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一篇電影的觀後感

一篇電影的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7-06 21:32:19

① 求一篇電影觀後感 800字左右

《魂斷藍橋》在美國電影史上不算出眾,卻是美國電影在中國成功的典型範例。成功指的不僅僅是票房,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深遠影響。但凡喜歡看電影的中國人,一提到美國經典電影,很難忽略掉《魂斷藍橋》,而它也是我愛上好萊塢電影的原因。電影以二戰作為序曲,由羅伊的回憶帶我們回到一戰的倫敦。同樣的滑鐵盧橋,伊人已逝,戰爭卻還在繼續,不禁令人唏噓。

那是在空襲時,羅伊偶然幫助了美麗的芭蕾舞演員馬拉,兩人相談甚歡。影片前半部分洋溢著愛情片慣有的浪漫主義傳奇色彩。羅伊看馬拉演出、之後甜蜜約會、次日即在雨中求婚……不知有多少女孩對這一幕印象深刻,即使許多年後,傑克和羅絲在泰坦尼克號上飛翔,也沒有像羅伊的求婚那樣打動我。費雯麗像小貓一樣害羞迷人,好像一點撥就會融化,當她既驚喜又緊張地穿上衣服奔向雨中的羅伊時,又像一隻不知所措的小鹿在亂撞;羅伊像小熊一樣可愛陽光,好像擁著愛人就是擁著全世界,白馬王子既純真又成熟的心靈,既溫柔又霸道的求婚,讓觀眾和馬拉都一起興奮不已。當他們接吻時,那幸福的神情,讓還在童年的我,就似乎明白了,情人的吻應該是很溫暖、很美妙的吧。

可是,當部隊提前開拔,兩人還來不及結婚,甚至來不及告別後,整個故事就倒向了悲劇的一面。先是失業,後是馬拉以為羅伊陣亡,接著是淪為應召女郎。看著一個清純女孩成了妓女,觀眾的心都揪緊了。但最大的悲劇卻在於,陷入骯臟的泥潭後,那個昔日的純潔愛侶,那段純真年代的最佳見證--羅伊回來了!

馬拉和羅伊太相愛了,這是好事,但好事在某些情形下,也會造成悲劇。深愛一個人,會看不見對方的缺點,認為對方是完美的,而自己又恰恰是不足的,需要完善的。所以,許多人在愛人面前會緊張,這很正常。互相深愛,則意味著雙方皆是如此情緒,緊張到箭在弦上,不該說的話會說,不該做的事會做,簡直處處自擺烏龍,所以相愛至深的兩人如果不想最後鬧到互相傷害的地步,就一定需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見多識廣、經歷生死的羅伊做得很不錯,但溫柔敏感的馬拉在這方面就有明顯欠缺了。

我們設身處地為馬拉想想:如果你深愛一個人,一定希望自己在對方心目中是完美的,但你自己清楚,其實你不完美,而且好像更糟;如果他也深愛你,你看出他也把你看作完美典範,但你自己明了,如果他有一天發現了你的過去,他會失望,甚至可能會輕視你。你能忍受嗎?一個你深愛、曾經也深愛你的人,看到了你最壞的一面。然後,他贊賞的、愛慕的、渴求的目光演變為鄙薄的、後悔的、漠視的……任何人想到這兒,都會寒氣陣陣襲來。

在愛情中,有一種情緒叫「先發制人」--「我知道這人一定看不上我,所以我要先裝出一副也看不上他(她)的樣子。」在馬拉的這種情形中,我想有些自尊心強、好面子的人會採用差不多的方式--「我知道這人遲早看不上我,所以我要更早裝出一副看不上他(她)的樣子。」這是一種以傷害對方為結果,達到保護自己最終不受傷的方式,但馬拉不是這種人,如果她會的話,她就不是她了。

假如馬拉不那麼愛羅伊,只是單純地想自己的生活會由此發生好的轉變,而不去想自己在羅伊心中會是怎樣的形象,她根本不會離開。而離開羅伊的馬拉又能到哪去呢?之前淪為妓女,一是由於生活所迫,二是以為愛人已死,心如死灰,貞潔也毫無意義。而現在,羅伊回來了,自己那顆純潔的心靈也跟著回來了,可不純潔的經歷卻刻在她身上,她自己認為怎樣也抹不去。沒有退路了,只有一死。戰爭造成了悲劇,性格也決定了命運,馬拉是柔弱的,惹人憐愛的,令人同情的,所以她的不幸賺來了無數觀眾的眼淚。

看到這兒,我們是不是會幡然大悟,為什麼《魂斷藍橋》在東方受到的追捧遠比它的故鄉美國來得熱烈。因為故事中的貞潔觀念、門第觀念、一見鍾情、一生痴戀,簡直同中國傳統的才子佳人故事毫無二致。《魂斷藍橋》在中國的成功,不是因為它輸出了美國人的價值觀,恰恰相反,是因為它迎合了東方人的價值觀

② 一篇電影的觀後感什麼電影都可以,六百字

電影觀後感
今天下午我們小記者班的同學一起觀看《功夫熊貓》。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隻普普通通的熊貓。主要演義著這只熊貓通過自己的信心,浣熊師傅的信任,勤勞、刻苦的練習功夫,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最終練出一身好功夫打敗了太郎。影片贊揚了這只熊貓相信自我,不輕易放棄,勤勞刻苦的奮斗精神。
在這部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畫面還是浣熊師傅在廚房發現熊貓只要有了食物,就會實現它原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浣熊師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導它學功夫。這一畫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我深深的體會到浣熊師傅的用心良苦。師傅它以引食學功夫的方法來刺激熊貓學功夫的興趣,熊貓也知道這是激起它學功夫的興趣,但它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勤奮和刻苦的堅持學下去。熊貓的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我的心中。同時我也從熊貓這種精神中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那是一年寒假,媽媽認為我寫日記方面很欠缺,便讓我每天寫一篇日記。我聽後十分不情願,每次三言兩語就沒了下文,最後徹底放棄了寫日記,現在想起來都有些慚愧,與功夫熊貓中的主人公不能相比。
通過觀看功夫熊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機會,在以後的學習上,時時牢記《功夫熊貓》這部電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為榜樣,認認真真的走好每一步,爭取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你是要完成寒假作業吧?

③ 急求一篇電影的觀後感。

—觀《沖出亞馬遜》有感
「手牽著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讓世界知道我們是中國人……」耳畔裊裊地回響著劉德華的《中國人》,愛國熱情在心中燃燒,腦海里再一次回憶起那部感人至深的影片——《沖出亞馬遜》,眼前彷彿也出現了兩個高大的身影。
《沖出亞馬遜》這部電影講述了兩名空降兵中尉王暉和胡小龍在南美洲委內瑞拉亞馬遜河流域的「獵人學校」與各國特種部隊學習和訓練期間戰勝各國強兵,殲滅國際毒匪,為國家和軍隊爭光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有很多句話震撼著我、感動著我:當王暉熬不下去想要離開時,胡小龍重重的一拳和那句「你想想我們來這兒到底是為了證明什麼?」怦擊著我的心靈;當總教官被王暉打敗後,他說的那句「你是個真正的軍人。」讓我心中騰起了驕傲;當國旗飄盪在「獵人學校」上空時,王暉的那句「在這里,你和我就是中國。」在我心中激起了千層浪……
是什麼讓這兩個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軍人克服了飢餓、寒冷、屈辱、傷痛、嚴酷的訓練、非人的折磨和敵人的挑釁?是那堅定的愛國信念!是那堅強剛毅的性格!是那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王暉和胡小龍這兩位鐵血軍人,心中融入的不僅僅是倔強和頑強,還有激勵他們前進的愛國熱情!
除了王暉和胡小龍,還有無數人心中裝著祖國:「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曹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還有我們這些21世紀的小主人……
其實,愛國之情就在我的心中:當我耳邊傳來雄壯的國歌聲時,愛國熱情就在我心中涌動;當我看到悲壯的英雄電影時,愛國熱情就充斥著我的大腦;當我讀完感人的愛國故事時,我的心中就噴發出了愛國熱情……對祖國的愛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底,每當我遇到與祖國有關的事件時,它就會被喚醒,以勢不可當的力量推動我前進。
「……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此時此刻,宋祖英的《愛我中華》回響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樣裝滿了沉甸甸的祖國!

綻放「黑暗中,觸摸著陽光,無聲世界誰給我方向;我如此不幸又如此幸運,有你撫平我心靈的創傷;我不再抱怨人生無常,面對現實我選擇天生的堅強;我的心在執著地綻放,透過你的關愛我充滿希望」。 很多年沒去電影院看過電影了,印象中在電影院看的最後一部電影是《泰坦尼克號》,前幾天,學校組織黨員去海軍指揮學院會堂觀看08殘奧勵志電影《綻放》,本來不怎麼想去的,據說要考勤,也就騎車過去了。 在感動和震撼中看完了這部影片,覺得自己的心靈經受了一次洗禮,不敢想像,如果錯過了觀看,該是怎樣的大遺憾? 這是一部由中國殘聯和北京朗天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攝制、講述殘疾人特殊群體的自強故事的不同尋常的影片。電影以特殊的視角展現了以浙江省殘疾人藝術團為代表的特殊藝術之美。 影片雖然沒有名人的效應、驚人的故事和跌宕起伏的情節,卻純真至美地刻畫了殘疾演員平凡而美麗的人生,將殘疾人內在的力量通過藝術化渲染,把觀眾帶入他們的生活和藝術之中。 這是一部對尊嚴的宣揚、人性的贊美、真情的謳歌的電影。影片弘揚了人性,蘊涵了友善,詮釋了人生,值得我們深深地思考。 盲女月明的琴聲歌聲,讓人動容。她從來沒見過光明,卻用想像去理解自然界的美好一切。我們從音樂中,從眼神里,聽得到、看得到她的言語和心靈:那真,那善,那美…… 電影中一幕幕展現出的聾人舞蹈者喬吟、肢殘歌手大凱,不論是舞,或歌,都是他們「從心靈深處流出來的藝術」。他們的自尊、真誠,無不表現出殘疾人對健康的人格、生命的熱愛和追求,以「我的心在執著地綻放,透過你的關愛我充滿希望」表達著真情和感恩,閃耀著人性的光芒。他們在訴說著對尊嚴、生命和人性的理解:我不再抱怨人生無常,面對現實我選擇天生的堅強。 影片中殘疾人藝術團團長方老師也給了我很多的感動,為了能使一個個藝術蓓蕾得以「綻放」,為了讓一個個「折翼天使」也能飛翔,她用執著的工作熱情,用母親般的關愛,保護著這些弱勢的「蓓蕾」,使得他們在溫暖中綻放。 耳畔,依然回響著影片最後月明和大凱動情演繹的歌——「黑暗中,觸摸著陽光,無聲世界誰給我方向;我如此不幸又如此幸運,有你撫平我心靈的創傷;我不再抱怨人生無常,面對現實我選擇天生的堅強;我的心在執著地綻放,透過你的關愛我充滿希望」。 常常感動……

④ 求一篇電影的觀後感

The Godfather 教父

移民與財富原罪

電影《教父》在我看來有三個層次。淺顯點的一句話就能概括,那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中層的表現說的是家族紐帶的不可割捨。傳統義大利人很像中國人,家族感很強,有點溫州人沾親帶故成群結隊發財的那種味道。一部分當然是出於情感,但更多的部分是生存法則。移民來到陌生的美國,要生存下去,就要互相依靠,他們來的時候一無所有,有的只是自己人。純真少年麥克先只是突遭家庭變故為了保護父親而殺人,後來轉變為能對費雷德說出:「你是我的哥哥,我愛你,但如果你再幫著外人拆自己人的台,我絕不饒恕你。」 麥克真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通。山尼殘暴而戀親,為了妹妹沒有殺死卡洛,麥克從不亂殺人卻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就讓姐姐成為寡婦,因為麥克深諳游戲規則,他不為復仇而復仇,他為更大的責任而負責。畢竟一次背叛就有二次背叛,身邊的蛀蟲總有一天會咬死全家,姐姐的個人痛苦不予考慮也不能考慮,一時心軟就會有全盤的覆滅。正如湯姆對山尼說過的:「一切都是business,包括他們對你父親的槍殺,要用理智不要感情用事。」山尼沒聽進,麥克卻聽進了,所以同理,殺死姐夫也是business的一部分,背叛的人要付出代價,是整頓肅清的一部分,是家族翻身的一部分。麥克從天然的家族情感里升華,所以他能夠成為新教父,而山尼不懂關竅就只能命喪黃泉。選擇是有限的,不是贏就是輸,不是生就是死,沒所謂置身事外,這又回到第一層的含義了。

深層的,《教父》說的是權力的更迭,非法組織的合法化進程。鋌而走險是為了生存,初衷只是想讓日子過的更好一點,想在這片土地上立足紮根,想讓子孫後代不再腦袋提在褲腰帶上血腥地過日子,所以又渴望黑錢洗白。諷刺的是合法化的進程只能以非法血腥暴力來完成。麥克本是存著理想父親本是存著幻想的,兒子不參與家族事業,爸爸希望家裡能出一個參議員,成為操控的人而不是像他一樣充當「打手」,所以他們互有默契。槍聲打碎了夢想,一切還是要用老方法才能實現,短暫的氣憤後是無奈而堅定,麥克的變化之大,其手段之凌厲更勝父上其實早就有強大的信念鋪墊,父子從來就站在同一戰線上,擁有同一的夢想。關於沒有硝煙的談判,馬龍白蘭度有很多經典台詞,印象最深的是「毒品和我們以前經營的事業都不一樣,賭,女人,酒,這些是人們需要的,只是人們被教會不能做這些,但是毒品不一樣,政府警察最終一定會干預,它會在多年後毀了我們。」教父其實和眾流氓們一樣沒有道德原則,他說過做什麼生意對他來說都是一樣的。與其他人牟取眼前暴利不同的是,他的遠大目光,他的終極願景,別人是在圖一時享樂,他是在謀百年後的出路。這些東西,他歇斯底里的女兒不明白,他溫順賢惠的老婆不明白,他莽撞貪色的大兒子不明白,只有他的小兒子是最最清醒的一個,所以麥克是不能有選擇的,他不能放開家族讓它轟然倒塌而只管自己輕松自在,教父是神的使者是不能錯一步的重責在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個人要成長為教父絕對值得敬佩。其實,第一代的白手起家多少都有不能說的秘密,短時間積聚財富本不是人生常態,即所謂財富都有「原罪」。教父們從不為罪孽多愁善感,麥克邊為外甥受洗禮邊派人在外展開大屠殺的交叉鏡頭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教父們的價值觀。沒有主會來施報應,如果我想要改變什麼我即主,世間沒有上帝,也沒有上帝的公平,潛規則才真正實用,一切都得靠自己。或者說我在此披上信奉上帝的外衣並不是虛偽,我正在走向通往你的捷徑,當我擁有你的權力改造了世界,使我能世代在此安居樂業,那麼我才會相信你的存在,你的庇護,成為你純良的子民,總有一天。

最後不得不說馬龍白蘭度的教父形象竟然比小說中的更復雜深邃,是其演員生涯上的一個巔峰。

關於《教父》要說的就是這些,相同的黑幫題材其實我還是對《美國往事》印象更深一些。《教父》的故事干凈利落,是傳奇的一個片段,而《美國往事》更像是散文詩,以傳奇為外衣,說的根本就是整個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甘正傳

94年電影界誕生了很多經典之作,光我熟知的就有好幾部,陽光燦爛的日子、活著、低俗小說、這個殺手不太冷、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其他我沒有看過的還有燃情歲月,獅子王,真實的謊言,紅藍白等,都是極經典的片子,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將這些影片翻來覆去的看,《看電影》雜志曾經做過一個專題,講94電影的輝煌,涵蓋全球的好電影,我看過那個專題之後對電影有了更濃厚的興趣,之前我看電影都是消遣時間,現在看也是消遣時間,不過唯一的不同是現在有時候沒有時間來消遣時也會騰出一些時間來作電影消遣。

1。奧斯卡輝煌

阿甘正傳當年和那麼多出彩的片子同場競技,卻仍然一路高歌猛進,不僅一年時間里票房高踞榜首,而且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力壓肖申克的救贖和低俗小說壓倒性的奪得六項奧斯卡金像獎,足以說明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的。當年同台競技的肖申克的救贖和低俗小說因為阿甘的出現而失意各個大獎,不能不說可惜,至今也還有很多的影迷在為這兩部片子叫冤,甚至還有一些人說阿甘根本不配,失望而歸的兩部片子可惜那是事實,但是說阿甘不配,真的過了,怪只能怪這么多的經典好片匯聚在了一起,主角只有一個,配角的輝煌再耀眼也敵不過發揮出色的主角,所以,不必叫冤了,沒有人否認94奧斯卡配角的光芒。

有人說肖申克監獄里的故事比甘更為深刻,昆丁比澤米吉斯更會在電影語言上做文章,是的,我也承認,Tim Robbin引領著我們一同挖掘了人性的黑暗和現實的殘酷,低俗小說用一種別開生面的手法讓我們沉浸在一個簡單的故事中,看完肖申克你不會因為看了部好的片子而感到愉快,看完了昆丁帶給我們的作品或許我們會愉快會感到享受的樂趣但是叫你細細品位的時候你說不出來所以然,太簡單的故事,只不過用華麗的電影語言包裝起來了,然後變得惟妙惟肖恰到好處的抓住了看電影的人的心理,但是我要說的是昆丁的作品不能給我們太多東西,饒有興趣的解構他的電影並毫不吝嗇的將溢美之詞加之於他的人,更多的是電影評委或者專業的電影評論員把,我們作為普通大眾,頂多看完了一陣酣暢淋漓,繼而繼續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沒有什麼變化而以。但是我不是說昆丁的電影不夠大師只是大師的領域不同而已,有些人的大師是文學的有些人的大師是電影的有些人的大師是生活的,昆丁?絕對是電影的!然而,電影不能僅僅是藝術的,不能僅僅是電影的,也不能僅僅是生活的。 在我看來,肖申克的救贖過於藝術了過於文學了,低俗小說過於電影過於技工了。雖然阿甘正傳在深刻性和文學性上不及肖申克,在電影的技巧性構築故事組織上不及低俗小說,但是他夠生活,夠綜合,夠意思,他不是電影人賣弄自己才華的工具。

看電影,有時候是一種單純的娛樂有時候是希望能從中獲取一些生活的道理,我更偏向於後者。

肖申克的救贖和阿甘正傳同是能給我們的生活做一些指引的片子,當然任何片子的製作者和導演等都可以說他的片子同樣是這樣的,然而那根本不是其電影的重點,我甚至可以說一個強奸犯的故事可以教育我們要時刻警醒自己人的道德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崩潰人的本性不知道什麼情況下會像洪水猛獸一樣的爆發。當年肖申克和阿甘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競爭各項大獎但是最終鎩羽而歸,毫無嶄獲,是因為題材的相似和阿甘的突出與順應時勢。

看完肖申克的救贖不會讓你感到快樂,雖然影片最後給與我們的震撼是足夠的,但是我們一方面為andy的20年堅守一個極其渺茫的希望感動,另一方面卻無法從現實的黑暗和殘酷中脫離出來,肖過於殘酷過於現實過於讓觀眾一下子從皮膚滲透到骨髓,那感覺,像當場抓住配偶與情人約會胡搞,雖然知道但是親眼目睹的痛苦很不自在。一直沉悶壓抑的調子,監獄里的單調生活讓人有些眼球乏味,內心不爽,但是為了看到這么一個倔強嚮往陽光的銀行家能一步一步走出黑暗,我們強忍心中的壓抑,到最後一片陽光燦爛的時候瞬間爆發了一把也不足以將那股壓抑揮散出去,這是影片的魅力所在也是他當年無緣小金人的原因之一吧。相比於肖的一路沉痛到底的執著,甘帶給我們的感受顯得很豐富多彩,真的是情感的全方位感受,同情,哀嘆,感動,激勵,歡快,憂傷。。。感情的變化足夠讓我們體驗一回人生,甘的論調是歡快樂觀的,我們看完會歡笑會有所思但是不至於像肖那樣,看過一個評論,對這兩個片子概括的很好:先後連續看甘和肖,感覺像是從天上掉到了地下。所以,更多的人願意看阿甘而不是andy。

阿甘的天堂一樣的感覺和肖的近乎地獄的感覺,阿甘的高踞票房和肖的不溫不火,阿甘的藝術商業完美結合和肖的藝術文藝氣息獨佔一面,讓奧斯卡選擇了阿甘正傳,這無可厚非,奧斯卡本來就不是威尼斯金獅柏林金熊,它那尊小金人造型足夠精緻優美吸引眼球卻難以扣住氣質和藝術這兩個詞,所以阿甘不是藝術的確是精緻的經典的,肖不是吸引眼球的卻足夠藝術和氣質足夠震撼人心的。一個小金人不完全代表什麼,其實任何一個獎項都不代表什麼,只有民眾的口碑代表了一切,有人認同就已經很重要。

2。垮掉的一代

《阿甘》是幽默詼諧的,有時候會讓你忍俊不禁,《阿甘》也是嚴肅的,這種嚴肅貫穿整部片子,放在二戰之後的二三十年的背景里,哪怕一部肥皂劇也要帶點政治色彩,《阿甘》也不例外,這種對當時政治環境的描述,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側面的,都是嚴肅的表現,這也是他要重點表達的,雖然表達的方式沒有一本正經而是稍微顯得有些滑稽荒唐雖然沒有很全面仔細的概述而是點到便過,但是卻足以讓我們在這幾瞥之中看到當時的政治環境,也可以很好的理解影片中各種人物的行為方式了。幾個政治事件用一個個片斷演繹出來,然後像幻燈片似的放映,短暫而關鍵。總統被刺,總統辭職,禁止黑人入學,越南戰爭,反戰遊行......一個個片斷讓我們不斷回憶美國戰後幾十年的歷史,飛速發展,混亂動盪,垮掉的一代是我腦海中浮現的印象,正是垮掉的一代和我們沒有垮掉的一代構成了阿甘正傳的角色。

戰後美國人民精神生活極度混亂,受困於戰後的心靈創傷,加之當時杜魯門主義和麥卡錫主義的盛行,打壓國內進步力量,反共潮,國際上冷戰,恐怖主義開始出現,人們終日惶惶不安,有些人消沉頹廢粉飾太平有些人看不慣世道的虛偽荒唐奮起反抗和政府對著干,一切極端的生活方式都涌現出來,酗酒群居吸毒濫交等成為一種現象,這些人也失去了生活的目標和理想,上進心全無,史學家將這些戰後出生的一代稱為50年代垮掉的一代,也有叫迷茫的一代的,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描述的就是這群人的生活狀態,那個戴著鴨舌帽整天穿著黑色風衣混跡在各地的小青年霍爾敦就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但是霍爾敦比之另一些垮掉的一代已經算是上進有理想了,起碼他還有個夢想他還想著要做麥田裡的守望者,保護注視著天真可愛的小孩子們,起碼他還不至於吸毒群居濫交,起碼他還有一些羞愧之心,而另一些人,沒有,沒有理想,連什麼是道德也不清楚了。 阿甘里沒有正面描述這群人,但是很多片斷都隱喻著對這種人群的描寫和諷刺。

反叛和與眾不同的貓王的風靡;整日無所事事騎著或開著破車以欺負弱勢的gump為樂趣的一群小屁孩;jenny半裸著當著舍友的面欲給gump上一次性教育啟蒙課;jenny全裸抱著吉他在夜總會賣唱民族歌曲時遭到台下聽眾調戲;john lennon的死於青年歌迷的槍下;jenny離開夜總會後四處漂泊結交不同的男友發出各種對抗社會的聲音;jenny終日沉浸於吸毒酗酒性交與被虐的痛苦中想到遠去的理想禁不住想要跳樓;一群失去了目標和理想的人傻傻的跟著gump天南海北的跑到gump說自己要回家休息時一臉迷茫......可以說,jenny就是阿甘里的霍爾敦了,她代表了他身後的一群人,和霍爾敦一樣,jenny也有理想不過這個理想在現實中漸漸離他遠去,最終是反叛和現實將她埋葬了,看到gump前去探望的jenny的墳地的時候,我想說這不是jenny一個人的墓地,下面有千千萬萬的人呢。

3。巧克力生活

life was like a box o'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

這句話已經被太多的評論提及。

關於生活,關於愛情,關於選擇,可以說的太多了!

生活是需要智慧的,但是只有最好的智慧才能生活好,少一點也不行,少一點你會患得患失,看不清大局,看不清生活的真正內涵,少一點你可能還能看見一些細枝末節,生活的蛛絲馬跡,但是卻看不到最關鍵的部位,生活又是不需要智慧的,沒有智慧的人能活得快樂能不顧失去的痛苦能忘卻一切曾經或者即將困擾著有智慧的人的事,沒有智慧的人腦袋裡只有一條道,只要你願意真的可以一條道走到底。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不曾有千慮,仍可一得。

小波說過,"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情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就很高興。"但是追求智慧的過程中,我們看不到盡頭,什麼是智慧的盡頭呢?古希臘的先哲們窮極一生也沒有追尋到的答案,必定會困擾著無數追求者的內心。沒有足夠的智慧或許會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懷疑自己,悲天憫人惶惶不可終日,只有足夠智慧的人才能了解,這不過是個探索的過程,或許,你可以不用追求這種所謂的智慧,這樣也不會有困惑可言了。我將這個追求智慧的過程看成是生活的過程,或許不太准確,但是卻是我的一些看法。在阿甘的眼裡,如果不是媽媽告訴他不要讓別人說出我比你聰明比你強大,他或許不會知道有聰明這個詞,他或許甚至不會在向jenny求婚的時候黯然神傷的說出自己不夠聰明的話,也不會在聽到自己有了兒子後一臉的無奈恐懼戰戰兢兢的問道他足夠聰明馬的語句,當然他只是知道了自己沒有足夠的智慧,對於這個神聖的字眼,他是不了解的,他拿什麼來了解呢?他也不用去了解,不知道所以不感興趣不感興趣所以不會追求,所以當有智慧的人在拚命追求更高的智慧的時候,他在走自己腦中的唯一一條道,上帝給什麼我就吃什麼,即使是苦的也心甘情願,而有智慧的人們卻在為顯示自己的智慧不斷的在上帝給的巧克力中挑來挑去,無論挑到什麼,總是感覺不到已經在手的巧克力有多好。

因為不夠智慧,阿甘是沒有恐懼的,當媽媽患病在床臨死說著「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 are all destined to do」的字句,甘只是傻傻的,默默的聽著,死亡,在他看來,是那樣正常,不僅僅是因為這是媽媽嘴裡說出來的,也是生活的種種告訴他的,那個要和他合夥做蝦船的captain buford就死在他身旁,他有為布巴傷心,可是在我看來,他的傷心不是因為死亡,卻是因為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因為不情願來到戰場卻死於意外,誰知道呢?如果布巴臨死的時候不說我要回家而是說著,看,我要死了。或許甘也會理所當然的接受吧。所以甘是接受者,接受上天的一切。所以,恐懼根本不是恐懼,什麼都是一樣的。對他來說,給與什麼,自己都是一個選擇,run,run,run......

⑤ 寫一篇電影觀後感5oo字

剛剛看完,笑點密集,比1精彩很多,超出了我的期許,絕對值得一看。
如果你沒看過1,也可以直接看2,只需要知道:John小時候許願結果夢想成真,Ted活了過來成為他最好的損友。John跟女朋友一直因Ted的存在而不合,Ted只好獨立生活,在超市上班,交了一個女朋友,有個Donny一直想要搶走Ted……好像就差不多了,1真沒什麼劇情。

Ted1剛出預告的時候,我翻來覆去看了很多遍,我覺得這將會成為我最愛的喜劇,沒有之一。等到出了正片,看後大失所望,笑點鬆散,而且都在預告里看過了,於是對第二部也不抱什麼希望。
卻沒想到第二部突飛猛進,無論是笑點還是劇情,都進步了很多。

第一部Ted的笑點比較單一,幾乎全是三俗段子,有些段子實在是不低俗到一定程度的很難覺得好笑。但是第二部Ted結合了各種各樣的幽默方式,冷幽默、黑色幽默、肢體幽默、諷刺幽默、當然還有無數黃段子……所以感覺幾乎無冷場,而且到最後也不希望它結束。

作為一部不到2小時的電影,內容其實非常多。看到後面也才理解為什麼前面剪輯的這么倉促,這部片子的內容真的非常豐富。
電影院里笑得比較多的幾段還是預告里出現過的那些,精子架倒下然後拍照傳fb那段笑得最厲害,就當我心想「預告片里已經看過了,再看一遍也沒那麼好笑」的時候,Ted的吐槽緊隨而來……Kim Kardashian梗實在是用的太狠,後來對Justin Bieber的吐槽也超級貼切到位,都是大笑點。
Samuel Jackson的梗在預告里出現過,沒請他來演黑人律師實在是太可惜……
各種音效都用的很好,尤其是夜晚木屋那一段,每一次音效都成為了笑點。
插曲也都不錯,除了預告里看到的Law&Order在正片中完整版更好笑以外,女主有一首獨唱也特別好聽,順便黑了一下各種迪士尼童話,呆萌龍蝦特別搶鏡。
PS: 女主角Amanda Seyfried演過Law&Order。
本片中有很多特別冷的幽默,用的比1要圓潤很多。
Ted這個角色也有了很多成長,也許是經歷了「何為人」這個如此深的哲學命題的洗禮,也許是受了摩根費里曼在劇中對他說的話的影響,他後來慢慢發展成了一個內心更加成熟的Justin Bieber,雖然還是愛drugs和alcohol,但是會是一個好父親吧(不會的)。
Amanda比第一部的女主要正很多,但是眼睛在劇里被吐槽的那段真的是笑死了,太形象太貼切了!
Comicon穿插的非常巧妙,不僅將情節串聯了起來,還製造了很多笑點。Dark Vader三人組都很可愛,還有各種欺負nerd的超賤二人組,放音樂作誘餌等等……
法庭戲略帶一點深度,幾位律師講的話都挺有道理,完全有潛力演變成李狗嗨。
反派Donny確實是醬油黨,這一部的主線應該還是圍繞著「Ted是不是人」這個深刻問題。而Ted前期對要孩子的執著,對體制的憤怒,中期與男女主角在一起時的歡樂,後期對John的悲傷,Ted的「人格」貫穿始終,一直都沒有偏離過主線。

總而言之,比1好看,有非常感人的地方,也有非常溫馨的地方,當然也有很多很多讓人爆笑的地方,當的起5分佳作!

⑥ 看電影後的觀後感寫一篇作文

今天下午我們小記者班的同學一起觀看《功夫熊貓》。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隻普普通通的熊貓。主要演義著這只熊貓通過自己的信心,浣熊師傅的信任,勤勞、刻苦的練習功夫,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最終練出一身好功夫打敗了太郎。影片贊揚了這只熊貓相信自我,不輕易放棄,勤勞刻苦的奮斗精神。
在這部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畫面還是浣熊師傅在廚房發現熊貓只要有了食物,就會實現它原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浣熊師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導它學功夫。這一畫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我深深的體會到浣熊師傅的用心良苦。師傅它以引食學功夫的方法來刺激熊貓學功夫的興趣,熊貓也知道這是激起它學功夫的興趣,但它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勤奮和刻苦的堅持學下去。熊貓的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我的心中。同時我也從熊貓這種精神中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那是一年寒假,媽媽認為我寫日記方面很欠缺,便讓我每天寫一篇日記。我聽後十分不情願,每次三言兩語就沒了下文,最後徹底放棄了寫日記,現在想起來都有些慚愧,與功夫熊貓中的主人公不能相比。
通過觀看功夫熊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機會,在以後的學習上,時時牢記《功夫熊貓》這部電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為榜樣,認認真真的走好每一步,爭取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⑦ 看一部電影的觀後感怎麼寫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⑧ 找一篇電影的觀後感500字左右!!

賀歲,詠春,《葉問》

之前看過《葉問》的預告和花絮,對於甄子丹的武打戲我一直是比較喜歡,因為都是硬碰硬的對抗,「甄」功夫著實精彩。此外,因為葉問還有一個身份——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師傅,所以對《葉問》的故事十分好奇,上映第一天就迫不及待的去影城觀看了。

據了解,《葉問》是甄子丹與葉偉信合作的第四部影片,而前三部《殺破狼》、《龍虎門》和《導火線》碰巧我都看過。在之前的幾部作品裡,甄子丹的打鬥戲幾乎是無可挑剔,但在劇情方面總是存在著較為薄弱的毛病。還好,這部《葉問》在劇本上下了不少功夫,電影開頭先用一個個故事來豐富人們對葉問這個人物的理解:出身富貴,清瘦儒雅,老婆高挑秀美,兒子伶俐可愛,有一身好功夫,但為人謙和,行事低調,平易近人,不卑不亢。面對前來切磋的拳師,請吃飯,上好茶,伺候舒服了,再開打,點到為止,不傷和氣。面對態度囂張的警察頭目,略施內力,就令其收斂氣焰,且不傷面子。面對魯莽的北方武師,切磋之,戲弄之,教育之,有收有放,手下留情,不僅表現出大師的風范,更顯示了其不凡的功力。

以往的甄子丹,身手固然了得,但是電影里的角色好勇鬥狠、固執木訥,似乎總是一個模式。而這次,甄子丹表現的葉問個性鮮明,張弛有度,不僅呈現了一個武師,而且呈現了一個普通的懼內的丈夫,一個沒能好好陪伴自己兒子的父親,真實親切。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為民族國家大義挺身而出的英雄,同時也是一個對妻子尊重、愛護,對家庭絕對負責的男人。

在本片中,甄子丹的打戲依舊精彩,對詠春拳中貼身寸勁的表現也十分突出,拳拳到肉,給人一種痛快淋漓之感。片中多挑戰、踢館等橋段,所以武打場景著墨於單人對打,一招一式依稀可見南派招式的精髓。樊少皇和甄子丹在家中對打的一段穿插了砸花盆、怕老婆等詼諧的場面,增加了幽默的成份。看到花盆打爛的葉問,和定驚後說出「我賠」的樊少皇,讓觀眾屢次笑翻不說,更可貴的是一個平凡而具有真實感的葉問躍然眼前。騎著小車穿越客廳的小葉准悠悠的一句「媽媽說再不出手家裡的東西就要被打爛了」,更是讓觀眾忍俊不禁。整部影片以一個個精彩的對打串聯,武打的場面設計得相當不錯,每場打日本人的戲都打得好過癮,怎一個爽字了得。演員們打的辛苦,觀眾看的過癮。只是,葉問太強了(佛山第一),對著許多人都是一擊必殺,包括最後的那個日本將軍,其實也是勉強抵抗了幾下而已,所以看著不算太盡興,呵呵。

另外,熊黛林確實太高了,搞不懂為什麼要找她,也許是因為郭富城的關系,為了票房,炒作一下,不過她的表演真不算好,最後一場哭戲我寧願她沒有哭。片中唯一一場葉問和老婆站在一起的戲,身高差了至少5公分,有點慘不忍睹,難怪這么怕老婆。

總體而言,這是一部精心製作的電影,畫面和色澤也都相當精緻,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是精心考究的,構圖、景深都填充的很舒服,總體感覺很流暢,讓你可以專心致志地欣賞劇情。不過電影時間也不算長,大概100分鍾,比《梅蘭芳》要短很多,所以不知不覺影片就結束了。我覺得,作為一部傳記片,《葉問》比《梅蘭芳》成功。梅蘭芳是一代宗師,葉問也是一代宗師,陳凱歌口口聲聲要還原一個真實的平凡的梅蘭芳,但在這一點上,葉偉信似乎是成功了。《葉問》應該是甄子丹出道以來最為成熟的一部作品,並且極有可能會在下一屆的金像獎上有所斬獲,值得一看!

⑨ 一篇有關勵志電影的觀後感

「保爾」精神 永垂不朽
——觀《大山深處的保爾》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 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大山深處的保爾》,對我感觸很大。
保爾·柯察金是蘇聯作家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筆下的一位「鋼鐵戰士",他的精神使他成為了全球家喻戶曉的人物。從保爾身上,我們曾感受到他那高度的政治熱忱和忘我的革命精神。而今天我看的這部影片《大山深處的保爾》的主人公也正擁有著保爾一樣堅定的人生理想和頑強不屈的偉大精神。他叫張學成,他學業有成,本可以在城市中享受更好的生活,但他卻來到了這片厚重又堅實的土地——黃土高原上,做了一位平凡的大山深處的教師。

一次,他為了救班裡的一名學生而墜入深溝,造成雙腿再也無法走路。但是,他用保爾那種鋼鐵般堅不可摧的意志,歷盡疼痛,藉助雙拐重新」走路「,他也在這時,在人生的偉大而又重要的岔路口上,堅強的重鼓鬥志,走向那條註定要被人們所頌揚的光明路。
當他重新」走「進教室,那個他曾經捨命救過的學生瞬間熱淚盈眶,他跪在他的老師面前,聲聲的痛喊著」恩人「!聲聲發自肺腑的嗓音,也讓我深深為之動容。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張老師冒雨前去破舊的教室里取孩子們的書本。忽然一聲悶雷,教室瞬間應聲坍塌,而他再次被壓住雙腿,使殘疾更加嚴重。但令人們敬佩的是,他再次用保爾一般的鬥志戰勝種種痛楚,不能再」走「路,便卧在火炕上為孩子們授課! 這,便是奉獻的極致體現!
一段段感人的情節曾令我幾度落淚。是啊,只有真摯而又剛強的心才能讓人感動銘記。張老師三十多年來對孩子們傾注的血和淚使他的人格得到了觀者最大的認可。
嚴重的疾病把保爾這個滿懷革命熱情的青年束縛在病榻上,同樣,嚴重的殘疾使張老師這個滿懷教學熱忱的教師失去行走的自由。但是,在他們肉體和精神都遭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的情況下,都煥發出了人類最可貴,最優秀的品質。而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秉承這種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人類的閃光點呢?
保爾精神,永垂不朽!

閱讀全文

與一篇電影的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3D降成2D 瀏覽:290
有什麼好看的r電影 瀏覽:462
吃雞電影院最佳位置 瀏覽:683
賽爾號大電影贈品 瀏覽:410
我喜歡的的電影英文翻譯 瀏覽:81
一年級小朋友看電影觀後感 瀏覽:410
大上海電影演員表全部 瀏覽:879
影視大全app電影分類 瀏覽:521
好萊塢電影有個巨型狼的是什麼名字 瀏覽:481
英國的第一部電影下載 瀏覽:129
夜晚的游戲在線完整版電影 瀏覽:867
哪吒之魔童大電影全部完整版 瀏覽:144
求電影盜版網站 瀏覽:430
洪小喬嘎納電影節圖片 瀏覽:775
什麼面館電影 瀏覽:99
推薦幾部背景音樂很好的電影 瀏覽:297
全國最好的電影網站是什麼 瀏覽:194
勵志感人的電影英語 瀏覽:964
電影作者的導演的風格要素 瀏覽:35
神話片電影大全完整版 瀏覽:12