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天寧島戰役電影完整板

天寧島戰役電影完整板

發布時間:2022-07-21 07:36:17

❶ 天寧島戰役的背景

美軍在攻克塞班島後緊接著又進攻天寧島;天寧島又名提尼安島位於塞班島西南方5.6 公里處,天寧島戰役是及塞班島戰役之後美軍緊接著又發動的第二次奪島戰役。

❷ 角田覺治的天寧島戰役

1942年11月1日角田此時被令派為艦隊司令,接著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陣亡,新接任的「聯合艦隊」總司令古賀峰一,調整更改以往「日本航艦群追繞著美國航艦群作戰」方式,角田更因此陞官,於1943年7月1日起,他被任命為海軍第一航空艦隊司令,管轄所有自菲律賓到日本佔領「中北部太平洋」所有島上的海軍戰機飛機場基地;但是日軍許多分遣小艦隊在1944年2月被美軍航母艦隊群攻擊破壞,人員船艦傷亡慘重,角田中將只有把他司令部改置在天寧島,並在1944年6月派出海軍第一航空艦隊所剩機船通通派到南方支援菲律賓海海戰,沒有親臨遙控指揮作戰的結果是,在菲律賓此次日海軍戰機建功不明顯且損失不少戰機,除此,該司令部沒有留戰機護衛,美軍已經謀略一個月後將攻佔天寧島。
角田是掛名天寧島防衛司令,陸軍大佐實則直接負責該島防禦作戰及防衛工事,角田未直接參與管轄天寧島戰役,當美軍開始封鎖天寧島所有機船出入時,角田與他海軍參謀群數十人曾經試圖逃到外海搭日軍潛水艇逃走顯然已經太慢跑不掉,只好與島作戰共存亡。
和南雲忠一一樣,角田也是日本海軍人事的悲劇。角田覺治這號船油子出身的水手楞被弄去當了一航艦司令,比南雲還要徹底,手下連一條船都沒有。一直有一種說法,就是馬里亞納海戰的小澤治三郎和角田覺治兩個人的位置是安排反了。
1943年7月,這位首次在陸地上升起將旗的海軍中將手下還有1,750架飛機,聽著像一個很大的數字。但這些飛機是分散在漂浮在幾百萬平方公里的中部和南部太平洋上的無數孤島上,無法形成集中打擊力量作戰。在所羅門戰役開始以後被美軍像吃零食樣的零敲碎打,到了1944年初已經所剩無幾了。古賀讓角田回國去重新招兵買馬,在准備開始「Z作戰」的時候角田手裡又有了530架飛機,1944年2月21日,角田帶著人馬又去了提尼安島,准備配合古賀長官玩鬼畜。
但實際上是鬼畜在玩角田,而且很容易玩,角田是真正的海軍兵學校培養出來的日本海軍軍人,講究英國式的「見敵必戰」,而不管條件如何。只要美國人在什麼地方喊上一嗓子「角田覺治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角田肯定跑得比誰都快。比如到達提尼安第二天的2月22日,角田聽說美國航母艦隊在附近,也不管提尼安的機場都沒有完全修好的事實,不顧參謀長三和義勇的反對,命令飛機立即起飛去找鬼畜玩命,而且是在夜間起飛,結果起飛的25架飛機一架都沒回來,反倒是第二天美國人來了,那是剛剛炸完特魯克的美國艦隊,回家以前還把剩餘的炸彈全扔在了塞班,提尼安和關島。
要想角田留點實力來一起和鬼畜玩花活已經就不可能了,偏偏還有人在動角田本來就這么點飛機的腦筋,不是有位高須四郎中將代理過幾天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嗎?那時新幾內亞的荷蘭迪亞正吃緊,臨時長官讓角田覺治把飛機弄到自己兼任司令的第13航艦去了。
雖然都是中將,但是一來是官大一級壓死人,二來角田是海兵39期,高須是35期,角田只能乖乖地交出飛機,以至於到豐田副武長官策劃「亞號作戰」的時候一航艦已經幾乎沒有飛機了,這就是豐田上任為什麼要把南雲忠一那兒的第14航艦的飛機收來給角田覺治的原因,因為角田手裡又空了。
可就是給了他也沒用,本來美國人就成天在拿日本的殘余陸基航空兵當零食吃,更不要說他們還知道日本人搞了一個什麼「Z作戰」的計劃,想用岸基艦載航空兵力一起打美國航母艦隊,在一時無法捕捉日本聯合艦隊主力的情況下,美國人的當然選擇是先把日本人的陸基航空兵最後消滅掉,省得到時候添亂。
亞號作戰從6月2日開始以後到13日終止只有11天,不明真相的角田在這11天內疲於奔命,從比亞克到帛琉,中途還轉進到了荷屬東印度的哈馬黑拉島(Halmahera Island),最後才回到馬里亞納。全部是毫無意義的移動,因為飛行員的技術實在太差,移動過程中還掉了不少飛機,回到馬里亞納以後又給美國人在空中和機場上全部收拾了,到6月11日角田手裡只有兩架偵察機和兩架中攻了。這兩架偵察機照樣還是毅然起飛當然就回不來了,中攻被美國人擊毀在了地面,角田手裡一架飛機都沒有了,他除了自殺還能幹嘛?
本來他這個級別的戰死都是自動晉一級的,可是不知為什麼聯合艦隊就是沒有批准。

❸ 角田覺治的介紹

角田覺治(1890年9月23日-1944年8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中將司令,出名的猛將。最後於天寧島戰役戰敗自殺。

❹ 使命召喚5里的二戰。

樓主你好

第一個問題:

二戰時期有火箭彈,而且已經發展出很多種類。如專門用於對地火力覆蓋的「喀秋莎」以及美軍專用的從輔助作戰艦只發射的集束火箭彈;用於驅潛艦上的反潛火箭彈;英國海軍艦艇上被稱為「UP」的防空火箭彈;裝備在交戰雙方戰斗機上的對地支援/對空火箭彈等等。

至於樓主所說的游戲中的火箭彈支援,光從其龐大的落點范圍和密度便可直到是從艦艇上發射的。該種艦艇便是被稱為LSM(R)--即一種由中型登陸艦(LSM)上裝載火箭的旨在在登陸開始前用近距離較強火力壓制灘頭防禦的支援性輔助艦艇。它裝備了85個火箭發射器,1門5英寸,2門40毫米炮和3門20毫米炮。

(它的圖片請看最後)

第二個問題

樓主所說的水上飛機是著名的PBY「卡塔利娜」船身式水上飛機。是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海航集救助,運輸,偵查,支援,反潛為一體的高空中滯留時間的大型水上飛機。

以下資料來源於網上

美國聯合飛機公司(康維爾的前身)生產的PBY型反潛巡邏機,是該公司可與B—24齊名的兩大支柱產品之一,也是世界航空史上久負盛名、產量最高的水上飛機。PBY有一個優雅的別稱叫「卡塔利娜」,原是個與公司名稱諧音的地名。

「卡塔利娜」的原型機XP3Y—1於1933年10月28日獲海軍開發認可,1935年3月28日,一號機在水牛工廠正式交付,並進入評價試驗。三個月後即獲得首批訂貨,並轉往聖地亞哥分廠投入批產試制。1935年10月,試飛中的原型機返廠後重按巡邏機(P)和巡邏轟炸機(PB)的技術要求作進一步改進,同時改裝了功率更大的R—1830—64發動機。

1936年5月19日,改進型XPBY—1再次露面,這種以PB命名的飛機在美國還是頭一次出現。它從佛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港飛抵加州的聖地亞哥,創造水機飛行距離5550千米的世界紀錄。

首架批產機PBY—1於1936年9月出廠,1937年5月交付部隊,10月5日在VP—11F中隊正式服役。

全金屬結構的PBY有一個水上安定性良好的寬矮而修長的機身和高置於流線形翼台上並帶有支柱的大面積矩形整體高單翼。兩台R—1830系列「雙黃蜂」空冷活塞發動機緊挨著安裝在中翼上,能減少單發停車後的偏航力矩。翼尖有一對可收放浮筒,飛行中可兼作端板。機頭為多角形轟炸瞄準艙和前炮塔,稍後為多人駕駛艙。後機身背部兩側有兩個巨大的蛋形全透明觀察艙兼炮塔,是該機特徵之一。機身下方為雙斷階艇底,其尾部設可伸縮炮塔。PBY的後期型號還改裝了雷達、探磁器和可收放前三點起落架。全機擁有7.7毫米、12.7毫米機槍4~5挺,可在翼下掛彈2噸或魚雷2條。

繼原型XP3Y—1和生產型一號機XPBY—1之後,PBY又發展出十多種改型,主要是:PBY—1,1936年10月5日服役的第一種生產型。

PBY—2,裝備稍有改動,1937年5月服役。PBY—3,改裝1000馬力的R—1830—66發動機,最高時速增至307千米,1937年11月服役。PBY—4,發動機改用1050馬力的R—1830—72型,機身背部用蛋形觀察艙兼炮塔替代了以前的兩個滑門式射擊窗。機槍口徑也改為12.7毫米,最高時速317千米,轉場航程7125千米。

PBY—5服役於1940年9月18日,戰前曾為加入「中立巡邏」預購過200架。發動機改用1200馬力的R—1830—82或92型,立尾後緣改直線,裝甲強化,油箱可防彈,尾部下方改裝伸縮型小炮塔,雖燃油量減至5580升,但仍因總重增加而導致飛行性能下降。—5A是裝有起落架的兩棲飛機,1939年11月22日試飛,1941年底服役,其陸軍型叫SA—10。

PBN—1「諾麥德」1941年海軍菲拉蒂爾弗亞飛機廠用PBY—5進行修形改進後的產物。立尾升高,艇身和浮筒重新選形。中翼內設整體油箱,最大攜油量7890升,機頭改用12.7毫米機槍的新炮塔,還改良了飛機結構及電氣設備,1943年2月服役,生產出156架,其中138架援蘇。

PBY—6A是1944年4月至1945年4月間在新澳林茲工廠生產的改型。機頭和立尾同PBN—1,裝甲減少206千克,發動機同—5A,並設起落架。駕駛艙頂部裝有雷達,因總重增加導致飛行性能下降。曾有48架援蘇,75架供應美陸軍,即OA—10B。

「GST」是蘇聯於1938年引進技術仿製的型號,改用M62發動機,1939年試飛,生產過幾百架,成為戰時蘇聯水上飛機主力。

此外,加拿大畢卡斯飛機廠從1943年4月開始仿製過379架PBY—5A,返銷給美陸軍的230架救護機稱OA—10,內183架一度移交海軍,即PBV—1A。波音加拿大公司從1943年5月開始仿製PBY—5,改稱PB2B—1,共240架,後又仿製PBN—1,改稱PB2B—2,共362架,大部援英,即「卡塔利娜」4B和6,其餘售與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均裝雷達。

「卡塔利娜」總產量(蘇聯除外)為3290架,其中892架是仿製型,創水機最高紀錄。

第三個問題:

萬歲沖鋒(萬歳突撃)的確存在。樓主覺得生疏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在中國,我們稱之為「玉碎」。

日語原文玉砕

散華

假名ぎょくさい

さんげ

羅馬字gyokusai

sange

它是在太平洋戰爭中舊日本帝國軍隊在和與之裝備和火力支援比差距懸殊的美軍作戰時使用的「終極武器」。由於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廣泛採用跳島戰術,使得駐守島嶼的日軍陷入沒有補給沒有援兵的孤立狀態。絕望的日本人在遇到高度機械化的美軍部隊時可謂很少有優勢可言,當精心構築的防禦工事被美軍拔除,後路被美軍切斷時,日軍便採用萬歲沖鋒的方法進行「總玉碎」

以下資料供樓主參考: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方總部用「玉碎」表示自殺式攻擊或誓死戰斗的策略。「散華」是同義詞,代表「像櫻花一樣散落在地」,代表日本武士道精神所追求的境界。

1943年5月29日,駐守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的日本守軍約2600人經過激戰,全部陣亡。當時日本軍方考慮到「全體陣亡」的說法對於國民的精神打擊過大,為了激勵士氣,便首次在報道中使用了「玉碎」一詞。

日軍主要的玉碎戰役有:

*1943年5月29日:阿圖島戰役

*1943年11月22日:吉爾伯特群島戰役

*1944年2月5日:馬歇爾群島卡瓦加雷環礁戰役

*1944年2月23日:馬歇爾群島布朗環礁戰役

*1944年7月3日:比亞克島戰役

*1944年7月7日:塞班島戰役

*1944年8月3日:天寧島戰役

*1944年8月11日:關島戰役

*1944年9月7日:拉孟戰役

*1944年9月13日:騰越戰役

*1944年9月19日:安高爾島戰役

*1944年11月24日:貝里流島戰役

*1945年3月17日:硫磺島戰役

第四個問題:

蘇軍雖然整體作戰效率(即多軍級,多兵種間合同作戰能力)低下,然而由於蘇聯政治工作到位(軍隊建制中有政委逐級存在),故蘇軍士氣高昂。然而蘇軍的裝甲部隊裝備較德軍處於劣勢,蘇軍主要的裝甲力量(後期

)T-34-76型坦克無論在裝甲或者火炮威力方面都不如德軍同時期的黑豹和虎系列坦克。然而得益於蘇聯強大的生產能力,大量的蘇聯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以及高昂的士氣,便使蘇軍輕而易舉地克服了個體裝備上的劣勢。但遠遠不能達到以一挑十的地步。

在四年的衛國戰爭中,在經歷過清洗後的蘇軍迅速成長為擅長於大平原大縱深作戰的隊伍,雖然其大規模作戰方案仍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但是其摩托化集群的作戰能力已令人嘆為觀止。歷史上在冷戰時期達到成長尖峰的蘇聯軍隊是唯一能與高度機械化的美軍相抗衡的軍隊,然而在二戰時,尚未做到全軍摩托化的蘇軍較美軍的單兵素質,裝備質量以及支援力量還有較大差距。

第五個問題:

本人熱衷於二戰時期的東線戰場已經有些年頭了。我對於這個問題比較客觀的看法是:克勞塞維茨曾經說過,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由於納粹德國和前蘇聯的政治體制存在不可妥協的隔閡與尖銳的意識形態差異,此種區別在武鬥中便表現在德軍在整個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實施了諸多暴行(即種族滅絕,槍殺俘虜以及撤退時「摧毀一切」);同時也表現在在蘇聯強大的政治機器的運作下,蘇軍對於德軍,德國乃至德國人幾乎變態的妖魔化的仇視。

根據納粹當局在1941年中下旬出台的《政治委員條令》(即對於俘虜的蘇軍中的政治工作人員,包括政委及其他工作人員,可以不經軍事法庭審判直接處決)也因為這樣交戰雙方自然都沒有善待對方俘虜的習慣。相信樓主在游戲中聽到最多的便是「復仇」「血債血還」。不論是德國的黨衛軍槍殺蘇軍俘虜抑或蘇軍槍殺德軍俘虜,都已經成為蘇聯衛國戰爭中的規則和潛規則。更有甚者,蘇聯的宣傳機器更是爆出:殺死德國人,不停地殺死德國人」的口號激勵士氣。頗受蘇聯官兵喜愛的蘇聯詩人愛倫堡更是以筆墨不停地重復著殺死德國人的信息。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兵員素質不高的蘇軍槍殺俘虜自然正常。

以上。

由於這是美軍半路出家從登陸艦改裝的火力艦,故在網上幾乎找不到關於它的一點信息..還好我回憶起以前看過的一本英國人寫成的書,裡面有關於它的插圖..找到一並奉上~絕對的極品~~

通過這張圖可以清晰辨認出遍布甲板上的密密麻麻的火箭發射器

❺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大兵會自費購買子彈么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大兵,會自費購買子彈嗎?


還是先來了解一下,美國海軍陸戰隊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吧。美國海軍陸戰隊(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縮寫為USMC),又稱美國陸戰隊,是美國軍隊中的海軍陸戰隊及兩棲作戰部隊,其主要職責是運用美國海軍的艦隊(含航空兵),快速抵達全球各危機發生地執行戰斗任務。

畢竟,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大兵們,從來就不用擔心子彈不夠用,他們在每一次作戰行動當中,子彈數量都是經過精確計算的,如果連海軍陸戰隊的大兵們去打仗連個子彈都得自費購買的話,那麼,他們在美國軍隊當中的地位也就不可能有這么高,話又說回來,就算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大兵們願意自費購買子彈也是不被軍方允許的,理由很簡單,美軍制式武器都有自己的彈葯匹配標准,雖然不能說外購子彈就不適應制式武器,但在美國軍方看來,這就會增加武器在可靠性、安全性上的隱患,所以,美國軍隊當中的制式槍支是不允許使用外購子彈的。

❻ "在""天寧島戰役""中,數百日軍究竟是如何孤島奮戰一年的"

數百名的日軍不知道日本已經投降了,所以他們一直都在和美國打游擊戰。

它是從天寧島機場起飛的,所以島上剩餘的日本人沒有目睹B-29對日本的轟炸,攜帶的原子彈在他的頭上飛了起來,他們對此一無所知。B-29超級空中堡壘重型戰略轟炸機,正是這架轟炸機從天寧島起飛,並向日本本土投下了原子彈。1945年8月底,日軍開始陸續投降,但在丁寧島主島上倖存的日本士兵藤田順治繼續與美軍作戰。戰爭結束8年後,對美軍的最後一次投降是1953年。

❼ 二戰最慘烈的戰役天寧島戰爭電影

《太平洋的奇跡》、《玉碎塞班島》、《風語者》

塞班戰役不算慘烈吧,貝里琉島和硫磺島慘烈多了

❽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有關歷史

海軍陸戰隊最著名戰役就是第一次伯伯里戰爭(一八零一年至一八零五年)海軍陸戰隊攻打北非海盜,當時上兵威廉伊頓和佩理少尉帶領七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和三百名傭兵拿下了迪理波里城。從此這場戰鬥成為海軍陸戰隊傳奇故事。士兵也開始配備傭兵刀。
1812年美英戰爭期間,海軍陸戰隊登上大型護航艦作戰,取得美國於該戰爭中第一場勝利。該戰不但延遲了英軍進攻華盛頓DC,也保住了安德魯·傑克遜的紐奧良防線。戰爭結束時海軍陸戰隊已經成為海戰中的船側步槍戰高手。
戰後的1820年海軍陸戰隊迎接了第五任指揮官韓德森將軍。在他任期內海陸活動范圍擴展到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和西非,福克蘭群島和蘇門達臘也有海陸前往過。韓德森也反對了傑克遜總統把海軍陸戰隊和陸軍合並的意見。後來國會為了妥協而通過1834年的「海軍陸戰隊組織修正條例」,規定海軍陸戰隊下轄於美國海軍但是以半獨立部隊存在。但是這次事件也是海軍陸戰隊存在的必要性第一次被質疑。
後來韓德森將軍自願帶領海軍陸戰隊參加1835年薩未諾戰爭,他親自帶領兩個營作戰。十年後的美墨戰爭(1846–1848),海軍陸戰隊打出了著名壯烈戰役夏布爾特佩克之役,進攻墨西哥市,也成為後來軍歌中的From The Halls of Montezuma 歌詞由來。在1850年代,多數海軍陸戰隊多在巴拿馬和亞洲活動,和佩理的東印度分隊軍一起行動也成就了著名的遠東戰斗史。
當他們在外國作戰回來時,海軍陸戰隊緊接參加南北戰爭(1861–1865),擔任海岸封鎖角色。但是隨著美國分裂,海軍陸戰隊也有一半軍官脫離去加入南軍並成立南方海軍陸戰隊,但是最後只對戰局有一點點影響:南方海軍陸戰隊在第一次奔牛河之役後全軍覆沒。 二次大戰期間,海軍陸戰隊擔任太平洋戰爭攻擊日本的主要角色。例如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布干維爾島戰役、塔拉瓦戰役、關島戰役、天寧島戰役、塞班島戰役、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硫磺島戰役、沖繩島戰役。密碼專家飛利浦強斯頓還在戰爭中提出用印地安那瓦何語作為海軍陸戰隊密碼的戰略。
瓜島戰役
1942年8月7日,美軍3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開始炮擊瓜島。隨後美軍開始登陸。島上的2200名日軍立刻撤往島內縱深地區,110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士兵登上了瓜島。
1942年8月8日,美軍佔領了日軍在瓜島上尚未修建好的亨德森飛機場。日軍派出精銳的仙台師團,在瓜島北岸登陸,趁著夜色穿過島上的叢林,逼近美軍。美軍控制了整個瓜島白天的制空權和制海權。日軍則利用夜晚不斷地發起夜襲,試圖攻擊和奪占亨德森機場。
1942年8月26日,日軍為奪回機場發動了自殺性的進攻。日軍的攻勢收獲的只是屍體。日軍傷亡不斷增加,物資開始匱乏,絕望的日本陸軍開始向山本五十六求援。日軍用登陸艇、驅逐艦和潛艇趁著夜色輸送人員和物資。日軍把這一計劃稱為「東京快車」,日軍希望能用新增的日軍在人數和意志上壓倒美軍。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與日軍的幾個精銳師團頑強對峙5個月,第一師一戰成名,「海上魔鬼」的稱號沿用至今。
1942年12月底,美軍3個師的援兵趕到,向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1943年2月,「東京快車」將島上最後的殘余日軍撤出了瓜島。瓜島戰役中日軍艦艇和飛機的損失十分慘重,大大削弱了日軍的戰略防禦力量,對戰爭的發展進程有著巨大的影響。
硫磺島戰役中,著名的舉旗照片就是由五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和一名海軍士兵合力舉起的。美國海軍書記官詹姆斯當天就在島上看到那一幕,他說「……國旗的升起證明海軍陸戰隊的精神將流傳500年。」 這也成為後來重要的公關宣傳。戰爭期間海軍陸戰隊改組成兩個旅下面四個師,五個飛行中隊和大量後備隊員,總計485,000人。後來又增加20個防衛營和一個空降營。總計87,000名海軍陸戰隊軍人在二戰傷亡(死亡20,000多),其中 82 人獲頒榮譽勛章。
詹姆斯預言海軍陸戰隊在戰後受到軍費下降影響將無法維持,因此陸軍將領壓低人員和改組防衛員額以降低海軍陸戰隊的任務並分攤給陸空軍。且倉卒在國會立法,以避免海軍陸戰隊被刪減消失,最後促成1947年國安法立法保障海軍陸戰隊存續。之後1952道格拉斯曼菲爾德法案確立海軍陸戰隊將軍可以列席參謀首長聯席會和其他軍種平起平坐。 朝鮮戰爭(1950-1953)中極速調往前線的就是海軍陸戰隊第一臨時旅。該旅也守住了釜山環型防禦圈,以執行側翼作戰。之後麥克阿瑟帶領陸戰隊進行了仁川登陸。該攻擊成功瓦解北朝鮮戰線並將之逼退到鴨綠江直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為止。聯合國X混和軍團(包含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和陸軍第七師)在遭受大傷亡(雙方傷亡資料:在新興里、後浦地區的31團特遣隊各部隊總共有3200人(其中包括編入美軍的韓國人515人),突圍到達下碣隅里(包括從後浦撤回的31團團部及坦克連325人)共約1600人,其中1150多名傷患由飛機後送,490名沒有受傷的官兵(其中從新興里突圍的計385人)整編成陸軍暫編營跟隨陸戰1師一起撤退。美軍在新興里實際被殲(指純損失,陣亡、失蹤和被俘約,1700人,其中被俘約300人,陣亡、失蹤約1400人。損失兵力摺合約為半個團(約占第7師31團完整建制編制人數3781人的45%),與志願軍戰史所稱殲滅美軍一個建制團(甚至還有資料稱為加強團)有一定距離。
美軍陸戰1師,該師編制人數約2.5萬人,當時到達長津湖地區是3個陸戰步兵團、1個陸戰炮兵團以及直屬第1坦克營、第1工兵營等部隊,而師部部分人員、師直屬第1海岸營和第1水陸兩棲車運輸營以及一些後勤人員還留在興南港,在長津湖地區部隊總共約2.4萬人。
而陸戰1師最後從興南港登船撤離的人數是22215人,加上還有約1000名重傷員已直接空運日本,也就是說在長津湖陸戰1師被消滅(陣亡和失蹤)約為2000人。
根據美軍戰後公布的資料,陸戰1師的傷亡情況是:陸戰1師從10月26日至12月15日(是從元山登陸進入東線戰場到從興南登船撤出整個東線作戰,而非僅指長津湖之戰),陣亡604人,傷重死亡114人,失蹤192人,傷3508人,戰斗傷亡總數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戰斗減員,主要是凍傷和消化不良,但在戰役期間大部就已傷愈歸隊。此外陸戰隊飛行員還有8人陣亡,4人失蹤,3人負傷。整個陸戰隊戰斗傷亡為4433人。
美軍後來修正的數據:步7師戰斗傷亡2670人,步7師下屬的KATUSA(臨時招募的韓國人補充美軍)戰斗傷亡1602人,再算上美步3師,南朝鮮首都師,土耳其旅的傷亡,東線第2次戰役中的美第10軍戰斗傷亡達到10495人,這1萬多人還都是第10軍的Battle Casualties,如果再計算在此期間的Non-Battle Casualties(包括凍傷)的人數----其中第1陸戰師有7338人。
中方傷亡資料:根據《抗美援朝戰爭衛生工作總結 衛生勤務》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 1988年3月第1版 第327頁 數據:東線九兵團3個軍 戰傷傷員14062、凍傷傷員30732、戰斗死亡7304,總減員52098 (凍傷死亡不清)。)後撤回岸邊,史稱長津湖戰役。海軍陸戰隊一直奮戰到38度線防區並維持到1953停戰日。韓戰使海軍陸戰隊擴張到75,000人達到261,000人共有30,544人死傷其中42人獲頒榮譽勛章。 之後的越戰中海軍陸戰隊也是關鍵部隊。他們攻下了峴港市,還參加了順化戰役、溪生戰役。海軍陸戰隊編成了特殊北方軍團駐扎在南越。在那裡他們遇到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NLF 越共)的游擊戰術和北方越南人民軍(NVA)間歇性的正規軍攻擊。為了應對,上層司令部規劃了一個魯莽的聯合攻擊專案(CAP)利用非傳統非人道做法肅清南越內部叛亂並派教官訓練南越海軍陸戰隊。最終1973年美國在簽訂巴黎和平協約後撤軍,之後1975年海軍陸戰隊還曾短暫的回到胡志明市處理馬亞圭斯號事件。
越戰是海軍陸戰隊所經歷最長的戰爭,最終13,091人死亡,51,392 人受傷,其中57人獲頒榮譽勛章。部署的陸戰隊員比二戰還多。軍隊回國後,許多隊員因為戰爭中的不當行為和逃亡被送上軍事法庭。也導致軍中的1970年代諸多大改革,更注重招募品質和矯正輔導被列為可以保障部隊安全的因素。 海軍陸戰隊於伊拉克戰爭21世紀後第一場最大的海陸戰隊行動就是伊戰。海軍陸戰隊編成了第一遠征軍,偕同陸軍第三步兵師於2003年攻擊伊拉克。海陸於2003年高強度戰爭結束後離開伊拉克,但是後續游擊戰吃緊後2004年又重返。他們負責防守巴格達西方最大的沙漠地帶。期間還帶頭於四月攻擊費盧傑並於2004年11月第二次進攻費盧傑。其中發生兩件人權事件:哈迪塞屠殺事件和哈姆達尼耶村事件。直到2009年底,海軍陸戰隊都再也沒有離開伊拉克。

❾ 二戰最慘烈的戰役天寧島戰爭電影

《太平洋的奇跡》、《玉碎塞班島》、《風語者》
塞班戰役不算慘烈吧,貝里琉島和硫磺島慘烈多了

❿ 日軍玉碎戰有那些

1943年5月12日-5月29日 阿圖島戰役
守軍2,650人 指揮官山崎保代大佐以下2,351人戰亡
1943年11月20日-11月23日 塔拉瓦環礁戰役
守軍2,600人 指揮官柴崎恵次少將以下2,583人戰亡
1944年1月30日-2月6日 誇賈林環礁戰役
守軍8,110人 指揮官秋山門造少將以下7,870人戰亡
1944年2月17日-2月18日 艾尼威托克戰役
守軍2,812人 指揮官西田祥實少將以下2,677人戰亡
1944年5月27日-8月20日 比亞克島戰役
守軍14,900人 指揮官千田貞敏少將以下14,380人戰亡
1944年6月15日-7月9日 塞班島戰役
守軍31,629人 指揮官齊藤義次中將以下30,700人戰亡
1944年7月24日-8月1日 天寧島戰役
守軍8,500人 指揮官緒方敬志大佐以下8,010人戰亡
1944年7月21日-8月10日 關島戰役
守軍18,500人 指揮官高品彪中將以下18,000人戰亡
1944年6月4日-9月7日 松山戰役
守軍1,300人 指揮官金光惠次郎少佐以下1,250人戰亡

1944年5月11日 -9月14日 騰沖戰役
守軍2,800人 指揮官藏重康美大佐以下2,750人戰亡
1944年9月17日-10月19日 昂奧爾戰役
守軍1,250人 指揮官後藤丑雄少佐以下1,191人戰亡
1944年9月15日-1944年11月25日 貝里琉戰
守軍11,000人 指揮官中川州男中將以下10,695人戰亡
1945年2月19日-3月26日 硫磺島戰役
守軍22,786人 指揮官粟林中道大將以下18,375人戰亡
1945年3月26日-6月20日 沖繩戰役
守軍116,400人 指揮官牛島滿中將以下94,136人戰亡

閱讀全文

與天寧島戰役電影完整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鐵梨花電影完整版電視劇 瀏覽:44
影音先鋒97電影網站視頻在線觀看視頻 瀏覽:186
蹩腳英語電影英文字幕 瀏覽:571
台灣十部頂級喜劇電影 瀏覽:13
成都lpl決賽電影院 瀏覽:707
一部有紅孩兒秘籍古裝老電影 瀏覽:199
姐姐電影票房 瀏覽:105
電影特效場景大全 瀏覽:957
周星馳電影搞笑的人名 瀏覽:140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結局 瀏覽:960
帶有總動員的電影名字 瀏覽:637
大尺度愛情電影雙面情人 瀏覽:137
2020在線中文字幕的電影 瀏覽:740
國內奇幻愛情電影 瀏覽:564
太行山上電影完整免費HD 瀏覽:561
好看催淚的電影愛情 瀏覽:586
把你一生拍成一部電影起什麼名 瀏覽:316
十大真實破案電影 瀏覽:492
韓國愛情電影片名 瀏覽:463
國產電影的崛起英語作文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