是有自己的團隊的,屢次對戰過程中,都是團隊成員起到了極大的協助作用,即使是最後的勝利也是因為團隊成員的犧牲才得到的。所以,一個團隊不僅僅需要有標桿有英雄的存在,同時,也要團隊所有人都能夠互相協助,彼此賦能,團結一致,向著共同的目標前進,才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對於我們的團隊如何選拔標桿?首先,我們需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進而分析完成這個目標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特點是什麼,然後在團隊當中找到具備這個特點且有一定成果的成員,不斷的將其作為閃光點進行宣傳。最終帶領大家共同走向最終想要的目標。

6. 誰幫忙寫一篇電影《兵臨城下》的讀後感跪求!

敬業,首先要愛業,要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干一項事業,沒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就難入佳境,難出成績。而且,往往事業心比知識更重要,因為沒有使命之感,沒有敬業之心,沒有銳意進取的勇氣,知識就只是擺設,終不能轉化為能力和成績。敬業,還要有恆心和毅力,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不怕吃苦的精神。正如《把信送給加西亞》中所講:「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只是聆聽他人種種的指導,而是更需要一種敬業精神,對上級的託付,立即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
對於我們護士來說,要熱愛我們的護理專業,樹立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的觀念。懂得用心思考問題,要做到勤勉敬業,主動豐富知識,掌握各項護理操作,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多一些行動,少一些抱怨,站在單位、集體和患者的立場考慮問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精益求精,積極主動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完成「送信」的任務。

7. 如何評價兵臨城下有什麼亮點

《兵臨城下》評價該劇開場一系列戰爭場景,可以與《拯救大兵瑞恩》相提並論,或者從狹義上而言就好像是兩個人在摧毀斯大林格勒的時候玩貓捉老鼠的游戲一樣

很顯然納粹分子就是貓,而俄國人則在擔心自己會是那隻老鼠。只要你把注意力放在神槍手與神槍手的較量這個核心故事上,並且不必介意那些混亂的南腔北調或者是那段非常不靠譜的愛情故事副線。

《兵臨城下》亮點有3處

1、這部影片是真實故事改編的,它客觀真實地再現了俄羅斯的民族精神,同時也是在眾多好萊塢美國戰爭題材影片中少有的俄羅斯戰爭題材影片。這部影片,從俄羅斯戰爭題材的角度再現了俄羅斯的民族和氣概,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民族精神。



劇情簡介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瓦西里是一個威震部隊的神槍手。他的好槍法百發百中,令敵人聞風喪膽。為了激勵士氣,樹立榜樣,瓦西里的戰友蘇軍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在報紙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跡,令瓦西里的形象更為高大。

然而坦妮婭的出現讓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時迷戀上了這個颯爽女兵。但塔妮婭喜歡的是瓦西里,這讓丹尼洛夫大為妒忌。另一方面,德軍派出了他們的狙擊手康尼,讓同是神槍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瓦西里和康尼開始了鬥智斗勇的決斗。

(7)國產電影兵臨城下觀後感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瓦西里·澤索夫演員: 裘德·洛

真實歷史人物。烏拉爾山區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練就了瓦西里的好槍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後,瓦西里應征入伍。他一槍斃敵的絕招在不到十天的戰斗里就狙殺了40多名德國兵,一時間「瓦氏神槍,例無虛發」的神話傳遍整個戰場。

2、康尼少校演員 :艾德·哈里斯

真實歷史人物。德軍派出的頂尖神槍手,彈無虛發,是德國「措森狙擊學校」的校長。瓦西里的名聲引發了他的極大興趣,勵志要與其決一高下並消滅對方。

8. 兵臨城下讀後感600字(是嘉祥的都進來吧)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了最關鍵件的一個年頭,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場戰斗無疑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了。一方為了洗刷 莫斯科城下的恥辱,而另一方則想取得大逆轉,於是這座古老的城市就這樣成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人間地獄!瓦西里·澤索夫是一個普通的紅軍戰士,從小的放牧生活使他練就了一身好槍法,而蘇聯政府為了提升士氣,把他作為典型加以培養,於是,他一夜間成了個戰場英雄,一名無所不能的狙擊手。隨著拉鋸戰的進行,越來越多的紅軍加入了狙擊手的行列,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德國將官被殺,納粹終於坐不住了,他們也調來了自己的王牌。於是,在這座死亡之城裡,狙擊手之間的戰爭打響了………………

以上就是〈兵臨城下〉的大致劇情,說來慚愧,藍色月光之所以會借這部片子完全是因為它放在〈旗魚行動〉邊上,拿起來好拿~可真正看了以後,我被他的故事深深打動了,什麼是戰爭?這就是戰爭!與另一部表現戰爭殘酷性的〈拯救大兵瑞恩〉相比,本片對人的刻畫更勝一籌!

原本平靜的湖面被硝煙所籠罩,一艘艘蘇聯運兵船把年輕的炮灰送上戰場,天上是德國飛機的呼嘯,炸彈和機槍不斷地奪走士兵們的生命,有人受不住了,他們跳船妄想逃命,可唯一的結果就是被船上的軍官打死。大霧里,士兵們正在被派發子彈和步槍,「有槍的人開槍,沒有槍的等前面的倒下了,撿了槍繼續前進!」「句!!!!!!」哨子吹響了,無數有槍沒槍的士兵沖出戰壕,向德軍陣地狂奔而去,大霧外,德國人早就擺好了陣勢,等著紅軍出來送死……槍響了,一個個士兵倒地身亡,這時候,不知誰叫了一聲:「撤退!」原本潮水般涌過來的紅軍們掉轉腳步開始逃跑,可他們所要面對的……是自己人的槍口。「逃回來格殺勿論!」青年就這么成為了屍體,這樣的事隨時隨地都在發生,斯大林格勒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絞肉機……

看到這段,我被故事完全感動了,戰爭,會摧毀一切美好的東西!中國的電影,對戰爭的描寫往往傾向於表現英雄的偉大和視死如歸,〈狼牙山五壯士〉就是最好的例子,但,這是真正的戰爭嗎?這樣的人到底有多少?藍色月光對此表示否定。在戰場上,管你什麼愛國主義,什麼犧牲精神,真正要做的,也只不過是能保住性命而已。差不多所有的美德在這里都不適用,活下去!是每個士兵的信念。

戰爭,是醜陋的,無論我們用什麼惡毒的詞眼去形容都不過分。少年薩沙假意投降德軍,只是想幫助瓦西里殺掉德國狙擊手,可他沒想到自己也會被弔死,當一個年輕的,原本該坐在課堂里的生命就這么被扼殺的時候,還有人會認為戰爭是美好的嗎??「您的孩子為祖國戰死了,他永垂不朽!」這樣的話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熟悉,但對一個母親而言,又是多麼殘酷!士官不願意把薩沙的死告訴他的母親,於是就編造了他投降德軍的謊言,悲傷的母親在撤退時也不忘給孩子留下一封信,等待著戰後能夠重聚。「如果德國人贏了,他應該會回來找我吧?」對一個個普通人而言,蘇聯勝利或者德國勝利根本不關他們什麼事,他們想要的,只是能平安的生活罷了。

〈兵臨城下〉是近期難得的佳作,藍色月光在這里向大家傾力推薦!因為了解戰爭,我們才能反對戰爭,了解歷史,我們才不會重蹈歷史!!

9. 如何評價《兵臨城下》

以為是一部狙擊的電影,想不到這么「黑」,名曰講蘇聯衛國戰爭,實際黑蘇聯共產主義,是一部意識形態對立、隱藏的電影。拋開意識形態,侵略戰爭的失敗有其必然性,首先是民族性,在強大的民族認同下,被消滅意味著民族的消亡,一種民族自尊心的喪失,所以拚命反抗是必然的;其次是國力兵力的較量,納粹德國很強,蘇聯很大,不從所謂的道義上說,從實力上講,這是一場持久戰。一句話,誰堅持到最後誰就贏了,還有傳說中的天時地利人和,蘇聯勝利有其必然性。

10. 《兵臨城下》觀後感

王牌狙擊手間的生死對決成為了電影《兵臨城下》扣人心弦的看點,這場由多國合拍唯獨沒有俄羅斯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並不是去體現如前蘇電影那樣去體現戰爭酣暢淋漓的壯觀和鮮明的政治思想,而是真正站在了客觀的立場上,用美好純潔的愛情與復雜的政治斗爭,形成其內在鮮明的對照,對個人出色的人物塑造,將那戰爭的殘忍與人性的尊崇,皆在瓦西里這位蘇聯英雄身上變得到真實立體。 ——夢里詩書

閱讀全文

與國產電影兵臨城下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茜當家電影完整 瀏覽:699
濟南嘉華電影院今日影訊 瀏覽:261
中國十大爆笑電影 瀏覽:857
電影勇敢的心中文歌詞 瀏覽:39
台灣電影魯冰花內容 瀏覽:751
電影院求婚卡點模板 瀏覽:719
刺客信條電影圖片高清壁紙高清壁紙 瀏覽:806
周星馳最近拍電影嗎 瀏覽:883
泰國永恆未刪減版電影下載 瀏覽:506
歸來電影完整版影評 瀏覽:820
邪惡動畫片日本大全電影 瀏覽:395
國產恐怖電影解說小濤大全 瀏覽:514
強扭瓜不甜電影結局貼吧 瀏覽:627
你遲到了電影已經開場十分鍾了的英文 瀏覽:833
國產電影里的音樂 瀏覽:479
新哥傳奇電影粵語 瀏覽:44
電影大宅男演員表 瀏覽:127
美國大片免費電影全部完整版 瀏覽:119
音樂從未離開電影 瀏覽:600
電影背景音樂英文版的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