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狂怒電影觀後感2000字

狂怒電影觀後感2000字

發布時間:2022-07-25 20:00:19

① 戰爭片都反戰,狂怒說了什麼(狂怒)影評

《狂怒》上線8.1分,不過其實我沒抱特別特別大的期望,首先戰爭片就不容易特別特別出彩,特別是講第二次世界大戰那麼久遠的故事,要真實還原戰場還要讓人覺得碉堡了,沒幾個億美金下來似乎很難搞定。戰爭片肯定少不了場面,而講場面,就只有講錢,《僵屍國度》就告訴了我們,講場面又吹小成本製作的,都是唬人,一戳就破。這個片子直到上映前幾個月都不太有消息,說明不是那種超級預算砸下來的片,導演大衛阿耶,拍過幾部7.5分左右的實力型片子,再看看陣容,布拉德皮特,希亞拉博夫,羅根勒曼,看樣子雖然可能不是經典巨著,但應該也不差。
片子看完,下來還去做了不少功課,因為作為軍迷,問題實在不少。總的來說,大多數問題還是能說得通講的圓。
說起本片,最大的觀影慾望當然非坦克莫屬,鼎鼎大名的保時捷公司生產的」虎式「坦克,雖為法西斯一方但卻有著無數「德迷擁簇」不是沒有理由的,米歇爾·魏特曼這種1V25的「虎式」坦克傳奇故事也許還將會被人們傳閱很多年。本片的最大亮點就是一輛號稱當今世界上唯一能開動的「虎式」坦克,以及四輛也是真傢伙的「謝爾曼」坦克。片子看下來,這五輛坦克主角確實不負眾望,基本表還原出「謝爾曼」打虎的九死一生驚險場面。畢竟真傢伙,這樣的片要不論為純粹「抗X神劇」首先就對道具要求很高,1945年你給整出個用T54之類改裝成的沒有交叉負重輪的「虎式」,一看就很糟心。
但是說實在片子看完,還是稍微給人一點「抗德神劇」的感覺,原因就在於高潮的十字路口阻擊戰這里。
都說美軍怕死,當然這都是誤傳,真上戰場了,除了義大利人這種奇葩之外,大多數還是正常的,沒有誰又比誰勇敢多了一個級別。十字路口阻擊戰這里從坦克中地雷就開始看出,刻畫安排的痕跡稍微有點濃,那半個小時幾乎沒有任何懸念,都能讓人預測到(除了兩個木柄手榴彈悶在艙里後皮特大帥哥居然還發型保持完好這有點意外的2)。美軍里肯定也有這種狼牙山五壯士一樣的士兵,守住十字路口,才能保護住後面2000多手無寸鐵的文職人員,但遺憾的是這種轉變稍微倉促了一點。男主從一個一路從南非殺到歐洲的老兵,嘴裡一直念叨著想活命就跟著我,要轉變為鐵血奔赴死亡的類型是肯定需要一些激烈變化才能自然過渡,這里堪稱本片的一大缺失。
總的來說,編劇的整體故事情節把握上也沒有太大問題,只是稍顯平庸了一些。
一輛坦克五個人,硬扛一個娃娃黨衛軍營倒也不算神話,因為畢竟現實里有個美國隊長原形的奧迪·墨菲,一人射殺240名德軍這種事就曾經發生過...
戰爭片有一個天然屬性叫做「反戰」,最後說一下中間那個讓一些人評論為「有些令人昏睡」的「愛情橋段」。
這個部分,我個人非常疑惑導演和編劇想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感情給觀眾。
給一塊巧克力就上床,這確實是當時打到德國後的歷史還原,甚至在東線蘇聯人還不給巧克力就那啥。戰爭中是談不上太多「道義」和「公理」的,《狂怒》的這一出男女戲,稍微讓人有些費解。坦白說,年輕的機槍手和年輕的艾瑪」表妹「這種事哪裡算得上真正的愛情,因為這事從一開始本質上就是通過武力軟脅迫搞的強奸行為。你以為看看手相就真花前月下了?你以為都是年輕人就不算強奸了?你問問那姑娘如果你沒拿著槍,人家讓你碰嗎。所以這就讓我感到很復雜,這一段在整部作品裡表現出來的,至少不是反面的「厭惡」這樣的情緒,那到底究竟是想說什麼?難道也只是簡單的歷史還原,做一個獨立客觀第三方的電影片段?

這是一部值得觀賞的戰爭片,這也是一部令人耐人尋味的「反戰片」。
人類本質上,就是動物嘛。特殊時期非常時刻,大腦會忽然消失,身上只有血液、腎上腺素,和性器官。

② 狂怒觀後感

主要內容如下:

昨天下午兩點鍾,迎著初冬的寒風,騎上心愛的自行車,到大地影院觀看了最新上映的美國二戰影片《狂怒》,再次享受了一種忙中偷閑的快樂。

該片為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發行,由大衛q阿耶導演、布拉德q皮特主演。劇情發生在1945年4月,講述的是二戰末期美軍裝甲部隊挺進德國腹地的戰斗故事。

在劇中,陸軍中士WARDADDY(布拉德q皮特飾演)一出場就以一個戰爭硬漢的形象出現,對他的刻畫,是典型的美國個人英雄主義價值觀的體現。他作戰勇敢、指揮有方,處事公道、關心部下,在戰場指揮官犧牲後臨危受命率領"謝爾曼"坦克小分隊向前進攻。

在遇到德軍時不顧個人安危堅守在最危險的炮塔上指揮戰斗,在新兵諾曼因膽小怕死造成人員犧牲後強迫其槍殺德軍戰俘壯膽,在佔領小鎮停留時以強硬姿態調解由於女人分配不均而產生的部下之間的矛盾,在僅剩一輛坦克而且履帶損壞的情況下面對數百德軍進攻死戰不退直至犧牲。

犧牲前還不忘保護最後一名部下諾曼的生命。新兵諾曼(羅根q勒曼飾演)則是由一名膽小鬼最終被戰爭錘煉為勇士的典型,對他的刻畫既真實又全面,在其身上總能閃現出正直、愛心等人性的光輝。

他開始是一名打字員,在被派到坦克分隊後極不情願且膽小怕死,在遇到少年德軍攻擊時不願開槍還擊,在接到長官命令槍殺德軍戰俘時不願屈從,在佔領德國小鎮後愛上了一位當地少女且對她全力保護,在該少女被德軍轟炸而死後悲痛欲絕,最終僥倖存活而成為人們仰慕的英雄。

總體來看,該片帶有不少電視連續劇《兄弟連》的風格和痕跡,背景宏大,戰場逼真,反映戰爭殘酷性真實,劇情跌宕起伏,人物刻畫細膩,可以說是近年來一部不可多得的戰爭大片。

③ 狂怒觀後感200字

觀看完電影狂怒後 我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直接講述了二戰時期美國與德國的沖突 而也講述了深深的兄弟情誼 在這部電影中主要講了年輕小兵諾曼的故事 而在最後的那些對諾曼惡劣的人也對他表示歉意 格雷格最後說他是個好人 在最後時刻胖子擋住了手榴彈保護諾曼 在最後一刻納粹沒有殺死諾曼是點睛之筆 戰爭不僅奪取人的生命,而且也摧殘了人性,諾曼最初不肯殺人,目睹戰爭的殘酷後變成了殺人機器。這個年輕德國兵就像最初的諾曼,只不過戰爭也會改變他,導演想要表達這是一個輪回,只要戰爭沒結束,這樣人性的泯滅就會繼續下去 在最後他被接上車最後回眸那輛狂怒掉下了不舍的眼淚 然而有人說他是英雄 但對於他英雄兒子是嘲諷 因為留在坦克里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④ 《狂怒》觀後感100字

觀看完電影狂怒後 我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直接講述了二戰時期美國與德國的沖突 而也講述了深深的兄弟情誼 在這部電影中主要講了年輕小兵諾曼的故事 而在最後的那些對諾曼惡劣的人也對他表示歉意 格雷格最後說他是個好人 在最後時刻胖子擋住了手榴彈保護諾曼 在最後一刻納粹沒有殺死諾曼是點睛之筆 戰爭不僅奪取人的生命,而且也摧殘了人性,諾曼最初不肯殺人,目睹戰爭的殘酷後變成了殺人機器。這個年輕德國兵就像最初的諾曼,只不過戰爭也會改變他,導演想要表達這是一個輪回,只要戰爭沒結束,這樣人性的泯滅就會繼續下去 在最後他被接上車最後回眸那輛狂怒掉下了不舍的眼淚 然而有人說他是英雄 但對於他英雄兒子是嘲諷 因為留在坦克里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⑤ 觀狂怒電影觀後感(600字以上)

不凡的老梗 不俗的神劇
文/夢里詩書

英雄主義的老梗,老美居然還學起了咱不屑一顧的抗戰神劇,但這些卻無以成為駁斥《狂怒》的槽點,相反這出老梗神劇卻給人了以最真摯的動容,在那冰冷的鋼鐵之軀里,那群親如手足的坦克五人組間,深密於他們內心的戰友情成為了互為支撐的依靠,黑暗的戰爭歲月中那冰冷鋼軀里的兄弟情如明燈驅散著陰霾。

電影將時間定焦1945年4月,同年4月30日納粹元首希特勒在絕望中飲彈自盡,5月2日其妄想稱霸世界的第三帝國正式滅亡,《狂怒》的呈現便是那黎明前最後的黑暗,但同時此刻也是納粹德國最後的瘋狂,全民皆兵預以玉碎不為為瓦全的煽動,伊始狂怒號坦克五人組一位戰友的犧牲便著點著這戰的艱難,但這僅是電影的引,如若你認為這是部美國為自已書寫榮耀的貼金,那便大錯特錯,這部作品有感之所以能為人動容,正是電影將美好建立,再無情以粉碎的過程,那初入軍營的少年與德國少女間如晨露般短暫美好的愛,那戰火中建立起戰友間的金蘭之誼,愛情與友情都在被那無情決絕的戰火吞噬,藉此將戰爭的殘酷與醜陋給人以最直擊心靈的震撼。

《狂怒》的主角並非奧斯卡影帝布拉德·皮特,更非昔日的變形金剛之友希亞·拉博夫,電影中他們已然晉升為導師級人物,而那個曾為《壁花少年》里羞澀粉嫩的小生羅根·勒曼,挑起了這部男人電影的大梁,本為打字員卻錯被送入坦克營的他,頂替了狂怒號犧牲隊員的位置,戰火洗禮的成長是劇情的主線,電影架構頗為張弛有度,弛於那美好短暫寧靜的愛情,仿若一家人的看著報紙喝著咖啡,和平的舒緩之美於此讓人心醉,張則在那一次次坦克伏擊戰和正面戰里,電影雖未有蘇聯二戰老片里坦克群戰的宏大,卻勝在了坦克間真實對決的屏息之戰上,而面對戰爭殘酷的哭泣,面對心愛之人逝去的憤怒,面對失去戰友後的沉思,羅根·勒曼飾演的新兵諾曼可謂淋漓盡致的詮釋了那戰爭年代中宿命的悲情。

五人阻擊三百黨衛軍無疑是最為精彩的橋段,伏擊決戰前他們在坦克間的交談,如老友飲著美酒談天的簡單卻將友情給予了最好的升華,此刻也暗喻著悲劇性的結局,但這時面對那英雄主義的老梗,面對那看似不可思議的阻擊神話,卻並未有一種離譜誇張的狗血,電影用近兩小時樹立起性格迥異,人物鮮明的四位坦克兵,他們的犧牲,絞痛著觀眾的心房,最後新兵諾曼的倖存,出人意料的是一個同樣年輕黨衛軍士兵的善舉,這時電影對人性善的呈現,在結局處將《狂怒》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二戰題材佳作所因致力呈現的絕非如史泰龍《第一滴血》般讓觀眾血脈膨脹的孤單雄鷹,而是那警鍾長鳴的戰爭反思,這正是為何中國拍抗日神劇被吐槽連連,而美國一出抗德神片卻能被人稱道,同為戰爭的受害者,這種高下立斷的區別是自感汗顏的。

⑥ 電影 狂怒 看完後 有什麼感想

電影是部不錯的電影,拍出來的效果也挺真實的,但是本片個人英雄主義太強烈,電影也有不少漏洞

⑦ 狂怒電影觀後感100_200字數

最近幾年不能說被科幻電影轟炸和各種大製作大特效的片子轟炸完全不過,而且這個轟炸不光是好萊塢華語電影也是如此這般。看電影有時就像吃飯吃一樣東西吃多了以後會膩,這部狂怒正好換換口味。
這部電影我沒有看過多的宣傳,只是簡單的看過預告片和一些簡短的新聞介紹,關注度其實並不是很高,而且沒有去貢獻票房的表現,老實說我除了對希亞拉博夫有點興趣以外其他的不怎麼關注本身對電影本身沒有什麼大的期待,不過在看過電影以後真的很喜歡,尤其是各個人物的表現雖然有些臉譜化不過真的很深入人心,整體的故事發展和內容也是絲絲入扣,沒有多餘的東西需要去過濾是實實在在的干貨。
這部電影有一點真心我很喜歡就是用電腦的看電影的觀感很棒,整部電影給我的感覺不小寫實,而且電影過多的場景和畫面都是小場景,包括電影中幾場關鍵的戰爭戲,沒有什麼的大的場面需要大銀幕去烘托戰爭,這部電影有一個特點就是用很多的小細節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表達戰爭的殘酷,包括電影中年輕士兵和德國姑娘那段戲,姑娘的慘死給年輕士兵帶來的傷痛,電影中有好幾段坦克前行的片段,在坦克和行人之間來回切換來展現戰爭的殘酷,除了剛才說的,在觀影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反抗的德軍大多是德軍的青年團士兵,而且在第一場遭遇戰的時候還給了那個死去的青年團的士兵一個特寫,小小年紀卻成為了戰爭的犧牲品,尤其是影片最後的那個一台坦克對抗黨衛軍的那場戰斗,讓我對戰爭更加深痛欲絕。
拋開電影中所表達的整部電影真的很不錯,尤其是電影的節奏帶來的緊張感真的很不錯很棒,電影中快速大量的台詞讓人物的表現更加豐滿,雖然是戰爭片不過電影中大量的文戲卻並沒有影響到對電影的整體觀感,反倒是電影中的一些文戲裡面的沖突的話語讓故事更加的完整
一句話說感受:標準的好萊塢爆米花,流暢的故事發展,緊張的故事情節,近幾年少見的戰爭題材。

⑧ 二戰電影狂怒觀後感1500字

電影《狂怒》觀後感
今天是感恩節,難得天氣晴好,上午工作完成後與老婆在萬達廣場碰頭,隨便吃點雞肉漢堡喝點可樂便一頭扎入影城。
二戰片是我們共同的愛好,老婆最愛《兵臨城下》里裘德洛飾演的狙擊手瓦西里,經常要我推薦二戰大片給她。這次看坦克大戰也是預謀很久了。之前看過一些影評,吐槽這部所謂美帝主旋律作品裡五個坦克兵大戰德軍一個營的場面,和我們的手撕鬼子片有一拼。但是也有一些介紹說這部電影採用了現今存世的唯一一輛能開動的德國虎式坦克,作為軍迷也甚是期待在大屏幕上看到它的再世。
周四的中午影城裡人影寥寥無幾,選個中央的皇帝位,有一種包場的感覺。首先就排除了周圍人山人海議論紛紛的干擾,得以靜下心來慢慢體驗。不得不說電影一開始的氣氛就營造得很到位,巨大的炮彈轟炸聲足以讓午餐後昏昏欲睡的我毫無倦意。硝煙彌漫的戰場,血肉模糊的屍體,支離破碎的房屋和死氣沉沉的戰車具有難得的代入感,腦子里飛快的在將這些布景和道具與之前的《拯救大兵雷恩》等大片做對比。
皮特扮演的車長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德語和鬼子叫陣,也能將聖經倒背如流,恩威並重博得下屬尊重,也能隨機應變在關鍵時刻扭轉乾坤(尤其是在和虎式坦克交手那一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個文武雙全高大上的老帥哥英雄自然是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最後被德軍狙擊手的步槍打中三下也不會立刻掛掉,還有精力說一堆廢話並秒殺一個鬼子簡直是超人附身。二戰後期德軍的虎式坦克皮粗肉厚,88毫米炮確實無人能擋,但是片頭導演的字幕其實忽略了盟軍強大的後勤能力以及絕對的制空權,那個OUTGUNNED和OUTNUMBERED用得有些矯情,無非是為了後面的坦克大戰做些鋪墊罷了。而且為了凸顯狂怒的厲害,另外三輛謝爾曼坦克居然都沒有裝備口徑大點兒的坦克炮,打在老虎的身上就一個疤,純粹打醬油來凸顯主角的。
這樣看來,我們的戰爭片里帶上主角光環的英雄們也不寂寞。我突然理解了守著電視不停換頻道在神劇間切換的老爸,我們對英雄的期待其實並無差別,只是美國人的電影里道具更真實(不會出現日本人開捷達,游擊隊用AK47的笑話)罷了,所有正面人物都能中槍不死,所有敵人都是一槍N個,所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都是好人才能體會的專利。沒法,老百姓就是愛看,只要別手撕就行。
然後是羅根飾演的諾曼,從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打字員成長為殺敵不眨眼的勇士,電影的鋪墊雖略嫌生硬,但是還是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在戰爭中的變化。當然你要說被扭曲了我也同意。殺掉一個投降的俘虜似乎算不得好漢,但是考慮到那德國兵穿著美軍大衣,排除是間諜的可能性(盟軍吃了不少冒充美軍的德軍的苦頭,在《聖戰士》里有非常精確的描寫,此文不贅述),也至少說明此人殺過不少美國大兵。這點和他們美國人打完仗都要搜刮一下德國兵屍體同理。戰爭中沒有情面可講,所以不能說對錯。
其實不管是《拯救大兵》還是《狂怒》,美帝主旋律電影要想展現G.I.JOE大兵的最終勝利,背景都得設置在戰爭即將結束,敵人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時候。我想是沒人願意去拍攝敦刻爾克大撤退或者麥克阿瑟逃亡菲律賓的故事的,太丟人了是不?這樣看來,全是娃娃兵的納粹面對幾個美國老爺們兒被秒殺得丟盔棄甲也是情理之中了。最後電影謝幕時,以狂怒為中心,周圍成片的德軍屍體實在是讓導演和觀眾都大大的YY了一把,過癮!
其實走出影城看到外面的好天氣,總要為自己生活在和平的時代而松一口氣。戰爭如此毀人不倦,是萬萬不要發生在我的時代才好的。今年已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百年紀念了,從這個意義上看,《狂怒》或許在軍迷眼裡有這樣那樣疏漏,仍然不失為一部好的反戰電影。反戰電影以戰爭形式體現,如同坦克是對付坦克的最好武器一般。

⑨ 電影狂怒觀後感

觀後感:

電影體現出來的對戰爭、對人性的反思、對情義的渲染,才是它的動人之處。男神布拉德·皮特在劇中飾演「老槍」,他在戰場上瀟灑干練的指揮、血性十足的廝殺讓他依舊帥得一塌糊塗。

而他對戰友的情義、對新兵的教導,還有他偷偷躲在一旁悲傷的舉動,又讓這個鐵漢子充滿了柔情。

劇情: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盟軍越是深入德國腹地,納粹德軍的抵抗就越加兇狠。盟軍新兵諾曼初上戰場,即奉命與以「戰爸」為首的5人坦克小隊驅戰車「狂怒」開赴前線,冒著敵人強大火力為大軍劏開納粹防線。

4位經驗老到的戰狼陣上果斷殺敵毫不猶豫,惟新兵諾曼難抵恐懼壓力,他的遲疑與懦弱三番四次將戰友置於生死邊緣。

經過炮火洗禮和多次的血腥教訓,諾曼有所成長,坦克「狂怒」亦順利向前推進。誰料即將完成任務之際,納粹軍團竟空群出動,決意拔走「狂怒」這根眼中釘。面對敵人殊死圍剿,「狂怒」5位兄弟手足能否全身而退。

⑩ 觀看電影狂怒的觀後感100字左右

許多年沒看過這么號的戰爭片了。
本片無論是故事劇情、演員表演、戰爭場面刻畫、音響效果、還是服裝道具全部都可圈可點。
影片用所有能夠想到的大到坦克,小到服裝裁剪、物品擺設各種各樣的細節,真實的還原了歐洲那一個刻骨銘心的冬天。
下面是兩篇精彩影評的連接
://movie.mtime.com/197089/reviews/7821273.html
://movie.mtime.com/197089/reviews/7826366.html

閱讀全文

與狂怒電影觀後感20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喜劇警匪電影大全國語版 瀏覽:736
電影主角是個小孩 瀏覽:272
在線台灣老電影網 瀏覽:298
韓國後宮大尺度電影 瀏覽:625
電影幸福的童年觀後感 瀏覽:69
法國愛戀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560
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文字幕 瀏覽:381
膚色電影完整版解說 瀏覽:689
蜘蛛俠電影中文版 瀏覽:43
關於親情愛情的感人電影 瀏覽:722
重生一部電影 瀏覽:400
法國喜劇電影美食家國語 瀏覽:331
韓國電影女主角叫沐恩 瀏覽:457
韓國電影快樂密室中文在線 瀏覽:340
歷劫情花電影台灣 瀏覽:669
父愛如山電影演員介紹 瀏覽:328
最經典的電影名字大全 瀏覽:7
他錯過了這場電影英文怎麼說 瀏覽:434
少林寺之得寶傳奇電影圖片 瀏覽:427
一直播戛納國際電影節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