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讀 我的家鄉有感
藍天是白雲的家,森林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海洋是貝殼的家……而人傑地靈,風光秀麗,物華天寶的福清就是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風景優美,有清澈的小河,河邊長滿了綠色的小草,像是在透明的綠玻璃外圍鋪上了一片天然的地毯,河中還安裝了音樂噴泉,水柱會隨著音樂舞動,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一會兒快,一會兒慢,好看極了!到了晚上,寬寬的馬路上,大大小小的汽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
我的家鄉福清還有很多特產呢!有又美味又可口的枇杷,和又甜又脆的梨子,又甜又綠的西瓜和又圓又甜的龍眼,我最喜歡又圓又甜的龍眼了。
你要是來到了福清來,熱情好客的福清人准會獻上最好吃的特產讓你吃個夠。
當天色漸漸暗下倆,近處的花草也看不清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空中有一閃一閃的亮光。那是夜空中輕瑩飄來的螢火蟲。他們彷彿是一隻只會飛得小燈籠,漂亮極了。
你們說我的家鄉美不美?我愛我的家鄉——福清!
B. 我和我的家鄉影評
作為一部喜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非常成功;但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不僅僅在於純熟運用誤解、錯置等手法營造喜劇氛圍,更在於以喜劇元素為「溶劑」稀釋了現實中的種種:這五段故事便是聚焦於農業、醫療、教育、旅遊和創收等等鄉村問題,以很小的切入角反映了國家的變遷。
與《我和我的祖國》不同,沒有了宏大背景的限制,前者彷彿是更接地氣的老鄉,用最淳樸的鄉音訴說著自己的中國夢,也訴說著自己對故土的眷戀。
(2)我的家鄉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制,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的喜劇片。寧浩執導的《北京好人》單元,由葛優、劉敏濤主演;
陳思誠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單元,由黃渤、王寶強、劉昊然主演;徐崢執導的《最後一課》單元,由范偉、張譯、韓昊霖主演;鄧超和俞白眉執導的《回鄉之路》單元,由鄧超、閆妮主演;閆非和彭大魔執導的《神筆馬亮》單元,由沈騰、馬麗主演。
C. 《我和我的家鄉》讀後感怎麼寫
寫作思路:讀後感要真實、貼切,通過閱讀,對文章進行自己的理解並記錄,整體可以採用總分總的形式來描述。
正文:《我和我的家鄉》讀後感
家鄉的小路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誘人的。尤其是春夏兩季,更令人留戀、令人陶醉。
每當春末夏初,路旁的古樹長出了茂密的葉子,鬱郁蒼蒼、層層疊疊,密密的枝丫間透出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既溫暖又不失涼爽。樹腳下,是一簇簇漂亮的小野花,那米蘭般的小白花和蝴蝶似的小紫花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馨香。
順手採下一兩朵,插到黑發中,好漂亮、好別致!只可惜一會兒就敗了,不過香氣卻留在了發中。小路很幽靜,我是個喜歡安靜的女孩,所以在小路上玩耍時就有別樣的滋味。我喜歡一個人在小路上走,那時我心裡覺得有一片完全屬於自己的天空,可以為所欲為,掙脫他人的束縛。
累了、倦了,就趴在草坪上歇歇,歇夠了就站起身,快活地擺起小裙子轉個圈兒,接著玩兒。最有趣的是,我走著走著就迷了路。不過這也沒關系,我就喜歡這種感覺,沒准再走走就很巧地找到了家。找到了,本來可以回去的,然而我並不安分,還是貪玩,結果真的迷路了。不過只要跑進路旁的小商店問問,阿姨們一定會和氣地告訴我的。
在夏天的夜裡,我就不敢一個人出去瘋了,一般隨父母出去。坐在濕漉漉的柔軟的草地上:母親靠著父親的肩,我依偎在母親懷里,低聲說著悄悄話,那感覺實在是好極了!偶而父母悄悄地走,藏起來讓我去找。本來他們是鬧著玩,但由於怕黑,我總是號啕大哭著等他們來接我。
父母來了,我立刻破涕為笑。在那哭得粉撲撲的臉蛋兒上添上一張笑得好甜的嘴巴,拍著手:「爸爸媽媽好壞!」媽媽憐愛地攬我入懷中,我則美滋滋地睡著了……
給予了我無限的歡樂,我真想再回到那時——可是美好的時光是始終要走的。時常我會想起它,而每當想起它,就會掛念起我的家鄉。
D. 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後感怎麼寫
以家鄉為主題,以人物世界為主角,以生活人生為舞台,觀後感就成了。
E. 《美麗江西我的家鄉》讀後感
我的家鄉在祖國的中部,它的名字叫江西省南昌市。那裡經濟雖然不是很發達,但是那裡民風淳樸、風景優美。
白天,站在我家的陽台上,遠遠望去,高樓大廈林立,豐和立交橋那巍峨雄偉的身姿坐落在蜿蜒雄壯的南昌大橋橋頭,扼守著南昌市的西大門。據說距離它大約一公里處,矗立著全亞洲最高最大的摩天輪。在它的旁邊有一個水上樂園,樂園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游輪、汽艇和獨木橋。
晴朗的日子裡,南昌大橋下的贛江,在太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在微風的吹拂下,水面一層層地向著岸邊散開,悠閑自在,而又顯得慵懶。遠處偶爾可以看到幾只水鳥在天空中飛翔,還有幾只在岸邊的水草叢中覓食,並能聽到它們「啾啾」的啼鳴聲。
陰雨的日子裡,可以看到高樓大廈掩映在一片朦朧之中。大橋東面的五星級酒店——登高酒店和地中酒店也只能隱約地看到下面幾層,上面的樓層完全被厚厚的水汽所籠罩。贛江里幾條漁船正靠在岸邊,漁船上漂浮著幾縷炊煙,好一幅詩情畫意的景象!
F. 《我和我的家鄉》影評怎麼寫
1、《我和我的家鄉》描繪了小康生活的畫卷,謳歌了脫貧攻堅的成就,是兼具思想性、藝術性的文藝作品,取得了口碑和票房雙贏,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影片的成功為主旋律創作帶來諸多啟示:一是愛國主義永遠是電影創作的主旋律,二是人民是電影創作永恆的原動力,三是在以小見大中不斷創新藝術表達,影片才能贏得觀眾的共鳴與共情(《人民日報》評)。
2、《我和我的家鄉》和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國》相比,該片的「切口」更小了,但不變的還是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葛優、鄧超、沈騰、王寶強、雷佳音這群「歡樂喜劇人」一出現,觀眾就不愁沒有笑點。
「北京好人」張北京和二舅聯手上演的雙簧、雷佳音「憋」出來的大頭、沈騰和馬麗之間的「網路延遲」,讓影院里充滿了快活的氣氛。電影里有歡樂,更有感動。
正因為有笑有淚,大家甚至都沒有感覺到本片的「主旋律」色彩。如此宏大的主題,卻沒有讓影院里的觀眾感到一絲一毫的枯燥、乏味,這不光得益於主創藝術的表達方式,更體現出中國的文化自信。電影在表達上也沒有了生澀和僵硬(《光明日報》評)。
《我和我的家鄉》創作背景
該片總監制張藝謀、總導演寧浩和總策劃張一白在商量每個單元故事過程中找到了幾個關鍵詞:變化、空間和小人物。千家萬戶都因為全面小康和精準扶貧而發生變化,而這個變化是覆蓋全中國地理空間的,所以就將故事設定在中國的東西南北中五個地理空間,來呈現小人物的故事。
五組導演分別領取任務:閆非、彭大魔作為東北喜劇的代表自然就選擇在遼寧沈陽創作故事;徐崢作為上海人,到了杭州千島湖取景拍攝;俞白眉作為西安人,和搭檔鄧超回到了陝北;只有陳思誠一個東北人,主動請纓去了西南貴州。
而寧浩又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中講述北京小人物的手法,葛優再演「張北京」,連戴的帽子都沒換。
《北京好人》單元的故事來源於寧浩老家一個長輩親戚來北京看病的經歷。寧浩的親戚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病,特別害怕,一是擔心病會很嚴重,二是害怕交不起手術錢。寧浩就勸她,不用焦慮,先做手術,錢的問題可以幫忙解決。
之後,寧浩發現兩人原本平等的親戚關系,純潔的親情,因為涉及錢的問題後,就變得很奇怪。做完手術之後,寧浩親戚的女兒說,農村的醫保卡可以報銷,幾萬元的手術費基本能覆蓋80%多,這時候寧浩明顯感覺到親戚如釋重負,「覺得她又回到長輩的位置了」。
這件事情對寧浩觸動挺大的,沒想到農村醫保能到這種程度,確實是政府辦了一件硬事兒,就想從這個角度講一個小故事,為了符合喜劇片的設定,就做了一個身份互換的設計,拿著別人的醫保卡去看病。
G. 我愛我的家鄉影評
《我和我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制,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的喜劇片。雖說是喜劇片,但是有些片段讓我朋友感動的不行哈哈哈哈。在假期的尾巴看了這部電影,真的是太喜歡這種由各小段故事拼湊而成的電影了,出色的導演和優秀的演員。劇情不拖拉,煽情不矯情全程無尿點。每段故事由向祖國家鄉慶生的短視頻銜接,接地氣不突兀,最後結尾用全國各地的人民的對祝福匯聚在祖國的地圖上,和劇情斜接相呼應,同時也切合國慶檔為國慶生的主題。
《北京好人》
從《北京你好》到《北京好人》葛優大爺的表演表演還是那麼接地氣,演繹了小人物在北京生活的樂趣和心酸,為幫助遠房表舅治病,讓舅舅裝成自己用自己單位的社保看病。過程詼諧,尾聲感動,結尾反轉。到了最後治好病的時候卻發生表舅自己也有農村醫保,側面體現出國家的政策好,讓窮人有保障!
《天上掉下個UFO》
隨著我和我的家鄉熱播票房破十億,劉昊然也成為了主演電影超過100億的男演員!我不追星,但是他演的電影我都看,說白了人家就是演的好接的戲好。一個97年的青年演員就能有這樣的成就,屬實讓人覺得佩服!成功我覺得並不是偶然的,需多方面因素共同決定,自身的天賦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是需要機會和貴人,我覺得陳思誠就是劉昊然的貴人,從出道的北京愛情故事到唐探系列的這個ip。陳思誠和劉昊然可謂是伯牙遇子期,一個剛好是喜歡拍青春活力電影的導演,一個剛好演技好弟弟臉的好演員。劇情方面就是一個追求愛情的苗寨青年鬧的UFO烏龍,沒想到卻帶動全村的GDP發展的故事,村裡很和諧沒有反派就讓人感覺和舒服,以揭秘UFO的起因展開,以真相和愛情的感動結尾。最後有個細節,村長把UFO的牌子換成了科技村的牌子。很擅長利用自身村莊的優勢和特點去給村子掛標簽,吸引流量。能有這樣的思維我覺得是挺不容易的!
《最後一課》
一位在瑞士定居的老人,由於腦血栓記憶卻停留在他多年前支教的那一課。隨著老人兒子的一通電話,之前的孩子們也在籌備給老師復原著最後一課。首先不得不感慨這個立意真的好新穎,利用這種方式讓主人公回到之前的地方,也讓時間回到過去,展現時代的更迭和情誼的長存。劇中有一個一鏡到底,繞著大夥為老師復原的教室,表現了大夥為老師的康復所做的努力。張譯演技是真好,長鏡頭下才能體現一個演員的游戲和台詞功底!最後老師因為記憶中的畫和復刻的畫不一樣而察覺了事實,便游盪到了村子正當迷茫之際便遇到了之前送他畫的小男孩,看著此時的小男孩長大了,老師釋懷了。
《回鄉之路》
鄉愁是是什麼,小時候我們在這邊眺望著那邊。長大了,我這那邊,而你已經不在這邊了。一個吃百家飯的孩子,可能沒什麼文化,可能也不入流。但是為了高媽媽的遺願,他總是為家鄉建設付出了很多。比起在外打拚混出成就的閆總才想回家的閆總,紮根一線建設的人我覺得更值得欽佩。這個片段閆總算是一位事業成功的女強人,短視頻帶貨也是符合了如今當下的網路時代。也算是鼓勵大家利用好網路去帶動家鄉的農產品了。
《神筆馬亮》
沈騰馬麗再度和曾經春晚導演聯手,整體感覺就像是看小品一樣輕松,但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卻有很多。愛情最重要的是陪伴還是成長。一個女人在懷孕的時候竟然能把自己老公送去進修?雖然劇中馬麗是跆拳道教練,比較悍勇。但是當她一個人做孕檢散步的時候我有些感慨。馬麗可能是希望老公能夠成長,能夠讓家庭以後的生活能夠的更好,但是在自己最需要照顧和陪伴的時候愛的人卻沒有在身邊我覺得是不可取的!其次就是前途和家鄉的建設。有機會去國外進修卻因為家鄉老了,想給家鄉帶來一些活力卻留在家裡當村官。首先我得先佩服他能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那種精神,但是如果真的有這種機會首先我們考慮幾點,我們的投入到底能不能去影響村裡什麼?我們的投入能不能讓村裡的人對我們的態度和反饋和電影一樣美好?我們這種舍棄前途獻身的投入值不值得?這其實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大家心裡也理因有不同的答案。
張藝謀和寧浩都是資深的導演了,真的很擅長做一些把握人情緒的事,剪輯順暢,同時電影又有深度,令人沉思,引人入勝。這部劇和《我和我的祖國》題材不一樣不一樣,刻畫的是老百姓的生活。五個片斷,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個地區小人物的故事,貼近生活,才能觸發共鳴。才能有影響力,或許哪個片斷就能引起你的共鳴!我們需要典型,需要英雄。正如電影所體現的我們需要去做家鄉建設。這部電影在國慶節期間就很好的把握了愛國的情緒喚起了大家對家鄉的熱誠!
H.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影片的創意是燃點。五個故事、五處地點、五種不同的題材,演繹的卻是一樣的家國情懷。東西南北中,全國觀眾都能找到來自家鄉的最熟悉的溫情。葛優的張北京,小人物伎倆一如既往地折射出平常人的情感,火苗很微弱,卻互相溫暖著。影片的場面是看點。整部影片都在展示新農村新風貌,展示脫貧攻堅成果。貴州阿福村、千島湖望溪村以及陝北的、東北的鄉村,都是唯美的畫面,廣闊的場景,和諧的氛圍。於觀眾既是視覺的享受,又是心靈的震撼,家鄉已經不是離開時的模樣。演員佟麗婭著藍色布衫出現,在青山雲霧掩映下,畫面清新脫俗,驚為仙境、仙子。千島湖的碧波萬頃,如梭的小船,看一眼便是心曠神怡,身心愉悅。東北鄉村一樣的唯美,沈騰坐在三輪車上,在綠色海洋里穿行,綠色無邊無際,畫面干凈純粹,著實是一條希望之路。村民在田間勞作的場景,如畫般絢麗,卻比畫多了鮮活與生動,洋溢著溫馨與熱情。小村街頭,一幅幅鄉情畫作,與真實場景相互映襯,這樣的場景,對每一位內心有愛的人都是強大的觸動。這背後,是怎樣一群人嘔心瀝血辛苦付出,才把生活變成了畫卷中的樣子,亦真亦假,如幻如夢,只有揮灑汗水才會澆灌出這幸福的花朵。
電影開頭就想起了《我的祖國》這首歌熟悉的旋律:一條大河波浪寬……我當時一聽精神就一震,就覺得電影選這首歌做主題曲,很不簡單,有水平,直接拔高了我對整部電影的期待。為什麼說這首歌選的好,值得好好分析分析。
當年拍攝《上甘嶺》電影,導演沙蒙找到戰友劉熾幫忙譜曲,劉熾看了看原版的歌詞——「祖國啊,我的母親,我們離開了母親的懷抱,戰斗在朝鮮戰場」……他表示這個歌詞不行,明確對導演說,這首歌的上限就是歐式抒情曲了。沙蒙一看說這個不行,我們要至少要做一個對得住偉大抗美援朝戰爭、偉大的志願軍戰士們的歌。
劉熾就請求喬羽幫忙,喬羽大神星夜從江西趕往長春片場,與沙蒙和劉熾一起討論歌詞創作。喬羽憋了十多天,也沒個頭緒。忽然有一天想起了自己坐游輪渡過長江時波瀾壯闊的江面風景,於是一氣呵成把歌詞寫了出來。劉熾一看之後卧槽寫得好,壓力山大,閉門謝客專心譜曲,並在門上貼「劉熾死了」。兩位藝術家精誠合作,再加上「共和國第一女高音」郭蘭英的演唱,成就了這一首傳世經典。
再說一個小插曲,當時寫完歌詞之後喬羽心裡也沒底,因為這首歌與上甘嶺沒什麼關系,甚至離戰爭都很遠。喬羽心懷忐忑地把歌詞交給沙蒙,沒想到導演認為很好,不過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第一句不是:「萬里長江波浪寬」?喬羽回答說:「不管你是哪裡的人,家門口總會有一條河,河上發生的事情與生命息息相關,寄託著你的喜怒哀樂。只要一想起家,就會想起這條河。」所以這首歌寫選得好啊!這既是「我的祖國」也是「我的家鄉」,所有人看了都會有共鳴。
I. 我和我的家鄉有什麼想法
我和我的家鄉有什麼想法
「我和我的家鄉」,聽上去是多麼親切溫暖呀,讓人感到似乎總有許多說不完的話。
人到中年後,容易回憶。一旦有這樣的機會觸動某個開關,人總是會馬上回到過去的歲月。時光的流轉,今昔對照下,不由人不感嘆,同時讓人陷入一種懷念,一種無奈的傷感。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影片中的五個故事,不乏令人輕松開懷一笑的時刻,雖難掩演戲的痕跡,但觀後,總體還是鼓舞人心的。走出影院,睜眼現實,盡管有這樣那樣的殘缺不如意,也掩不了人間大好河山的美,也讓人不失對生活美好的嚮往。
尤其是《最後一課》,讓我眼濕。曾經的小學教師,如今是白發兩鬢的教授,患上了老年痴呆,心底仍念念回想執教過的家鄉小學。過去與現在交織,貧窮的小山村與現代文明富裕的城鎮的演變,過去的學生變成各有所成的中年人,時空紛飛,人如夢中。
讓我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小學時,對老師無比尊敬,乃至崇拜。老師的威嚴勝過父母。從小學到高中,十餘年的學生生涯,我一直是一位老實的學生,話不多,近乎木訥,是一個容易被大家遺忘的普通孩子。
至今讓我難忘的,是上初中時的一位英語老師。上初二時起,特別是到了初三,就要中考了。我還算用功,整體成績也還好,只是英語「跛腿」。一門拖後腿,對於升學是致命的。而我的性格,學習很不主動。
還記得那一天,這位英語老師走到我的座位旁對我說,不懂的不會的,就來問我。言辭中鼓勵我主動些,說反而要她來找我。我聽了,實感羞愧,臉都紅了。她給了我一本英語資料,在她的幫助鼓舞下,沒有考過及格的英語,在中考上第一次考過了60分。最後雖然沒能考上中專,也以十分之差沒有考進縣重點高中,但這位英語老師對我的關懷,是我至今不曾忘記的。這位英語老師很年輕,也很漂亮,記得戴著眼鏡。只是中考後,我再也沒有見過她,至今也沒有,連她的名字也記不得了,但她的樣子,像太陽的光,我一直都能看見,她的關懷,也一直能感受到。
那是我的少年,懵懂的少年。近三十年過去了,我都感嘆自己「老」了,也不知這位女老師,現在可好?
想起來,我不會感謝讓我幫他割牛草的小學老師,我也不會敬重對漂亮女同學特別愛護的初中男老師。還有高中時的一位語文老師,記得是班主任吧,也不值得我的尊敬。他在課堂上說過,「成者自成者,何必叉叉乎」。這話的意思好像是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是金子,是石頭,誰睬你呢。我感到這位老師,並不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師,不僅如此,他的人格也讓我懷疑,他有沒有良心也是問號?如果沒記錯,在三年前的同學聚會上,我還見到了這位老師,只是我早已忘記了他的名字。當然,他也幾乎記不得我。
這樣的老師,與我初中的那位英語老師,與影片中的老師比起來,實在是卑微得很。
我從來沒有絕對的崇拜的神,就像我現在相信世上沒有救世主。我願意說真話,我厭惡謊言,討厭虛偽狡詐。因此,我得不到大多數人的喜歡,我不在乎。
二三十年來,我們的家鄉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家家小樓,不愁吃不愁穿,可總感到沒有小時候快樂。
每每想起家鄉,記憶總是回到曾經的少年。老屋,田野,山林。捉泥鰍,在池塘釣魚,在小河築沙攔壩,玩泥巴,上山砍柴,放學回來打豬草,玩躲貓貓,踩地雷,斗雞的游戲,打撲克;鄉村的夜,滿天的星星,螢火蟲到處飛,青蛙滿田野的叫;爺爺靠著古老的案桌,就著昏黃的煤油燈下讀古老的書,槐花的香甜從小木窗外飄進來,和著豬圈糞泥的味道;過年穿新衣服,洗年澡剃年頭,殺年豬打豆腐,放煙火鞭炮,跟爺爺去拜年;忘不了爺爺從外面帶回來的桔子,忘不了冬天的火爐,忘不了紅薯地的芬芳……
數也數不清,天真純粹的快樂,拋棄塵俗的溫暖。像電影一樣,一個畫面連著一個畫面,錯疊在無形的時空,一閃而過,再也不會有了。
人到中年,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生命從春天而來,經過熱情的夏天,已然的就來到了沉默的秋天。
我感到了秋天,是近兩三年的事。生命之秋,真正的來了。
家鄉似乎還是那個家鄉,山山水水依然,還是那麼熟悉。而變化也在悄悄的,不經意的,不由人的,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