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1500字
觀後感首先就是把電影主要內容加以概括,再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最後聯系實際生活,抒發下真情實感。
正文
在教室看了《辛德勒的名單》,對我的觸動很大,之後在寢室我又看了一次,這部長達三小時的電影有太多的東西是震憾到我的腦子里,骨子裡。
描述二戰的電影我們都看過很多,但是如果要我們在記憶里找出最經典的,《辛德勒的名單》必在其數。這是一部磅礴偉大的電影,在這部電影里,我能強烈的感覺到生命的重量!救一個人就是救了全世界!
整部影片中,最令我觸目驚心的,不是焚屍場面的慘烈,也非毒氣室中的恐慌與絕望,而是一個相對平淡的早晨。這個早晨,一群可憐的猶太人正在一個德軍轄區的電網內如牛馬般不堪重負地勞作。而該轄區的長官葛夫呢?
他正光著上身站在卧室外的陽台上欠背伸腰,悠閑地俯視著他統御的猶太人。在他背後的卧室里,他的女生睡得正香。舒展完筋骨之後,葛夫緩緩踱回屋內拾出一條狙擊槍瞄準遠處勞作稍顯遲慢的猶太人,將他們一一擊斃。他歪著頭,嘴裡叼著枝煙,表情平和。
每一聲槍響,都驚擾到葛夫女生的睡眠。她使盡渾身解數,想讓耳朵逃到槍聲之外,可她失敗了,因此她難受極了——槍響驚擾了她的睡眠,她難受極了。這決非突發事件,而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殺戮在他們的意念之中,已經不具有任何刺激性了,這種十分態的事件已被他們看作常態。這一點,我覺得比殺戮本身罪惡百倍。
有戰爭的地方就有英雄的存在。集中營的生命彷彿畜生一般廉價,被隨意的踐踏。猶太人的遭遇令人唏噓不已,戰爭的慘痛代價讓人不忍。人性在戰亂中迷茫,如辛德勒所說戰爭從來只會凸顯人性丑惡的一面,我們也看到納粹軍人對生命的漠視和肆意的殘殺無辜的波蘭猶太人。
慶幸的是我們也看到戰爭的無情卻激發辛德勒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他以自己聰明的頭腦在戰爭中以低廉的勞動力獲取了巨額的收入,是冷血資本家的代表。然而他又是良知尚存的,一次次救了那些猶太人,把他們帶進了自己的避難所。
在影片的結尾,當收到倖存的猶太人送給他的金戒指,上有希伯來文: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一個世界,辛德勒先生情緒坍塌,一向以來以為自己已經做的很好的正義勝利感也敗給了無力和沮喪,他指著自己的車,表示那能和歌德軍官換10個人,又指向自己的胸針,表示那能換2個人,甚至更多。
他淚流滿面,抱怨自己的不夠發奮,沒能賺更多的錢,以至於他能拯救的猶太人才區區1100多人。那一幕,著實讓我動容。在傾家盪產並且就要踏上流亡之路前,辛德勒先生最後徹底展示他偉大的一面,我肯定,他對於所有無辜的人類都有著宏大的愛。
那一刻,居然好想哭。真正偉大的人從來不以自己的功績而自傲,卻還在檢討自己的不足引為罪孽。事實上,正如戒指上的箴言,辛德勒先生正是那段最黑暗歲月里的那道最亮的光。辛德勒的名單上的每個名字,則是生命的份量!
⑵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300字
自己刪幾百字
對這部磅礴偉大的電影,實在不敢妄加評論。可是,又覺得對於這樣一直想看卻一直不敢看的電影,如果不寫點什麼,也實在難以告慰自己粗鄙又真摯的感情。
哎,好生糾結。一如辛德勒先生的每一次抉擇。又很慶幸自己是在這個時候才看的這部電影,小一些時,微薄的耐性一定無法讓我對著黑白片花上3個多小時,一定會干出中途睡著、吃零食等挫事來分散注意力吧?
一直以來對猶太民族都有著難以言說的好感。他們的聰明勤奮以及在世界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為世人矚目,甚至連他們的面容我都喜歡,尤其是女生,多半有著挺直的鼻樑,以及深邃的大眼睛,眼裡總是閃爍溫柔而智慧的光芒。
這樣的一個民族,卻一直經歷著磨難。一直到現在,以色列不曾得到過真正的和平,戰火蔓延,二戰期間,更是經歷了令人發指的瘋狂屠殺,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政權,將這個充滿智慧、善於創造財富的民族列為劣等民族,趕盡殺絕成為最通用的政策。一個個集中營林立,槍聲不斷,每一聲槍響,都是一個無辜的猶太人的倒下,有強壯的男人,有清秀的女人,也有稚嫩的孩童。
即使對這段歷史有不算太詳實的記憶,看《辛德勒的名單》時,還是一陣陣的揪心。力求還原於真實的一幀幀影像,讓我只覺影片持續時間過長,實際上對於那漫長屈辱的屠殺史而言,
三個多小時不過是滄海一粟的渺小吧?
即便如此,還是深深折服。辛德勒先生的拯救行為,猶太人的頑強、樂觀、聰明等美好秉性,納粹軍官的殘忍,歷歷在目,猶如乘坐時光機,回到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最喜歡斯皮爾伯格的地方正在於他並不刻意強調主人公的高大全的絕對美好,而是本著紀錄片的真實,因此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真實的人,辛德勒先生的投機心理,做為一名商人的奸詐,最開始的對於猶太人的麻木,在影片開始便能輕易知曉,但這些並不影響他的偉大。不像國內許多人物傳記電影總喜歡在謳歌贊美的同時,把偉人的瑕疵一並抹去,不百分百完美誓不罷休,殊不知一個總是考一百分的好學生必定是一個無趣的學生,一個從來不曾萌生過任何小邪惡念頭的人也必定是一個乏味的人。
猶太女人的智慧與果敢實在讓我深深震撼。在納粹軍官要進行體檢,只留下健康的猶太人以作為工人時,那些瘦弱蒼白的女人紛紛刺破自己的手指,硬是擠出鮮紅的血液,姑且充當胭脂,而後抹在每個人的臉上,以便讓每一位女人看起來臉色紅潤一些,製造身體健康的假象。對生的渴望那般強烈,實在讓我唏噓不已。活著的人,為什麼要鄙薄自己的生命?不過又覺得自己甚愛說教,看了這樣的鏡頭,就要上升到生命誠可貴的高度,也實在多餘。在那樣艱難的情勢下,選擇生還是死都不容易,而在最壞的年代裡,每一位猶太人卻爆發出無限的勇氣以及能摧毀一切的團結,即使在有限的躲藏空間里,因為空間的逼仄,而拒絕更多的人的自私與決絕,看起來還是帶著一絲絲的果敢。
突然發覺自己幾乎就要把猶太群體當做本片主角了,事實上,每一位猶太人的鮮活、真實,才讓這部有意表現辛德勒先生的電影這般深入人心。我熱愛那個民族的抗爭、重建的勇氣、以及能屈能伸的柔韌。這部電影里看不到《南京!南京!》中以劉燁為代表的愛國硬漢角色,猶太人的群體堅韌卻一覽無余。順便多言一句,在看完該片後,便覺得南京一片的拍攝手法有多麼拙劣,妄圖從不同角度表現南京大屠殺,卻讓人對那段歷史更加模糊。我總覺得,真正尊重歷史的電影,不需要過多的鋪墊以及渲染,近乎於紀錄片的忠實,會讓電影更加好看。或許我始終熱愛敘事文甚於抒情文吧?
在影片的結尾,當收到倖存的猶太人送給他的金戒指,上有希伯來文: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一個世界,辛德勒先生應該是情緒坍塌,一直以來以為自己已經做的很好的正義勝利感也敗給了無力和沮喪,他指著自己的車,表示那能和歌德軍官換10個人,又指向自己的胸針,表示那能換2個人,甚至更多。他淚流滿面,抱怨自己的不夠努力,沒能賺更多的錢,以至於他能拯救的猶太人才區區1100多人。那一幕,著實讓我動容。在傾家盪產並且就要踏上流亡之路前,辛德勒先生終於徹底展示他偉大的一面,我肯定,他對於所有無辜的人類都有著宏大的愛。那一刻,居然好想哭。真正偉大的人從來不以自己的功績而自傲,卻還在檢討自己的不足引為罪孽。事實上,正如戒指上的箴言,辛德勒先生正是那段最黑暗歲月里的那道最亮的光。他的愛與付出,讓蒙受重創的猶太民族有了復興的基礎,看到片尾的文字描述,辛德勒猶太人已經有將近6000人時,深感安慰。其時是1994年,暌違15年過去,已經遠遠不是這個數字了吧?九泉之下,倘若有知,辛德勒先生一定會綻放舒心微笑吧?
在他簡單的墓碑上,擺滿了每一位扮演者及原型按照猶太儀式放下的石頭,最後一位緬懷者放上了玫瑰花。在罪惡橫行霸道妄圖一手遮天時,正是辛德勒先生的人性綻放的光芒,讓我們在漆黑里苦等也不至於徹底絕望。
寫到這里,已經是五味雜陳。一張張猶太人的倉皇表情、辛德勒先生的優雅剛毅走馬燈般晃過。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塊石頭。
⑶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深度)
暑假無疑是看碟的好時光。在很多寂靜的夜晚,我都會把一張張光碟輕輕地放進DVD機,在光碟的旋轉中獨自穿行在電影膠片所展示的另一個世界裡,思考和感受生命的快樂與傷痛。在一個十分炎熱的午後,漫步在音像店裡淘碟的我突然瞥見了一張堪稱攝影佳作的電影封面:從暗紅色的衣袖中伸出一隻柔弱的小手,上方有一隻粗壯健碩的大手,正在堅定有力地挽起小手;凸現疊加在兩只手之上的,是老式打字機透過一條彷彿浸染過鮮血的色帶打出的名單。封套的右下角赫然矗立著影片的名字——《辛德勒的名單》。當天晚上,在黑白膠片的閃爍與轉換中,在如泣如訴的小提琴樂曲中,我的心彷彿被什麼東西攫住了一樣,久久地不能平靜。通過辛德勒的眼睛,我被影片引領到二戰時期的克拉科夫,在黑暗中體驗戰爭的殘酷,並努力尋找人性的光芒。由於猶太民族長期不懈地抗爭與吶喊,納粹屠殺600萬猶太人的慘劇並未成為一段塵封的歷史,至今仍為世界一切熱愛和平與正義的人們所銘記。但如果沒有這位流著猶太人血液的導演,沒有他對自己家族遭受納粹大屠殺的切膚之痛的感受,我們恐怕不會見到如此充滿人道主義精神氣質的電影。走出「侏羅紀公園」的斯皮爾伯格,沒有僅僅從歷史仇恨或歷史批判的手法處理這個題材,而是通過講述一個普通人在混亂險惡的戰爭年代中心靈掙扎的故事,來審視它對當事人以及整個時代的影響,進而安慰逝去的靈魂,警醒倖存的生者,傳遞給不曾經歷的人們。在漫長的影片里,辛德勒實現了由一個惟利是圖的投機商人到一個無私無畏的「義人」的轉變。轉變的過程伴隨著見證了浸潤著無數血淚的屠殺後的人性的發現與靈魂的升華。辛德勒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英雄,但他的所作所為卻證明了人性的光輝並非只會在英雄的身上閃耀,而是存留在每個普通人的心底。當看到影片黑白色調中唯一一個被處理成紅色的小女孩一度成功逃脫死亡的陰影但最終還是出現在送往焚屍爐的運屍車上,有誰不會潸然淚下?當目睹納粹沖進醫院開槍把無助的猶太病人打死後被子上殘留的殷紅血跡,有誰不會痛苦地閉上雙眼?當聽到無數婦女被押進奧斯威辛集中營後全身赤裸等待淋浴前發出的撕心裂肺的哭喊,有誰會避免靈魂的震撼與灼燒?戰爭結束的當天,辛德勒告誡那些接到命令准備屠殺猶太人的德國士兵「And return to your families as men instead of murderers」,也一樣打動了這些手中沾滿鮮血的法西斯軍人。在探尋特殊環境中人性發展軌跡的艱苦歷程接近尾聲的時候,獲救的猶太工人們在送給辛德勒的戒指上所刻寫的那句猶太法典上的希伯萊經文成為了整個歷程的終點:「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拯救個體的生命當然不等同於實現對整個世界和人類的完全救贖,但具體地善待每一條生命,便是從更高的層次和基點上走出人類靈魂的孤島,從而成就一段拯救的經典與傳奇。一位影評家在看完這部影片後發出了意味深長的感慨:財富和永恆是人類個人和集群追逐的目標,讓世人記住,成為歷史。財富容易被易手,歷史經常被改寫。財富是不是能取代人生的價值?歷史是不是能抹煞存在的記憶?是良心發現還是信仰發生?發現和發生一樣地重要,否則,沒有發現,生命的起點不能實現人生的目標;沒有發生,人生的目標會違背人生的起點。發生讓人們有根據,發現讓人們做見證。我試著去讀懂這段充滿哲理和思辨意味的感言,在肅穆的歷史面前開始緬懷和省思。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整整60年了。在充滿紀念意義的時刻里,我不能去克拉科夫和奧斯威辛去撿拾那張代表生命和至善的名單,但我還是有幸踏上了盧溝橋斑駁的石板。舉目望去,滔滔的永定河水已經乾涸,橋上石獅的石料也已逐漸剝落,但我相信,不會泯滅的是人類心靈深處的良知,不會停止的是對人類靈魂與精神的思索。
⑷ 辛德勒的名單影評300字
一份名單,人間至善
——一個軍火商人的自我救贖《辛德勒的名單》
剛開始是從編導老師那得知這部電影,那時還以為叫『希特勒』的名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下載了這部電影,我原本是對這類過於深刻的電影沒興趣的,但禁不住導演斯皮爾伯格的大名聲還是看了下去。不得不說,國外的這類以戰爭為背景探討人性的文藝電影雖然動輒就將近三個小時,但是卻一點也不令人乏味。
這部影片的黑白畫面給人一種歷史的滄桑感,營造出一種紀錄片似的真是氛圍。影片的主旨就是和平和救贖,它清楚的為觀眾展現了一個名叫辛德勒的德國軍火商人從一開始的貪圖一己私利到最後開始真正發自內心的想要救助每一個受到德國納粹迫害的猶太人這一轉變過程。
戰爭給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帶來了死亡與恐懼,那些執政黨派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不惜發動戰爭,完全不顧人民的死活。戰爭使人性扭曲,也同樣是人性善良的一面表露出來。納粹黨在希特勒元首的領導下培養了一種狂妄自大的種族優越感,在他們眼裡猶太人就是一群畜生,毫無人權可言。
當影片進入尾聲,辛德勒見到德國士兵挖出了那些在集中營被屠殺的屍體,觀眾們意外地發現一個身穿紅色衣裙的身影靜靜的躺在屍體堆中等待火化,小女孩的屍體早已經腐爛,辛德勒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個孩子也難逃劫難,由於影片色彩的特殊性,導演對小女孩的身影單獨使用局部色相,這使得在視覺上起到一定沖擊。在黑白的屍體中,那一抹紅色顯得異常刺眼,在這黑暗的時代,童真被無情的殺戮埋沒,希望在瞬間被摧毀。
辛德勒深深明白了名單的意義,也明白了自己該去做什麼,他廢寢忘食,不惜餘力只想再多救一個人。這不禁讓我們想起影片開頭那個一心只想大發戰爭財而不在乎猶太百姓生命的商人辛德勒,原來一個人真的是會蛻變的,猶太人讓辛德勒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贖。讓他明白了救人一命,就是拯救全世界的道理。
本片可以說是身為猶太人的斯皮爾伯格本人的回憶錄,他深刻的批判了戰爭對人性的扭曲,同時也歌頌了戰中尚未泯滅的人性。
⑸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對於大導演斯皮爾伯格,不少人是這樣對其定義的,《辛德勒的名單》之前,斯皮爾伯格只能拍些商業爆米花電影,但是《辛德勒的名單》之後,斯皮爾伯格在商業片和文藝片兩花齊開,沒有什麼他駕馭不了的。
由此可見,《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本身的優秀。
也就是說,斯皮爾伯格用這個關於人性救贖的故事,表現了人性的多變性,它可以在一時間成為戕害人類的惡魔,同樣,因為某種惻隱之心的瞬間感召,他又可能會成為道德接受洗禮的善人。
⑹ 跪求《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500字以下~!!急求!!!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由斯皮爾伯格執導的經典影片,我最近才有幸欣賞到。我是在一個朋友的電腦里看完它的。看的時候,已接近午夜,睡思昏沉。剛開始時,由於看不太明白,幾度想關掉拉倒,一直放到法西斯對猶太人大開殺戒,我的精神才為之一振,這樣,一口氣看到結束的字幕排隊從顯示器中滾過,竟遺憾它太短。殺戮,自然是有別於常態生存的極端世象,對它懷有濃厚的興趣,哪怕是出於憐憫的心態,我也不得不反思自己人性的可悲。與之相反的,常態的生存,卻讓我瞌睡連天。
辛德勒是戰時德國琺琅廠的董事長,製造出大量兵器。這無疑是一副發戰爭財的企業巨頭的面目。他白手起家,富甲天下是他的心願。誠然,他達成了。然而,他的成功恰恰是依賴於罪惡的戰爭,是戰爭,或者罪惡成全了作為企業巨頭的他。可是,戰爭又賦予他一重光彩奪目的身份——「義人」。他拯救了一千多名猶太人的生命。那一千多名猶太人的後裔如今被稱為「辛德勒猶太人」。平心而論,他做那一切,無非是出於一顆未泯的善心,請試想,這顆善心倘若存在於和平年代,必然是要被忽視的——至少不會體現得如此撼人心魄。所以我說,是戰爭成全了他,沒有戰爭,他壓根就沒有機會散盡萬貫家財去解猶太人於倒懸。「義人」的身份,使他作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巨頭的身份黯然失色。盡管如此,他的後一重身份也是不能忽視的,它向世人提供了一個深刻的悖論:辛德勒的工廠大量製造兵器(盡管在影片的最後,也就是德軍崩潰前夕,他故意令工人製造不合規格的炮彈),也就是說,他是以協助屠殺的方式來制止屠殺的。我們無可否認,在客觀上,他的確協助了屠殺,但這絲毫不會黯淡他「義人」的光芒。在非常態的生存境況之下,他沒有更好的的選擇,脫離實際的膨脹的善意只能讓事情變得更糟。辛德勒非但不愧受「義人」這樣的後世盛譽,還是一位懂得審時度勢的睿智的「義人」。以協助屠殺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護被屠殺者,何其英明之舉!也是對屠殺本身極有力的諷刺。
在影片的最後,辛德勒撲倒在他的會計師史頓的身上,指著他即將乘坐逃亡的轎車痛哭著說:當初若將它給葛夫他們,至少還可以挽救十條生命。看到辛德勒滿含愧疚的眼神,誰還能不動容呢?稍前,史頓代表所有獲救的猶太人送給辛德勒一枚臨時澆鑄的戒指,戒指里圈鐫刻的一句經文無疑是對他最公正的評價——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
以上來自網路知道
⑺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100字
影片中很多細節是緊緊相鏈,並充滿連綿不斷的藝術氛圍。尤其是辛德勒相關的細節,例如睿智巧妙的交際行為,例如迂迴曲折的救人方式,例如看似紙醉金迷聲色厭馬卻隨時隱藏殺機的交際場所。
因此基本是平靜而關注的看著這部電影,關注當中的每一個細節。看著作為納粹黨員的辛德勒冒著叛國的危險,用他的智慧、膽識和強有力的交際手腕,用他的堅強信念和定力,一次次的以自己的財產和生命作成本,去挽救一個個的猶太人。
過程中感動與震撼是時時都有的,但更為吸引的,是辛德勒言行舉止和堅定眼神所表現的人格魅力。所以在影片臨結束之前,心中的欣賞和思考,大於感動與震撼。
偉大的人性光輝,非凡人格藝術魅力。這部片子所帶給我的思考與啟悟、感動與震撼,它們的高度,是其他所有看過的片子都沒有到過的。以至於對這影片,我只有感動,只有感激,同時也嘗試著,學著去感恩...
⑻ 看完《辛德勒的名單》後你有哪些感受
劇情概括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從1939年到1944年,波蘭在德國統治下時對猶太人進行了隔離統治,德國的其中一個商人辛德勒來到德國統治下的波拉地區開設了一間搪瓷廠,然後他開始僱用的是猶太人工作大發戰爭財,後來他突然間感悟了,開始賄賂軍官幫助猶太人,給猶太人提供了避難所,最後向德國軍官開出了1200人的名單,傾家盪產買下來猶太人的性命,感覺真的是非常偉大。
⑼ 電影辛德勒名單的觀後感
當一個人的心在某一時刻有過了前所未有的傷痛、悲恨與無奈。這說明了什麼?我想他己經揣摩出何為生活的底層,一個民族以及整個世界的恥辱。那充滿血腥的片段,那毫無人性的殺戮,那驚恐的眼神、、、、、這一幕幕都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這一切的感觸和情景都源於一本小說《辛德勒的名單》在讀它時候,我總能感覺到一種隱藏在人性後面的非常詭異的危險在書中講述的故事裡探頭探腦,讓我在恐懼中極力想弄明白那是什麼。
小說的開篇,就直接描寫了辛德勒這個人,這個誕生於奧地利的年青人,是一個放盪的,充滿活力,不拘小節,對愛情不忠實的人,極力追求肉體感觀上的刺激,甚至在成年之後成為一個戰爭時期的投機商,大發國難財,而在戰前,他就已經加入納粹黨。這樣一個人,成為一個挽救一千一百名猶太人的英雄似乎不可思議。但就是這個人,在痛苦地明白了猶太人面臨的命運的時候,不惜代價,不顧自己的安危,傾家盪產,四處奔走,才最大限度地保住了一千一百名猶太勞工的生命,他的工廠生產不出一件合格的成品。對此,這個投機商人滿不在乎,他只在乎他的工人在當時惡劣的環境中是否能夠存活下來。他曾對他們說:你們不要害怕,你們和我在一起。這句用上帝的口吻說出來的話,被那些幸運的猶太人當作自己活下去的精神支撐。而他也終於做到了,那些被他拯救的猶太人,命名自己與自己的後代為辛德勒猶太人,這些猶太人現在遍布全世界。
在辛德勒整個拯救活動中,他一刻不停地周旋於黨衛隊或大或小的軍官之中,用金錢與個人魅力去打動他們,從而放他所庇護的猶太人一條生路。 在那些被辛德勒拯救的猶太人心裡,辛德勒就是一個神,因為與其它拯救者不同的是他本身就是一個納粹黨,一個生活優越的富商,所以他在戰中的所有行為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引領他的一定是他身上豐富的善良人性。在他眼中屠殺本身就是一種罪惡,不管它是罩在什麼光環下。這些想法讓他勇敢而堅定。他最後幾乎傾家盪產的逃亡給他本人也染上了濃烈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悲情色彩。
但一千一百名被拯救者與七百萬被屠殺者的比例實在是太懸殊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七百萬,這個數字龐大得讓人失去了概念.猶太人在初期心中還殘存的一線生存的希望也與他們的生命一樣逐漸被消滅掉,他們用盡各種手段逃生,甚至跳入糞池中躲避追捕,但其中的絕大多數還是被奪去了生命。猶太人因為長期的宗教教義的感化,認為只要馴順就會躲過災難,從而在被驅趕、被掠奪、被屠殺的時候幾乎沒有一點反抗,使消滅猶太種族的行動異常順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諷刺,因為到最後,馴順沒有挽救一個猶太人的性命。他們的姓命是如此的廉價,他們就是德國軍官的練槍靶,一聲聲撕心裂肺的驚叫,一雙雙驚愕的眼睛,一陣陣痛徹心扉的哀苦,應和的是德軍的歡呼聲,夾雜著德軍愉悅的心情,一聲槍響便意味著一個人的死亡,一片片猶太人倒在地上,這一切的一切都透過了德軍的雙眸,而反射出的卻是滿臉的蔑視,那隻不過是一種游戲,一種殺人的游戲,一種消遣時間的方式,不過如此、、、、、、這是戰爭嗎?它沒有任何戰略意義和經濟動機,它所面對的不是士兵,甚至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手無寸鐵的,分散於各個角落中默默生活的,沒有任何過錯的平民。讓猶太人死光就是它最終的目的。猶太人的遭遇是德國人、歐洲人以至全體人類的永遠的恥辱。
現在的猶太國家以色列精良的武裝與強硬的態度帶有強烈的自我保護色彩,我想這也是被魔鬼們以行動教化的結果,讓羊生生地也長出了尖利的牙齒。
德軍終於被處絕了,但一位在審判廳旁聽的猶太倖存者說了一句讓人擔憂的話,他說德軍作為死神每天都會出現在他的夢里。我想所有的魔鬼,他們至今活著,不只在猶太人的夢中,而是在每個人的靈魂中。
我在看完這篇小說的時候,曾設想如果我是辛德勒我是否會那麼偉大,如果我是德軍,我是否會那樣殘暴,但由於人性的怯懦,我不曾也不敢設想我如果是一名當時的猶太人我會怎樣,我會怎樣生存,怎樣死去。我寧願做任何人,而不願意是他們,因為他們的慘烈,因為我的懦弱。所以我在當時很可能也只是一個茫然無知的旁觀者。
這篇小說就是這樣一個引人思考的東西。我不想說它是一本多麼具有教育意義的書,但它確實有一種讓人警惕的東西,它所警告的不是人的某些習慣,不是人的某些品行,而是人的人性。
看它,就象進入了一間外形普通,結構嚴謹,光線陰暗的房間,房間里沒有門也沒有窗,但卻充滿著猶太冤魂的呻吟,讓我們時刻感受到巨大的恐懼與悲哀。當面對焚屍爐、毒氣室、與猶太人驚懼疑問的眼睛的時候,你永遠不能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