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影片錢學森觀後感 200字左右
四,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錢學森》這部影片,期間充滿了各種感動,各種鼓舞,心情澎湃。同時也讓我們對錢學森肅然起敬。
《錢學森》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傳奇的一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他卻心繫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的巨大價值的美方又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回國願望強烈的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
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等各方面的空白,錢學森帶領科研人員從仿製入手,根據現有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
1964年,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接著,他帶領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並且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
看完影片,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在觀影的過程中,一些情節的設計讓人看了不僅渾身振奮,而且還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錢學森被指控是共產黨,被關進監獄,蔣英去探監那一段,看守的人說你們只有五分鍾的時間,蔣英見到丈夫之後一直問「你還好嗎?」「他們打你了嗎?」錢學森卻一句話都沒說。旁邊的人說「請講英語!」而蔣英回應的卻很犀利,「難道你沒看出來嗎我們都是中國人!」就像外國人問我們一句:「Where are you from?」我們能昂首挺胸,理直氣壯地提高聲音的分貝,告訴他們:「I』m Chinese,I』m from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就像錢學森要離開的時候,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他:「你回去能做什麼呢?」錢學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國,我總是能做些什麼,也許,我還可以種蘋果。」
就像登機的時候,一個中國的記者問錢學森:「你為什麼不回台灣而選擇去大陸呢?」錢學森不回答,中國記者追問,錢學森說:「中國人對中國人提問要用中文而不是英語,我不想回答你的問題。」
新中國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後,依然隨時面臨被外國侵略的危險。為了我國的國防力量的提升,也為了爭氣,證明中國人不必外國人差,錢學森出國時的志向是: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給學會,然後帶入中國,為國建設作出貢獻。這種高尚的情懷,是作為一中學子的我們所應該學習的,我想起了周恩來總理說過的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覺得讀書人是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氣魄和理想的吧。如果說這次觀影使我學到了什麼的話,就是這個,志向,進取,鑽研,拼搏,奉獻!為了祖國!
一個人為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傾盡畢生心血,最後做成了,這個人叫錢學森
②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要1000字左右,快快快~~~急求
愛的力量
————評影片《錢學森》主題
電影《錢學森》給我們詮釋了世界上最堅貞不渝最有力量的愛,這種愛能夠沖破任何的阻礙,這種愛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隱藏的,這種愛即是力量,也能夠給我們力量;影片《錢學森》中錢學森對祖國的愛,就是這種愛,讓錢學森回歸了祖國的懷抱,以至讓中國的兩彈一星有著輝煌的成就,讓中國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影片《錢學森》講述了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報效祖國、為祖國的國防實力做出偉大貢獻的歷程,影片的開頭讓我們看到了身在美國的錢學森,有著富裕和舒適的生活,也在美國創造了自己的成就,與妻子蔣英的幸福生活。但這一切都不能阻擋錢學森回國的夢想,在經過了美國移民局的重重刁難和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誣陷,也讓錢學森進到監獄,這一切都更讓錢學森堅定了回國的信念。在經過了反復的曲折後,錢學森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幫助,與1955年成功的登上了回國的船隻;回國後的錢學森明顯比在美國的他要開心的多,並向毛主席和周總理保證了在8年間完成兩彈合一的使命。即使在這個被杜布里奇說是農耕社會的紅色中國中,在蘇聯的技術「支持」中,在設備條件非常落後的中國,錢學森還是成功的研製了導彈和原子彈;沒有了以前的西裝革履,錢學森穿上了中山裝,走到了大荒漠,付出了他對祖國的愛,當東風二號失敗的時候,卻更加的促使了錢學森的奮進,好一句「不就天下掉下個東二么?」錢學森不辱使命的完成了祖國寄予他的使命,讓全國都在為之雀躍。時間過的很快,老年的錢學森和他的妻子蔣英漫步在路上,錢學森和蔣英平淡的對話,道出了不平淡的人生。
影片中,錢學森的導彈知識可以說的是無人能及的,他憑借著他的知識,創造了美國首架噴式氣飛機;光是這些,就能讓我們對錢學森的科學技術有目共睹,他並非華而不實;「中國人應該講國語」在影片中,錢學森和他的妻子多次的強調著這些,在監獄在與美國記者談話,錢學森都特別自豪的表現出了他愛國的精神;即使中國這個時候是個很窮很窮的國家,這個非常傑出的航天科技人才回到這個農耕時代的國家,真的會如杜布里奇那樣說的在祖國種蘋果樹么?錢學森的回答硬氣毫不愧色「即使是種蘋果樹我也願意」這是一個中國人的最剛勁的回答,錢學森並不嫌棄這個養育他的祖國,而且堅定了要報效祖國。
影片中,導演都與真實相結合,比如55年錢學森登船的家庭合影,運用了一張照片的定格,去詮釋著真實的寫照;回憶與現實的穿插,正如錢學森遇到一幫崇拜他的青年的時候,這個時候穿插進了錢學森與他的導師最後一次的對話,這是一種老一輩對後一輩的鼓舞與期待,更讓觀眾體會到這種情誼;真實色彩與黑白格調的融合,在影片中利用的惟妙惟肖。給觀眾帶來一種真實感;無可厚非的是,這部電影視覺上給人們的沖擊力也是非常強的,導彈升空、原子彈爆炸的壯舉,這個讓全中國自豪的一刻,都在影片中呈現,讓這一刻再次的展現在全世界的面前;盼望回國的期待、回國途中的期待、回到祖國的期待、等待導彈成功的期待,這些種種的期待,都用一種最神奇的力量去詮釋著,那就是音樂,音樂效果在其中徘徊,令人的心和耳都深入其中。
剛看影片《錢學森》的時候,給我第一種的印象就是乏味和無趣,心中想著這肯定又是在無聊的說著一些偉人的歷史。但當接觸這部影片的時候,這一切的想法都讓我愧疚;電影的劇情精彩,從中錢學森我愛情、友情都在影片中融合,壯大的場面也吸引了我,還有那份愛國的精神更是不知在什麼時候進入了我的腦海。
愛,是無窮的。如何去愛是一個學問,如果你想不懂,那就學學錢學森;如果你懂了,那就更要學學錢學森。這種愛,無與倫比;這份愛,深深的扎在錢老的心裡,也緊系在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心上。
③ 錢學森 電影觀後感 150字到200 急~!!!!!!!
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錢學森》這部影片,期間充滿了各種感動,各種鼓舞,心情澎湃。同時也讓我們對錢學森肅然起敬。
《錢學森》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傳奇的一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他卻心繫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的巨大價值的美方又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回國願望強烈的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
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等各方面的空白,錢學森帶領科研人員從仿製入手,根據現有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
1964年,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接著,他帶領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並且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
看完影片,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在觀影的過程中,一些情節的設計讓人看了不僅渾身振奮,而且還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錢學森被指控是共產黨,被關進監獄,蔣英去探監那一段,看守的人說你們只有五分鍾的時間,蔣英見到丈夫之後一直問「你還好嗎?」「他們打你了嗎?」錢學森卻一句話都沒說。旁邊的人說「請講英語!」而蔣英回應的卻很犀利,「難道你沒看出來嗎我們都是中國人!」就像外國人問我們一句:「Where are you from?」我們能昂首挺胸,理直氣壯地提高聲音的分貝,告訴他們:「I』m Chinese,I』m from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就像錢學森要離開的時候,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他:「你回去能做什麼呢?」錢學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國,我總是能做些什麼,也許,我還可以種蘋果。」
就像登機的時候,一個中國的記者問錢學森:「你為什麼不回台灣而選擇去大陸呢?」錢學森不回答,中國記者追問,錢學森說:「中國人對中國人提問要用中文而不是英語,我不想回答你的問題。」
新中國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後,依然隨時面臨被外國侵略的危險。為了我國的國防力量的提升,也為了爭氣,證明中國人不必外國人差,錢學森出國時的志向是: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給學會,然後帶入中國,為國建設作出貢獻。這種高尚的情懷,是作為一中學子的我們所應該學習的,我想起了周恩來總理說過的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覺得讀書人是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氣魄和理想的吧。如果說這次觀影使我學到了什麼的話,就是這個,志向,進取,鑽研,拼搏,奉獻!為了祖國!
一個人為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傾盡畢生心血,最後做成了,這個人叫錢學森。
④ 《錢學森》觀後感
[《錢學森》觀後感]
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錢學森是「兩彈一星」的功臣,在看這場電影的過程中,錢學森人生這場戲本身就是精彩絕倫的,在這場電影結束後,終於明白了什麼是人生的意義,什麼才是真正的人生價值,《錢學森》觀後感。錢學森——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所有的榮譽集於一身,「卻又被他「無情」的拋之腦後,加州理工大學的終身教授不當,美國優越的生活不過,卻偏偏「固執」到回到中國過清貧的生活,當時的中國與美國比起來,就像現在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與居住豪華別墅的商人富豪,只為了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去完成自己的抱負,向中國實踐自己的愛國之心。當看到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他那孩子般純真的笑打動了我,原來發自內心的笑容是那麼的美,也許在錢學森身上用「美」並不貼切,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麼詞語來展現它。幕的開始與後面的接應的那一畫面,也同樣是衛星的發射成功,也同樣是震撼人心的時刻,在所有人為之狂歡的時刻,卻惟獨他一人現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過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麼呢?是因為成功對於他來說已經不足為奇了嗎?是因為這種場面使他麻木了嗎?……這在電影中似乎沒有講到,我想他是在為我們中國擔憂,為後人擔憂吧。生活在美國的幾十年,他始終有一個目標,就是學習最先進的知識,將之用諸於中國,使中國變得像美國一樣強大,他刻苦鑽研,一步步的緊追知識的步伐,卻時時刻刻的關注著中國的發展狀況,當學有所成的時候,回國之心慢慢的侵襲著他,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回國,觀後感《《錢學森》觀後感》。就這樣被莫名的罪名加以軟禁,失去自由,」最後在周恩來總理多次的努力下,才使其終於返國。對於這種來之不易的機會,錢學森更加珍惜,回國後,教授航天知識,在這一部分,電影中有所體現,震動了我,因為那一刻讓他回想起了在美國授課的情形,與此刻是截然不同的,從而引發了他對中國教育的思考。看了這部電影之後,結合做為一名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我有以下的幾個方面的感悟。當今的中國是一個正在蘇醒的雄獅,由於中國的人口基數大,盡管GDP的增長速度很快,僅次於美國,但是我們的人均值還是很低的,對於經濟的發展我們並不一定要去追求有多麼的快,雖然經濟是我們生存的一個基礎一個前提,但是我們應該追求有質量的提高,如果第一個人都懷著像錢學森同志一樣的愛國之心去面對每一件事情,我們和諧社會的步伐將會邁得更快,更穩,更好。現在雜志,包括新聞媒體都在關注一個話題,中國有那麼多的人品,為什麼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就連比我們落後的國家也都有這樣的殊榮,為什麼中國人總是與他擦肩而過呢?很多人也都是將矛頭直指中國的教育體制,因此我們如今的教育體制有了素質教育,這的確是我們的教育問題,有的媒體報道說:有些美國人稱清華北大是美國的後備學校,大家也都知道清華北大是國際名校,也是中國最具有權威的學府,而多數學有所成的學生,公費出國留學,但卻只有少數回國,何況我們現在不管是在經濟方面還是政治方面,我們都在沿著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與錢學森當時生活的時代相比,已經是上等了,可是有多少人能體現出他們的愛國之心呢,如果每個出國留學的學生都能像錢學森那樣去想,那樣去做的話,如今的中國是不是比現在更好呢?
⑤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300字
影片主要講了錢學森美國拜師學藝,並為美國發明了第一架噴氣式飛機和導彈。美國人覺得他多才多藝,精通製造武器,就把他軟禁在美國,並且只要錢學森提出要求,美國都會滿足,只要錢學森留在美國,不回中國,就給錢學森豪華的別墅,先進的科學器材,優越的工作環境和誘人的榮耀。但錢學森日日夜夜牽掛剛剛建立起來的中國,不惜犧牲生命,回到自己的祖國,建立中國的國防事業,為中國建造能保家衛國的武器,使中國變強大,變得繁榮富強。新中國也在為錢學森回國做著准備,並向美國抗議:中國人就是中國人,憑什麼不讓中國人回到自己的祖國。
經過幾年的辛苦奮斗,加上錢學森一心想要回到祖國的堅定信念,終於回到了盼望已久的祖國,並和中國擁有專業知識的武器製造者開始了研製「兩彈一星」的偉大事業。當時蘇聯科學家走了,中國只有簡陋的科技設備,但經過中國科學家廢寢忘食的工作和錢學森一絲不苟的研究,加上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終於在1966年10月27日進行了中國自己發明的原子彈、導彈兩彈合一的試射,並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次成功是中國在世界上崛起,在美國人面前挺直了腰板。
現在中國的軍事如此成功,絕離不開哪些中國科學家和錢學森的付出如果沒有他們,就不會有現在繁榮富強的中國!錢學森,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一個中國不能忘記的名字。
⑥ 電影《錢學森》的觀後感
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科學人物,兩彈一星元勛,2009年10月31日逝世於北京,享年98歲。對於這樣一位偉大的人,我們對他該懷有多大的敬意呢!
他說:「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疑和爭論!」
他說:「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二么,今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
他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他說:「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他就是一個人抵五個師的男人!
也許到了這個年代我們對於錢學森這位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大師並不熟悉。就在上周四,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錢學森》這部影片,期間充滿了各種感動,各種鼓舞,心情澎湃。同時也讓我們對錢學森肅然起敬。
《錢學森》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傳奇的一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他卻心繫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的巨大價值的美方又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回國願望強烈的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
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等各方面的空白,錢學森帶領科研人員從仿製入手,根據現有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
1964年,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接著,他帶領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並且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
看完影片,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在觀影的過程中,一些情節的設計讓人看了不僅渾身振奮,而且還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錢學森被指控是共產黨,被關進監獄,蔣英去探監那一段,看守的人說你們只有五分鍾的時間,蔣英見到丈夫之後一直問「你還好嗎?」「他們打你了嗎?」錢學森卻一句話都沒說。旁邊的人說「請講英語!」而蔣英回應的卻很犀利,「難道你沒看出來嗎我們都是中國人!」就像外國人問我們一句:「Where are you from?」我們能昂首挺胸,理直氣壯地提高聲音的分貝,告訴他們:「I』m Chinese,I』m from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就像錢學森要離開的時候,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他:「你回去能做什麼呢?」錢學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國,我總是能做些什麼,也許,我還可以種蘋果。」
就像登機的時候,一個中國的記者問錢學森:「你為什麼不回台灣而選擇去大陸呢?」錢學森不回答,中國記者追問,錢學森說:「中國人對中國人提問要用中文而不是英語,我不想回答你的問題。」
新中國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後,依然隨時面臨被外國侵略的危險。為了我國的國防力量的提升,也為了爭氣,證明中國人不必外國人差,錢學森出國時的志向是: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給學會,然後帶入中國,為國建設作出貢獻。這種高尚的情懷,是作為一中學子的我們所應該學習的,我想起了周恩來總理說過的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覺得讀書人是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氣魄和理想的吧。如果說這次觀影使我學到了什麼的話,就是這個,志向,進取,鑽研,拼搏,奉獻!為了祖國!
一個人為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傾盡畢生心血,最後做成了,這個人叫錢學森。
⑦ 錢學森 電影觀後感300-400字
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錢學森(陳坤 飾)因為美國興起的反共言論而備受打擊。他的尖端技術研究被迫中止,並被責令出境。錢學森心繫祖國,歸心似箭,而意識到錢學森的巨大價值的美方又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宣告無罪的錢學森被長期軟禁在家 中。
錢學森寫信輾轉與祖國取得聯系,周恩來授命用11名美國戰犯飛行員換回了錢學森。
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等各方面的空白,錢學森帶領科研人員從仿製入手,根據現有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
1960年11月,第一枚導彈試射成功。
1964年10月,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錢學森又承擔起了研製火箭運載原子彈進行遠程攻擊的任務,他帶領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1966年10月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
晚年的錢學森對妻子(張雨綺 飾)充滿愧疚,但妻子的理解讓他倍感安慰。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