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雷雨電影結局是什麼意思

雷雨電影結局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7-31 17:14:42

Ⅰ 你怎麼樣理解《雷雨》的悲劇呢

‍《雷雨》為我們留下了一縷遺憾、一聲嘆息、一個悲劇的結局。在幻想、憧憬、掙扎、嚎叫之後,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著火熱人生的年輕人同時踏上了生命的不歸路。除了生命毀滅的沉默和黑暗之外,它還能告訴今天的我們多少人與人性有關的啟示呢?魯迅先生說:「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毀滅給人看。」那麼,《雷雨》毀滅的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呢?應該說,是在命運的困頓中苦苦掙扎而又難逃摧殘和拷打的人性。「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爺們。這是我的報應,我的報應。」魯侍萍喊出了在舊社會里,世世代代受苦受難的勞動大眾的心聲。因此,《雷雨》是一出人生悲劇。(此是一家之言,你也可以從「愛」的毀滅這個角度分析《雷雨》的悲劇意義。)
我認為《雷雨》典型地體現了悲劇的情形——即「生存悲劇」。《雷雨》是中國戲劇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完全超越了「命運悲劇」、「性格悲劇」、「社會悲劇」的舊有模式,從而把對悲劇性的根源轉向了生存本身。

Ⅱ <<雷雨>>的結局是什麼(具體一點!)求大神幫助

大少爺周朴園誘騙了女僕侍萍,生下兩子,後因娶「有錢門第的小姐」,把產後三天的侍萍攆出門,逼得她抱著小兒子投了河,他則娶年僅十七的蘩漪為妻。蘩漪不滿他的冷酷和專橫,三年前和小她七歲的周萍發生曖昧關系。周萍虛偽如父,厭倦了這種關系後便轉而追求侍女四鳳,殊不知四鳳是他的同母異父之妹。原來侍萍投河遇救,嫁魯貴,生子魯大海和女四鳳。魯大海在周朴園礦上做工,還做罷工工人代表。勢利貪心的魯貴把四鳳帶去周家,侍萍所擔心的事不幸發生。蘩漪聞知魯媽(侍萍)從外地回來,如其帶走四鳳。侍萍和周朴園再度相遇…… 雷雨之夜,侍萍逼四鳳發誓永不見周家人,周萍偏又與四鳳私會被魯大海撞見…… 侍萍讓周萍和四鳳遠走高飛,窺如一切的蘩漪欲憤難捺,令人鎖上大門,從樓上叫下周朴園,當眾揭開一切…… 四鳳和周萍相繼自殺,暗戀四鳳的周沖同時觸電身亡……

Ⅲ 雷雨的結局

《雷雨》的最後結局是:四鳳懷了周萍的孩子,而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呀。在四鳳的苦苦哀求下侍萍答應讓周萍帶四鳳走,永遠不要再見到他們。

蘩漪帶周沖來阻止周萍帶四鳳走,周朴園也聞聲而至,他以為侍萍前來認兒子,讓周萍跪下認自己的生母。嚴酷的現實讓四鳳無法承受,她沖向花園,碰到漏電的電線而死,周沖去救她也觸電身亡。周萍開槍自殺了,蘩漪,侍萍瘋了。

創作背景

1930年9月,曹禺從天津南開大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插入二年級就讀。他從小就喜愛戲劇,曾積極參加劇社演出京劇《打漁殺家》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話劇。對戲劇的酷愛使他產生要寫一部大戲的強烈願望,他開始根據自己多年的親身經歷和見聞,構思話劇《雷雨》。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清華大學的學生們組織起抗日宣傳隊,曹禺擔任了宣傳隊長。他和宣傳隊的同學們坐火車到保定去宣傳。在火車上遇到了一位姓趙的魁梧大漢,是長辛店鐵廠的工人。

曹禺從心裡欽佩這位工人的愛國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構思的話劇《雷雨》,便有了《雷雨》中魯大海的人物形象。幾經揣摩構思,又用了6個月全神貫注地寫作,曹禺終於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創作。1934年7月,《雷雨》首次發表於《文學季刊》1卷第3期。

Ⅳ 曹禺先生的雷雨的結局最後都怎麼樣

四鳳懷了周萍的孩子,而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呀。在四鳳的苦苦哀求下侍萍答應讓周萍帶四鳳走,永遠不要再見到他們。
蘩漪帶周沖來阻止周萍帶四鳳走,周朴園也聞聲而至,他以為侍萍前來認兒子,讓周萍跪下認自己的生母。嚴酷的現實讓四鳳無法承受,她沖向花園,碰到漏電的電線而死,周沖去救她也觸電身亡。周萍開槍自殺了,蘩漪,侍萍瘋了。
這是曹禺先生 《雷雨》的結局。你看一下由《雷雨》改變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吧,結局差不多

Ⅳ 《雷雨》中幾個主要人物的最終的結局。

蘩漪帶周沖來阻止周萍帶四鳳走,周朴園也聞聲而至,以為侍萍前來認兒子,讓周萍跪下認自己的生母。嚴酷的現實讓四鳳無法承受,她沖向花園,碰到漏電的電線而死,周沖去救她也觸電身亡。周萍開槍自殺了,善良的魯媽痴呆,陰鷙的蘩漪瘋狂。

周朴園的專橫自私、冷酷虛偽的性格特徵,以及他和蘩漪、侍萍和大海之間的矛盾沖突,形象地反映了舊中國舊家庭的種種黑暗與罪惡,折射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復雜的階級矛盾,揭示了中國資產階級的封建性特點。周朴園的失敗預示了舊制度的崩潰與滅亡。

(5)雷雨電影結局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雷雨》所展示一幕人生大悲劇,是不平等的社會里,命運對人殘忍的捉弄。周朴園的專制、冷酷和偽善;周沖的熱情和單純;以及蘩漪對愛情的深摯乃至略顯變態的執著;痛悔著罪孽卻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軟弱的周萍。

還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最後,有錯的、有罪的,無錯的、無辜的人,竟然一起走向了毀滅。

Ⅵ 為什麼說雷雨是悲劇

《雷雨》的悲劇性
正如王國維所說的:「悲劇之中,又有三種之別:第一種之悲劇,由極惡之人,極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構之者。第二種,由於盲目的運動者。第三種之悲劇由於劇中之人物之位置及關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蠍之性質,與意外之變故也,但由普遍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種悲劇,其感人賢於前二者遠甚。」而《雷雨》的悲劇性正是悲劇中的悲劇。它有一種「雷雨」式的「郁熱」,它不只是戲劇的氛圍,同時暗示著一種情緒,心理,性格,更表達著一種生命的存在方式:不可扼制的「情熱」,超常態的慾望與對慾望的超常態的壓抑,「郁結」,二者互相撞擊而激起近乎瘋狂的生命的電火一樣的白熱,爆發,又迅速地躍入黑暗的深淵,如同夏日的「雷雨」。這是對生命的掙扎,每個人都渴望把自己從不可忍受的生存方式中解救出來,卻沒有自我解救的力量,只能心造出一個「幻影」(周沖,周萍兄弟之於四鳳,某種程度上蔡奇之於周萍),死死揪住不放,卻「不自知地犯了更可怕的罪惡」,導致了最後的「死亡」(更准確地說,是「最有理由活著的死了,最不願意活的偏偏活著」的結局)。這種恐懼與憤激形成了「宇宙正像一口殘酷的井,落在裡面,怎樣呼號也難逃脫這黑暗的坑」的悲劇。

Ⅶ 《雷雨》結局是什麼

《雷雨》最後的結局:四鳳冒雨跑出去觸電而亡,周沖去追四鳳也被一起電死了,周萍拿著槍自殺,魯侍萍和周繁漪看到這樣的場景瘋了,周朴園失望心死,魯大海跟朋友離開也消失了。整個話劇的結局就是一個悲劇。《雷雨》這部話劇從各個人物一出來就註定了悲劇的結局,一群命運可悲的人遇到一起,總歸還是一場悲劇。

作品影響

1959年11月,新加坡藝聯劇團公演《雷雨》。

1979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復排《雷雨》,導演夏淳。

1988年2月,新加坡實踐話劇團演出《雷雨》,夏淳赴新加坡為該團導演了此劇。

Ⅷ 《雷雨》到底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作為《雷雨》原著本身的意義,我覺得主要是在揭示周朴園這個封建性資本家族的毀滅。悲劇主角周朴園的悲劇性在於,它力圖以其信奉的倫理綱紀維系下去的這個「金玉其外」的體面家族,無法擺脫它「敗絮其中」的內在矛盾,僅僅延續到其第二代就徹底腐朽而自行潰敗了——它以周萍自殺為標志,可說是「二世而亡」。周朴園對被他趕走的前妻「亡靈」的懺悔與悼念,作為一種涅赫留道夫式的「道德自我完善」,可能不全是虛偽的;也許,也正是這種懺悔與悼念成為一種呼喚,最終招致這個「亡靈」的家人及其自身重新來到他的面前,進而把他及其整個周氏家族一同帶向了另一個世界。周朴園逼迫繁漪喝葯而致使葯碗摔得粉碎,可以說是這個家族的全部封建的資本的倫理關系從根底動搖的先兆;全劇死的死、瘋的瘋的悲慘結局,則是其全線崩潰、走向死亡的完成。電影《雷雨》我看了兩遍,總感到這部嚴謹地按戲劇「三一律」、全部依據巧合結構成的舞台劇,搬上銀幕作為一部電影來看,就顯出了其結構上的更加明顯的人為做作的痕跡。這是從藝術上講。從思想上講,原本代表舊中國勞資兩大階級的魯、周兩家人的勢不兩立的階級對抗,一經沾上性愛關系特別是血緣關系(這兩種關系本身又是沖突的),就統統軟化了,淡化了。這可以從魯媽特別是魯大海身上見出,例如他對周萍與四鳳愛情關系的態度的轉化。當然,魯大海只是個自發反抗的工人形象,是個很有偏見、心地很狹隘的人物,很真實,但寫得不成功,他那前後兩種態度至少是不討人喜歡。

閱讀全文

與雷雨電影結局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節期間為啥不讓換電影票 瀏覽:586
邵陽大祥區電影院 瀏覽:912
有一個小孩丟失的電影名字 瀏覽:129
電影院沒有武漢日夜 瀏覽:657
333層監獄的電影名字 瀏覽:673
印度一部電影主角會接子彈 瀏覽:155
武打片大全電影南拳王 瀏覽:820
電影前路漫漫背景音樂 瀏覽:771
鄭伊健泰國電影 瀏覽:279
豫劇電影全集大全在線觀看 瀏覽:735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300 瀏覽:748
泰國關於打胎的恐怖電影 瀏覽:500
教父1電影英文字幕 瀏覽:728
top拍的電影名字 瀏覽:739
正義聯盟電影中文免費觀在線觀看 瀏覽:211
電影導演的因果 瀏覽:804
徐達夫是什麼電影里的名字 瀏覽:724
香港的天使愛情電影 瀏覽:247
保護動物的電影觀後感 瀏覽:31
什麼電影的床戲是真的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