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1000字
前天,我和媽媽以及媽媽的朋友一起去看了時下最流行的電影——《金陵十三釵》。這部電影是講述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發生的故事。
電影一開場,就是一片戰亂,到處都是屍體,民眾扶老攜幼倉皇出逃。中國軍隊與日本軍隊進行了殊死搏鬥,可惜中國的武器不如日本先進,損失慘重。
看到這里,我心想:日本人太殘忍了,殺死了那麼多中國人,簡直慘無人道。鏡頭轉向教堂內,管理這個教堂的是一個外國人,他細心地照顧著中國傷兵,這一幕與日本人的殘暴行為是多麼鮮明的對比啊。同時藏在教堂里的還有十三個女學生和一群風塵女子。
有一個細節,我至今記憶猶新。有一次,日本兵在追殺時,躲在一個草堆中的人發出了一些聲音,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我原以為他們會把那幾個人找出來,誰知,他們竟然用刺刀狠狠扎進去,我清晰地看到,拔出來的刺刀上已經染上了殷紅的鮮血,我的心顫抖了一下。雖然我早在歷史書上了解到日本鬼子無惡不作,但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我還是震撼了,日本人太可惡了。而另一場戲,是日本軍隊到教堂搜查,女學生和風塵女子都在四處逃竄,當十四個風塵女子躲進地窖後,地窖里發生了一場分歧,所有人都想把地窖入口緊緊頂住,只有一個叫墨玉的,一直說著:「讓學生進來。」而當女學生逃到地窖口時,日本人也已追到門口,其中一位學生毅然決然地帶著同學們離開了地窖,朝樓上逃去,這一刻,我看到了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自私,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安危的態度,一種是無私的態度,處處為別人考慮,反差真的很大。我事後想了很多,其實這兩種態度也就是現在社會上存在的兩種人啊,看來,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心都是一樣的,有善良就會有自私啊。
最後一段,是學生在唱歌時,日本人聽了之後,要求她們去給日本軍隊唱歌。這天深夜,幾個女學生商量決定一起跳樓自殺,決不為日本人唱歌。我似乎感受到了她們那種寧死不屈的勇氣,更是她們的中國情結讓我感動。就在她們准備一起跳下去的那一刻,十三人出現了,說願意替她們去。看到這里,我深深感動。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決定啊,為了他人,犧牲自己,不也正是體現了中國人在災難面前團結互助的精神嗎?最後,她們一起帶著「暗器」去了日本軍隊,而學生們安全離開了。
結局沒有放出來,留給人無限想像空間。看了之後,依然回味無窮。最後那一段,也是全片的亮點,是對中國團結精神最好的詮釋。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二)
一部非常有張力,看後久久回味的影片。
整部片子由很多「對比」組成。教堂里人性的溫暖關懷與教堂外橫屍遍野殘壁斷桓的對比;
假神父前面地痞流氓嘴臉與後面負責任有擔當的對比;十三釵開始自私地搶地窖與後面代替學生送死俠義柔情的對比;士兵開始有退縮情緒,到後面英勇抗敵捨生取義的對比;孟先生帶著漢奸的袖套,後來卻冒死帶來修車的工具,貢獻出通行證;教堂小男子漢小小柔弱的年紀個頭卻充滿了大男人的大義凌然有擔當負責任,為了養父的囑托保護女孩子們,最後為了湊數走進送死的隊伍;還有十三釵風塵味十足的打扮和後來短發藍袍的清純味道的對比,墨玉沉穩大氣有擔當與他的姐妹們的對比,墨玉對假神父開始的不屑厭惡與後面的相知相愛的對比。
電影里每一部分人都是主角,情節的設計,演員的演繹,使得每一部分人都那麼感人,那麼豐滿。關於墨玉關於假神父,評價的人太多,我今天只說說配角。
軍人以人體盾牌沖向坦克,那個鏡頭特別有沖擊力,最後的班長用智慧殺敵,與敵人同歸於盡,班長在教堂外關注著這些孩子,關鍵時候開槍救了孩子們,班長將瀕死的浦生送進教堂,讓他「在溫暖一點的地方死去」。軍人的英勇,智慧,俠骨柔情,在這一組組鏡頭間展現無遺。整部戲戰爭場面不多,但是表達得很充分,悲壯的情緒基調里,有著軍人們與日本兵鬥智斗勇消滅兩幫敵人的淡淡的喜悅。
教堂里的小男子漢話不多,但是特別有男子漢的味道。拿著竹篙阻止十三釵翻牆進來,後來卻主動要求和假神父去找那兩個溜出去拿東西的姐姐。請求假神父留下來作為教堂的擋箭牌,女孩子的名額少了一個,他強烈要求自己冒名頂替走進送死的隊伍。(www.lz13.cn)這一切都是為了完成神父的囑托。多麼讓人敬佩的男子漢啊!那個沒有現面的逃跑的廚子老陳,作為教堂里唯一的成年男人,很好的襯託了小男子漢的高大形象。
為什麼墨玉能提出捨生保護女學生?因為她13歲前也是教會學校的學生,保護學生就是保護以前的自己。假神父的女兒如果在世,也是13歲,他是在保護自己的女兒。影片的這些細節,起到了很好的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浦生送進教堂,不僅表現了軍人的柔情,更造成了後來拿琵琶玄的女孩子送命,姐妹的悲慘遭遇激起了墨玉的仇恨,也讓墨玉為素昧平生的女學生送命准備了感情基礎。女孩子關鍵時候從地窖邊跑開,避免了十三釵被日本人發現——這讓開始還不準學生進去的十三釵們自責,感動。墨玉大姐大氣場的渲染,為後面姐妹們為她所動同意一起代替孩子們送死做了鋪墊。一個個小細節,為影片最後盪氣回腸的高潮情節打好了基礎,讓人覺得十三釵們的決定自然,不會太突兀,不做作。
在橫屍遍野的南京,這些社會下層的不夠光鮮體面讓人鄙夷的社會底層人們,以人性的光輝帶來觀眾們的溫暖和希望。
這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也許奧斯卡因為歷史背景以及對中國的固有的偏見,不會給我們頒獎。但是,在我心中,這是足以勝過任何奧斯卡電影的好作品。當然,如果音樂方面能更精緻一點就更好了。
2.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真的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的電影。坐在電影院里,看著銀幕上的場景,感覺自己似乎也處在當時那個動亂的年代,那個極度的煉獄中。我為眼前的人物的痛而痛,為那些放棄離開已經淪陷的南京,繼續與日本軍做殊死搏鬥,哪怕只剩一人,與敵軍同歸於盡,不惜沖在死亡的前線保護教堂的女學生的中國士兵而感動,為日本軍隊在南京到處搜抓女學生,對女性如牲畜般地蹂躪,殘殺而激憤,為那些逃命的淪落風塵的女子在最後關頭挺身而出,代替女學生去參加日本軍隊所謂的慶功宴而對她們激賞,同時對不能改變當初的歷史,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殘酷的歷史在自己眼前重現而感到無能為力,並感到深深的無奈和徹骨的辛酸。 有些場景當時真地很有讓我嚎啕大哭的沖動,但在電影院里只能忍著,整顆心都是那麼沉重和苦澀,回去的路上都不能平復,很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場,我不知道我哭是為了什麼,可能是為了那些慘烈犧牲的戰士而哭,可能是為了那些慘遭日本軍隊殺害和蹂躪的女性哭,也可能是為了中國大陸上曾有過這么深深的煉獄,而當時的中國對此卻很無力而哭,同時也有對那些日本軍隊的軍官和士兵一直受的思想教育和絕對的服從而感到深深地悲哀,他們似乎已經喪失了「人之初,性本善」這種人性的基礎。 電影最終沒有交代那些代替女學生去日本軍營的女人最終是如何,只是交代了女學生最後是在外國人的幫助下順利地逃離了南京。可能那些女人是活著逃出來了,可能是被那些日本軍給殘殺了,我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但我寧願是前者。 在現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我覺得我們中國人不能忘了以前的歷史,要時常保持戒心,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現在世界上的國家對我國的態度,尤其是日本,我覺得更是不能失了戒心。古人有句話說的真地很好,那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現在的我們更是需要居安思危。
3. 金陵十三釵經典影評,1000字
硬傷太多
1,情淮河妓女性格轉變太轉.
2,十三妓女色彩太重了,以至於把當時南京大屠殺的氣氛給遮掩下去.雖有強奸死人屠殺一些鏡頭,但過後的平談的對白和色彩沖談了它.
3,找耳環找琴弦太簡單化,沒有一點.難道這些妓女真的一點都不害怕當時的情況嗎?
4,那幾個妓女進教堂時的輕松自如,太不符合實際了.
5,那個女學生怎麼在教堂之外,然後一起聚到教堂的?
6,十二個女學生對十三個妓女,最後因故事.東搞搞西搞搞,最後,那個男孩男扮女裝湊上去,去慶功.太巧?!還是什麼?
總之,看完後,個人感覺就是在看別人編的故事中看完電影,太假了.而不是去欣賞電影.
4.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一、長著張洋人的臉不管在二戰時還是現在都是很管用的,金陵十三釵觀後感。。。二、即使長著張洋人的臉,也得把鬍子剃干凈了,人家才能知道你是蝙蝠俠。三、英語好的人身價總是會更高些,不管是賣藝的還是賣身的。四、行頭很重要,穿上修道服,就真會覺得自己是個神父了,觀後感《金陵十三釵觀後感。。》。五、不知道最後那些人怎麼樣了。。。六、商女不知亡國恨,不過真有人知道過么。。七、如果有人送你兩個鐲子然後讓你跟他走,你就跟他走吧。。八、眾生從來就沒有平等過。。年輕的處女永遠是最值得保護的。。。九、原來幫屍體化妝的人技術是最好的。。十、我救不了國家,救不了人民,唯一能辦的就是救自己。可惜電影告訴我們,我們連自己都救不了。。
5.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當秦淮琴聲再次響起時,請聆聽 ….. 總是太多的情愫讓我無法平靜,直到現在,腦海里還全是電影的某一個片段,某一句台詞、甚至某一個動作,都是那麼天衣無縫,金陵十三釵觀後感。我不敢也捨不得 挑這部電影的刺,因為她美如玉帛,但玉帛也帶瑕疵。我不敢也不會挑這部電影為本年度最佳,因為她芳如書卷,但書卷也帶殘缺 … 別說什麼道德綁架,當你真正坐在電影院看到十二個風塵女子重新梳妝的時候,你看到的會是你能想到最美的東西! 整個故事在兩大華語世界最優秀的劇作家的打磨下,圓潤通透,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災難面前的人類的救贖與愛也是無數的文學藝術多表達的主體,包括很多的電影已經成為經典,比如反應盧安達大屠殺的《盧安達飯店》、以及反應二戰的諸多電影,都在電影史里畫下濃彩重墨,讓人們在直面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善良與美好。記得曾經看過黑澤明的《大海的女兒》,則是從側面講述戰後,戰爭對於人性的摧殘和人性的光芒的佳作。 而對比之前看過的諸多的經典電影,金陵十三釵依然通過另闢蹊徑,用一群本來素不相識的人,在面對戰爭的硝煙中,走到一起。於是讓故事充滿張力。而用女性視角來審視戰爭,從而突顯戰爭中人與人由開始的的脆弱、自私、不信任,偏見、貪欲、傲慢、逐步隨著事件的推進,人性最本真的善良,積極、和對生命的渴求,對愛情的嚮往,這些人類最本源的美好,沒有因為戰爭而泯滅,反而更加的無限的放大,讓每一個觀者無不動容,這裡面沒一個是英雄,卻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毅然而然的走在一起,人性在十三釵被送上開往死亡的汽車的時候,變得那麼神聖而不可侵犯! 假如你問我最讓我動容的情節是那段,那個日本軍官在教堂里彈唱的那首美妙的童謠,忽然覺得真的很動容,似乎在戰爭之下,每個人都是受害者!!是誰讓他們泯滅自己的善良和純真,拿起屠刀?也許一個人不是天生都是惡魔,也許一個人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天使!! 張藝謀曾說過,好的電影是在很多年後,你只是被故事的某種情感感動,或者你甚至都忘了這個電影是誰演的,我想這部將能夠做到,而且做的足夠好,觀後感《金陵十三釵觀後感》。而真正讓我了解張藝謀是他的那部《秋菊打官司》,當然,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他拍了《三槍》,而《三槍》讓我鄙視他。 愛電影,還是那麼的愛電影,沒有了年輕時的肆意妄為,現在能抽出時間去看一場電影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趁台灣一個歌手來蘇州開演唱會,又是好友接待的,好友和其經紀人有過口角,雖已事過境遷,但怕引起麻煩,她知道我和大 S 姐妹相識,而她們幾個藝人又都是好友,就拉上我。我把她們安頓好後,看相安無事,就溜出來,本來嗎,人家是到國內來撈金的,求財不求氣。 很晚了,看的是午夜場,喜歡電影,但不是最喜歡張藝謀的作品,尤其不喜歡用這種把性的吸引當做反映南京大屠殺這個歷史事件的噱頭。至少,我認為中國人不適合用性來做噱頭,尤其是拍那樣一段歷史。而我們卻總是津津樂道的利用這個來賺錢。至少,讓我知道了張的作品,沒有多少普世價值! 雖說那是一個歷史的傷痛,比較能觸發感情,但如果從一個導演的綜合能力來看,張藝謀是一直在退步,此片,真正能打動我的無非還是那段傷痛,和我對電影追求的唯美 …. 今夜,當秦淮琴聲再次響起時,請記得在那個戰爭年代有過這么一些女子,為了大義搭上那輛永無歸途的卡車去「慶祝」日本軍人的占據,帶著她們的肉體和利器。她們也有愛也有恨,因為她們也是凡人 …. 當秦淮琴聲再次響起,請認真聆聽,那些聲音從沒遠離我們,她們一直縈繞著 ….. 聖誕前夜寫於蘇州開明大戲院 東方紅歌
6. 有關金陵十三釵的觀後感及觀後心情
我們中國人民是愛國的,我們偉大的祖國孕育了我們,但是一場危機,促使我們美麗的家園受到了敵人的踐踏!淳樸善良的中國人民拿起了我們的武器,和他們進行戰斗!可是,那些自以為自己做的很對但是愚昧無知的高官卻一味退縮,才造成南京的悲劇!如果我們當時中國人名每個人都拿起自己的武器去對抗我們的敵人,那麼中國也不會被我們的敵人踐踏成這般摸樣。在南京的教堂,那個為了送葬教父的送葬者,為了肩上的一份責任,為了保護那些教堂的女孩子們,能安全離開那個可怕的南京,不惜自己冒著生命危險,修好了卡車,把她們帶出了南京!那些妓女可謂是給本片印象最深的一抹紅裝,她們為了那些女孩能有足夠的時間離開南京,她們和陳喬治去了敵人的慶功宴,本片的結局雖然沒講她們最後的結局,但是我想每一個看了本片的人都應該明白她們最後的結局——死亡。最有這個結局才能說明當時戰爭的殘酷!本片開頭的國民黨士兵,本來他們可以不救那些女學生馬上出城,可是他們是士兵,他們穿著軍裝,為了學生的安全,和敵人奮戰到最後一分鍾!李教官,本來它可以在夜間換上便裝逃走,可以為了學生的安全,他和敵人血拚到了最後一分鍾,和敵人同歸於盡!而現在,看看我們的政府高級官員吧!我只有苦笑,多少中國人民的生命換來的現在的太平盛世,你們在干什們?我們老百姓放棄生命換來的每一寸土地,卻被你們因為貪污,變得骯臟不已!你們天天吃喝玩樂,有沒有想過是誰在給你們吃給你們穿,是老百姓,沒有農民種田,你們吃什麼?這個社會我想你懂得!
7.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800字作文
說實話,如果不是組織的話我是不願看這部電影的。害怕會太悲壯而抑制不住嚎啕大哭。果然不出我所料,電影開場才十分鍾我就已經眼眶濕潤了。其實我很害怕寫這次的觀後感,我怕我的文學功底無法將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更無法將電影中各種偉大的人物表現出來。
《金陵十三釵》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不得不說是張藝謀又一部恢弘又催人淚下的經典戰爭史詩電影。電影是以一位女學生的回憶為線索,講述了南京大屠殺期間在一個教堂發生的慘事。影片一開始是一段南京話的旁白,一時讓人重回了現場。接著是中國軍隊和日本人的坦克大戰,坦白說,在「神槍手」在大樓里和小鬼子同歸於盡的時候,我哭了。最後約翰和女學生的出現,然後逃進天主教堂避難,接著是14個女子的進入,整部電影都充滿了壓抑的氣息。
在天主教堂里,女學生單純、善良、純潔,她們不諳世事,但卻不幸地見證了南京的淪陷,在本該快樂飛翔的日子裡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殘酷現實。在天主教堂里,風塵女子世俗、放盪、妖艷,她們出於無奈,卻不得不以成人的角度讓自己的這場災難中倖免於難,然而最後她們還是選擇了保護她們。在天主教堂里,喬治善良、感恩、責任,他甘於奉獻,時刻保護著教堂和女學生們,這是他對老神父的承諾,最後獻出了自己。約翰,我更願意叫他神父,帥氣、友好、善良,他不畏強權,在異國他鄉他願意用性命來保護女學生。
電影的結局是悲哀的,盡管女學生們逃出了南京城,但是十三釵的命運卻映射了那個時期整個南京社會底層的女人的命運。她們遭受凌辱,被人唾棄,每天如行屍走肉般生活,在很多人看來,她們是不值得被同情的。但是在人情面前,她們一樣需要關切,她們同樣懂得珍惜。盡管她們曾和女學生鬥嘴、吵架,但在危難關頭她們卻願意代替女學生前往日軍的慶功宴,盡管她們知道前方等待她們的會是什麼,她們仍然義無反顧。是這群世人眼中的「窯姐」用生命告訴世人「商女亦知亡國恨」,是她們用鮮血在姑蘇城畔譜寫了《秦淮景》這首壯麗樂章。
看完整部電影,我為很多場景所感動。其實看到一半時我曾想放棄觀看,因為太血腥,太不人道。但是我想到當年南京大屠殺期間人們就是經歷這些痛苦存活下來的,想到她們都如此堅強,我更加應該正視歷史,銘記歷史,不讓悲慘再次發生。
8.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400字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400字]用了這樣一個名字,是想紀念一些正在失去的東西,金陵十三釵觀後感400字。先說和這個電影無關的:大學以前我們經常被要求寫讀後感之類,自認為當時比較會寫,最起碼不會語塞;工作以後變得越來越不會寫,常常一個詞都要糾結半天。我們的年齡在增長,社會閱歷在增加,可是知識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好可怕。這個浮躁的社會里,我們丟掉了太多純真的東西,並且再也沒有耐心去補充知識。時間都浪費在了網上閑逛,等恍然發現時,已經又無所世事得過了一個晚上,觀後感《金陵十三釵觀後感400字》。說點和這個電影有關的:這部電影再一次激起了我對日本的仇恨。仇恨的種子原來一直都在。我始終做不了一個大度的人,我小肚雞腸地把這份恨波及到整個日本。我自認為還是一個比較善良的人,所以我無法理解南京大屠殺中日本軍的變態行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都是活生生的人啊,他們怎麼下得了手!我力挺這部電影,希望它可以喚起我們對歷史的記憶。我想我不會買日貨了,不會支持日本的一切了,一個犯過大錯又不知悔改的民族變強大後會很可怕。不知道傷痛的人是不會進步的,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人肯定還會再次吃虧。如果一個民族忘了曾經的屈辱,如果一個民族裡接班的一代沒有抗日戰爭的概念,怎樣能贏得其他民族的尊重?真的退步很多,寫著寫著就不知道怎麼組織自己的語言,心裡很多想法,就是寫不出來。忘記是可怕的,比如恰好你忘記的是歷史和經驗。
9.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簡短一點就行300字,不要抄襲
金陵十三釵,真的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的電影。坐在電影院里,看著銀幕上的場景,感覺自己似乎也處在當時那個動亂的年代,那個極度的煉獄中。我為眼前的人物的痛而痛,為那些放棄離開已經淪陷的南京,繼續與日本軍做殊死搏鬥,哪怕只剩一人,與敵軍同歸於盡,不惜沖在死亡的前線保護教堂的女學生的中國士兵而感動,為日本軍隊在南京到處搜抓女學生,對女性如牲畜般地蹂躪,殘殺而激憤,為那些逃命的淪落風塵的女子在最後關頭挺身而出,代替女學生去參加日本軍隊所謂的慶功宴而對她們激賞,同時對不能改變當初的歷史,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殘酷的歷史在自己眼前重現而感到無能為力,並感到深深的無奈和徹骨的辛酸。
有些場景當時真地很有讓我嚎啕大哭的沖動,但在電影院里只能忍著,整顆心都是那麼沉重和苦澀,回去的路上都不能平復,很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場,我不知道我哭是為了什麼,可能是為了那些慘烈犧牲的戰士而哭,可能是為了那些慘遭日本軍隊殺害和蹂躪的女性哭,也可能是為了中國大陸上曾有過這么深深的煉獄,而當時的中國對此卻很無力而哭,同時也有對那些日本軍隊的軍官和士兵一直受的思想教育和絕對的服從而感到深深地悲哀,他們似乎已經喪失了「人之初,性本善」這種人性的基礎。
電影最終沒有交代那些代替女學生去日本軍營的女人最終是如何,只是交代了女學生最後是在外國人的幫助下順利地逃離了南京。可能那些女人是活著逃出來了,可能是被那些日本軍給殘殺了,我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但我寧願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