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茶館的幕後花絮
電影《茶館》根據老舍先生的三幕話劇改編,原作發表於1957年《收獲》創刊號上,《茶館》後來成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保留劇目,它常演常新,經久不衰,也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國演出的話劇。
1979年北京人藝為紀念老舍80周年誕辰,第三輪上演《茶館》,在演出中,由於破除了左傾藝術教條主義的羈絆,揚棄了1958年、1963年迫於客觀因素硬「貼」上去的個別情節和場面,越發閃現出老舍現實主義的光輝。
這部影片將老舍先生的名著、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名劇《茶館》搬上銀幕,圍繞裕泰茶館在清末、民初、國民黨統治三個歷史時期的興衰和其間交錯出現的不同人物的命運,反映了舊社會人民所經歷著的種種苦難。
影片的創作者力求在忠實原劇作風格、包容舞台演出精華的基礎上,調動電影手段來創造銀幕形象,使電影化的各種處理同作者風格、舞台藝術精華更為有機的結合起來。它精於「濃縮」,將話劇中的顆顆珍珠連接起來,使之更加豐富多彩;它打破舞台框框,立體化地表現生活;它強調銀幕形象在舞台形象的基礎上,更加生活化;它在運用鏡頭、組織畫面、音響處理上,也下了很大功夫。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眾多藝術家都有精湛的表演,影片充分發揮電影藝術手段的優勢,影片基本保留了原舞台演出的魅力和民族化的風格,將電影化的處理與原作風格有機融合,使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更加突出。
該片獲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特別獎。
⑵ 拜託發條茶館(1982)謝添導演的百度雲網盤資源鏈接
《茶館》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6qe5stKScsi7qcxEJvD5Jw
《茶館》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劇情片,由謝添執導,於是之、鄭榕、藍天野、黃宗洛、英若誠等出演,於1982年上映。該片改編自老舍所著的同名話劇,以老北京的裕泰茶館的興衰歷程為背景,講述了20世紀初期至解放前夕中國普通民眾經歷的苦難和生活逐步崩潰的故事。
⑶ 哪兒能下載到「老舍名著老電影:茶館 (1982)」啊謝謝了
http://www.56.com/u61/v_NTUyMzc2NTA.html上
http://www.56.com/u82/v_NTUyNTQwMzk.html下
⑷ 《茶館》電影講的是什麼
⑸ 《茶館》電影1982年版和電視劇2010年版有什麼區別
濃縮就是精華。2小時的話劇,要扯成30幾集的電視劇,不知摻了多少水。
⑹ 電影《茶館》故事,比話劇更有味道,老舍夫人現場「監工」,還有什麼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有過疑惑,現在北京那個挺有名的「老舍茶館」到底是官方認證的還是自己取的名,或者是老舍後人開的?
其實,那個茶館還確實經過了老舍夫人胡潔青的認同,甚至連牌匾都是胡潔青給題寫的,之所以用這個名字,是因為一方面老舍先生是老北京人,更主要的是老舍的名字已經和「茶館」分不開了。
這當然是因為那部北京人藝鎮院之寶話劇《茶館》,還有那部影史經典82版電影《茶館》。
本文要說的是電影《茶館》的故事。
一、《茶館》拍攝的背景
話劇《茶館》的誕生其實是一個意外,1956年老舍先生為了配合全國普選宣傳先是寫了《一家代表》,之後腰斬寫了《秦氏三兄弟》,其內容是關於秦伯仁,秦仲義和秦叔禮三兄弟歷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北伐和內戰四個時代的人生浮沉,其中心思想也是為了配合宣傳。
老舍將《秦氏三兄弟》劇本念給曹禺、焦菊隱和歐陽山尊聽,當念到第一幕第二場也就是裕泰大茶館一段時,曹禺突然站起來說了一聲:經典!
大家一致認為茶館這段戲最精彩,不如將這段戲擴寫。幾個人紛紛提了一些意見,比如最早的版本里,王利發最後因為掩護地下黨犧牲。於是之提議不如來一段「幾位老頭話滄桑」的戲,然後王利發拿著雞毛撣子回屋上吊了。
老舍採納了大家的意見,不過他還是覺得這戲如果這么寫就脫離他的初衷了,在曹禺的鼓勵下,老舍最終一氣呵成,完成了這部短小精悍卻深刻經典的《茶館》。
《茶館》在北京人藝首演是1958年,雖然引起轟動但也帶來了不少非議,大家都在熱火朝天多快好省力爭上游,你們在這里撒紙錢?
1963年《茶館》復演,增加了一些積極性的內容,老舍親自去看了,之後一言不發回了家。
1979年《茶館》終於原本復演,在北京引起了轟動,1982年北京電影製片廠以謝添為導演拍攝了電影《茶館》。
二、《茶館》電影版和話劇版的對比
話劇《茶館》已經演了幾百場,其中最經典的首推1979年版,首先是因為該版幾乎是原版復演,演員准備充分,人員也比較整齊。
其次,用秦二爺飾演者藍天野的話說,以前演的時候對人生坎坷和世事滄桑還沒有那麼深的體會,但經歷了這十幾年的動盪,大家普遍對人生有了和人物相近的感觸,入戲更容易也更深。
而1982年的電影版在演員上和1979版話劇幾乎是照搬,只是在場景上更有深度和廣度,體現了電影的優勢。如果單從劇情上看的話,電影版和話劇版幾乎沒有多少差別,但在很多地方,電影版還是有特別的地方的。
還有黃胖子和二德子見面那略顯滑稽的撞肩禮,也是老舍先生親自指導的。
到拍攝電影時,雖然老舍先生已經故去,但其夫人胡潔青也親臨電影《茶館》拍攝現場「監工」,她同樣給予謝添導演很多的幫助和指導。
胡潔青,還有很多人藝老演員們都對謝添導演他們的拍攝給予了高度評價,能將這么一幫子人最經典的作品用膠片永久記錄下來,對老舍先生,對他們這些演員來說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後來北京電影學院有一屆畢業班曾經按照電影和話劇錄像也排了一版《茶館》,用藍天野的話說,他們的模仿也太像了,連於是之走路的姿勢都學去了,其實於是之那個走法不是因為王利發,而是因為他的半月板有傷,結果也成了後人學習的對象。
沒辦法,經典的魅力就是如此。
⑺ 1982年電影茶館演員表
1,於是之飾:王利發。
2,鄭榕飾:常四爺。
3,藍天野飾:秦仲義。
4,黃宗洛飾:松二爺。
5,童超飾:龐太監。
6,胡宗溫飾:康順子。
7,程中飾:小康順子。
8,英若誠飾:劉麻子、小劉麻子。
9,童弟飾:大傻楊。
10,李大千飾:宋恩子、小宋恩子。
(7)老舍茶館電影1982完整版擴展閱讀
《茶館》劇情介紹:世紀之交,古老的中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老態龍鍾的大清王朝搖搖欲墜,六君子的鮮血無法阻止歷史車輪的滾動,老北京城的上空風雲變幻,波譎雲詭。
王利發(於是之飾),北京城內裕泰茶館的年輕掌櫃。他謹記父親的教誨,體面周全地迎送四方賓客。小小的茶館內,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穿梭於此。
提籠架鳥哀嘆時運的松二爺(黃宗洛飾);慨嘆國之將亡的剛毅滿人常四爺(鄭榕 飾);一心謀求實業救國的秦仲義(藍天野 飾);喪盡天良買賣人口的劉麻子(英若誠 飾);打算娶老婆的龐太監(童超 飾),你方唱罷我登場,小小茶館之內演盡世間的滄桑與凄涼。
⑻ 求 茶館 百度雲資源,謝謝
鏈接: https://pan..com/s/1ZsKGSOtS7aWOhEvsop06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