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一名幼兒園老師來寫《幼兒園》觀後感作文
《幼兒園》是一部很有趣的紀錄片。當你不再是兒童,再去看兒童,可笑之餘,也會覺得兒童和成人之間離得並不那麼遙遠。孩子們都很可愛,即使有個別孩子很霸道和暴力,但孩子畢竟是孩子。畫面中的情景是在幼兒園里經常出現的,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是具體解決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他就能用愛心塑造幼兒的心靈,用愛心激發幼兒的熱情,愛心是一種感情是一種催化劑,只有時刻把他帶在身邊,才能幫孩子創造美好的明天。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各有不同,從童年就開始了,並且影響人的一生。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幼兒園生活是人生最關鍵的時期,如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也許是這部片子的價值所在。 另一件引起共鳴的就是一個男孩子左顧右盼地守侯家長,這也是我們每天遇到的事情。孩子雖然一天沒看到媽媽,接孩子時從窗口眺望著媽媽的出現是他們最快樂的事情。何況影片中的孩子一周沒見到媽媽那種急切盼望的心情,最後一個時孤單焦慮不安。老師應該陪伴在孩子身邊,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利用玩具和有趣的游戲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在歡樂的氣氛中耐心等待家長的到來。從中反映了家長們忙於工作忙於生意,缺乏對孩子的關愛和擁抱,導致孩子不懂得什麼是愛。 《幼兒園》這部紀錄片,雖然記錄的是武漢一所普通的寄宿制幼兒園,但精彩而豐富的生活細節卻時時令人動容。我們都以為那麼小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實際上他們的小群體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在今後的工作中應更加引起我們的重視,時時處處為孩子們樹立表率。更應該實行感恩教育,感恩來自心理的滿足,來自於對人對事的寬容和理解,來自於能夠促進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有利於良好人際關系的發展。只有在家長和老師共同的愛與感恩的教育下,才能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順利度過幼兒教育這個階段。如題記所說:也許是我們的孩子,也許正是我們……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度過童年。
㈡ 《看上去很美》觀後感(2)
我是不會把孩子送到全托去。我覺得在幼兒時期親子關系很重要,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我們不能把孩子交給哪個機構來教、來養,對於孩子我們是有責任的,都說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更多的愛給予孩子,讓愛延續。就像胡萍老師說的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心理、經濟、時間的准備,我們將一個生命帶來這個世界,將孩子全托於一個機構,他(她)將會遭遇怎樣的世界?值得深思!
12月18日(周六),我鎮教委組織全體幼兒教師收看了電影《看上去很美》。電影的大體內容圍繞幼兒園老師和孩子們之間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展開的,主要內容是:四歲的方槍槍進入幼兒園後,在老師的權威下(懼怕、順從、迷茫、覺醒、反抗)等情感方面的變化。看完後我感觸很深,就是這些平時不被人所關注的不起眼的小事,卻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做幼兒教師的深刻反思,我們的工作中有時也會出現一些類似影片中不正確的教育手段。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有的活潑開朗,有的性格內相,有的孤僻自傲,有的頑皮霸道。如對待那些特別頑皮的孩子缺乏足夠的耐心,有時給他們臉色看,有時言語過重或對他們發脾氣,這樣時間長了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產生逆反心理。對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不能及時的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不願意說,我們也不願意問,上課下課總喜歡和那些喜歡說話的孩子交談,這樣長此一久,會使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更不願與老師和同伴接近,心理上長時間受壓抑,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對那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不去正面的加以引導和幫助,而是不於理睬,幫老師做事也是總喜歡讓那些能力強的孩子做。致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使弱者缺乏自信心,產生自卑感。要想使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重要的是老師的教育方法與手段。
我們把孩子比做一棵幼苗:我認為,幼兒園這個大環境就是肥沃的土壤,幼苗盡情地吸收養料。老師一個甜甜的微笑,就是給予幼苗的陽光。老師良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肥料,促使幼苗健康成長。老師溫馨的話語就是雨露,滋潤著幼苗茁壯成長。
使我感觸最深的是: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和作用,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每一個眼神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大人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看來都是大事,正確的教育方法是孩子良好心理品質形成的關鍵所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有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認真學習和掌握教育孩子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改進錯誤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看上去很美》是王元導演根據王朔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電影描述了方槍槍作為幼兒園的中途進班的一員從開始的努力融入集體擺脫孤單,演變到最後反而越來越受到集體的孤立,最後被集體拋棄的故事,電影從幼兒園孩子的視角反映真實的成人社會,人與人的復雜關系,使得電影得到更好的敘述。
鏡頭在電影中運用也很到位,電影開始便運用圓形框景,透過圓隔窗看見外面紛紛飄落的雪花,此時便已經在敘述著電影的主題『看上去很美』,對的,美,但只是看上去而已,美麗的雪後隱藏的是寒冷,美麗的紅花背後隱藏的是千篇一律的規范,和大人之間種種陰暗的思想。李老師,電影中重要的角色,在電影前段對李老師的多次特寫,看似美麗的臉上卻是為了為後文的『拍馬屁』買下了伏筆,再有就是方槍槍,在房樑上向下撒尿後,被老師們圍著一起哈哈大笑的特寫,在純潔的臉上寫滿的是開心與歡樂,此時運用的反打鏡頭突出了方槍槍與老師們的對比矛盾老師們一臉的嘲笑之色與純潔的方槍槍形成的對比,而老師們卻是渾然不知,可謂是一種悲哀,當方槍槍被孤立後獨自推動著旋轉木馬,仰視著天空,鏡頭的旋轉,敘述著方槍槍內心的旋轉迷茫,純潔的心才真正的產生懷疑,開始被真正孤立…
細節的暗示也是故事發展的重要因素,幼兒園外連接的是一條大街,世間百態都正在上演,與幼兒園只有一牆之隔。原本為了融入集體的方槍槍不停地努力試圖完成老師們給的要求,一次次的努力卻依然沒有結果,那一句『老師為什麼我沒有小紅花?』說出了方槍槍對於老師對於社會的質問,得到的卻是讓人心寒的回答…疑問,從這一刻開始…而李老師的一句『心裡都懂,什麼都明白』給了觀眾們的是一種無聲的悲哀,無聲的嘆息,處在應該純潔無比的幼兒園,享受的卻是世間最普遍的勾心鬥角,在汪若海的父親來到幼兒園或者說在得知汪父身份的前後,李老師的態度,把人間丑態表現得淋漓盡致,搗蛋大王卻因為父親的身份而得到了方槍槍努力許久都未能得到的小紅花,方槍槍開始有了疑問,於是純潔如白紙的方槍槍開始了人最基本的本能:模仿,他開始搗亂,以為這樣可以得到紅花,對於一個孩子,這紅花就是全部,而方槍槍的搗亂卻惹來了老師們對他的厭煩,號召同學孤立方槍槍,從此方槍槍再也回不去了!
當教室的門開開合合,矛盾再次被凸顯,被孤立的方槍槍跑出幼兒園,又來到了這條街,看到了戴著大紅花的知青,看到了未來還有如此多如此大的紅花,需要去努力,方槍槍真的迷茫了,慢慢得跑到路邊石頭上,暈了過去…導演以這樣的方式結束,實在是悲哀…生活在社會里的人們,日日夜夜與這黑暗的環境打著交到,慢慢自己也『融入』了進去,人們還一無所知地繼續活著,卻早已沒有了,上帝所贈予的那份純真,與初臨人間的潔白!天真無邪的童年在人生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不見了蹤影,只有在這條路的盡頭,人們才能隱隱約約記起曾幾何時上帝還在身邊!
這部電影我看了兩遍,每一次看,都對影片多了一些更深的感悟,可以說,這部影片真實地再現了我們的教育,在那樣一種教育體制下,兒童的性格被扭曲,天性被磨滅,一個個都成了成人的附庸,聽話成了好孩子的標准。
因為我的職業是教師。看到這部影片,就像看到自己的平時的生活一樣,雖然我的教學對象是中學生,而現在又在研究兒童。其實,不應該只是老師,還有大多數的父母們,孩子們都對影片里的鏡頭不陌生。它就發生在我們周圍。
父母和老師站在成人的角度來安排孩子們,為他們制訂了一系列的規則。因為我們知道,這些規則有益於孩子,並且是他們在未來的群體中所必須具備的東西。所以,我們或因為他們聽話,能做到我們希望做的事情而獎勵(小紅花,金錢,電腦等等,形式不一),或因為他們的逆反,不符合規章制度而懲罰,甚至選擇孤立。我們認為這些很正常,這是對孩子們好。
而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雖然小,但他們是獨立的個體的人。他們對長輩們,師長們的話是有篩選和鑒別的。一般來說,每個孩子起先都是有把事做好的良好願望的。像方槍槍,他在剛到幼兒園時,是期望得到小紅花的。那麼我們就應該及時鼓勵,及時強化。要把「小紅花」這個強化物用好。這樣,方槍槍一定會進步。
而當老師以嚴厲,「高標准」來要求他時,他選擇了放棄。然後視線投入了小朋友。孩子們的世界也有和大人世界一樣的時候。其他孩子並沒有接納他。這時他越發孤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說法。當一個人受人冷落時,會做出一些事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引起別人的關注。像所有老師眼中的差生一樣。所以,方槍槍在接下來實行了一系列的「壞活動」。老師和同學們對於這種行為,簡單的認為是孩子的品質有問題。試想,如果老師在孩子有進步的時候能給他一朵小紅花,在他孤獨時能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在他惹出一系列的「壞事」的時候加以引導,幫助他,鼓勵其他孩子接納他。我想結尾應該是另一個樣子了。這部影片就試著告訴我們,貌似合理而真實的生活中,存在著很多的矛盾。也許有很多像方槍槍這樣的孩子在默默承受著這樣的壓力而無法解救自己。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每個人(哪怕是、尤其是孩子們,包括幼兒)都需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抑或是得到別人的心理關注。作為教師,更應該是學生的知心人,而不是將學生推向「惡」的噲子手。
再來看影片中最重要的道具——小紅花。方槍槍走進了幼兒園,就像走進了一個「紅花會」。條條框框列出:不許說話,不許吵鬧,要自己穿衣服,要聽話,要有禮貌,不許尿床,這一切都是加入紅花會的標准。試想,我們的教育不也是這樣為學生列出許許多多的條條框框嗎?方槍槍的大哭並不起作用,慢慢地他也為小紅花而努力,但他就是不會穿衣服,尿床也不是他能控制的呀。大家一步一步被制度化,方槍槍還是沒有拿到一朵小紅花。槍槍放棄了繼續拿小紅花的慾望。他反抗,他學會欺負其他小朋友,想要脫離老師的控制,把幼兒園的秩序搞得一團糟。他以為只要他凶惡到底,他也會控制好其他事,玩具是可以搶過來玩的,不會有人敢欺負他的了。方槍槍違反了紀律,所以被孤立了。方槍槍很孤單,他不適應這個世界的游戲規則,其他小朋友按著老師的說法去做,得到他們以為想要的獎勵,連思想都像是一個模子出的。方槍槍決定脫離這個紅花會,他一蹦一跳地逃離幼兒園,但他想不到原來幼兒園只是一個小的紅花會,外面的世界是一個大的紅花會。幼兒園園長說過:「你別以為離開幼兒園是一件特別高興得事情,其實幼兒園是你一生中最幸福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將來你想回都回不來了。」天呀,方槍槍睜大了瞳孔驚恐地望著這個世界,沒有了去向。是呀,在繼續的成長中,兒童經受的壓力,挫折,限制豈不是更多?
大多數人就是在這樣的紅花會里長大,多年後的方槍槍也會被同化了嗎?有多少人還是當年的方槍槍?這樣一想,恐懼感頓生。童年呀,多麼美好,我們都是那麼無憂無慮地過來的,但我們到底被磨滅了什麼?我們一直懵懂不知。原來看上去很美,其實並不怎麼美。
在來看老師家長同學們眼中的好孩子好學生。他們的特徵往往是比其它小朋友更懂事,更聽話。而所謂懂事是指他們最能聽從家長老師們的教導,最先學會家長老師教他們的東西,比如片中的余倩倩同學就是典型的老師們眼中的好學生,她天天能得五朵小紅花,穿衣拉屎洗手什麼都很聽老師們的話,在老師們心中,這樣的孩子就是最優秀的。(而在我看來,這樣的孩子已經被老師們制定的規則馴化,童心從那一刻起就已經被剝離,)而顯然,方槍槍同學這方面很不盡人意,在班裡絕大多數同學都會自己穿脫衣服的時候他愣是怎麼也學不會,老師要求他們每天拉出屎來就可以得到獎勵,他偏怎麼也拉不出來,還不願洗手,再加上經常尿床,一天下來總是一朵小紅花也沒有得到。於是在老師眼裡,他就是個落後份子,我想若是還有班級間的什麼評比,老師們一定最怕這樣的孩子拖後腿了,實在是怨之還有餘,更不用說喜愛了。雖然有很多老師也會盡全力幫助那些學習困難,或多動的孩子,但是,取得的效果卻未必好。
確實是這樣,在我擔任班主任的時候,我的班上有一個孩子,考試倒數第一。他並不是一個品德不良的人,相反,他為人善良,樂於幫助別人。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跑的快。代表我們班取得了男子一千五百米賽跑的冠軍。但是,他有很多小毛病。上課說話,做小動作,不愛學習。除了在我的課上很安靜,其他老師不停地向我抱怨,什麼影響上課呀,影響考試成績呀,。我也不斷地找他談心,甚至連續一個多月陪他回家,在路上,給他講一些道理,給他補課。我盡我所能,把所有我想到的辦法都用上了,甚至期末時還給他一個「進步獎」——雖然他並沒有什麼進步,但我為了讓他能有一個新的起點,對自己有一些自信。有很多次,我覺得我已經感動了他,他向我保證,以後再也不犯錯了。可沒過多久,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在班裡依然是老大難。最後,不知什麼原因,有一天,他在班裡大喊一聲:我不上學啦。就此離開了學校。我去過他家幾次,也沒能在勸說他回到學校。後來,我想,讓他回來,繼續接受老師的批評,同學的疏遠嗎?很長時間沒見他。後來在一個集會上,他在賣衣服。看到我,低下頭,一句話也不說。我也無言。還能在說什麼呢?這就是教育的悲哀,我無力挽回一個學生的前途。這是我教學生涯中花費精力最大的一個學生,最後卻以失敗告終。是我的無能嗎?是我沒有盡心嗎?是我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嗎?似乎都不是。
有時我在想,也許,將來他會成為一個長跑選手,發揮他的特長。但是,他的機會被誰剝奪了呢?又有多少像他一樣的學生失去了機會呢?什麼時候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讓每一個孩子發揮所長呢?
再說教師,可以說,有很多教師都和我一樣,認認真真地在教書育人,為了每一個孩子,操碎了心。我的一個同事,有病了在輸水,聽到班裡有人打架,把針頭一拔,就往班上跑。很多老師的敬業精神讓我感動。可是我又感覺到了教師的無能。教師的個人的力量太小了,有時根本無力改變什麼。那麼,我們要怎樣來尋求解決的途徑呢?我在思考,我在尋找答案。同時,我也希望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地「看上去很美」。
剛開始,聽名字以為是浪漫的青春篇,他說對我應該有啟發。方槍槍到了幼兒園中班,是個愛哭的孩子,老師不喜歡他,沒去管他。從這點來看,這里的老師就明顯做得不夠,剛到學校新環境的孩子需要許多的鼓勵,會哭的很正常的,用我平時的做法我會「在孩子來的第一天就告訴他們,我們是來學校學習本領的,像小獅子小螞蟻一樣,努力學習本領,在有危險或者壞人的時候才能保護媽媽,當一個很厲害的小英雄!如果一直哭,那乾脆就不要來了,因為其他小朋友都在努力學習本領,就他在哭,好意思嗎?」
①在他尿床後被其他同學發現,老師只是拉開他拿起被子就曬去了。感想:這時的老師應該轉移其他孩子的注意力,並安慰方槍槍,告訴他沒關系,下次注意就好了,讓孩子沒有心理負擔。
②還有裡面,老師應該經常了解孩子之間的關系程度,那兩個姐妹已經出現對方槍槍的討厭,這時的老師應該出來告訴他們,要團結同學,就算他有缺點也不能,我們要幫助他改正他。③不會穿衣服,不會脫衣服對於這么小的孩子來說都很正常,他需要我們來慢慢雕刻,裡面的老師不但沒有教他,還讓他在全班的面前羞愧難當,當場尿尿,這時的孩子很沒安全感,老師應該在課後,慢慢教他,只要有一點進步就要鼓勵,課堂上,槍槍也體會到老師的不公平,因為早上的衣服是自己穿的,老師都沒有表揚我,所以就出現了「老師為什麼就我沒有小紅花呢?」,老師可以在課後教會他,等他學會了再叫他上去做給同學看,激起他的自信心!用小紅花的方法一直以來都是很有用的,但是,如果只會用貼花來約束孩子,不懂得怎樣用語言鼓勵孩子,那麼,紅花就真的只是紅花了,久了就沒用了。
④槍槍每天都做夢,有尿床的夢,最後因為害怕被發現,所以跑到其他孩子的床上尿尿去了;有時也會做關於那個老師的夢,幻想老師變成妖怪;有時也會在半夜起床,自己出去操場跟自己的影子玩;這一切,難道老師沒有責任嗎?從來都只會指責孩子,凶孩子,做出一副為孩子好的姿態,總是很兇,他很孤獨,你們不知道嗎?小朋友都不跟他玩,只能跟自己的影子玩,在他心裡,你變成了妖怪,會吃人,「還長了老虎的尾巴!」那時的你聽了這句話,很生氣,槍槍以為你會打他,沒想到,你太生氣了,拉起一個不關他事的男生就打!老師,你真的好凶……
「我終於得到小紅花了!」班上有一個男生的爸爸是教育局的,來學校接孩子,您展開了平時都不會展開的笑容,那個叔叔問孩子的表現,您一直贊不絕口,可是平時您不是這樣說的呀?他兒子不是剛被你批評過嗎?那個叔叔還問表現好怎麼花怎麼少?還指著我的地方問為什麼他都沒有星星?您馬上說,今天的評比結果還沒貼,待會馬上貼,另一個老師馬上在我們倆的地方貼了很多星星。所以,我的星星就是這樣來的!
感想:這就是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恭維。雖然,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校都受到表揚,可是也應該知道自己孩子的真實情況,如果有一天,這個孩子出現了危險,他的家長會問:孩子不是一直都很乖嗎?怎麼會打架?所以,應該正確引導學生,讓家長知道學生的真實情況,並一起努力糾正孩子鼓勵孩子,而不是隱瞞,該表揚的不應該視若無睹。後來的槍槍越來越調皮搗蛋,故意打人故意搶別人的玩具,故意追其他小朋友,老師都很生氣,更加討厭他,槍槍也發覺到了,可是,老師為什麼都沒想一想,為什麼他會這樣?他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同學的關注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只是方式錯了,也有一種可能,他想跟老師作對,所以就出現了劇情里槍槍不但不道歉還罵老師的場景。還有,他帶著南燕去玩過家家,玩醫生的游戲,用樹枝玩打針,老師看見了,嚴厲得批評他怎麼可以脫女生的褲子,叫女生以後不能跟他玩,他該多傷心啊?這時的老師應該是拉過兩個小朋友到跟前,問他們在玩什麼呢?,可不可以告訴老師,為什麼兩個人跑到這里來?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呢?小聲地告訴那個女生以後不能隨便就脫褲子,這很丟臉的,而且在男生面前,是不是啊?小孩子,如果你不告訴她他們怎麼會知道呢?老師沒必要那麼生氣!
我想,生活中也會很多這樣的小朋友,包括我們班,也有一個,他應該是一個很能乾的孩子,只要好好激發他,他會幫老師做很多事,我們可以請他當小助手,而不是與他對著干,就算他做的事情再不可理喻,無法忍受,但,你是老師,你要控制你的情緒,不要讓學生知道你對他的情緒,給他時間,他會改正的。相信他。裡面的園長,發下命令,讓所有的老師和學生都不許理槍槍,關他的禁閉,教育部是明令禁止老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包括長期關禁閉罰站冷淡學生等,這個方法如果要用,必須要把握分寸,5分鍾以內就要結束,這期間要與小朋友和老師配合,告訴全班小朋友,如果表現不好就是這樣,所有人都不跟他玩,包括老師和爸爸媽媽,這樣還可以杜絕下次再出現這樣的孩子鬧脾氣,然後再偷偷地問他還要不要鬧脾氣了?
其實小朋友和老師們都很希望和你玩的,只要你乖一點,你看很多小朋友都在看著你呢,趕快改正吧?好嗎?老師也很喜歡你的,而關黑屋子,只能到迫不得已的時候,學生控制不住才這樣做,可以穩定情緒,但是老師一定要時刻關注學生在裡面的狀態,把握分寸,適時進去,開導他,不要讓他嚴重缺乏安全感。而裡面的老師讓所有的同學不跟他玩,這種狀態持續了3天,他也很希望能夠跟小朋友玩,可是當他解除禁閉的時候,小朋友還是不跟他玩,在宣布要解除禁閉之前就應該要跟其他孩子解釋清楚,說槍槍已經改變了,成為了一個很厲害的小朋友,不僅會自己穿衣服還會……之類的,讓他的形象高大,這樣小朋友才會跟他玩,可是當他興奮地跑出來的時候,沒有一個小朋友理他,實在太傷心的槍槍,跑了,一直一直,他心裡,很難過,不想再回去了,這里一點都不開心,沒有朋友,沒有爸爸媽媽,沒有人跟他玩,所以,出現了最後一幕,老師叫他他都不回答了,累得躺在石頭上,他也想在沒有噩夢的時光里睡著……他只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
㈢ 《槐秋》觀後感500字
《槐秋》不僅記錄了石嘴山的礦山文化與地理人文,也承載著一個城市20年發展中的變遷史。通過這個普通家庭的變化,映射出石嘴山市從典型的煤炭工業城市,到山水園林新型工業城市的轉型。
影片不僅記錄了石嘴山的風土人情,工礦文化,地理風貌,也承載著一個城市20年發展的變化史、變遷史,這個影片塑造了周淑琴的人物形象,再現了向善向美的道德力量,通過普通家庭的變化,見證了五湖四海自強不息的石嘴山人,面對困難不放棄,不屈服,勇於戰勝,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揭示了石嘴山由工礦時代向生態時代的轉變,從煤礦工業城市到山水園林城市的成功演變。影片通過表達善良、愛心、孝道這些非常朴實的基調和氣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
㈣ 張以慶《幼兒園》觀後感
張以慶導演的紀錄片《幼兒園》講述了一所全托幼兒園里孩子的生活故事。影片很客觀,沒有加入過多地個人情感。正因為這樣的客觀,讓人看到了孩子們的可愛童真,卻也感受到了淡淡地憂郁。
首先,在這部片子里,看到了很多幼兒園的縮影。孩子們總是在老師的要求下做這做那,孩子們本應該是不同的,但是慢慢地孩子們成了標准產品,一旦不符合老師的標准,就被認定為不合格,需要整風,需要"反省"。
幼兒園里孩子多,老師少,老師們很難真正關注到每個孩子,所以,不管是洗澡、吃飯還是穿衣,甚至是擺放小凳子,孩子們缺失了大人的關愛。而在全托的幼兒園里,這樣的情況更為嚴重。
其次,看到了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孩子們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認識世界,但是又並不完全懂得這個世界。在他們眼裡,欺負我們的人就是壞人;在他們眼裡,警察是抓人的,把壞小孩帶走。
在他們眼裡交警的罰款變成了收錢,自己收的錢要給領導,因為領導不能沒有錢;最重要的,在他們眼裡,沒有什麼比快樂更重要,因為快樂是他們的世界裡最重要的東西。但是在這個快樂的世界裡,依然慢慢地感到淡淡的無奈與哀傷。
影片以大班畢業,袁老師生了孩子為結束。最後的字幕里寫著三年後,她的孩子也將上幼兒園,而最開始的字幕是也許是我們的孩子,也許就是我們自己。這讓人不禁深思,難道我們的教育真的只能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紀錄片《幼兒園》的製作背景
2001年,紀錄片《幼兒園》開始籌拍。攝制組經過了3、4個月的前期觀察、試鏡後,用了14個月的時間進行前期的拍攝。一開始的時候,張以慶編導是抱著要表現「美好」的想法來製作該片。
但是後來接觸久了之後,他卻發現原來「幼兒園"本身也有污點,張以慶覺得作為編導不能為了美好而故意說假話,應該原原本本的把這間「幼兒園"展現在觀眾的面前,於是便有了最終版的紀錄片《幼兒園》。
㈤ 電影槐秋觀後感怎麼寫
《槐秋》不僅記錄了石嘴山的礦山文化與地理人文,也承載著一個城市20年發展中的變遷史。通過這個普通家庭的變化,映射出石嘴山市從典型的煤炭工業城市,到山水園林新型工業城市的轉型。
影片不僅記錄了石嘴山的風土人情,工礦文化,地理風貌,也承載著一個城市20年發展的變化史、變遷史,這個影片塑造了周淑琴的人物形象,再現了向善向美的道德力量,通過普通家庭的變化,見證了五湖四海自強不息的石嘴山人,面對困難不放棄,不屈服,勇於戰勝,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揭示了石嘴山由工礦時代向生態時代的轉變,從煤礦工業城市到山水園林城市的成功演變。影片通過表達善良、愛心、孝道這些非常朴實的基調和氣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
㈥ 電影《槐秋》的觀後感450字
on the sand sliding plate d
㈦ 電影《鄉村教師》觀後感 作文
觀看了這個電影,其中的情節和鏡頭令我深受感動,留下久久思索。朴實鄉村教師的執著與博愛,印證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了可親可敬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最美鄉村教師」那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品格:
首先我感動於他們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這些最美鄉村教師的物質生活極為匱乏,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們都是凡人,他們也有妻子兒女,有生活的各種牽絆,當面對生活的種種誘惑也有內心的掙扎,但是當面對那一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他們毅然選擇了堅守自己的崗位,在這樣的環境下教書育人,堅持一年兩年不困難,難得的是他們這樣做了一輩子,他們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守護著知識的家園,這物慾橫流的當代社會,他們在用自己的行動撰寫者傳奇。
其次我感動於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可以說他們把自己能夠奉獻的一切都奉獻給了農村的教育事業。好多老師把自己的收入也就是養家糊口的錢,都接濟了自己的學生。陳銀玉從教30年來,她教過的學生多達500人,其中200多人考上了大學,走向了山外的世界。而她的兩個兒子,雖然品學兼優,卻因為家庭的貧困,不得不含淚輟學。【《最美鄉村教師》觀後感】《最美鄉村教師》觀後感。也因為貧困,她雖然身為教師,利用課後或者周末的時間,背上背簍,走村串寨,撿拾垃圾,借「收破爛兒」養家糊口,接濟貧困學生。為了自己的學生,放棄了自己兒子的上學機會,看完這段事跡令人痛心,也令人動容。
第一:忠於職守、高度負責的精神。
最美老師,美在責任。他們的責任心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盡心、對工作盡職、對社會盡責的態度,充分體現了他們敢於負責,敢於擔當的精神。向他們學習,就是要樹立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把崗位當作社會責任,把工作當作一種事業的追求,滿腔熱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項工作,踏踏實實地幹事,兢兢業業地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第二:樂於助人、至善大愛的精神。
最美教師,美在大愛。這種愛就是把學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裡,對學生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堅守著可以沒有大師,沒有大樓,但絕不能沒有大愛的堅韌的信念和價值觀。【《最美鄉村教師》觀後感】文章《最美鄉村教師》觀後感出自
第三:甘於奉獻、團結互助的精神。
最美教師,美在團隊。正是因為學校的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譜寫了一曲曲感人的贊歌。向他們學習,就要增強大局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強化團隊精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強化工作的合力,為振興永康教育貢獻智慧和力量。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鄉村教師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條件艱苦的鄉村裡,他們用不知多少個春夏秋冬的堅守闡釋了什麼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偉大」,從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們看到了「最美鄉村教師」的堅持和責任,體會到了他們那份始終不變的執著情懷。在中國大地上其實有千千萬萬個鄉村教師像他們一樣在為祖國的未來、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無私奉獻,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奉獻青春。因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們甘受清貧、病痛而無怨無悔。正是有許許多多這些默默無聞耕耘在中國鄉村教育事業中的教師,大山深處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才有了飛向未來理想的翅膀。
㈧ 參觀幼兒園老師觀後感怎麼寫啊
參觀幼兒園老師觀後感,你可以按照這個思路來寫。
首先我們看每一件事情都會有感受,參觀幼兒園老師也是如此。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或者也可以適當的提一些意見和建議,需要語言表達通順就可以了。
㈨ 從學前教育的角度談談《再見了,我們的幼兒園》觀後感
關於日本學前教育,孩子們的電影。可以從電影里看到她們幼兒園地環境,生活場景,服飾習慣。又讓我想起我做的關於日本學前教育的PPT,那時候是應該好好欣賞下各國的教育模式啊。 我最想借鑒的是最後的畢業儀式,讓中班,小班孩子也來參加大班畢業生的儀式,讓爸爸媽媽也很隆重參加。就像成人畢業會一樣留下美好回憶。 幼兒園老師華麗麗的轉變,從站在自己的高高的角度不告訴孩子真相,到一路追過去開始理解孩子,蹲下來和孩子平視著說話,到最後擋住家長讓孩子做完自己想做的事,這是有多寶貴。 我想說的是孩子們的閉園式,非常有禮貌的說了那麼多個謝謝,和低年級的孩子互贈祝福仿若已然大學畢業了一樣 最後我說些自己的感受,你看到幼兒園老師,怎麼和孩子相處了嗎?她們怎麼和孩子說話? 我給你發一個行動書吧~ 凈化兒童生存環境全民行動書! 20年的「愛和自由」教育之路,我們一直在嘗試做更符合生命成長法則、更符合兒童成長需求的教育。最早,我們只在校園內從事新教育的研究和實踐;然後,我們以持續11年的全國公益巡講開始協助和支持家庭教育的改善;今天,我們想要嘗試從最簡單的舉動開始,讓全社會行動起來,共同耕耘出一片能看見兒童、尊重兒童、保護兒童成長的土壤。 因為,這個國家的未來不是某個人的未來,是我們共同的未來;孩子也不是某個人的孩子,他們是我們的孩子!孫瑞雪老師說:「我和我的團隊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喚醒愛!」讓我們從自己開始,從這些點滴的行動開始,喚醒全社會對孩子的愛! 1、無論您是誰,在哪裡,當您的眼睛與孩子的眼睛對視上的時候,請您報以友善的微笑:) 2、無論您是誰,在哪裡,當您想要和一個孩子說話的時候,請您蹲下身,讓您和孩子處於同一個視覺高度,看著孩子的眼睛; 3、不論您是誰,在哪裡,發生了怎樣的事情,絕對不要跟孩子說:「你再這樣,你媽媽(或爸爸)就不要你了(或不喜歡你了、或生氣了)!」 4、不論您是誰,在哪裡,發生了怎樣的事情,請不要對孩子大聲呵斥,甚或於更為暴力的行為; 5、不論您是誰,在哪裡,當您看到哭鬧的孩子時,請您給孩子的情緒一個允許和一個空間,並報以最大的耐心和理解; 6、不論您是誰,在哪裡,請尊重孩子對自己物品的所有權和支配權,不試圖以道德勸說甚至要求孩子分享屬於他的物品; 7、不論您是誰,在可能的情況下,當孩子專注時,請不要打擾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時間和願望完成一件事; 8、不論您是誰,在哪裡,請尊重孩子的節奏,不試圖用您的催促、責備、抱怨去加快孩子的速度。 9、不論您是誰,在哪裡,請尊重孩子選擇的權利,尊重孩子自己的喜好和偏愛。 10、不論您是誰,在哪裡,請尊重孩子的內心感受(比如:恐懼、害羞等),不誘哄或勉強孩子做他不樂意或無能力承受的事情; 1 1、不論您是誰,在哪裡,當一個孩子在向您表達和表述的時候,請用眼睛看著孩子,認真聆聽。 不論您是什麼樣的身份,什麼樣的角色,與孩子是什麼樣的關系,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孩子的處境。 維護意味著我們自己身體力行,同時也規范和促使環境中的他人共同維護;維護還意味著當您遇到一個人對兒童施予任何形式的暴力時,請告訴他對待兒童的正確方式。 本信息孫瑞雪教育機構版權所有,我們歡迎所有單位、組織、個人轉發。如果您基於任何原因,不願意註明出處,我們也很高興能支持到您!改善兒童生存環境,讓我們與愛同行!
㈩ 槐秋觀後感作文400
《紅槐花》改編自何存中小說《姐兒門前一棵槐》,故事以安徽大別山區為背景,講述了大別山的女兒鳳兒與三個男人間的愛情故事,以及由此牽出的國仇家恨。
鳳兒的生命中有三個男人,一個是訂了親的瘸腿少爺鄭天峰,,一個是與她生死相愛的牛兒,另一個是她被迫下嫁的臭名昭著的潑皮無賴花子憨。三個男人分別詮釋了詮釋了鳳兒的「命里有心裡沒有」 「命里心裡都有」「心裡有命里沒有」的命運。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那種命運錯位之痛。鄭天峰之痛在於他深深愛著鳳兒,可鳳兒心裡只有牛兒。鄭愛得執著發狂甚至扭曲。他要征服鳳兒,他要鳳兒活著,這樣他活著才有意義。在關鍵時刻都是他救下了鳳兒,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他選擇了不能死在鳳兒槍下就死在心愛的鳳兒面前結束了自己悲情的一生。他對鳳兒哪種執著的愛不能不讓人感動。在某種程度上鳳兒並不恨他。他飲彈自盡後鳳兒為他擦去血跡換上干凈的衣裳也彰顯了鳳兒的寬容與善良。但鄭為了報復牛兒,偷走了鳳兒和牛兒的女兒,把她養大成人,不是出於愛而是但把花兒當成自己復仇的工具。他讓花兒目睹殺牛的血腥、請人教花兒打槍,後來假死策劃了一出讓親生女兒殺死親生父親的悲劇,則背離了人性,是因愛成恨的典型。
鳳兒之痛在於她無法再與心愛之人復合,牛兒是永遠活在她心中的男人,她為愛不顧一切地抗爭,新婚私奔、山洞野合、冒死退婚,在牛兒就要被點天燈之時她毅然抱著牛兒從容赴死,得知牛兒的「死訊」時准備好自己的棺材也要為紅軍舉行葬禮。
牛兒的形象很高大全,因而顯得不夠真實。他一直深愛著鳳兒,被鄭天峰千方百計陷害,走投無路越獄逃跑,由假紅軍成長為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直至一位將軍,無論什麼時候他都沒有忘記鳳兒。帶桃花的熱褂是他們愛情的見證,那枚軍功章則是他對鳳兒深情的獻禮。他無法與鳳兒再在一起時,他選擇了鄭天峰的妹妹鄭秀雲,他是為了戰友的情誼,為了戰友照顧遺孀,可是他們共同生活了二十年卻沒有孩子,卻顯得太不真實,一個人不能永遠活在過去,鳳兒是她心裡的女人,可是既然與鄭秀雲結婚卻只是名義上的夫妻對誰都不公平。
這部戲最大的亮點在於不僅僅局限於個人恩怨,兒女情長,而是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時代結合在一起,從而給作品注入了崇高的靈魂,那就是有國才有家,只有反抗剝削和壓迫,才有人民的好日子!
真正的愛情是可以穿越生死,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即使不能形影不離,也永遠活在彼此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