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南哥》觀後感結尾怎麼寫
「啞姑瘋了般地敲打著鑼,在大街上又蹦又跳,十分著急。人們循著鑼聲,打著雨傘,在這個雨天湧向了扶貧隊長的辦公室……」我們正在看《南哥》這部電影,究竟是發生了什麼,讓啞姑如此著急?
原來是南哥死了,他倒在了扶貧工作辦的桌上,永遠也起不來了。南哥原名是郭建南,是廣州重型機器集團的一名員工。做了十年年質檢科長的他,在一天被調往荔潭村做扶貧隊長,而他也開始了他的扶貧生活。
荔潭村是一個貧窮的小村莊,那裡的人住的都是危房,他們也沒有干凈的水喝,經常停電,孩子們幾乎都是留守兒童,沒有學上,那裡的路也破爛不堪。此刻,台風過後,荔潭村變得更糟,更亂,而南哥的到來,似乎給了這個破爛的村莊希望。
這個村莊中最缺的就是水。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村長和村民。在這里,有一個養蚝的富人家,他拿出了兩萬元錢給南哥,南哥拿到這兩萬元錢後,第一時間就是要為村民們接好自來水管,好讓村民們用水時更方便,讓村民們有干凈的自來水喝。沒想到,南哥還因為這件事被集團誤會。
啞姑是村裡的五保戶,靠養幾只鵝來維持生計,在南哥的幫助下,啞姑養了一大群鵝。到了鵝要賣的時候,附近村莊的家禽卻得了禽流感,啞姑的鵝雖然不在疫區,但也還是使鵝的賣出有了很大的困難。南哥急得都快火燒眉毛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個願意買鵝的集團,但卻要開不在疫區的證明,那天,剛好南哥要考試,他卻放棄了考試,他又急急忙忙地跑回了村子,折騰到即將天亮才把鵝賣出去。啞姑得到錢十分高興。
還有一個鏡頭使我感動。木瓜的爸爸媽媽要出去掙錢,木瓜不讓他們走,木瓜的媽媽好言相勸,告訴了木瓜他們出去打工的理由。南哥趕來聽到後,十分感動,把木瓜的爸爸媽媽安排到了他們集團工作。
南哥的感人事跡還有很多很多,他在荔潭村扶貧的兩年裡,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把荔潭村打理的井井有條,是這個村子逐漸脫貧。就在這時,南哥卻倒下再也起不來了。南哥是一個善良的人,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他,是一根蠟燭,點燃了這個村莊的所有希望;他,是一束光,照亮了這個貧窮的村子;他,是一個太陽,溫暖了整個村子裡的人。在電影的尾聲,南哥去世的時候,我竟被一陣風吹的冷起來。在這個夏天,人人都感到熱的時期,我竟能起來,一種說不出的冷,好像心中的溫暖,心中的太陽都被抽了去。雖然南哥已經不在世了,但他的精神將會永遠流傳於世,永遠在我們的心中飄盪,南哥的名句,「要麼不做,要做就做一百零一。」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
我,向南哥致敬,向所有扶貧工作者致敬!
B.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要是應付的話大體有個套路,開頭就寫哪天哪天我觀影了{驚天動地},本片講述了***(電影內容)。過渡一下說你受益匪淺什麼的,然後寫得到的心靈感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責任方面-看到救災軍人的形象你的感觸,比如做人要有擔當,引用寫有關責任的名言小故事什麼的。團結方面-面對災難我們的民族是怎樣度過的,可以上升到民族團結的方面。奉獻-災難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跡,可拿出一例具體說說體會。最後,可以寫作為當代的學生,你要怎樣怎樣。
這個是最俗的。
要是高雅點,寫成隨筆,主要寫體會,影片內容也可少穿插點,把某個鏡頭帶來的心靈觸動放開了寫,可以盡量煽情。呵呵,以上供參考,還得自己多努力!
C. 求各位大神,寫XX電影觀後感的開頭和結尾怎麼寫初三水平的。
要是應付的話大體有個套路,開頭就寫哪天哪天我觀影了{驚天動地},本片講述了***(電影內容)。過渡一下說你受益匪淺什麼的,然後寫得到的心靈感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責任方面-看到救災軍人的形象你的感觸,比如做人要有擔當,引用寫有關責任的名言小故事什麼的。團結方面-面對災難我們的民族是怎樣度過的,可以上升到民族團結的方面。奉獻-災難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跡,可拿出一例具體說說體會。最後,可以寫作為當代的學生,你要怎樣怎樣。
這個是最俗的。
要是高雅點,寫成隨筆,主要寫體會,影片內容也可少穿插點,寫一些自己的感受什麼的,最後就寫自己明白的道理感嘆啊。
D. 觀後感的開頭結尾怎麼寫,觀後感寫作格式和要求範例
觀後感的寫作格式和寫作要求
觀後感格式主要有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1)重在「感」。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
(2)離不開「觀」。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
(3)聯系實際。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結尾怎麼寫範文指導 1、對於我來說,我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人,我的智力不差,能夠學好自己的社會主義文化課,我長大後,我一定比吳偉強。雖然,我不能背起鋼槍保衛祖國,也不能戰斗在烈火熊熊的戰場上,但我可以把我所學的知識,貢獻給人民,為了祖國的建設做出一份力量,有了奮斗的目標,有了學習的榜樣,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的。
2、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3、讀完了這本書。忽然,我懂得了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寶貴的。人生如一條小溪,會遇到不同的困難與艱辛,如果沒有了困難,一路暢通無阻,那樣的人生也就毫無價值和意義了……
4、長路奉獻給遠方,玫瑰奉獻給愛情,白雲奉獻給草場,江河奉獻給海洋,白鴿奉獻給藍天,星光奉獻給長夜,雨季奉獻給大地,歲月奉獻給季節。這一顆顆無私的奉獻之心,孕育出愛的花朵,這花朵不妖不艷,不枝不蔓但卻香遠益清。
5、雖然我們不能像詹天佑那樣有那麼偉大的業績,但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和他的優秀品質,讓「中國近代工程師之父」——詹天佑的偉人事跡和他那不屈不撓,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傳下去。
6、「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我完全相信、理解了這句話,我應該用全部的精力努力學習,多讀書,讀好書。
7、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觀後感結尾怎麼寫範文指導
E.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結尾怎麼寫
1親人總歸是親人,珍惜身邊人。
2解放軍是最親的人。
3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自己的明天。
4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
5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努力去珍惜。
6母愛的偉大
7愛情就是一輩子心裡有一個人。
8對於我來說,32秒每一秒都讓我覺得自己慚愧,覺得自己很不夠努力
其實這個電影表現的主題挺多的,不然也不會老少皆宜。看你文章表現得是那個側重點了。呵呵希望對你有幫助
F. 觀後感結尾怎麼寫
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觀後感注意事項——聯系實際
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如觀了《四個小夥伴》,我讓學生說說丁小東等四個小夥伴他們開始錯在哪裡?你們也有過他們的想法嗎?學生討論很熱烈,認為四個小夥伴錯在認為只做一件好事就會成功。有個同學說,他自己原來就有類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認為自己就是雷鋒似的好少年了。
還有個同學說,他為班級主動打掃過兩次清潔,有的一次也沒主動打掃,卻還被評為「紅花少年」。認為老師、同學們偏心。看了《四個小夥伴》後,他和四個小夥伴一樣,都認識到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G. 觀後感結尾怎麼寫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後,我要求學生: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有個同學說: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還有個學生補充說: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他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將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比較:前者准確些,後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並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然後讓學生抓住一點談自己的感受。如愛迪生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二、「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我進行指導後讓學生先打草稿,然後收了部分習作,發現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中找了幾篇寫的好點兒的進行評講、引路。有個叫王天波的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三、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如觀了《四個小夥伴》,我讓學生說說丁小東等四個小夥伴他們開始錯在哪裡?你們也有過他們的想法嗎?學生討論很熱烈,認為四個小夥伴錯在認為只做一件好事就會成功。有個同學說,他自己原來就有類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認為自己就是雷鋒似的好少年了。還有個同學說,他為班級主動打掃過兩次清潔,有的一次也沒主動打掃,卻還被評為「紅花少年」。認為老師、同學們偏心。看了《四個小夥伴》後,他和四個小夥伴一樣,都認識到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在給你看篇人家寫的讀後感三國志之見龍卸甲》觀後感
人生就象一個圈,一個老天爺畫好的圈,從起點繞一個圈後又會回到起點,這是趙子龍最後一戰也是第二次被困鳳鳴山時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鳳鳴山子龍披上了甲,一戰成名,從此成了常勝將軍,第二次被困時身心俱疲的子龍卸去了甲,人生就在這一披一卸之中畫了個圈。 時勢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爺手中的棋子。從趙子龍與羅平安最後一次對話中可以看到了他內心的疲憊,這疲憊是因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勝將軍之名是甲、建功立業之念是甲,子龍雖早有卸甲之念,連年征戰的時局卻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卸。最後在鳳鳴山與後一輩的曹嬰一戰中,子龍終於悟到了自己只是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經老得可以棄去的棋子,而這一切都是人生定數。明白了這一點後,他終於可以不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這甲雖卸得晚了一點、悲壯了一點,但可以讓子龍在人生最後時刻很從容,無所負擔。上馬提槍,單人單騎,沖向的不僅僅是敵陣,也是奔向長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園。 不知道羅平安在給子龍卸甲後有沒有領悟到這一些,我想他在敲響最後一次戰鼓時應該是明白了。而年輕的曹嬰此戰之後一定也會與初時的子龍一樣給自己披上了一件難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後能否象子龍一樣領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爺爺曹操以及諸葛亮等人都只是滾滾歷史車輪上鑲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帶來尊嚴,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後的威風凜凜,卻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難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H. 微電影《逆光》觀後感結尾怎麼寫
守望觀後感當我們面臨困難時,有人會猶豫不決,有人會勇往直前,有人會斷然放棄,有人會選擇逃避……而我們該怎麼選擇呢?在讀《守望》中《逃避》這篇文章時,我突然有了決定。林林為了不想打掃亂成一團的教室,選擇了逃避。可當她再一次回到教室,看見一塵不染的教室時,她有一種做錯事的感覺。最後,她撒了一個謊來安撫自己的良心,可是,林林真的可以欺騙自己的心嗎?也許她失去了很多很多的東西,是她永遠也追不回來的了……我沉思著,我們每一個「逃避」背後是否都要一個「謊言」來圓呢?如果不是,那我們「逃避」什麼呢?「逃避」後如何面對親人、朋友呢?如果是,你的良心可以平靜嗎?長久下去,你不怕需要的謊言來圓這一個謊,你不怕整天生活在謊言中完全有可能迷失了自己呢?爸爸一直喜歡聽台灣歌手鄭智化的一首《水手》,裡面有這樣一句歌詞「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爸爸告訴我鄭智化是殘疾人,可他卻選擇勇敢面對生活,甚至還用他的歌聲,他的勇氣,他的堅強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和爸爸一起聆聽這首歌依然感覺那麼鼓舞人心。諾貝爾面對困難、危險沒有「逃避」,他發明了huǒ葯;林則徐面對鴉片沒有逃避,才有了「虎門銷煙」的壯舉;劉璇面對年齡、傷病壓力沒有「逃避」,她獲得了奧運冠軍……人類的奇跡也都是在沒有「逃避」中誕生的。選擇「逃避」的失敗者也不在少數。我一個阿姨的兒子,他剛剛大學畢業沒多久,就接到了去偏遠山區支教的任務。可是,他怕那邊條件差,生活苦,所以選擇「逃避」了。可是當代他去支教的那位大學生回來後,他發現那位大學生有了那邊的歷練後,在工作中更勤奮了,做事也考慮得更周全了,社會對他十分認可,一些名校高薪聘請他去,一個月能掙幾萬塊錢。而阿姨家的兒子,也就是那個只想要安逸生活,逃避困難的大學生現在還在家裡無所事事,就好像俄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列別捷夫說的那樣:「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選擇「逃避」,也許你將一生碌碌無為,反之,也許我們可以獲得機會,我們可以提高意志,我們可以創造奇跡……就好像現在,我寫下一篇讀後感,我經歷了一次讀書的思考,享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我給自己製造了一次鍛煉的機會,我也相信我的明天會更好。
I. 觀後感結尾怎麼寫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後,我要求學生: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有個同學說: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還有個學生補充說: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他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將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比較:前者准確些,後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並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然後讓學生抓住一點談自己的感受。如愛迪生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二、「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我進行指導後讓學生先打草稿,然後收了部分習作,發現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中找了幾篇寫的好點兒的進行評講、引路。有個叫王天波的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三、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如觀了《四個小夥伴》,我讓學生說說丁小東等四個小夥伴他們開始錯在哪裡?你們也有過他們的想法嗎?學生討論很熱烈,認為四個小夥伴錯在認為只做一件好事就會成功。有個同學說,他自己原來就有類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認為自己就是雷鋒似的好少年了。還有個同學說,他為班級主動打掃過兩次清潔,有的一次也沒主動打掃,卻還被評為「紅花少年」。認為老師、同學們偏心。看了《四個小夥伴》後,他和四個小夥伴一樣,都認識到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在給你看篇人家寫的讀後感三國志之見龍卸甲》觀後感
人生就象一個圈,一個老天爺畫好的圈,從起點繞一個圈後又會回到起點,這是趙子龍最後一戰也是第二次被困鳳鳴山時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鳳鳴山子龍披上了甲,一戰成名,從此成了常勝將軍,第二次被困時身心俱疲的子龍卸去了甲,人生就在這一披一卸之中畫了個圈。 時勢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爺手中的棋子。從趙子龍與羅平安最後一次對話中可以看到了他內心的疲憊,這疲憊是因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勝將軍之名是甲、建功立業之念是甲,子龍雖早有卸甲之念,連年征戰的時局卻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卸。最後在鳳鳴山與後一輩的曹嬰一戰中,子龍終於悟到了自己只是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經老得可以棄去的棋子,而這一切都是人生定數。明白了這一點後,他終於可以不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這甲雖卸得晚了一點、悲壯了一點,但可以讓子龍在人生最後時刻很從容,無所負擔。上馬提槍,單人單騎,沖向的不僅僅是敵陣,也是奔向長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園。 不知道羅平安在給子龍卸甲後有沒有領悟到這一些,我想他在敲響最後一次戰鼓時應該是明白了。而年輕的曹嬰此戰之後一定也會與初時的子龍一樣給自己披上了一件難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後能否象子龍一樣領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爺爺曹操以及諸葛亮等人都只是滾滾歷史車輪上鑲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帶來尊嚴,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後的威風凜凜,卻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難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把整個過程都寫出來了,不僅有開頭,內容結尾怎麼寫都給你搞了,你還可以看看我給你發的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