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宇宙與人 科教片 讀後感 1000字
《宇宙與人》觀後感800字(一)
在上次的馬哲課上,我們觀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義的科普片——《宇宙與人》。本片描寫了作為母親--宇宙給予我們的太多了,供給我們生存,發展的所有資源;水、空氣、土地、森林、礦產和臭氧層,母親已把她所有的一切都賜給了我們。可是我們--宇宙的兒女,卻把母親所給予的財富--那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和可再生資源都逐漸地揮霍和糟蹋貽盡,使母親傷痕累累,也使我們陷入危機。我們不能繼續下去了,我們已長大成熟了,應當善待和奉養我們的母親,這就是本片告訴我們的。
只有一個宇宙。物質的宇宙能夠演化出生命,目前我們唯一所知道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但准確地說,生命很吝嗇地只選擇了它的第3顆行星——地球,生命在這顆星球上誕生並且改造這顆星球長達近40億年。從生態看,地球的美麗是獨一無二的,然而今天的地球因為有了人類,就不僅是生態星球,同時還是一顆文明星球。就是說,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必須善待地球,善待生命。
一個曾在法國「鯨魚學校」上學的13歲的學生,有一次他這樣寫道:「鯨魚是如此安詳,並讓我接近它。它們的身體徐徐擺動。我靠近了一頭在母鯨上邊回遊的小鯨魚。它藍色的已經距我僅20公分,不安地望著我,不知我將怎麼對待它。這太誘人!我忍不住去撫摸它,它身上有很多小裂口,我看到我的手指在它光滑的皮上留下長長的痕跡。這是多麼美妙啊。」
我相信這位小男孩長大以後是絕不會去傷害它們的,因為他已經感悟到了一種生命有多麼可愛。我相信這種教育方式將會給一個幼小的心靈帶來無法替代的撫慰。浩瀚的大海,明媚的陽光,可愛的鯨魚,與大自然如此溶為一體,對這個幼小的生命中來說無疑是一道最美的風景。
與此同時,在我的腦子里卻有著另外一個畫面:在電視上,一群日本人為了捕捉鯨魚而在海上大開殺界,為了捕捉鯨魚而撈上來的很多無辜的海豚,正在嗷嗷地嘶叫著並等待著它們生命的最後毀滅。鮮血飄滿了蔚藍色的海洋,生命就這樣在頃刻間黯然消失,那血淋淋的場面至今讓我一想起來依舊不寒而慄。不知為什麼,每當我面對這樣情景的時候,都會讓我身不由己地想起那些依稀是恍若隔世詞彙和畫面來:日本鬼子;三光政策;燒殺掠奪;無惡不作;三本五十六;南京大屠殺……
科教片《宇宙與人》如同一幅風光映如眼簾。
這充滿一種別樣的詩情畫意,使人身臨其境的感受著宇宙及人類自身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宇宙與人》是一首大氣的宇宙史詩,同時也是一首感人動魄的人類贊歌,影片通過電腦特技,深入淺出地向我們介紹宇宙和人類。我們的宇宙是一個能為人類創造出美好生活的空間。
《宇宙與人》在啟迪我們的心智的同時,也渲染、凈化著我們的心靈。影片以不容置疑的語言告訴我們「宇宙是一首偉大的必須喧化史記,宇宙把物質和智能交給了我們人類,而精神和道德的完善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完成。是啊,宇宙給人類創造了取之不竭的物質資源,如太陽能,核能,等等,人類只有用宇宙的這些寶藏來觀察宇宙和自然,才能創造人類美好的未來。
珍愛生命,珍愛自然,這是《宇宙與人》給我最大的感受!
我希望我們國家能多多生產出一些既具有美術形式,又能啟迪人的心靈大片!
上周的馬克思課,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一部科教片《宇宙與人》。在將近一個小時里,我通過這部科教片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星球,這個星系,這個浩瀚無垠的宇宙。雖然這些了解都是很淺層的,但是卻讓我掌握了一些關於宇宙包括物種起源的基礎知識。身為一個人類,一個大學生,也許這些有關宇宙的知識對我們的學業,生活沒有任何幫助,但是我還是覺得自己很有必要擁有這方面的知識,它們潛移默化地影響我的人生觀,世界觀。
比如,在科教片中介紹到陸地物種起源於海洋物種的時候,曾說到,那些古老的海洋生物,它們之中大無畏的勇敢者爬上了陸地,勇往直前,最後就進化成了各種陸地生物,人類就是其中某些勇敢者的後代,因此人類的身體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其實,之前有關勇敢的勵志故事或者勵志名言,但是還是遠不如這句「人類的身體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來得有感染力。勇敢,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所以我們要激發這種天性,去面對那些橫亘在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才不愧對那些造就了我們的勇敢者的饋贈。
行星,恆星,宇宙的生命長度都是動輒以億年來計,而人的生命長度最多不過區區百多年,相比而言,人的生命長度可以忽略不計。雖然,人類的生命長度是有極限的,但是生命的寬度卻沒有人知道它的極限所在。所以,我們人類所該追求的不是如何延長生命的長度,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長度里,拓寬生命的寬度。生命的價值不在其長度,而在其面積。所謂生命的面積,在我看來,是指其對這個社會或者這個社會的某個組成部分所產生的影響。當然,所謂的影響必然是推進社會發展的正面影響。
人類在這個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是極其渺小的存在,但我們的出現卻是宇宙的饋贈。我們應該珍惜,珍惜我們的生命,珍惜孕育生命的地球。
《宇宙與人》觀後感
(2009-10-11 19:56:08)
轉載▼
標簽:
教育
分類: 在水一方
一直以來,對於宇宙這個浩瀚的時間和空間的結合體,我和其他人一樣,內心都充斥著無法泯滅的好奇感。而且,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傳媒的迅猛發展,對宇宙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深入。然而,這些生活中拾掇起來的東西,拼湊起來的宇宙的面目,是模糊的,不全面的。
上周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上,老師給我們放映的科教片——《宇宙與人》,彌補了我認知中對於宇宙的缺陷。使我系統的,歸根結底的了解了宇宙這個龐大物質世界的產生,發展等等。更重要的是,與我們所學習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讓我們清楚的認識到在這個物質世界中生存的人與宇宙的關系。這部影片,令我受益匪淺。
宇宙,究其本質,是物質的。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物質的客觀存在性,是毋庸置疑的。這一特性,決定了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物質的表現形式,而物質,是這一切發生的根源,任何超越了物質條件的想法,都將是不可實現的。
一切關乎物質的東西,都是時間和空間的存在。物質不能創造,也不能毀滅。但一個純粹的,豐富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人類,這一在宇宙變化中衍生進化出的生物,就成為了思維的載體。一個沒有了思想,沒有了意識形態的世界,會是多麼的可怕,多麼的蒼白。況且,那樣的世界,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宇宙的運動,造就了地球,充足的陽光,給予了一切生命開始的養料。生物從海洋匍匐向了陸路,在不斷的適應性進化過程中,出於赤道附近的森林古猿最終被選擇。它們是人類的祖先。迫於生存,它們開始用後肢走路,前肢來拿起樹枝或者石塊來抵禦敵害。四肢的分開運用,長時間的進化,慢慢的變化成了手和腳。於是,這樣子就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人類——目前所知的唯一的具有思維能力的高等生物。脫離了宇宙的人類,脫離了宇宙的生命,都是一種空談。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過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前後周圍的其他事物和過程聯系著;每一事物和過程的各個要素和環節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要素和環節聯系著;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和過程,任何事物和過程都是普遍聯系之網上的一個部分、環節或階段;孤立的、不與其它事物和過程相聯系的事物和過程是不存在的。
人類,既然能夠在宇宙中存在,在地球上生存,就應該來研究宇宙的發展歷程,關注其由來和走向。這樣,加之利用我們智慧的高科技產物,主觀的扭轉宇宙的變遷,來更好的保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和宇宙。相信,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我們對宇宙的認識不斷的深入,拓展的更遠。這樣一個永恆發展的宇宙,正在被我們一點一點的掀起它神秘的面紗。讓我們懷著這種憧憬,一如既往的探索吧。
B. 幫我找一篇有關與《觀宇宙與人類》影片的觀後感
我們身處其中的宇宙,生機勃勃,奧妙無窮。人類對宇宙的不懈探索已經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宇宙是什麼?人與宇宙有什麼關系?這是人類不能不回答的問題。
《宇宙與人》這部影片汲取了現代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地質學、人類學和生命科學等諸多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運用了大量科學數據、圖像和實例,揭示了宇宙奧秘的真相,解答著一個個令人類曾經迷惘的問題。讓我深刻領悟到了生命和人的自然本質。
在這部影片里,我們不僅能更仔細、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觀察這個創造了人類的物質系統,而且還能弄清楚這個物質系統是怎樣操作的。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可以了解這浩然的宇宙有著多少我們所不知道的神秘色彩。以前總是很疑惑,為什麼人類的產生會與馬克思的唯物精神有關系,可是在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誕生是物質一點一滴的積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量變從而形成的質變過程,一次次的進化,都為我們展現了唯物主義中,物質第一性的觀點。從沒有生命到產生地球這個生命星球,再到誕生了生物,誕生了人,上百億年的宇宙物質運動的種種細節都被前所未有地"縫合"起來,並且始終追究著人類的存在和這些物質運動之間的千絲萬縷的頭緒。我們不難發現,事物都是聯系的,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一個可以單獨存在的個體,事物之間都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一點一點的量變的積累,一次一次質變的飛躍,才造就了我們人類如此輝煌的今天。
至此,我由衷的相信馬克思的那句話"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鑒於這些事實,我們堅信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剩下的只是時間早晚的事。
然而,這並不能讓我產生「人類是萬物之靈」這樣的觀點。雖然人類擁有智慧,擁有思維,但這也無法改變人類不過是龐大生物鏈中的一個環節這一事實。茫茫宇宙中,人類是渺小的,就連地球也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沙!濫用上天賦予人類的智慧去破壞生態,最終將遭到我們所在的宇宙無情的報復!
我們可以認識規律,但也必須尊重規律,這樣,人與宇宙,才能歲歲年年和睦相處!
C. 科普電影《宇宙》觀後感怎麼寫
科普片宇宙與人觀後感
前幾天,我們觀看了一部科普片《宇宙與人》,在經歷了60分鍾驚心動魄的視覺享受,1個小時盪氣回腸的心靈震撼之後,真叫人感慨萬千。
應該說,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跡,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了人類去反思這個宇宙,這也許就是哲學的真正根源所在。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所以說運動是絕對的,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只不過是在原子的數目上的差異。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究竟有沒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構成這個宇宙,至今科學尚未發現。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終究有一天,科學必將揭示整個宇宙的奧秘。
如果這個世界只存在物質,而沒有一個更高級的形式去意識到這個物質世界,那麼這個世界的存在將毫無意義。宇宙選擇了生命、然後又選擇了人。地球的環境是那麼的適宜,有不遠又不近的太陽在源源不斷提供著生命所需的光和熱,液態水為生命誕生提供了溫床,時刻不停繞著地球轉動的月球給了生命的運動規律,還有那些為我們阻擋外來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夥伴們。這種種的一切,促使生命產生了。
人類產生的又是那麼的恰到時候,上一代的地球統治者??恐龍為我們承擔了一次毀滅性的打擊,人類從此走進地球的統治。在發現了自然規律這一寶藏之後,人類按著宇宙事先制定的法則,一步步將地球改造成按人類意志發展的生機勃勃的世界。而今,人類已有能力採取措施來避免恐龍的悲劇,也許人類會永遠在這個星球上生存下去。然而,事物是辯證的,人類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在破壞著自然,並且促使著這個自然向著不利於人類發展的環境轉化。環境污染、人口膨脹已經讓人類吃夠苦頭,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去遏制這個勢頭,恐怕將來毀滅地球的,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人類自己了。「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我們應該感謝這個宇宙,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奇跡,愛護好自己和自己的同類,讓這個宇宙為這個地球而驕傲!
比起整個宇宙的歷史,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猶如劃過夜空的流星一樣轉瞬即逝,是選擇碌碌無為還是選擇充滿追求,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時刻不忘的問題。前者的命運,直如同一顆宇宙塵埃,在生命終結的一剎那,將無聲無息地消沉在這無邊無際的宇宙之中。人應該對生命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組成生命的材料??時間,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暫的生命在瞬息之間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D. 宇宙與人2000字觀後感
《宇宙與人》是中國高科技含量最高的一部科教電影,僅電腦動畫製作就長達45分鍾。同時,該片還是第一部關於宇宙到生命的大型科教電影,也是我國第一部立體聲科教電影,該片獲得第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科教片特別獎。 影片《宇宙與人》帶領觀眾在宇宙之中暢游,徜徉在宇宙150億年的時空里,遙看地球的誕生,生命的進化,聆聽物質創生的述說,觀賞宇宙偉大的史詩般進程。影片詳盡、真切地表現人類所認識到的宇宙重大事件以及人類認識宇宙的智慧。 對於宇宙太空,我一直都沒有清晰的概念,只是表面的認為地球以外的天空就是宇宙太空,直到今天看了《宇宙與人》這部電影後,才對宇宙有些基本的認識。對於宇宙的形成,這個問題迄今仍有多種說法,其中宇宙大爆炸模型有較多的觀測來支持,又被稱為「標准宇宙模型」。時間在流逝,人類在進步,人們對宇宙太空的認識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了宇宙的不凡。對於我來說,由於興趣問題,一直都沒有多注意這方面的知識。直到今天,通過電影真正見識到了宇宙和人類進程的偉大,感覺上有點不可思異,不得不對自然界的神奇產生嘆佩之氣,也對科學家們佩服不已。他們用盡畢生所學揭開了宇宙的神秘面紗。 動植物的生長,人類的進化,都離不開陽光。最早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藻類,它們吸收陽光,釋放二氧化碳。幾億年下來,植物製造的氧氣則是使世界錦上添花。由於各種分子運動,4億前在天空中形成了臭氧層,也在這個時候,生命從海洋向陸地延伸。當氧氣達到一定的飽和程度,動物也在進化,發生突變,所以世界上的動物種類也越來越多,也就有了人類的出現。人類的出現,才是世界真正存在的關鍵。人類是由猿分離出來的,最多不會超過1000萬年。和其他動物相比,人類的各種機能最復雜,最神奇。人類延續了地球的生命,也延續了偉大的世界。有幸成為社會的一員,我感到很榮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人類的偉大和不平凡。 比起整個宇宙的歷史,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猶如劃過夜空的流星一樣轉瞬即逝,是選擇碌碌無為還是選擇充滿追求,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時刻不忘的問題。前者的命運,直如同一顆宇宙塵埃,在生命終結的一剎那,將無聲無息地消沉在這無邊無際的宇宙之中。人應該對生命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組成生命的材料??時間,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暫的生命在瞬息之間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這次的電影,讓我重新認識了宇宙,也重新認識了人類世界。宇宙太空的浩曠神秘,讓我感覺到人類的渺小;人類的生命歷程,讓我感到生命的可貴。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多點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的人生,讓自己過得更充實自在。
求採納
E. 宇宙時空之旅觀後感600字作文
今天看了一部影片,名字叫做《xxx》。這是一
部華美宇宙科普紀錄片,本片影像來源於哈勃太空望遠鏡。研究遠
距離天體的科學和歷史,這個壯觀的史詩般的宇宙之旅,把我們從
地球,帶到月球,再到鄰近的天體,飛越太陽系,到達離太陽系最
近的恆星,然後穿越星雲,銀河系直到最遠處--已知宇宙的邊緣
……跟著它的步伐,我的思緒早已飛出銀河系,遨遊在茫茫太空…
…
我們生活在地球,每當我仰望天空,我像影片旁白所說一樣,
懷疑「我們是居住在宇宙中一個一個獨特的地方,或僅僅是太空的
小小一隅?」也許是邪惡黑暗,也許是善良的光明,面對無際的猜
想,隊員們鼓足勇氣,開始了一步步時空之旅。離地面100公里
的高度,就是宇宙的邊緣,僅需要一個小時的車程,即將步入離地
球具有平均39萬千米卻是最近的固態衛星——「月球」。影片中
的月球像一個被遺棄的戰場般狼狽。我們還可以清楚的看見月球上
尼爾·阿姆斯特朗的第一個腳印——就先昨天剛踩上一樣清晰。因
為空氣的流動形成風,月球上沒有空氣,也就不會有風,飛揚的塵
土是由於風把地面上的細顆粒狀的物質拋到空中形成的,這樣月球
上也不會有飛揚的塵土。因此,尼爾·阿姆斯特朗的腳印會一直存
留,至於能存多久,可能比人類存在的是時間都長。
愛之女神——「金星」,傍晚出現時稱「長庚」,清晨出現時
稱「啟明」。一個地球的姊妹星,大小和引力與地球相仿,可是美
麗中卻隱埋伏著極大的危險:那耀眼的雲層其實是由致命的濃硫酸
組成的濃雲;大氣層中充斥著97%以上的二氧化碳;表面達到4
65攝氏度至485攝氏度的高溫;地球90倍的大氣壓,那相當
於地球900米深海中的氣壓!不愧是「來自地獄的姊妹」,數千
座火山長滿了痘瘡,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留住了太陽的熱量。它,在
燃燒、在燒灼。
燃燒著的不只是火星,還有水星。水星,中國稱為辰星,水星
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行星,也是太陽系最內側和最小的行星,但
從視頻上看,仍比月球大三分之一。晚上零下275度,正午超過
800度。燒焦再被冰凍,烈日然後酷寒。水星難以觀測,雖然在
在視頻中看得如此明了。水星太接近太陽,常常被猛烈的陽光淹沒
,所以望遠鏡很少能夠仔細觀察它。水星沒有自然衛星。唯一靠近
過水星的衛星是美國探測器水手10號在1974年-1975年
探索水星時,僅此拍攝到大約45%的表面。相對體積來說,小小
的水星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它就像裹著薄薄岩石層的大鐵球,只留
下了核心卻沒有了外殼。也許是不知在哪一場致命的宇宙球游戲中
它的外層被炸掉了吧。
太陽的威力無法讓人正視,無法讓人抗拒,但是它的魅力有著
催眠般的魔力,讓痴迷的人類像飛蛾撲火。
那一顆燃燒著的大火球就是太陽。慢慢的向你逼來,慢慢的放
大。太陽很大,可究竟有多大?據科學家估測,太陽大到可以裝下
100萬顆地球。通過這些數字我相信你無法想像,但視頻中它的
真實面目讓人驚愕。它的外面縈繞著火紅色的絲絲縷縷,近距離的
觀測它,由炙熱的氣體不斷形成的紅色波濤陣陣向你涌來。太陽表
面溫度超過一萬,令人跟難以置信的是它的核心溫度可以達到數千
萬度。我不知道說什麼來表達我感受到的溫度,正如影中所說「這
里熱到足以能夠數秒把數百萬噸貨物轉化成能量,超過人類有史以
來產生的所有能量,地球上的核武器對於他都是小巫見大巫……」
總有一天,時間的一切都會結束,太陽的燃料也會用完。隨著太陽
的死亡,地球也會隨之滅亡。這個神祗創造了生命,也會摧毀生命
。所以,對於地球來說,你我只是一粒塵埃。對於銀河來說,地球
只是一粒塵埃。對於宇宙來說,銀河只是一粒塵埃。對於時間來說
,整個宇宙只是一粒擦身而過的塵埃。
謠傳著火星人的火星、猶如大怪物的木星。由羅馬農神的名字
命名的土星。數十億像太陽一樣的恆星、神秘的黑洞……一幕一幕
的出現在我的眼前。進入神秘的宇宙,猶如進入未知世界的大門,
想不到的神奇在等待著你,美麗浩瀚的銀河系!
影片已經到了尾末,我看到了滾滾的么濃煙,白的、黑的,漸
漸透射出火紅的光芒,閃爍著耀眼的銀光,交織旋轉,形成一個紅
黃混雜融合的大火球,向四周閃爍著強光——那是宇宙的邊緣,逐
漸遠去,慢慢的,一點一點的,光線減弱、體積變小、距離變遠,
在屏幕中央、宇宙末端形成一個閃光點。當我以為一切都要平靜了
,它,卻突然的接近、放大,周圍縈繞著銀色的光芒,又像是煙氣
——大爆炸的一瞬間來臨,歷史上最狂暴,最具創造性的一刻!所
有後來發生的一切都是從這一刻開始的。瞬間變成滾滾紅色的濃漿
,流動,好像從高空向下仰望,漸漸下,由火紅變為褐紅又是火紅
。然後在出現出現一顆藍紫色圓球,漸漸分散,向四周擴張幽紫墨
藍的光芒,像一個三菱反射鏡折射的光芒一樣,立馬覆蓋了誘惑的
火紅。流動、旋轉,逐漸變為以深色調為主的彩色,向中心收縮,
就如一個無底洞,四周的光芒彷彿要被它盡收「洞」底。果不其然
,「刷」的一下,全部攏盡了,只剩下一個極小的紫紅色光芒。這
又不是結束,看「一個無限熱、無限小、無限緊密的點爆炸了……
」瞬間爆炸,藍色煙霧騰起,以銀白色為中心,藍色光芒圍繞四周
。幽幽得像鬼火一樣。深藍色漸漸籠罩,黑色漸漸籠罩,又只剩下
了那中心的一束光。於是「產生了空間、時間、物質和宇宙本身,
起初只有亞原子大小,在電光火石間,它就變得和手掌一樣大,不
久之後,變得和地球一樣大……」光芒再次燃起,像一個繞滿了蜘
蛛網的電流球向你撲面而來。紅色的光芒,白色的雲霧,黑暗的天
空都出現了。浩瀚的銀河內無數的星星像雪花點一樣出現在熒屏上
……星系、恆星、行星,所有都成了宇宙殘片。大爆炸發出的光線
,現在仍在向外傳播。而這僅僅是不到3分鍾發生的事。隨著蔚藍
的球體出現,影片落幕。
我沒有話可說,它除了給了我震撼之外,還給了我驚愕。在這
部影片中,我又對宇宙、空間和時間有了新的定義。當一個人發現
這個世界如此之廣闊和深遠,遠遠超出自身理性和智識所及時,必
然心生恐懼。看了之後,運用影片里一句話來表達:「了解得越多
,卻發現知道的越少」。這時的心情,大概連「寄蜉蝣於天地,渺
滄海之一粟」這絕世之句,也難以表達吧……
地球其實就是一個奇跡,但這是個即將破碎的奇跡
F. 宇宙時空之旅讀後感
時空大冒險觀後感
我們的星球雖然在浩瀚的宇宙中是一顆渺小的行星,但是她卻是一顆獨一無二的星球。由於其與太陽距離適當提供了地球源源不斷能源補給和恰好的質量體積比為地球提供了一個適於生命生存的環境。
生命經過重重演化,在自然的選擇下,不斷地適應環境,有簡單到復雜,有水域生長到陸地生存,生命的降臨逐漸地在改變地球的環境,同時不斷改變的環境也加速生命的進化歷程,曾經有蕨類遍布整個地球,也有體型巨大,種類繁多的恐龍雄霸海陸,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災難是龐大的恐龍滅絕,之後生命多樣性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適應性強的動物使這個充滿了生機。我們從地球生命的進化史中可以看出生命總的進化趨勢是向適應能力強,具有更復雜的生命結構而發展的,只有不斷地適應環境的生物才能在這個地球上不斷繁衍,但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我們每個生命面對突發的自然災難是脆弱的,即使曾經雄霸地球一億五千萬年的恐龍都能毀滅,可見我們的生命力有其強大也有其柔弱。
地球上每個生命有其生存之道,有皮厚力大的大象,兇猛強壯的獵豹,也有機靈瘦小的田鼠,也有為求生存的蜥蜴不惜自己眼睛噴血。為了求得生存各種生物都在不斷發展。
同時我還知道了與愛因斯坦相對論之外的多重宇宙理論,如果我們真的能夠獲得一個超光速度而回到曾經選擇的路口,我們刻意的去迴避原來的選擇,去獲得另一個選擇,那麼由愛因斯坦理論便可知,此處時間已經開始分叉,之後我們又會在另一個時空之中選擇,經歷,生活。而如果無數次的以超光速回到那個選擇的時間點,也是刻意迴避之前的選擇,那麼就會出現無數個平行時空,又是因為這所有的平行空間都由做出選擇的那個點分叉而來,據馬克思所說,運動是絕對的,么這些平行時空都會在空間以時間軸平行運動,而這些時空,在多維空間之中相互平行沒有交集,同樣的事物卻在經歷著不同的事情。
還記得影片中「我們在多重宇宙中所處的這個部分內擁有的原始大爆炸,並不像我們一直以來認為的那樣是一個奇特的事件。維蘭金說道,「在遙遠的地方,存在著不計其數的原始大爆炸,許多發生在過去,但也有許多發生在未來。它們所導致產生的地區中,一部分類似於我們的宇宙,一部分看上去則完全不同。這一進程永不停息。」在宇宙新貌中,我們所熟悉的宇宙看上去渺小得如同沙漠中的一顆沙粒。其他的宇宙中,有一些是荒無人煙的,另一些則受異類的自然法則所掌控或充斥著超光速粒子。在某些宇宙中,光怪陸離的幽靈倏忽穿越增加的空間范圍。有些宇宙與我們的宇宙相似――只是在那裡。維蘭金宣稱,在其他宇宙中存在著類地球,在這些星球上,恐龍倖存了下來並開著汽車。在另一些宇宙中,納粹德國沒有戰敗,而是統治了世界。維蘭金說道,「不受自然法則所禁止的一切都會存在著。」
無論是否存在多重宇宙,我都希望我們能善待每一個生命,保護珍稀動物,為自然生命多樣性平衡貢獻一份力量。同時我們要珍重每一步抉擇,走好生命旅程中的每一步。
G. 急求《宇宙與人》觀後感 兩篇 字數1500字
《宇宙與人》觀後感
人是渺小的。人類從出生到死亡是短暫的,因此人類的生命是脆弱的。但在整個宇宙的空間里,人類又是神氣的。人類在宇宙的一個小小的星球——地球上,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欣賞著整個宇宙空間的美。人類的智慧是偉大的,但相對於宇宙又是狹隘的,宇宙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籠罩著一層人類無法預知的神秘面紗。
宇宙是大爆炸的產物。大爆炸釋放出各種不同的元素,同時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星球。而後在不同星球特有的環境中出現了不同的生命形式。這些元素在地球上經過陽光的養育形成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類這種能夠智能行走的高級動物。從地球系、太陽繫到銀河系再到整個宇宙,都隱藏著諸多神秘與未知,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在不斷地適應並改造世界。
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只不過是原子在數目上有差異。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在微妙的力作用下構成的。但人類和動植物仍然有著明顯不同。人類能直立行走,有獨立的語言和思想,會思考,能充分地利用自然的力量並不斷創造和改變世界。
生物的誕生,利用自然與改造自然,這些能實現的前提是我們有一個能夠賴以生存的地球,它為生物提供了生命繁衍、進化的硬體條件。還有太陽源源不斷的提供著地球生命所需的光和熱,水也是生命存在所必需的,時刻不停圍繞地球運轉的月球為人類提供了「陰晴圓缺」和潮汐。
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一共有8顆行星,其中有4顆巨大的行星,它們都是氣體的,這證明宇宙中星球越大,氣體越多。因為氣體是宇宙的主要活躍物質,星球小了就抓不住它們。
盡管像水星這樣的重元素的星球已經在一顆非常好的恆星的附近,但它質量太小,因而抓不住任何氣體,所以就不能對恆星的光輝有所篩選。因此在水星這樣一個光禿禿的星球上,生命遭到無情的殺戮。
火星比水星要大一些,它有一層極為稀薄的大氣層,但是在火星上生命依然不能裸露。因為這層大氣不能阻擋肉眼看不見的高能射線對地表的轟擊。我們看到的火星的橙色天空,其實是一個假象,這不是大氣,而是被風刮到天上的塵埃。由於火星引力小,自轉快,所以風特別大。如果這些塵埃落地,火星的天空就是黑暗的。目前,火星沒有任何確證為生命的信息。
在岩石行星中,只有金星和地球非常相似,它在這個位置,似乎就是宇宙讓生命在太陽系的孕育有一個雙保險。金星的質量只略比地球輕一點,因此它的物理條件幾乎和地球完全相同。當然,它有足夠的大氣層,但是,令人困惑的是,金星沒有藍天,而是二氧化碳加硫酸的濃霧。它的溫室效應製造了一個普遍達到500度的高溫世界,非常遺憾,金星沒有成為另一個生命的搖籃。金星的狀態表明,一個和地球相似的星球,也不一定有生命。
人類的最終誕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一件事。也許,這也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而我們擁有且目前只擁有一顆能夠供人類生存的得天獨厚的地球,因此,它於我們是重要的,是不可忽視的,是不可毀滅的。
宇宙,一個偉大物質演化的史詩,一個沒有知覺的物質系統,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能夠理解它、探索發現它的生物。《宇宙與人》這個視頻,講述了人類所探索出來的關於宇宙奧秘的基本知識,讓我對整個地球和宇宙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視頻中有這樣一段旁白,在中國古代有兩位僧人有一段晦澀的對話,一位僧人問另一位僧人:「天上的雲在飛,是雲動還是風動?」那位高僧回答:「既不是雲動也不是風動,而是你的心動。」這裡面可能有相對論,唯物辯證等諸多成分。不過通過這樣一段簡短的對話足可以發現浩瀚的宇宙,廣闊無垠的天際是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斷探索而一直無法徹底達到的領域。
一方面,宇宙把物質和能量給了我們,而精神領域卻要靠我們自己完成。宇宙產生了人類所需要的各種物質,我們用這些物質不斷地創造出計算機、網路、飛船等高級武器,也在不斷地創造更輝煌的未來。然而當今社會資源貧乏,能源利用率低,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在被不斷地破壞。如何合理的使用這些有限的資源,使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需要我們人類的自我約束。這是值得我們當代每一個社會人深思的。
另一方面,宇宙是偉大的,是神秘的,他產生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地球與月球,而且就目前情形來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也只有地球,我們應該為擁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地球而幸運,而驕傲。我們更應該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不斷地發現自我,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世界。
H. 看完BBC的紀錄片《宇宙》後,你有什麼感受
電影《宇宙》的特點
紀錄片共5集,從冰川,潮流,沿海開始,恆星和星雲,行星和黑洞,以光速帶我們看到成千上萬年前的宇宙,科普影片中的圖片非常漂亮,將枯燥神秘的科學,通過浪漫和極具美感的視覺圖像,讓我們享受整個體驗。
筆者寄語:
在這個巨大的空間,在無盡的時間,前天才科學家堅持他們的努力和追求,我感覺我找到了我一直在渴望什麼,我顫抖,麻木和恐慌,生活這樣的偉大已經進入我的心。突然,我為自己的平凡感到很難過。突然,我感到很遺憾,我的生命只有短短幾十年,讓我不能慢慢看到所有的變化,讓我不能像這個時間和空間一樣寬廣。我意識到現實是多麼短暫,我們,代表著宇宙在這個世界的耳目,代表著宇宙在這個世界的想法與情感,我們開始了解人類的起源,思考繁星的故事,物質的演化。
I. 《宇宙的奇跡》觀後感,300字左右。
我們目前所知的一切都存在於宇宙中,那宇宙又存在於一個什麼樣的空間里?
奇點究竟是怎樣一個存在?它是從哪裡誕生而來的?
是不是真的有另外的跟我們宇宙相似的平行宇宙存在?
小時候想這些問題想到不知所措地在那裡哭,現在又忽然冒出了這樣的疑問,也伴隨著一些新的領悟……
「我們現在看到的太陽……是八分鍾前的太陽。」這種感覺好奇妙。
巨紅星、白矮星、褐矮星、黑矮星……又在腦子里理了一遍。
終於直觀地看到了脈沖星的樣子。
熵的概念原來一直記錯了。
最古老的星系群照片太震撼了!
片里的各種星雲,一次次把我迷到了……
Destiny關於時間。
Starst關於星的形成,宇宙的元素。
Falling關於引力。
Messengers關於光。
好愛好愛這個神奇又美麗的宇宙!
J. 宇宙究竟有多大的觀後感作文
人類發展到今天幾乎完成了古人的所有夢想,對現代人來說「一日千里」早已成為現實。因此人們戲稱地球為地球村可是在茫茫宇宙中地球連村莊也比不上。
現在我們知道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除了金星、水星外其他六大行星中有衛星此外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有美麗的光環。太陽系之外銀河系中還有許多像太陽系一樣的天體系統。
據統計銀河系中約有2000億顆行星。這些都是我從《你不可不知的十萬個宇宙探索之謎》這本書中了解到的。
科學的飛速發展讓我們對宇宙有了更多正確的了解然而我們今天所了解到的宇宙知識知識宇宙的「冰山一角」。
我們要多多了解宇宙知識,我向大家推薦這本書書中為我們的太陽系、總覽宇宙和星空、人類探索宇宙三大章節,介紹了太陽系中的成員和宇宙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