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擺渡人電影觀後感

擺渡人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6-29 15:31:19

❶ 擺渡人讀後感

《擺渡人》讀後感
一本書一個世界,第一次閱讀《擺渡人》這本書是在上學期末,今天我又重拿起這本書,依然被裡面的精彩情節深深的吸引。
書中講述了十五歲的迪倫,在一團糟的氛圍中,滿懷期待的去見素未謀面的爸爸,然而,火車出了事故,迪倫死了,靈魂的引路人崔斯坦帶著迪倫,確切的說,是迪倫的靈魂,行走在荒原,最終又返回了生界的故事。故事裡的人物就只有迪倫和崔斯坦,在這長達十幾天的荒原之路上也只有他們兩人相伴。書里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像投射出來的荒原,或風景清麗,或障煙重重,有懸崖峭壁的起伏,也有深不可測的黑水。最最不忍放下書本的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到底還隱藏著些什麼。哪怕是你心底里最深的期翼,你都不一定會明了,那到底是什麼。
當每個人不清楚自我狀況的時候,都是被引領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在哪裡的時候,都只能被動而無奈的接受被引領。所幸,迪倫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她要帶著崔斯坦一起回到生界,最終她成功了。
荒原是自我投射的,而這個神秘的擺渡人不也是自我投射的嗎?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明了自我的擺渡人來引領自己,在將要溺水時獲救,在身陷泥濘時被扯出來,在不知道方向時被指引。其實,這個擺渡人,和荒原一樣,也正是自我投射。所以,與其說兩人相伴,還不如直接說,每個人的荒原最終只有自己陪伴著自己,孤獨而堅定的走過。擺渡人引領的是人的靈魂,而指引擺渡人來引領自己的,卻是自己。其實,擺渡人就是你自己!給了我們希望的是擺渡人,其實,就是自己給了自己希望。

❷ 《擺渡人》讀後感。

思想控制人的一——讀《擺渡人》有感

金黃色的陽光穿透層層厚重的烏雲,盪漾在看似風平浪靜的湖面上,一葉扁舟漂浮於上,舟上一人頂著箬笠,手中一支船槳在湖面投下細細碎碎的影子;湖底之下,漆黑如墨,似乎在醞釀著一場洶涌波濤。

這便是《擺渡人》一書的封面,初次見到,只覺得這本書將要描述的必定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等到把書讀完,才恍然大悟,這不就是主人公迪倫決意返回荒原尋找靈魂擺渡人崔斯坦時獨自經過的那個湖面嗎,那個幾近吞噬掉她的靈魂的湖面。而令人詫異的是,湖底深不可測般的湖面、藏身於烏黑湖水深處的惡魔、以及頭頂揮之不去的夢魘般的烏雲,他們存在的原因,也是因為在主人公迪倫的思想中存在著因童年各種不幸而造成的陰霾。她的思想控制著這一切,而她自己也在承受著這一切。

而封面上方的一句話,更增添了這個故事的耐人尋味: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不可置否,這句話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由此而開啟了這趟《擺渡人》之旅。

單親家庭里無話可說的母親,陌生而充滿敵意的校園,唯一好友的離開,這一切讓迪倫15歲的的世界一片狼藉。但她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迫切想作出改變,便決定坐上火車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怎料天意弄人,路上火車脫軌,迪倫更不幸地成為了火車上唯一的遇難者。

在知道自己已經不幸遇難後,迪倫並沒有萬念俱灰,而是勇敢而堅強地跟著自己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在荒原上歷經種種艱險一路跋涉。崔斯坦,這個由迪倫腦海中對愛人的朦朧憧憬而化身所成的有點冷漠有點淡定的年輕男孩,他的使命,是負責護送世間所有靈魂安全到達他們的結界點,讓他們在不幸離開人世後還能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

一如文章開頭所言,荒原之所以存在,也是因為迪倫內心長期缺乏愛意滋潤而產生的根深蒂固的荒蕪感、無力感,也包括所有荒原上崎嶇的山路和各種可怕的沼澤,還有破爛不堪的安全屋和天空上時而出現的如同潑倒了的墨汁的烏雲密布、狂風大作,這些皆由迪倫的思想控制著。縱然她自己也不願承認,縱然這些因素讓她的靈魂之旅變得更加坎坷,她也沒有辦法改變。因為這些都是她內心的折射,她的思想如何,她的內心如何,都會一一投射出來,成為她的路,成為她路上的所有。有時候在想,如果迪倫的生活是幸福快樂的,那這趟擺渡之旅也定能陽光明媚些、鮮花燦爛些了。

在故事接下來的旅途里,他們之間的感情隨著共同經歷越來越多的艱難險阻而發展得百轉千回。他們由最初的陌生到相識,漸漸地相知,甚至到最後的相愛,這是著著實實打破了擺渡人和靈魂之間的界限。但他們決定在一起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到以後太多的事情,畢竟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許就像郭靜的《心牆》裡面說的:不去計劃得太多,反而能勇敢冒險。

我很佩服他們兩個這種敢於冒險的思想,他們勇敢沖破界限的束縛,努力地為對方著想,努力保護著對方、珍惜著對方。這種思想,讓他們及時表達了自己的心意,讓自己不會在以後的日子為當初的墨守成規懊悔。

所以也是因為有著這種思想,到故事發展到後面的時候,迪倫的靈魂被成功護送到結界點後,一對戀人被一道看不見的屏障分隔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的時候,迪倫也沒有安安分分守著那本來鐵板釘釘的規矩——靈魂完成渡程後不能跨過結界,返回原來的原來的地方,而是拼盡全力想要奔回荒原去找到她的靈魂擺渡人。本以為擺渡成功後他們會從此生死兩茫茫,但迪倫那顆不肯向現實屈服的心卻讓她一心一意地只想奔回荒原,奔回那個處處皆是嗜血惡魔的萬劫不復之地,那個稍有差池便是魂飛魄散、灰飛煙滅的荒蕪之地。

心之所向,便無所披靡。不管不顧,只為奔赴心中的那個念頭——她不能就此放棄這段戀情,不能就此放棄自己苦心經營得來的收獲,在自己原來15的人生中缺乏了太久的東西,怎能輕易讓它得而復失。所有的規則在迪倫腦海里都留不下一絲痕跡,她想並且只想奔回荒原去找到崔斯坦,她想拼盡全力帶他返回人世,她想讓他擺脫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擺渡人宿命,她想和他一起返回人生,去享受她短短15年裡還沒來得及享受的那麼多的美好事物。她知道為此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但她不怕。她覺得,心裡有一件很想去做的事情,她為之拼盡全力試問我們當中的人,有幾個能做到如此?像她那樣拼盡全力。

所幸的是,她最後成功了。

一路上的艱險重重自是不必多說,看到他們最後成功返回人世,我覺得過程中經歷的任何艱難險阻都是值得的。最後在火車殘骸處崔斯坦找到迪倫說的那句「原來你在這里」,真真催人淚下。平平淡淡的語氣,是歷經無數大劫大難後塵埃落定的平靜心緒。還好是等到了一個圓圓滿滿的結局,也不枉我這一路下來心情的跌宕起伏。

有人說這是一部愛情小說,教會我們如何去愛。但在我看來,這更是一部描寫思想的力量的作品,它把思想的力量通過描寫主人公迪倫以及她在荒原中經歷的一切而娓娓道來,而迪倫後來通過努力甚至得到她和崔斯坦兩個人的重生、得到她原本缺失的愛情這個結果,不能不說是一份給讀者的驚喜,同時也是更深刻地告訴我們思想的力量有多強大。

思想控制人的一切,它決定是否要去努力,並引導你應該從哪個方向去努力。就像那句話說的: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學會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朝那個目標去努力,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到最後的時候,你想要的東西都在你手中,你的明天由你創造。

❸ 從《擺渡人》看如何看待電影評分以及如何評價電影(

電影這種媒介,發展至今,看電影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消遣的常態,只不過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會加入個人的情緒在裡面,這是很多人無法避免的——我也無法避免。
只能盡可能去理性的看待一件事情。
理性是什麼?
德國哲學家康德寫過一本《純粹理性批判》,希望用最理性、最客觀、最富有邏輯性的語言來表達和解釋闡述自己的觀點。
綜上來說,理性就是全面但不偏激、深層次但不拘泥於思維窠臼,在表達的過程中大多數都是站在「上帝視角」觀看事物,而不是主觀的、情緒化的去理解整個事件。
比如經常提到的「謠言」,就是以訛傳訛的結果,在這個傳播過程中,潛意識中的主觀思考就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將別人的思維當做自我思考結果的一部分,而不是加以簡化、分析,去粕取精,以此來充實自己,而是利用這種謠言所帶來的社會效應來達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輸出。
這是很多人製造謠言並散播的一個很大的目的。
我們不可能完全去除掉自身感性的部分,所以純粹的理性是不存在,人類創造的任何詞彙都是具有偏見性的。
電影自然也是如此。很多電影的評分評論偏激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不是因為電影不好,而是因為可怕的主觀潛意識作祟和傳統觀念難以改變的結果。
這是前提。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擺渡人》這部電影。從電影的角度來探討評分和評論這兩者之間存在的關系以及如何來進行以上兩者的實踐。
評分可以說是一部很客觀的事情,也可以說是一個很主觀的事,這得看個人,但是從客觀來說的話,在評判一部電影是好是壞之前,自己心裡要先對這部電影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我們得知道為什麼之後才能明白該怎麼做。
影視評論也是如此。
僅從我個人談,我認為影視評論需要進行電影的劃分,將故事拆解成結構、風格、形式、意識形態等等等等,然後在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而且我認為,在評論一部電影之前,至少要看兩遍電影,第一遍是了解,第二遍是觀察,而第三遍,則是跟著寫稿的速度,進行拉片分析。
而且,無論是好的電影和差得電影,都是對自我思考有提升的,好的電影能讓你更好的辨識電影的審美,而差的電影會讓你明白為什麼差和差在什麼地方,所以對於電影我一般來者不拒。
正題
電影是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改編的,我沒看過這部小說,所以只從電影入手,為了理清順序,我們將整個電影分成幾個部分來解析。
第一個部分就是影片的意識形態。在一般的影視評論文章中,最重要的就是將影片拆開的過程,解析一部電影就是做一場手術,任何細節都不能錯過,任何解析都要先有自己看懂的前提。
意識形態
粗略的講的話,就是影片的價值觀和主題。電影《擺渡人》整體來說是一部很完整的片子,開頭就已經提出了一個前提:「擺渡人」:渡人渡己。
擺渡人的職責就是帶人上岸,離開痛苦和悲傷。
所以,影片主要通過三個故事來進行意識形態上的展現。
第一個故事,就是梁朝偉所扮演的陳末和杜鵑所扮演的何木子的愛情戲碼:兩個人的愛情從相識,到相遇,再到相知,相離,一氣呵成,正好應了喜劇電影悲劇內核的這個主題。
中間穿插的一系列無厘頭和搞怪鏡頭的展現,讓人有點出戲,但是主要還是想突出整部電影的喜劇色彩,只不過在我的眼裡卻變成了一種惡意的諂媚。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金城武扮演的管春和張蓉蓉扮演的毛毛的愛情戲碼,影片借用了台灣老一代影片和電視劇的表現手法,將整個片段附著上了一層濃濃的台灣偶像劇味道,情節老套,但是風格鮮明。
第三個故事,則是關於楊穎扮演的小玉和陳奕迅扮演的馬力的,這是影片中唯一一個一開始就是暗戀戲碼的愛情故事,故事講述了小玉的暗戀故事,故事的視角也是從小玉視角出發的,但是殊途同歸,電影中這個故事最後也是走向了自我救贖的主題上來了。
當然,中間又穿插了幾個小故事,但是整個故事的走向仍是通過這三個故事來展現的。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個故事的主題都是愛情的得到和失去,同時也探討了關於「愛情意義」這個話題,故事中梁朝偉所扮演的陳末是一個貫穿整部影片的人。
影片從開頭的時候就進行了一個時間跨度極長的片段拼接,將梁朝偉所扮演的陳末的故事作為一個誘發事件,來進行整部電影的鋪墊,為什麼這么說呢?
在電影的一開始,先是鋪墊場景,然後再是鏡頭上的展現,帶出了三個故事中的三個主人公,這相當於對電影進行了一個整體的大致描述,這樣描述的好處在於能夠將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戲劇沖突和人物性格進行粗略的建置,使得觀眾在觀看影片的時候更好的代入情感。
這是王家衛和導演張嘉佳下的一步非常好的棋,而且,這步棋大部分都該歸功於王家衛導演,無論從影片的風格還是意識形態甚或是對白來說,這部片子的靈魂都是屬於王家衛的,而張嘉佳則更像是那個掛名的人。
而在這個過程中,陳末的故事是整部片子中最能展現電影意識形態的段落,所以王家衛選擇陳末這個角色來打開通往整個電影的「大門」是非常巧妙的。
讓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陳末在片子中所說的那一段話:
因為要接何木子下班
所以這個城市的一年四季
是什麼樣子的
我知道杜鵑花開
何木子臉上有最美的表情
我知道大雪紛飛
何木子手心我應該保護的溫度
當她喝了酒的時候
我知道她心跳的速度
我無法忘記
她在我耳邊的呼吸
就像春風在說
我愛你
在聽到這段話的時候,我腦中想到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王家衛《花樣年華》,這樣強烈的個人風格的展現,我不知道除了王家衛,還有誰能夠做到。
我們常說,見字識人,一個人的風格形成之後是很難改變,在這部作品中,雖然導演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但是其實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其實這是一部屬於王家衛的情感故事,講述的,也是屬於王家衛的愛情和人生。
之後,再從另一個角度,也就是影片的結構和形式入手,仍是在意識形態這個大主題之下,談談這部電影的結構和形式有什麼缺點以及優點。
結構與形式
在意識形態里,我們探討了影片的三線敘事的結構,又知道了這三條主線是通過陳末的一條線來貫穿起來的,如果用文本結構來表現的話,這部電影採用的就是「總——分——總」的結構,由陳末入,再由陳末出。
故事給我的感觸並不大,因為整個故事是非常平淡甚至是無厘頭的,而且三段故事如何客觀來說,除開陳末的旁白將三個故事連在一起之外,幾乎是沒有任何關系和瓜葛的,但是三個故事的形式卻都是一樣的,都是通過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作為引線,來表達「擺渡人渡人終渡己」這個主題的。
這樣說可能很難理解。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香港電影《樹大招風》
三個BOSS的故事和電影《擺渡人》正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電影《樹大招風》三個boss之前傳言合作過一次,這第一次的合作謠言就是他們互相認識的前提,也正是通過這個前提,影片開始講述整個故事,進而將電影分成三線,講述了自第一次合作之後三人不同的生活歷程和辛酸苦辣,在影片的最後又回到了合作的主題上——影片最終三人有意向進行合作,然而到最後卻支離破碎,無一人保得周全。
同理,還有一部電影就是我之前寫過的《無恥混蛋》,和《擺渡人》一樣,故事在進行展開的過程中都是進行了場景和人物的鋪墊的,但是在影片發展的過程中故事的雜亂影響了整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致使整部電影的風格被削弱的幾乎像是在無病呻吟。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我寫過的這篇文章,對我總結的結論有一個較深的印象。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發現《擺渡人》這部電影遇到了一個極大的問題,雖然應該在結構上非常規整,劇本的完成度非常高,這得益於王家衛導演高超的編劇功底(王家衛導演做導演之前本是編劇出身),但是,在形式的表達上,卻顯得非常的雜亂。
既然說到雜亂,肯定是有據可依的:陳末的故事,採用的是王家衛的影片中對白和鏡頭的風格,而毛毛的故事,則又採用了台灣式的風格,具體是那種風格我說不清,但是卻可以感受到那種濃烈的寶島風格,對比陳末故事中所展現出的「意識流風格」的形式展現,這個故事所展現的則近乎是無厘頭和超現實主義風格的綜合體,兩個對比太過明顯,讓人很難去進行心理上的風格過渡。
再者,就是關於馬力和小玉的戀愛故事,這個故事很實在,可以看出來導演想要給大家展現關於大陸式的風格的一面,包括「鮮肉」、「追星」、「暗戀」等等,都是很多人生活中場景的幾個話題。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整部片子像是一個大雜燴,混雜了三種不同地域風格的故事,意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迎合三種消費人群,這樣帶來的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雖然影片的意識形態的展現(渡人渡己)在某些方面挽救了電影,但是仍然避免不了電影本身口碑全面性的崩塌,但是從鏡頭和劇本的角度入手的話,這又絕對不是一部爛片,王家衛的感情和回憶融入在了這部電影里,但是電影本身的混搭毀了這部電影。
音樂
這是一部高質量的爛片,尤其可以從音樂中得出這個結論:開頭是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的片頭曲,中途是劉偉強電影《無間道》的插曲,中間又穿插了多部經典原曲,使得整部片子懷舊感濃厚,看一部電影彷彿走過了半個人生。
最後再說一點題外話。
說到了混搭和大雜燴,我之前在其他文章里經常提到一個概念,叫做「類型雜糅」,客觀的說,《擺渡人》這部片子是一部非常規整的雜糅的片子,理當說是一部質量還不錯的片子,尤其是從結構入手的時候。
但是!
注意這個但是。
但是,類型雜糅可以,但是風格雜糅就很難受了,尤其是在一些大導演的片子里,風格雜糅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姜文和昆汀的作品辨識度高,個人風格也非常強烈,新晉導演畢贛意識流風格的作品和詩意生活的鏡頭具象化展現的形式就是畢贛的個人標簽,王家衛導演意識流風格和魔幻主義色彩的講述方式就是他電影中所表現出的個人風格。
這就像是習慣一樣,一個人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尤其是在這種習慣根植於大腦迴路之後。
所以說,這部片子出現的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張嘉佳與王家衛導演的合作上,要麼張嘉佳自己導演,也就是一部爛片,要麼王家衛自己導,形式和風格會更加突出,不至於會變成現在這樣。
可惜了一個好的電影主題。

❹ 《擺渡人》看完之後的感悟

以前的時候看電影老是會看豆瓣的評分,總是去挑那種評分較高的影片去看,似乎覺得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要挑選經受檢驗的影片去觀賞。現在並不是,或許是因為現在離開了校園,生活中的樂子太少,看電影已經是一個很重要的娛樂休閑方式了,所以管他好片還是爛片,先去看看,實在不行就埋頭玩手機,閉目養神亦或是中途走掉唄。
但是《擺渡人》這部片子我看哭了,走出影院心裡還難受。可能是生活中缺少情感的沖擊,所以容易被電影中的感情感動。越長大越這樣吧,電影是剝離平時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瑣屑之後的一種完全的情感刻畫,而我們平時的情感都被一系列的瑣屑和現實所淹沒。
我自己覺得還是挺好看的,給你安利

❺ 擺渡人觀後感500字以上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擺渡人。當我們遭遇困惑時,總是他先出手相救,帶領著你,追逐著光明。
《擺渡人》中,女孩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里經常受到同學及老師的捉弄,唯一談得來的好友也因為轉學而離開了。這一切都讓迪倫忍無可忍,無比痛苦。
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突發交通事故。等她拚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驚恐的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但後來迪倫才知道自己是唯一沒有逃出來的人。而眼前卻是一片荒原。此時,迪倫看不到遠處的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男孩叫崔斯坦,他似乎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路人,而是特意在此等候。
命運交纏的起點,崔斯坦就是迪倫的擺渡人。讓他們穿過荒原,路途上驚悚、恐怖。卻迎來了痛苦的離別,終於再次相遇,並一起重回了人間。
在這本書中,擺渡人就是附送死去的人去天堂,就像黑暗裡的一束光芒,為我們照亮前進的大路。這篇故事耐人尋味,不但透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擺渡人,他幫助我們追逐著夢想,也許在人生道路上就會有書上方言中的瘴煙重重,也會有懸崖峭壁的起伏,也有深不可測的黑水。然而在這些困難後,似乎還隱藏著隨時會把你拉下水的惡魔,他們陰險狡詐,貪婪無比。讓你迷失在自我的隱蔽世界。就在這時,你的擺渡人從光明的一點中走了出來,他扶起你,幫助你跨過坎坷,並尋求光明。
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明白自的擺渡人來引領自己,在將要溺水時獲救,在深陷泥濘被扯出來,在不知道方向時被指引。但是當我們身處逆境時,如果我們感到天空都在哭泣,如何能體會到陽光其實依然燦爛呢?猶如書中所描述的,方圓的風景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的是我們內心的景象。你哭泣,天空便因你而狂風大作;你微笑,身邊便是燦爛暖陽。所以或許擺渡人其實就是另外一個自己。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如果命運是一片陰森的森林,如果命運是一片沸騰的沼澤,誰又是你的擺渡人?是你遠在天邊的知己,還是勇敢面對的自我。

❻ 如何評價電影《擺渡人》

梁朝偉終於拍了一部低於五分的電影!!!!!!

❼ 擺渡人觀後感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作者從少男少女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溫情,通過男女主人公的所見所感,細膩道出所有人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終極幸福的嚮往。巧妙、驚人的情節交錯,讓這部小說別具一格,值得矚目。

好久沒有讀到能讓我感動的書了,就是在不經意的一瞬間,被迪倫在發現自己真實的狀態之後,心微微顫了一下。

每次驚險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後,也都是有溫情,有堅韌,有希望的。很少人能時時感覺到,身邊的一切有多不堪一擊。當生命都逝去之後,生前的一切酸甜苦辣就都沒有任何意義了。當然這不是因為我對生命悲觀,相反的,某種程度上來說,讀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靈魂超脫。

雖然故事的主角是少年少女,全書的基調是奇遇、魔幻,但我想說的是,我很擔心它會因為體例和故事背景被真正適合它的更多讀者忽視。初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沒想到自己會那麼快讀完它,看到「如果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這句話,會不自覺想像這是一個讓人唏噓不已,感天動地的故事,所以一開始還是帶著些顧慮和好奇的。

崔斯坦為了超度魂靈,隨時准備變成那些亡靈在最後一次許願中想要得到的陪伴者的樣子。但為了愛情,他可以把這件事情變成永恆。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流於平淡、庸俗的,但是往往驚喜和轉機也因為庸俗、平淡而倍加可貴。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想到,愛是不應該被被動對待的,追尋幸福的最誘人之處就是追尋的過程。

因為它應該是不經意間的火花,是看不見的幸福終點。迪倫看似到了生命終點也沒找到的東西,竟然就在她離開人世的一瞬間出現了。雖然這是作者很巧妙的誇張描寫手法,但是其中的含義卻是躍然紙上的。

如果每個人都認為等待就會得到幸福,安靜走路轉角就會遇上愛,那麼也就不可能有轟轟烈烈和刻骨銘心了,所有的愛都只是為了愛而愛了,那多可悲。

合上書本後腦海中仍有不時閃現的各種人物。有魅力的文字是有靈魂的,但也是朴實、深刻的,它能讓一個故事變成能賦予想像力以生命的載體,能讓人無論經歷多少起伏,看到多少冷暖,都能在喧囂落幕、曲終人散時心中浮現感動。

閱讀全文

與擺渡人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電影三級大全保險 瀏覽:241
小女孩大腦植入晶元什麼電影 瀏覽:969
泰國電影商盟 瀏覽:396
古裝電影中的古裝男士圖片 瀏覽:843
電影男主角叫艾米特 瀏覽:540
最近搞笑的演員有哪些電影 瀏覽:604
烈陽天道免費大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733
功夫電影大全全集中文 瀏覽:759
法國電影排行榜前十名經典 瀏覽:321
電影形容詞英語 瀏覽:665
itunes電影音樂下載 瀏覽:678
列車上相遇的愛情電影 瀏覽:349
新年電影票什麼時候便宜 瀏覽:836
張藝謀威尼斯電影節1994 瀏覽:874
一部外國電影主角在停屍間工作 瀏覽:605
飛虎出征電影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602
電影印度性奴演員表 瀏覽:996
好看電影大全搞笑最新電影 瀏覽:831
美女與野獸演員表電影 瀏覽:17
韓國專業倫理電影網站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