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觀張思德電影觀後感

觀張思德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7-06 23:19:09

『壹』 關於張思德這部電影的讀後感該怎麼寫啊

影片《張思德》 影片《張思德》觀後感 當我看完《張思德》這部影片,我由衷地敬佩張思德.他,憨厚純朴,默默 無聞.通過影片,我見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張思德.平凡的人物, 平凡 的故事,平凡的語言,然而,正是這種平凡產生了偉大. 張思德1933年參加革命,經歷了長征,走過三次草地,無論是在通信連還是 在警衛連,燒炭隊,他都任勞任怨,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完成任務准確無誤, 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一意為著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業默默地奉獻.生命歷程 中,他很普通很平常,但他純凈而不膚淺,憨厚忠誠.寡言的他一旦開口,讓人 再難忘記:"不管幹啥子工作,都想著前線就在腳底下.""硬不成一塊鐵,想當 馬掌還當不上哩!""走進革命隊伍是為了吃飽肚子,吃飽肚子長了覺悟,就該讓 更多的人吃飽肚子……".毛澤東評價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張嘴." 張思德同志是一名普通的黨員, 一名普通的戰士, 做的是很平常的事, 然而, 正是他的 平凡才表現出他的偉大,他的朴實才閃現出他的崇高,他的普通才突 顯出為人民服務的本色.別人不願乾的活,他幹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 他也求盡善盡美.艱苦的日子,平凡的崗位,出頭露面時他那麼笨拙,功名職位 前卻那樣淡泊.別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裝在 心中.從不聲不響的舉止和點點滴滴的真情中,我們看到了一顆高尚的靈魂.張 思德的可貴之處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著不平凡的貢獻, 在他犧牲後回想起 來才能用"偉大"來形容他的一生. 張思德同志有著堅強的黨性,體現在他有著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貧苦 出身的他,對黨,對人民和人民軍隊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沒有豪言壯語,他做的 比說的多.他當初參加革命只是為了自己能吃飽飯,接受黨的教育後,讓所有人 都能吃飽飯成為他的理想. 毛主席說過: "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 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的. ""因 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 人, 誰向我們指出都行. 只要你說得對, 我們就改正. 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 我們就照你的辦."我們是新時期的先鋒戰士,我們不會冒著槍林彈雨在戰場上 和敵人拼殺,但是我們也應該關心身邊身邊的每一位.我們的職責就是全心全意 為人民服務,好好學習,服務社會,做合格黨員,堅定理想信念,永遠保持共產 黨員的先進性. 看了 《張思德》 之後, 我感觸很深. 張思德當兵多年仍然是普通的一名士兵, 但他從不計較職務的高低,以能為黨工作為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正是一 名普通黨員應有的思想境界.張思德,以他的行動詮釋了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用他的生命譜寫了一曲為人民服務的詩歌.我們應該學習張思德,學習他無論做 什麼,在什麼崗位,都能認認真真,兢兢業業,不計較個人得失,默默奉獻的精 神,任何時候都要牢記自己的使命,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看淡名利,不計較得 失.

《張思德》觀後感 張思德》 觀看電影《張思德》 ,看後對我的震動很大。張思德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高尚品質十分令人敬佩。 張思德是革命隊伍中的普通一兵,在戰斗部隊打過仗,負過傷,在大生產運動中紡過線、燒過炭;從戰士到班長,再從班長到戰士,一切從人民 利益和黨的需要出發,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同鄉的戰友都提升了幹部,他仍然是普通一兵,但他毫無怨言,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干好黨交給的 每一項工作。他對待工作是這樣,對待同志更是像一團火一樣,對烈士留下的孩子,對老革命啞巴炊事員,對燒炭隊員小白,特別是對犯了錯誤 的劉秉鍾的那種態度,那種「與人為善」的美好品德,讓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像甘露一般滋潤著、溫暖著、激勵著我們的心靈。在生與死的關頭, 在土窯攤塌的剎那間,他推出戰友,把死留給了自己。張思德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和驚天動地的事跡,但他的一言一行無不詮釋著一個共產黨員的 高度楷模。 毛澤東在張思德的追悼會演講中稱贊: 「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 歷史是不能忘記的,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英烈的事跡是不能忘卻的,忘卻了就會愧對英烈。在今天和平年代裡,我們應該怎樣繼承和發揚《為 人民服務》的精神,確實是一個值得好好思考的問題。在金錢利益面前,共產黨員應該怎樣如何正確面對,也是得好好思考思考

『貳』 求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

東京大審判算是一部愛國電影!下面是兩篇關於他的觀後感!

11111111111
《東京審判》觀後感
不見了往日的城市的喧嘩、沒有了爾虞我詐,我懷著悲壯的心情看完了《東京審判》
本部電影梅汝傲法官出色的表現令在場的每一個同學贊嘆不已。其中的幾個場景令我記憶由心。
「啪」的一聲,梅法官毅然地發一個裝滿水的玻璃杯砸在地上,水花濺了一地,破碎的玻璃片分散在四周的角落裡,永遠也無法重合,這個舉動震撼了在場的各國法官、也震驚了我們每一個觀眾,他用自己的決心表達了為中國人民討回公道、非將戰犯置於死地的決心。試問今天,有多少人有這種勇氣,智慧敢於和強大的外國勢力抗衡。
各國的出場順序本無關緊要,梅法官竟為此爭論不休,甚至以辭去法官職務為代價,最終使外國法官妥協。試問今天,已經有多少人能在國際場合為了這種所謂的「小事」和別人發生沖突,敢於站出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曾智偉飾演的日本兵也很使我感動。
國家正處兵荒馬亂之際——長島原子彈事件剛使日本人民損失慘重,國家首領又被送上軍事法庭。每一個日本青年都對外國勢力充滿了無限憎恨,而他,得知事情的原委後已下跪、切腹、甚至大罵日本軍國主義,殺死自己的兄弟,與另一個日本青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種明辨是非的精神在當今的社會中幾乎銷聲匿跡。
愛國主義在各類教科書、媒體上已無數次反向,共鳴。什麼是真正的愛國主義,我很迷茫。
記得小學去春遊,同學看到路邊一群說著似乎是日本話的孩子破口大罵,又記得在網上看到無數侮辱日本的帖子,感覺很悲哀。試問,這就是愛國主義精神嗎?我們生處和平年代的孩子,從未親生體驗過被別國人侮辱、殘害的悲痛,上一代的是是非非似乎已離我們很遙遠。而今,我們懷著未賦新詞強說愁的心情去指責外國那些對過去發生的事同樣很迷茫的新生代,倘若我們是他們,會怎麼想呢?怨怨相報何時了,上代的恩怨需要有一個了結,但決不是新生代的我們,我們不應生活在滲透仇恨的時代,我們應以健康向上的面貌來迎接每一天,這是國家所期望的。
相信看完這部影片,很多觀眾會重燃愛國之情,也相信很多觀眾也增加對日本人民的仇恨,但我的直覺告訴我這決不是影片所期望的結果。
愛國主義絕對不是無盡的仇恨,對他國的鄙視,而是要我們學習影片中梅汝傲法官在和外國勢力交接中不卑不亢,堅決維護國家尊嚴,在關鍵時刻站起來,大喝一聲:「「我不是鬥士,我是法官,中國的法官!」 !

『叄』 有關革命英雄人物的電影的觀後感

前段時間不知在哪個台看了電影《張思德》,看完這部電影感覺非常好,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用那麼多動人的真實細節塑造革命隊伍的各色人物。
張思德生活在革命大家庭里,這個家庭每個人都很生動,特別是張思德和他老戰友的這份感情,是以往電影中不多見的。電影《張思德》沒有曲折的情節,熱鬧的場面。但是黑白膠片牽出一個普通而偉大的戰士,穿越60載的歲月,我們看到了一名普通的士兵、警衛一一開荒、一一燒炭,艱苦的日子,平凡的崗位。初次露面時他那麼的笨拙,功名、職位在他面前他那麼的淡泊,三過草地的老紅軍,班長一當7年,一整編又成了一名普通的戰士,別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裝在心中,他收養保育院不幸失語的孤兒做兒子,用心血崔開童音。他又認炊事班精簡下來的老兵當父親,真誠撫慰一抹晚晴。這些都深深的打動了我們。這部影片讓部我們見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張思德。盡管一切是那麼的平凡,然而正是這種平凡產生了偉大。60年前毛澤東主席的著作《為人民服務》影響了幾代人。60年後熒幕上的他給我們一份溫暖的感動。正是這份平凡的溫情,讓我看到張思德不計個人得失和造福他人的奉獻精神。一個少說多乾的張思德,用他的朴實和純粹折服了周圍的人。張思德詮釋著沖上的做人標准。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張思德二十九歲短暫的人生,十三年艱苦卓絕的延安歲月,正是對為人民服務者五個字的生動詮釋。

『肆』 觀《張 思德》有感500字

在觀看了大型革命歷史題材故事片《張思德》後,我內心的感觸頗多。張思德同志的品行也對我有很大影響,他的勤勞朴實,默默奉獻是現在我們所有人都該學習的。毛主席曾誇獎他最大的優點是:辦事不吭聲;而最大的缺點是:做事不吭聲。
看了後讓我了解到,張思德是四川儀隴人,生於1915年4月19日而逝世於1944年9月5日,年僅29歲。他短暫的一生中,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在非常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正是這種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語言才能給我們一種強烈的震撼,著重他的光輝事跡,讓我們深深敬仰。
影片提及到張思德為人當梯子去換燈泡,為小孩洗屁股,為西關溝大娘追豬等等的事,他一直不停的為別人做事,毛澤東主席專為這位普通的士兵發表了著名演說《為人民服務》。看了這部電影後,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人生觀教育。
一位普通的士兵——張思德,演藝了一段不平凡的革命歷程。他打過仗,負過傷,紡過線,燒過炭;從一名普通戰士到班長,再從班長到戰士,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和黨的需要出發,干一行就愛一行。他用他的一生詮釋著他的崇高品德,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他的老鄉劉秉鍾曾去坐牢的時候,他不停去看他並帶著許多東西,教導老鄉,開導老鄉,希望他早日走出來。他對待同志用幾個字形容:團結,關心,幫助,在戰友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1944年再次派去燒煤炭,他也毫無怨言,在第一次燒的時候由於小白同志忘了封頂,導致燒掉了一千多斤煤,他起初也氣憤對小白發了火並扔掉了他的口琴,可是最後他當著大夥的面向他道謙並檢回了口琴。 炭窯突然崩塌的那天,他和小白兩人在場,可是他卻推小白走自己壯烈的犧牲了。他的團結同志是現在我們很多人應該學習的,如今的人經常為了一點小事而吵鬧不止,鬧得雙方不愉快,這是不可取的。
1943年張思德被組織上選派到毛澤東主席身邊當警衛戰士,他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工作,做毛主席的忠誠衛士。張思德為了使毛主席愉快地工作和生活,把全部心血都用到照料毛主席的生活和警衛工作上。毛主席有個習慣,寫文章的時候喜歡徹夜不睡,天亮後才躺一會兒,為了讓主席休息一會兒,每逢主席熬夜時,他就早早起床,到主席窯洞附近看看,如果發現有雞和狗,就悄悄地把它們趕走,以防吵醒了主席。如果遇到有人求見主席,只有情況不緊急,他就說明情況,說服他們等一會兒再來。他對工作的盡心盡力,默默奉獻,鞠躬盡瘁是得到後人敬仰的原因之一。
觀看後我認為我應該學習張思德同志的許多方面,其中主要有三點:一是學習他團結同志的精神,真心誠意待人,處處與人為善,時時助人為樂;二是學習他認真對待工作的態度,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三是學習他正確地對待職務升降的精神,他對工作的變化,職務的升降毫無怨言。
然而,我也聯想到當今社會,我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張思德那樣,正確對待得與失,不斤斤計較,淡泊名利。無論在那個崗位上工作,始終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干一行愛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的。
我最大的感想是:如果一個凡人想要被認為是崇高的,那他就要始終淡泊名利,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像大地一樣朴實而善良。

『伍』 求電影觀後感

《張思德》電影觀後感

吳軍的張思德用他的平凡留下了一片不平凡在觀眾的心裡,看起來他是個容易讓人忽略的人,又不愛說話,可是卻奇怪地強烈地讓人揪心了。一切就在那朴實無華的對白中展開,他不愛說話,可是讓人印象極深的卻是他的語言,紅色的黨心和黨性在那自覺的覺悟里「泛濫」人心……

「你就是昨晚上的梯子吧?」毛澤東呵呵笑著問。
「啊!」張思德卻憨厚地傻笑。
「你叫什麼名字?」
「他叫張思德!」「張翼德的德。」
「好名字,有思想有道德,就是話都讓別人幫你說了。」主席仍然哈哈大笑,張思德仍然憨厚地傻笑。
這是毛主席與張思德的第一次見面。
就這一番對話已經勾勒出張思德的典型性,朴實實在,真不愛說話,卻又讓人記憶深刻!因為他讓你放心,像極了大山,那沉默地背負著一切的大山,明明寂寞明明也有著失落,可是他總是隱了自己。
任何事情,只要可以為別人做的,他只會竭盡所能去做,不管別人怎麼想,怎麼看!
他會在田埂上跑來跑去,跳到河裡追頭大黑豬,他也會為了修好主席的車,跑得老遠去取輪胎,回來之後人都差點虛脫!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並沒有一種三思而行的考慮意識,一切都來自他的本能,是他的潛意識,這種潛意識是他身為黨員滲透出來的天性。
雖然他到最後也只是一個燒炭的隊長,可是在他身上卻熔鑄了黨員的全部品性,而這品性又是他自然流露,印證了那一整個時代的黨員覺悟。
一分樸素在他的腳上,一分沉默在他的笑容,一分熱情在他的憨厚,一分實在在他熱乎乎的心裡。
沒有任何渲染,只有切實的存在,張思德用他的一生宣讀了一個時代的黨性。這是一種朴實無華的,不用綉口,只用那熱熱的心去實現的大家的幸福快樂。
相信每個觀看影片的人都無法不能體會到張思德的艱苦樸素的本性。

「你自己說說自己還有啥優點啊?」主席問。
「沒啥!」他憋了半天就這兩字。
「哈哈哈哈!」大笑的主席給了他評價,「你啊,就是幹事不說話。」
可是後來他卻會為了主席跑到他面前說:「主席,我也總結一下你的缺點,就是別人都睡覺了,你還不睡覺!」
傻傻的模樣讓人心酸。
張思德就這模樣,話是逼出來的,可是他做事從來都是主動的。他和啞巴老革命的真情交流,對劉秉鍾的戰友情誼,對宋光明的點滴關懷,對王團長的真心幫助。因為他的真,老革命和小光明被他打開了心懷,會笑了,會開口了;因為他的真,劉秉鍾服役後重新站了起來,因為他的真,王團長不留遺憾了。
雖然他很想上前線,可是既然決定讓他去燒炭他就去燒炭,組織讓到哪裡就到哪裡。是,他是不會說話,他做的事情也不是什麼偉大的大事,可是就是這些家常小事,卻處處留下了他的影子。他不是不想做大事,而是他覺得這些身邊的事一樣是大事,他覺得這些事他要做,需要他去做,他一定要做好。
這就是他的服務意識。服務組織,服務周圍的人,服務國家。他並沒有用什麼高深的大道理來武裝自己,來宣揚自己,他只是覺得這種服務意識和他自己是融為一體的。這是一種自覺心理,君不見在大雨天,當他喊出「黨員和我一起去看窯,其他人睡覺」這句話的時候,所有人都是二話不說沖入雨中。
強烈的服務意識和先鋒模範作用正是黨員必須具備的元素。也許當時代在變化的時候,黨組織的內部也在不知不覺地變化,但是不論怎麼變化,身為黨員都是不能忘卻這種有史以來最本質的元素的。
既然不能忘,就要時刻提醒自己常常反省,經常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是不讓時代成為借口的治本之道。

張思德是個好脾氣的人,不論別人怎麼說他,他都不會生氣,可是他卻發過兩次大脾氣!一次是對劉秉鍾,他罵上了,「你這龜兒子,為什麼啊!」他痛心疾首。一次是對小白,扔了他的口琴大怒,「你說毀了就毀了?啊?一回可以,兩回就不行。」他恨鐵不成鋼。
這兩次火氣極大,在整個片子里瞬間燒起了兩把大火,就是這兩把火燒得觀眾心裡暖暖的酸酸的,熱氣加上酸氣,蒸發出了人的眼淚。
在這里,並不想探討脾氣再好的人也是有脾氣的這個問題,只想用我們的嘆息噴發出對他的尊敬!
他對劉秉鍾生氣,是因為劉秉鍾貪了,他對小白生氣,是因為小白罔顧國家利益。他生氣,是為了他們而生自己的氣,他生氣,是因為劉秉鍾的背叛,因為小白的逃避,他生氣,是因為他們還是他的好朋友。
他的脾氣讓他的形象更見完整,他的脾氣讓他的形象趨向高大。
他的心是光明正大的,容不下一點渣滓的,他的心是晶瑩剔透的,污穢根本無法沾染上去。
因為這顆心是正直無私的心,是鮮紅的熱血的心。這是活生生的黨心,一心向著黨,為人民服務的心。所以你會下意識地信任他,這種信任就是對這心的信任,對黨的信任。

張思德,他很平凡,平凡的世界裡一個平凡的人,卻成為烙印刻在人的眼裡和心裡,這是平凡的魅力,也是品性的魅力,所以他有極為強烈的存在感。但是這樣的人卻並不是獨一無二,而是多如牛毛,在那個自發自覺的時代里,他,不過是眾多黨員的縮影。
當我們飽含熱淚為這縮影鼓掌的時候,也自該好好咀嚼一下其中的黨員品性。
什麼樣的才是黨員?
有著正直的心,有著榜樣的自覺,有著服務的意識,有著朴實的行為……
相信在張思德的影子下,每個人都有了標準定義了。

『陸』 《張思德》觀後感500字

張思德觀後感2007-04-15 21:16我是噙著熱淚看完《張思德》這部影片的。張思德,憨厚純朴,吶吶無言,用朴實和純粹折服了周圍的人,也讓61年後銀幕下的我肅然起敬,久久回味。

張思德是一個平凡的人。他1933年參軍入伍,當過勤務員、通信兵、警衛員,最高職務是個班長。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搞過生產,燒過木炭。生命歷程中,他沒有驚人的事跡,也沒有動聽的話語,「普通、平常,像清涼山上的草一樣,我們不注意到他們,往往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

張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澤東評價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張嘴。」 他純凈而不膚淺,憨厚連著忠誠。寡言的他一旦開口,讓人再難忘記:「不管幹啥子工作,都想著前線就在腳底下。」「硬不成一塊鐵,想當馬掌還當不上哩!」「走進革命隊伍是為了吃飽肚子,吃飽肚子長了覺悟,就該讓更多的人吃飽肚子……」。別人不願乾的活,他幹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盡善盡美。艱苦的日子,平凡的崗位,出頭露面時他那麼笨拙,功名職位前卻那樣淡泊。別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裝在心中。從不聲不響的舉止和點點滴滴的真情中,我們看到了一顆高尚的靈魂。張思德的可貴之處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著不平凡的貢獻,在他犧牲後回想起來才能用「偉大」來形容他的一生。銀幕上的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動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計個人得失,樂於造福他人的奉獻精神,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犧牲精神,這種震撼力來自心靈深處的嚮往和追求。張思德,以他的行動詮釋了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譜寫了一曲為人民服務的詩歌。

偉大生於平凡,平凡成就偉大,而將兩者緊緊相連、融為一體的,正是那五個字——為人民服務。張思德29歲的短暫人生,13年艱苦卓絕的延安歲月,正是對這五個字的生動詮釋。他朴實得像延河邊的一粒砂,千萬粒細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涼山上一株草,千萬棵小草共同搖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機。於是,窯洞里出了馬列主義,黃土地哺育著一個政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揮著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戰爭……。張思德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許多普通中國人身上的美德——朴實、善良、助人為樂,他就是這樣一個既平凡又偉大的英雄。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東西:集體主義者的道德感,儒家傳統的光芒,信徒的獻身精神……。當年延安物質並不富裕,但人們精神世界是充實的,張思德就是那個年代的代表,民族的生命力也恰恰就在這個地方。但張思德不過是這偉大隊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後,一串長長的名字: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從打江山到掌政權,從改革攻堅到加快發展,一個個平凡的生命延長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光華,我們的事業也由此一天天壯大。今天,時代發生了很大變化。然而,無論形勢和任務有多麼不同,都不能忘記這個本,丟了這個根。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曾經成就我們事業的精神動力,還將輝映著我們漫長而輝煌的征程。

向張思德同志學習!

向張思德同志致敬!!

『柒』 誰有《革命影片觀後感》的作文

《我的長征》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影片通過長征親歷者王瑞老人的回憶,講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翻雪山、過草地、解救貧苦百姓、飛奪盧定橋等一系列英勇事跡。 影 片中的一幕幕場景使我記憶深刻,遵義會議後,正是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紅軍才能擺脫敵人的一次次圍剿,紅軍知道了自己往哪裡走——向勝利的方向走;瑞娃 子和他的姐姐通過以誠待人的我軍民族政策取得了彝族同胞的信任。而為了能夠搶渡瀘定橋,紅軍戰士不畏艱辛,日以繼夜趕赴目的地,紅軍組織的突擊隊,攀著鐵 索橋,冒著對面橋頭堡敵人的槍林彈雨,匍匐前進,勇敢頑強的向前沖,最後勇士們沖破了敵人在橋頭堡的火牆,為他們身後千萬個紅軍戰士順利通過瀘定橋鋪平了 道路。一個個赤血男兒懷著革命的激情和對革命勝利的渴望,克服重重困難使國家轉危為安。敵人的槍炮是猛烈的,卻始終打不倒戰士們勇敢的心,自然條件是惡劣 的,但依然撼不動他們對革命勝利的憧憬。為了革命,他們甘願獻身,為了新中國,他們不懼死亡,他們用熱情和鮮血締造了中國革命的輝煌明天。 沒有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長征的勝利是不可想像的。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 表現出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 直前。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支柱,偉大的精神推動著偉大的事業不斷邁向新的征程。 早在建國前夕,毛澤東同志就告誡我們:「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 實實地艱苦創業。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後,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那種認為現在物質條件改善了、不再需要艱苦奮斗的 想法,是完全不對的。現在我們處在和平環境之中,主要任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我們今日 為之奮斗的建設事業,是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革命事業的繼續。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不斷地發揚長征精神,發揚黨的艱苦 奮斗的傳統。 當前,再也不需要我們去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但是,在和平的建設年代,特別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期,我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正在為把祖 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實現這個宏偉目標,任重而道遠。這是新的偉大長征。 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革命先烈用血肉和氣魄豎起了一座萬世矚目的豐碑,英雄們的斗爭精神也將靠我們這些後世子孫去延伸,我們只有從發奮學習,做一個正直、勤勉的人,才能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 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偉大的長征精神,我們不能忘記這種精神,要時刻牢記這種精神,更要繼承偉大的長征精神並將其發揚光大!我們要將長征精神作為我們的精神支柱,取得我們個人的長征的勝利,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的征程的勝利!

『捌』 求張思德觀後感

張思德觀後感2007-04-15 21:16我是噙著熱淚看完《張思德》這部影片的。張思德,憨厚純朴,吶吶無言,用朴實和純粹折服了周圍的人,也讓61年後銀幕下的我肅然起敬,久久回味。

張思德是一個平凡的人。他1933年參軍入伍,當過勤務員、通信兵、警衛員,最高職務是個班長。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搞過生產,燒過木炭。生命歷程中,他沒有驚人的事跡,也沒有動聽的話語,「普通、平常,像清涼山上的草一樣,我們不注意到他們,往往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

張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澤東評價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張嘴。」 他純凈而不膚淺,憨厚連著忠誠。寡言的他一旦開口,讓人再難忘記:「不管幹啥子工作,都想著前線就在腳底下。」「硬不成一塊鐵,想當馬掌還當不上哩!」「走進革命隊伍是為了吃飽肚子,吃飽肚子長了覺悟,就該讓更多的人吃飽肚子……」。別人不願乾的活,他幹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盡善盡美。艱苦的日子,平凡的崗位,出頭露面時他那麼笨拙,功名職位前卻那樣淡泊。別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裝在心中。從不聲不響的舉止和點點滴滴的真情中,我們看到了一顆高尚的靈魂。張思德的可貴之處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著不平凡的貢獻,在他犧牲後回想起來才能用「偉大」來形容他的一生。銀幕上的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動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計個人得失,樂於造福他人的奉獻精神,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犧牲精神,這種震撼力來自心靈深處的嚮往和追求。張思德,以他的行動詮釋了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譜寫了一曲為人民服務的詩歌。

偉大生於平凡,平凡成就偉大,而將兩者緊緊相連、融為一體的,正是那五個字——為人民服務。張思德29歲的短暫人生,13年艱苦卓絕的延安歲月,正是對這五個字的生動詮釋。他朴實得像延河邊的一粒砂,千萬粒細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涼山上一株草,千萬棵小草共同搖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機。於是,窯洞里出了馬列主義,黃土地哺育著一個政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揮著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戰爭……。張思德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許多普通中國人身上的美德——朴實、善良、助人為樂,他就是這樣一個既平凡又偉大的英雄。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東西:集體主義者的道德感,儒家傳統的光芒,信徒的獻身精神……。當年延安物質並不富裕,但人們精神世界是充實的,張思德就是那個年代的代表,民族的生命力也恰恰就在這個地方。但張思德不過是這偉大隊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後,一串長長的名字: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從打江山到掌政權,從改革攻堅到加快發展,一個個平凡的生命延長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光華,我們的事業也由此一天天壯大。今天,時代發生了很大變化。然而,無論形勢和任務有多麼不同,都不能忘記這個本,丟了這個根。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曾經成就我們事業的精神動力,還將輝映著我們漫長而輝煌的征程。

『玖』 愛國電影觀後感

讀《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有感
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再也不會有敵人來挑起戰爭,也不會有反革命分子來破壞我們幸福美滿的生活了……但同學們,你們可知道我們美好生活的背後,究竟是誰為此付出了淚水、鮮血、甚至是生命呢?對,那些為我們生活付出沉重代價的人就是紅軍!紅軍叔叔為了我們後代的幸福生活,在1934年4月就走上了這條北上抗日的艱辛道路,開始了打擊蔣介石反動派氣焰的征途……他們整整走了二萬五千里,一路上四渡赤水、巧占定番、跋涉大草地等,都是歷史上的創舉,是震撼人類的的壯舉。長征中,紅軍破關奪隘,搶險飛渡,退殺了追兵,阻止了敵人,翻越了高聳入雲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啃樹皮吃皮帶,走破了一雙又一雙草鞋……毛主席也曾說過:「請問歷史上曾有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過。」這句話就充分體現出長征途中巨大的艱難險阻……
希望大家在感嘆美好生活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紅軍叔叔們付出的鮮血、生命,也請你有空去讀讀這本書——《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你會有更多的收獲喲!

《閃閃的紅星》觀後感
這周四,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閃閃的紅星》。影片反映了黨和紅軍為了窮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敵人進行著艱苦的斗爭。冬子的爸爸在戰斗中負了重傷,為了省下麻醉葯給其他紅軍傷員用,堅持不用麻醉葯動手術。手術中他渾身冒汗,但他咬緊牙關沒發出一聲呻吟。這需要多麼堅強的意志啊!冬子的媽媽為了掩護群眾轉移,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後在烈火中光榮犧牲。潘冬子從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氣,有膽量;他巧妙地躲過敵人崗哨的嚴密盤查,完成了給山上紅軍送鹽的任務;他巧改一字,使囤積居奇、勾結敵人的米行老闆損失上萬斤大米;他智斗兇殘的胡漢三,又親手殺死了這個大惡霸。看著這些精彩片斷,我既為他捏著一把汗,又從心眼裡佩服他。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閃閃暖胸懷……」每當我聽到這震撼人心的歌聲,便禁不住熱血沸騰。《閃閃的紅星》這部影片我太喜歡看了,閉上眼睛,一幕幕動人的情景便浮現在我眼前。
看著這部影片,我自己也彷彿置身於硝煙彌漫的戰場。每當看到紅軍戰士戰斗時陷入困境的場面,我恨不得沖上前去,幫助紅軍戰士把敵人消滅干凈。
看完這部影片,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應該加倍珍惜。如今,沒有了戰火紛飛、硝煙彌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裡,是在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下長大的,沒有經過任何艱難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努力,將來報效祖國,維護和平。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挫折等著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樣,絕不向困難低頭,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去戰勝它;當遇到危險或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我要像冬子的媽媽那樣,挺身而出,見義勇為,隨時准備獻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樣,時刻不忘自己肩負的重任,把祖國的榮譽看得高於一切,從嚴要求自己,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以頑強的拼搏精神,爭做一名新時代的小英雄。
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導航的燈塔,處處照亮我前進的道路。它又像戰斗的號角,時時催促著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顆啟明星!
《烈火金剛》觀後感

剛剛看完優秀抗日題材電視劇《烈火金剛》,震撼了我心,震撼了一顆愛好和平,追求幸福的現代青年的心。

在片尾,肖飛、丁尚武、林麗、齊英等英雄人物,或身縛手榴彈炸毀敵人正在修復的公路,或與敵人同歸於盡。在與戰友執行任務時力爭獻身、最後訣別的環節,隊長史更新忍悲送別戰友,雙目含淚,一個鐵打的漢子強忍內心的強大悲痛,通過向戰友一拍肩膀和後來端起搶來的機槍向鬼子憤怒激射的鏡頭描寫,淋漓盡致地突現了英雄的愛恨情仇。而肖飛身負重創,最終還是來到准備要炸毀的公路上,從容躺下,拉開身上捆綁著的數十枚手榴彈的導火索時,那一聲「戰友們,請向我投彈!」的大喊,更讓人看得熱淚盈眶,熱血沸騰。女戰士林麗奮力掙脫漢奸的阻擋,沖向敵群的英勇身姿,更是讓人肝腸寸斷,頓生無限敬仰、強烈的愛國主義革命情感。同時,對窮凶極惡的敵人更是充滿了無比的仇恨。片尾中的熊熊烈火,又一一再現了犧牲了的英雄們光輝形象。他們在烈火中重生、涅盤,在人民正義戰爭中歸於永恆。人民永遠銘記他們。

看完此劇,心中久久仍不能平靜,我們現代的愛國意識應該與歷史時期的英雄們是一樣的。但奮不顧身、為國犧牲或與邪惡抗爭的勇氣及對強寇頑敵捨命拼搏、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境界,筆者認為,現代的我們與英雄們是不可同日而語了。面對英雄,我們應該反思自己。要不,為什麼在和平的年代,經濟快速發展的如今,那麼多醜陋的行徑,罪惡的舉止,無人阻止或止而不絕?公交車上肆無忌憚的騷擾、偷搶;大街上圍觀惡人的揮刀行凶,以及那麼多貪贓枉法的貪官污吏,腐敗機構的橫行霸道,魚肉民生的種種惡行。這林林總總的新聞或消息報道的內容,都令人發指,深惡痛絕。

然而,造成人人自保,趨利弊避害、明哲保身及縱容犯罪的一系列根源何在?筆者認為,是浮躁的時代冰封了人們的愛心和正義感,無數個血淋淋的案件事實和身邊耳聞目睹的真實事例,也側面反映了機制的不公與經濟發展帶來的價值觀顛倒或泯滅。人們選擇了沉默,選擇了逃避,選擇了面對囂張罪惡的忍氣吞聲。究竟誰之過,到底誰之責?這個時代是缺少了英雄了嗎?難道是我們不需要了,還是英雄真的都已成為過去?

筆者深深相信,時代在變,但我們呼喚英雄的聲音依然熱切。讓我們呼喚英雄,創造時代的英雄。英雄歸來!

《張思德》觀後感
看電影《張思德》觀後感
看完《張思德》這部影片,感覺非常好。這部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用那麼多動人的真實細節,塑造了革命隊伍的各色人物。

張思德生活在一個革命大家庭里,這個家庭的每個人都很生動,特別是張思德和他老戰友的這份感情,是以往電影中不多見的。電影《張思德》沒有曲折的情節,熱鬧的場面,黑白膠片牽出平實瞬間,穿越60載歲月。一名普通的士兵,警衛——開荒——燒炭,艱苦的日子,平凡的崗位。出頭露面時他那麼笨拙,功名職位前他那樣淡泊。三過草地的老紅軍,班長一當7年,一整編,又成了戰士。別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裝在心中。他認保育院不幸失語的孤兒做兒子,用心血崔開朗朗童音;他拜炊事班精簡下來的老兵當父親,真誠的撫慰一抹晚晴。 這些都讓人非常受感動。這部影片讓我見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張思德。盡管一切是那麼平凡,然而,正是這種平凡產生了偉大。60年前,毛澤東主席的著名演說《為人民服務》,影響了幾代人。60年後,銀幕上的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動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張思德不計較個人得失,樂於造福他人的奉獻精神,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犧牲精神。一個少說多乾的張思德,用朴實和純粹折服了周圍的人,也讓60年後銀幕下的我們肅然起敬,久久回味。張思德詮釋著崇尚的做人標准:「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 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張思德29歲的短暫人生,13年艱苦卓絕的延安歲月,正是對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的生動詮釋。張思德不過是這偉大隊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後,一串長長的名字:雷鋒、焦裕祿、孔繁森...從打江山到掌政權,從改革攻堅到加快發展,一個個平凡的生命延長中國共產黨人的光華,黨的事業也由此一天天壯大。然而,無論形勢和任務有多麼不同,都不能忘記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曾經是成就我們事業的精神動力,未來還將輝映我們漫長而輝煌的征程。

閱讀全文

與觀張思德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關航母的美國電影大全集 瀏覽:857
韓國電影女主角腿上有紋身 瀏覽:16
農村的電影電視劇大全更多 瀏覽:115
萍鄉明天上映電影院 瀏覽:545
電影院3D降成2D 瀏覽:290
有什麼好看的r電影 瀏覽:462
吃雞電影院最佳位置 瀏覽:683
賽爾號大電影贈品 瀏覽:410
我喜歡的的電影英文翻譯 瀏覽:81
一年級小朋友看電影觀後感 瀏覽:410
大上海電影演員表全部 瀏覽:879
影視大全app電影分類 瀏覽:521
好萊塢電影有個巨型狼的是什麼名字 瀏覽:481
英國的第一部電影下載 瀏覽:129
夜晚的游戲在線完整版電影 瀏覽:867
哪吒之魔童大電影全部完整版 瀏覽:144
求電影盜版網站 瀏覽:430
洪小喬嘎納電影節圖片 瀏覽:775
什麼面館電影 瀏覽:99
推薦幾部背景音樂很好的電影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