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凶非重點,反諷才是真。歸根結底講的是「殺人犯」不是殺人犯,「我」才是殺人犯;影片也不是在抨擊這個美好社會,而是簡單地提醒一下大家,在這世上,有種東西叫做公理和正義。
⑵ 韓劇 我是殺人犯結局 沒看懂
1、他們之所以冒充殺人犯,是因為他們(冒充者及警察)的親人都被這個變態殺人犯所殺害,並當著警察的面劃破了人質的喉嚨,便和警察謀劃了這次冒充殺人犯的戲碼,打算引這個真正的殺人犯出現。
2、書是警察寫的,是因為警察是該事件的當事人,對於案件經過最為了解,並且他自殺的原因是無法走出失去母親的痛苦,反而是一個轉折點。在前面和警察正面沖突的人就是殺人犯本人,他自殺的時候,打算殺掉他的時候,他把這次案件的真實情況寫成書,以及給他留下的那張紙條上內容的真正含義,並且與這個犯人正面較量過。
3、去整容是因為要冒充殺人犯,所以不能用自己的真正面目出現。
4、其實他出現的不是唐突,前面也有鋪墊,電影中有個情節設定:當這個自稱是殺人犯的人(冒充者),被那些受害者家屬抓去,打算殺掉他的時候,警察去救他,以及給他留下的那張紙條上內容的真正含義,這里給出了解釋。
《我是殺人犯》是由鄭秉吉執導,鄭在泳、朴施厚主演的韓國犯罪題材電影。
該片講述了連環殺人犯在公訴失效期過後成為暢銷小說家的過程以及期間發生的各種驚悚懸疑的故事。該片於2012年11月8日在韓國上映。
《我是殺人犯》是韓國新人導演鄭秉吉另一種犀利的嘗試,這部給出了謎面的電影,以震撼且血腥的謎底在觀眾心上重重一擊。既能讓只追求視覺感官刺激的觀眾滿意,又能挖掘其中深意。
一方面以過了追捕時效的「殺人犯」重出江湖,改頭換面成為熱門公眾人物的噱頭釣起了我們的胃口;另一方面,警察最不願回溯的往事仍在不停翻滾,他該如何應對逍遙法外的仇人,成了該片最大的謎團。
這場殘酷的「復仇」由於變得撲朔迷離起來,看似明朗的情節,卻是暗流洶涌,不停推翻你先前的觀影認知,尤其到後半部分真相揭開的瞬間,被騙了一個多小時的觀眾才會徹底恍悟。也許有聰明人在觀看間中已猜到這樁懸案設下的詭計,但是在這部情節頻頻轉彎,充分滿足觀賞性的作品深處,卻仍然隱藏著一顆尖銳的靈魂。
《我是殺人犯》中表現的社會形態的荒誕模式,系直接導致人性扭曲的關鍵因素。
影片借用偶像男演員朴施厚完美的外形,塑造了一個優雅迷人的「惡魔」,他的存在宛若「照妖鏡」一般,照出了人性深處冷血、虛榮、追求外在,乃至喪心病狂的一面,對於劣根性的闡述也許會讓許多人在觀看境中「中槍」,這才是電影真正要達到的向病態社會復仇的目的。
劇情簡介:
15年前發生了奪取多名女子性命的連環殺人案,犯人卻始終逍遙法外,直到訴訟有效期截止當天,一名受害者家屬在負責該案件的刑警面前跳樓自殺。為此,警探崔向久一直耿耿於懷,不能原諒自己的無能,並在臉上留下慘不忍睹的傷痕,以懲罰自己的無所作為。
2年後,自稱該連環殺人案兇手的李斗石以《我是殺人犯》為名出版了自傳,旋即成為暢銷書。樣貌英俊、談吐得體的李斗石成為偶像級的人物,受到大眾的高度關注。
這同時也引起了崔向久的注意,他甚至參加電視直播節目,與李斗石面對面辯論,企圖揭穿對方的騙局。崔向久始終認為這個名叫李斗石的男人不過是想通過冒充殺人犯而出名。隨著進一步剝繭抽絲,崔警探漸漸接近真相了。
⑶ 韓國經典懸疑片《殺人回憶》的結局怎麼沒有兇手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是根據1986年到1991年間發生在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現在的京畿道華城市)發生的連環殺人案改編的, 兇手到目前還逍遙法外...
【華城連環殺人案】
華城連環殺人案是一宗發生在韓國的連續奸殺案,該事件發生於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京畿道華城郡附近村莊,當時有10名女子受害,僅1人倖存。而行凶過程幾乎都是先綁架,後強奸,最後再勒斃。此案件在當時的韓國引起了轟動,雖然動員了約167名警察和軍隊,搜查了約21000個嫌犯,鑒定570組的DNA、180根毛髪、40116枚指紋,但還是一無所獲,全案在2006年4月2日因為超過法律追訴期而終止偵查...
⑷ 漫畫殺人這個韓國電影的大結局是什麼意思是那個女的偷了冤魂們的故事嗎怎麼沒看懂
結局講述了那些冤魂們因為殺害他們的人而死不瞑目,帶著怨念去復仇,而那個誤殺那個警官的警官也是罪惡者的一員,最後那個被誤殺的警官的冤魂去復仇,最後那個漫畫結尾是指那些一個個被殺害的冤魂還圍繞女主,讓女主用故事傾訴他們的怨念,整個電影的含義就是貪婪的人為了自己,不惜殺害他人,反應了那些人的貪婪和自私。
《殺人漫畫》是由韓國希傑娛樂株式會社發行,金容鈞執導,李詩英、嚴基俊、金顯祐等主演的恐怖電影。
影片講述了在韓國發生了跟人氣漫畫家作品一模一樣的連環死亡事件,警方把調查對准了這名女漫畫家,但是隨著調查的深入,兇手是誰卻愈難辨識的故事。影片於2013年6月27日在韓國上映。
⑸ 《殺人者的記憶法》結局是什麼意思
這部電影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被觀眾解讀出很多版本,有人認為整個案件就是秉叔一人所為,而柱子只是一個他思維的一個映射,所以柱子的經歷與他十分相似。也有人認為恩熙並不存在,柱子就是年輕的秉叔,而正是多種解讀的結局,才讓燒腦片有自己的獨特魅力。
男主其實還有雙重人格,小時候因為在殺爸爸的時候,被媽媽用熨鬥打到頭部,所以頭部會少了一塊。後來為什麼殺的都是女人,因為媽媽的背叛,妻子的背叛,所以男主的女兒並不是男主的親生女兒。閔警官是死了,就是一個普通的警官,女兒的男朋友。大部分是男主自己幻想的。
⑹ 電影《殺人回憶》在最後的結尾處主角好像知道了兇手是誰,那麼到底是誰呢
影片最後並沒有揭曉兇手到底是誰,但是很可能不是一人作案,前面幾起案件是同一個兇手,後面的是別人模仿第一個兇手作案。影片的結尾主角的那個眼神說明他突然醒悟,這么多人行凶更是說明了人心險惡,惡魔在人間。
警方搜查了2萬多名嫌犯,給4萬多人做了指紋鑒定,給570人和180人分別做了DNA鑒定和毛發鑒定,調查記錄裝滿5個大塑料袋。但是,由於當年的偵破手段有限,監控、DNA檢測等技術落後,盡管警方收集了疑似兇手的毛發、煙頭跟體液樣本,但最終還是一無所獲。
⑺ 我是殺人犯結局什麼意思
真凶非重點,反諷才是真。歸根結底講的是「殺人犯」不是殺人犯,「我」才是殺人犯;影片也不是在抨擊這個美好社會,而是簡單地提醒一下大家,在這世上,有種東西叫做公理和正義。
⑻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最後的結局到底誰是殺人犯啊
沒有答案,就是結局.
你甚至可以懷疑最後一個男孩子幾乎就是他嘛!但是電影還是告訴你他被排除了.
他就是要描述一個無結果的准悲劇.
⑼ 誰解釋下韓國電影《不可饒恕》最後的結局,沒看懂。。。
韓國電影《不可饒恕》最後的結局講述了姜民浩多年前為了救女兒給強奸姜民浩的姐姐致死的犯人作偽證,若干年後姜民浩長大了,他和姐姐的男友綁架了姜民浩的女兒和當年一同做偽證的女子吳恩雅,殺死她們後把屍體肢解,重新縫合。
然後利用法醫救女兒的心理,脅迫法醫在屍體上做偽證為自己開脫殺人罪名,法醫被迫解破屍體做偽證,然而他並不知道屍體頭是別人的,可身體是自己女兒的。當片尾法醫成功的為跛子開脫罪名無罪釋放後,才知道這一切,他自己把自己的女兒屍體玷污了,他崩潰了,最後開槍殺死了自己。
(9)韓國電影殺人小說結局擴展閱讀:
《不可饒恕》講述了國立科學搜查研究所要員姜民浩為了能騰出更多的時間陪伴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女兒,與上司約定結束這個棘手案子後就放一段長假。死者吳恩雅生前是容貌美麗的女人,為酒吧坐台小姐,屍體缺了右手手臂。
經他和具有天才推理能力的熱血女警閔瑞英的聯合調查,他們把殺人嫌疑鎖定在李聖浩身上。李聖浩是提倡促進生態農業發展的環保事業家,在當地民眾中享有極高的威望。被帶回警察局接受盤問的他稱自己就是連環殺人案的真凶,因反對死者生前主張的排水開墾事業而萌生殺意。
李聖浩的招供令搜查隊措手不及,事情似乎不像前者說的那麼簡單,姜民浩和閔瑞英陷入了調查的僵局中,一籌莫展。事件還沒有結束。正當姜民浩和同事們為搜查出更多的證據東奔西走時,他的女兒卻失蹤了。
姜民浩確定女兒的失蹤和李聖浩有莫大的關系,後者卻提出如果姜民浩能夠解開他在屍體上留下的謎團的話,就告訴他女兒的下落。為了救出女兒,姜民浩開始與殺人魔爭分奪秒的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