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2012觀後感

電影2012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7-07 07:00:46

『壹』 電影《2012》觀後感徵集

我剛剛看完《2012》從電影院出來。

電影場面做的的確是宏大,比起《後天》來,是又上了一個台階。而且特技做的很逼真,我是坐在第五排,就感覺像是身臨其境一樣。比看3D電影要來得舒服。總的來說,當我走出電影院,我沒後悔花了30塊錢來看這場電影。至少,我認為,截止到現在,是我看的災難片中最好的一本。(當然,和《泰坦尼克》還是有一定差距,有些東西先入為主。即使《泰》的特技做的再爛,在那樣的一個年代,那樣的一個氛圍,那樣的一種感動,恐怕畢生是不會再有了。)

看完其實心裡有些壓抑,當電影院燈光亮起時,有些小小失落。(個人因素,我是比較悲觀的一個人。)

恐怕想的最多的還是,2012年的瑪雅預言真的會實現么?還是現在已經是這樣樣子,而各國政府卻聯合起來,像電影里的那樣,欺瞞著人民?那感覺,就像看《楚門》一樣難受。是不是天外還有天,我們所觀察到的宇宙抑或者只是另一個「人類」手裡所把玩的水晶球?而他們只是把我們當做一個實驗來看?

或許LZ會笑我,你想的太離譜了,太客觀唯心了。但盡管我學的是馬克思主義,學的是辯證法和唯物主義,但一個人的時候,還是會胡思亂想一下。

雖然《2012》里的災難源自於天體本身,地殼的運動什麼的,但在我的感覺中,最後結局不應該是這樣樣子,應該人類全部滅亡的。
……殘忍了點…… 但《後天》我就能接受那個結局,可以接受人類存活下來。而且當最後我看到博士和總統的女兒接吻時,就感覺,太突兀了,戲劇化,或許是我認為他們本不該存活著。這種皆大歡喜的結局,一向是災難片喜好的。

還有一點小小失望,就是奧巴馬沒來客串。撇去各種政治因素不說,光奧巴馬的長相是讓我喜歡的。……(女生,沒有辦法)

這部片子沒有給我太多溫情的感覺,因為裡面講的親情在好萊塢片子里司空見慣了。一般都是父親太忙,顧不上家裡,但是仍深愛著女方,然後最後經過種種挫折,兩人終在一起的套路。倒是政客的行為讓我記憶很深。看完了影片,忽然覺得世界有點悲涼,連書上都說,國家和國家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關系。在現實面前,彷彿一切情感都不存在了。

有時候我會想,等再過100年,我們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現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就發展的如此迅速,那再過20年呢?又會是怎樣一副前景?再過100年,我們地球上的資源是否會被消耗完盡,然後發現新的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或者乾脆人類自己變異來適應壞境?到那時候,是否會實現我們教科書里所描寫的共產主義社會?想著想著,就會感覺一切都很虛幻,彷彿這些觸手可及。可當我明白,到今天,科學家還沒有研製出攻克癌症的葯物,又感覺到人類的渺小。

講了這么一些,總體也不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心裡很模糊。我還只是個學生,沒有接觸過社會,看東西還過片面,所以也比較膚淺。但,《2012》,我想,主要給我們展示的還是一種人性的善與美吧。

LZ,不用去想太多。每天懷著奮斗的心情,過好自己的明天,或許才是我們最重要的!

『貳』 電影《2012》觀後感

個人覺得 很震撼。。我一直以為 世界末日來臨的時候 人類是自私的 不管別個並且抱有一種 我死了你也一定要死的想法 但是。。 這部電影很多地方關鍵地方 主宰的卻是人類的良知。 深愛的前妻與自己的感情 兒女與自己的感情 前妻的男朋友與自己的關系 政治家跟人民之間感情等等 雖然也有過自私 有過刻薄 有過放棄良知。。 但是 當危險真正來臨的時候 最後還是挺身而出。。 那個刻薄、吝嗇的老闆 最後為了救兒子掉入大海 而他的情人 那個美艷的女人 最後卻救出了小女孩跟她的寵物 而自己淹死在隔艙裡面。。 政治家們最好決定打開了那扇門 那個中國人最後選擇把所有人都帶入諾亞方舟 而自己為此折斷了一雙腿 美國總統決定留在本國 他選擇了人民 而不是他自己。。
我喜歡這部電影 是因為 它更多想要表達的是。。人類真正面臨這些的時候 我們還有救。。 我們不會滅亡

『叄』 2012 觀後感

2012年離我們太近了,未必災難馬上就要來臨?給人一種迫在眉睫的緊張感。
電影開頭還有些沉悶,不過是為後面做好鋪墊,地球內核完全液化,地殼正在漂浮位移,老百姓都不知情。後來的發展太令人吃驚了,美國完全消失,地球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消失,地震、海嘯在短短幾天內接二連三,卷席了整個地球,海平面瘋狂上升,影片中美國的黑人總統親眼看著約翰肯尼迪號航空母艦被巨浪打翻,壓在他所在的華盛頓市,美國的英雄紀念碑攔腰折斷,砸在驚慌的人群中(這種鏡頭在中國的電影中絕對不會出現,比如人民英雄紀念碑攔腰折斷,我相信沒有任何導演敢於嘗試拍攝這樣的鏡頭,即使拍了也會被審查掉),加州在州長的謊言中陷入一片火山爆發中(讓我懷疑是否在影射現任州長施瓦辛格經常說謊?他還是我的偶像哦!)。飛機飛過那一片地獄般的城市,垮塌的摩天大樓,斷裂的高架橋,沉陷的高速公路……讓我們目瞪口呆!

最讓人意外的是,拯救人類的還是中國人民,就在我們四川的北部山谷,我當時還說我們四川硬是多災多難,咋個一下子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四川哦!結果到電影的後面才曉得,那裡修建了一個巨大的港口,12個諾亞方舟等待著避難的人類和各種物種,就像電影中所說的:「這樣的工程也只有中國人能夠完成!」確實太巨大了,每個方舟都比航空母艦還要大很多倍(這樣的電影很難讓人相信中國造不出航空母艦來)。電影集中描述了幾個小人物和大人物,很有點意思,尤里這個俄羅斯富商不算個好人,但是他畢竟提供了安26這樣的巨無霸飛機給主角避難,也帶領一群平民爭取自己的生命,在最後時刻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兒子,展現了人性美的一面。印度科學家有天真的性格,不知道政治為何物,但正是他的天真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而指揮者也有獨裁的性格,但是獨裁也能夠拯救很多人的性命,獨裁代表紀律,沒有紀律所有的人都會暴亂,二者在電影里很巧合地融合在一起。

而且影片還不乏幽默感,當安26飛機無法降落時而必須用賓利車沖出來時,男主角不能發動汽車,居然還是尤里添上一句「發動引擎!哈哈,語音控制,高科技。」當巨無霸飛機僥幸停穩後幾秒鍾,飛行員正舒口氣要擦汗,冰山崩塌了,掉了下去,很有點像《真實的謊言》中的橋段。
影片中有好幾個橋段都是模仿《海神號》,巨浪打翻艦艇的鏡頭很震撼,但我們似曾相識,方舟的艙門關不上,男主角和兒子潛入水底排除故障的情節也明顯模仿,我還以為他們會犧牲呢,不過導演非要安排完美結局。
在災難片中間,導演也不忘記穿插愛情戲,科學家和總統女兒擦出了火花,而更有意思的是女主角本來和前夫都離婚了,電影安排她的現任丈夫送他們上了方舟,然後死在方舟上,接著前夫又英勇表現一番,贏回了前妻,這種安排我覺得太牽強了。
如果電影描述的是真的,那我們可真得抓狂了,地球確實承載不了太多的人類,就這樣繁衍下去,終有一天自然界會報復,人類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顯得是多麼渺小和微不足道,前幾年的印度洋海嘯,造成難以形容的破壞,2008年四川的地震,破壞力難以想像。我們要怎麼對待自己生活的地球,它就會怎麼回報我們。

『肆』 2012觀後感兩篇。

對美國,不是很有好感,因為自己的父輩曾經與美國人在朝鮮戰場血肉相拼,無數中國軍人在那場戰爭中流血,犧牲。也因為從自己青春時期起,就見過太多美國對中國的羞辱。

但這不代表自己對美國的一切都拒絕,如果是美國的優秀的一面。

2012》,就是這樣一部可以代表美國優秀一面的電影。

影片是災難片,這是美國人早就拍的爛熟的一種電影,我也看過別的美國災難大片。但這部片子,確實從內心深處打動了我。

這部片子,幾乎集中了災難片的所有元素,特大地震,超級火山,超級海嘯,毀滅整個人類的大洪水,陸地的下沉與崛起,地球磁場的倒轉,城市的毀滅,無助的人群,可能是我見聞有限,反正能把這么多災難元素集中中在一起的災難大片,記憶中好像沒有,大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電影《日本沉沒》,災難元素的集中度稍可與《2012》相提並論,但也遠遠不及,場面與特效更不能同日而語。看這部影片,你很少能有平靜觀看的時候,眼睛裡隨時都是驚天大災難,所有的思維都在隨著影片故事情節和主人公的命運在轉動。

但這些,只是讓我激動的理由,而不是讓我感動的理由

我的感動,來自於片中的那種人性的光輝。人性,這個詞用於評論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了泛濫,但我還是要說,這部片子,最讓我感動的,是人性。這種人性,是博大寬廣,是勇於付出,是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狹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在《2012》里,我可以看到人類生命和人類文明的脆弱,那麼健美的身軀,那麼精美的建築,那麼溫情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顯得如此無力,幾秒鍾,或者幾分鍾,在地震、火山、海嘯、超級洪災面前,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我也看見,無論是在什麼樣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類,或者說作為人類代表的影片主人公一家,還有那些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了人類的尊嚴。美國總統在災難註定來臨的時刻,選擇留在美國與自己的人民在一起直到最後時刻,「船長不願丟下正在沉沒的船,這是他高貴的選擇」,影片中那位美國官員對總統的評價,我完全贊成。在超級洪水襲來的最後時刻,那些掌握著方舟外幾萬人命運的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領導人們,在瑞得里安博士「我們都是人類的一份子,人類的文明就在與互相幫助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放棄他們,那麼即使我們生存下來,我們怎麼去面對自己的孩子,孩子們又怎麼去面對他們的孩子」的激切演說下,一致同意打開方舟大門,無數人歡呼著沖進方舟。那一刻,不管是是什麼人,不管是什麼政治立場,我想,都會在心中刻下一絲溫馨。

而那些普通人,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出的奮斗和努力,更值得我們投以尊敬的目光。男主角傑克,為了讓自己的一家人得到進入方舟的船票,駕著車瘋狂地跑,從黃石國家公園跑到了拉斯維加斯的機場,在漫天黃石公園火山爆發的巨大煙火中找到沉迷於要和地球共存亡並且快死了都不忘記自己是第一個宣布地球完蛋的那個瘋狂傢伙,又在陷入巨大的裂縫後爬出來追上正在起飛的飛機,經過了飛機原本說要在中國南海迫降最後卻在中國西藏降落的戲劇性經歷,終於在那位好心的中國方舟工作人員天慶的幫助下全家進入了方舟。當傑克在影片最後,終於解除了方舟尾部的機械故障使得方舟順利開動,一家人悲喜交集擁抱在一起的一刻,我想,作為平凡人的傑克,在這樣的巨大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同樣巨大的勇氣,應該說不上是為了什麼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即使他的做法恰好做到了這點)。他和瑞得里安博士不同,博士確實是一個全人類共同利益至上的理想主義人物,而傑克,在尋常時期在一個為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在危險來臨時,他的無比勇敢和智慧,都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但誰能說,即使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他的這一切舉動就不值得我們感動,並且值得我們向他致敬呢?又有誰能說,他的一切舉動,不是博大寬廣、勇於付出和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光輝人性呢?

我喜歡傑克,理解傑克,因為我是一個和他一樣的父親,一個和他一樣有著自己孩子的父親。當兒子要和他一起去排除方舟尾部故障時,他不準兒子和自己同去;而當兒子悄悄跟來被他發現後,他所做的是更加努力的做自己的事情,因為他知道,要讓兒子活下來,他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排除故障,否則,他活不成,兒子也活不成。可以讓自己去死,但絕對不能讓孩子去死。因為,他是孩子,而自己是父親。

這一幕,也出現在俄羅斯人尤里的身上。尤里是商人,渾身充滿著銅臭味。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也不乏令人佩服之處。尤其是那種臨危不亂的風度,頗有「帶頭大哥」的氣質。飛機迫降西藏,幾個人為了是否等待飛行員米沙而在豪華車里爭執不休,眼看著再不將車開出飛機大家全得完蛋,尤里一聲大吼「閉嘴」,壓住所有人,隨後大家將車開出迫降中的飛機,結果雖然飛行員薩沙遇難,但絕大多數人的命卻保住。從事態發展的結果看,尤里的做法雖然對薩沙不公,但卻是正確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尤里的當機立斷無可指責。在方舟大門即將關閉,幾萬人將被拋棄的一剎那,看著兩個哭泣的孩子,尤里大吼一聲「跟我來」,帶頭沖擊方舟。當方舟大門打開後,尤里不是自己先進方舟,而是拚命的先把兩個孩子送了進去,最關鍵的時刻,眼看大門即將關上,而自己還有一個孩子卻爬不上門,尤里做出了最後的選擇:他用盡全力,舉著孩子的腳奮力往前跳躍,孩子的手終於抓住了方舟的門板,而尤里的的跳躍之後,腳下就是無邊的懸崖。。。。

還有那位飛行員薩沙,一個英俊硬朗的俄羅斯男人。在飛機迫降的最後時刻,他拒絕了別人要他一起撤離的勸告:「我必須等飛機上所有的人都下了飛機再走」!「那你呢」?「我沒事」!他幾乎是吼著說出了這句話,他也果真做到了。當所有人都撤離飛機後,他駕駛著的飛機,沒能停住,滑下了懸崖。。。。飛機上,有將他的愛人奪去的尤里,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救了飛機上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情敵。薩沙,一個俄羅斯男人,真正的男人!當生命即將結束的最後時刻,他的嘴角,應該是帶著一絲微笑吧----自己的愛人吧,還活著。。。。。。

在傑克排除故障,和兒子緊緊擁抱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尤里奮力一躍,將兒子送上方舟的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兒,想到了在自己雙腳骨折的那一天,女兒把自己最喜歡吃的零食帶到醫院,還給我帶來了《讀者》,說,爸爸最喜歡看這本雜志;想到了在自己卧床不起的那幾個月,女兒每天早上起來給自己煮好面條端到床頭;想到了因為受傷後腳冷,女兒端著對她來說太重的一盆熱水給我燙腳的一幕幕。。。。。

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在巨大的自然破壞力前,我們都是無力的,唯一能拯救自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天性中光輝燦爛的人性,是為了親人和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當我們能夠做到這一切,我們也才能夠拯救自己,我們也才能夠拯救人類和文明。

『伍』 2012電影讀後感(400)字

觀眾對《2012》這個電影的反響都是很不錯的。於是,昨天下了班我帶著期待與好奇去觀看了這場電影,說真的,直到現在,當我回想起電影中的每一處情節時,依然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中的恐慌與不安,因為我有些擔憂,我知道這種擔憂或許會被看成是杞人憂天,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人類真的需要好好的自省一下了。《2012》雖只是一部關於人類毀滅的災難片,講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來時,我們人類是如何掙扎求生的。
但對我們每一人來說也敲響了警鍾,影片中講述的自然環境和資源長期被人類掠奪性破壞,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統已經面臨崩潰。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日期,能如2012年12月21日這樣對人類產生巨大影響。瑪雅文明預言它是世界末日,而各個文化、種族,全球的科學家、政府,都無法預知這一天到底會發生什麼。
影片中所帶來的視覺沖擊,讓觀眾切身的感受到了彷彿世界末日真的降臨了一樣。影片中強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發讓眼前熟悉的家園變成了人間煉獄,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爆發,每一個鏡頭每一處情景都讓我緊緊的抓住康的手,彷彿我們就是那場世界末日里掙扎的人一樣,害怕即將失去的一切美好事物和心愛的人。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傑克遜一家在尋找和前往方舟基地的過程中多次經歷了生死考驗,最終他們終於到達方舟基地。然而已經製造完成的方舟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從世界各地聞訊涌來的受災人群,於是,誰去誰留已然成為挑戰整個人類的道德抉擇。面對災難,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類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擇:「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機會!」這句話也讓那些在生死邊緣的人們看到了生的希望,最後人們終於在方舟中度過了這一全球性的災害,獲得了繼續繁衍和發展的希望,那一刻,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記得康說,這樣的災難即使來了也無所謂,所有的人類都一起面對然後一起消失。但是我真的不希望會是這樣,即使2012年的12月真的會是世界末日我仍然希望災難離我們遠一些,如果一定要面對那恐怖的巨變,我希望我會和我愛的人在一起,和我的家人們在一起,一起躲過這可怕的惡夢。
珍愛現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吧,生活是美好的,為了美好的明天讓我們珍愛生命珍愛地球吧。

『陸』 《2012》觀後感500字

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在《2012》里堆砌的特效,於技術上毋庸置疑。世人經歷過、能想像的所有自然災害都在影片中呈現殆盡,真實感所營造出的視覺上的「好看」在這部災難片中發揮到了極致,地震、海嘯、火山噴發……水深火熱的人類幾無可逃,如《後天》、《彗星撞地球》等片的大合集。末世的無助感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被肆意渲染,可又在影片的後半部分被主人公一家的「幸運」逃脫而逐步消解。藉助於電腦數碼技術,災難片已經完全可以做到嘆為觀止,但這種景象重復多了,並不能愈加深入地打動觀眾,反而變得模式化。等到方舟赫然出現,需要仰視這《星球大戰》里才有的龐然大物時,作為災難片的《2012》其實已經變成了「科幻片」。



在災難片里必須提供的「終極解決方案」上,艾默里奇提供了一個並不新鮮的精英路線,為了撇清《獨立日》中過於明顯的美式沙文主義,《2012》里刻意強調了所謂的國際合作。然而,我們看到所謂文明的揀選仍無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導演沒有迴避這種不公,卻也無法給出解釋,最後只得用道德救贖來煽情。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被再次強調,「只有中國人能造出來」,作為一句字正腔圓的誇贊,也顯得有些突兀和生硬。可造船的中國工人們,並未算在被救贖的范圍內,還是「走後門」式的自救或是精英們的憐憫才得以逃出生天。如果把《2012》僅僅當作一部好萊塢的商業產品,那中國只是能造出來方舟的「工廠」,「MadeinChina」還得掏錢來給「自己的方舟」捧場。票房的最終受益者還是出點子的美國人。在影片中決定人類命運的G8會議上,並沒有再給出中國決策者的鏡頭,在中國造方舟似乎僅僅是取決於喜馬拉雅山在地理上的高度。以小喇嘛、工人大哥和盧燕扮演的老奶奶為代表的中國人,其實和喪生海嘯的印度科學家處於同一階層,他們始終沒有被作為抗災的主體來對待,還是10億歐元買來的通行證來得保險、踏實。



影片為了做「大」,基本涵蓋了地球上各國階層和族裔,然而仔細分析這些稍縱即逝的人物,就會發現除了美國人自己,其他大都是單薄、刻板的形象。尤其是自私的俄羅斯富豪和阿拉伯王公,基本就是美國人對他們的一貫印象,並無改觀。即便是梵蒂岡教堂和巴西里約熱內盧耶穌雕像的坍塌,也只是宗教上的象徵意義,毫無抵禦災難的主動性。即便片長有兩個半小時,但導演艾默里奇還是來不及深入地刻畫人物。代表美國中產階級的傑克遜由誰來扮演無所謂,怎麼演也無所謂,他可以是約翰·庫薩克,也可以是湯姆·克魯斯或者尼古拉斯·凱奇。作為還算戲份多的主演,庫薩克所做的只是從一場災難跑到另一場災難里,在汽車、小飛機、大飛機、方舟等各種交通工具里安慰孩子,反正總能利用「最後一分鍾法則」成功脫險。模式化的場面在《2012》中出現了多次,電影的長度只是和災難的次數成正比,在不斷重復同類型的影片的橋段後,庫薩克終於扮演了一回《海神號》里的「牧師」,犧牲掉了情敵,保全了自己一家團圓。



銀幕上的黑人總統如今已是現實,丹尼·格洛弗雖不及奧巴馬年輕干練,倒也顯得沉穩厚道,最後一刻的大義凜然不再像《彗星撞地球》那麼虛構,災難片也與時俱進,符合美式的主旋律。作為三軍統帥的一國元首,總攬大局,身先士卒,即便犧牲在自家的航母之下,照樣能感動全世界。這才是好萊塢的精明之處,艾默里奇這位德國打工仔領會精神,既捧好了領導和老闆,又哄好了全球觀眾,賺個盆滿缽滿當在情理之中。

『柒』 2012電影觀後感

不久前我看了電影《2012》。現在想起,我的心中還是會涌動著很多感想,還是會覺得很震撼,還是會想起裡面形形色色的人物……
這部電影主要是根據瑪雅歷中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地球會毀滅的傳說,描繪出了世界末日來臨時地震、海嘯等特大災難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和人們面對災難的表現。其中,發現世界末日要到來的人是印度的科學家;而最後,製造好「方舟」,拯救人類的是中國,我為中國和亞洲感到驕傲。
在電影《2012》中,主角叫傑克遜,他在發現災難來臨時,立刻帶上自己的家人,開汽車,開飛機,歷盡艱難萬險來到中國,在一個造「方舟」的工人的幫助下進入了方舟。可是卻因此給「方舟」造成了損壞,差點害死了全船人。於是傑克遜冒著生命危險與兒子一起齊心協力解決了故障,讓大家都得救了。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犯的錯需要我們去承擔!」我很佩服他在這種危急時刻選擇了知錯就改,勇於承擔。
影片中最讓我敬佩的還是美國總統。災難來臨時,這位美國總統選擇了留在地球上,和人民共存亡。他把科學家們發現世界末日的消息告訴全世界的人們,而不是隱瞞真相,讓人們有時間與自己的家人告別。美國總統說過「我們是一家人,我會留下來和你們一起度過難關!」這位美國總統是最有權力上「方舟」,逃過這次劫難的人,但他卻認為驚慌的人們需要有人指揮;恐懼到了極點的人們更需要有人去安撫。美國總統最後選擇了留下,被海嘯淹沒。他做了一個普通人難以做到得偉大的選擇!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不會有這么大的災難,但也會有面臨選擇的時候。有一個黑人在白人一統天下的西方世界,選擇了努力與奮斗,最後成為美國總統,他就是美國的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今年的感恩節,奧巴馬與兩個女兒一起出現在白宮,接收國家火雞協會按傳統向總統贈送的火雞。奧巴馬曾計劃把這只伙火雞吃掉,但女兒上前阻止,他就沒有吃,並且假裝嚴肅地把手放在火雞的頭上,說:「你被赦免了。」在威嚴的總統和慈愛的父親之間,奧巴馬選擇了做一個慈愛、幽默和會讓女兒快樂的父親。相信這樣的總統,這樣的父親,在碰上《2012》這樣的災難時,也會做出像電影中的總統一樣的選擇!
我很佩服《2012》里那些捨生取義的人,但我更希望我們在現在選擇健康,選擇環保,讓《2012》的悲劇永不出現!一起加油~

『捌』 電影 2012 觀後感

盡管在敘事上頗為拖沓,《2012》還是依靠其過硬的特技效果震撼著每個觀影人的視覺。如果你能對那些宣揚美國「主旋律」信念的台詞選擇性迴避,並不深究本片到底是贊中國還是貶中國的話,你完全可以享受一道豐盛的大宴。如果地球真的有一天不得不面對自然極度惡劣的末日,人類究竟該如何應對?本片要表現的核心內容正在於此。

先說些好話,本片在特技效果上確實是可以笑傲全球了。影片中綜合了災難片曾經運用過的各種伎倆。地震、火山、海嘯、雪崩,這些在「《後天》製作組參與作品」里挑大樑的災難,在本片中一股腦全部傾倒而出,而且全部都是「加強版」。艾默里奇就是在證明,除了他之外任何災難片都只是從他那裡挖走了冰山一角而已。想看最正宗的災難場景,還是得等他的新片!你要是被邊角料嚇怕過,就別來電影院看《2012》!

『玖』 2012 電影 觀後感

唯有我們能夠拯救自己

走出影院,冬季夜晚的涼風吹在臉上,猛然間感到了臉上的熱度。影院空調的功能良好,而我血液比往日快速的多的流動,更是身體熱量增加的原因。這熱度,就來自剛剛看完的美國大片《2012》。在近三個小時的時間里,我的呼吸幾乎一直在綳緊。但我的心也一直在激動中感動。

對美國,不是很有好感,因為自己的父輩曾經與美國人在朝鮮戰場血肉相拼,無數中國軍人在那場戰爭中流血,犧牲。也因為從自己青春時期起,就見過太多美國對中國的羞辱。

但這不代表自己對美國的一切都拒絕,如果是美國的優秀的一面。

2012》,就是這樣一部可以代表美國優秀一面的電影。

影片是災難片,這是美國人早就拍的爛熟的一種電影,我也看過別的美國災難大片。但這部片子,確實從內心深處打動了我。

這部片子,幾乎集中了災難片的所有元素,特大地震,超級火山,超級海嘯,毀滅整個人類的大洪水,陸地的下沉與崛起,地球磁場的倒轉,城市的毀滅,無助的人群,可能是我見聞有限,反正能把這么多災難元素集中中在一起的災難大片,記憶中好像沒有,大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電影《日本沉沒》,災難元素的集中度稍可與《2012》相提並論,但也遠遠不及,場面與特效更不能同日而語。看這部影片,你很少能有平靜觀看的時候,眼睛裡隨時都是驚天大災難,所有的思維都在隨著影片故事情節和主人公的命運在轉動。

但這些,只是讓我激動的理由,而不是讓我感動的理由

我的感動,來自於片中的那種人性的光輝。人性,這個詞用於評論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了泛濫,但我還是要說,這部片子,最讓我感動的,是人性。這種人性,是博大寬廣,是勇於付出,是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狹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在《2012》里,我可以看到人類生命和人類文明的脆弱,那麼健美的身軀,那麼精美的建築,那麼溫情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顯得如此無力,幾秒鍾,或者幾分鍾,在地震、火山、海嘯、超級洪災面前,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我也看見,無論是在什麼樣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類,或者說作為人類代表的影片主人公一家,還有那些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了人類的尊嚴。美國總統在災難註定來臨的時刻,選擇留在美國與自己的人民在一起直到最後時刻,「船長不願丟下正在沉沒的船,這是他高貴的選擇」,影片中那位美國官員對總統的評價,我完全贊成。在超級洪水襲來的最後時刻,那些掌握著方舟外幾萬人命運的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領導人們,在瑞得里安博士「我們都是人類的一份子,人類的文明就在與互相幫助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放棄他們,那麼即使我們生存下來,我們怎麼去面對自己的孩子,孩子們又怎麼去面對他們的孩子」的激切演說下,一致同意打開方舟大門,無數人歡呼著沖進方舟。那一刻,不管是是什麼人,不管是什麼政治立場,我想,都會在心中刻下一絲溫馨。

而那些普通人,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出的奮斗和努力,更值得我們投以尊敬的目光。男主角傑克,為了讓自己的一家人得到進入方舟的船票,駕著車瘋狂地跑,從黃石國家公園跑到了拉斯維加斯的機場,在漫天黃石公園火山爆發的巨大煙火中找到沉迷於要和地球共存亡並且快死了都不忘記自己是第一個宣布地球完蛋的那個瘋狂傢伙,又在陷入巨大的裂縫後爬出來追上正在起飛的飛機,經過了飛機原本說要在中國南海迫降最後卻在中國西藏降落的戲劇性經歷,終於在那位好心的中國方舟工作人員天慶的幫助下全家進入了方舟。當傑克在影片最後,終於解除了方舟尾部的機械故障使得方舟順利開動,一家人悲喜交集擁抱在一起的一刻,我想,作為平凡人的傑克,在這樣的巨大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同樣巨大的勇氣,應該說不上是為了什麼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即使他的做法恰好做到了這點)。他和瑞得里安博士不同,博士確實是一個全人類共同利益至上的理想主義人物,而傑克,在尋常時期在一個為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在危險來臨時,他的無比勇敢和智慧,都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但誰能說,即使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他的這一切舉動就不值得我們感動,並且值得我們向他致敬呢?又有誰能說,他的一切舉動,不是博大寬廣、勇於付出和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光輝人性呢?

我喜歡傑克,理解傑克,因為我是一個和他一樣的父親,一個和他一樣有著自己孩子的父親。當兒子要和他一起去排除方舟尾部故障時,他不準兒子和自己同去;而當兒子悄悄跟來被他發現後,他所做的是更加努力的做自己的事情,因為他知道,要讓兒子活下來,他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排除故障,否則,他活不成,兒子也活不成。可以讓自己去死,但絕對不能讓孩子去死。因為,他是孩子,而自己是父親。

這一幕,也出現在俄羅斯人尤里的身上。尤里是商人,渾身充滿著銅臭味。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也不乏令人佩服之處。尤其是那種臨危不亂的風度,頗有「帶頭大哥」的氣質。飛機迫降西藏,幾個人為了是否等待飛行員米沙而在豪華車里爭執不休,眼看著再不將車開出飛機大家全得完蛋,尤里一聲大吼「閉嘴」,壓住所有人,隨後大家將車開出迫降中的飛機,結果雖然飛行員薩沙遇難,但絕大多數人的命卻保住。從事態發展的結果看,尤里的做法雖然對薩沙不公,但卻是正確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尤里的當機立斷無可指責。在方舟大門即將關閉,幾萬人將被拋棄的一剎那,看著兩個哭泣的孩子,尤里大吼一聲「跟我來」,帶頭沖擊方舟。當方舟大門打開後,尤里不是自己先進方舟,而是拚命的先把兩個孩子送了進去,最關鍵的時刻,眼看大門即將關上,而自己還有一個孩子卻爬不上門,尤里做出了最後的選擇:他用盡全力,舉著孩子的腳奮力往前跳躍,孩子的手終於抓住了方舟的門板,而尤里的的跳躍之後,腳下就是無邊的懸崖。。。。

還有那位飛行員薩沙,一個英俊硬朗的俄羅斯男人。在飛機迫降的最後時刻,他拒絕了別人要他一起撤離的勸告:「我必須等飛機上所有的人都下了飛機再走」!「那你呢」?「我沒事」!他幾乎是吼著說出了這句話,他也果真做到了。當所有人都撤離飛機後,他駕駛著的飛機,沒能停住,滑下了懸崖。。。。飛機上,有將他的愛人奪去的尤里,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救了飛機上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情敵。薩沙,一個俄羅斯男人,真正的男人!當生命即將結束的最後時刻,他的嘴角,應該是帶著一絲微笑吧----自己的愛人吧,還活著。。。。。。

在傑克排除故障,和兒子緊緊擁抱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尤里奮力一躍,將兒子送上方舟的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兒,想到了在自己雙腳骨折的那一天,女兒把自己最喜歡吃的零食帶到醫院,還給我帶來了《讀者》,說,爸爸最喜歡看這本雜志;想到了在自己卧床不起的那幾個月,女兒每天早上起來給自己煮好面條端到床頭;想到了因為受傷後腳冷,女兒端著對她來說太重的一盆熱水給我燙腳的一幕幕。。。。。

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在巨大的自然破壞力前,我們都是無力的,唯一能拯救自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天性中光輝燦爛的人性,是為了親人和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當我們能夠做到這一切,我們也才能夠拯救自己,我們也才能夠拯救人類和文明。

『拾』 電影2012觀後感3000字,急急急急!!!

除了宏大的場面,其實給我最深刻的還是影片中的對各種人物的親情、愛情、責任的展示,以及人類不分國籍互相關愛、災難面前相互扶持。影片的每個人物都是人類不同國籍不同層次的典型代表。當然與社會道德相悖的反面人物是不可缺少的,這是每個影視作品及社會都存在的。
1、親情
剛開始我的注意力完全被傑克遜一家給吸引住了,過於專注於熱愛的事業而忽略了妻子及子女的傑克遜在影片開始的時候,開著別人的豪華轎車帶著一子一女到曾經和妻子一起去過的黃石公園野遊,兒子一副完全愛理不理且表現出很喜歡媽媽的新男朋友的樣子,為父親這恐怕是莫大的諷刺。送子女回前妻家看到情敵戈登醫生和妻子出來應邀請他一起到家裡吃煎餅,傑克遜面對了另一個尷尬。送雙胞胎上飛機,在雙胞胎與他對罵時不小心透漏了災難的降臨及政府的計劃,傑克遜全速開車回到剛剛離開且正在面臨滅頂之災的前妻家,來營救他的家人當然也接上了前妻的男友。逃難的過程是影片的一大看點,也就在這一過程中,使這一家人一直隱藏的愛湧上來。傑克遜一直都是愛他的前妻及子女的,這個在開始就很明顯了,只是因為前妻和兒子不理解他對寫書的痴狂,在無奈中他埋藏著自己的感情和自尊;其實前妻和男友(不好意思,忘記他的名字了,暫且叫他醫生吧,因為他的職業是名醫生)在超市第一次遇到地裂時,醫生在言語上冒犯傑克,前妻極力維護他,就已經表現出了她仍然愛著傑克遜,後來他們偷偷進入方舟一路上相互扶持,尤其是只剩幾分鍾海嘯就到來而方舟的門卻關不上傑克遜返回去檢修時,兒子對父親的愛完全爆發了,趁大家不注意,諾亞尾隨父親,兩人齊心協力在最後幾秒的時候解除了故障,大門及時合上,方舟發動了引擎,整個船上的人脫離了危險;諾亞回到了母親身邊,媽媽問他爸爸呢,他說就在我後面,可是他們卻沒看到傑克遜,母子倆抱在一起為失去親人哭泣,指揮中心的人都陷入了哀默中,就在此刻傑克遜出現了,當他浮出水面與前妻兒子相擁的畫面通過監控顯示出現在大家面前時,所有的人都歡呼起來;(當時自己也鬆了一口氣,不喜歡看災難片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導演或者作者總是喜歡把相愛的情侶或者溫暖的家庭生生拆散,讓人看得撕心裂肺的痛,還好此片沒有讓人如此絕望。)最後災難結束,地球恢復平靜,一家四口出現在大屏幕上,女兒問:「我們什麼時候回家?」父親說:「我們就在這兒建立一個新家好嗎?只要我們在一起到哪兒都是家。」我想說的是,在我們還來得及的時候,請好好珍惜身邊的或者遠方的家人吧,不要等到你的一個轉身變成了一世的訣別。如果兒子覺得父親不夠愛你,其實你錯了,因為作為一家之長,他必須養家糊口以及擔負著這樣或那樣的責任,他想把最好的東西放到你面前,而你的冷漠刺傷了他;如果父親覺得兒子不夠敬愛你,其實你也錯了,他只是感覺不到你的愛與重視,所以想用冷漠和叛逆來引起你的注意。
當方舟的大門要關上時,尤里用他所有的力氣和希望將兒子推上了方舟而自己卻葬身於海嘯,我才開始注意這個自始至終的反面人物,哪怕再冷酷無情的人也是有愛的。他漠視小人物時的殘忍,以及在危難時刻毫不猶豫的丟掉信任他的拳擊手和女友的無情,然而在這一刻他變成了一個偉大的父親,為兒子爭取活著的權利,將希望全部寄託到了生命尾聲的那跳躍著向上的一舉。
勞拉的父親,那個美國總統在最後關頭選擇了和國民一起面對這場災難,然而再偉大的人物也只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就在勞拉登上方舟以為父親在指揮中心忙碌時,打來了那個訣別的電話:「勞拉,如果讓你在等船之前知道,我想你是絕不會登船的。」
影片的另一個主人公,博士再登船之前也給父親打了最後一通電話,父親很安詳的等待著災難的降臨,並告訴博士:「我跟你媽媽的這一生過得都很精彩,我們最成功的是有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博士父親的搭檔哈里也給一直冷戰的兒子打了多年來的第一通電話,然而卻沒來得及跟兒子說上一句話,但是導演留了一個讓觀眾想像的空間,因為哈里的小孫女說是爺爺打來的,這是不是意味著兒子已經知道了父親原諒了他去了一個日本妻子?畢竟父子之間還是有一些默契的。
影片里另一反面人物,我忘記他叫什麼名字了,在總統放棄生機後成為美國的總指揮的那個人,他像往常一樣給母親打了一個電話,還跟母親說下個星期的這個時候再打,手中拿著兩張票,然而89歲高齡腦子已經不清楚且腿腳不便的母親顯然不能登船的,手中那張多餘的票已經沒有可送之人,我想這是影片中最悲哀的人吧。

......
2、愛情
在每部影片中,愛情都是不老的傳奇,它的偉大與震撼在於沒有血緣關系的兩人之間因為存在愛情可以為對方付出生命。勞拉與博士在逃難以及拯救人類的過程中發現了共同的價值觀,在人們脫離危險後,愛情就這樣順理成章的產生了。
尤里和他漂亮的女朋友,救援人員請他們出示登船卡時,他們之間相互利用的關系爆漏,尤里早就知道女友和飛行員之間的關系,因此他毫不猶豫的丟棄了女友,而他的女朋友也在後來向傑克遜承認了她其實愛的的確是飛行員,她真應該早點兒做出選擇。然而她一直選擇呆在尤里身邊,也不過是看上了人家能夠拿安225作私人飛機的財富。貪婪的人總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的,他們最後都沒有逃離那場災難,盡管在危難時刻他們都表現出了人性善良的一面。
傑克遜的前妻和戈登醫生,不說傑克遜,是因為他和前妻雖然離婚了,但他們彼此相愛,還共有一對兒女,已經成了深入骨髓的一家人。不可否認戈登醫生是愛傑克遜的前妻的,而這個女人顯然也是被對方吸引的,曾一度認為是愛他的,只是在最後關頭她才明白誰才是自己等的人,導演給戈登的結局看似殘忍,其實在愛情上這是最好的歸宿,藝術是高於生活的,也許在現實世界裡什麼都不如活著更有意義,而在藝術里的愛情總會以一種悲劇來成全另一場喜劇,傑克遜一家在一起了,他們都不會忘記戈登,尤其是被他愛的那個女人,他永遠活在她的心裡。我想說的並不是得不到愛情的人都應該以死亡這種悲壯的方式活在對方生命中,而是想說如果不能夠和我們愛的人在一起,請把最美好的自己留給他/她,然後退出他/她的生活,成全他/她的幸福,那麼我們就會永遠以最好的形象出現在那個人的回憶中。
......

3、友情
友情在這部影片里表現得並不是很多,畢竟在鋼筋水泥的現代社會,很少再有人關注一些與我們毫無血緣關系的人了,何況是人類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我能想到的只有博士的朋友在死亡到來之前的那通電話。但那個鏡頭是一家三口相擁著等待死神的降臨,毫無畏懼,也許親情真的更為偉大吧。
4、責任和人性
雖然沒有過多的描寫友情,但是影片中人與人之間,完全的陌生人或者僅僅是認識的人,在關鍵時刻都沒有隻顧自己逃命而放棄別人的生命,是責任還是人性的偉大,我無法區分。飛行員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駕駛那架安225,只是為了讓其他人安全降落,甚至尤里根本就不領情,更不會因此更感激他,他應該是知道的,然而還是選擇了犧牲。
尤里的女朋友在閘門合上前一霎那,把傑克遜的女兒麗莉推了上去,而自己卻失去了逃生的機會;
那個中國藏族老太太說:「我們都是地球的兒女!」這句話道出了人性的良知,也是對整個影片中那一個個對生命的尊重的行為的詮釋,她代表了最平凡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
博士則代表了社會上層人物,不管是底層也好,上層也罷,他們都是人類道德規范的象徵。

閱讀全文

與電影2012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教父的插曲名字叫什麼 瀏覽:695
電影中的人聲的英文字母 瀏覽:496
有哪些因為尺度大被禁播電影 瀏覽:134
成龍最危險的電影十大 瀏覽:496
電影演員李琳年輕時照片 瀏覽:96
一部電影把人砍成兩半 瀏覽:224
電影魂斷落魂橋橋中文版 瀏覽:296
溫暖的法國電影推薦 瀏覽:481
富士康投資的電影院 瀏覽:252
杭州63人電影院 瀏覽:782
一部假扮佛祖整蠱人電影 瀏覽:868
熊出沒之過年大電影是哪年出 瀏覽:557
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完整免費中文 瀏覽:381
中國老電影中文字幕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91
什麼音樂和什麼電影最適合 瀏覽:988
v電影背景音樂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瀏覽:704
電影院要開業了你最想看哪一部 瀏覽:675
視頻電視劇古代愛情電影 瀏覽:2
五大奧特曼2018特別電影 瀏覽:995
恐怖片鬼媽媽中文版電影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