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 英雄 觀後感 誰幫我寫一篇
提及《英雄》,第一次觀看,是在初中的時候了。只不過,那時由於年少,領悟水平實在有限,所以,當初就只是充滿了對著整個電影場面的強大的震撼,也無其他多餘的見解。
那一晚,在階教里,老師又一次為我們獻上了此一經典的巨作,讓我再次的感受了裡面那些英雄們所帶給我的無盡的深思。
有道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下面便淺談一下自己對於該影片的見解。
依我愚見,《英雄》著實是一部相當不錯的作品,短短的劇情里竟穿插了友情、親情和愛情以及大情大義。趙國大將的女兒(飛雪)為報家國之仇,與心愛之人(殘劍)歷經艱辛,苦練劍法,終有所成,即便決定刺秦,奈何在最後即將成功的一刻,殘劍卻領悟到了更深的大義--天下蒼生。與天下蒼生相比,個人的得失便不再稱的上什麼得失,個人的愛恨,也不再算的上什麼愛恨。苦於眾人的不理解,只能背下懦夫的罵名,然在無名天下獨一無二的劍法前,他也只能申明大義,竭力相勸。長空本著對無名莫大的信任,將自己的命運交由他來左右,更是所謂的難得的知己吧!在朋友,家人,祖國與天下蒼生之間,無名不得不狠下心做出一個抉擇,然而正是這個抉擇,決定了「英雄」這以稱號。舍小我取大我,便可謂之「英雄」.
秦王自是有他殘暴的一面,但是人誰又無過呢?從整個歷史的角度來看,沒有他,便沒有流過的統一,也就用不能終止六國連年混戰的局面,以及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諸多不便。只是,當時的人們都無法看到這些罷了。所以,當他從無名口中得知,殘劍竟以天下勸他放棄刺秦時,竟不能自已的動容:想不到最了解自己的人,竟是自己苦苦要捉拿的刺客!
金庸老前輩曾道: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依我看,所謂英雄者,蓋為天下蒼生著想者罷了!
Ⅱ 求《英雄》的影評一篇1000字左右
同名電影好多啊,是指的是哪個?
電影《英雄》一上映就昭示了中國電影大片時代的來臨。片中精緻唯美的畫面和宏偉壯麗的風景再加上聲勢浩大的人群,構成了一篇極具張氏風格的散文詩。那些特寫鏡頭和慢鏡頭的結合,無一不在撩撥著觀眾的感官刺激。而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高山流水在張藝謀的鏡頭里流露出一種詩意的美,這些死物都在鏡頭下變得靈動奇妙。
色彩分明,豐富內斂
全片一共有五種主題色調,它們分別是黑、紅、藍、白、綠。每一種不同的顏色就代表了不同的故事。基本上鏡頭前的秦王和秦宮主色調以黑色為主,突出了此角色的冷酷和殘忍的性格。紅,是點燃飛雪和殘劍嫉妒的火星,是焚燒如月痴情的烈焰,是亂飛雪心智的塵夢,秋葉與紅衣的色彩交織,既突出了鮮明的色彩,也襯托出主人公悲涼的情感。藍色來自於秦王的猜想,這一段堪稱是整部影片的最美。無論是九寨溝的夢幻美景還是殘劍與無名的打鬥都可稱之為一絕,藍色如水般純凈,就如角色之內心,純凈如水,卻為了使命在水面上跳起憂傷的舞蹈。白色是無名講述的真實故事,在被秦王識破身份的無名說出了自己為刺秦王所練的「十步一殺」,也道來了紅與藍之外的真實故事,白色,畢竟最公正、最直白。而綠色其實也是夾雜在白色裡面的真實故事,但是導演為了將回憶與故事相區別,所以採用了有別於前的綠色。 這五種顏色都具有很濃厚的象徵意義,它們都將不同的故事詮釋地恰到好處,給人留下的映像十分深刻。
突出細節,至美如畫
說起《英雄》,不得不提的是導演對於細節的重視。在無名與長空的打鬥中,那些濺起的水珠、無名破水而過的臉和落在地上的銀牆頭,導演都用了特寫鏡頭和慢鏡頭的結合,而將這一點發揮到極致的,還是無名與殘劍的水上斗決。似於舞蹈的打鬥極具藝術性和觀賞性,加之以九寨溝的絕色美景,人與自然的結合就在此噴發到最高點。不僅是劍刺水都表現得很仔細,就連一滴落在飛雪臉上的水滴都成為了鏡頭捕捉的對象,精細程度由此可見一斑。此片對於細節的把握,是非常成功的,因為它成功地將細節轉化為了藝術美。
這部電影唯一遺憾之處,就在於對導演過多地去注重了畫面的美感,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這部電影的內涵。似乎從影片的開頭到近末端的時候都還未能理解到這部電影的精髓力量,直到影片最後無名的放棄刺秦和殘劍的「天下」理論才使沉浸於詩畫中的觀眾忽然頓悟,原來導演想表達的是「仁」這種抽象的概念,但是這種末端的點睛又顯得有些突兀。一個策謀已久的刺殺,經過了多次轉折之後竟選擇了放棄,多多少少令觀眾會產生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作為中國電影拓荒者的張藝謀導演,用其對中國文化的獨到理解和對色彩的敏感把握,成功地開創了中國電影的大片時代,為中國大片開拓了一條適合其發展的道路。《英雄》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它的票房和它內斂的中國氣質,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國大片的先驅,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
Ⅲ 有關革命英雄人物的電影的觀後感
看了《少年英雄》這部電影後,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因為王二小的精神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王二小,生活在特困家庭里,天天都去牧牛,一天,王二小和個哥哥一起有說有笑地在牧牛。王二小給哥哥表演他的彈弓技能,沒想到,打到了敵人埋伏的地雷,「轟」「轟」霎時,周圍一片火海,王二小站在原地呆若木雞,他哥哥早已逃之夭夭,可還是逃不出日本鬼子的"魔掌",許多老百姓被日本鬼子給抓去了.王二小,被捕中的佼佼者,經過一段耳濡目染之後,王二小已經忍無可忍,無奈之下,垂頭喪氣的走在山路上「呼」鬼子的軍隊來了,王二小閃電般的躲進山洞,而然被一個落隊的日本鬼子給逮住,幸虧八路軍來的早,鬼子被打得人仰馬翻。
血淋淋的戰爭開始了!王二小為了人民,把敵人引向八路軍的埋伏圈,當敵人發現自己受騙了,殘酷地殺了王二小。「殺!為王二小報仇!」喊聲驚天動地!我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淚珠,一顆顆地落下,緊接著,一股無名的怒火和悲傷一擁而進,占據我整個心房。
原來美麗富饒的祖國背後,竟藏著這么多英雄再了壯烈犧牲事跡,可想而之我們現在和平是多麼的難得。我們生活在和平時代里,雖沒有驚天動地的事情,但是我們學習是我們最大的目標,我只相信一句話:亂世出英雄。
Ⅳ 寫一篇英雄電影括電視劇的觀後感作文
、近一段時間,一部根據許光耀的小說《小兵張嘎》拍的同名電視劇在各大省級電視台播出並一度走紅,成為2005-2006年度最受歡迎的電視劇之一.我在去年暑假看了這部電視劇,感觸很深.
這部電視劇主要記敘了抗日戰爭年間,白洋淀地區的八路軍英勇抗擊日寇的故事,以上級傳達的接葯任務為線索,把故事情節展現的跌宕起伏.故事中的主角以張嘎為中心的一幫小夥伴,在打擊日寇的戰爭中表現出的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愛國精神讓人敬佩.
故事清晰的展現了日軍侵華期間的罪惡,也展現了我國人民抗擊外侵的決心.
這部電視劇的播出,表現了我國人民打擊一切敵視勢力的堅定不移的信心,警告一切敵對中國的勢力:「中國人民會與你們斗爭到底,無論任何組織和國家都不能幹涉中國主權和內政!」在「台獨」勢力發展的今天,我們不僅要與台獨勢力斗爭,也要與一切支持台獨的國家斗爭.
在21世紀,這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我們少年兒童更要為國家統一和完整作出貢獻,像張嘎那樣與一切敵對中國的勢力斗爭到底.而只有現在努力學習,將來才能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學們,加油吧,牢記國恥,現在努力學習,將來使中國再像一個巨人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Ⅳ 電影《英雄》的影評
吊足了的胃最終吃了一頓飽飯。在一片狼籍的中國電影飯桌,英雄是一道真正的招牌菜。
集中了華人乃至世界頂尖的製作群體,投入3000萬美金,英雄成為我所見過製作最為精良的中國電影。很久沒有一部中國電影讓眼睛,耳朵如此興奮了。張藝謀的專業精神令人敬佩,如果誰要向張藝謀豎中指,還是先鞠個躬再說。
看過片子絕對同意這種評價:英雄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我覺得如果早些時候拍出來,英雄還可以拿去做申奧片。所有關於中國的符號,英雄里都不遺餘力地再現:圍棋,書法,劍,古琴,山水,竹簡,弓箭,威威樓宇,漫漫黃沙,青山碧水,紅牆綠瓦。英雄電影的畫面,極具中國畫的意境。如果不去做申奧片,英雄還可以去做中國旅遊的廣告片,或是愛國主義教育範本,的確,我相信每個看過電影的都會為我大好江山,我泱泱大國擊節贊嘆,相信這部電影全球放映後,會加快留學人員歸國效力,加大各國人民來華旅遊觀光力度。
有幾個鏡頭給人留下強烈印像:李連傑一劍刺中甄子丹,為描述劍之快,鏡頭在李連傑的臉一點點穿破雨水的畫面中一一定格。李連傑與梁朝偉在九寨溝一場對決戲,二人蜻蜓點水,水面及水下的鏡頭,絕對可以寫入武俠片視覺經典。我也相信很多人在章子怡和張曼玉比劍那段漫天黃葉的戲中瞠目結舌,盡管那段戲倒更像屬於日本人的意境。
在聽覺方面,英雄把武俠片的音效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不再像以往武俠片強調刀劍,拳腳,飛行的強烈誇張表現,相反,英雄的錄音和擬音方面都相當克制,他們更重視體現"綿長""幽遠"的意境,更強調聲音的質感。這些克制後表達出的竟境令人大開"耳"界。在影院,正對畫面,背景聲安靜得像清澈的湖水,在一片衣袍揮舞和鼓聲的中低音中,劍聲劃破空氣的銳響,配合人影騰挪的聲音,槍劍相撞後的漸弱的震顫聲,極富韌性極具質感。讓人印像深刻的是為描述李連傑劍法之准,他一劍橫貫毛筆,從劈裂筆桿竹質到筆尖毛質聲音的變化。還有在九寨溝對決的劍戲,人腳踏在平靜的水面聲,劍挑破水,震開的一圈圈漣漪聲,人耳悶在水裡到躍出水面後撲面而來的空氣感。影片配樂依然是譚盾,看到最後,我幾乎有點迷乎了,那鼓聲,琴聲,包括伊扎特帕爾曼的小提琴,都真的很像《卧虎藏龍》。
編劇李馮和張藝謀用紅,蘭,白,黃四段視覺的變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段講述,還加了不少辯析的色彩,這讓人想起《羅生門》。這個故事講得很別致而且基本能自圓其說。再一想到電影的短短的拍攝周期,讓人對老謀子心生敬意。而畫面上,英難更像一部部精美的MTV或廣告片的聯播。
英雄是一部符號化的電影,所有的符號都在傳達一個標識:"MADE IN CHINA"。在這樣的視覺聽覺轟炸中,演員的表演成為影片中最為弱化的環節,如果不是出於商業的考慮,估計誰來演都可以完成任務。大牌明星們的表演徘徊在扮酷或更好的扮酷之間,說狠一點,劇本給他們的空間,無法演出"人味兒",他們的內心活動,表情都不再重要,重要是他們要服從服裝顏色變化的需要,電影的主角是服裝,布景,道具,這些符號代表著忠,義,情。演員是人,但是有一群神一樣的攝影舞美燈光,人便不再是人,是英雄,於是一個歷史故事最終變成一個超現實故事。
Ⅵ 英雄的影評
誰都能看得出來,《英雄》不是來講述什麼刺秦、復仇抑或愛情之類故事的。盡管影片中有刺秦、復仇、愛情的鏡頭。但是張藝謀不過是藉助這個刺秦的外殼、復仇的表象、愛情的幌子,來表達一個大寫的境界。張氏這一回的藝術之「謀」,玩得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大寫意」筆法,把中國的哲學、文化、歷史等等諸多元素濃縮在如此這般美輪美奐的畫面意境當中,倘若你不具備一點中國哲學、文化、歷史的粗淺底蘊,你將只能看到這部影片的外殼、表象和幌子,你就因此而會對影片表示不十分滿意,以為張藝謀丟失了深厚的功力。更有甚者,還會竊笑張藝謀必定中了什麼「九陰白骨掌」之類,這一回必將弱到了極至,「不堪一擊」了!
然而,《英雄》自有內力,其藝術神韻在影片整體中無處不在卻又藏而不露。張藝謀口口聲聲「拍了一部商業片」,其實並非實話。他只是希望影片取得商業成功而已,他從不喜歡玩深沉,他的作品從第一部《紅高粱》開始,就給人一種情緒的宣洩,講究的是大俗大雅。而縱觀他的所有作品,《英雄》是最像《紅高粱》的一部,但又絕非重復和倒退,而是一種螺旋式上升。張藝謀一貫追求突破,每一部作品都有不同的語境效果。而《英雄》的突破,則達到了又一個新階段的高峰。
一:莊子學說——哲學境界:從《說劍》到《天下》的相融
影片中,那一個大大的 「劍」字,是主要的道具。無名為探「劍法」而特去趙國向殘劍求得此字。張藝謀通過人物無名之口說出「劍字一共有十九種寫法」並非僅僅是展露一點歷史細節,更重要的是藉助於這個「劍」字的書法,揭示出「天下」的意蘊。
影片將人物在趙國書館求字的過程表現得驚心動魄:劍法在書法當中可尋,書法又在萬箭穿堂之時形成。所謂「劍法」的幾重境界,實乃人生的幾重境界。你看那萬箭穿堂時刻:老者巋然不動,殘劍舉手接箭,都在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繼續書寫。表面看這只是秦軍攻趙的陣勢,內骨里卻有無盡的禪機與「悟道」,是為秦王後面的「天下」理論做鋪墊的。
查閱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論著,正有《說劍》、《天下》二篇。幾乎與《英雄》的主要情節,思想脈絡完全一致。原來,影片是從這里得到的靈感。把一種哲學觀直接變成了影像藝術;原來,無名的「十步一殺」直接取自於莊子的行為;原來,片中秦王「終於悟道了的」幾重境界正是莊子所述;原來,張藝謀深悟莊子學說的精髓,藉助於他的「天下」學說演繹自己影片中的「天下」觀念!這里不得不復敘一下莊子的故事:趙文王喜歡劍術,門下聚集劍客三千,每日對擊,死傷無數。莊子扮作劍客前往與大王「說劍」:號稱自己的劍法「十步殺一人,千里無阻擋」。趙王興奮,挑出劍客與他比試。莊子不動,卻說自己有「三種劍」,一種是「天子劍」,一種是「諸侯劍」,一種是「庶人劍」,他分別論述三種劍的不同製造和用法,說服了趙王以「天下」為重,不再玩劍,不再殺生。而《英雄》顯然就是將莊子的這個故事移植過來,通過幾位劍客在「刺秦」過程中的轉變,用現代電影手段演繹了莊子的「自然」、「無為」的哲學理念。
這個哲學境界就是自然生態,就是天下和平!這是真正的俠情義膽,現在可以理解張藝謀何以要選擇九寨溝等處景點拍攝「風光片」了吧!他是要展示莊子哲學的「順應自然、反對人為」,他是要將莊子的「無為」變成影片中的「不殺」,將三種劍變成劍法的三重境界,你就不能不佩服他的深厚功力。
二:琴棋書畫——文化境界:從民俗文化到民族文化的升華
張藝謀為表現《英雄》的規定情境,將最能夠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琴棋書畫盡皆揉入影片的情節進展和人物行為當中,使影片從頭至尾充盈著中國文化的氛圍。古琴、棋譜、書法……與片中的幾位劍俠乃至作戰陣勢,在張藝謀的語境下竟然如此和諧統一。如果說他以前的許多影片的酒坊、染坊、大紅燈籠等等,還只是一些民間民俗文化的體現的話。那麼,在《英雄》中,他要凸現的,卻是我們的大民族文化。所以,當秦軍將士在風沙漫卷的戰場上高呼著「風、風、風,大風、大風、大風」的「號令」而萬箭齊發時,雖感覺到那是張藝謀慣用的手段,卻又免不了再次被他震撼心靈。
長空與無名的那一場伴著古琴的決戰,拍得是何等絕妙。盡管此段落只是兩位武林高手一展「絕技」之「武打」。然,在張藝謀鏡下,卻秉承了中國畫的傳統技藝——大寫意手法,忽然撇開具體的「十八般武藝」,決戰於一種非凡的「意念」之中。此時,鏡頭由彩色轉為黑白,人物由現實進入夢幻,動作由激烈瞬間凝固……此刻,觀眾的心不能不同樣在瞬間提到了嗓子眼!此時此刻,畫面「單調」了,語言「停頓」了,一切似乎變得十二分的簡單。然而,此時無色勝有色,此刻無聲勝有聲!便是中國畫的留白而不白,中國文化的「化實為虛」而不虛,全部在此一鏡之中得以神奇體現。那一種空靈那一種深邃那一種悠遠……其語言之復雜,其內涵之豐富,怎能不讓人叫絕。
什麼叫「出神入化」?什麼叫意境深遠?一種屬於中國人的、傳統的文化認同感會隨同影片多處這樣的鏡頭而讓人激動不已。這就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積淀的某種奇觀,稍稍有一點中國文化常識的人怎麼會看不出這樣的文化?然而,那麼多經歷過我們的高校教育的「泱泱學子」們,對此文化意蘊卻毫無反應,卻只看到「簡單空洞單調」,不能或者不願意領會其間奧妙,這是中國教育的悲哀還是中國文化的悲哀?
三:詩情畫意——藝術境界:從色彩的形式包裝到風格樣式的形成
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此乃一切藝術創作之規則,電影藝術同樣如此。一部電影選擇什麼樣的形式,當依作品風格而定,一部作品選擇什麼樣的風格,又當依作品表現內容而定。張藝謀自然深諳此道!他選擇武俠,選擇浪漫,來滿足自己很久以來的一個夢想:就是創造出一種既屬於中國文化的,又合乎世界潮流的,還體現張藝謀自己個性追求的類型作品;他又選擇歷史,選擇傳奇,來承載他所要表現的武俠與浪漫。但藝術創造又是要突破常規的,張藝謀顯然是一個既不願重復別人又不願重復自己創造型人才,所以他必須為《英雄》尋找到一種與題材體裁完全契合的表達方式,就是影片的形式包裝。
慶幸,他找到了,而且非常完美。
喜歡或者不喜歡《英雄》的人,在這一點上卻驚人地統一:都不能不承認影片拍攝得美輪美奐,不能不承認其視聽效果的蔚為壯觀。大漠風煙、秦王軍陣,九寨風光、平湖出俠,幾重畫面便有幾重色彩,一種敘述又是一種氣勢。張藝謀通過這些畫面色彩營造出一種極具風格化的豪情,這種豪情甚至體現在鏡頭中的每一滴水珠上。
把這樣一個在中國幾乎人人皆知卻又沒有幾個人能夠說得清楚的「刺秦」的歷史,用如此一種詩情畫意的敘述方式來表現,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事實上,張藝謀無意用《英雄》說歷史,他僅僅是藉助歷史表達電影藝術的未來。這一點,影片主演張曼玉有深刻領會,她在影片的新聞發布會上就說:《英雄》其實是一部「很未來的電影」。是的,張藝謀正是以未來的眼光放眼世界,才創造了屬於他自己的、如夢如幻的又一種風格樣式,又一種影片的類型。
只有在如此的類型與風格樣式當中,人物的所言所行,劇情的結構方式,情緒的渲染波動等,才顯得和諧得體。張藝謀利用這種風格樣式完成了自己的浪漫主義追求,這與他自己先前多部作品的現實主義追求完全是兩碼事。但卻再次證明了他的藝術才華的多面性與多變性。
這個世界上,同時擁有兩種藝術創造風格的藝術家非常罕見。美國的斯皮爾伯格是一位,斯氏既能夠拍出《外星人》、《侏羅紀公園》那樣的浪漫主義作品,也能夠拍出《辛德勒名單》、《拯救大兵瑞恩》那樣的現實主義佳作。張藝謀是另一位,張氏既有《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活者》那樣的現實主義力作,又拍出了《英雄》這樣的純屬浪漫夢幻般豪情之作。《秋菊打官司》可以朴實到演員鞏俐挺著「大肚子」走在陝北鄉間無人能識破,而《英雄》則又可以誇張到用英國的染料染紅內蒙古胡楊樹林的每一片樹葉。無論是現實主義的朴實,還是浪漫主義的誇張,張藝謀都能夠做到極致,這就是藝術大家所能達到的程度!這就是藝術大師所以給我們的享受。
滿意請給分
Ⅶ 英雄人物電影觀後感700字
看了《少年英雄》這部電影後,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因為王二小的精神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王二小,生活在特困家庭里,天天都去牧牛,一天,王二小和個哥哥一起有說有笑地在牧牛。王二小給哥哥表演他的彈弓技能,沒想到,打到了敵人埋伏的地雷,「轟」「轟」霎時,周圍一片火海,王二小站在原地呆若木雞,他哥哥早已逃之夭夭,可還是逃不出日本鬼子的"魔掌",許多老百姓被日本鬼子給抓去了.王二小,被捕中的佼佼者,經過一段耳濡目染之後,王二小已經忍無可忍,無奈之下,垂頭喪氣的走在山路上「呼」鬼子的軍隊來了,王二小閃電般的躲進山洞,而然被一個落隊的日本鬼子給逮住,幸虧八路軍來的早,鬼子被打得人仰馬翻。
血淋淋的戰爭開始了!王二小為了人民,把敵人引向八路軍的埋伏圈,當敵人發現自己受騙了,殘酷地殺了王二小。「殺!為王二小報仇!」喊聲驚天動地!我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淚珠,一顆顆地落下,緊接著,一股無名的怒火和悲傷一擁而進,占據我整個心房。
原來美麗富饒的祖國背後,竟藏著這么多英雄再了壯烈犧牲事跡,可想而之我們現在和平是多麼的難得。我們生活在和平時代里,雖沒有驚天動地的事情,但是我們學習是我們最大的目標,我只相信一句話:亂世出英雄。
Ⅷ 《英雄》電影觀後感400
今日,想打開久違的博客。不曾想打不開只好網路搜尋yzyyxkk,竟然有意外的收獲。我竟然在李鎮西老師的博文後留下自己的贊語。回想以前曾經一度每天看他的博客的日子,受熏陶,很上進。還有是,駁斥別人的貶低這部電影。讀來深為自己當時的真情感動。復制回來:
不會吧!我覺得又不是歷史片,不必與歷史一樣,如此想像沒什麼不妥?場面宏大,很有氣勢!張藝謀導演的創作的確非一般的導演能及。立意深刻,一般導演塑
造的俠士都只是行俠仗義,像殘劍、無名為天下蒼生放棄國仇家恨的見解和行為,真可謂大智大勇呀。除了畫面的色彩,武打的場面,秦軍的氣勢令我贊嘆不已外,
我覺得電影的構思也不落俗套。用倒敘的寫法,講了三個故事。由無名編的一個,引出秦王猜的一個,再是事實的故事,引人入勝。而且突出秦王的英明,殘劍的博
大的胸懷。整個影片中所體現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裡面的所有人我都喜歡,不必說殘劍、無名是我心中最理想的俠士,秦王、長空、書院的老師、小丫
鬟、報信的老僕人,還是逃而回來的書生們,我想這些都是標題的「英雄」吧。張導演的確令人佩服!
Ⅸ 關於影片《英雄》的讀後感
純屬商業電影,除了投資高,演員陣容龐大外,看不出其他亮點。八百字有點難。
八個字倒有:
燒錢拍片,只為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