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寫一篇黃金時代的影評
電影的講故事方式算是特別的,裡面有很多演員直接對著鏡頭回憶蕭紅的事的橋段。很多觀眾說這是一部用話劇堆砌出來的電影,我卻不覺得,我認為導演是要通過這種蕭紅友人回憶敘說的方式還原一個真實的蕭紅,有點電影版人物傳記,當然每一個友人的敘述都是不完整的,零散的,這時候就需要主要人物來表演竄起來,於是就有了表演+旁白的方式來敘事。用這種人物旁白的方式來敘事,一方面是實驗性,因為很少有影片這么做,就連紀錄片也不會這樣搞旁白,略微突兀和難以表演,關眾也難以適應。第二方面就是為了表達一種客觀講述人物的態度。許鞍華和編劇李檣曾經查閱大量筆記和資料,他們發現每一位友人下的蕭紅是不一樣的,為了還原這種真實性,影片不對蕭紅作主觀性的描述,只是還原好友中的蕭紅,也讓觀眾自己去感知和解讀蕭紅。
② 剩女的黃金時代觀後感
[剩女的黃金時代觀後感]剛剛看完《剩女的黃金時代》,感受頗多,剩女的黃金時代觀後感。兩個男主角呂成和劉好,典型的老實,害羞,不散言辭的奔三男人,事業和愛情對於他們兩手空空,一日的偶然,遇到兩個同齡的白領女青年,同樣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他們的執著和真誠最終讓他們抱的美人歸。 對於付一平,他真的很悲劇:有能力,人很聰明,會處理事情。但是在愛情面前沒有把握好尺度。面對相愛的人,最終默默離開,對待感情一定要謹慎,不要腳踏兩支船,可能是太聰明,讓人沒有安全感。事業和愛情都不想少得,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曲終人散後,感悟到魚和熊掌不可皆得。一個好的女人,一旦錯過了,一身就再也不會挽回。在事業和愛情迷茫時:他感慨要先成家後立業。對於艾小方,在追求名利和愛情面前,忽視了自己的人格和周圍的人際關系,等待她的結果是不得人心,讓人憎恨。同時愛情也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一廂情願只會讓自己得不償失,不斷的失敗,不斷的付出,最終會心理變態。 對於林國亮,在自己喜歡的人面前表現的很虛偽,夢想用貧瘠博的心愛的人的同情,幻想得到自己的真愛,其實當謊言被人揭穿時,一直的欺騙只會讓人討厭。在愛情面前,欺騙總會被揭穿的,你欺騙了一時,欺騙不了一世。 喜歡一個人,首先做他(她)最好的朋友,了解他(她)的習慣和愛好。用體貼和感動來融化他(她)。在現實面前,人活著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愛,放棄也是承擔責任的過程。愛情不僅是感情,更是責任。 真正的相愛,愛是刻骨銘心的,痛也是刻骨銘心的。 尤其是大結局部分,感受頗多。特別是梁爽的幾句話讓我感動。她說:「女朋友可以再找,但是父母只有一個。」說這句話的時候,她很痛。我想她的父母雖然看的很不忍心,但是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女兒不想讓李好為難不得已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是不是覺得很大氣呢,父母也應該很欣慰也很自豪的吧!是的,她不是不愛他,而是不想讓他為難。她不想這樣。她還說,「人活著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不能太自私了!其實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承擔責任的做法。」一段婚姻牽系著兩個家庭,兩邊都同意自然很圓滿;若有一方不同意,那麼這段婚姻即使再美好也會有遺憾,觀後感《剩女的黃金時代觀後感》。不過最後看到大家和和美美的,就踏實了~~~~~~ 真誠是可以打動人的,只要發自內心就好了。不知道為什麼,每當電視劇裡面有壞人出沒的時候,我都會恨之入骨。可是,最後,看到他們醒悟之後,我又會覺得他們是如此可憐。「我」本善良,一點都沒錯!我本以為這個結局也是這樣的,可是瘋子就是瘋子,無法改變的事實。真想有一個這樣的朋友、好朋友~~~~~~~~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我有需求或是好消息願意與他(她)分享的。希望會有一個人,無論何時都會出現願意聽我與他(她)分享的人。相反的,我也想做一個這樣的朋友。只要是朋友有所需要,不管任何時候,我都會出現在他(她)的眼前聽他(她)訴說他(她)的故事。再好的故事也是要有人分享才快樂!有時,快樂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有時快樂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情。看著電視劇中的梁爽和我真的有幾分相似。脾氣、處理事情的風格、做人的風格……甚至寫日記的習慣,好多好多相似的地方。或許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年齡的不同吧,不知道我到了她這個年紀時,能否混出個這么好的職位來。不過我相信那時的我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吧!呵呵……我承認,我不是一個溫柔賢淑的女孩子,我也有很多毛病,而且以前從來沒有想過要改,不過,當我愛的人出現後,我會認真考慮這個問題的,我會願意為了那份感情去付出,作出努力。可惜,我心目中的李好還沒有出現,多麼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讓我遇見,這一次我一定不會放手。李好就是我想要找的依靠,尋找一個李好這樣成熟而穩重的男人過一輩子,是值得的。真的可以找到嗎?!。歌曲《左邊右邊》每一次牽手的瞬間總會有問號的出現不知用身心的左邊右邊握住你那份眷戀左邊是陽光的笑臉右邊是滄桑一片不管你擁抱的是哪一邊逃不過對你欺騙如何面對你的臉左邊右邊終究難以兩全就算兩面都繫上思念還是無法把愛畫成了圓無法面對你的臉為何愛被空間撕成兩片一聲嘆息留下的沉澱開啟了長夜漫漫無奈依舊只有纏綿抱著昨天問明天這樣的痛究竟還有多遠誰的眼淚灑下的思念淹沒了看不見的平行線我把自己給明天不再讓心徘徊左右兩邊美麗永遠不需要謊言等明天我把完整雙手奉還再敘前緣等明天我把完整雙手奉還再把手牽
③ 「黃金時代」讀後感
[「黃金時代」讀後感]
寫了文革時期70年代一個20出頭的北京小伙到雲南插隊認識了被別人稱作「破鞋」的女知青,發生關系,挨批鬥,
女知青從極度厭惡、排斥性交到最後愛上對方並喜歡做愛結尾的事,「黃金時代」讀後感,讀後感《「黃金時代」讀後感》。兩人最後沒在一起,各奔東西。
那是個可怕的時期,行為和思想受到嚴重的束縛,無論做什麼都可能被條條框框的罪名加到身上,當時的人思想壓抑,做著違背自己意願的事,不喜歡的事也硬忍著承受,他們的想法現代人很難理解,對不喜歡的為什麼不拒絕。當時人們思想落後,精神文明極差。
〔「黃金時代」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④ 我們的黃金時代 觀後感
以前從沒關注過這樣的電影,基本都是看些比較遠離我們生活的片子,現在才發現,原來在現實中發現美好是多麼的美妙!
前不久他介紹給我看的《我的太陽》和《十七歲的單車》也是這樣的主題,也許這些影片中的色調有些「土氣」,可是絕對
掩蓋不了它耀眼的光芒: 《我的黃金時代》的結尾黃鶴的第三個願望就是,「我希望你能夠幸福的活著。」生活終究是生
活,我們誰都逃離不開……蔡楠最後感概道,「我清楚的明白,我將和這個城市裡大部分男人一樣,結婚,生子,買房子,
賺票子,按照王小波同志的說法,生活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這么說顯得我層次不高,但是對於這一切,我,無能為
力。」大學畢業後對人生的迷茫,可能是每一位畢業生都不可避免的…… 影片的結尾重播了一段剛開始的鏡頭,寓意:曾經
的我們擦肩而過,曾將又有多少愛恨情仇,最後又有誰會記得?人生苦短,世事無常……
故事中黃鶴和蔡楠的愛情其實是很美好,這段美好也許應該更長一點,只是傻傻的蔡楠剛開始一心要追求李若瑄,卻沒有
發現一直默默地在他身邊的黃鶴,現實中就是這樣,有很多人在苦苦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的時候,卻忽略了身邊已經擁有
的,有不少人為此錯過了,失去了,後悔了,但一切已經是過去……
⑤ 黃金時代觀後感400字
黃金時代讀後感
1.
陳清揚有一次差點愛上王二,有一次真的愛上了王二。在這兩次,兩個人都沒有敦他們的偉大友誼。第一次是王二輕輕地吻了陳清揚的肚臍,第二次他只打了她的屁股,離實實在在的性-交相距更加遙遠。
王小波也認為愛情和性不具有必然的聯系,也就是說,不能說有了愛情就一定有性,有了性就一定有愛情。從反面來說,有了性未必沒有愛情,有了愛情未必沒有性。這種看法在王小波的年代也許比較新鮮,倒不是說有多離經叛道,而是根本沒有人願意像王小波一樣去司考這兩者之間的關系。
王二以檢查為名寫了多少性文學,結果抵不上陳清揚一篇含蓄而真實的感情表露,因為後者兩個人才最終被調查組釋放。這個在歷史上怕也是站得住腳的。有人曾經近乎戲謔地討論過為什麼文-革時代的人生那麼多。因為思想上不自由了,就只好借下邊發泄了。這就是為什麼真實的愛情讓檢查組的領導們害怕,而性文學則讓他們無動於衷。其實那個時代唯一的罪就是真的愛上了誰。
2.
以前,對王小波不大了解的,沒看過他的小說甚至雜文。寫博客以來,有數位網友向我推薦他。之後不久,又恰好在一家雜志看到李銀河寫得紀念王小波的文章,於是記住了他,關注起來。
前兩天,學校圖書館的鄭老師叫我幫忙搬書櫃,如此雅事,我當然要做,和其他幾位老師一起搬那沉重的書櫃時候,不小心傾斜書櫃,滑下一本書。我撿起一看,是中國小說50強叢書之黃金時代,作者正是王小波。呵呵,就借來這本書看看。
老習慣,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的書,都在學校看,用課余時間消磨它。
黃金時代,按作者開頭第一句話來說,我二十一歲時,正在雲南插隊。那麼所謂的黃金時代是二十多歲時候。插隊一詞,對我來說,是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在許多寫文-革的文章的里看到,陌生是因為我沒有體驗過。
說實話,對於文-革之前的小說,我非常反感,只有政治,沒有人。文-革稍後的文章,卻是同情,也只是同情而已,但是我並不欣賞。這些文章要不哭哭啼啼,要不咬牙切齒,或者暗諷嘲弄。看這些文章,讓人徒生悲哀感嘆——人啊人,為什麼這樣。這些文章可能有反思,但是所謂的反思不過是事後諸葛亮而已。總之色調灰暗,不值得一看。
但是黃金時代不一樣,我看了,不由一怔,從來沒有看過一本關於文-革的小說,可以寫得這樣桀驁激揚。如果不是隱含其中的隱隱的悲涼,這小說簡直可以說:就是青春的狂歡。
青春的狂歡來自王二和陳清揚的青春派對。陳清揚在雲南,面對政治非難,面對物質生活的清苦和精神生活的折磨,他們互相依偎,用彼此的青春溫暖彼此,用彼此的肉體取悅彼此,最後達成,用彼此的心靈支持彼此。青春的狂歡首先是肉體的狂歡,在書中,隨時可以看見,王二和陳清揚在草房,河邊,山野做-愛。王小波對性-愛的描寫,是直白又不乏詩意的,是粗魯又不乏精緻的,沒有忸怩作態。語言,是理性的,很好懂的大白話,乾脆利落毫不拖泥帶水。那麼,王小波眼中的人生的苦惱就在大白話里,文-革的荒誕也在大白話,青春的狂歡就在大白話里,黃金時代的詩意就在大白話里。
王小波在小說里,喜歡擺出邏輯來證明一種荒唐,產生讓人噴飯的幽默。允許我從書中摘一段舉例:
「我記得那些日子裡,除了上山放牛和在家裡躺著,似乎什麼也沒做。我覺得什麼都與我無關。可是陳清揚又從山上跑下來找我。原來又有了另一種傳聞,說她在和我搞破鞋。她要我給出我們清白無辜的證明。我說,要證明我們無辜,只有證明以下兩點:
1、陳清揚是處女;2、我是天閹之人,沒有性-交能力。
這兩點都難以證明。所以我們不能證明自己無辜。我倒傾向於證明自己不無辜。陳清揚聽了這些話,先是氣得臉白,然後滿面通紅,最後一聲不吭地站起來走了。」
從以上文字,你可以明顯感覺到王小波有趣吧!
人家都說王朔敢寫,能寫,會調侃。我看王小波比王朔更敢寫,一樣能寫,至於調侃。王朔的調侃是明顯的,而王小波的調侃是含蓄。王朔的調侃是顯山露水在文字表面,而王小波的調侃是作為文章的底色,淡淡的,需要體會才可以感覺。王小波這個含蓄的調侃混合激揚的文章,配合當時的社會環境,不由生出一種蒼涼。該蒼涼使得我著迷。
最有諷刺意味的是,按小說里王二所言,小說的許多素材直接來自所寫的交代材料中。因為男女關系之案件,王二和陳清揚他們被審問多次,被-迫寫材料多次。大概王二的筆才太好,寫的材料讓組織人員讀之不厭。看完了,不過癮,要他再寫。
我寫讀後感,感覺到什麼就寫什麼。反正我不是專業評論家,甚至連文學愛好者都是勉強的,只不過無聊時候愛看下書而已。政治,這是我們操心不了,所以不寫。讀後感呢,想怎麼樣寫都可以,隨心所欲,猶如王小波所寫的王二和陳清揚,順著生命的激-情和本能,在山野里來個青春狂歡一樣,痛快淋漓,不必考慮別人。我寫錯了,王小波不會從地下爬出來,向我申討。就是他在,我也不會進入他法眼。所以寫讀後感愛怎麼寫就怎麼寫,我高興。
⑥ 黃金時代影評作者帝陽
《黃金時代》和《一代宗師》很像:標題很大,不肯把自己老老實實簡單定位成某位歷史人物的傳記片;敘事很細碎,或許是因為他們堅信「平淡之中見真情,明星也是老百姓」;台詞有亮點,前者是把文學作品和歷史傳記中的句子一支支捋下,插在人物頭上,後者則留下無數「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的金句。
以上是昨晚我在煎熬中看片的第一體會。
昨晚在寶山萬達看的提前場,放映後有明星見面會。三個小時的電影看得我腸胃煎熬,後排的湯唯粉絲響亮地嗑著瓜子,瓜子皮灑落一地。好容易捱到結束,再等明星出現。湯唯、田原都漂亮,馮紹峰、朱亞文也端得是明星范兒。提問環節,我得到了提問機會,強壓砸場子的沖動,問出一個「你們覺得你們和角色有什麼契合點?」的問題。明星們不知所雲的回答,讓我覺得自己在苦苦求索的,不過是一隻車庫里的隱形噴火龍。
回到電影,電影的細節不想再芻議。批評它細碎,可以反擊說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批評演員塑造差,可以反擊說「這是間離效果」;批評節奏、批評編劇...總好像在替沒批評到的其他部分開脫。
若我警醒自己保持恭敬,我會說:這片兒的導演、編劇、演員努力了,看得出。若我稍一放肆,我就得說:這片兒的導演、編劇、演員壓根沒有理解自己試圖表達的命題。
王家衛把《一代宗師》拍成了一代打架唯美、在個人感情與國仇家恨間糾結的金句發明大師,許鞍華把《黃金時代》展現成了一群服裝極盡精細、旅程踏遍全國的俊男靚女,哪怕考慮上蕭紅的「黃金時代」是「籠子」里的,那籠子也不過是病和窮。
明明把時代命題的牌坊豎了起來,卻極盡投機取巧之能事,竟以為用服飾、對白、生活細節的真實就能鋪陳出時代感——這難免說明,電影的製造者,根本就沒有理解時代是怎麼回事。
時代應該是一種控制感。它是系在人物四肢上看不見的線,不是人物服飾上看得見的花紋針腳。它讓人物產生,摁著人物的頭曲曲折折地走,直到滅亡。
時代應該是一種強力的邏輯,它能解釋一個東北地主家庭的閨女為什麼異想天開追隨表哥逃到北平求學,也能解釋一名著名女作家何以剛過三十就死於日本控制下的殖民地島嶼。
時代不是呈現,它不是告訴我們這些過往的事情究竟是怎樣——二蕭分手的羅生門?
它得告訴我們,這些逝去的人、事、物,緣何被時間定格成了如今的樣子。
這個問題很難,但不容躲避,特別是當「時代」這個詞已被豪邁地寫在標題中。你可以尋找角度去回答它:寫孤兒的狄更斯,寫老處女的巴爾扎克,寫婚嫁的簡·奧斯汀,寫通姦的王小波,甚至寫《呼蘭河傳》、《生死場》的蕭紅本人,都交出了他們的答卷。但對於這部《黃金時代》來說,編導演三方都像是裸考的學生,並且寧願賄賂考官博得同情來通過考試,也不願直面考題,獻上自己腦中(或許可憐的)所有。
逃避回答會造就最糟的結局:縱使許鞍華、湯唯甚至蕭紅,這些名字本身,便可賺得太多寬容和同情。但從回答「時代」命題的角度來說,哪怕是《建國大業》與《建黨偉業》,都足以各扇此片五個耳光。
⑦ 寫一篇關於《黃金時代》電影的演講搞
剛聽說《黃金時代》,我第一反應是王小波的那本書,王小波的那本書居然能拍電影?能上映嘛?後來才知道是講蕭紅的。以我薄弱的文學素養來說,蕭紅是誰,只
有記憶中的語文課本中《火燒雲》和《紀念魯迅先生》。兩篇都是應該背的。記憶中因為有本白色封底
有張作者照片的名人文集的書,我有的應該是冰心作品集,魯迅作品集,蕭紅,估摸還是有其他一切的吧。另外還有個伴侶和她名字很像叫蕭軍。蕭軍寫過什麼完全
不知道。至於《呼蘭河傳》及看了電影才知道的幾部作品是一本都沒看過。火燒雲也應該是呼蘭河傳里的吧。至於蕭紅的」風流韻事「,」冷血自私「,」反叛獨行
「我一概沒有概念。
對於有期待的電影,我從來不會事先做功課。特別是名人傳記性質的。作為名人,只要被寫了,就應該有不一樣的角度和詮釋。
關於電影和導演
這篇文章得定個基調。不然下文如何寫其不滿和不足,我覺得這是一部算偉大的作品,一個可以被當作教學片的電影。所以我突然想寫觀後感,題目也正兒八經地寫」觀後感「。只是想記錄下現在的感受。最近老覺得記憶力容易減退
電影將近三個小時,節奏不算快,不能說拖沓。蕭紅的前兩個男人都一筆帶過,蕭紅的朋友們(可能都算蕭軍的朋友們)一個接著一個出現對著鏡頭,如同旁白一樣
銜接著一個個畫面和節塊。敘述手法直敘倒敘閃回,每個人的台詞幾乎都能找到出處,每個人的閃回都有寓意,每段遭遇都有人出來說兩句,但多數都是「蕭紅之
迷」。
說實話,剛開始是有點悶的,不過是個文藝女青年的叛逆愛情史罷了。直到魯迅先生出來之後,三個小時感覺慢悠悠慢悠悠地靜靜流淌,偶爾波折。我基本每十五分
鍾換個姿勢,要麼前傾,雙手扶椅把;要麼後仰,雙手報臂;要麼端坐,雙手撐在椅臂上,雙手護交託在鼻子下。並沒有昏昏欲睡的沉悶。只是我坐姿實在耐不住一
個姿勢的久坐。
我對許鞍華不那麼追崇,以至於我突然發現其實我看過她幾乎所有的電影。這樣如此,覺得這應該算是個好導演吧。
⑧ 我的黃金時代 觀後感
有生之年,此生之年,能夠看到這部電影是我的幸運。
每個人都喜歡看自己星座那一塊,同樣,每個人看這部電影前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性格背景,所以說每個人對一部影片的感觸和理解的深度都是不盡相同的。前提擺下,說說我的看法。
注意到這部DV拍在1999年,到今年整整十年,可以說十年來中國大學校園DV劇中沒有能夠超越這一部的。中國沒有拍關於校園題材的導演,也可以說在影視業關於校園題材的,包括外國校園題材的電影都沒有出其右者。
這就是我對這部影片的直接印象。也許影片中的色調有些「土氣」,可是絕對掩蓋不了它耀眼的光芒:
1,故事發展過程穿插主創人員的談話。這種敘事方式可謂前無古人,頗有新意,有些人看的時候可能會有點郁悶,這是什麼玩意?其實不過是導演給我們開的一個小小玩笑,記得有次談話這么說,「交大哪有這樣的女生,死乞白賴的喜歡你一男的」,直接質疑劇本的創作,可謂是一點幽默元素,也不乏導演對待觀眾真誠的態度(不像有的導演拿觀眾當白痴)。還有最後主演和導演打起來那一幕,荒誕可笑,又極具技巧般的結束了故事。
2,感人的愛情故事。雖然老套的三角戀,放在大學這個環境裡面,作為大學生的你,哪個能不為之共鳴?
3,創意的結局。哪個不曾為這個結局眼前一亮?一分三類,直接和其餘普通電影劃清界限。
4,人生的感悟。這其實是最重要的,也是這部影片在世界上關於校園題材電影拔高的一個地方。故事的結尾黃鶴的第三個願望就是,「我希望你能夠幸福的活著。」生活終究是生活,我們誰都逃離不開。。蔡楠最後感概道,「我清楚的明白,我將和這個城市裡大部分男人一樣,結婚,生子,買房子,賺票子,按照王小波同志的說法,生活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這么說顯得我層次不高,但是對於這一切,我,無能為力。」大學畢業後對人生的迷茫,可能是每一位畢業生都不可避免的。。。
影片的結尾重播了一段剛開始的鏡頭,我激動的從床上做了起來。寓意啊,曾經的我們擦肩而過,曾將又有多少愛恨情仇,最後又有誰會記得。。。人生苦短,世事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