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結局如何呢
“八百壯士”守四行倉庫整整四天,如泰山般巋然不動。其間,一名叫楊惠敏的女童子軍還冒險將國旗送入了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就利用這面國旗,在日軍的眼鼻子底下舉行了升旗儀式。
河對岸就是公共租界,中外民眾都看到了這一壯舉,無不為之驚嘆,認為若有這種精神,中國絕不至亡。當然歐美人的想法有時跟東方人還是有所區別。老外們既稱贊“八百壯士”的勇士精神,同時又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在他們看來,如果一支部隊已經盡了自己最大努力,是不應該浪擲犧牲的,或者投降,或者撤退,怎麼能明知沒有贏的希望,還繼續苦撐呢,這樣沒意義啊。
對公共租界來說,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是,在四行倉庫通往租界的河橋南端,有一個巨大的煤氣筒。這個煤氣筒距四行倉庫不過幾十米遠,槍炮不長眼,萬一打到煤氣筒上,爆炸起來可不得了。於是,各國使節都拿著照會前來說情,要求中國政府盡快安排四行倉庫的孤軍撤離,連宋美齡都接到了很多類似請托。
蔣介石要的本來就是關注,現在差不多全世界都知道了四行倉庫這個名字,當然再沒必要讓守軍白白送命了。
(電影《八佰》)
『貳』 八百壯士最後的結局
感謝邀請
《八佰》將壯烈歷史再現,人們才再一次看到淞滬會戰落幕之時一道耀眼的光芒曾經劃過上海。那麼八百位戰士最後結局,又是如何?
而在1942年,光華門外孤軍趁其日軍不注意,大部分逃走,先後小茅山藏幾天,上官志標帶著一部分人留在當地參加游擊隊,而剩下的繞道浙江、江西、湖南、貴州,回到陪都重慶。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戰勝利從全國各地回到上海倖存者還有一百多人。
在新幾內亞的36名也隨後被澳洲政府派軍艦回到上海,100多名戰士最終一起回到上海繼續在四行倉庫搭棚,為謝晉元守靈。
隨著內戰爆發,這群士兵大部分都不願意再戰,有的當了車夫,有的當了警察,有的做了苦力。
隨著歷史的前進,這群戰士也隨後離世。
2010年,八百壯士最後的一名孤軍戰士楊養正在重慶去世,享年96歲。
此後,世間再無八百壯士。
四行倉庫的八百戰士,之所以被稱之為英雄,他們的確在倉庫與日寇們奮力對抗,視死如歸。
而我們需要強調一點:
若真的需要歌頌八百壯士,請將他們的委屈也講出來,究竟是誰讓這些英雄們留守在四行倉庫,丟了英雄性命。
『叄』 八百真實結局
部隊通過垃圾橋,進入英租界的收容所。進入收容所後,部隊被英軍卸下武器,生活在極差的環境中,開始了四年集中營一般的孤軍生活。雖然沒有被日本人打敗,卻也就此遠離了抗日的正面戰場。
在這期間,謝晉元撰寫了《謝晉元日記鈔》詳細記錄下自己的生活。
1938年,隨著孤軍的事跡被各方媒體報道,英租界也成為了上海愛國市民的精神寄託,有很多人經常前往英租界,為孤軍贈送物資,在上海淪陷一周年時,孤軍營更是頂住了各方壓力,在營地升旗以示紀念。
(3)電影八百的結局刪減片段擴展閱讀
謝晉元率部在彈丸之地與窮凶極惡的日軍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10餘次瘋狂進攻,斃傷日軍200餘人,用生命和鮮血奏響了一曲抗擊侵略的壯麗凱歌。
在日軍鐵蹄下,已陷於孤島的數百萬同胞,從八百壯士身上,找回了民族的尊嚴與氣節,找回了振奮的信心與力量。"拿八百壯士做榜樣。
中國不會亡,不會亡,不會亡!"這首歌,從淪陷的上海吼出,唱遍大江南北。錚錚鐵骨的八百壯士,對於身處黑暗困於孤島的上海人,就像一盞長明燈,看著它,便堅定了抗日的必勝信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百壯士
『肆』 八佰結局什麼意思
結局是四行倉庫的「八百勇士」經過三天三夜的艱難狙擊,終於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英法租界同意打開一條口子讓「八百勇士」通過租界撤退。
《八佰》電影裡面有幾個主要角色後續並沒有交代清楚,原本是有拍的,但後來都給剪輯了,給電影結局留白,算是開放式結局。
王千源飾演的羊拐,以及余皓磊那一撥人組成了狙擊敢死隊,其實原本是有最後的戰斗場面的,預測是在這波戰爭中犧牲了,但電影將這一段給刪除了,所以羊拐那一撥人的結局就變成了「下落不明」。
姜武飾演的老鐵也沒死,坐在樓上的防空炮那裡,細心的觀眾應該都還記得,很多人都是看到姜武最後揮大刀唱了幾句京劇就沒了,其實是有一個坐在防空炮上的鏡頭的,張譯穿著記者的衣服被端午給放了,據說好像是披著納粹旗過了河,來到了租界。唐藝昕飾演的護旗手楊慧敏也活著,後來在租界出現了。
(4)電影八百的結局刪減片段擴展閱讀:
歷史八百壯士
1937年10月,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進入尾聲,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用生命守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資深外交官、國際法泰斗厲聲教曾撰文揭開了「八百壯士」的歷史真相。文章披露道:「聞名遐邇的』八百壯士『其實遠沒有八百人。所謂的』八百壯士『僅有不到四百人。八百人的說法是死守四行倉庫的』孤軍『為了起到震懾日軍的效果故意放出來的消息。」《國家人文歷史》亦曾撰文稱,「八百壯士」的實際具體數字為355。
『伍』 八佰的最後結局是什麼
1、《八佰》的結局是八百壯士順利完成任務。他們為了能夠堅守住最後的防線,奮起反擊。體現了戰爭畫面的悲壯和慘烈。他們用自己不屈的精神點燃了觀眾的血性。
2、電影《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八佰》的結局是八百壯士順利完成任務。《八佰》展示了保衛戰最悲慘的一幕,他們跟敵人對峙到了第三天,此時敵人看前線的作戰並沒有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為了尋找突破口,敵人用上了鋼板,讓步兵在其掩護下達到倉庫底層,但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敢死隊員發現了,他直接在自己身上掛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陸』 八佰最後結局
真實的《八佰》,後來的撤退是沒有傷亡的。這些將士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軍的許可。
只是日軍在得知四行倉庫不滿800人就造成他們200多人的陣亡,感覺面上無光。日本人的心眼很小,咽不下這口氣,遂無恥要求英方:當謝晉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後必須全部繳械,並限制行動自由。否則,這支部隊退到哪裡,日本皇軍將追擊到哪裡。
而且租界當局屈服了,當謝晉元率部隊撤退到英租界之後,槍械被全部解除,同時,他們都被送到了租界西部義大利防區內的膠州路進行隔離。隔離區是租借當局用來收容難民的地方,到處是垃圾堆、污水溝,高高低低,環境非常惡劣。這支被解除武裝的部隊就在這個地方開始了長達4年多的「孤軍營」生活。
(6)電影八百的結局刪減片段擴展閱讀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該電影的真實原型故事以及結局都成為了一大焦點,八百壯士原型故事出自於淞滬會戰。
是一部以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的戰爭片,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軍人於四行倉庫浴血奮戰、阻擊日軍的故事。
真實原型就是淞滬會戰末期四行倉庫保衛戰,這場戰爭非常的慘烈,主要是因為他們只有400多人,但他們要面對的的是30萬日軍。
當時中國軍隊陷入側背受敵的危險境地,五十幾萬大軍不得不往西撤退。既然大部隊要撤退,那必然是需要掩護的,而負責掩護的隊伍就是88師262旅524團一營。
『柒』 《八佰》八百壯士現實結局是不是比電影中更令人唏噓
電影《八佰》上映兩個多月,三十多億票房一掃疫情陰霾,更讓我們了解到那個年代,先輩們守護河山的慘烈和悲壯。
而關於這部電影的上映,關於四行倉庫保衛戰,關於電影中沒有呈現的唏噓結局,同樣令人感慨。
《八佰》這部電影有一定的爭議,或許他的電影藝術手法存在影評人評價的缺點,但毋庸置疑的是,這是一部感人的作品,這部電影讓國人了解到先輩們為保家衛國付出的血淚甚至生命,現如今和平的環境和國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都來自於革命先輩的不畏生死。
電影或許存在瑕疵,但他仍然值得一看,因為他記錄的民族英雄們的壯舉。
『捌』 八佰真實事件結局是什麼
真實的《八佰》,後來的撤退是沒有傷亡的。這些將士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軍的許可。
只是日軍在得知四行倉庫不滿800人就造成他們200多人的陣亡,感覺面上無光。日本人的心眼很小,咽不下這口氣,遂無恥要求英方:當謝晉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後必須全部繳械,並限制行動自由。否則,這支部隊退到哪裡,日本皇軍將追擊到哪裡。
而且租界當局屈服了,當謝晉元率部隊撤退到英租界之後,槍械被全部解除,同時,他們都被送到了租界西部義大利防區內的膠州路進行隔離。隔離區是租借當局用來收容難民的地方,到處是垃圾堆、污水溝,高高低低,環境非常惡劣。這支被解除武裝的部隊就在這個地方開始了長達4年多的「孤軍營」生活。
(8)電影八百的結局刪減片段擴展閱讀
電影《八佰》幕後製作
該片的工作人員用一磚一瓦建起佔地200畝的建築,不僅人工開鑿出一條新的蘇州河,還對兩岸建築進行1:1的實景搭建。
拍攝時把寧波白沙的拆遷地塊定為淞滬會戰場景取景地。為了追求真實,劇組歷時一年半在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拍攝基地設計搭建了佔地200畝、擁有68棟建築的實景,深挖200米長的蘇州河,還原出一河兩岸戰火連天的「地獄」與聲色霓虹的「天堂」。
整部電影用了300顆照明彈來重現淞滬會戰戰場上的照明效果,共燒掉300多公斤煙油和近5噸的舊報紙,打造了一個硝煙彌漫、炮火四起的真實戰場。為了呈現出最好的視覺效果,確保畫面真實感的同時凸顯美學價值,攝影指導曹郁在片場架設2000多台燈來配合不同的鏡頭。
『玖』 朱勝忠 八百壯士結局
《八佰》里朱勝忠的結局是光榮犧牲了。
朱勝忠:滬淞會戰期間由謝晉元團長領導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其中一員,陝西人,為88師524團一營一連班長。暴躁起來像個瘋子,但靜下來時是個藝術家,經常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畫畫。因為身為班長,所以對「逃兵」格外痛恨,最初和羊拐、老鐵和老算盤都有很多矛盾。
(9)電影八百的結局刪減片段擴展閱讀:
《八佰》是由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 。
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