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狼牙山五壯士>>觀後感怎麼寫
「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這是當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為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題的詞。抗戰時期,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戰士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在子彈打光了的情況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1941年,日軍對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盪」,製造了田崗、東婁山等多起慘絕人寰的慘案,妄圖以兇殘的「三光」政策,「蠶食」我抗日根據地。日軍分三路向易縣進軍,妄圖包圍楊城武司令員指揮的晉察冀軍分區一分區。
24日,3000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狼牙山地區,將邱蔚團、易縣、定興、徐水、滿城四個縣的游擊隊以及周圍人民群眾共2000多人圍住,形勢十分嚴峻,邱蔚團長急速將此情報告楊城武司令員,為解救游擊隊員與當地百姓,楊城武司令員制定了「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命令3團、20團佯攻管頭、松山、甘河一帶日軍,促使日軍從狼牙山東北方向調兵增援,以便於被圍的游擊隊員與人民群眾從狼牙山東北方向突圍。邱蔚團長根據此作戰方案將掩護部隊轉移的任務交給7連。
午夜,邱蔚團長指揮部隊及當地群眾從盤陀路安全地轉移到了田崗、牛崗、松崗一帶。清晨,日偽軍誤以為邱蔚團已經被包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500多日偽軍兇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來。7連戰士早就在敵人必經的路上埋下地雷,炸的日偽軍丟下五十多具屍體慌忙地逃了回去。日軍指揮官深信邱蔚團已被圍住,命令部隊再次瘋狂地向狼牙山方向進攻。激戰中,7連戰士大部分犧牲,連長劉福山身負重傷。為了讓大部隊再走遠些及7連受傷的戰士能安全地轉移,指導員蔡展鵬命令馬寶玉班留下堅守。
為了拖住並吸引日偽軍,馬寶玉帶領葛振林、宋學義等5名戰士邊打邊向棋盤陀方向撤退,把日偽軍引向懸崖絕路。當他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已經剩下5個人了,並且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只好舉起石塊向日偽軍砸去。日偽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並叫到「捉活的,捉活的!」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寧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偽軍手中,提著槍縱身跳入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馬寶玉等五名戰士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全軍全國,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1942年5月,晉察冀軍區舉行了「狼牙山五壯士」命名暨反掃盪勝利祝捷大會,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授予3名烈士「模範榮譽戰士」稱號,並追認胡德林、胡福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並授予「勇敢頑強」獎章。狼牙山五壯士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受到聶榮臻司令員的高度評價,他說:「他們身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優秀品質,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為紀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當地革命政府在棋盤坨主峰建起了紀念塔。新中國成立後,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事跡被收錄進小學課本。1978年,宋學義因病逝世,長眠於沁陽市烈士陵園。2005年3月21日,在即將迎來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葛振林病逝於湖南衡陽,至此,狼牙山五壯士中最後一位在世者也永遠離開了人們。
B. 一個愛國主義影視教育的電影,以此寫一篇觀後感
觀《小英雄雨來》有感
60多年前,日寇侵略中國,多少革命先烈前仆後繼地拋頭顱,灑熱血,用血肉之軀保衛祖國。在坑日戰爭中涌現出了一批英雄少年,在民族處於危亡之秋的時刻,他們跟上父輩,義不容遲地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抗起了坑日的重擔。十二歲的雨來就是其中一員。
雨來生長在蘆花村,他聰明勇敢,游泳本領高。在鬼子掃盪時,交通員李大叔被鬼子追捕,李大叔逃到雨來家避難,雨來機智地將敵人引開。他被鬼子捉到後,面對鬼子的威逼利誘、恐嚇毒打,甚至死的威脅,他都無所畏懼,始終不說出李大叔的藏身之處。這種精神難能可貴。
看完這部影片,我能感受到戰爭的激烈,人民群眾的凄慘。雨來本該無憂無慮地生活,有一個快樂美好的童年。但是因為戰爭,他的童年彌漫著硝煙,他不得不拿起槍,去保衛祖國。他為了掩護革命幹部,寧死不屈,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熱愛自己的祖國。誰不珍惜年輕寶貴的生命?誰不渴望美好自由的生活?可是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祖國的解放,他們都豁出去了!
作為一名中國的學生,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將來做祖國的棟梁,擔負建設祖國,強大祖國的重任,讓那些侵略者對我們刮目相看。
我們要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了促進世界和平,為了中華民族強大富饒而努力!
看在我自創的份上,就選我吧。
C. 寧死不屈讀後感,要長一些,網上都很短(400字以上吧)
一天早晨,天剛蒙蒙亮,幾個凶神惡煞的日本兵,端著明晃晃的刺刀押著一位兒童團員向松花江畔走來。
那個兒童,只有十三歲,她犯了什麼罪啊?她的罪名就是組織村裡的孩子學習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在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我國東北三省以後,敵人為了使東北三省的人民忘記自己是中國人,永遠當他們的奴隸,不準東北的少年兒童學習中國語文。
今天,敵人在松花江畔對小姑娘進行審訊,並用皮鞭趕來了村裡的許多孩子。
敵人問:「你為什麼偷著組織大家學習中國語文?」
小姑娘回答:「因為我是中國人。」
敵人羞怒了,吼道:「你不知道違抗命令要槍斃嗎?」
小姑娘回答:「你們槍斃不了我的愛國心!」
敵人沒辦法了,假惺惺地說:「你年紀這么小,怎麼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呢?答應以後不再組織學習中國語文,我就送你到最好的學校。」然後,又惡狠狠地說:「如果你執迷不悟,那眼前的滾滾波濤就是你的墳墓。」小姑娘聽了,毫不猶豫地走向江心……我的感受是:這個小女孩寧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個小女孩寧死也不答應不組織大家學習中國語文。雖然敵人這樣對她,但是她就是不答應。最後,小姑娘的寧死不屈,我們應該學習她。
479個字
D. 革命戰爭電影觀後感419左右
抗日戰爭電影觀後感
1.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看了一部抗日戰爭的電影,電影的題目叫《鐵道游擊隊》。電影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一群農民在隊長劉洪和政委的帶領下,與日本鬼子進行了殊死的搏鬥。他們不怕犧牲,不畏任憑艱難險阻,終於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
游擊隊員們非常勇敢,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爬上正在飛馳的火車,拿走敵人的槍-支-彈-葯;面對那麼多兇殘的敵人,他們毫不畏懼,堅決與敵人搏鬥;被捕的游擊隊員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寧死不屈,不向敵人透露一點游擊隊的秘密。
游擊隊員們在險惡的環境下,從不害怕,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困難,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用歌聲來激勵自己:「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看了這部電影,我懂得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後用我們的雙手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2.《地道戰》觀後感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地道戰》。這部電影的劇情是1942年抗日期間,日軍對翼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盪。日軍常常襲擊老百姓,讓老百姓吃了不少苦頭。
高老莊群眾在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指導下,把家家戶戶的地窖連在一起,組成地道,並通到鬼子的炮台下,鬼子一出兵,地下的民兵就會發現,並告訴老百姓下地道,讓鬼子白跑一趟。
有一天,高傳寶接到上級的通知,說有武工隊要來,這話傳到了鬼子的耳朵里,鬼子就讓漢*打扮成武工隊的樣子,去打聽地道。漢*到了那,被高傳寶一眼就認了出來,殺死在地道里。
敵人出了炮台,走進村子,沒發現什麼人,但是,高傳寶和他的民兵早已做好了准備,敵明我暗,打了鬼子一個措手不及。最後還活捉了鬼子小隊長。
六十年後的今天,我們過著八路軍打來的生活,我想起高老莊人民和高傳寶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鬼子。在抗日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3. 我看了《成成烽火》這部電影後有許多感想。
太原城,晉祠旁,有我成成讀書郎,明德明理耀長夜……每當我聽到著首《青春熱血鑄輝煌》我就想起來我看過的系列電影《成成烽火》。
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的獻禮影片,電影《成成烽火》真實反映了游擊第四支隊堅持敵後抗戰八年這一歷史故事。該劇共十部,講述了成成中學師生投筆從戎、共赴國難的全過程。
山西太原成成中學成立於1924年,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名校,全校師生以「明德明理、成己成人」為校訓。
http://www.oh100.com/a/201206/96810.html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中共山西省工委三大機關進駐成成中學,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朱德、彭真、楊尚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留下了戰斗的足跡,成成中學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北方抗日戰爭的前線指揮部。
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成成中學的四百餘名師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投筆從戎,共赴國難。整建制地組成抗日游擊隊,轉戰晉西北,進軍大青山,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氣吞山河的愛國主義華章.
《成成烽火》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之下,我們不應該放棄理想,而是應該爭取實現理想的機會,最重要的,我們要極力保護好自己的祖國,信仰共-產主義,並且誓死不做亡國奴!
E. 中國歷史故事中《寧死不屈》的讀後感300字
我讀過許多讓我感動的故事,但大多數都記不清了,但是有一篇文章卻讓我記憶猶新,就像是昨天才讀過一樣。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一個小姑娘與日本人作斗爭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一天,幾個日本兵端著長槍,押著一位小姑娘向松花江走去。那個小姑娘只有13歲,她犯了什麼罪呢?他的「罪名」就是組織村裡的孩子學習中文。自從日本鬼子侵佔了大半個中國之後,就不讓東北的兒童學習我國的語言文字,永遠當他們的奴隸。這天,鬼子押著小姑娘來到了松花江邊。並用威脅的口氣問她為什麼偷著組織大家學習中文。小姑娘用平靜的語氣說:「我們是中國人」。聽了這話鬼子惱怒了,大聲吼道:「難道你不怕違抗命令是要被槍斃的嗎?」小姑娘大聲的回答:「你們槍斃不了我們愛國的心!」鬼子聽了沒有辦法,就假惺惺地對小姑娘說:「如果你答應不再組織他們學習中文,我們就送你去最好的學校,如果你不答應,眼前滾滾波濤就是你的墳墓了!」小姑娘聽後,就毫不猶豫地跳向江中。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小姑娘一句「你們槍斃不了我愛國的心」讓我感慨萬千。小姑娘是寧願自己死掉,也要學習我們的語言文字,她的這種精神是多麼可貴呀!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要好好學習,以她為榜樣。
F. 寧死不屈讀後感
我在讀了寧死不屈《寧死不屈》這篇文章之後,我的心已被楊開慧同志那種寧死不屈的大無畏精神所折服。
《寧死不屈》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毛澤東同志的妻子,也就是楊開慧同志。楊開慧同志在 1930年10月的一天,在板倉不幸被捕了,敵人自以為能在她身上找到很多線索,可他們想錯了:楊開慧同志在他們的威逼下被打得遍體鱗傷,可她像鋼打鐵鑄似的毫不動搖;在敵人的誘惑之下,楊開慧同志依舊守口如瓶。在沒辦法之下,敵人只好將她押上了識字嶺刑場,在犧牲前,她激情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說完這句話後,她便犧牲了。那時她才29歲。
在讀完《寧死不屈》這篇文章之後,我體會到了楊開慧同志那種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這種英雄氣概是許多人所不能比的。但在我們生活的當中,有的人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便將祖國的國寶,珍惜文物偷賣外國人,以滿足自己的貪念;有的則是為了自己能夠苟且偷生和一時高官俸祿,將自己的靈魂出賣給侵略者,把國家的機密透露給外國人;有的背叛祖國,做了敵人的漢奸、走狗。他們的這種可恥的行為真叫人作嘔。我想他們大概已經忘了他們生長的地方,出賣的是哪一個國家。竟然將自己的祖國背叛了,他們應該想想楊開慧同志這種寧死不屈,不肯出賣自己靈魂的革命者。
G. 看了一部關於百團大戰的電影觀後感怎麼寫500字
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在公司團委的組織之下,我們青年團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千金影院觀看了抗戰大片——《百團大戰》。
影片開始講述了百團大戰的背景:國民黨在抗戰正面戰場上節節敗退(本片以張自忠將軍的抗戰失敗體現),日軍步步緊逼,同時中國共產黨也被日軍重重包圍,日軍企圖以鐵路、公路等交通線為依託,對華北地區的抗日力量連續發動大規模掃盪,並在荒原挖溝築堡試圖阻礙抗日力量的進攻,實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藉此控制並逐漸縮小抗日力量,中國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我黨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鼓舞中國人民的抗日士氣,在彭德懷和左權的指揮下發動了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節奏很快,一場接一場的戰役,硝煙四起,給人高度的緊張感。以下幾個畫面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一,搶鐵道閘。八路軍為了用火車撞毀日軍的鐵軌車,須將火車扳至與鐵軌車同一軌道上,我軍戰士一個接一個的沖上去扳閘門,一個接一個的犧牲了,但戰士們沒有一個害怕的,毫不猶豫的往上沖,最後雖然成功了,但在鐵道閘下犧牲的戰士屍體已堆積如山。正是中國人民的這種保衛家園,寧死不屈的精神,正是他們的不屈不饒,浴血奮戰,才有了我們後來的抗戰勝利。
二,老百姓的後方援助。八路軍在抗戰途中,一路得到老百姓的援助,就連80幾歲的老奶奶都在後方拉鞋底,搞紡織,為戰場上的將士送去溫暖。自古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的抗戰勝利,與廣大百姓的援助是密不可分的。
三,毛主席穿著打補丁的戰服。影片中有一個畫面是毛主席穿著一件打補丁的衣服,嘴裡含著一個陳舊的煙斗站在大西北的窯洞口,與畫面中蔣介石穿著華麗的國民軍服,站在豪華的歐式別墅里形成鮮明的對比。引人深思的是:為什麼國民軍擁有那麼優厚的資源和財產,卻失敗了?其實艱苦的條件並不能打擊人的鬥志,只要團結一心,鬥志昂揚,光明就在前方。
四,彭德懷和戰士一起戰斗。 在影片最後一場戰役中,彭德懷拿著望遠鏡在戰場指揮作戰,左權勸了多次,他都不願意離開,他說"戰士們在哪,我就在哪,我得和戰士們在一起".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就是永遠和戰士們同吃同住,沒有階級之分,深得戰士之心。
五,毛主席說彭德懷也該眯一會了。毛主席在彭德懷打了一場仗之後,需要發一個電報給彭總,他叮囑下屬"一定要12點之後才發,彭德懷也該睡一覺了".領導永遠站在下屬的立場思考問題,考慮下屬的感受,才使得下屬永遠忠誠於您。顯示出我黨領導人的智慧和胸懷。
六,繳獲的裝甲車成為廢品。影片中在一場戰役中我軍繳獲了一輛裝甲車,請示團長怎麼辦?團長說"沒有子彈,這東西就是一堆廢鐵,炸了吧!"可見當時中國武器的落後,但是我們用小步槍贏得了最終的勝利,可見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光明終將到來。
影片的結尾講了《百團大戰》的歷史意義: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打出了敵後抗日軍民的聲威,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
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更好的認識和平的珍貴。我們應始終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經過了70年,中國現在已經國富民強,科技發達,擁有了先進的武器和武裝設備。但"和平與發展"一直是時代的主題,也始終是我國一直堅持的發展方向。我國一直堅信"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H. 英雄伍若蘭觀後感
「影片結束以後,我的內心始終難以平靜,伍若蘭捨生忘死掩護領袖和戰友的犧牲精神讓我感動,雖然硝煙彌漫的時代已經遠去,但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歷久彌堅,寧死不屈的伍若蘭、捨身推戰馬的歐陽海、南海撞機事件中無法返航的王偉……這些英雄事跡不斷激勵著我堅定理想信念,為共產主義事業,特別是黨的教育事業奮斗終身。」
《英雄若蘭》以開國元勛朱德元帥的夫人、革命先烈伍若蘭的英雄事跡為故事原型,重現了這位巾幗雙槍女傑在戰役中為掩護領袖和戰友不幸被俘,並帶著身孕抗住嚴刑拷打,寧死不屈,最終英勇犧牲的偉大事跡。
「湖南是一片紅色熱土,這片土地上孕育了無數革命英雄,英雄伍若蘭的革命青春和革命情操,更是芬芳了這一塊熱土,身為青年黨員教師,我在加強自身黨性修養的同時,還要將革命英雄主義的頌歌傳唱給我的學生,激勵他們砥礪前行,把他們培養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I. 革命電影觀後感作文400字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8-24
10:34
當讀完《小英雄雨來》時,我久久陷入了沉思。想著雨來跟我一般大小,卻能與日軍抗衡。
在晉察冀邊區,有一個村莊叫蘆花村,村裡有一個小孩名叫雨來。他水性好,尤其擅長鳧水,像個小鴨子一樣靈活。一天,鬼子又來「掃盪」了,雨來被日本鬼子捉住了。鬼子讓他交出李大叔,可雨來寧可玉碎,不為瓦全。這下激怒了日軍,被日軍的一頓毒打打得青皮臉腫。可雨來仍是寧死不屈。
讀到這里,我對我的懦弱感到羞恥。一次,同學打電話約我出去玩,平時爸爸一般都同意了,可這次說什麼也不讓我去。我很納悶兒,爸爸看我一臉狐疑,便解釋到:「今天天氣太熱,很容易出汗。況且你身體也不好,不宜出門。」聽了這話,我頓時來氣兒了,反駁道:「誰說我體質差?而且打籃球還能增強體質!」這時,媽媽發話了:「你喉嚨不是很痛嗎?那還去干嗎?在家裡好養身體。」「我喉嚨早就不痛了!」我急了。「不準去就不準去!」媽媽火了。「可……」話還沒說完,一股委屈勁兒直涌心頭,鼻子一酸,竟哭起來。姐姐走了過來,對我好言相勸,可我就是轉不過彎兒來。姐姐看也說服不了我,三人便都不管我,去看電視去了。而我卻倔在屋裡,不出來,獨自生著悶氣兒。幾分鍾過後,我的氣也消了一半,可又想著他們在客廳看電視不理我,又發起脾氣來。現在想著雨來的英雄舉動,我早已無地自容。
雖然雨來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卻能認真、刻苦學習;我呢,在這種和平的社會里,本應發奮讀書,與實際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我明白了兩個道理:一是在家或外面不能軟弱,更不能嬌氣,應該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同時也要在學校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在家裡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好孩子!
J. 李大釗寧死不屈讀後感和主要內容
朋友,你讀過《李大釗寧死不屈》嗎?李大釗出生於1889年10月29日,死於38歲,他是中國gcd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同志是一位中國著名的愛國志士。1916年,他積極投身於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一名主將,他是真正共產主義者,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1927年4月6日,李大釗同志在北京被捕,在獄中,他被敵人嚴刑拷打,表現那種堅貞不屈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我真恨不得把那些壞蛋揍死。不知不覺中,我心中聳立了一座豐碑上面寫著「先生不死,精神永存」。我們要學習李大釗同志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的精神,在困難面前決不退縮!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現在,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未來,我們是祖國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