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刑警803》中的刑警總隊為什麼叫803
「刑警803」,是上海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的代號,因其門牌號為803號(中山北一路803號)而得名,803也是主角劉剛的代號。803現在已經成為上海市家喻戶曉的刑警形象符號。大型廣播連續劇《刑警803》,就取材於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的偵查破案故事,經過藝術加工而成。
這部由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文藝台和上海市公安局法制宣傳處聯合錄制的謳歌當代中國刑警的廣播文藝作品,已經成了中國大型系列廣播劇的著名品牌,「803」在上海乃至相鄰地區也成了「中國刑警」的專用稱謂。
背景故事
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於1990年8月10日,正式開播《刑警803》,每日在990千赫和1197千赫播出,次日重播。於1991年6月12日,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播完了首批20部102集。
《刑警803》的播出,深受廣大聽眾歡迎,引起社會的極大轟動,大有「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劇揪住萬人心」的氣勢。國內外數十家報紙、刊物、電台、電視台等新聞媒體,相繼發表消息、評論,報道廣播劇《刑警803》相關的活動和聽眾反應。
一時,《刑警803》成為街頭巷尾、茶餘飯後人們談論的焦點熱點。聽眾為之傾倒,好評如潮,是因為《刑警803》劇情內容驚險,情節曲折;人物幽默深沉,楚楚動情,體現了當代刑警的卓越風采,展示了當代刑警的美好心靈。
2. 上海公安局
李士英(第一任) 1949年6月—1950年6月(已去世)
揚 帆(第二任) 1950年6月—1951年12月(已去世)
許建國(第三任) 1951年12月—1957年3月(已去世)
黃赤波(第四任) 1957年3月—1967年1月(已去世,唯一被評為烈士的局長)
王維國(第五任)(1968年1月~1971年9月)(文革期間上海市公檢法軍管會主任, 參與林彪反革命集團武裝政變)
王 鑒(第六任) 1978年8月—1981年9月
楊 堤(第七任) 1981年9月—1984年1月
張漢滋(第八任) 1984年1月—1986年1月(已去世)
李曉航(第九任) 1986年1月—1991年2月
朱達人(第十任) 1991年2月—1997年4月
劉雲耕(第十一任) 1997年4月—2000年4月
吳志明(第十二任) 2000年4月—
hehe希望幫了你的忙,望不吝賜分謝謝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3. 誰能管一下上海浦東經偵支隊
上海公安政府管。
1、上海市公安局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下設主管全市公安工作的職能部門,指導和監督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重點建設工程的治安保衛工作。
2、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等群眾性組織的治安防範工作,上海浦東經偵支隊就是上海市公安局管轄的范圍。
4. 上海公安博物館觀後感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昨天,我們一起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歷時三個多小時,勉強看完。其間,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有不少外國人,他們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對著眼前神秘的東方神器,他們嘆為觀止。作為炎黃子孫,誰不為自己偉大祖先創造的光輝成就而自豪?誰不感到我們的歷史何其輝煌?可是,當我們仔細的、從另外一種角度看待我們的歷史時,我們會吃驚的發現,我們的祖先卻也有著令人詫異的遺憾!
也許,我們的先人曾經創造了世界上任何一個邦域無法比擬的工藝和文學成就,青銅器、陶瓷、雕刻、書法、繪畫、浩如煙海的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等等,其中的每一項成就都能讓那些老外「喝一壺的」。可是,當我們冷靜下來細細的思考,就會發現,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遺憾,那就是他們沒能在自然科學領域做出驕人的成就。整個上海博物館,沒能夠看到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的佳績,所感受到的只是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我想,也許國內絕大多數的博物館都是這樣吧。為什麼他們沒有能夠在其他方面創造出可以與以上領域相媲美的奇跡呢?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
到底是誰束縛了我們偉大祖先的思想?是誰導致了我們有極少的機會學習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公式和定律?除了王朝、政府、皇權、桎梏思想的酷刑,還有什麼?孔子、李斯、秦始皇、漢武帝、董仲舒、隋文帝、程朱理學、八股文、康雍乾文字獄......這所有的一切,湮沒了我們的百家思想,更葬送了我們祖先在其他領域的開拓機遇。所有人,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被儒教思想束縛著。光宗耀祖、身世顯赫是他們唯一的生活動力。青銅器,無非是奴隸主貴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無非是皇家御用的金貴之物;雕刻,無非是統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書法和繪畫,無非是那些讀書人予以揚名天下的途徑;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無非是文人們藉以「含沙射影」、抒發心中苦悶的媒介。這么一想,我們會猛然發覺,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東西大多卻是娛玩觀賞之物。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偉大的發明,開創性的理論,澤被萬世的思想,卻少之又少。就連我們引為為豪的四大發明也只能稱得上是工藝發明,最多可以認為是技術創造,卻也不是科學史上劃時代之作。
由此可見,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和一個國家的重視程度,和一個社會的風氣,以及人們由此形成的思維習慣休戚相關。我們的祖先從漢代開始接觸火葯,到唐代在戰場上的牛刀小試,再到明清時代在軍事上的大批量使用,其間竟然經歷了兩千餘年的時間。而在西方,同一樣東西卻能在很短時間內得到重視和發展,以至於後來利用中國人傳給他們的火葯做成了自己的堅船利炮,把一個泱泱大國打得遍體鱗傷、體無完膚。火葯僅僅是中國古代所有技術發展的一個縮影。那麼,是什麼阻止了這些技術的發展?誠然,不是我們的祖先比外國人的祖先笨,而是因為他們早已被那些所謂的「正途」思想束縛的寸步難行。
也許,沒有必要為我們五千年的文明過於自豪。過長的發展歷史也許是一種不幸,始終被一種阻礙先進事物產生和發展的「宗教」式思想所統治是這種不幸降臨的源頭。世界四大文明最後只有我們中華文明僅存於世,現在卻也是傷痕累累。在我們長時間的發展歷程中,尤其是最近幾個世紀,沒能出現一批劃時代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成果,是我們的遺憾,它直接導致了中國近兩個世紀全面落後於西方列強的局面。中國人不應該怕暫時的落後,自由的思想氛圍、開放而富有開拓氣息的社會、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國民素質是我們發展的最重要動力。一切束縛國人思想的力量都不應在當今時代產生和存在。我們已經失去了幾千年的發展機會,此時不進,更待何時?
所以,我們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僅僅能夠證明一點:我們華夏民族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歷史早已過去,輝煌也罷,慘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談中」。我們應該用更清醒的頭腦去認識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拿著歷史上曾經出現的所謂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先走別人走的路,再走別人未曾走的路,最終馳騁於不敗之地!
5. 上海公安推微電影《嫌疑》講述民警什麼故事
深夜,一輛倒地的自行車和一個昏迷的女孩,引起了路人駐足圍觀。而她身旁,同樣倒在地上的一位交警和警用摩托車更是讓人們議論紛紛。
這樣一起車禍和隨之而來的互聯網輿論風波,將交警王建軍推到了風口浪尖。面對突如其來的質疑和指責,這位民警將如何應對?
這是一部微電影《嫌疑》的情節,影片由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推出,試圖通過一起交通事故及帶來的一系列事件,引發公眾對於網路輿論「誤解」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微電影從編劇到演員,全部都是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的普通民警。主創團隊表示,他們希望通過這樣一部微電影,引發公眾的思考:在網路無限聚焦、放大「誤解」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人又曾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主創團隊希望,影片在展現公安民警執法為民形象的同時,也能喚起公眾對互聯網生態環境的關注和思考。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營造良好的網路環境,離不開每一位網民的努力。
來源:澎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