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的父親母親影評
平時不大喜歡看張藝謀拍攝的電影,除了毫無任何矯飾的實物拍攝外,那是一種少了一份華麗瀲灧的場景,多了一份真實質朴的視覺之宴。
《我的父親母親》就是這樣一部影片,一出場,就是暗沉寒冷的天氣,一絲寒意從心底慢慢滲透每道骨頭。黑白的畫面,穿著厚棉襖的人們,純樸厚實的氣息從畫面上吹落下來,沉積在我的內心裡。
父親死了,兒子趕回來為父親辦喪事,而母親,年老了,仍固執地親自把相濡以沫幾十年的丈夫抬回來。
這黑白暗沉的色彩一轉,回憶兜兜轉轉而來,明朗歡快俏皮的綠色鋪天蓋地地傾瀉下來。
四十多年前的偏僻小村莊,貧瘠落後,但是孩子們嚮往知識,姑娘們嚮往愛情,村民們希望下一代有出息,於是,一個高大英俊的城裡男人出現在這座村莊里。他是坐一輛馬車來的。下車後,無數的村民們翹首仰望這個象徵著知識和文明的男人。筆挺的中山裝,短短的蓋分頭,干凈的笑容。他回過頭去,一個女孩清亮的眸子緊緊追隨著他的身影。那是母親第一次見到父親。第一眼看到父親,便喜歡上了。
父親在鄉村唯一的一所學校教書,吃的飯是村民們弄得。而母親為了讓父親吃上她煮的飯菜,每次都用同一個白底青花紋的碗,並在不遠處窺視父親是否吃了她煮的飯。
那樣等待心愛的男人的場面,那樣純朴執著的感情,它們像一根線,牽引著畫面不斷變換。
母親開始了每天跑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因為那口井靠近村小學,可以看見父親的身影。母親不停踮足回望,而父親,也帶著有點傻的笑容望向母親。沒有多餘的話語,只有柔情脈脈的眼神。
章子怡美得幾乎讓人不敢呼吸。太清純的美,太清亮的眸子,似乎不存在這個世界上。
世外桃源的平原,微微傾斜的山坡,一直蜿蜒著,起起伏伏,百折曲回。父親送學生回家,母親守候在父親必經之路,一看到父親的身影,立即提起籃子,開始了追逐父親的行程。終於,有一天,他們面對面相遇了,父親對母親簡單說了幾句話,母親就歡喜得忘掉了整個世界,籃子丟落在地。她跑回去,對父親一笑,像一隻小鹿一樣歡快地奔跑在山坡上。
這並不是影片的高潮,卻讓我感動至極。懷著愛慕的心情,忐忑不安地在路邊守候心愛的人,這樣的場景,或許我們每一個初戀的人都經歷過。或許,張藝謀也是這樣訴說著初戀的情懷。
一天父親跑到母親的家門前,他拘束地立在柵欄外,說,我要走了。母親的歡喜頓時煙消雲散,父親又說,過兩天,我會回來的,一定會回來的。並送母親一個紅色的發夾。母親呆了,回到屋裡時,看到一碗餃子還沒給父親,她快速包好餃子,追趕父親。可是父親已坐上馬車走遠了。母親就抄近路,幾次看到馬車就在前面了,追趕再追趕,愛的力量,超越了疲勞,超越了恐懼。很多次,跌倒在地上,很多次,爬起來。當再一次跌倒時,摔得那麼重,碗也摔破了。連同母親的心,也一起破碎。然而,更讓母親傷心的是,父親送的發夾不見了。她就一直找,一連幾天,最後終於在家門口找到。那隻摔破的碗,母親請人縫補好了。
父親要回來的那幾天,母親都早早出發,到村路口等父親。漫天漫地的大雪,凜冽的大風。冰天雪地里,母親一直張望,凍得感冒了,暈倒了。而父親終於回來了。
回憶的大門漸漸閉合,明亮寬闊的平原,金黃色的田野.舒緩而略帶感傷的音樂.
父親的葬禮簡單,但又隆重無比。很多很多他的學生都趕來了,長長的人群,灰暗的色彩。
一如既往,這部影片獲得柏林電影節的大獎。沒有浮華塵世的艷麗和空虛,或者復雜到百折迂迴的情節。平淡,朴實在這里得到升華。內容是如此建簡單,畫面是如此極致。單純的藝術,單純的人性。發夾和青花瓷碗成了這部影片的重要道具,多簡單的道具啊!可是,誰又能說得出這簡單下的深深情意!
電影里音樂一直不斷,三寶的音樂確實讓影片增色不少。音樂是電影里一種清越的靈魂。因為有音樂,我們的心才會一絲一絲的疼,然後慢慢沉靜下來。
隱約之中,總覺得張藝謀導演的影片,女性的形象總是很明亮,以至於掩蓋了男性的光芒。18歲的章子怡有著柔順濃密的長發,漆黑明亮的眸子,清純明媚的笑容,小鹿一樣輕快嬌憨的行走。但是,即使是這樣清純質朴的少女,卻有著野性的桀驁不順,倔強的執著。明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想追求的是什麼,並為之堅持不懈。
我覺得《我的父親母親》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國式的含蓄愛情,並且,是人們對於知識和美好愛情的象徵。極少的話語,極多的音樂。村莊純凈的空氣,迂迴的山坡,廣闊的平原,讓人的心嘩的一聲沉靜下來。
藝術性和人性在這部影片發揮得淋漓盡致。張藝謀把個人的風格融入到作品當中,例如金光閃閃的麥浪,大片的青綠,藉助了大自然的美。欣賞時,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在心裡傳遞,而另一方面,一種惆悵也悄悄滋生。那樣的愛情,如今還存在嗎?那樣的一個山裡姑娘,還存在於某一個遙遠的村莊嗎?是否有男子,正為尋找這樣一個姑娘而跋山涉水,翻山越嶺。
那種明亮溫暖的色彩,一直纏繞在我的心裡。
這樣的愛情,或許就是我們苦苦追尋的。
㈡ !!!急!!!我的父親母親-電影讀後感
這部電影應該是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中最溫馨、最簡單、也最干凈的一部,看名字就可看出單純的簡單,五十年代的鄉村愛情故事,本就是純潔而內美的。這部抒情散文式的電影以倒敘的方式展開,現實是單調的黑白色,回憶則是泛著溫暖的彩色,這對於一個剛剛喪夫的悲痛老婦人來說,也許才是真實的顏色。在物質泛濫、觀念浮泛的當下來說,這部清新的電影讓人眼前一亮。一個美麗純潔的姑娘愛上一個善良淳樸的青年,這就是故事的全部,既不波瀾壯闊,又不盪氣回腸。但是這個初戀故事卻讓人感到一種久違的感動,感動於這個美麗故事的過程,感動於電影展現的一點一滴的細節。攝影出身的張藝謀在這部電影中仍然將色彩運用的獨具匠心,當年清秀美好的章子怡扎著羊角辮,穿著粉紅色的免疫、藍色格子棉褲,披著紅色圍巾站在門口看著父親,暖暖的陽光下的她讓人怦然心動地驚艷。
㈢ 張藝某的《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
《我的父親母親》這部電影感人至深,除了故事情節真實生動外,其藝術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尤其是蒙太奇手段的應用很有技巧。
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處。第一處是招弟在等待小學教師時起身的動作,小學教師送孩子們回家時,途經村前那條小路。招弟就坐在小路旁的山坡上期待著,盼望著。可當她真的看見小學教師身影的時候,招弟卻又不好意思的起身躲進樹林,默默地看著。這一舉動、這一情節十分符合人物的心理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影片中沒有過多的向人們展示招弟與小學教師在一起時的情景,卻著重刻畫了招弟起身的動作。其實,正是這一鏡頭的反復出現,更加深沉含蓄的表現出招弟對小學教師感情的真摯、熱烈又帶有幾分羞澀。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令人回味無窮!
第二處是在影片結尾處,招弟的兒子在當年父親教書用的那間教室里,給全村的孩子們上課,以了卻父親的遺願。年邁的招弟在教室外聆聽那朗朗讀書聲。這聲音是多麼熟悉呀!幾十年以前,在她與小學教師相愛之處,招弟就是被這書聲吸引而在教室外長久駐足。這兩幅畫面是那樣的相似,只是時光飛逝,滄海桑田,人不同,心不同。從中,我們彷彿看到了少年招弟的內心世界:對小學教師的愛戀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同時,我們也深深的體會到如今的招弟對往事、對逝去丈夫的懷念。
㈣ 我的父親母親 觀後感
電影有一股濃烈的鄉土氣息,母親那種執著的感情令人感動,害的我掉了不少眼淚,她的等待和追求都是那麼地給人深刻印象,加上美妙地背景音樂,成了一部優美的愛情故事。
很多上一代的人都覺得這部電影感人,我雖然沒有經過那一代的生活,但我依舊也被深深地感動了。
廣闊天空,冰天雪地,一個穿紅衣服地女孩屹立在雪中,一動不動地看著遠方,等待著遠方自己心愛的人歸來...
愛情!不論多麼艱苦的歲月,只要有愛情在支撐自己,只要有希望在前面,人們就能堅強地屹立不倒,就能捱過最黑暗的日子。已經有了愛了,還要求別的什麼更高的呢?
這些堅強的人啊!黑暗的年代對於他們來說是不存在的,他們勇氣使得他們堅強地活下來。而現在,同樣處在黑暗年代的我們,不是也應該擁有這份勇氣,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嗎?我們年輕時候見證了黑暗的歷史,我們至死都不會忘記,那些劊子手能活多久呢?活得再長也不會比我們這一代活的時間長吧,他們的種種罪行,總有一天會得到歷史的清算和審判,迎接他們的,將是末日的斷頭台。
㈤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看了《我的父親母親》,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母親對父親的那份執著永遠讓人感動。也許在那個年代,父親是非常優秀的了。是在母親這個沒有文化的女孩心目中叫她特羨慕、特崇拜的一個人。母親是那樣的執著,給父親送飯,等父親,為父親做了她能做到的一切。母親對父親的愛,感動了父親,感動了全村的父老鄉親。影片色調的運用非常成功和突出,值得我們學習。我不太會運用這些,以後要嘗試運用色調來渲染環境和烘托氣氛,刻畫主人公的心理。還有影片的構圖非常流暢,焦點的把握非常精準,而且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尤其是淡入淡出的運用簡直出神入化,各種景別交替出現,畫面很好地配合了配樂,抒發了應有的感情,觀後感《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從表演角度看,章子怡的表演給其他女演員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影片表現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採用了等待、悲喜交替的變化等場景來刻畫。而非簡單的花前月下所能比的,更加富有內涵和意味。這一點是非常值得學習和研究的地方。畫面語言的充分應用,大量地捨去了口頭語言的敘述,讓觀眾自己去體會去品味去琢磨,給了觀眾充分的思考空間。尤其欣賞父親下午到她家吃餃子見面時的那一場景。女主角豐富的表情,變換非常快的表情刻畫,演得好極了。 還想多看幾遍。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㈥ 求《我的父親母親》影評,1000字
《我的父親母親》可以說是一部詩電影,在幾乎沒有什麼劇情的空間里勾勒出對愛情的禮贊頌歌,象音樂一樣,或者說象歌劇一樣 ,在一個非常優美的愛情旋律中跳躍著由情節、細節構成的音符,張藝謀就象帕瓦羅締般詠唱著心中的愛情圖騰。
影片簡單的劇情是:師范大學畢業而沒當教師的我回鄉給當山村小學教師的父親辦喪事,母親堅持要從縣醫院給父親抬棺回鄉安 葬,於是我回想起村裡人流傳的我的父親母親的愛情故事。
在《我的父親母親》這部影片中,現實時空和過去時空分別採用了冷暖對比的色調,營造出不同的氣氛。在傳統的電影觀念中,一般作為回憶的段落,都處理成黑白的,是過去的、舊的感覺,而本片卻一反常規。用張藝謀的話說:「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三天的故事,是一個關於葬禮的故事,沒有笑容,沒有愉快的情緒,只有沉痛的懷念和對死者的眷戀,再加上下著雪又是冬天。所以我想用黑白的效果,更能傳達這樣一種感覺。回憶部分是彩色的,因為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回憶和影像感覺。」
在現實時空中,父親去世了,「我」和母親為他籌備葬禮,影片用黑白畫面象徵著死亡與沉重。而紅色在我國的文化史上是熱情奔放、激情希望的象徵,因此在過去時空的敘事中,母親身穿大紅碎花棉襖、頭戴紅發卡、織紅布等局部色相,以及周圍橙黃色的環境,這些暖色畫面的使用表現了父母戀愛時溫馨、興奮與甜蜜。過去時空的彩色與現實時空的冷色在對比中蘊涵著和諧。
1、紅——暖人心窩,熾烈如火
在《我的父親母親》里,紅色盡是父親眼裡關於母親的畫面,是那殷切始終,一生傾心的迷戀。從紅棉襖痴痴尋蹤到紅發卡深情緊握,愛已被展露無疑,但這種直白卻還是需要臆想再造的。在這里,紅色發散思維的作用得以體現,母親的紅頭繩如一根引線,引燃了情緒的煙花,在回憶的夜幕里繽紛綻放。冰天雪地里的母親身著紅襖在路上等著父親,乍眼的火紅與冰雪的蒼白形成對比,營造出無助而又渺茫的氛圍。紅衣不時被大雪遮掩,可以挖掘出哥特式的窒息與擠壓,效果雷同於開篇和結尾的黑白紀實。紅是影片的靈魂,可以表現所有,亦可以裝點所有,傳達了深愛、忠貞與信仰曾在那個不會被刻意想起的年代沸騰過。
2、黃——滄海心醉,溫柔如水
黃葉紅衣。在《我的父親母親》里可以看見大量的黃作為襯景,突出了母親在追尋真愛的道路上發自心底的滿足感,充盈著對愛情的痴迷與執著。片中的黃作為大面積渲染的區域色,為觀眾能夠更好地感受情節提供了一種基調,烘托的同時又達成了升華的目的。黃葉泛泛的樹林,被間隙透過的陽光照得燦若仙境,母親穿梭其中,追趕著全待把握的幸福。由是渾黃的道路上,情愫破土萌生,載著母親雀躍著離開,陪伴父親深情地目送。該片定焦在農村,使得這類深情的黃透著漫漫的泥土芬芳,娓娓道來一段地久天長。不同於當今的某些「色彩心理學」所講述的那樣,黃僅被剖析為「陌生與疏理」。在這里,黃象徵一種持久,傳達了父親和母親之間堅韌、綿長和韜深似海的愛戀。
3、黑白——心灰意冷 肅穆沉痛
而比之紅黃的主流,其他色彩真正成為了裝飾。就如表現在遠近景交融和穿插的空鏡頭當中的黑發和白雪。
影片結尾時在黑白色調的畫面里,大雪紛飛中,有一排長長的送行隊伍,這讓人感動得落淚,並且和原先擔心的人手不夠,道路艱難,形成了強烈對比,這種對比深深震撼著觀眾們的心。而在處理這段抬回來的情景,導演又採用了多個畫面模糊交替的形式,跟裡面送行的人爭先恐後抬棺的情景緊密融合,使得畫面在一種隱隱作痛的情境中進行。所以,面對厚厚積雪和茫茫荒野,面對長長送行隊伍和爭先恐後抬棺的人,如此在黑白色調中在影片即將結尾時我們每一個觀眾無不為之動容。
影片沒有具體地描寫愛情的真實故事,而是用大量的筆墨去渲染意念的真實,包括對「愛情的是是非非」都可不考慮,只強調呼喚女性對愛情的忠貞的回歸,而把影片推向高潮。
張藝謀的電影看起來比較流暢,絕少技術性的失誤,而情節、細節設置又十分到位,不僅有很強的電影語言,還有很多的文化可讀性。
㈦ 方輯寫的我的父親母親的讀後感
《我的父親母親》這部電影感人至深,除了故事情節真實生動外,其藝術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尤其是蒙太奇手段的應用很有技巧。
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處。第一處是招弟在等待小學教師時起身的動作,小學教師送孩子們回家時,途經村前那條小路。招弟就坐在小路旁的山坡上期待著,盼望著。可當她真的看見小學教師身影的時候,招弟卻又不好意思的起身躲進樹林,默默地看著。這一舉動、這一情節十分符合人物的心理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影片中沒有過多的向人們展示招弟與小學教師在一起時的情景,卻著重刻畫了招弟起身的動作。其實,正是這一鏡頭的反復出現,更加深沉含蓄的表現出招弟對小學教師感情的真摯、熱烈又帶有幾分羞澀。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令人回味無窮!
第二處是在影片結尾處,招弟的兒子在當年父親教書用的那間教室里,給全村的孩子們上課,以了卻父親的遺願。年邁的招弟在教室外聆聽那朗朗讀書聲。這聲音是多麼熟悉呀!幾十年以前,在她與小學教師相愛之處,招弟就是被這書聲吸引而在教室外長久駐足。這兩幅畫面是那樣的相似,只是時光飛逝,滄海桑田,人不同,心不同。從中,我們彷彿看到了少年招弟的內心世界:對小學教師的愛戀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同時,我們也深深的體會到如今的招弟對往事、對逝去丈夫的懷念。
㈧ 我的父親母親 影評
一部沒有多餘技巧的張氏電影。唯一與眾不同的就是,回憶是彩色的,而現實是黑白的。
片子的基調是緩慢寧靜的,色調卻像秋天的油彩。延續張一貫的風格,朴實、干凈,像一隻簡單粗獷的陶土碗。感覺上,張藝謀電影中的女主角,都被他賦予了男人的個性,倔強而執著,母性而堅定,一股子擰勁。我始終覺得他作品中的女主角,都有他自己的影子。
章子怡的演技我是欣賞的,我認為做戲和做人不能一概而論。從《我的父親母親》到《十面埋伏》,她漸漸學會讀懂張要求的角色,並且把自己融進去,打造成導演要求的樣子。一個好演員除了要將自己的理解移植到角色上以外,更要明白自己終究是導演的一顆棋子,要如何下並不是自己說了算。好演員要學會犧牲的並不只是外在,還包括自己內在的想法。她是聰明的,她的成功並不只是運氣。
十八歲的漂亮少女,明亮的眸子,固執的一見鍾情。她用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愛人。
穿上新棉襖去看他;為了能聽見他教書的聲音每天在村裡的前井打水;用漂亮的青花瓷碗裝好吃的擺在第一個位置上;刻意的在他會經過的路上等他;看到他走向井邊趕緊把已經打上來的水倒回去;劈柴燒水認真的為他做一頓派飯;試圖一遍遍的追上那輛遠去的車,只為了讓他吃上自己包的蘑菇餡餃子;記著他臘八回來固執的站在村口的路邊等他,直到全身凍僵。
我喜歡這樣簡單干凈的情節,就像一段柔美的旋律,真實細微得讓人感動。每一個細節都說不上有意義,每一個細節卻都那麼純粹美好。我相信愛情是傻傻的,是固執的,是莫名其妙的。「母親一連好幾天早出晚歸,她把那幾十里山路都跑遍了,她想找到父親留給她的那隻發卡。」當她把那隻失而復得的發卡別在頭發上的時候,她的眼神甜蜜而哀傷,愣愣的,眼淚卻沒有落下來。
愛情是什麼,又好像不是什麼,那種認為愛情通過努力就能獲得的態度向來值得質疑。愛情能通過金錢獲得嗎?那多少金錢才是足夠呢?愛情能通過人品獲得嗎?那多好的人品才能贏得足夠好的愛情呢?愛情能通過外表獲得嗎?那什麼樣的容顏不會老去呢?與這些相比,一見鍾情反而要可靠得多,有條件的感情不能算是純粹的感情,充其量只能算做與現實的拔河而己。一點點感情加上一點點現實的考慮,造就大部分徒有虛名的愛情。
「先生回來啦,先生這是為你回來的啊」招娣醒來,再次聽到學校里朗朗的讀書聲。她跑向學校,跑向那個嚮往己久的聲音,教室的門打開,先生走出來,鏡頭到此為止。
然後,招娣就成了母親。四十年後,老去的母親,依然倔強。她依然喜歡聽父親讀書的聲音,「聽了四十年,還是沒有聽夠」。
兒子臨走前,為了母親和父親給孩子們上一節課,他有生以來的第一堂課,念的是父親當年在開學第一天念的課文。年邁的母親,像當年那樣循聲而來,在教室外的寒風中無聲的流淚,心中交響著兩個不同的聲音......老去的容顏,永遠不曾老去的愛情。
㈨ 老謀子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影評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寫。大家談談自己的想法就行了。
穿紅棉襖的她,和穿中山裝的他,初相識了。
三合屯這窮鄉僻壤之地,他是鎮上來的教書先生。讀書識字,對她來說,是從未碰觸過的美好事物,而他,就是閃著金光的美好人兒。
於是,她費盡心思,做了一頓頓美味,用青花瓷碗盛著,苦心期待他能在那麼多隻碗里,恰好挑中這只青花瓷碗。
於是,她一次次等待在他護送學生回家的路旁,卻又不敢貿然靠近,只是遠遠跟著,聽他的聲音。期待他發現她,卻又害怕他發現她。
終於,他發現她故意繞著遠路到前井來打水,只為路過學校,聽他念書的聲音;發現她青花瓷碗里盛著的秘密;發現穿紅棉襖的她美得像一幅畫。
說好要來吃餃子的,她換上紅棉襖,滿心歡喜地等著。可是,他來不了了,甚至連一句再見也來不及講。
她戴上他送的紅發卡,手捧著盛滿餃子的青花瓷碗,發瘋似地追著馬車。碗碎了,紅發卡丟了,馬車遠去了,她終於,忍不住大聲地哭了。
她痴心地等待,他說過他會回來的。
一顆顆細密的釘子,居然補好了破碎的青花瓷碗;紅發卡居然就掉在自家門口的石縫里。
他,也回來了,從此再沒和她分開,直到他去世,再不可能回來。
她的回憶,是溫暖彩色的。
她的現實,是冰冷灰色的。
她輕不言愛,卻又輕不放棄,她把愛盛滿在青花瓷碗里,一生一世,只為他。
給你找了一篇影評,你看看吧,我覺得這電影還是細節和情感的刻畫寫影評更好
㈩ 來一篇電影(我的爸爸媽媽)的觀後感八百字左右
這個還真是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